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4616A - 一种电池插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插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4616A
CN114914616A CN202210823394.5A CN202210823394A CN114914616A CN 114914616 A CN114914616 A CN 114914616A CN 202210823394 A CN202210823394 A CN 202210823394A CN 114914616 A CN114914616 A CN 114914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battery
side wall
guide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33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4616B (zh
Inventor
熊院情
王健鹏
范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air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air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air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air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233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4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4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4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4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4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6Carrying devices, e.g. be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插箱,包括上盖与底座,所述上盖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向边条和第二横向边条;第一侧板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第一侧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第一引导结构与第一侧板的内侧壁构成第一引导槽,第一引导槽卡设在第一横向边条的上边沿,或者第二引导结构与第二侧板的内侧壁构成第二引导槽,第二引导槽卡设在第二横向边条的上边沿。本发明通过在引导槽的引导下方便上盖安装,从而侧板和引导结构共同夹持底座的横向边条,提供支撑力,使得安装更牢固,同时提升了上盖与底座的组装效率,从而解决了电池插箱在组装过程中上盖与底座的组装难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插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插箱。
背景技术
电池插箱主要应用于电力储能系统的电量存储,其结构简单、牢固,散热效果好,安全防护高,便于搬运、安装、维护。现有电池插箱的组装过程中,上盖因本身尺寸较大,不易与底座进行高精度对准导致组装不易。上盖与底座不易对准不仅导致安装困难,也有刮破电池包的风险,刮破电池包会带来使用时的安全隐患。上盖重量过重,由于重量的影响上盖容易产生变形,这样会增加电池插箱的安装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插箱,通过在电池插箱侧板内部增加引导结构,设置引导槽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盖与底座不易组装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插箱,包括:所述电池插箱包括上盖与底座,所述上盖包括顶板、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向边条和第二横向边条;所述第一侧板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所述第一引导结构与第一侧板的内侧壁构成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卡设在所述第一横向边条的上边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引导结构,所述第二引导结构与第二侧板的内侧壁构成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卡设在所述第二横向边条的上边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导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垂直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垂直部贴合所述第一侧板内侧壁,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之间构成所述第一引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垂直部上设置两个第一吊装口,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两个第二吊装口,所述第一垂直部的两个第一吊装口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个第二吊装口对齐;和/或,所述第二引导结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引导结构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垂直部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焊接口,所述焊接口用于将所述第一引导结构与所述第一侧板焊接;所述第一垂直部靠近第一折弯部的侧边分别设置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在所述第一切口及所述第二切口的边沿处分别设置有焊接点,所述焊接点与多个所述焊接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部靠近所述第一引导槽的一侧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长度是所述第一横向边条厚度的1.5倍至2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倾斜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横向边条厚度的3倍,且小于所述第一折弯部至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边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向边条与所述第一倾斜部对接的部分设有倾斜平面结构,所述倾斜平面结构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一侧板形成的倾斜角度在10度至15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相对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相对设置方向垂直;所述第三侧板上设置排风风机,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上均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排风风机构造出所述电池插箱的散热通道;和/或,所述第四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弧形倒角,所述弧形倒角位于所述第四侧板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插箱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侧板两侧的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所述第一挂耳为凹型结构,所述第二挂耳为凸型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插箱中,其中一个所述电池插箱的所述凹型结构与另一个所述电池插箱的所述凸型结构对位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插箱,通过在电池插箱的侧板内侧设置引导结构,使得引导结构与侧板之间构成引导槽,利用引导槽可以引导上盖与底座拼装,保证底座上的横向边条正好卡在引导槽中,方便安装,尤其是在由于重量的影响上盖产生一定的形变时,在引导槽的引导下也能顺利安装,提升了上盖与底座的组装效率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插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引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引导结构和第一侧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横向边条的倾斜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后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插箱的组合框架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插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底座;10-顶板;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底板;21-第一横向边条;22-第二横向边条;31-第一引导结构;41-第一引导槽;51A,51B-两个第一吊装口;52A,52B-两个第二吊装口;53A,53B-两个第三吊装口;61-倾斜平面结构;71-第一倾斜结构;72-第二倾斜结构;81-第一挂耳;82-第二挂耳;103-顶板的弯折面;113-第一侧板的弯折面;123-第二侧板的弯折面;131-排风口;141-散热孔;221A,221B-两个第四吊装口;311-第一垂直部;312-第一折弯部;313-第一倾斜部;3111-焊接口;3112A-第一切口;3112B-第二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插箱,包括:上盖1与底座2,上盖1包括顶板10、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底座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向边条21和第二横向边条22。
具体地,第一侧板11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第一侧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31,第一引导结构31与第一侧板的内侧壁构成第一引导槽41,第一引导槽卡41设在第一横向边条21的上边沿。当上盖1放入底座2时,可以引导上盖1与底座2拼装,底座2上的第一横向边条21正好卡在第一引导槽41中,使得上盖1在第一引导槽41的引导下顺利地与底座2安装,尤其是在由于重量的影响上盖产生一定的形变时,在引导槽的引导下也能顺利安装。
可选地,第二侧板12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第二侧板12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引导结构(图中未示出),第二引导结构与第二侧板12的内侧壁构成第二引导槽(图中未示出),第二引导槽卡设在第二横向边条22的上边沿。当上盖1放入底座2时,可以引导上盖1与底座2拼装,底座2上的第二横向边条22正好卡在第二引导槽中,使得上盖1在第二引导槽的引导下顺利地与底座2安装。
可选地,同时在第一侧板11的内侧壁和第二侧板12的内侧壁分别设置第一引导结构31和第二引导结构,第一引导结构31与第一侧板的内侧壁构成第一引导槽41。第一引导槽卡41设在第一横向边条21的上边沿,第二引导结构与第二侧板12的内侧壁构成第二引导槽,第二引导槽卡设在第二横向边条22的上边沿。当上盖1放入底座2时,可以引导上盖1与底座2拼装,底座2上的第一横向边条21正好卡在第一引导槽41中,底座2上的第二横向边条22正好卡在第二引导槽中,在第一引导槽41和第二引导槽的引导下实现上盖1与底座2的顺利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引导结构31或者第二引导结构为条状板材结构,便于与上盖的侧板形成引导结构。此外,第一引导结构31或者第二引导结构还可以为分段式的结构,只要保证能够与对应侧的侧板之间形成引导槽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插箱,通过在电池插箱的侧板内侧设置引导结构,使得引导结构与侧板之间构成引导槽,利用引导槽可以引导上盖与底座拼装,保证底座上的横向边条正好卡在引导槽中,方便安装,尤其是在由于重量的影响上盖产生一定的形变时,在引导槽的引导下也能顺利完成安装,提升了上盖与底座的组装效率和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第一引导结构31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第一引导结构31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垂直部311、第一折弯部312和第一倾斜部313,第一垂直部311贴合第一侧板内侧壁,第一折弯部312和第一倾斜部313与第一侧板内侧壁之间构成第一引导槽41。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3,第一垂直部311上设置两个第一吊装口51A及51B,第一侧板11设置有两个第二吊装口52A及52B,第一垂直部311上的两个第一吊装口51A及51B分别与第一侧板11的两个第二吊装口52A及52B对齐。第一吊装口与第二吊装口分别对齐,能增加吊装口承受的吊装强度,既能使上盖1在吊起来时不容易产生形变,也能在上盖1与底座2组装后装载重量更大的电池包进行转移取放。
具体地,第一垂直部311的中间部位设置多个焊接口3111(图3中示意为三个焊接口3111),三个焊接口3111位于同一直线上,用于将第一引导结构31与第一侧板11焊接起来。在第一垂直部311靠近第一折弯部312的一侧设置两个切口(第一切口3112A及第二切口3112B),第一切口3112A及第二切口3112B分别位于三个焊接口3111的两侧,在第一切口3112A及第二切口3112B的边沿处设置与三个焊接口3111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焊接点。设置两个切口的目的,是为了在切口的边沿方便焊接,从而通过在同一条线上的焊接线,形成一个焊接力道,加强焊接牢固程度,让引导结构能牢固的贴合在侧板上。
可选地,由于第二引导结构与第一引导结构31的结构相同,第二引导结构也同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二垂直部(图中未示出)、第二折弯部(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倾斜部(图中未示出),第二垂直部贴合第二侧板的内侧壁,第二折弯部和第二倾斜部与第二侧板的内侧壁之间构成第二引导槽。第二垂直部上设置两个第一吊装口,第二侧板12设置有两个第二吊装口及和导流孔,第二垂直部上的两个第一吊装口与第二侧板的两个第二吊装口对齐。第二垂直部的中间部位设置焊接口,用于将第二引导结构与第二侧板焊接起来。在第二垂直部靠近折弯部的侧边上设置两个切口,在两个切口处分别设置与三个焊接口3111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焊点,加强焊接牢固程度。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引导结构和第二引导结构,通过设置垂直部、折弯部和倾斜部实现了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构成引导槽,从而引导上盖与底座的安装;通过在垂直部上设置两个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齐的吊装孔加强了吊装孔的吊装强度;通过在垂直部上设置三个焊接口将第一引导结构和第二引导结构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焊接,同时在垂直部靠近折弯部的侧边上设置两个切口,便于在切口的边沿进行焊接。在引导结构中央部的边沿的下方设置有三个槽口焊点,两侧切口的位置同样设有焊接点,与中间的三个焊接口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通过在同一条线上的焊接线,形成一个焊接力道,让引导结构能牢固的贴合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第一侧板1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吊装口52A及52B,对应的第一横向边条21上设置有两个吊装口(图中未示出),第二侧板1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三吊装口53A及53B,对应的第二横向边条上设置有两个第四吊装口221A及221B。在前一实施例中将吊装口设计在上盖的侧板上,同时依靠引导结构的吊装口来加固吊装口的吊装强度。吊装开口的设计,是为了便于移动取放电池插箱。对于不同重量的电池包,吊装口的位置根据电池包重量设置的不同而改变。对于重量稍轻的电池包,只需要在上盖的侧板上设计吊装口;对于重量较重的电池包,不仅需要在上盖的侧板底部上设计吊装口,而且在底座的横向边条上也要设计与侧板上的吊装口对应的吊装口,在上盖安装到底座上后,侧板上的吊装口(包括第二吊装口和第三吊装口)分别与底座横向边条上的吊装口对齐,可以承受重量更大的电池包,防止电池插箱破裂,更加安全容易地将电池插箱吊装起来安装到电池架上。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4,第一折弯部312靠近引导槽的一侧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长度X是第一横向边条21厚度的1.5倍至2倍。第一折弯部312靠近引导槽的一侧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长度X保持在上述范围内,一方面方便将底座2的第一横向边条21导引进来,尤其是在上盖1有一定形变时方便的安装进去;另一方面,当上盖1放入底座2后,底座2的第一横向边条21卡设在第一引导结构31的第一倾斜部313和第一侧板11之间构成的第一引导槽41中,从而第一侧板11的底边和第一倾斜部313共同夹持第一横向边条21,提供支撑力,使得安装更牢固。
可选地,第二折弯部靠近第二引导槽的一侧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长度是第二横向边条22厚度的1.5倍至2倍。第二折弯部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保持在上述范围内,一方面方便将底座2的第二横向边条22导引进来,尤其是在上盖1有一定形变时方便的安装进去;另一方面,当上盖1放入底座2后,底座2的第二横向边条22卡设在第二倾斜部和第二侧板12之间构成的第二引导槽中,从而第二侧板12的底边和倾斜部共同夹持第二横向边条22,提供支撑力,使得安装更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折弯部312靠近第一引导槽41的一侧用于与第一横向边条21接触或者相互配合的一侧,第二折弯部靠近第二引导槽的一侧用于与第二横向边条接触或者相互配合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制第一引导结构和/或第二折弯部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保证了引导槽可以顺利引导上盖安装到底座上,同时也可以使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底边和倾斜部共同夹持第一横向边条和第二横向边条,使得安装更牢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第一倾斜部31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Y大于第一横向边条21厚度的3倍,且小于第一引导结构31的第一折弯部312至第一侧板11远离顶板10一侧的边的距离。
可选地,第一倾斜部31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Y应为第一横向边条21厚度的5倍。第一倾斜部31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Y保持在上述范围内,投影长度Y既不能太小,如果太小,第一倾斜部313不能对第一横向边条21有力的作用,引导槽41就起不到导引的作用;又不能太大,如果过大,第一倾斜部313会在安装时造成阻挡。
可选地,第二倾斜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第二横向边条22厚度的3倍,且小于第二折弯部至第二侧板12远离顶板10一侧的边的距离。
可选地,第二倾斜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应为第二横向边条22厚度的5倍。倾斜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保持在上述范围内,投影长度既不能太小,如果太小,引导槽就起不到导引的作用;又不能太大,如果过大,倾斜部会在安装时造成阻挡。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制第一引导结构和第二倾斜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使得利用引导槽可以顺利的将上盖引导并安装到底座上,同时也可以保证在安装时不会造成阻挡。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5,第一横向边条21与第一引导结构31的第一倾斜部313对接的部分设有倾斜平面结构61,倾斜平面结构61与第一侧板11构成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引导结构31的第一倾斜部313与第一侧板11构成的倾斜角度相同。
可选地,第一横向边条21与第一引导结构31的第一倾斜部313对接的部分设置为弧形结构。对接部分设置为圆润的弧形结构同样可以避免第一横向边条21的顶端刮破第一引导结构31的第一倾斜部313的静电保护层。
可选地,第二横向边条22与第二倾斜部对接的部分设有倾斜平面结构,倾斜平面结构与第二侧板12构成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倾斜部与第二侧板12构成的倾斜角度相同。同时也可以将第二横向边条22与第二倾斜部对接的部分设置为弧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横向边条和/或第二横向边条上设置倾斜平面结构,当横向边条卡入引导槽中时,由于横向边条的顶端线条棱角尖锐可能会划伤引导结构的静电保护层,横向边条的顶端线条设置成倾斜平面结构,或者将横向边条的顶端线条设置为圆润的弧形结构,都可以降低横向边条刮破引导结构倾斜部的静电保护层的几率,提升了电池包的抗静电干扰能力。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4,第一引导结构31的第一倾斜部313与第一侧板11形成的倾斜角度W在10度至15度之间。同样的,第一倾斜部313与第一侧板11形成的倾斜角度W保持在上述范围内,保证底座2的第一横向边条21可以顺利卡入第一引导槽41内,并且第一引导槽41起到引导的作用。
可选地,第二倾斜部与第二侧板12形成的倾斜角度在10度至15度之间。同样的,倾斜部与第二侧板12形成的倾斜角度保持在上述范围内,保证底座2的第二横向边条22可以顺利卡入第二引导槽内,并且第二引导槽起到引导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制第一引导结构和第二倾斜部分别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形成的倾斜角度,保证了底座2的第一横向边条21和第二横向边条22分别可以顺利卡入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内,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起到引导的作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引导结构31的第一倾斜部313与第一侧板11形成的倾斜角度W为10度。
可选地,第一横向边条21的高度为15mm至25mm(包括端点值15mm和25mm)。
可选地,第二横向边条21的高度为15mm至25mm(包括端点值15mm和25mm)。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横向边条可以增加结构强度,电池包很重,通过横向边条设置加强了结构,增加牢固性,在吊装电池插箱时,不设置边条的情况下,底座2在压力下容易变形,设置边条使得在压力下电池插箱不容易变形方便安装;设置边条也可以防止安装中的杂物、颗粒进入到电池插箱的内部。其次,横向边条的高度不能太高,太高会妨碍从侧面对电池包的检查和操作,不方便安装时操作。
请参考图2及图6,本实施例中的底座2包括:底板15、以及与底板15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的相对设置方向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相对设置方向垂直,这样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刚好围合并将电池包的四周包围。
具体地,上盖1的顶板10在靠近第四侧板14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面103,第一侧板11在靠近第四侧板14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面113,第二侧板12在靠近第四侧板14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面123,当上盖1要安装到底座2上时,第四侧板14在安装时能给上盖1提供支撑,可以在安装时方便上盖1前后滑动,不需要将上盖1完全抬起来,弯折面103、113及123在上盖1向前滑动时起到限位作用,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第四侧板14也作为遮挡物,防止一旦接触到正负极会发生危险,如果没有第四侧板14的遮挡,电池包过度暴露就会产生危险;底座2设计成三面开口的结构,便于电池包从两侧安装,安装后电池包位置存在偏移等不合适的情况时,也便于从侧面调整。
可选地,第三侧板13上设置排风风机131,且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上均设置有导流孔141,导流孔141与排风风机131以及电池插箱内的空间形成散热通道,当排风风机131工作时,气流从第四侧板14、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向第三侧板13的方向引导,有效地发挥了通风散热功能,如果某电芯发生热失控,利用这种散热结构可以将烟雾和气体快速排出,可以有效解决电池包工作时的散热问题。
可选地,第四侧板14远离底板15的一端设有弧形倒角,弧形倒角位于第四侧板14远离第三侧板13的一侧。为了防止上盖1前后滑动时,第四侧板14对上盖1内表面防静电涂层的划伤,将第四侧板14远离底板15的一端设计成弧形,从而可以减缓对防静电涂层的划伤。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侧板13上设置排风风机131,且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以及第四侧板14上设置的导流孔141,可以使电池包充分散热,排风风机及时将热量排出避免电池包因过热而产生的工作故障及安全问题;同时,上盖1的顶板10在靠近第四侧板14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面103,第一侧板11在靠近第四侧板14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面113,第二侧板12在靠近第四侧板14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面123,当上盖1要安装到底座2上时,第四侧板14在安装时能给上盖1提供支撑,弯折面103、113及123在上盖1向前滑动时起到限位作用,方便安装;第四侧板14也有遮挡保护的作用,防止电池包过度暴露接触到正负极会发生危险;将底座2设计成三面开口的结构,便于电池包从两侧安装,安装后电池位置存在偏移等不合适的情况时,也便于从侧面调整;将第四侧板14远离底板15的一端设有弧形倒角,这样在第四侧板14接触到上盖1时,甚至上盖1前后滑动时,避免将上盖1内表面防静电涂层的划伤,提升电池包的抗静电干扰能力。
请参考图2,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分别向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方向延伸出竖向边条,竖向边条靠近底板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结构71,第一横向边条21和第二横向边条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倾斜结构72,第一倾斜结构71与对应侧的第二倾斜结构72对接。
本实施例中,在底座的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处,分别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方向延伸出竖向边条,从底板15延伸出横向边条。竖向边条和横向边条的连接处分别呈斜面,竖向边条和横向边条采用斜面的侧边拼接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防止四边拼接带来的脱焊危险,以及材料的经济性。这种拼接形式在设计中优化了焊接位置及拼接方式,最大化的降低了钣金的材料成本,从而实现节能减耗。
请参考图2及图7,电池插箱包括设置于第三侧板13两侧的第一挂耳81和第二挂耳82,第一挂耳81为凹型结构,第二挂耳82为凸型结构;相邻的两个电池插箱中,其中一个电池插箱的凹型结构与另一个电池插箱的凸型结构对位连接。通过左右拼接,省去一个挂耳的空间,合理的利用了空间,更便于安装。利用凸凹适配,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两个电池插箱装错或者装反,从而便于将电池插箱安装到电池架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插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包括顶板、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向边条和第二横向边条;
所述第一侧板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所述第一引导结构与第一侧板的内侧壁构成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卡设在所述第一横向边条的上边沿;
和/或,所述第二侧板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引导结构,所述第二引导结构与第二侧板的内侧壁构成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卡设在所述第二横向边条的上边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垂直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垂直部贴合所述第一侧板内侧壁,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之间构成所述第一引导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部上设置两个第一吊装口,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两个第二吊装口,所述第一垂直部的两个第一吊装口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个第二吊装口对齐;
和/或,所述第二引导结构与所述第一引导结构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部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焊接口,所述焊接口用于将所述第一引导结构与所述第一侧板焊接;
所述第一垂直部靠近第一折弯部的侧边分别设置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在所述第一切口及所述第二切口的边沿处分别设置有焊接点,所述焊接点与多个所述焊接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靠近所述第一引导槽的一侧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长度是所述第一横向边条厚度的1.5倍至2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横向边条厚度的3倍,且小于所述第一折弯部至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边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边条与所述第一倾斜部对接的部分设有倾斜平面结构,所述倾斜平面结构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一侧板形成的倾斜角度在10度至15度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相对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相对设置方向垂直;
所述第三侧板上设置排风风机,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上均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排风风机构造出所述电池插箱的散热通道;
和/或,所述第四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弧形倒角,所述弧形倒角位于所述第四侧板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插箱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侧板两侧的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所述第一挂耳为凹型结构,所述第二挂耳为凸型结构;
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插箱中,其中一个所述电池插箱的所述凹型结构与另一个所述电池插箱的所述凸型结构对位连接。
CN202210823394.5A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电池插箱 Active CN114914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3394.5A CN114914616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电池插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3394.5A CN114914616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电池插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4616A true CN114914616A (zh) 2022-08-16
CN114914616B CN114914616B (zh) 2022-10-04

Family

ID=82772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3394.5A Active CN114914616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电池插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461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3972A (ja) * 1998-01-20 1999-08-06 Sharp Corp 電池収納装置
JP2001135288A (ja) * 1999-11-09 2001-05-18 Tookado:Kk 電池パックの蓋側面の構造
CN104393208A (zh) * 2014-11-07 2015-03-04 无锡星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块专用箱
JP2017120695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CN209312830U (zh) * 2018-12-03 2019-08-27 湖北中聚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储能电池箱
US20200381684A1 (en) * 2018-05-03 2020-12-03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ontain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3972A (ja) * 1998-01-20 1999-08-06 Sharp Corp 電池収納装置
JP2001135288A (ja) * 1999-11-09 2001-05-18 Tookado:Kk 電池パックの蓋側面の構造
CN104393208A (zh) * 2014-11-07 2015-03-04 无锡星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块专用箱
JP2017120695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US20200381684A1 (en) * 2018-05-03 2020-12-03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ontaining same
CN209312830U (zh) * 2018-12-03 2019-08-27 湖北中聚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储能电池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4616B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30846A1 (ko) 프레임의 구조가 개선된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위한 프레임 어셈블리
US20230140187A1 (en) Connection member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14914616B (zh) 一种电池插箱
US11936059B2 (en) Battery frame, battery group,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battery group
KR102351343B1 (ko) 배터리 충방전 공정용 트레이
WO2024088391A1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2781442U (zh) 一种翻转结构
WO2024093513A1 (zh) 保护板及电池
CN213530122U (zh) 切割工作站
TWM630275U (zh) 機械臂與主機兩用安裝台
CN209516631U (zh) 一种高效的有源电力结合滤波器
JP3152468U (ja) 段ボールトレイ及びトレイ用段ボール紙
CN216939087U (zh) 连接片极耳焊接防护结构
CN219658933U (zh) 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CN213071260U (zh) 一种标准化干电池仓结构
CN220065759U (zh) 一种可以使蓄电池极群边极板居中的固定盒
CN219106382U (zh) 电池箱和动力电池系统
CN218037119U (zh) 承载治具及运料系统
CN216581608U (zh) 一种平板显示屏叠放防护结构
CN218946643U (zh) 焊嘴和激光焊接装置
CN220616864U (zh) 保护角套和包装组件
CN211782985U (zh) 一种换热器边板及空调器
CN115489982B (zh) 电芯转运装置及电芯转运系统
CN216762678U (zh) 一种电池组件
CN218490144U (zh) 一种可拼装的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