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8975A - 超声波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超声波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8975A
CN114938975A CN202210123566.8A CN202210123566A CN114938975A CN 114938975 A CN114938975 A CN 114938975A CN 202210123566 A CN202210123566 A CN 202210123566A CN 114938975 A CN114938975 A CN 114938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istal end
ultrasonic endoscope
ultrasonic
harnes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35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之本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38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8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5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e sensor, e.g. camera, being in the distal end portion
    • A61B1/051Details of CCD assemb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2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 body cavities or body tracts, e.g. by us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82Ballo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1Nozz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6Optic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10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the distal tip features being detach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4Electrical cabl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88Optical arrangements with focusing or zooming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5Control of fluid supply or evacu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61Endoscope light sources
    • A61B1/0669Endoscope light sources at proximal end of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7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light-conductive means, e.g. optical fib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3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involving a docking un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Details of catheter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56Details of data transmission or power suppl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固定包含多个同轴电缆的信号线束的超声波内窥镜。本发明的超声波内窥镜为在插入部分的前端部配置有超声波换能器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与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且沿前端部的中心轴延伸的多个信号线束中,各信号线束包含:多个同轴电缆、包覆多个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及包覆屏蔽层的外皮,所述超声波内窥镜具备:位于多个信号线束的前端侧,且在前端部,配置于外周侧的接收部件及配置于内侧的按压部件,多个信号线束通过在接收部件与按压部件之间被夹持而被固定。

Description

超声波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现场中,使用超声波内窥镜,其具备:能够拍摄受检者的体内的图像的观察系统;及对受检者的体内照射超声波,并接收该反射波而能够影像化的超声波换能器。这种超声波内窥镜例如,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那样,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用信号线电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261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982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将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用信号线进行电连接时,使超声波用信号线通过一定形状的开口,因此需要使超声波用信号线的截面形状和开口的截面形状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轻松地固定包含多个同轴电缆的信号线束的超声波内窥镜。
第1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为在插入部分的前端部配置有超声波换能器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与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且沿前端部的中心轴延伸的多个信号线束中,各信号线束包含:多个同轴电缆、包覆多个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及包覆屏蔽层的外皮,所述超声波内窥镜具备:位于多个信号线束的前端侧,且在前端部,配置于外周侧的接收部件及配置于内侧的按压部件,多个信号线束通过在接收部件与按压部件之间被夹持而被固定。
在第2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在以与前端部的中心轴正交且通过接收部件及按压部件的平面切断的前端部截面中,在将以通过中心轴的直线将前端部截面分割为2者而得的区域中的其中一侧的区域设为第1分割区域,将另一侧的区域设为第2分割区域的情况下,在第1分割区域配置多个信号线束。
在第3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观察系统单元配置于前端部,观察系统单元具备成像元件和与成像元件连接的信号电缆,信号电缆沿多个信号线束的至少一个之间配置。
在第4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在前端部截面中,在第1分割区域配置多个信号线束及信号电缆。
在第5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按压部件具备将多个信号线束按每个信号线束单独按压的多个单独按压面,各单独按压面具有仿效各信号线束的弯曲形状。
在第6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信号电缆在多个单独按压面之间,且隔着按压部件配置于与多个信号线束相反的一侧。
在第7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具备沿中心轴配置于前端部的钳子管,在前端部截面中,在第1分割区域配置多个信号线束,在第2分割区域配置钳子管。
在第8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观察系统单元配置于前端部,观察系统单元具备成像元件和与成像元件连接的信号电缆,在前端部截面中,在将以通过信号电缆及钳子管各自的中心轴的直线将前端部截面分割为2者而得的区域中的其中一侧的区域设为第3分割区域,将另一侧的区域设为第4分割区域的情况下,多个信号线束中的一部分信号线束配置于第3分割区域,且另一部分信号线束配置于第4分割区域。
在第9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在通过接收部件和按压部件固定的位置,多个信号线束具备从外皮露出的露出区域、刚性低于外皮且覆盖露出区域的绝缘部件。
在第10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在接收部件和按压部件中的一者设置一端开放的卡止槽,在接收部件和按压部件中的另一者设置能够卡止在卡止槽的卡止片,通过将卡止片卡止在卡止槽,对接收部件与按压部件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在第11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接收部件及按压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金属制。
在第12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接收部件及按压部件与前端部的接地绝缘。
在第13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观察系统单元配置于前端部,观察系统单元具备成像元件和与成像元件连接的信号电缆,接收部件及按压部件与信号电缆的接地绝缘。
在第14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超声波换能器和多个信号线束经由基板电连接。
在第15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中,基板为挠性印制基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超声波内窥镜,能够轻松地固定包含多个同轴电缆的信号线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检查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一例的外观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同轴电缆的一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由多个同轴电缆构成的信号线束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包含多个信号线束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与图7不同的方向观察的、包含多个信号线束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以与配置有多个信号线束的前端部的中心轴正交且通过接收部件及按压部件的平面切断的前端部的截面。
图10是以与配置有多个信号线束和信号电缆的前端部的中心轴正交且通过接收部件及按压部件的平面切断的前端部的截面。
图11是以与配置有多个信号线束和钳子管的前端部的中心轴正交且通过接收部件及按压部件的平面切断的前端部的截面。
图12是以与配置有多个信号线束、信号电缆和钳子管的前端部的中心轴正交且通过接收部件及按压部件的平面切断的前端部的截面。
图13是说明对接收部件和按压部件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前端部、弯曲部、软性部及信号线束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5是表示与图14不同的信号线束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6是用于对将信号线束的同轴电缆与挠性印制基板电连接的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内窥镜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12的超声波检查系统10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一例的外观的部分局部立体图。图3是沿图2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中心轴的纵剖视图。
如图1所示,超声波检查系统10具备:超声波内窥镜12;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生成超声波图像;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生成内窥镜图像;光源装置18,向超声波内窥镜12供给照亮体腔内的照明光;及显示器20,显示超声波图像及内窥镜图像。并且,超声波检查系统10具备:送水罐21a,储存清洗水等;及抽吸泵21b,抽吸体腔内的抽吸物。
超声波内窥镜12具有:插入部分22,插入于受检体的体腔内;操作部24,连接设置于插入部分22的基端部且用于由执刀医生进行操作;及通用塞绳26,一端与操作部24连接。
在操作部24上并排设置有如下:送气送水按钮28a,打开和关闭来自送水罐21a的送气送水管路(未图示);及抽吸按钮28b,打开和关闭来自抽吸泵21b的抽吸管路(未图示)。并且,在操作部24上设置有一对弯角钮29、29与处置器具插入口30。
在通用塞绳26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如下:超声波用连接器32a,与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连接;内窥镜用连接器32b,与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连接;及光源用连接器32c,与光源装置18连接。超声波内窥镜12经由这些连接器32a、32b及32c分别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及光源装置18。并且,连接器32c具备:送气送水用管34a,与送水罐21a连接;及抽吸用管34b,与抽吸泵21b连接。
插入部分22从前端侧依次具有:前端部40,由硬质部件形成且具有超声波观察部36和内窥镜观察部38;弯曲部42,连接设置于前端部40的基端侧;及软性部44,连结弯曲部42的基端侧与操作部24的前端侧之间。弯曲部42连结多个弯曲件(弯角环)而成,且构成为弯曲自如。软性部44细长且长条,并且具有挠性。
弯曲部42通过转动操作设置于操作部24的一对弯角钮29、29,被远程弯曲操作。由此,能够使前端部40朝向所期望的方向。
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生成并供给用于使后述的超声波观察部36的超声波换能器46(参考图2)的多个超声波振子48产生超声波的超声波信号。并且,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利用超声波振子48接收并获取从被放射超声波的观察对象部位反射的回波信号,对所获取的回波信号实施各种信号处理来生成超声波图像。所生成的超声波图像显示于显示器20。
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在内窥镜观察部38中,接收并获取从被来自光源装置18的照明光照亮的观察对象部位获取的图像信号,对所获取的图像信号实施各种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来生成内窥镜图像。所生成的内窥镜图像显示于显示器20。
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及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分别由所设置的2台装置(计算机)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一台装置来构成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及内窥镜用处理器16这两者。
光源装置18为了使用内窥镜观察部38拍摄体腔内的观察对象部位来获取图像信号,产生由红光、绿光及蓝光等3原色光构成的白色光或特定波长光等的照明光,在超声波内窥镜12内的光导(未图示)等中传播而从内窥镜观察部38射出,从而照亮体腔内的观察对象部位。
显示器20接收由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及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生成的各视频信号并显示超声波图像及内窥镜图像。关于这些超声波图像及内窥镜图像的显示,也能够适当地切换仅任意一个图像而显示于显示器20上,或同时显示两个图像。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一台显示器20上显示超声波图像及内窥镜图像,但也可以分别设置超声波图像显示用显示器和内窥镜图像显示用显示器。并且,除了显示器20以外的显示方式例如也可以以显示于执刀医生所携带的终端的显示器的方式显示超声波图像及内窥镜图像。
接着,参考图2及图3对前端部4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超声波内窥镜12的前端部40,在基端侧设置有用于获取超声波图像的超声波观察部36、在前端侧设置有用于获取内窥镜图像的内窥镜观察部38。
超声波内窥镜12的前端部40具备:套在前端侧的内窥镜观察部38的部分的帽状的前端零件41a、配置于基端侧的超声波观察部36的基端侧的基端侧环41b、及SUS(不锈钢(Steel Use Stainless))等金属环41c(参考图3)。在此,前端零件41a及基端侧环41b由硬质树脂等硬质部件构成,而成为外装部件。金属环41c配置于外装部件的内侧。
内窥镜观察部38包含:设置于前端面的处置器具导出口76、观察窗78、照明窗80及清洗喷嘴82等。照明窗80隔着观察窗78设置有2个。
超声波观察部36由超声波换能器46构成。超声波换能器46将多个超声波振子48沿圆周方向排列而构成。
在前端部40,在内部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注入了覆盖超声波观察部36的超声波传递介质(例如,水、油等)的囊体(未图示)。超声波及回波信号在空气中衰减。因此,向囊体中注入超声波传递介质而使其膨胀,并与观察对象部位抵接,由此能够从超声波观察部36的超声波换能器46和观察对象部位之间排除空气,防止超声波及回波信号的衰减。
如图3所示,在前端部40,在观察窗78的后方(基端侧)配置有观察系统单元85。观察系统单元85例如包含物镜86、棱镜88、成像元件90、基板92及信号电缆94。
从观察窗78入射的观察对象部位的反射光通过物镜86捕捉。所捕捉到的反射光通过棱镜88,其光路弯曲成直角,而成像于成像元件90的摄像面。成像元件90透过观察窗78、物镜86及棱镜88,将成像于摄像面的观察对象部位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而输出图像信号。作为成像元件90,能够举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及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膜半导体)等。
成像元件90搭载于基板92。在基板92上形成与成像元件90电连接的电路图案(未图示)。电路图案在端部具备多个电极,多个信号电缆94分别连接于该多个电极。信号电缆94可以由用绝缘管包覆芯线而构成。基板92的电路图案也传输内窥镜图像的信号,因此基板92的电路图案和信号电缆94成为内窥镜图像的信号传输路。多个信号电缆94向弯曲部42及软性部44(未图示)延伸。多个信号电缆94从操作部24插入贯穿于通用塞绳26内,最终与内窥镜用连接器32b连接(参考图1)。内窥镜用连接器32b与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6连接。另外,多个信号电缆94优选通过由屏蔽部件包覆以作为屏蔽电缆。
处置器具导出口76为钳子管84的出口。钳子管84向插入部分22的基端侧延伸,并以与操作部24的处置器具插入口30连通的方式延伸。钳子等处置器具从操作部24的处置器具插入口30插入钳子管84,从处置器具导出口76突出。通过处置器具进行受检体的处置。
光导98的射出端被连接到照明窗8()(参考图2)。光导98从插入部分22延伸设置到操作部24为止。光导98的入射端与经由通用塞绳26连接的光源装置18连接。光导98向插入部分22的基端侧延伸,从操作部24插入贯穿于通用塞绳26内,最终与光源用连接器32c连接。光源用连接器32c与光源装置18连接的(参考图1)。光源装置18中所发出的照明光经光导98传播从照明窗80照射到被观察部位。
送气送水通道100与清洗喷嘴82连接。送气送水通道100向插入部分22的基端侧延伸,并从操作部24插入贯穿于通用塞绳26内。而且,送气送水通道100与光源用连接器32c连接,经由送气送水用管34a与送水罐21a连接。为了清洗观察窗78及照明窗80的表面,清洗喷嘴82从送水罐21a经由超声波内窥镜12内的送气送水通道100,向观察窗78及照明窗80喷出空气或者清洗水。
在金属环41c的内侧收纳构成内窥镜观察部38的零件、从插入部分22的基端侧向前端侧延伸的管路及传输路等各种部件。
构成超声波观察部36的超声波换能器46包含:以圆筒状排列的多个超声波振子48(参考图2)、具备与对应于多个超声波振子48的多个单独电极52a及多个超声波振子48共用的共用电极52b的电极部52、分别连接多个单独电极52a的挠性印制基板56、以及支承缠绕在外周的多个超声波振子48的金属环41c。挠性印制基板56也称为FPC(F1exible PrintedCircuit)基板。
挠性印制基板56薄且具有柔软性,因此能够容易弯曲。能够应用不具有柔软性的刚性高的刚性基板来代替挠性印制基板56。当包含挠性印制基板56和刚性基板的情况下,简称为基板。
超声波换能器46还具有层叠在超声波振子48上的声匹配层64、及层叠在声匹配层64上的声透镜66。超声波换能器46由声透镜66、声匹配层64、超声波振子48及背衬材料层54的层叠体构成。另外,该层叠体以嵌合等方法结合到金属环41c上。
声匹配层64设置于超声波振子48的外周,用于获取人体等受检体与超声波振子48之间的声阻抗匹配。
安装于声匹配层64的外周上的声透镜66用于将从超声波振子48产生的超声波向观察对象部位汇聚。声透镜66例如由硅系树脂(混炼型(millable)硅橡胶(HTV橡胶)、液态硅橡胶(RTV橡胶)等)、丁二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构成。通过声匹配层64获取受检体与超声波振子48之间的声阻抗匹配,提高超声波的透射率,因此在声透镜66中,根据需要混合氧化钛或氧化铝、二氧化硅等粉末。
如图2所示,超声波振子48是由以圆筒状排列的多个例如48~192个长方体形状的超声波振子48构成的多个通道例如48~192个通道(CH)的阵列。
在超声波换能器46中,多个超声波振子48作为一例,如图示例所示,在周向以规定的间距排列。如此,构成超声波换能器46的各超声波振子48以等间隔排列成以前端部40的中心轴方向(插入部分22的长轴方向)为中心的圆筒状。而且,各超声波振子48根据从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4输入的驱动信号依次被驱动。由此,将排列有超声波振子48的范围作为扫描范围进行径向电子扫描。
如图3所示,关于安装于背衬材料层54的基端侧的侧面的挠性印制基板56,一方面与电极部52的多个单独电极52a电连接,另一方面与信号线束72的多个同轴电缆58配线连接。如此,超声波振子48的单独电极52a和各同轴电缆58电连接,各超声波振子48和信号线束72电连接。
在实施方式中,如后面叙述,使用多个信号线束72。而且,还具备:位于多个信号线束72的前端侧,且在前端部40的内部,配置于前端部40的外周侧的接收部件110及配置于前端部40的内侧的按压部件120。多个信号线束72在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之间通过夹持固定。
接着,根据图4及图5,对同轴电缆和信号线束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同轴电缆58在中心具备芯线58a、在芯线58a的外周具备第1绝缘层58b、在第1绝缘层58b的外周具备屏蔽部件58c、在屏蔽部件58c的外周具备第2绝缘层58d。同轴电缆58从中心侧以同心圆状层叠芯线58a、第1绝缘层58b、屏蔽部件58c及第2绝缘层58d。
如图5所示,信号线束72具备:由多个同轴电缆58构成的电缆束72a、包覆电缆束72a的屏蔽层72b、及包覆屏蔽层72b的外皮72c。电缆束72a通过捻合多个同轴电缆58而构成。信号线束72被视为在内部包含多个同轴电缆58的一根信号线束72。
屏蔽层72b例如能够通过编织多根裸线而构成。裸线由电镀处理(镀锡或镀银)的铜线或铜合金线等构成。
并且,在屏蔽层72b的内侧,在电缆束72a的外周,可以配置胶带缠绕层(未图示)。胶带缠绕层例如为树脂制胶带,能够抑制电缆束72a分散成单独的同轴电缆58。这种情况下,胶带缠绕层的范围与约束电缆束72a的长轴方向的范围基本相同。
接着,参考图6至图8,对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7及图8是表示包含多个信号线束的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在图6中,为了便于理解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的结构而省略了信号线束72。
如图6所示,接收部件110为沿前端部40的基端侧环41b(未图示)的内周配置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在接收部件110的圆筒形状中包含完全闭合的圆筒形状及沿中心轴CL一部分被切除的圆筒形状(参考图8)。接收部件110配置于至少与多个信号线束72对置的位置即可。
按压部件120由沿中心轴CL延伸的部件构成。按压部件120在与接收部件110对置的位置,至少具备一个能够夹持多个信号线束72的按压面。如后面叙述,通过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能够夹持多个信号线束72。按压部件120在至少与接收部件110对置的位置,可以具备:能够将多个信号线束72按每个信号线束单独按压的多个单独按压面120a。图6所示的按压部件120具备:能够将2根信号线束72按每个信号线束单独按压的2个单独按压面120a。而且,单独按压面120a优选具有仿效多个信号线束72的各信号线束72的弯曲形状。弯曲形状的单独按压面120a能够与接收部件110协作而可靠地夹持各信号线束72并进行固定。
单独按压面120a可以超过接收部件110而向基端侧延伸。信号线束72与单独按压面120a接触的面积变大,能够稳定地夹持信号线束72。
按压部件120具备:连结沿中心轴CL方向排列的2个单独按压面120a的连结部120b。连结部120b连结2个单独按压面120a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彼此。由此,在2个单独按压面120a之间、在隔着按压部件120且与信号线束72相反的一侧,划定信号线束72沿中心轴CL延伸的空间。连结部120b可以超过接收部件110向前端侧延伸。在实施方式中,连结部120b延伸至金属环41c的位置。按压部件120能够将2个单独按压面120a和连结部120b一体制作。
如图7及图8所示,2根信号线束72通过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夹持并固定。如图6至图8所示,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的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来固定多个信号线束72。
通常,在超声波内窥镜中,作为捆绑100根以上的同轴电缆并进一步用外皮包覆的1根信号线束,与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这种信号线束优选在超声波内窥镜12的前端部40的位置,局部地使形状变形(在截面观察时为椭圆形状等),从而消除死角。然而,由于信号线束的外皮较硬,因此即使使用收缩管等而使信号线束变形成椭圆形状,也存在信号线束恢复到原来的圆形状的情况。因此,维持使信号线束变形的状态并不容易。当无法维持信号线束的变形形状的情况下,信号线束在配置于前端部的内容物中较粗,因此死角变大。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通过将1根信号线束设为多个信号线束72,减小为了使信号线束72变形所需的力。而且,通过在配置于前端部40的外周侧的接收部件110和配置于内侧的按压部件120之间夹持并固定,能够容易使多个信号线束72变形,并能够维持所变形的信号线束72的形状。
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中的至少一者为金属制,通过制成金属制能够减薄其厚度。作为金属制的材料能够举出SUS、铝等。优选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这两者为金属制。
而且,通过将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制成刚体,能够更可靠地维持信号线束72的变形并固定。刚体只要具有至少可使信号线束72变形的程度的刚性即可,也可以具有其以上的刚性。
通过设为多个信号线束72并减小为了使信号线束72变形所需的力,即使接收部件110及按压部件120的厚度减薄,也能够使信号线束72变形,其结果能够使超声波内窥镜12的前端部40细径化。
如图8所示,接收部件110可以具有沿前端侧延伸的连结部110a。能够经由连结部110a连接接收部件110和金属环41c。确定接收部件110和金属环41c的相对的位置关系。
接着,参考图9至图12,对前端部40中的配置接收部件110及按压部件120的位置上的信号线束72、钳子管84及信号电缆94的优选配置进行说明。
首先,对信号线束72的配置进行说明。图9示出以与前端部40的中心轴CL正交且通过接收部件110及按压部件120的平面切断的前端部截面。多个信号线束72在沿前端部40的中心轴CL延伸的方向上配置。利用通过中心轴CL的直线L1,将前端部截面分割为2个区域。在将分割为2者而得的区域中的其中一侧的区域设为第1分割区域AR1,将另一侧的区域设为第2分割区域AR2的情况下,在作为其中一侧的区域的第1分割区域AR1配置多个信号线束72。
如图9所示,截面观察时,多个信号线束72通过接收部件110及按压部件120变形为椭圆形状。其结果,能够减小接收部件110的内周和信号线束72的外周之间所产生的死角。
并且,由于多个信号线束72配置于第1分割区域AR1,因此在前端部40中,能够加大插入贯穿于除信号线束72以外的内容物时的配置空间。通过有效利用配置空间,能够减小前端部40的死角,由于能够将内容物有效地配置于前端部40,结果能够使前端部40细径化。
与各信号线束72对应的单独按压面120a的弯曲形状无须完全仿效信号线束72,只要是能够将信号线束72变形为略椭圆形状的程度的弯曲形状即可。
接着,对信号线束72和信号电缆94的配置进行说明。图10示出与图9相同的前端部截面。如图10所示,在前端部40沿中心轴CL配置有多个信号线束72和信号电缆94。信号电缆94沿2根信号线束72之间配置。2根信号线束72通过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夹持并固定。通过将2根信号线束72并排配置而在所划定的空间配置信号电缆94,由此能够有效利用前端部40的配置空间,并能够使前端部40细径化。
并且,能够实现改善执刀医生的操作性。即,在实施方式中,能够将观察系统单元85中的物镜86等光学系统配置在靠近前端部40的中心轴CL的位置,能够降低执刀医生操作超声波内窥镜12时的违和感。另一方面,光学系统越靠近前端部40的外周的端部,当将超声波内窥镜12放入管腔内时,执刀医生越能感受到进入到管腔的角部的感觉。
而且,如图10所示,优选在前端部截面中,在第1分割区域AR1配置多个信号线束72及信号电缆94。由于在第1分割区域AR1配置信号线束72及信号电缆94,能够更有效利用前端部40的配置空间。
并且,信号电缆94在多个单独按压面120a之间且隔着按压部件120配置在与多个信号线束72相反的一侧。多个信号线束72通过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可靠地夹持。信号电缆94不通过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夹持,因此信号电缆94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配置自由度。
接着,对信号线束72和钳子管84的配置进行说明。图11示出与图9相同的前端部截面。如图11所示,在前端部40沿中心轴CL配置有多个信号线束72及钳子管84。2根信号线束72通过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夹持并固定。在前端部截面中,在第1分割区域AR1配置多个信号线束72,在第2分割区域AR2配置钳子管84。钳子管84为仅次于信号线束72的粗内容物,通过分别配置于钳子管84与信号线束72不干涉的第1分割区域AR1和第2分割区域AR2,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前端部40的配置空间,能够使前端部40细径化。
接着,对信号线束72、信号电缆94及钳子管84的配置进行说明。图12示出与图9相同的前端部截面。如图12所示,在前端部40沿中心轴CL配置有多个信号线束72、信号电缆94及钳子管84。2根信号线束72(72-1及72-2)通过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夹持并固定。
如图12所示,前端部截面中,在将以通过信号电缆94的中心轴CL1及钳子管84的中心轴CL2的直线L2将前端部截面分割为2者而得的区域中的其中一侧的区域设为第3分割区域AR3,将另一侧的区域设为第4分割区域AR4的情况下,多个信号线束72中的一部分信号线束72-1配置于第3分割区域AR3,且另一部分信号线束72-2配置于第4分割区域AR4。
在前端部40的配置空间中,信号线束72-1、72-2、信号电缆94及钳子管84与其他内容物相比所占的范围大。因此,通过将2根信号线束72-1、72-2配置于不同的分割区域,能够有效利用配置空间。
接着,参考图13,说明用于对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
图13(A)是从基端侧观察包含多个信号线束72的超声波内窥镜12的前端部4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3(B)及图13(C)为定位结构的放大图。
如图13(A)所示,按压部件120配置于能够夹持多个信号线束72的位置,按压部件120被固定于接收部件110。具体而言,如图13(B)及图13(C)所示,在接收部件110上形成有卡止槽110b。卡止槽110b为沿中心轴CL延伸且朝向基端侧的一端开放的狭缝。另一方面,在按压部件120上设置有能够卡止在卡止槽110b的卡止片120c。卡止片120c例如与单独按压面120a连续并沿远离中心轴CL的方向延伸。
通过将按压部件120的卡止片120c插入接收部件110的卡止槽110b,卡止片120c卡止于卡止槽11()b。其结果,对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图13所示的定位结构能够无须使用粘合剂,能够省略涂布粘合剂的工序。然而,该定位结构允许使用粘合剂。并且,该定位结构为将卡止片120c插入卡止槽110b的比较简单的结构,能够对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进行定位,能够无须使用螺钉。其结果,能够使前端部40细径化。这是因为,通常,当使用螺钉的情况下,需要螺钉用的配置空间,前端部40的直径变大。
在实施方式中,对在接收部件110上设置卡止槽110b,在按压部件120上设置卡止片120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接收部件110上设置卡止片,在按压部件120上设置卡止槽。通过将接收部件110的卡止片插入按压部件120的卡止槽,能够对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另外,接收部件110及按压部件120优选与前端部40的接地绝缘。并且,接收部件110及按压部件120优选与信号电缆94的接地绝缘。通过将上述的接地和接收部件110及按压部件120进行绝缘,能够抑制发生因超声波内窥镜12的信号电缆94中传输的信号进入到信号线束72而引起的噪声。
接着,参考图14及图15,对信号线束72的优选结构进行说明。图14为表示前端部40、弯曲部42、软性部44及信号线束72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4(A)为表示信号线束72插入贯穿于前端部40、弯曲部42及软性部44的状态的图。图14(B)表示信号线束72的第1方式的结构,图14(C)表示信号线束72的第2方式的结构,图14(D)表示信号线束72的第3方式的结构。
图15是表示信号线束72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5(E)表示信号线束72的第4方式的结构,图15(F)表示信号线束72的第5方式的结构,图15(G)表示信号线束72的第6方式的结构。
如图14(A)所示,信号线束72插入贯穿于软性部44、弯曲部42及前端部40。在前端部40中,同轴电缆58与挠性印制基板56电连接。并且,信号线束72通过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夹持(以下,将通过接收部件110和按压部件120夹持的部位称为夹持部位130)。在弯曲部42上,多个弯曲件42a经由连结部42b在轴向上连结。在多个弯曲件42a的内部,多个操作线(未图示)沿轴向配置且在周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该操作线的基端与通过设置于操作部24的一对弯角钮29、29转动的带轮(未图示)连接。由此,当旋转操作一对弯角钮29、29而使带轮转动时,操作线被牵引,弯曲部42向所期望的方向弯曲。
如图14(B)所示,信号线束72的第1方式具备:由多个同轴电缆58构成的电缆束72a、包覆电缆束72a的屏蔽层72b、及包覆屏蔽层72b的外皮72c。信号线束72从夹持部位130向前端侧去除了一定长度的屏蔽层72b和外皮72c。电缆束72a从外皮72c和屏蔽层72b露出。构成电缆束72a的多个同轴电缆58被解开成单独的同轴电缆58,各同轴电缆58与挠性印制基板56的电极焊盘(未图示)电连接。
如图14(B)所示,在前端部40中,至少从夹持部位130去除了一定长度的外皮72c和屏蔽层72b,因此能够确保配线作业时的配线长度WL(从外皮72c的端部到同轴电缆58的前端为止的长度)。由此,配线时的同轴电缆58的布线变得容易,能够降低断线等配线失误。另外,屏蔽层72b和外皮72c的前端位置位于前端部40,且两者的前端位置与电缆束72a的前端位置一致。
如图14(C)所示,信号线束72的第2方式与信号线束72的第1方式不同,在前端部40中去除了外皮72c。在从外皮72c露出的露出区域中,屏蔽层72b露出。在露出区域(屏蔽层72b)中,具备刚性低于外皮72c且包覆露出区域(屏蔽层72b)的绝缘部件74。绝缘部件74例如能够例示硅管、PTFE(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管、热收缩管、胶带等。由于信号线束72的外皮72c较硬,因此通过去除外皮72c,包覆刚性低于外皮72c的绝缘部件74,能够使信号线束72容易变形,能够在夹持部位130维持变形形状。另外,外皮72c的前端位置位于弯曲部42,不与屏蔽层72b的前端位置一致。屏蔽层72b的前端位置与电缆束72a的前端位置一致。
如图14(D)所示,信号线束72的第3方式与信号线束72的第1方式不同,在前端部40、弯曲部42及软性部44的一部分中,去除了外皮72c。以与第2方式相同的方式,在从外皮72c露出的露出区域中,屏蔽层72b露出。在露出区域(屏蔽层72b)中,具备刚性低于外皮72c且包覆露出区域(屏蔽层72b)的绝缘部件74。
信号线束72的第3方式以与第2方式相同的方式,去除了夹持部位130的外皮72c,因此能够使信号线束72容易变形,能够维持其变形形状。并且,在信号线束72的第3方式中,在弯曲部42中,去除了较硬的外皮72c,因此能够使弯曲部42容易弯曲。另外,外皮72c的前端位置位于软性部44,不与屏蔽层72b的前端位置一致。屏蔽层72b的前端位置与电缆束72a的前端位置一致。
如图15(E)所示,信号线束72的第4方式与信号线束72的第1方式不同,在前端部40中去除了屏蔽层72b及外皮72c。在从外皮72c露出的露出区域中,也去除了屏蔽层72b,因此电缆束72a露出。在从外皮72c露出的露出区域(电缆束72a)中,具备:刚性低于外皮72c且包覆露出区域(电缆束72a)的绝缘部件74。
关于信号线束72的第4方式,在夹持部位130中,去除屏蔽层72b及外皮72c,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信号线束72容易变形,能够维持其变形形状。另外,屏蔽层72b和外皮72c的前端位置位于弯曲部42,且两者的前端位置一致。屏蔽层72b和外皮72c的前端位置不与电缆束72a的前端位置一致。
如图15(F)所示,信号线束72的第5方式与信号线束72的第1方式不同,在前端部40中去除屏蔽层72b及外皮72c。而且,屏蔽层72b在弯曲部42的一部分中被除去。并且,外皮72c在弯曲部42及软性部44的一部分中被除去。
在从外皮72c露出的露出区域(电缆束72a及屏蔽层72b)中,具备:刚性低于外皮72c且包覆露出区域(电缆束72a及屏蔽层72b)的绝缘部件74。
关于信号线束72的第5方式,在夹持部位130中,去除屏蔽层72b及外皮72c,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信号线束72容易变形,能够维持其变形形状。并且,在信号线束72的第5方式中,在弯曲部42中,去除了较硬的外皮72c,因此能够使弯曲部42容易弯曲。另外,屏蔽层72b的前端位置位于弯曲部42,外皮72c的前端位置位于软性部44。两者的前端位置不一致。
如图15(G)所示,信号线束72的第6方式与信号线束72的第1方式不同,在前端部40、弯曲部42及软性部44的一部分中,去除了外皮72c。而且,在前端部40、弯曲部42及软性部44的一部中,屏蔽层72b被除去。
在从外皮72c露出的露出区域(电缆束72a)中,具备:刚性低于外皮72c且包覆露出区域(电缆束72a)的绝缘部件74。
关于信号线束72的第6方式,在夹持部位130中,去除了屏蔽层72b及外皮72c,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信号线束72容易变形,能够维持其变形形状。并且,在信号线束72的第6方式中,在弯曲部42中,去除了较硬的外皮72c,因此能够使弯曲部42容易弯曲。另外,屏蔽层72b和外皮72c的前端位置位于软性部44,两者的前端位置一致。信号线束7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4及图15,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屏蔽层72b和外皮72c的前端位置可以一致,电可以不一致。
接着,参考图16,对用于将信号线束72的同轴电缆58与挠性印制基板56电连接的优选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16(A)所示,准备信号线束72和挠性印制基板56。信号线束72具备:由多个同轴电缆58构成的电缆束72a、捆扎电缆束72a的胶带72d、包覆被胶带72d捆扎的电缆束72a的屏蔽层72b、及包覆屏蔽层72b的外皮72c。从夹持部位130向前端侧去除了一定长度的外皮72c、屏蔽层72b、胶带72d。露出的电缆束72a的多个同轴电缆58被解开成单独的同轴电缆58。
挠性印制基板56在基端侧具备与同轴电缆58电连接的电极焊盘(未图示)。同轴电缆58的前端侧和挠性印制基板56的电极焊盘配置于对置的位置。
接着,如图16(B)所示,外皮72c在前端部40、弯曲部42及软性部44的一部分中被除去。露出区域的屏蔽层72b在弯曲部42内的位置P从前端侧折回。当屏蔽层72b例如由编织物构成的情况下,能够轻松地折回,因此不需要在与外皮72c的端部相同的位置去除屏蔽层72b。外皮72c的前端位置位于软性部44。
从同轴电缆58的前端至位置P之间,不存在外皮72c和屏蔽层72b,因此能够确保配线作业时的配线长度WL(从位置P到同轴电缆58的前端为止的长度),能够轻松地布线同轴电缆58。其结果,能够降低将同轴电缆58与挠性印制基板56电连接时的断线等配线失误。
接着,如图16(C)所示,返回到将所折回的屏蔽层72b折回之前的状态。配线作业时折回屏蔽层72b并加长配线长度WL,配线后返回到原来的状态,由屏蔽层72b包覆到电缆束72a的前端位置为止。由此,能够提高EMC(F1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特性。电缆束72a和屏蔽层72b的前端位置一致。
之后,作为绝缘部件74,将热收缩管从外皮72c的前端侧的部分覆盖到屏蔽层72b的前端位置为止。热收缩管为在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部件,通过加热而向直径减小的方向收缩。
接着,如图16(D)所示,对绝缘部件74进行加热,使绝缘部件74收缩。由此,在从外皮72c露出的露出区域(屏蔽层72b)中,具备:刚性低于外皮72c且包覆露出区域(电缆束72a及屏蔽层72b)的绝缘部件74。不去除屏蔽层72b,就能够确保配线长度WL的长度,并且实现EMC特性的提高。
对径向电子扫描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12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凸面电子扫描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
符号说明
10-超声波检查系统,12-超声波内窥镜,14-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16-内窥镜用处理器装置,18-光源装置,20-显示器,21a-送水罐,21b-抽吸泵,22-插入部分,24-操作部,26-通用塞绳,28a-送气送水按钮,28b-抽吸按钮,29-弯角钮,30-处置器具插入口,32a-连接器,32b-连接器,32c-连接器,34a-送气送水用管,34b-抽吸用管,36-超声波观察部,38-内窥镜观察部,40-前端部,41a-前端零件,41b-基端侧环,41c-金属环,42-弯曲部,42a-弯曲件,42b-连结部,44-软性部,46-超声波换能器,48-超声波振子,52-电极部,52a-单独电极,52b-共用电极,54-背衬材料层,56-挠性印制基板,58-同轴电缆,58a-芯线,58b-第1绝缘层,58c-屏蔽部件,58d-第2绝缘层,64-声匹配层,66-声透镜,72-信号线束,72-1-信号线束,72-2-信号线束,72a-电缆束,72b-屏蔽层,72c-外皮,72d-胶带,74-绝缘部件,76-处置器具导出口,78-观察窗,80-照明窗,82-清洗喷嘴,84-钳子管,85-观察系统单元,86-物镜,88-棱镜,90-摄像元件,92-基板,94-信号电缆,98-光导,100-送气送水通道,110-接收部件,110a-连结部,110b-卡止槽,120-按压部件,120a-单独按压面,120b-连结部,120c-卡止片,130-夹持部位,AR1-第1分割区域,AR2-第2分割区域,AR3-第3分割区域,AR4-第4分割区域,CL-中心轴,CL1-中心轴,CL2-中心轴,L1-直线,L2-直线,P-位置,WL-配线长度。

Claims (15)

1.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在插入部分的前端部配置有超声波换能器,其中,
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且沿所述前端部的中心轴延伸的多个信号线束中,各信号线束包含:多个同轴电缆、包覆所述多个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及包覆所述屏蔽层的外皮,
所述超声波内窥镜具备:位于所述多个信号线束的前端侧,且在所述前端部,配置于外周侧的接收部件及配置于内侧的按压部件,
所述多个信号线束通过在所述接收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被夹持而被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在以与所述前端部的中心轴正交且通过所述接收部件及所述按压部件的平面切断的前端部截面中,在将以通过所述中心轴的直线将所述前端部截面分割为2者而得的区域中的其中一侧的区域设为第1分割区域,将另一侧的区域设为第2分割区域的情况下,在所述第1分割区域配置所述多个信号线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观察系统单元配置于所述前端部,所述观察系统单元具备成像元件和与所述成像元件连接的信号电缆,
所述信号电缆沿所述多个信号线束的至少一个之间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前端部截面中,在所述第1分割区域配置所述多个信号线束及所述信号电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按压部件具备将所述多个信号线束按每个信号线束单独按压的多个单独按压面,各单独按压面具有仿效各所述信号线束的弯曲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信号电缆在所述多个单独按压面之间,且隔着所述按压部件配置于与所述多个信号线束相反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超声波内窥镜具备:
沿所述中心轴配置于所述前端部的钳子管,
在所述前端部截面中,在所述第1分割区域配置所述多个信号线束,在所述第2分割区域配置所述钳子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观察系统单元配置于所述前端部,所述观察系统单元具备成像元件和与所述成像元件连接的信号电缆,
所述前端部截面中,在将以通过所述信号电缆及所述钳子管各自的中心轴的直线将所述前端部截面分割为2者而得的区域中的其中一侧的区域设为第3分割区域,将另一侧的区域设为第4分割区域的情况下,所述多个信号线束中的一部分信号线束配置于所述第3分割区域,且另一部分信号线束配置于所述第4分割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在通过所述接收部件和所述按压部件固定的位置,所述多个信号线束具备:从所述外皮露出的露出区域、及刚性低于所述外皮且包覆所述露出区域的绝缘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接收部件和所述按压部件中的一者设置一端开放的卡止槽,在所述接收部件和所述按压部件中的另一者设置能够卡止在所述卡止槽的卡止片,通过将所述卡止片卡止在所述卡止槽,对所述接收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接收部件及所述按压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为金属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接收部件及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前端部的接地绝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观察系统单元配置于所述前端部,所述观察系统单元具备成像元件和与所述成像元件连接的信号电缆,
所述接收部件及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信号电缆的接地绝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和所述多个信号线束经由基板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中,
所述基板为挠性印制基板。
CN202210123566.8A 2021-02-16 2022-02-09 超声波内窥镜 Pending CN1149389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2185 2021-02-16
JP2021022185A JP2022124502A (ja) 2021-02-16 2021-02-16 超音波内視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8975A true CN114938975A (zh) 2022-08-26

Family

ID=80928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3566.8A Pending CN114938975A (zh) 2021-02-16 2022-02-09 超声波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42947A1 (zh)
JP (1) JP2022124502A (zh)
CN (1) CN11493897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2993A (en) * 1997-12-10 1998-12-0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Navigable ultrasonic imaging probe assembly
JP4261202B2 (ja) 2003-01-08 2009-04-30 Hoya株式会社 ラジアル走査型超音波内視鏡の先端部
JP4248909B2 (ja) 2003-03-28 2009-04-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超音波内視鏡
EP2340768B1 (en) * 2005-02-07 2015-12-23 Olympus Corporation Ultrasound endoscope
CN108778144B (zh) * 2016-03-14 2021-05-0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24502A (ja) 2022-08-26
EP4042947A1 (en) 2022-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08716B2 (ja) 電子内視鏡装置
US8821382B2 (en) Image pickup unit
US4989586A (en) Endoscope having a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US20070185384A1 (en) Endoscope
JP2011212161A (ja)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内視鏡装置
EP1986541A2 (en) Endoscope
CN109414251B (zh) 超声波内窥镜及其制造方法
JP7317778B2 (ja) 超音波気管支鏡
CN109414250B (zh) 超声波内窥镜
CN109414249B (zh) 超声波内窥镜
JP2000139927A (ja) 超音波内視鏡装置
CN114938975A (zh) 超声波内窥镜
CN109414253B (zh) 超声波内窥镜
WO2019031465A1 (ja) 超音波内視鏡
JP6744118B2 (ja) 内視鏡
JP7271790B2 (ja) 多層基板、プローブユニット、及び超音波内視鏡
US20220361845A1 (en) Ultrasound endoscope
US20240099691A1 (en) Ultrasonic endoscope
JP7395277B2 (ja) 信号伝送配線接続ユニット、内視鏡、信号伝送配線接続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超音波振動子モジュール
JP7324180B2 (ja) 超音波内視鏡
JP7482298B2 (ja) 超音波内視鏡
JP7324181B2 (ja) 超音波内視鏡
JP7370949B2 (ja) 超音波内視鏡
US20230277160A1 (en) Endoscope
WO2024013822A1 (ja) 内視鏡、ケーブル部材、及び内視鏡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