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4393A -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4393A
CN114914393A CN202210552424.3A CN202210552424A CN114914393A CN 114914393 A CN114914393 A CN 114914393A CN 202210552424 A CN202210552424 A CN 202210552424A CN 114914393 A CN114914393 A CN 114914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material
material layer
binder
negative electrode
electrod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524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轩
邹啸天
谭忠
方双柱
李俊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524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43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4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43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集流体、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活性层包括第二粘结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第一粘结剂的质量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第二粘结剂的质量含量;所述第一粘结剂的吸液能力小于所述第二粘结剂的吸液能力。本发明的负极片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析锂,且能够使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涉及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循环寿命高、轻薄、工作电压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智能穿戴等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至一定次数后,更易出现析锂的问题。而负极片析锂现象的出现,不仅容易形成锂枝晶,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造成电池冒烟、起火甚至爆炸,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还会使电池容量快速衰减,导致电池循环性能不佳。
因此,如何抑制负极析锂,从而使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片,通过对负极片的组成进行限定,可有效避免负极片在使用过程中析锂现象的出现,进而使电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由于该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的负极片,因此锂离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极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集流体、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
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活性层包括第二粘结剂;
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第一粘结剂的质量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第二粘结剂的质量含量;所述第一粘结剂的吸液能力小于所述第二粘结剂的吸液能力。
如上所述的负极片,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包括还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一导电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还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导电剂;
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一导电剂的质量含量总和小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导电剂的质量含量总和。
如上所述的负极片,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为50%~250%;和/或,
所述第二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为270%~520%。
如上所述的负极片,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剂和/或所述第二粘结剂包括丁苯橡胶和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粘结剂中的聚丙烯酸树脂质量占比小于丁苯橡胶的质量占比;和/或,所述第二粘结剂中的聚丙烯酸树脂质量占比大于丁苯橡胶的质量占比。
如上所述的负极片,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第一粘结剂的质量含量为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第二粘结剂的质量含量的1.2~10倍。
如上所述的负极片,其中,所述第二粘结剂为丁苯橡胶与聚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丁苯橡胶与所述聚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为1:(1~5);和/或,
所述第一粘结剂选自丁苯橡胶或丁苯橡胶与聚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剂中丁苯橡胶与聚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为1:(0~0.82)。
如上所述的负极片,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Ra值为0.5~2.5μm,Rz值为5~12μm。
如上所述的负极片,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按照质量含量包括96%~97.5%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1%~2%的第一粘结剂、0%~1.5%的第一导电剂、1%~2%的第一分散剂;和/或,
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按照质量含量包括96%~98.5%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0.2%~0.99%的第二粘结剂、0%~1.5%的第二导电剂、1%~2%的第二分散剂。
如上所述的负极片,其中,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比值为a,其中,1<a≤4。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负极片。
本发明的负极片,在极片表面分布有广泛的电子导电网络且有良好的浸润性能,能够避免负极析锂现象的出现,进而使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包括上述负极片,因此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负极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负极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集流体;
102:第一活性物质层;
103:第二活性物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极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集流体、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
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活性层包括第二粘结剂;
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第一粘结剂的质量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第二粘结剂的质量含量;所述第一粘结剂的吸液能力小于所述第二粘结剂的吸液能力。
本发明根据不同负极片在电池中设置位置的不同,可以选择在集流体的一个功能表面或两个功能表面均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图1为本发明负极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负极片包括集流体101,设置在集流体101一功能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02,以及设置在第一活性物质层102远离集流体101的功能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103。图2为本发明负极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负极片在集流体101的两个功能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102,以及在两个第一活性物质层102远离集流体101的功能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活性物质层103。
在具体操作时,可选择采用双模涂头挤压式涂布机,将形成第一活性物质层102和第二活性物质层103的两种浆料同时进行涂布后再进行干燥,可在集流体101的功能表面的同侧形成双物质活性层,从而得到具有层叠设置的集流体101、第一活性物质层102和第二活性物质层103结构的负极片。
吸液能力指的是粘结剂吸收电解液的能力,吸收电解液的量越多,表明吸液能力越好。粘结剂的吸液能力可以用溶胀度进行表征测试,溶胀度是指聚合物分子吸附溶剂分子达到溶胀平衡时,溶胀后的体积与未溶胀前的体积的比值。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测试得到:将粘结剂制成薄膜样品,记录其初始重量M0,在-35℃露点环境下,放置于电解液中,在60℃温度下静止72h;随后取出薄膜样品,用滤纸吸干表面多余溶剂,称量记录M1,溶胀度S(%)=(M1-M0)/M0*100%。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越大,表示其吸液能力越好。
本发明负极片中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02起到过渡层的作用,第一活性物质层102中第一粘结剂质量含量大于第二活性物质层103中第二粘结剂质量含量,可以使第一活性物质层102分别与集流体101与第二活性物质层103牢靠地连接,使负极片具有稳定的结构,第一活性物质层102不易从集流体101上脱落,第二活性物质层103不易从第一活性物质层102上脱落。通常情况下,集流体101为金属箔材质,其表面较为光滑,因而需要较多的粘结剂才能使第一活性物质层102牢靠粘结于集流体101上;而第一活性物质层102中第一粘结剂为粉状颗粒,第二活性物质层103中的第二粘结剂、第二负极活性物质与第二导电剂等组分也为粉状颗粒,可使第一活性物质层102与第二活性物质层103的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仅需较少含量的第二粘结剂就能够使第二活性物质层103与第一活性物质层102牢靠连接。由于第二活性物质层103中仅需较少的粘结剂,相对情况下,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的含量就能够相应增多,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均具有一定的电子导电性,可以在负极片表面形成分布更为广泛的电子导电网络,从而降低负极片的表面阻抗,避免负极析锂现象的出现。
本发明中的集流体主要用于负载活性物质层,将活性物质层中活性物质产生的活性电流汇集以来形成较大的电流对外输出。本发明对集流体的材质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厚度为4~18μm的铜箔或涂炭铜箔中的一种。集流体一般为薄片状,集流体的功能表面是指集流体中面积最大的两个表面,用于负载活性物质层。
进一步的,第一活性物质层还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一导电剂,第二活性物质层还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导电剂;
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一导电剂的质量含量总和小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导电剂的质量含量总和。
以上设置能够保证位于负极片表面的第二活性物质层具有分布更为广泛的电子导电网络,进一步降低负极片的表面阻抗,避免析锂现象的出现。
进一步的,第一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为50%~250%;和/或,第二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为270%~520%。
第一粘结剂主要起粘结集流体与第二活性物质层的作用,因此第一粘结剂无需过高的溶胀度,控制第一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为50%~250%,可使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具有较小的循环膨胀厚度,进而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控制第二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为270%~520%可使第二活性物质层103具有优异的吸液性能,负极片可吸收更多的电解液从而具有良好的浸润性,也可避免负极析锂现象的出现。可以理解的是,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越高,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循环膨胀厚度越大,会对电池的安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将第二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不仅可以使负极片具有良好的浸润性能,还能够使控制电池的膨胀厚度在合理范围(<10%)内,使电池兼具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其中,电解液的主要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丙酸丙酯、丙酸乙酯等成分,且电解液中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丙酸丙酯、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5~20):(10~20):(40~70):(5~20)。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粘结剂和/或所述第二粘结剂包括丁苯橡胶和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粘结剂中的聚丙烯酸树脂质量占比小于丁苯橡胶的质量占比;和/或,所述第二粘结剂中的聚丙烯酸树脂质量占比大于丁苯橡胶的质量占比。
通过对现有粘结剂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与其他粘结剂,聚丙烯酸树脂(PAA)具有更好的电解液亲和性,在目前普遍使用的电解液(主要溶剂成分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丙烯酸酯、丙烯乙酯等)中的溶胀度为500%~600%,具有优异的电解液吸液能力,有助于增加负极活性物质层对电解液的吸附量;丁苯橡胶(SBR)在目前普遍使用的电解液(主要溶剂成分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丙烯酸酯、丙烯乙酯等)中的溶胀度为50%~150%,吸液能力差于PAA,但其具有更好的粘结力且在循环过程中不易膨胀。通过上述对第一粘结剂和第二粘结剂中聚丙烯酸树脂与丁苯橡胶的质量占比进行限定,能够保证第二粘结剂的吸液能力大于第一粘结剂的吸液能力。
进一步的,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第一粘结剂的质量含量为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第二粘结剂的质量含量的1.2~10倍。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使第二粘结剂兼具良好的粘结性能和吸液性能,可将SBR与PAA的混合物作为第二粘结剂,其中,SBR与PAA的质量比为1:(1~5)。
相比于吸液性能,第一粘结剂更需要有优异的粘结性能和较低的膨胀度,第二粘结剂可以选自单一的SBR,或者SBR与PAA的混合物,当第二粘结剂选自SBR与PAA的混合物时,混合物中丁苯橡胶与聚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为1:(0~0.82)。
为进一步降低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的第二粘结剂含量,使第二活性物质层中负极活性材料和导电剂的含量相应增多促进锂离子的传输和电子的传导,进一步降低负极片的界面阻抗,可控制第一活性物质层的Ra值为0.5~2.5μm,Rz值为5~12μm。
Ra值和Rz值是表征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其中,Ra值是指第一活性活性层表面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Ra值越大,表明第一活性活性层表面越粗糙。Rz是指表面轮廓的最大高度,Rz值越大,表明第一活性层表面越粗糙。Ra值和Rz值均可以使用粗糙度测试仪进行测定。
具体的,可以通过控制负极活性物质的颗粒大小以实现对第二活性物质层粗糙度的调控,以使第一活性物质层的Ra值与Rz值满足以上的范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按照质量含量包括96%~97.5%的负极活性材料、1%~2%的第一粘结剂、0%~1.5%的导电剂、1%~2%的分散剂;和/或,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按照质量含量包括96%~98.5%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0.2%~0.99%的第二粘结剂、0%~1.5%的第二导电剂、1%~2%的第二分散剂。
本发明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可以相同或不同,均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但不局限于石墨、硅氧负极、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第一导电剂与第二导电剂可以相同或不同,均可以选用本领域常用的导电剂,包括但不局限于导电炭黑、乙炔黑、科琴黑、导电石墨、导电碳纤维、金属粉、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第一分散剂与第二分散剂可以相同或不同,均可以选用本领域常用的分散剂,包括但不局限于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锂中的至少一种。
为使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体积能量密度,第一活性物质层和/或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20~120μm。
进一步的,由于第二活性物质层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浸润性能、导电性能具有更大的贡献,因此在负极片厚度固定的情况下,可使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大于第一活性物质层,具体的,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比值为a,其中,1<a≤4。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负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5~1.85g/cm3。在此高压实密度范围内,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通常情况下,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大。负极片表面的孔隙率以及锂离子的迁移通道数会减小,负极片表面更容易出现析锂的现象。而本申请特殊的负极片结构则可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其中,位于负极片表层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由负极活性材料和/或导电剂形成的电子导电网格可提供更多的锂离子迁移通道,且具有高溶胀度的第二粘结剂可使负极片表层具有更好的吸液能力,进而使电池在高能量密度下还不易出现析锂现象。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负极片。
在上述负极片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技术选择适当的正极片、隔膜、电解液以及外壳,可组装形成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极片,经辊压、分切、制片后,与隔膜、正极片层叠放置后卷绕得到卷芯,并经过封装、注液、陈化、化成、二封、分选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
其中,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功能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选自钴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NCM)、镍钴铝三元材料(NCA)、镍钴锰铝四元材料(NCMA)、磷酸铁锂(LFP)、磷酸锰锂(LMP)、磷酸钒锂(LVP)、磷酸钴锂(LCOP)、锰酸锂(LMO)、富锂锰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包括上述正极片,因此具有循环性能优异、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1)负极片的制备
A、将96.7wt%的石墨、1.5wt%的第一粘结剂、0.5wt%的导电炭黑和1.3wt%的羧甲基纤维素锂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得到第一浆料;
其中,第一粘结剂为SBR和PAA的混合物,SBR与PAA的质量比2:1(溶胀度为230%)。
B、将97.3wt%的石墨、0.9wt%的第二粘结剂、0.5wt%的导电炭黑和1.3wt%的羧甲基纤维素锂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得到第二浆料;
其中,第二粘结剂为SBR和PAA的混合物,SBR与PAA的质量比为1:1.5(溶胀度为350%)。
C、采用双挤压头涂布的方式,将第一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涂炭铜箔的一个功能表面,将第二浆料均匀涂覆在第一浆料所形成的的涂层上,烘干后按照同样的操作方式涂布涂炭铜箔的另一功能表面,再经辊压、分切工序得到层叠设置有集流体、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负极片;
其中,涂炭铜箔的厚度为8μm,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55μm,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55μm,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比为1:1;
采用粗糙度测试仪测定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粗糙度:Ra=1.5μm,Rz=6.7μm。
2)正极片的制备
将97.8wt%的钴酸锂、0.5wt%的导电炭黑、0.6wt%的导电碳管、1.1wt%的PVDF分散于NMP中,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活性浆料,将正极活性浆料涂覆在铝箔的上下两个功能表面上,烘干后即得到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片。
3)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将上述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依次辊压后,经卷绕得到卷芯,将卷芯置于铝塑膜的外包装中,向铝塑膜的外包装中注入电解液并经过真空密封、静置、化成、整形等工序得到锂离子电池;
其中,负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79g/cm2
电解液解液为由锂盐LiPF6与非水有机溶剂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丙酸丙酯、丙酸乙酯组成的溶液,其中,锂盐与非水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3:87,非水有机溶剂中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丙酸丙酯、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0:15:65:1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在负极片的制备中,第二粘结剂中SBR与PAA的质量比为1:2.5(溶胀度为40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在负极片的制备中,将第一粘结剂由SBR和PAA的混合物替换为SBR(溶胀度为8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负极片中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27.5μm,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82.5μm,第一活性物质层与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比为1: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在负极片的制备中,第一粘结剂为质量比为1:1.5的SBR和PAA的混合物(溶胀度为350%)。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不同,本对比例的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96.7wt%的石墨、1.5wt%的SBR(溶胀度80%)、0.5wt%的导电炭黑和1.3wt%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得到负极活性浆料,采用挤压涂布的方式,将负极活性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涂炭铜箔的两个功能表面,干燥后,得到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片。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不同,本对比例的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96.7wt%的石墨、1.5wt%的PAA(溶胀度530%)、0.5wt%的导电炭黑和1.3wt%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得到负极活性浆料,采用双挤压涂布的方式,将负极活性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涂炭铜箔的两个功能表面,干燥后,得到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片。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在负极片的制备中,第二浆料中包括96.7wt%的石墨、1.5wt%的第二粘结剂、0.5wt%的导电炭黑和1.3wt%的羧甲基纤维素锂。
对比例4
本对比例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对比例3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粘结剂中SBR与PAA的质量比为2:1(溶胀度为230%)。
对比例5
本对比例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粘结剂为中SBR和PAA的质量比为2:1(溶胀度为230%)。
试验例
对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进行以下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1、电池能量密度
测试方法为:根据能量密度(Wh/L)=电芯能量/(长度*宽度*厚度)计算得到能量密度,其中,电芯能量的测试方法包括:常温25℃下,使用0.5C的充电电流充至满电态后(100%SOC),截至电流0.05C;静止10min后,0.2C电流下,将电流放电至0%SOC下所释放的能量;测试过程中,通过充放电测试设备记录放电能量。
2、负极片析锂和电池循环性能
测试方法为:常温25℃下,恒流1C充电,截止电流0.05C,静止10min,0.7C放电,依次循环300次、500次、800次,1000次,满电状态下拆解锂离子电池,确认负极片的析锂状况,并计算循环1000次的容量保持率(%)和循环膨胀率(%)。
表1
Figure BDA0003655433620000111
Figure BDA000365543362000012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通过降低负极表层的粘结剂含量(降低负极表层阻抗,降低析锂风险)或者增大负极表层的粘结剂的溶胀度(提高电解液对负极片的浸润),在长循环过程中,一方面有利用改善负极片表面的析锂状况,同时也可以改善因析锂导致的循环膨胀大的问题,这对当下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设计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集流体、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
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活性层包括第二粘结剂;
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第一粘结剂的质量含量大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第二粘结剂的质量含量;所述第一粘结剂的吸液能力小于所述第二粘结剂的吸液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还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一导电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还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导电剂;
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一导电剂的质量含量总和小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导电剂的质量含量总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为50%~250%;和/或,
所述第二粘结剂在电解液内的溶胀度为270%~5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剂和/或所述第二粘结剂包括丁苯橡胶和聚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粘结剂中的聚丙烯酸树脂质量占比小于丁苯橡胶的质量占比;和/或,所述第二粘结剂中的聚丙烯酸树脂质量占比大于丁苯橡胶的质量占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第一粘结剂的质量含量为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第二粘结剂的质量含量的1.2~1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结剂为丁苯橡胶与聚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丁苯橡胶与所述聚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为1:(1~5);和/或,
所述第一粘结剂选自丁苯橡胶或丁苯橡胶与聚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剂中丁苯橡胶与聚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为1:(0~0.8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Ra值为0.5~2.5μm,Rz值为5~12μ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按照质量含量包括96%~97.5%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1%~2%的第一粘结剂、0%~1.5%的第一导电剂、1%~2%的第一分散剂;和/或,
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按照质量含量包括96%~98.5%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0.2%~0.99%的第二粘结剂、0%~1.5%的第二导电剂、1%~2%的第二分散剂。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比值为a,其中,1<a≤4。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
CN202210552424.3A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149143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2424.3A CN114914393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2424.3A CN114914393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4393A true CN114914393A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69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2424.3A Pending CN114914393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43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36579A1 (en) * 2022-09-01 2024-03-1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de,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d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1961A (zh) * 2013-03-26 2015-11-1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9004171A (zh) * 2018-02-26 2018-12-1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1554879A (zh) * 2020-05-11 2020-08-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片、正极片的制作方法及电池
CN111952518A (zh) * 2019-05-14 2020-11-1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
CN112234163A (zh) * 2020-11-11 2021-01-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2563453A (zh) * 2020-12-10 2021-03-2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740439A (zh) * 2018-09-19 2021-04-30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
CN113193162A (zh) * 2021-04-28 2021-07-3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片、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14079048A (zh) * 2020-08-18 2022-0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1961A (zh) * 2013-03-26 2015-11-1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9004171A (zh) * 2018-02-26 2018-12-1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2740439A (zh) * 2018-09-19 2021-04-30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
CN111952518A (zh) * 2019-05-14 2020-11-1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
CN111554879A (zh) * 2020-05-11 2020-08-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片、正极片的制作方法及电池
CN114079048A (zh) * 2020-08-18 2022-0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2234163A (zh) * 2020-11-11 2021-01-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2563453A (zh) * 2020-12-10 2021-03-2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3193162A (zh) * 2021-04-28 2021-07-3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片、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和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36579A1 (en) * 2022-09-01 2024-03-1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de,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d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2147B2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装置
CN111129502B (zh) 一种负极极片以及二次电池
KR102511721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11540880B (zh) 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2420984A (zh) 一种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2467308A (zh) 一种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US20200083531A1 (en)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CN115101803A (zh) 一种二次电池
CN115295767A (zh) 一种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3451586A (zh) 一种二次电池的电极片、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7336A (zh) 一种负极片和电池
US20230042519A1 (en)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7282925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14597335A (zh)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CN114050231A (zh) 一种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1883765A (zh) 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N114204038A (zh) 集流体及其应用
CN114914393A (zh)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WO2024066106A1 (zh) 负极极片、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US20220352599A1 (en) Separator,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CN11579944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5644574U (zh) 一种二次电池的电极片和二次电池
CN115411222A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503645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5498164A (zh) 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