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7414B -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7414B
CN114937414B CN202210560268.5A CN202210560268A CN114937414B CN 114937414 B CN114937414 B CN 114937414B CN 202210560268 A CN202210560268 A CN 202210560268A CN 114937414 B CN114937414 B CN 114937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flexible display
flexible
island structures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02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37414A (zh
Inventor
王作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02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7414B/zh
Priority to US17/758,074 priority patent/US2024017996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95981 priority patent/WO20232260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7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7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37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7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岛状结构、多个电连接结构以及第一柔性胶层,第一柔性胶层填充于多个岛状结构之间,以及第一柔性胶层覆盖多个岛状结构,相邻两个岛状结构在拉伸状态的第二间距和在未拉伸状态的第一间距的比值范围为10%至20%;本申请通过在相邻两个岛状结构之间以及岛状结构上设置第一柔性胶层,通过柔性胶层的收缩性,在保证整体拉伸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相邻两个岛状结构在未拉伸状态时的间距,增加了柔性显示面板从收缩态向拉伸态转换的拉伸面积,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拉伸率。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在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的基础上,可拉伸式显示技术将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可拉伸显示技术的本质是实现屏幕本身的柔性化,通过显示背板的柔性化设计,即采用图案化设计的方式,将背板材料进行镂空处理,使得显示面板在原面积的基础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拉伸变形,从而实现可拉伸、可拓展式显示。
然而,由于显示面板的高分辨率需求,显示面板可以进行镂空处理的面积有所限制,即在柔性层中进行打孔的面积具有上限,使得现有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拉伸率无法进一步提升。
因此,亟需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以改善现有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拉伸率较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包括:
多个岛状结构,设置有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岛状结构分离设置;
多个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电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金属线,相邻的所述岛状结构通过多个所述电连接结构拉伸连接;以及
第一柔性胶层,填充于多个所述岛状结构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柔性胶层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
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未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和所述第一间距的差值与所述第一间距的比值范围为10%至20%。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柔性胶层的材料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贴合;
第二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
第二柔性胶层,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柔性胶层通过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以及所述第二柔性胶层通过第二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粘接;
其中,所述第二柔性胶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一柔性胶层的材料相同。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柔性胶层的材料包括热塑性热熔胶,所述热塑性热熔胶包括树脂、增粘剂、粘度调节剂以及抗氧剂。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贴合;
第二柔性胶层,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柔性胶层通过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以及所述第二柔性胶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表面的所述第一柔性胶层直接粘接;
其中,所述第二柔性胶层的材料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不同发光颜色的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以及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发光面积相等。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弯曲段和位于所述弯曲段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岛状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和第二岛状结构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的金属线宽度大于所述弯曲段的金属线宽度。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中,所述弯曲段包括:
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端电连接;
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第二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不同。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在刚性衬底上形成剥离层;
在所述剥离层上形成多个分包括发光单元的岛状结构,多个所述岛状结构分离设置;
在多个所述岛状结构上形成第一柔性胶层以形成柔性显示主体,所述第一柔性胶层填充于多个所述岛状结构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柔性胶层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
将所述柔性显示主体与所述剥离层分离;
在所述柔性显示主体的两侧形成第二柔性胶层,以形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未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和所述第一间距的差值与所述第一间距的比值范围为10%至20%。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相邻两个岛状结构之间以及岛状结构上设置第一柔性胶层,通过柔性胶层的收缩性,在保证整体拉伸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相邻两个岛状结构在未拉伸状态时的间距,增加了柔性显示面板从收缩态向拉伸态转换的拉伸面积,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拉伸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柔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图1中区域M的第一种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区域M的第二种放大图;
图4为图2或图3中截面AA的第一种剖面图;
图5为图2或图3中岛状结构的第一种膜层结构图;
图6为图2或图3中岛状结构的第二种膜层结构图;
图7a至图7d为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工艺流程图;
图8a至图8d为本申请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工艺流程图;
图9为图2或图3中截面AA的第二种剖面图;
图10a至图10d为本申请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工艺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柔性显示面板中发光单元的子像素排列图;
图12为图1中区域M的第三种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柔性显示面板的工艺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由于显示面板的高分辨率需求,显示面板可以进行镂空处理的面积有所限制,即在柔性层中进行打孔的面积具有上限,使得现有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拉伸率无法进一步提升。本申请提出了下列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100,其包括多个岛状结构20、多个电连接结构10以及第一柔性胶层310,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分离设置,以及每一所述岛状结构20上设置有发光单元220,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填充于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结构10包括电连接所述发光单元220的金属线,相邻的所述岛状结构20通过多个所述电连接结构10拉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处于未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间距为第一间距L1,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处于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间距为第二间距L2,所述第二间距L2和所述第一间距L1的差值与所述第一间距L1的比值范围为10%至20%。
本申请通过在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以及岛状结构20上设置第一柔性胶层310,通过柔性胶层的收缩性,在保证整体拉伸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在未拉伸状态时的间距,增加了柔性显示面板100从收缩态向拉伸态转换的拉伸面积,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拉伸率。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区域M的第一种放大图,图2所示的结构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处于未拉伸状态时的结构图,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间距为第一间距L1,所述第一间距L1可以为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最小收缩间距。
请参阅图3,图3为图1中区域M的第二种放大图,图3所示的结构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处于拉伸状态时的结构图,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间距为第二间距L2,所述第二间距L2可以为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最大拉伸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间距L2与所述第一间距L1的差值与所述第一间距L1的比值范围为10%至20%,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在拉伸状态的间距相比在收缩状态间距具有提升,增加了柔性显示面板100从收缩态向拉伸态转换的拉伸面积,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拉伸率。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4,图4为图2或图3中截面AA的第一种结构简图。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柔性显示主体200和位于所述柔性显示主体200两侧的封装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主体200包括多个岛状结构20和填充于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的第一柔性胶层310,以及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图2或图3中岛状结构20的第一种膜层结构图,图6为图2或图3中岛状结构20的第二种膜层结构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岛状结构20可以包括柔性衬底201、设置于所述柔性衬底201上的阵列驱动层202、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驱动层202上的发光功能层40。所述柔性衬底201、所述阵列驱动层202以及所述发光功能层40经图案化处理,在相邻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形成导光通道,以及利用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填充所述导光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衬底201的材料可以为聚氨酯橡胶、丙烯酸、硅橡胶或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材料制成,具备良好的可拉伸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阵列驱动层202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210。所述薄膜晶体管210可以为蚀刻阻挡型、背沟道蚀刻型或顶栅薄膜晶体管型等结构,具体没有限制。例如,以顶栅薄膜晶体管为例,所述薄膜晶体管210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柔性衬底201上的缓冲层211、位于所述缓冲层211上的有源层212、位于所述有源层212上的栅绝缘层213、位于所述栅绝缘层213上的栅极层214、位于所述栅极层214上的间绝缘层215、位于所述间绝缘层215上的源漏极层216、以及位于所述源漏极层216上的平坦层217。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顶栅薄膜晶体管不限于单栅极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双栅极结构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源层212可以为低温多晶硅、铟镓锌氧化物或者非晶硅中的一者,图5和图6中的结构以铟镓锌氧化物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功能层40包括多个所述发光单元220,所述发光单元220可以为OLED或MicroLED;例如图5的结构中,所述发光单元220可以为OLED,所述发光功能层40可以包括阳极层221、发光材料层222、阴极层223,所述阳极层221与所述源漏极层216电连接;或者,例如图6的结构中,所述发光单元220可以为MicroLED,所述发光功能层4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232和第二电极233,所述第一电极232将所述源漏极层216与发光构件231的P型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233与所述发光构件231的N型电极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PDMS一般利用主剂与硬化剂以质量比10:1比例混合均匀,对应化学公式为nSi(CH3)2Cl2+nH2O→[Si(CH3)2O]n+2nHCl;其次,将该混合液旋涂至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以及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以及将混合液中气泡剥后,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固化,例如可以利用抽真空的方式使混合液中的气泡浮至表面以进行脱泡,以及将脱泡的材料主体放入120℃的烤箱中烘烤1h,烘烤时间与第一柔性胶层310的硬度呈正相关,因此烘烤时间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100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两侧的第二柔性胶层320,所述第二柔性胶层320通过第一粘接层330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以及所述第二柔性胶层320通过第二粘接层340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的表面粘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胶层320的材料和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的材料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330和所述第二粘接层340可以为OCA胶。
请参阅图7a至图7d,7a至图7d为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工艺流程图,请参阅图8a至图8d,8a至图8d为本申请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种工艺流程图。
在图7a中,在刚性衬底410上形成多个岛状结构20;在图7b中,将刚性衬底410和上层的多个岛状结构20分离,该岛状结构20可以包括柔性衬底201、阵列驱动层202以及发光功能层40,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X1;在图7c中,在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的填充有第一OCA胶层350,以及该OCA胶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同时在多个背离发光单元220的一侧也形成第二OCA胶层360,由于OCA的伸缩性,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X2;在图7d中,在图7c的结构中两侧形成封装胶层370,该封装胶层的材料可以为PDMS,由于PDMS的贴合需要按压,因此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X3。因此,现有的柔性显示面板100在制作过程,先将多个岛状结构20和刚性衬底410分离,再进行OCA和PDMS的贴合,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从X1至X2,以及向X3转变。
需要说明是,图7b中的柔性衬底201虽然是分离的,但是在实际俯视结构中,柔性衬底201是呈网状结构,相邻两个柔性衬底201还通过分支连接。
在图8a中,刚性衬底410上形成有剥离层420,以及剥离层420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在图8b中,将PDMS材料涂布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以及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由于刚性衬底410还未剥离,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X1;在图8c中,将图8b中的结构与刚性衬底410分离,同时在柔性显示主体200的两侧形成OCA胶层,由于贴合OCA时需要按压,因此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X1.5;在图8d中,将图8c的结构中两侧形成PDMS,由于PDMS的贴合需要按压,因此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X2.5。因此,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制作过程中,先在多个岛状结构20之间形成PDMS层,再将柔性显示主体200和刚性衬底410分离,以及再进行OCA和PDMS的贴合,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从X1至X1.5,以及向X2.5转变。
需要说明的是,间距X3、X2.5、X2、X1.5、X1的数值关系逐渐减小。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现有技术的OCA胶无法对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区域进行完全填充,并且刚性衬底410已经被剥离,因此多个岛状结构20之间填充OCA胶后,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从X1变更至X2;而本申请的PDMS可以对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区域进行完全填充,并且刚性衬底410未被剥离,因此多个岛状结构20之间填充PDMS后,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从X1变更至X1.5,而在最终的未拉伸形态,现有技术中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为X3,而本申请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为X2.5;假设本申请与现有技术中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极限间距为X4,那么现有技术的拉伸率为(X4-X3)/X3,而本申请的拉伸率则为(X4-X2.5)/X2.5,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拉伸率上有一定的提升,增加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拉伸率。
在本实施例中,现有技术的拉伸率(X4-X3)/X3的范围可以为5%左右。而本实施例的拉伸率公式为(X4-X2.5)/X2.5,由于X2.5小于X3,因此图8a至图8d所示的实施例的拉伸率的范围可以大于或等于10%。
请参阅图9,图4为图2或图3中截面AA的第二种结构简图。请参阅图10a至图10d,10a至图10d为本申请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二种工艺流程图。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100中,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的材料包括热塑性热熔胶,所述热塑性热熔胶包括树脂、增粘剂、粘度调节剂以及抗氧剂。热塑性热熔胶在常温下呈固态,而在加热的条件下,热塑性热熔胶能够融化成液态,以在待粘贴物体的表面形成有效的粘接;而热塑性热熔胶在冷却的条件下,可以从液态向固态转换,而此过程中热塑性热熔胶具有一定的收缩性,能减小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100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两侧的第二柔性胶层320,所述第二柔性胶层320通过第一粘接层330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以及所述第二柔性胶层320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表面的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直接粘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胶层32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330可以为OCA胶。
在图10a中,刚性衬底410上形成有剥离层420,以及剥离层420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在图10b中,将热塑性热熔胶的材料涂布在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以及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由于刚性衬底410还未剥离,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X1;在图10c中,将图10b中的结构与刚性衬底410分离,同时,热塑胶的热塑性可以减小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间距,即本步骤中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间距可以为X0;在图10d中,将图10c的结构中背离发光方向的一侧形成OCA胶,使得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间距可以为X1,同时在柔性显示主体200的两侧形成PDMS,由于PDMS的贴合需要按压,因此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X2。因此,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制作过程中,先在多个岛状结构20之间形成PDMS层,再将柔性显示主体200和刚性衬底410分离,以及再进行OCA和PDMS的贴合,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从X1至X0,以及向X1和X2的转变。
需要说明的是,间距X3、X2.5、X2、X1.5、X1、X0的数值关系逐渐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间距数值仅为数值大小的排列,非倍数的排列。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现有技术的OCA胶无法对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区域进行完全填充,并且刚性衬底410已经被剥离,因此多个岛状结构20之间填充OCA胶后,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从X1变更至X2;
而本申请的热塑性热熔胶可以对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区域进行完全填充,并且刚性衬底410未被剥离,同时由于热塑性热熔胶自身的热塑性,可以对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进行限缩,因此多个岛状结构20之间填充热塑性热熔胶后,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从X1变更至X0,而在最终的未拉伸形态,现有技术中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为X3,而本申请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间距为X2;假设本申请与现有技术中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之间的极限间距为X4,那么现有技术的拉伸率为(X4-X3)/X3,而本申请的拉伸率则为(X4-X2)/X2,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拉伸率上有一定的提升,增加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拉伸率。
在本实施例中,现有技术的拉伸率(X4-X3)/X3的范围可以为5%左右。而本实施例的拉伸率公式为(X4-X2)/X2,由于X2小于X2.5,因此图10a至图10d所示的实施例的拉伸率相比图8a至图8d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增加,本实施例的拉伸率的范围可以小于或等于20%。
另外,图8a至图8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填充的胶材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图10a至图10d所示的实施例中填充的胶材为热塑性热熔胶,因此在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热塑性热熔胶的配比进行调节,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拉伸率在10%至20%之间调控,以满足不同拉伸率的需求。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100中,请参阅图11,所述电连接结构10可以包括弯曲段110和位于所述弯曲段两侧的第一连接端121和第二连接端122,所述第一连接端121和第一岛状结构25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122和第二岛状结构252连接,连接端的金属线宽度大于所述弯曲段110的金属线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相邻两个岛状结构20的间距相比现有技术有所减小,因此连接两个岛状结构20的电连接结构10的宽度需要有所减小,避免短接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100中,所述弯曲段110包括第一弯曲部111和第二弯曲部112,所述第一弯曲部11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端121电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112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端122电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1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弯曲部112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111的弯曲方向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12的弯曲方向不同。
在本申请的柔性显示面板100中,请参阅图12,所述发光单元220可以包括不同发光颜色的第一颜色子像素41、第二颜色子像素42和第三颜色子像素43,以及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41、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42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43的发光面积均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41、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42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43的排列方式不同,设置不同颜色子像素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220的结构形状可为包括但不限于正方形、菱形、长方形、圆形、多边形等结构。
请参阅图13,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S10,在刚性衬底410上形成剥离层420;
请参阅图8a和图10a,所述剥离层420主要为了便于后期柔性衬底201和刚性衬底410剥离设置,例如使用紫外光的照射,减小剥离层420和柔性衬底201之间的粘接力。
S20,在所述剥离层420上形成多个包括发光单元220的岛状结构20,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分离设置;
请参阅图8a和图10a,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形成在剥离层420上,具体的结构可以参阅图5和图6。
S30,在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上形成第一柔性胶层310以形成柔性显示主体200在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
具体地,在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上形成第一柔性胶层310以形成柔性显示主体200,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填充于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20;
请参阅图8b,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的材料可以为PDMS;请参阅图10b,所述第一柔性胶层310的材料可以为热塑性热熔胶。
S40,将所述柔性显示主体200与所述剥离层420分离;
请参阅图8c和图10c,利用剥离工艺将柔性显示主体200和剥离层420分离,剥离工艺可以采用紫外光等降低剥离层420的粘接力。
S50,在所述柔性显示主体200的两侧形成第二柔性胶层320;
具体地,在所述柔性显示主体200的两侧形成第二柔性胶层320,以形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
请参阅图8d和图10d,所述第二柔性胶层320形成于柔性显示主体200的两侧,而图8d中两侧的第二柔性胶层320均通过OCA胶粘接,而图10d中出光侧的第二柔性胶层320可以与热塑性热熔胶直接粘接,背光侧的第二柔性胶层320需要通过OCA胶层粘接。
同时,由于工艺和材料的差异,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处于未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间距为第一间距L1,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处于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20的间距为第二间距L2,所述第二间距L2和所述第一间距L1的差值与所述第一间距L1的比值范围为10%至20%。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所述显示终端的工作原理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相似。所述显示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显示器、游戏机、电视机、显示屏幕、可穿戴设备及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生活电器或家用电器等。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岛状结构、多个电连接结构以及第一柔性胶层,所述第一柔性胶层填充于多个所述岛状结构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柔性胶层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在拉伸状态的第二间距与在未拉伸状态的第一间距的比值范围为10%至20%;本申请通过在相邻两个岛状结构之间以及岛状结构上设置第一柔性胶层,通过柔性胶层的收缩性,在保证整体拉伸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相邻两个岛状结构在未拉伸状态时的间距,增加了柔性显示面板从收缩态向拉伸态转换的拉伸面积,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的拉伸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岛状结构,设置有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岛状结构分离设置;
多个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电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金属线,相邻的所述岛状结构通过多个所述电连接结构拉伸连接;以及
第一柔性胶层,填充于多个所述岛状结构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柔性胶层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
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未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和所述第一间距的差值与所述第一间距的比值范围为10%至20%;
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收缩状态;
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弯曲段和位于所述弯曲段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岛状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和第二岛状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的金属线宽度大于所述弯曲段的金属线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胶层的材料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贴合;
第二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
第二柔性胶层,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柔性胶层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以及所述第二柔性胶层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粘接;
其中,所述第二柔性胶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一柔性胶层的材料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胶层的材料包括热塑性热熔胶,所述热塑性热熔胶包括树脂、增粘剂、粘度调节剂以及抗氧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贴合;
第二柔性胶层,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柔性胶层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表面粘接,以及所述第二柔性胶层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表面的所述第一柔性胶层直接粘接;
其中,所述第二柔性胶层的材料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岛状结构包括:
柔性衬底;
阵列驱动层,设置于所述柔性衬底上;
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阵列驱动层上,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所述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阵列驱动层中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包括:
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端电连接;
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第二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不同。
8.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刚性衬底上形成剥离层;
在所述剥离层上形成多个包括发光单元的岛状结构,多个所述岛状结构分离设置;
在多个所述岛状结构上形成第一柔性胶层以形成柔性显示主体,所述第一柔性胶层填充于多个所述岛状结构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柔性胶层覆盖多个所述岛状结构;
将所述柔性显示主体与所述剥离层分离;
在所述柔性显示主体的两侧形成第二柔性胶层,以形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未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拉伸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和所述第一间距的差值与所述第一间距的比值范围为10%至20%;相邻两个所述岛状结构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收缩状态;电连接结构包括弯曲段和位于所述弯曲段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岛状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和第二岛状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的金属线宽度大于所述弯曲段的金属线宽度。
9.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CN202210560268.5A 2022-05-23 2022-05-23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Active CN114937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0268.5A CN114937414B (zh) 2022-05-23 2022-05-23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US17/758,074 US20240179965A1 (en) 2022-05-23 2022-05-30 Flexible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terminal
PCT/CN2022/095981 WO2023226059A1 (zh) 2022-05-23 2022-05-30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0268.5A CN114937414B (zh) 2022-05-23 2022-05-23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7414A CN114937414A (zh) 2022-08-23
CN114937414B true CN114937414B (zh) 2023-08-22

Family

ID=82865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0268.5A Active CN114937414B (zh) 2022-05-23 2022-05-23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9965A1 (zh)
CN (1) CN114937414B (zh)
WO (1) WO202322605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9571A (zh) * 2019-08-19 2019-1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0494985A (zh) * 2019-04-10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可拉伸显示设备和制造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10851028A (zh) * 2019-11-08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可拉伸oled显示触摸屏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397559A (zh) * 2020-11-09 2021-02-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24590A (zh) * 2021-08-24 2021-11-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
CN113780179A (zh) * 2021-09-13 2021-12-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WO2022017026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4361224A (zh) * 2021-12-31 2022-04-1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52094A (ko) * 2018-11-06 2020-05-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스트레쳐블 표시 장치
US11659762B2 (en) * 2019-08-06 2023-05-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12397457A (zh) * 2020-11-13 2021-02-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4985A (zh) * 2019-04-10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可拉伸显示设备和制造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10459571A (zh) * 2019-08-19 2019-1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0851028A (zh) * 2019-11-08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可拉伸oled显示触摸屏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017026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2397559A (zh) * 2020-11-09 2021-02-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24590A (zh) * 2021-08-24 2021-11-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
CN113780179A (zh) * 2021-09-13 2021-12-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CN114361224A (zh) * 2021-12-31 2022-04-1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79965A1 (en) 2024-05-30
WO2023226059A1 (zh) 2023-11-30
CN114937414A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0783B2 (en) Array substrate, stretcha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rray substrate
TWI716948B (zh) 可拉伸顯示面板和包含其之可拉伸顯示裝置
US1043176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919276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53815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40356B (zh) 全彩led显示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10137B (zh) 可拉伸显示装置
US11094853B2 (en) Passive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matrix device with uniform luminance
CN106816547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6544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177245B2 (en) Large area passive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matrix display
CN109712932A (zh) 可挠式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61760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KR20210048807A (ko) 스트레쳐블 표시 장치
CN114937414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终端
CN114267683A (zh) 一种显示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47990B (zh) 导电薄膜、光电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83348B (zh) 一种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US11341901B2 (en) Driving backplan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373385B (zh) 可伸展显示装置
CN11527469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527469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64234A (zh) 显示装置
CN114299818A (zh) 拼接显示屏
US2021037583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