CN114942555B - 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2555B
CN114942555B CN202210116264.8A CN202210116264A CN114942555B CN 114942555 B CN114942555 B CN 114942555B CN 202210116264 A CN202210116264 A CN 202210116264A CN 114942555 B CN114942555 B CN 1149425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optical axis
leaf spring
fixed
axis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62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42555A (zh
Inventor
南泽伸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42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2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42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2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具备多个弹簧部,多个弹簧部连接可动体和以能够以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转动中心转动的方式保持可动体的保持体,在对光学单元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时,能够防止弹簧部的塑性变形,并且即使弹簧部小型化,也能够容易地制造构成弹簧部的板簧,并且在以部件单体处理构成弹簧部的板簧时能够容易地处理板簧。在光学单元中,连接可动体和保持体的弹簧部(43)具备能够在可动体相对于保持体的转动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平板状的第一板簧(6)、以及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平板状的第二板簧(7a、8a)。第一板簧(6)和第二板簧(7a、8a)分体形成,分体形成的第一板簧(6)和第二板簧(7a、8a)相互固定。

Description

光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设于便携设备等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装设于便携设备等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光学单元具备:具有光学模块的可动体;将可动体以能够位移的状态保持的固定体;相对于固定体将可动体绕光学模块的光轴驱动的滚动驱动机构;以及相对于固定体将可动体以能够绕光轴旋转的方式支承的滚动支承机构。滚动支承机构是板簧。板簧包括能够在绕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一弹性部和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部。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光学单元中,第一弹性部从第二弹性部的前端以直角立起,板簧形成为L形状。另外,板簧通过将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的边界折弯成90°而形成,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由一张弹簧材料形成。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光学单元中,由于在第一弹性部上连接有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部,因此即使对光学单元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也能够防止第一弹性部的塑性变形。即,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光学单元中,即使对光学单元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也能够防止板簧的塑性变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348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光学单元中,由于板簧形成为由能够在绕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一弹性部和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部构成的L形状,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对光学单元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也能够防止板簧的塑性变形。另一方面,在板簧形成为L形状的情况下,若为了使光学单元小型化而使板簧小型化,则板簧的弯折加工变得困难,板簧的制造有可能变得困难。另外,若小型化的板簧形成为L形状,则在以部件单体处理板簧时,板簧容易产生未预料到的塑性变形,因此以部件单体处理板簧时的板簧的处理变得复杂。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其具备:具有摄像头模块的可动体;以能够以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保持可动体的保持体;以及连接可动体和保持体的多个弹簧部,其中,在对光学单元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时,能够防止构成弹簧部的板簧的塑性变形,并且即使弹簧部小型化,也能够容易地制造构成弹簧部的板簧,并且在以部件单体处理构成弹簧部的板簧时,能够容易地处理板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具备:具有摄像头模块的可动体;保持可动体的保持体;使可动体以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转动中心相对于保持体转动的转动机构;以及连接可动体和保持体的多个弹簧部,弹簧部具备:能够在可动体相对于保持体的转动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平板状的第一板簧:以及与摄像头模块的光轴的方向即光轴方向上的第一板簧的端部连接、并且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平板状的第二板簧,第一板簧与第二板簧分体形成,分体形成的第一板簧与第二板簧相互固定。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连接可动体和保持体的弹簧部具有:能够在可动体相对于保持体的转动方向上弹性变形的板状的第一板簧;以及连接光轴方向上的第一板簧的端部、且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板状的第二板簧。因此,在本发明中,当对光学单元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时,能够使第二板簧弹性变形,其结果,能够防止第一板簧的塑性变形。即,在本发明中,当对光学单元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时,能够防止构成弹簧部的板簧的塑性变形。
另外,在本发明中,平板状的第一板簧与平板状的第二板簧分体形成,分体形成的第一板簧与第二板簧相互固定。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制造第一板簧及第二板簧时,不需要进行第一板簧及第二板簧的弯折加工。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弹簧部小型化,也能够容易地制造构成弹簧部的第一板簧及第二板簧。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只要用部件单体处理平板状的第一板簧和平板状的第二板簧就可以,所以在用部件单体处理第一板簧及第二板簧时,第一板簧及第二板簧不易变形。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弹簧部小型化,在以部件单体处理构成弹簧部的第一板簧及第二板簧时,也能够容易地处理第一板簧及第二板簧。
在本发明中,光学单元例如具备四个弹簧部,四个弹簧部按以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中心的大致90°间距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弹簧部具备:配置于光轴方向上的第一板簧的一侧、并且基端部固定于可动体及保持体中的任一者的第二板簧;配置于光轴方向上的第一板簧的另一侧、并且基端部固定于可动体及保持体中的另一者的第二板簧,光轴方向上的第一板簧的一端部固定于第二板簧的前端部,所述第二板簧固定于可动体,光轴方向上的第一板簧的另一端部固定于第二板簧的前端部,所述第二板簧固定于保持体。若这样构成,则在对光学单元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时,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的第一板簧的两侧使第二板簧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对光学单元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时的第一板簧的塑性变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第二板簧的基端部固定在可动体或保持体上,光轴方向上的第一板簧的端部固定于第二板簧的前端部,在第二板簧的前端部形成有供光轴方向上的第一板簧的端部插入的狭缝状的缺口部。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缺口部容易地将第一板簧相对于第二板簧进行定位,并且能够利用缺口部将第一板簧相对于第二板簧进行临时固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板簧的端部相对于第二板簧的前端部的固定作业。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光学单元具备连接配置在光轴方向的一侧的多个第二板簧的连结部,连结部形成为与配置在光轴方向的一侧的多个第二板簧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平板状,配置在光轴方向的一侧的多个第二板簧与连结部一体地形成。若这样构成,则与配置在光轴方向的一侧的多个第二板簧零散的情况相比,多个第二板簧的处理变得容易。另外,若这样构成,则与配置在光轴方向的一侧的多个第二板簧零散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二板簧的固定作业。
此外,即使在该情况下,连结部也形成为与配置在光轴方向的一侧的多个第二板簧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平板状,多个第二板簧与连结部一体化的板簧为平板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多个第二板簧与连结部一体化的板簧,并且在将多个第二板簧与连结部一体化的板簧作为部件单体进行处理时能够容易地处理该板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第一板簧具有固定于第二板簧的被固定部和与被固定部相连且蜿蜒地沿光轴方向延伸的蜿蜒部,从第一板簧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蜿蜒部的形状为由多个直线部和多个圆弧部构成的波型状。若这样构成,则在对光学单元施加冲击时,应力难以集中于第一板簧与第二板簧的连接部。因此,即使分体形成的第一板簧与第二板簧相互固定,也能够防止对光学单元施加冲击时的、第一板簧与第二板簧的连接部的损伤。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保持体具备:第一中间部件,将可动体以能够转动地方式保持;第二中间部件,将第一中间部件以能够转动地方式保持;以及固定体,将第二中间部件以能够转动地方式保持,可动体能够以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转动中心相对于第一中间部件转动,第一中间部件能够以与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交叉的第一方向为转动的轴方向相对于第二中间部件转动,第二中间部件能够以与第一方向交叉并且与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交叉的第二方向为转动的轴方向相对于固定体转动,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中间部件的两端部,配置有作为第一中间部件相对于第二中间部件转动的支点的第一支点部,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中间部件的两端部,配置有作为第二中间部件相对于固定体的转动的支点的第二支点部,弹簧部配置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在以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偏离第一支点部及第二支点部的位置。
若这样构成,则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在以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第一支点部及第二支点部与弹簧部配置在相同位置,与在以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中心的径向上,弹簧部配置在第一支点部及第二支点部的外侧或内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以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中心的径向上使光学单元小型化。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光学单元具备:具有摄像头模块的可动体;以能够以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保持可动体的保持体;以及连接可动体和保持体的多个弹簧部,在对光学单元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时,能够防止构成弹簧部的板簧的塑性变形,并且即使弹簧部小型化,也能够容易地制造构成弹簧部的板簧,并且在以部件单体处理构成弹簧部的板簧时能够容易地处理板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光学单元拆下罩部件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转动机构、第二中间部件及壳体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中间部件及保持架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5的E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板簧的侧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板簧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学单元;2…摄像头模块;3…可动体;4…保持体;5…转动机构;6…板簧(第一板簧);6a、6b…被固定部;6c…蜿蜒部;6d…直线部6e圆弧部;7a、8a…弹簧保持部(第二板簧);7b、8b…连结部;7c、8c…缺口部;10…第一中间部件;11…第二中间构件;12…固定体;15…第一支点部;16…第二支点部;43…弹簧部;L…摄像头模块的光轴;V…第一方向;W…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光学单元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单元1的立体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光学单元1拆下罩部件25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光学单元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转动机构5、第二中间部件11及壳体24等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中间部件10及保持架20等的分解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等所示,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将X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Y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Z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另外,将图1等的Z1方向侧设为"上"侧,将Z2方向侧设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例如是装设于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的小型且薄型的单元,具备具有摄影用的透镜及摄像元件的摄像头模块2。该光学单元1具备用于避免在摄影时发生了抖动的情况下的摄像图像发生紊乱的抖动修正功能。光学单元1作为整体形成为厚度薄的扁平的长方体状。光学单元1的厚度例如为3~4mm左右。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形成为从作为摄像头模块2的光轴L方向的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光学单元1的四个侧面与由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构成的ZX平面或由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构成的YZ平面平行。
光学单元1具备:具有摄像头模块2的可动体3;保持可动体3的保持体4;使可动体3以摄像头模块2的光轴L为转动中心相对于保持体4转动的转动机构5;用于连接可动体3和保持体4的板簧6~8。保持体4具备将可动体3以能够转动地方式保持的第一中间部件10、将第一中间部件10以能够转动地方式保持的第二中间部件11、以及将第二中间部件11以能够转动地方式保持的固定体12。可动体3能够以摄像头模块2的光轴L为转动中心相对于第一中间部件10转动。
第一中间部件10能够以与摄像头模块2的光轴L交叉的第一方向(图2等的V方向)作为转动的轴方向相对于第二中间部件11转动。即,第一中间部件10能够以以第一方向为轴线方向的第一轴线L1(参照图2)为转动中心相对于第二中间部件11转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向与光轴L正交。第二中间部件11能够以与第一方向交叉并且与摄像头模块2的光轴L交叉的第二方向(图2等的W方向)作为转动的轴方向相对于固定体12转动。即,第二中间部件11能够以以第二方向为轴线方向的第二轴线L2(参照图2)为转动中心相对于固定体12转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这样,在可动体3和固定体12之间构成万向架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部件10及第二中间部件11配置在规定的基准位置时的摄像头模块2的光轴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另外,当第一中间部件10配置在规定的基准位置时,第二方向与光轴L正交。即,当第一中间部件10配置在规定的基准位置且相对于第二中间部件11未转动时,第二方向与光轴L正交。另一方面,在第一中间部件10相对于第二中间部件11转动时,第二方向与光轴L交叉,但不以直角相交。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方向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向图2的逆时针旋转方向(逆时针方向)偏离约55°的方向。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二方向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偏离约55°的方向。
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中间部件10的两端部配置有作为第一中间部件10相对于第二中间部件11的转动的支点的第一支点部15。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中间部件11的两端部配置有作为第二中间部件11相对于固定体12的转动的支点的第二支点部16。另外,光学单元1具备转动机构17,该转动机构17使可动体3以第一轴线L1及第二轴线L2中的至少任一者为转动中心相对于保持体4转动。
可动体3形成为光轴方向的厚度较薄的扁平的长方体状。可动体3具备固定摄像头模块2的保持架20。保持架20由树脂材料形成。保持架20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保持架20的上端面为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摄像机模块2以摄像机模块2的外周侧被保持架20覆盖的方式固定于保持架20的内周面。如上所述,摄像头模块2具有透镜和摄像元件。摄像元件配置在摄像头模块2的下端侧,配置在摄像头模块2的上侧的被摄体由摄像头模块2拍摄。从摄像头模块2的下端侧引出柔性印刷基板21。
第一中间部件10包括框部件22和固定在框部件22上的罩板23。框部件22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框部件22具备配置在保持架20的下侧的基部22a、从基部22a向上侧立起的两个立起部22b、从基部22a向上侧立起的两个立起部22c。基部22a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另外,基部22a形成为平板状。基部22a的下表面为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立起部22b、22c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立起部22b、22c分别从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的基部22a的四角向上侧立起。立起部22b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立起部22c的厚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
罩板23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罩板23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另外,罩板23形成为平板状。罩板23固定在立起部22b、22c的上端面。保持架2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基部22a与罩板23之间。另外,保持架20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上配置在立起部22b、22c的内侧。
第二中间部件11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另外,第二中间部件11通过将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弯曲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第二中间部件11由配置在比第一中间部件10靠上侧的基部11a、从基部11a向第一方向的两侧延伸的两个臂部11b、从基部11a向第二方向的两侧延伸的两个臂部11c构成。基部11a形成为圆形的框状。在基部11a的内周侧配置有摄像头模块2的上端部。
如图4所示,臂部11b的前端侧向下侧弯曲。臂部11b的前端部11d形成为平板状。前端部11d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大致一致。前端部11d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立起部22b的外侧。臂部11c的前端侧向下侧弯曲。臂部11c的前端部11e形成为平板状。前端部11e的厚度方向与第二方向大致一致。前端部11e在第二方向上配置在立起部22c的外侧。
在前端部11d上形成有配置构成第一支点部15的一部分的后述的球体27的一部分的凹部11f(参照图4)。凹部11f形成为半球状。凹部11f朝向第一方向的内侧凹陷。在前端部11e上形成有配置构成第二支点部16的一部分的后述的球体29的一部分的凹部11g(参照图4)。凹部11g形成为半球状。凹部11g朝向第二方向的内侧凹陷。
固定体12具备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上配置在可动体3、第一中间部件10及第二中间部件11的外侧的框状的壳体24、和覆盖壳体24的罩部件25。壳体24由树脂材料形成。壳体24形成为大致四角筒状。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壳体24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罩部件25构成光学单元1的上表面及侧面等。在罩部件25的上面部形成有配置第二中间部件11等的贯通孔。
第一支点部15具有固定在第一中间部件10的立起部22b的支承部件26和固定在支承部件26上的球状的球体27(参照图4)。支承部件26和球体27由金属材料形成。支承部件26具有固定球体27的平板状的固定部26a。固定部26a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球体27固定在第一方向上的固定部26a的内侧面。球体27例如被焊接固定在固定部26a上。固定部26a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立起部22b的外侧。第二中间部件11的前端部11d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立起部22b与固定部26a之间。球体27的一部分配置在凹部11f中。通过臂部11b的弹性,球体27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凹部11f的底面接触。
第二支点部16具备固定在壳体24上的支承部件28和固定在支承部件28上的球状的球体29(参照图4)。支承部件28和球体29由金属材料形成。支承部件28具有固定球体29的平板状的固定部28a。固定部28a的厚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球体29固定在第二方向上的固定部28a的内侧面。球体29例如被焊接固定在固定部28a上。固定部28a在第二方向上配置在第二中间部件11的前端部11e的外侧。球体29的一部分配置在凹部11g中。通过臂部11c的弹性,球体29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凹部11g的底面接触。
转动机构5具有固定在保持架20的侧面上的驱动用磁体32和与驱动用磁体32对置配置的驱动用线圈33。驱动用磁体32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驱动用磁体32固定在保持架20的左右方向的一个侧面上。驱动用磁体32在前后方向上被磁化为两极。驱动用线圈33是通过将导线卷绕成大致长方形的框状而形成的。驱动用线圈33安装在柔性印刷基板35上。柔性印刷基板35固定在壳体24的外周面。驱动用磁体32和驱动用线圈33在左右方向上对置。
转动机构17具有:固定在保持架20的侧面的驱动用磁体37、38;与驱动用磁体37对置配置的驱动用线圈39;与驱动用磁体38对置配置的驱动用线圈40。驱动用磁体37、38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驱动用磁体37固定在保持架20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个侧面上。驱动用磁体38固定在保持架20的前后方向的一个侧面上。驱动用磁体37、38在上下方向上被磁化为两极。驱动用线圈39、40通过将导线卷绕成大致长方形的框状而形成。驱动用线圈39、40安装在柔性印刷基板35上。驱动用磁体37和驱动用线圈39在左右方向上对置,驱动用磁体38和驱动用线圈40在前后方向上对置。
在固定有驱动用磁体32的保持架20的侧面与驱动用磁体32之间配置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性板34(参照图5)。同样地,在固定有驱动用磁体37的保持架20的侧面与驱动用磁体37之间配置有磁性板34,在固定有驱动用磁体38的保持架20的侧面与驱动用磁体37之间配置有磁性板34。磁性板34固定在保持架20的侧面。
在柔性印刷基板35上固定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性板41(参照图4)。磁性板41固定在柔性印刷基板35的固定有驱动用线圈39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和柔性印刷基板35的固定有驱动用线圈40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这两处。通过在驱动用磁体37与磁性板41之间产生的磁吸引力和在驱动用磁体38与磁性板41之间产生的磁吸引力,保持配置在基准位置的第一中间部件10及第二中间部件11的位置。即,在未向驱动用线圈39、40供给电流时,磁性板41发挥维持第一中间部件10及第二中间部件11的姿势的作用。
在光学单元1中,当通过用于检测可动体3的倾斜变化的规定的检测机构检测到可动体3的倾斜变化时,基于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向驱动用线圈33、39、40供给电流,从而校正抖动。
(板簧结构)
图6是图5的E部的放大图。图7是图6所示的板簧6的侧视图。图8是图6所示的板簧7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具有4片板簧6、1片板簧7和1片板簧8。板簧6由金属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板簧6由铜合金形成。板簧6形成为将与光轴方向正交的规定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平板状。具体而言,板簧6形成为以可动体3相对于保持体4的转动方向(即,以光轴L为转动中心的可动体3的转动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平板状。板簧6能够在可动体3相对于保持体4的转动方向上弹性变形。另外,板簧6整体形成为在光轴方向上细长的平板状。板簧6的厚度例如为20~40μm左右。另外,板簧6的宽度例如为0.2~0.3mm左右。
4片板簧6按以光轴L为中心的大致90°间距配置。当可动体3配置在基准位置时,四片板簧6中的两片板簧6配置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相对于前后方向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偏离约35°的位置,剩余的两片板簧6配置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相对于左右方向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偏离约35°的位置。另外,板簧6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上配置在比可动体3及第一中间部件10靠外侧的位置。
板簧6包括:被固定部6a,其固定在构成板簧7的一部分的后述的弹簧保持部7a上;被固定部6b,其固定在构成板簧8的一部分的后述的弹簧保持部8a上;蜿蜒部6c,其与被固定部6a、6b相连且蜿蜒地沿光轴方向延伸。被固定部6a、6b形成为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直线状。被固定部6a构成板簧6的上端部,被固定部6b构成板簧6的下端部。即,被固定部6a构成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一端部,被固定部6b构成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另一端部。
蜿蜒部6c配置在被固定部6a与被固定部6b之间。如图7所示,从板簧6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蜿蜒部6c的形状为由多个直线部6d和多个圆弧部6e构成的波型状。直线部6d形成为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上延伸的直线状。圆弧部6e形成为半圆状,连接在光轴方向上排列的直线部6d。即,蜿蜒部6c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上蜿蜒。
板簧7、8由金属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板簧7、8由与板簧6相同的铜合金形成。板簧7、8形成为以光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平板状。板簧7、8的厚度例如为20~40μm左右。板簧7、8整体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板簧7固定在保持架20的上端面上。板簧7配置在板簧6的上侧。即,板簧7配置在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一侧。在板簧7和罩板23之间形成有间隙。板簧8固定在框部件22的基部22a的下表面。板簧8配置在板簧6的下侧。即,板簧8配置在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另一侧。
板簧7由连接板簧6的被固定部6a的四个弹簧保持部7a和连接四个弹簧保持部7a的连结部7b构成。即,四个弹簧保持部7a和连结部7b一体形成。即,四个弹簧保持部7a和连结部7b由一张金属板一起制造,四个弹簧保持部7a经由连结部7b成为一体。另外,四个弹簧保持部7a和连结部7b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四个弹簧保持部7a从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的板簧7的四角的附近朝向板簧7的外周侧突出,按以光轴L为中心的大致90°间距配置。
在可动体3配置在基准位置的状态下,四个弹簧保持部7a中的两个弹簧保持部7a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向相对于前后方向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偏离约35°的方向突出。另外,在可动体3配置在基准位置的状态下,剩余的两个弹簧保持部7a配置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相对于左右方向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偏离约35°的位置。
弹簧保持部7a的基端与连结部7b连接。弹簧保持部7a的基端部及连结部7b固定于保持架20的上端面。即,弹簧保持部7a的基端部及连结部7b固定在可动体3上。弹簧保持部7a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弹簧保持部7a在光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比板簧6在光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小得多。弹簧保持部7a的宽度随着从弹簧保持部7a的前端朝向基端而逐渐变宽。
板簧6的被固定部6a固定在弹簧保持部7a的前端部。在弹簧保持部7a的前端部形成有供被固定部6a插入的狭缝状的缺口部7c。缺口部7c从弹簧保持部7a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形成。被固定部6a以插入缺口部7c的状态固定在弹簧保持部7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固定部6a被焊接固定在弹簧保持部7a上。
板簧8形成为与板簧7相同的形状。板簧8由连接板簧6的被固定部6b的四个弹簧保持部8a和连接四个弹簧保持部8a的连结部8b构成。即,四个弹簧保持部8a和连结部8b一体形成。即,四个弹簧保持部8a和连结部8b由一张金属板一起制造,四个弹簧保持部8a经由连结部8b成为一体。另外,四个弹簧保持部8a和连结部8b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四个弹簧保持部8a从板簧8的四角附近向板簧8的外周侧突出,以光轴L为中心的大致90°的间距配置。在可动体3配置在基准位置的状态下,四个弹簧保持部8a在上下方向上与四个弹簧保持部7a重叠。
弹簧保持部8a的基端与连结部8b连接。弹簧保持部8a的基端部及连结部8b固定在框部件22的基部22a的下表面。即,弹簧保持部8a的基端部及连结部8b固定在保持体4上。弹簧保持部8a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弹簧保持部8a在光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与弹簧保持部7a在光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相等,比板簧6在光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小很多。弹簧保持部8a的宽度随着从弹簧保持部8a的前端朝向基端而逐渐变宽。
板簧6的被固定部6b固定在弹簧保持部8a的前端部。在弹簧保持部8a的前端部形成有供被固定部6b插入的狭缝状的缺口部8c(参照图6)。缺口部8c从弹簧保持部8a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形成。被固定部6b以插入缺口部8c的状态固定在弹簧保持部8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固定部6b被焊接固定在弹簧保持部8a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板簧6、板簧7的弹簧保持部7a和板簧8的弹簧保持部8a构成连接可动体3和保持体4的弹簧部43。即,光学单元1具有四个弹簧部43。板簧6、弹簧保持部7a和弹簧保持部8a分体形成,在弹簧部43中,分体形成的板簧6、弹簧保持部7a和弹簧保持部8a相互固定。四个弹簧部43按以光轴L为中心的大致90°间距配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四个弹簧部43按以光轴L为中心的大致90°间距配置"中,包括四个弹簧部43以光轴L为中心以90°等角度间距配置的情况和未以90°等角度间距配置的情况这两种情况。
如图2所示,弹簧部43从光轴方向观察时,配置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周向上偏离第一支点部15及第二支点部16的位置。另外,弹簧部43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上配置在与第一支点部15及第二支点部16大致相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弹簧部43,可动体3相对于保持体4的转动方向上,保持配置在基准位置的可动体3的位置。即,弹簧部43在未向驱动用线圈33供给电流时,在可动体3相对于保持体4的转动方向上发挥维持可动体3的姿势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板簧6是能够在可动体3相对于保持体4的转动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一板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弹簧保持部7a、8a是连接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端部并且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第二板簧。具体而言,弹簧保持部7a是配置在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一侧并且基端部固定于可动体3的第二板簧,弹簧保持部8a是配置在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另一侧并且基端部固定于保持体4的第二板簧。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可动体3和保持体4的弹簧部43包括:平板状的板簧6,其能够在可动体3相对于保持体4的转动方向上弹性变形;平板状的弹簧保持部7a、8a,其连接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端部、并且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轴方向上的弹簧保持部7a、8a的弹簧常数比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弹簧常数小很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对光学单元1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时,能够使弹簧保持部7a、8a弹性变形,其结果,能够防止板簧6的塑性变形。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一端部与弹簧保持部7a相连,并且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另一端部与弹簧保持部8a相连,当对光学单元1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时,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的板簧6的两侧使弹簧保持部7a、8a弹性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对光学单元1施加光轴方向的冲击时的板簧6的塑性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板状的板簧6、平板状的板簧7和平板状的板簧8分体形成,分体形成的板簧6和板簧7相互固定,并且分体形成的板簧6和板簧8相互固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造板簧6~8时,不需要进行板簧6~8的弯折加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弹簧部43小型化,也能够容易地制造板簧6~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将平板状的板簧6~8分别作为部件单体进行处理即可,因此在以部件单体处理板簧6~8时,板簧6~8不易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弹簧部43小型化,在以部件单体处理板簧6~8时,也能够容易地处理板簧6~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簧保持部7a的前端部形成有供板簧6的被固定部6a插入的狭缝状的缺口部7c,在弹簧保持部8a的前端部形成有供板簧6的被固定部6b插入的狭缝状的缺口部8c。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缺口部7c、8c相对于弹簧保持部7a、8a容易地对板簧6进行定位,并且能够利用缺口部7c、8c相对于弹簧保持部7a、8a临时固定板簧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进行被固定部6a、6b相对于弹簧保持部7a、8a的前端部的固定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弹簧保持部7a经由连结部7b成为一体。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四个弹簧保持部7a零散的情况相比,四个弹簧保持部7a的处理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四个弹簧保持部7a的固定作业。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四个弹簧保持部8a经由连结部8b而成为一体,因此与四个弹簧保持部8a零散的情况相比,四个弹簧保持部8a的处理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四个弹簧保持部8a的固定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6具有配置在被固定部6a与被固定部6b之间的蜿蜒部6c,蜿蜒部6c蜿蜒地沿光轴方向延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对光学单元1施加冲击时,应力难以集中在被固定部6a与弹簧保持部7a的连接部、以及被固定部6b与弹簧保持部8a的连接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分体形成的板簧6的被固定部6a与板簧7的弹簧保持部7a相互固定,并且分体形成的板簧6的被固定部6b与板簧8的弹簧保持部8a相互固定,也能够防止对光学单元1施加冲击时的、被固定部6a与弹簧保持部7a的连接部以及被固定部6b与弹簧保持部8a的连接部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弹簧部43配置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周向上偏离第一支点部15及第二支点部16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周向上,第一支点部15及第二支点部16与弹簧部43配置在相同位置,与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上,弹簧部43配置在第一支点部15及第二支点部16的外侧或内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上使光学单元1小型化。
(其他实施方式)。
所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不改变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如果板簧6能够在可动体3相对于保持体4的转动方向上弹性变形,则板簧6的厚度方向也可以相对于可动体3相对于保持体4的转动方向稍微倾斜。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只要弹簧保持部7a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则弹簧保持部7a的厚度方向也可以相对于光轴方向稍微倾斜。同样地,只要弹簧保持部8a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则弹簧保持部8a的厚度方向也可以相对于光轴方向稍微倾斜。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板簧6的蜿蜒部6c也可以由沿光轴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多个直线部和连接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上排列的该直线部的圆弧状的多个圆弧部构成。另外,板簧6也可以代替蜿蜒部6c而具备形成为长方形、椭圆形或长圆形等的基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基部上形成贯通基部的贯通孔,也可以在基部上形成狭缝状的槽。另外,板簧6的整体也可以形成为长方形、椭圆形或长圆形状等。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板簧6上形成贯通板簧6的贯通孔或狭缝状的槽。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弹簧保持部7a也可以形成为两股状。同样,弹簧保持部8a也可以形成为两股状。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板簧7也可以由两个弹簧保持部7a和连接这两个弹簧保持部7a的连结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单元1具备两个板簧7。同样,板簧8也可以由两个弹簧保持部8a和连接这两个弹簧保持部8a的连结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单元1具备两个板簧8。进而,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四个弹簧保持部7a也可以不连接。即,四个弹簧保持部7a也可以是零散的。同样,四个弹簧保持部8a也可以是零散的。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板簧7的形状和板簧8的形状也可以不同。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被固定部6a也可以通过焊接或粘接固定在弹簧保持部7a上。同样,被固定部6b也可以通过焊接或粘接固定在弹簧保持部8a上。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板簧7固定在保持体4上,将板簧8固定在可动体3上。进而,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学单元1所具备的弹簧部43的数量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五个以上。在该情况下,多个弹簧部43例如以以光轴L为中心的等角度间距配置。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学单元1也可以不具备板簧8。在这种情况下,被固定部6b固定在框部件22上。另外,在该情况下,由板簧6和板簧7的弹簧保持部7a构成弹簧部43。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光学单元1也可以不具备板簧7。在这种情况下,被固定部6a固定在保持架20上。另外,在该情况下,由板簧6和板簧8的弹簧保持部8a构成弹簧部43。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当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弹簧部43也可以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周向上配置在与第一支点部15及第二支点部16相同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弹簧部43配置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上偏离第一支点部15及第二支点部16的位置。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也可以不与光轴L正交。例如,第一方向与光轴L所成的角度也可以是80°等。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也可以不与第一方向正交。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模块2也可以具备使摄像头模块2的透镜及摄像元件以第一轴线L1为转动中心转动并且以第二轴线L2为转动中心转动的转动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第一中间部件10和第二中间构件11。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板簧8固定在壳体24上。

Claims (6)

1.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有摄像头模块;
保持体,所述保持体保持所述可动体;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以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转动中心相对于所述保持体转动;以及
多个弹簧部,所述多个弹簧部连接所述可动体和所述保持体,
所述弹簧部具备:平板状的第一板簧,能够在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保持体的转动方向上弹性变形;以及平板状的第二板簧,连接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的方向即光轴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板簧的端部,并且能够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
所述第一板簧与所述第二板簧分体形成,
分体形成的所述第一板簧与所述第二板簧相互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板簧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二板簧的被固定部以及与所述被固定部相连且蜿蜒地沿述光轴方向延伸的蜿蜒部,
从所述第一板簧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所述蜿蜒部的形状为由多个直线部和多个圆弧部构成的波型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四个所述弹簧部,
四个所述弹簧部按以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中心的大致90°间距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具备:配置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板簧的一侧、并且基端部固定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保持体中的任一者的所述第二板簧;以及配置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板簧的另一侧、并且基端部固定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保持体中的另一者的所述第二板簧,
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板簧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板簧的前端部,所述第二板簧固定于所述可动体,
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板簧的另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板簧的前端部,所述第二板簧固定于所述保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簧的基端部固定于所述可动体或所述保持体,
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板簧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板簧的前端部,
在所述第二板簧的前端部形成有供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板簧的端部插入的狭缝状的缺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结配置于所述光轴方向的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二板簧的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形成为与配置于所述光轴方向的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二板簧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平板状,
配置于所述光轴方向的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二板簧与所述连结部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体具备:
第一中间部件,将所述可动体以能够转动地方式保持;
第二中间部件,将所述第一中间部件以能够转动地方式保持;以及
固定体,将所述第二中间部件以能够转动地方式保持,
所述可动体能够以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转动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部件转动,
所述第一中间部件能够以与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交叉的第一方向为转动的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中间部件转动,
所述第二中间部件能够以与第一方向交叉且与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交叉的第二方向为转动的轴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转动,
在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中间部件的两端部,配置有作为所述第一中间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中间部件的转动的支点的第一支点部,
在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中间部件的两端部,配置有作为所述第二中间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的转动的支点的第二支点部,
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所述弹簧部配置在以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偏离所述第一支点部及所述第二支点部的位置。
CN202210116264.8A 2021-02-09 2022-02-07 光学单元 Active CN1149425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9119A JP2022122057A (ja) 2021-02-09 2021-02-09 光学ユニット
JP2021-019119 2021-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2555A CN114942555A (zh) 2022-08-26
CN114942555B true CN114942555B (zh) 2024-02-13

Family

ID=82704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6264.8A Active CN114942555B (zh) 2021-02-09 2022-02-07 光学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22077B2 (zh)
JP (1) JP2022122057A (zh)
CN (1) CN11494255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5233A (ja) * 2011-03-03 2012-09-27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13120248A (ja) * 2011-12-07 2013-06-17 Tdk Taiwan Corp 光学防振装置の弾性支持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防振装置
JP2013210550A (ja) * 2012-03-30 2013-10-1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2015001728A (ja) * 2013-06-18 2015-01-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撮影用光学装置
WO2015133515A1 (ja) * 2014-03-07 2015-09-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7016113A (ja) * 2015-07-02 2017-01-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8693677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WO2020145650A1 (ko) * 2019-01-08 2020-07-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CN112105987A (zh) * 2018-05-15 2020-12-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62417U (en) * 2009-03-13 2009-08-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module
JP5079049B2 (ja) * 2009-11-17 2012-11-21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9042042B2 (en) * 2009-11-18 2015-05-26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Lens drive device
US7881598B1 (en) * 2009-12-03 2011-02-01 Tdk Taiwan Corporation Anti-shake auto-focus modular structure
JP5405622B2 (ja) * 2011-08-12 2014-0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4797976B (zh) * 2012-11-29 2017-11-0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拍摄用光学装置
JP6366998B2 (ja) * 2014-05-21 2018-08-0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溶接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637756B2 (ja) * 2015-12-21 2020-01-2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447931B2 (en) * 2016-04-01 2019-10-15 Tdk Taiwan Corp. Camera module having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assembly
JP7096107B2 (ja) * 2018-08-31 2022-07-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JP2020060726A (ja) * 2018-10-12 2020-04-16 新思考電機有限公司 撮像素子駆動装置、これを備える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200097086A (ko) * 2019-02-07 2020-08-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용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WO2020242202A1 (ko) * 2019-05-28 2020-12-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2022001906A (ja) * 2020-06-22 2022-01-0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5233A (ja) * 2011-03-03 2012-09-27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13120248A (ja) * 2011-12-07 2013-06-17 Tdk Taiwan Corp 光学防振装置の弾性支持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防振装置
JP2013210550A (ja) * 2012-03-30 2013-10-1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2015001728A (ja) * 2013-06-18 2015-01-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撮影用光学装置
WO2015133515A1 (ja) * 2014-03-07 2015-09-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7016113A (ja) * 2015-07-02 2017-01-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8693677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105987A (zh) * 2018-05-15 2020-12-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WO2020145650A1 (ko) * 2019-01-08 2020-07-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22077B2 (en) 2023-04-04
JP2022122057A (ja) 2022-08-22
CN114942555A (zh) 2022-08-26
US20220256065A1 (en)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5381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EP2750371B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small camera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258148B (zh) 光学单元
CN111752067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217385951U (zh) 光学单元及智能手机
CN114942555B (zh) 光学单元
CN114265262B (zh) 光学单元
JP2023000994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8092047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428383B (zh) 光学单元
JP2024077064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8092046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24077065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20230224589A1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JP2023000841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600563B2 (ja) 磁気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磁気駆動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15494678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200733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200735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7135435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7241123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6125728A (zh) 光学单元
US20240012266A1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CN117241124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7440245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