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2236A - 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2236A
CN114912236A CN202210623129.2A CN202210623129A CN114912236A CN 114912236 A CN114912236 A CN 114912236A CN 202210623129 A CN202210623129 A CN 202210623129A CN 114912236 A CN114912236 A CN 114912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harness
diagram
wire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31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冠林
程琳
樊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231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22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2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22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及装置,属于线束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完成设备的线束原理图,线束原理图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获取拓扑图,得到包括线束主干的信息、搭铁的信息和对接接插件的信息的第一物理信息;将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导入拓扑图,生成包括器件接插件及其端子的信息,实现该连接逻辑的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以及导线之间的导线接点的信息的第二物理信息;在拓扑图中,将第一物理信息和第二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本申请解决了线束图的生成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本申请不限应用行业,适用于生成车辆、飞机、轨道交通等所有涉及线束领域的线束图。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线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车辆逐渐趋于电子化和智能化,对车辆的生产设计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车辆中的各器件需要通过线束连接,以实现相应的供电、控制和通信功能。通常设计人员需要先设计车辆的线束图,之后生产人员基于该线束图进行车辆中线束的排布以及器件的组装连接,实现车辆的生产。
但是,相关技术中车辆的线束图的生成方式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线束图的生成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的设备中各用电器件的原理,完成所述设备的线束原理图,所述线束原理图包括指示所述用电器件之间和所述用电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逻辑信息,且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
获取拓扑图,得到线束图所需的第一物理信息;所述拓扑图用于指示所述设备中的用电模块,所述设备中接地的搭铁,所述设备中各线束总成中的线束主干,以及所述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的拓扑结构,其中,所述设备中的所述用电模块和所述用电器件一一对应,所述用电模块包括对应的所述用电器件;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包括:所述线束主干的信息、所述搭铁的信息和所述对接接插件的信息;
将所述线束原理图中的所述逻辑信息导入所述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所述第二物理信息包括:所述用电模块还需要包括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以及所述导线之间的导线接点的信息;对于一个所述用电模块中的所述用电器件和器件接插件,所述器件接插件为所述用电器件的接插件,所述导线接点为至少三条导线的连接点;
在所述拓扑图中,将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和所述第二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
可选地,所述连接逻辑包括: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之间以及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
可选地,将所述线束原理图中的所述逻辑信息导入所述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包括:
将所述逻辑信息导入所述拓扑图中;所述逻辑信息包括:所述用电器件的信息,所述器件接插件的信息,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之间以及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信息;
对于所述逻辑信息指示的每个所述用电器件,将所述用电器件与所述拓扑图中与所述用电器件对应的用电模块相映射,为所述用电器件对应的用电模块生成还需要包括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以及与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
在所述拓扑图中生成所述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所述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包括: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中任意两者之间的物理连接的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所述目标端子为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
接收需要通过所述拓扑图中所述对接接插件连接的多条导线的分配信息,所述分配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多条导线在所连接的所述对接接插件中连接的端子;所述第二物理信息还包括所述分配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拓扑图中生成所述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包括:
在所述拓扑图中,执行目标操作;所述目标操作包括:确定用于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所述目标端子;根据所述目标端子,确定用于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多个线束总成;将所述多个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作为所述目标对接接插件;基于所述连接逻辑,得到用于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所述目标搭铁;针对各线束总成,确定所述目标导线接点;
执行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对应的操作;
其中,所述自动模式对应的操作包括: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端子、所述目标对接接插件、所述目标搭铁和所述目标导线接点,确定所述至少一条导线;所述手动模式对应的操作包括:接收所述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针对各线束总成,确定所述目标导线接点,包括:
接收导线接点的数量要求和位置要求;
基于所述数量要求和所述位置要求,在所述拓扑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导线接点;
基于所述连接逻辑,得到用于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所述目标搭铁,包括:
基于所述连接逻辑,对于需要接地的任一用电器件,将所述拓扑图中距所述用电器件最近的搭铁,确定为所述用电器件需连接的所述目标搭铁;
将所述多个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作为所述目标对接接插件,包括:
在所述多个线束总成中,若两个所述线束总成之间仅存在一个对接接插件,则将所述一个对接接插件作为所述目标对接接插件;
在所述多个线束总成中,若两个所述线束总成之间存在多个对接接插件,则确定所述多个对接接插件中每个对接接插件与各个所述目标端子之间的路径总和,将与各个所述目标端子之间的路径总和最短的对接接插件作为所述目标对接接插件。
可选地,在所述拓扑图中,将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和所述第二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线束图中线束的生产工艺要求;
基于所述生产工艺要求,确定所述目标导线接点在所述线束图中需要设置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满足所述生产工艺要求,且在所述目标导线接点设置在所述目标位置时所述目标导线接点连接的导线的长度之和最短;
基于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和所述第二物理信息中属于所述不同线束总成的信息和所述目标位置,生成所述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
可选地,所述获取拓扑图包括:获取所述用电模块、所述搭铁、所述线束主干以及所述对接接插件的三维拓扑;基于所述三维拓扑,得到对应二维的所述拓扑图。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拓扑图中所述线束主干中导线的规格信息,所述规格信息包括线径和线色;在所述线束图中添加所述规格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统计出每个所述线束主干中的所有导线,以输出所述线束主干的理论直径。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线束图中所述线束主干的紧固件和包裹方式的信息,在所述线束图中添加所述紧固件和所述包裹方式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线束图中所述线束总成采用的物料的信息,在所述线束图中添加所述物料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线束图中,确定包括所述线束主干中各条导线的路径和长度;在所述线束图中添加所述各条导线的路径和长度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输出所述线束图所需的物料清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装置,所述线束图生成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设备中各用电器件的原理,完成所述设备的线束原理图,所述线束原理图包括指示所述用电器件之间和所述用电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逻辑信息,且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拓扑图,并基于所述拓扑图获取第一物理信息;所述拓扑图用于指示所述设备中的用电模块,所述设备中接地的搭铁,所述设备中各线束总成中的线束主干,以及所述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的拓扑结构,其中,所述设备中的所述用电模块和所述用电器件一一对应,所述用电模块包括对应的所述用电器件;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包括所述线束主干的信息、所述搭铁的信息以及所述对接接插件的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线束原理图中的所述逻辑信息导入所述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所述第二物理信息包括:所述用电模块还需要包括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以及所述导线之间的导线接点的信息;对于一个所述用电模块中的所述用电器件和器件接插件,所述器件接插件为所述用电器件的接插件,所述导线接点为至少三条导线的连接点;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拓扑图中,将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和所述第二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装置,所述生成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上述的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的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中,可以基于设备的线束原理图和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物理信息,进而可以将线束图所需的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故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以自动输出线束图的方式,丰富了可用的线束图生成方式。
并且,本申请中设备的线束原理图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故线束原理图的获取效率较高。进而将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导入拓扑图后,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的效率可以较高。该第二物理信息包括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可以无需用户手动进行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设计,如此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生成效率较高。由于生成线束图的过程中线束原理图和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获取效率较高,进而可以保证线束图的生成效率大幅度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原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拓扑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拓扑图中导线的布置路径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很多电气设备中各用电器件的功能需要基于线束系统实现。如该电气设备可以包括为汽车或飞机等交通工具,或者也可以为交通工具之外的其他需要用到线束系统的设备。本申请中所述的用电器件可以指单个的用电器件,如蓝牙模块和充电器模块等,或者该用电器件也可以指多个用电器件组成的整体模组;如车门模组,车门模组可以包括车锁部件和车窗升降部件。线束系统包括连接各用电器件的多条线束。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也即连接器)与电线电缆(也即导线)压接后,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每条线束也可以称为线束主干(也可以称为线束分支,此处以线束主干为例),每条线束可以包括多条导线。每条线束具有两端,该两端均与至少两个其他线束主干连接,或者存在一端未连接线束主干。线束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线束总成,不同的线束总成可以对应布置于设备中的不同区域,不同区域的线束总成也可以称为不同的线束分段,或者不同类型的线束。示例地,车辆中的线束系统可以包括仪表板线束、车门线束、地板线束以及空调线束等线束总成。
在车辆的生产中,先需要设计人员设计车辆的线束系统中各个线束总成的线束图(可以统称为车辆线束图),以表明线束系统中各线束总成中的结构组成,线束中导线及连接件等零部件的连接方式等信息。如车辆的线束系统中这些线束总成的线束图可以主要描述线束系统中各线束的长度,线束连接的用电器件上的接插件及其端子的信息,线束的包裹方式及紧固件的信息,线束中导线的布置信息,以及线束中导线传输的信号等。接插件也可以称为连接器,接插件与用电器件直接连接或者位于用电器件上,本申请中将用电器件上的接插件称为器件接插件。接插件可以具有多个端子,不同的端子可以连接不同的导线,接插件的端子也可以称为器件的孔位。之后生产人员基于该线束图进行车辆中线束的排布以及各部件的组装连接,以实现车辆的生产。目前,车辆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车辆中用电器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车辆的线束系统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庞大复杂,与此同时车辆开发制造周期不断缩短,对车辆线束图的设计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一种相关技术中,设计人员采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Design,CAD)设计方式设计车辆线束图。设计人员可以先基于设备(车辆)的拓扑图确定车辆中线束的三维布置情况,以得到表示该三维布置情况的三维布置数据。线束的三维布置数据也即是车辆中可用于布置线束的三维位置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该三维布置数据称为三维拓扑。该拓扑图主要描述车辆中线束的分段情况,各用电器件与各线束总成(也即线束分段)的拓扑关系,以及接地的搭铁的拓扑位置等。该拓扑图中关于线束总成仅包括线束总成的布置位置以及大致走向,并不包括线束总成中导线的具体布置方式。本申请中所述的搭铁为对搭铁点的简称,搭铁点为直接和负极(如车身本体可以作为负极)相连的部件,该部件可以被认为是接地的。在确定线束的三维布置数据后,设计人员可以设计整车电路原理图。该整车电路原理图可以包括车辆中各个用电器件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用电器件之间的导线信息、各个用电器件的名称和其他必要的规格定义等信息。之后设计人员以该整车电路原理图作为设计蓝图,在CAD制图软件中基于整车电路原理图中的导线信息,手动绘制车辆线束图。在生成线束图后可以基于前期生成的三维布置数据和该线束图进行车辆中线束的实际布置。该种设计方式中,需要人工保证整车电路原理图与车辆线束图之间的信息一致性,设计人员对车辆线束图的设计需耗费大量工时,且人工设计难免会产生误差,导致车辆线束图的设计规范性和质量难以保证。该种设计方式中,拓扑图主要用于前期指导线束三维布置,未实际直接参与线束设计。
在另一种相关技术中,设计人员需要先基于拓扑图人工绘制整车电路接线图。整车电路接线图中需定义具体的导线连接方式、导线规格、用电器件上接插件的端子与导线的连接信息、对接接插件中的端子与导线的详细连接信息以及导线的详细布置路径等信息。其中,对接接插件用于连接两个线束总成。之后,设计人员需要在整车电路接线图的基础上,基于车辆中线束的三维布置数据,进行各线束主干包括的零部件、线束的包裹方式以及线束之间的紧固件等信息的定义,以生成车辆线束图。该设计方式中,可以确保整车电路接线图和线束图之间的信息一致性,可以一定程度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但是,该设计方式主要是将传统CAD设计方式中线束图的具体接线信息的设计前移到整车电路接线图的设计环节,从而造成设计人员需耗费大量工时在电路接线图的设计环节,且对该电路接线图的设计质量要求较高,线束图的整体设计效率仍然未能提升。该种设计方式中拓扑图主要用于辅助整车电路接线图的设计,在整个线束设计中的参与度并不高。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及装置,可以采用拓扑图作为从线束原理图与线束图之间的桥梁来生成线束图,可以突破线束图设计的效率较低的设计瓶颈,提高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可以由线束图生成装置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可以包括依次执行的项目管理、线束原理图设计、拓扑图设计以及线束图设计这四个步骤。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装置的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该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包括与上述四个步骤分别对应的项目管理模块、原理图设计模块、拓扑图设计模块和线束图设计模块。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利用该四个功能模块实现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得到设备的线束图。
以下分别对这四个模块进行说明。
(1)项目管理模块可以用于管理设备的各种信息。项目管理模块可以包括不同的子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称为管理器),用于分别管理不同的信息。如图1所示,项目管理模块可以包括线束类型管理器、车型管理器、线束零件管理器、配置代码管理器和其他信息管理器,每个管理器用于管理设备的一部分信息。设备的信息中除线束类型管理器、车型管理器、线束零件管理器和配置代码管理器这四个管理器管理的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可以由其他信息管理器管理。
示例地,线束类型管理器用于管理设备中线束类型的相关信息。线束类型也即是线束分段方式,或者不同线束总成的类型。线束可以基于在车辆中的不同区域进行分段,以得到多个线束总成(也可以称为线束分段),每个线束总成可以包括多个线束主干。如车辆中线束总成可以包括地板线束、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IP)线束、车门线束、空调线束、前舱线束以及顶棚线束等线束总成。
车型管理器用于管理车型的相关信息。示例地,车辆的类型可以包括标准型或者高级型。某种车型的车辆具有的功能可以属于该车型的相关信息。如标准型车辆中未配备有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功能,高级型车辆中配备有WIFI功能。
线束零件管理器用于管理设备中线束零件的相关信息。线束零件即为线束系统中用到的零件,如电线、双芯线缆、端子、护套、接线盒、保险丝、继电器以及传感器等。线束零件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每个线束零件的功能及线束零件布置的位置等信息。
配置代码管理器用于进行各类配置信息的定义。如可以定义某一车型的车辆具备的功能,车辆中各个线束零件的功能,还可以定义设备中用电器件之间可具备的连接逻辑,用电器件的接插件(器件接插件)的功能,以及该接插件的各个端子的功能等。各个配置信息可以由配置代码组合一定的逻辑得到。
项目管理模块还可以对车辆的框架结构,车辆中的各用电器件的原理,各用电器件的连接对象所需满足的条件,线束零件的连接对象所需满足的条件,以及器件接插件连接的对象或者器件接插件的端子连接的对象进行定义。如这些信息中的至少部分信息可以通过配置代码管理器定义。
本申请实施例以设备为车辆为例。项目管理器管理的车辆的相关信息可以由设计人员自行定义。或者,该车辆的相关信息也可以为已有信息,且存储于其他设备。项目管理器可以从该其他设备获取该已有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管理或者基于该信息进一步修改或添加。线束图生成装置后续的线束图生成过程可以采用项目管理模块所管理的车辆的相关信息。
(2)原理图设计模块可以将设备中用电器件的原理作为输入或者设计依据,进行原理图设计,以生成线束原理图。如用电器件的原理可以指示该用电器件的功能,该用电器件的工作方式,以及该用电器件正常工作所需具备的条件等信息。线束原理图可以包括指示设备中用电器件之间以及用电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逻辑信息,且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原理图设计模块仅需定义设备中各个用电器件之间的连接逻辑,以及用电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即可。定义用电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也可以认为是对用电器件之间的连接逻辑接地。原理图设计模块还可以定义各个用电器件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之间的连接逻辑,以及定义端子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
原理图设计模块还可以利用配置代码管理器定义的配置代码,为线束原理图中的各个连接逻辑、器件接插件或者器件接插件的端子定义所需的配置信息。如某连接逻辑用于实现的功能,连接逻辑的实现所需要的线束零件,用电器件的器件接插件具有的端子,端子对应的功能等信息。原理图设计模块还可以定义用于实现某些连接逻辑的导线的规格信息,导线的规格信息可以包括导线的线色和线径。该线色可以指拓扑图或线束图中显示的导线对应的颜色,或者也可以指实际布线中使用的导线的颜色。
原理图设计模块无需定义用电器件之间的物理接线原理,如无需定义导线的布置路径或走向,也无需定义每条导线具体连接至哪个端子,也无需定义导线之间具体连接的位置等信息。并且,原理图设计模块无需定义不同线束总成的导线需连接的对接接插件,也无需定义导线具体与对接接插件中的哪个端子连接。原理图设计模块也无需定义导线的连接方式,如无需定义具体采用几段导线连接,导线是直接焊接或者采用胶带缠绕连接,导线是多根线铰接还是单根线连接,采用的导线类型以及导线长度粗细等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原理图设计模块仅需定义用电器件之间的连接逻辑和必要的配置信息,而不涉及任何物理的接线原理的定义。该必要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电器件的器件接插件具有的端子,某连接逻辑用于实现的功能,连接逻辑的实现所需要的线束零件等信息。如此,线束原理图可以按照不同的系统或者功能对线束原理图进行区分,通过模块化的原理图设计,快速实现搭积木式的整车线束原理图的设计,可以提高线束设计效率和质量。
示例地,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原理图。如图2所示,该线束原理图可以指示器件1、器件2、器件3、器件4和器件5这五个用电器件之间的连接逻辑,以及这五个用电器件中部分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每个用电器件可以定义有对应的器件接插件,每个器件接插件具有相应的端子(如PIN1、PIN2、PIN3等)。线束原理图中的器件接插件也可以称为逻辑接插件,该逻辑接插件的端子也可以称为逻辑端子。
图2以该线束原理图中存在四组连接逻辑为例,该四组连接逻辑分别用连线Net1、Net2、Net3和Net6表示,GND表示接地点。每组连接逻辑对应的连线连接的各个用电器件或接地点需要连接。图2中部分连接线一端的两个弯折的标识表示该连接线还需与其他部件连接。如图2中器件1、器件2与接地点之间具有连接逻辑Net1,该连接逻辑具体指示器件1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PIN1与器件2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PIN6相连接且接地。器件1、器件2、器件3、器件5和地之间具有连接逻辑Net2,该连接逻辑具体指示器件1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PIN3、器件2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PIN7和PIN8、器件3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PIN9以及器件5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PIN14相连接且接地。器件1、器件3和器件5之间具有连接逻辑Net3,该连接逻辑具体指示器件1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PIN5、器件3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PIN10和器件5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PIN15相连接。器件4和器件5之间具有连接逻辑Net6,该连接逻辑具体指示器件4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PIN13和器件5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PIN16相连接且接地。
原理图设计模块在生成线束原理图之后,可以将该线束原理图,完整地导入拓扑图设计模块,以便于拓扑图设计模块基于该线束原理图进行后续的设计。通过直接导入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可以避免信息的丢失,确保信息的一致性,进而提高线束图的设计效率。
(3)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基于线束类型管理器管理的线束分段方式,对整车的线束拓扑结构进行设计,得到拓扑图。具体可以设计整车线束系统中各个线束总成中线束主干的拓扑结构,以及确定各个用电器件、搭铁以及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在该拓扑结构中的位置。该拓扑图可以指示设备中的用电模块、搭铁、线束主干以及对接接插件的拓扑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拓扑图中关于线束总成仅包括线束总成的布置位置以及大致走向,并不包括线束总成中导线的具体布置方式。设备中的用电模块可以与用电设备一一对应,每个用电模块可以包括一个用电器件及其器件接插件,拓扑图中用电模块的位置也即是该用电模块中用电器件的位置。每个用电模块有相应的名称,该名称为该用电模块中的用电器件的名称。拓扑图设计模块设计的拓扑图也可以用于指导车辆中线束具体的三维布置。可选地,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获取设备中的用电模块、搭铁、线束主干以及对接接插件的三维拓扑,该三维拓扑也可以称为三维布置数据,进而可以基于该三维拓扑,得到对应二维的拓扑图。如可以将该三维拓扑在二维平面上进行投影,以得到该二维的拓扑图。可选地,该三维布置数据可以由设计人员参考车辆的拓扑图,利用三维设计软件生成。
示例地,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拓扑图。图3以该拓扑图包括地板线束、仪表板线束和车门线束这三个线束主干的拓扑结构为例进行示意。该拓扑图中的五个用电模块分别对应图2中的五个用电器件,图3中以用电模块中的用电器件的名称标识用电模块。图3中的黑色圆点表示线束节点,且每个线束节点用标号Nx表示,x为整数,如N1、N2以及N7等。以两个线束节点为端点的每个线段表示一个线束主干。图3以拓扑图包括三个对接接插件和两个搭铁G1和G2为例。如图3所示,该拓扑图可以反映各个用电模块的位置,对接接插件的位置,搭铁的位置,以及各个器件之间线束主干的可布置位置。
拓扑图设计模块在获取到原理图设计模块导入的线束原理图后,可以基于该线束原理图中用电器件的名称,将线束原理图与拓扑图中名称相同的用电器件和用电模块相映射,进而可以基于用电器件的相关信息为对应的用电模块添加相应的信息。该映射过程也可以称为将线束原理图中的用电器件放置到拓扑图中对应的位置的过程。如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基于线束原理图中的每个用电器件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及该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为该用电器件对应的用电模块生成其需要包括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以及该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拓扑图中的该器件接插件也可以称为物理接插件,该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也可以称为物理端子。可选地,拓扑图设计模块也可以支持设计人员在拓扑图中指定位置手动添加用电模块,或者移动拓扑图中用电模块的位置。
示例地,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将图2的线束原理图中的五个用电器件与图3中的五个用电模块分别映射。在该映射过程中,还可以针对每个用电模块生成与线束原理图中各个用电器件的逻辑接插件及各个逻辑端子(PIN1~PIN16)相对应的物理接插件和物理端子的信息。图3未对该物理接插件和物理端子进行示意。
拓扑图设计模块允许针对线束原理图中的各个连接逻辑,定义导线接点的数量和位置的要求。该要求可以为设计人员输入的信息,或者也可以为拓扑图设计模块计算得到的信息。导线接点指的是至少三条导线的连接点。如某连接逻辑指示三个用电器件需要相连接,分别连接该三个用电器件的三条导线可以均连接至同一导线接点,以实现该三个用电器件的连接。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基于该导线接点的数量和位置的要求,确定满足该要求的导线接点。可选地,拓扑图设计模块还可以在生成的拓扑图中显示确定的导线接点。该导线接点的位置可以满足使导线接点位于该位置时该导线接点与其需要连接的各个用电器件之间的导线的长度之和最短。示例地,对于图2所示的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Net2可以定义该连接逻辑对应的导线接点的数量为1个。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自动化确定该连接逻辑对应的导线接点的位置,如该位置可以在线束节点N43附近。
拓扑图设计模块还可以针对线束原理图中需要接地的连接逻辑,确定该连接逻辑对应的搭铁的位置。该位置的搭铁可以为距该连接逻辑对应的各个用电器件最近的搭铁。针对需要跨不同线束总成才能实现的连接逻辑,拓扑图设计模块还可以确定该连接逻辑对应的对接接插件的位置。该位置的对接接插件可以使实现该连接逻辑的导线的长度最短。之后,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自动化生成导线,以完成各个连接逻辑对应的用电器件的物理端子、导线接点、对接接插件和搭铁的物理连接,实现各个连接逻辑。
示例地,针对图2所示的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Net2,该连接逻辑需要接地,故该连接逻辑的实现需要搭铁。该连接逻辑对应的器件1位于仪表板区域,器件2和5位于地板区域,器件3位于车门区域,该四个器件的连接需要通过仪表板线束、地板线束和车门线束共同实现,故该连接逻辑的实现需要不同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计算出该连接逻辑对应的搭铁为搭铁G1,该连接逻辑对应的对接接插件为线束节点N52和N53之间的对接接插件1,以及线束节点N54和N55之间的对接接插件3,图中未对对接接插件的标号进行标注。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拓扑图中导线的布置路径的示意图。拓扑图设计模块还可以自动化生成导线,该导线在图4中用黑加粗色实线表示,以实现对器件1、器件2、器件3和器件5的物理端子(也即PIN3、PIN7、PIN8、PIN9和PIN14,图4未示出)、导线接点、确定的两个对接接插件和搭铁G1之间的物理连接。
如图4中,器件1的物理端子与对接接插件1之间的物理连接,可以通过线束节点N52与N18之间的导线5实现。器件2的物理端子与导电接点之间的物理连接,可以通过线束节点N43与N28之间的导线6实现。器件5的物理端子与导线接点之间的物理连接,可以通过线束节点N43与N40之间的导线8实现。导线接点与搭铁G1之间的物理连接,可以通过线束节点N43与N20之间的导线9实现。导线接点与对接接插件3之间的物理连接,可以通过线束节点N43与N55之间的导线10实现。导线接点与对接接插件3之间的物理连接,可以通过线束节点N43与N53之间的导线11实现。器件2的物理端子与对接接插件3之间的物理连接,可以通过线束节点N54与N22之间的导线12实现。图4中未对各个导线的标号进行标注。如此完成了该连接逻辑Net2由逻辑原理信息生成物理接线方式的设计过程。
拓扑图设计模块还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定义各个导线的线径及线色等规格信息,以使不同的导线可以按照对应的线色进行显示。可选地,原理图设计模块与拓扑图设计模块中可以仅一个模块定义导线的规格信息。
拓扑图设计模块还可以将连接对接接插件的导线手动分配至对接接插件中相应的端子。也即是设计人员可以手动向拓扑图设计模块输入分配信息,以指示拓扑图设计模块将各条导线与对接接插件中相应的端子连接。如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将图4中连接对接接插件1和连接对接接插件3的所有导线(也即是上述导线5、导线11、导线10和导线12),分配至连接对接接插件1和连接对接接插件3中相应的端子。
拓扑图设计模块还可以根据线束零件管理器管理的线束零件的信息,以及导入到拓扑图设计模块中的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及其他必要的配置信息,自动化地确定各个导线的物理连接中需要用到的线束零件。如某一导线是否需要通过单独的连接件或者某一连接件中的某一端子实现连接。如导线接点可以对应具体的线束零件(如连接件),多条导线可以均连接至该线束零件以实现该多条导线的连接。拓扑图设计模块确定导线接点后再确定导线的具体路径,当确定先前确定的导线接点仅连接两条导线时,可以取消该导线接点,并用一条导线替代该导线接点与该两条导线。如此可以确定无需配备该导线接点对应的线束零件,且所需的导线数量可以减少一条。如此,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自动化确定出实现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所需的导线、接插件以及接插件上的端子等物料的信息。
拓扑图设计模块还可以确定出每条导线在拓扑图中的布置路径,也可以确定出每个连接逻辑对应的所有导线的布置路径。之后,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在拓扑图中显示各个导线的布置路径。如此可以实现导线布置路径的可视化查看,便于设计人员核对连接逻辑对应的物理接线方式是否合适。
拓扑图设计模块可以将生成的拓扑图,拓扑图中导线的布置路径,以及定义的其他信息(如导线的规格,所需的线束零件,对接接插件中的端子与导线的连接关系等信息)均导入线束图设计模块,以便于线束图设计模块进行后续的设计。通过导入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可以避免信息的丢失,确保信息的一致性,进而提高线束设计效率。
(4)线束图设计模块可以分别对不同线束总成进行相应的线束图设计。线束图设计可以针对各个线束总成的线束图,分别导入车辆的线束三维布置数据中相应的几何信息(也即是线束的可布置区域的信息)。将用电器件的接插件、各个线束主干以及线束主干的紧固件等,按照需求布置于该线束的可布置区域中合适的位置,进而生成各个线束总成的线束图。可选地,设计人员可以对该三维设计软件二次开发,以将线束三维布置数据中不同线束总成对应的数据按照约定格式进行导出,如导出至线束图设计模块。
线束图设计模块可以将拓扑图设计模块导入的信息中,对应不同线束总成的物理接插件、物理端子(如PIN1、PIN2、PIN3等端子)和导线等相关的物理接线信息,分别导入各个线束总成对应的线束图。并且,线束图设计模块还可以确定拓扑图中确定的各个导线接点在线束图中的位置,以基于该位置完善线束图。导线接点设置在该位置可以使得导线接点连接的导线的长度最短。
然后,线束图设计模块可以自动生成各条导线的导通列表,该导通列表可以用于记录各条导线的相关信息。线束图设计模块可以计算出线束图中每个导线的布置路径和长度。线束图设计模块可以在线束图中可以添加该导线的布置路径和长度。
线束图设计模块还可以统计每个线束主干中的所有导线,进而基于各条导线的直径,确定该线束主干的理论直径。该理论直径可以用于辅助设计人员校对线束的三维布置,如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线束图生成装置之外的其他设备校对线束的三维布置。示例地,前述的线束的三维布置数据为预先大致设计所得的数据,在确定各个线束主干的理论直径后,可以基于该理论直径调整三维布置数据中线束主干的直径,以得到更为精准的三维布置数据。可选地,该理论直径也可以用于辅助确定线束主干的包裹件的尺寸,也可以用于辅助确定线束主干中采用的连接件的规格,或者也可以起到其他作用,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线束图设计模块还可以支持设计人员手动进行线束总成中采用的各种物料的选择,以及线束主干的紧固件和包裹方式的定义。线束图设计模块生成的线束图中可以添加有该物料的信息以及紧固件和包裹方式的信息。上述导线的路径和长度也可以属于线束总成中采用的物料的信息。
线束图设计模块还可以自动化统计线束图所需的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如每个线束零件的型号及规格等。线束图设计模块还可以基于该物料清单进行线束系统的成本分析。该物料清单也可以用于设备的制造人员的物料选择,或者物料准备,或者作为其他用途,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如此可以无需人工统计物料清单及进行成本分析,降低了人工统计的误差,可以大大提高线束图的设计质量和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原理图设计模块生成的线束原理图中仅需定义各个用电器件的连接逻辑,无需定义其他较为复杂的物理接线方式,线束原理图的生成效率较高。在拓扑图设计模块中,自动化(同时也支持手动模式)完成由用电器件之间的连接逻辑原理生成导线的具体物理接线方式的设计过程,可以自动化完成了线束设计中的大部分内容,可以解决影响线束设计效率的瓶颈问题。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上述的线束图生成装置。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501、根据获取的设备中各用电器件的原理,完成设备的线束原理图,其中,线束原理图包括指示用电器件之间和用电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逻辑信息,且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
示例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可以为车辆等交通工具,该设备中的用电器件可以包括显示屏,空调,蓝牙模块等器件。用电器件的原理可以指示该用电器件的功能,该用电器件的工作方式,以及该用电器件正常工作所需具备的条件等信息。线束原理图可以仅指示设备中哪些用电器件需要连接,而无需指示用电器件具体如何连接。
步骤502、获取拓扑图,得到线束图所需的第一物理信息,其中,该拓扑图用于指示设备中的用电模块,设备中接地的搭铁,设备中各线束总成中的线束主干,以及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的拓扑结构。第一物理信息包括:线束主干的信息、搭铁的信息和对接接插件的信息。
设备中的用电模块和用电器件一一对应,用电模块包括对应的用电器件。用电模块还包括用电器件的接插件,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区分该接插件与不同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将用电器件的接插件称为器件接插件。
设备中的各用电器件之间可以通过线束进行连接,以相互配合且实现各自的功能。每条线束也可以称为线束主干(或者线束分支),每个线束主干可以是对多条导线及导线之间的连接件等包裹而得到。每个线束主干可以具有两端,该两端中至少一端与至少两个其他线束主干连接,可以存在一端未连接线束主干而连接用电器件。设备中的各个线束主干可以基于所设置的区域的不同被划分至不同的线束总成,如仪表板线束、车门线束、地板线束以及空调线束等线束总成。同一线束总成中的线束主干可以直接连接,不同线束总成之间可以通过对接接插件连接。本申请中所述的搭铁为对搭铁点的简称,搭铁点为直接和负极(如车身本体可以作为负极)相连的部件,该部件可以被认为是接地的。
第一物理信息中线束主干的信息可以包括线束主干的设置区域、大致走向及宽度等信息,并不包括线束总成中导线的具体布置方式。搭铁的信息可以包括搭铁的设置位置,对接接插件的信息可以包括对接接插件的设置位置。
步骤503、将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导入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其中,第二物理信息包括:用电模块还需要包括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实现连接逻辑的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以及导线之间的导线接点的信息。
对于一个用电模块中的用电器件和器件接插件,器件接插件为该用电器件的接插件,导线接点为至少三条导线的连接点。
步骤504、在拓扑图中,将第一物理信息和第二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
示例地,每个线束总成的线束图可以包括第一物理信息和第二物理信息中属于该线束总成的部件(如该线束总成中的导线)的信息,以及与该线束总成中的导线直接连接且不属于其他线束总成的部件(如线束总成连接的对接接插件)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501可以由线束图生成装置中的原理图设计模块执行,上述步骤502至步骤504可以由线束图生成装置中的拓扑图设计模块执行。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图生成方法中,可以基于设备的线束原理图和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物理信息,进而可以将线束图所需的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故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以自动输出线束图的方式,丰富了可用的线束图生成方式。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线束原理图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故线束原理图的获取效率较高。进而将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导入拓扑图后,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的效率可以较高。该第二物理信息包括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可以无需用户手动进行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设计,如此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生成效率较高。由于生成线束图的过程中线束原理图和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获取效率较高,进而可以保证线束图的生成效率大幅度提升。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上述的线束图生成装置。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获取设备中各用电器件的原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可以为车辆、飞机或者其他需要用到线束系统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设备为车辆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中的用电器件可以指独立的一个用电器件,如显示屏,空调,蓝牙模块等各种需要供电进行电路连接的器件;或者该用电器件也可以为多个独立的用电器件组成的模组,如车门上的多个用电器件组成的模组,显示屏与充电单元组成的模组,也均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用电器件。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获取设备中各用电器件的原理。如用电器件的原理可以指示该用电器件的功能,该用电器件的工作方式,以及该用电器件正常工作所需具备的条件(如所需获取的信号,电流)等信息。
示例地,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接收设计人员输入的设备中各个用电器件的原理的信息,如线束图生成装置具有输入模块(如触控显示屏或键盘等),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该输入模块输入用电器件的原理的信息。可选地,各用电器件的原理可以存储于其他设备,如存储于互联网,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从该其他设备获取各用电器件的原理。可选地,各用电器件的原理也可以预先存储于线束图生成装置,步骤601可以在生成线束图之前便已执行。
步骤602、基于该各用电器件的原理,生成设备的线束原理图。
其中,该线束原理图包括指示用电器件之间和用电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逻辑信息,且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该逻辑信息还可以包括:各用电器件的信息,用电器件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以及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如用电器件的信息可以包括用电器件的名称及功能等信息;器件接插件的信息可以包括器件接插件的功能,以及在用电器件上的设置位置等信息;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可以包括端子的功能及排布位置等信息。
下面为了便于描述,将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指示的连接逻辑称为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示例地,该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可以由设计人员输入。设计人员可以向线束图生成装置输入需要连接的用电器件的信息,以触发线束图生成装置基于该信息生成线束原理图。设计人员输入的该信息可以为文字信息,语音信息或者图案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如设计人员可以仅输入器件a、b和c需要连接,且需要接地的文字信息或者语音信息,则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直接基于该信息生成器件a、b和c以及接地点之间的连接逻辑。
又示例地,该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也可以由线束图生成装置自行生成。如设计人员可以仅指示要得到的线束原理图所需实现的功能,进而线束图生成装置基于该功能以及各个用电器件的原理,自行确定能实现该功能的连接逻辑,进而生成线束原理图。
可选地,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可以包括:用电器件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之间的连接逻辑,以及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也即上述的用电器件之间的连接逻辑可以为用电器件上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之间的连接逻辑,上述的用电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可以为用电器件上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端子之间的连接逻辑可以由设计人员输入或者也可以由线束图生成装置自行生成,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线束原理图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如不包括用电器件之间导线的布置路径或走向,每条导线具体连接至哪个端子,导线之间具体连接的位置等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线束原理图仅包括简单的逻辑信息,无需进行复杂的物理接线方式的定义,故该线束原理图的生成方式较为简单,生成效率较高,如此基于该线束原理图生成线束图的效率也可以得到提升。
步骤603、获取拓扑图,得到线束图所需的第一物理信息,第一物理信息可以包括:线束主干的信息、搭铁的信息和对接接插件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拓扑图用于指示设备中的用电模块,设备中接地的搭铁,设备中各线束总成中的线束主干,以及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的拓扑结构。其中,设备中的用电模块和用电器件一一对应,每个用电模块包括对应的用电器件和该用电器件的器件接插件,拓扑图中用电模块的位置也即是该用电模块中用电器件的位置。
设备中的各个用电器件可以通过线束系统连接。线束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线束总成,不同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以及接地的搭铁。不同的线束总成可以对应布置于设备中的不同区域。示例地,车辆中的线束系统可以包括仪表板线束、车门线束、地板线束以及空调线束等线束总成。每个线束总成中包括连接的多个线束主干,每个线束主干可以包括多条导线。每个线束主干的两端分别为两个线束节点,其中至少一个线束节点连接多个其他线束主干,可以存在一个线束节点用于连接用电器件。拓扑图可以反映设备中用电器件、搭铁以及对接接插件的位置,还可以反映各个线束总成中线束主干的可布置区域。
可选地,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获取用电模块、搭铁、线束主干以及对接接插件的三维拓扑,进而基于该三维拓扑,得到对应二维的该拓扑图。如可以将该三维拓扑在二维平面上进行投影,以得到该二维的拓扑图。
线束图生成装置在获取到拓扑图后,便可以基于该拓扑图获取到线束图所需的第一物理信息。该第一物理信息可以包括:线束主干的信息、搭铁的信息和对接接插件的信息。其中,线束主干的信息可以包括线束主干的设置区域、大致走向及宽度等信息。搭铁的信息可以包括搭铁的设置位置,对接接插件的信息可以包括对接接插件的设置位置。
步骤604、将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导入拓扑图中。
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可以包括:用电器件的信息,器件接插件的信息,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之间以及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信息。线束图生成装置在获取到拓扑图后,可以将生成的线束原理图中的该逻辑信息导入该拓扑图中,线束图生成装置基于该逻辑信息以及拓扑图中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地处理。
步骤605、对于逻辑信息指示的每个用电器件,将该用电器件与拓扑图中该用电器件对应的用电模块相映射,确定用电器件对应的用电模块中器件接插件的信息以及该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
示例地,拓扑图中的每个用电模块均有对应的名称,用电模块的名称与用电模块包括的用电器件的名称相同。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基于该线束原理图中用电器件的名称,将线束原理图与拓扑图中名称相同的用电器件和用电模块相映射,进而可以将线束原理图中用电器件的器件接插件和该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确定为用电模块需要包括的器件接插件及其端子的信息。该过程也即是将获取的线束原理图中器件接插件及其端子的信息与拓扑图中的用电模块相对应,如此相当于将线束原理图中定义的各个部件的逻辑信息转换为与设备的实际拓扑结构相对应的物理信息。
步骤606、在拓扑图中生成实现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的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
线束图生成装置在拓扑图中确定各个用电器件及其他固定的部件(如搭铁和对接接插件)的信息后,可以确定实现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的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也即是确定能实现该连接逻辑的导线如何布置。该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即为实现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的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
线束原理图中的每个连接逻辑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该连接逻辑对应的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实现。目标端子为用电器件的器件接插件的端子。该至少一条导线包括实现每个连接逻辑对应的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中任意两者之间的物理连接的导线。示例地,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在拓扑图中,先确定线束原理图中的各个连接逻辑对应的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再确定连接该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以用于实现该连接逻辑的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
其中,连接逻辑对应的目标端子可以基于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直接确定。如对于图2所示的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Net2,其对应的目标端子包括端子PIN3、PIN7、PIN8、PIN9和PIN14。
对于目标接插件,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根据连接逻辑对应的目标端子,确定用于实现该连接逻辑的多个线束总成,接着在该多个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中确定目标对接接插件。该多个线束总成也即是目标端子所连接的线束节点所在的线束总成。在该多个线束总成中,若两个线束总成之间仅存在一个对接接插件,则将一个对接接插件作为目标对接接插件。在该多个线束总成中,若两个线束总成之间存在多个对接接插件,则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确定多个对接接插件中每个对接接插件与各个目标端子之间的路径总和,进而将与各个目标端子之间的路径总和最短的对接接插件作为目标对接接插件。
示例地,如图2和3所示,对于连接逻辑Net2,其对应的目标端子包括端子PIN3、PIN7、PIN8、PIN9和PIN14。目标端子PIN3(属于器件1)连接的线束节点N18属于仪表板线束总成,目标端子PIN7和8(属于器件2)连接的线束节点N28和目标端子PIN14(属于器件5)连接的线束节点N40属于地板线束总成,目标端子PIN9(属于器件3)连接的线束节点N22属于车门线束总成。如此可以确定用于实现连接逻辑Net2的线束总成包括仪表板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和车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和车门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为N54和N55之间的对接接插件,故可以将该对接接插件作为地板线束总成和车门线束总成之间的目标对接接插件。仪表板线束总成和地板线束总成之间存在两个对接接插件,如线束节点N52和N53之间的对接接插件1,以及线束节点N50和N2之间的对接接插件2。由图3可知,该对接接插件1与器件1、2、3和5之间的路径之和较短,而对接接插件2与器件1、2、3和5之间的路径之和较长,故可以将线束节点N52和N53之间的对接接插件作为目标对接接插件。
对于目标搭铁,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针对需要接地的连接逻辑,将距该连接逻辑对应的用电器件最近的搭铁(也即是与各个用电器件之间的路径之和最短的搭铁),确定为该连接逻辑对应的目标搭铁。该目标搭铁也即是该连接逻辑对应的用电器件需连接的目标搭铁。示例地,如图2和3所示,连接逻辑Net2需要接地,该连接逻辑对应的用电器件为器件1、2、3和5,拓扑图中包括两个搭铁G1和G2。该连接逻辑对应的用电器件1、2、3和5与搭铁G1的路径之和较短,故可以将搭铁G1确定为该连接逻辑对应的目标搭铁。
对于目标导线接点,若某一连接逻辑指示三个或更多的用电器件连接,则该用电器件分别连接的至少三条导线需连接至同一点,该点即为导线接点。可选地,设计人员可以针对各个连接逻辑输入导线接点的数量要求和位置要求。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基于该数量要求和位置要求,在拓扑图中确定满足该数量要求和位置要求的目标导线接点。导线接点的位置不同,连接该用电器件连接的导线的路径及长度均会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导线接点可以为满足该数量要求和位置要求,且使连接的导线的路径之和最短的导线接点。示例地,对于连接逻辑Net2,设计人员输入的导线接点的数量要求可以为数量为1。线束图生成装置确定的目标导线接点可以位于线束节点N43附近。
线束图生成装置具有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线束图生成装置在每种模式下可以执行对应的操作,以在确定连接逻辑对应的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后,得到实现该连接逻辑的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如在自动模式下,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基于该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自动生成实现该连接逻辑的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在手动模式下,可以由设计人员基于该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手动输入该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
示例地,在自动模式下,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自动计算连接该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的至少一条导线的路径。在手动模式下,设计人员可以依次布置每两个需要连接的部件之间的导线。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不断地提示尚未布置导线实现物理连接的部件,如在拓扑图中用较为醒目的颜色标识该部件。进而设计人员可以基于线束图生成装置的提示,逐步进行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之间导线的布置。可选地,设计人员也可以一次性布置实现该连接逻辑的所有导线,也即是一次性输入该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步骤607、接收需要通过拓扑图中对接接插件连接的多条导线的分配信息,得到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第二物理信息包括:用电模块中器件接插件的信息,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导线之间的导线接点的信息以及该分配信息。
线束图生成装置获取的实现线束原理图中的连接逻辑的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仅指示导线连接的对接接插件,而对接接插件具有多个端子,每条导线还需具体连接至对接接插件上具体的端子,进而才能保证连接逻辑的实现。故线束图生成装置还可以获取通过对接接插件连接的多条导线的分配信息。该分配信息用于指示:多条导线在所连接的对接接插件中连接的端子。可选地,该分配信息可以由设计人员输入,或者也可以由线束图生成装置根据对接接插件要连接的所有导线进行合理的计算得到。
示例地,对接接插件的一侧具有端子1、2和3,另一侧具有端子4、5和6,该端子1、2和3依次分别与端子4、5和6连通。对接接插件一侧连接的第一线束总成中的导线7需要与另一侧连接的第二线束总成中的导线8连接。设计人员可以将导线7分配至与端子1连接,将导线8分配至与端子4连接,如此实现导线7和8的连接。
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将上述步骤605中确定的信息,步骤606确定的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及目标导线接点的信息,以及步骤607中确定的分配信息,整体确定为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该第二物理信息包括:用电模块中器件接插件的信息,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导线之间的导线接点的信息以及该分配信息。该导线接点的信息也即是上述确定的各个目标导线接点的信息,如目标导线接点的设置位置。
可选地,在确定第二物理信息中各个信息的过程中,线束图生成装置还可以接收线束主干中导线的规格信息,该规格信息可以包括线径和线色。该第二物理信息也可以包括该规格信息。
步骤608、在拓扑图中将第一物理信息和第二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
线束图生成装置在获取到线束图所需的第一物理信息和第二物理信息后,可以按照不同的线束总成将第一物理信息和第二物理信息分别导出,以基于导出的属于不同线束总成的物理信息,生成各个线束总成的线束图。示例地,每个线束总成的线束图可以包括第一物理信息和第二物理信息中属于该线束总成的部件(如该线束总成中的导线)的信息,以及与该线束总成中的导线直接连接且不属于其他线束总成的部件(如线束总成连接的对接接插件)的信息。
可选地,线束图还可以包括目标导线接点。如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接收针对线束图中线束的生产工艺要求,如该要求包括导线接点的设置位置要求。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基于该生产工艺要求,确定目标导线接点在线束图中需要设置的目标位置。该目标位置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且在目标导线接点设置在该目标位置时目标导线接点连接的导线的长度之和最短。如此可以保证实际的线束布置中所用的导线较少。进而可以基于第一物理信息和第二物理信息中属于不同线束总成的信息和目标位置,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
可选地,线束图还可以包括各个线束主干的紧固件和包裹方式的信息,如各个线束主干采用的紧固件的型号及类型,采用金属还是绝缘体包裹等信息。该信息可以由设计人员输入,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接收线束图中线束主干的紧固件和包裹方式的信息,进而在线束图中添加该紧固件和包裹方式的信息。
可选地,线束图中还可以标识各个线束主干的理论直径。示例地,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统计出每个线束主干中的所有导线,进而基于各条导线的直径,输出该线束主干的理论直径。该理论直径可以用于辅助设计人员校对线束的三维布置,如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线束图生成装置之外的其他设备校对线束的三维布置。示例地,前述确定拓扑图中采用的线束的三维布置数据为预先大致设计所得的数据,在确定各个线束主干的理论直径后,可以基于该理论直径调整三维布置数据中线束主干的直径,以得到更为精准的线束的三维布置数据。可选地,该理论直径也可以用于辅助确定线束主干的包裹件的尺寸,也可以用于辅助确定线束主干中采用的连接件的规格,或者也可以起到其他作用,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地,线束图中还可以包括线束总成采用的物料的信息。示例地,设计人员可以手动进行线束总成中采用的各种物料的选择,进而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在线束图中添加设计人员选择的该物料的信息。
可选地,线束图中还可以包括线束主干中各条导线的路径和长度。示例地,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计算出线束图中每个导线的布置路径和长度,进而在线束图中添加该导线的布置路径和长度。导线的路径和长度也可以属于线束总成中采用的物料的信息。
可选地,线束图生成装置还可以自动化统计线束图所需的物料清单,如每个线束零件的型号及规格等。线束图设计模块还可以基于该物料清单进行线束系统的成本分析。该物料清单也可以用于设备的制造人员的物料选择,或者物料准备,或者作为其他用途,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如此可以无需人工统计物料清单及进行成本分析,降低了人工统计的误差,可以大大提高线束图的设计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图生成方法中,可以基于设备的线束原理图和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物理信息,进而可以将线束图所需的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故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以自动输出线束图的方式,丰富了可用的线束图生成方式。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线束原理图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故线束原理图的获取效率较高。进而将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导入拓扑图后,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的效率可以较高。该第二物理信息包括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可以无需用户手动进行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设计,如此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生成效率较高。由于生成线束图的过程中线束原理图和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获取效率较高,进而可以保证线束图的生成效率大幅度提升。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束图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生成装置70可以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701,用于根据获取的设备中各用电器件的原理,完成设备的线束原理图,线束原理图包括指示用电器件之间和用电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逻辑信息,且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
获取模块702,用于获取拓扑图,并基于拓扑图获取第一物理信息;拓扑图用于指示设备中的用电模块,设备中接地的搭铁,设备中各线束总成中的线束主干,以及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的拓扑结构,其中,设备中的用电模块和用电器件一一对应,用电模块包括对应的用电器件;第一物理信息包括线束主干的信息、搭铁的信息以及对接接插件的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703,用于将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导入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第二物理信息包括:用电模块还需要包括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实现连接逻辑的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以及导线之间的导线接点的信息;对于一个用电模块中的用电器件和器件接插件,器件接插件为用电器件的接插件,导线接点为至少三条导线的连接点。
第三处理模块704,用于在拓扑图中,将第一物理信息和第二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图生成装置中,可以基于设备的线束原理图和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物理信息,进而可以将线束图所需的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故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以自动输出线束图的方式,丰富了可用的线束图生成方式。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线束原理图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故线束原理图的获取效率较高。进而将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导入拓扑图后,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的效率可以较高。该第二物理信息包括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可以无需用户手动进行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设计,如此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生成效率较高。由于生成线束图的过程中线束原理图和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获取效率较高,进而可以保证线束图的生成效率大幅度提升。
可选地,该连接逻辑包括: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之间以及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
可选地,第二处理模块703用于:
将逻辑信息导入拓扑图中;逻辑信息包括:用电器件的信息,器件接插件的信息,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之间以及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信息;
对于逻辑信息指示的每个用电器件,将用电器件与拓扑图中与用电器件对应的用电模块相映射,为用电器件对应的用电模块生成还需要包括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以及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
在拓扑图中生成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包括:实现连接逻辑的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中任意两者之间的物理连接的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目标端子为器件接插件的端子;
接收需要通过拓扑图中对接接插件连接的多条导线的分配信息,分配信息用于指示:多条导线在所连接的对接接插件中连接的端子;第二物理信息还包括分配信息。
可选地,第二处理模块703用于:
在拓扑图中,执行目标操作;目标操作包括:确定用于实现连接逻辑的目标端子;根据目标端子,确定用于实现连接逻辑的多个线束总成;将多个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作为目标对接接插件;基于连接逻辑,得到用于实现连接逻辑的目标搭铁;针对各线束总成,确定目标导线接点;
执行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对应的操作;
其中,自动模式对应的操作包括:根据确定的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搭铁和目标导线接点,确定至少一条导线;手动模式对应的操作包括:接收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
可选地,第二处理模块703用于:
接收导线接点的数量要求和位置要求;
基于数量要求和位置要求,在拓扑图中确定目标导线接点;
基于连接逻辑,对于需要接地的任一用电器件,将拓扑图中距用电器件最近的搭铁,确定为用电器件需连接的目标搭铁;
在多个线束总成中,若两个线束总成之间仅存在一个对接接插件,则将一个对接接插件作为目标对接接插件;
在多个线束总成中,若两个线束总成之间存在多个对接接插件,则确定多个对接接插件中每个对接接插件与各个目标端子之间的路径总和,将与各个目标端子之间的路径总和最短的对接接插件作为目标对接接插件。
可选地,第三处理模块704用于:
接收针对线束图中线束的生产工艺要求;
基于生产工艺要求,确定目标导线接点在线束图中需要设置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且在目标导线接点设置在目标位置时目标导线接点连接的导线的长度之和最短;
基于第一物理信息和第二物理信息中属于不同线束总成的信息和目标位置,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
可选地,获取模块702用于:获取用电模块、搭铁、线束主干以及对接接插件的三维拓扑;基于三维拓扑,得到对应二维的拓扑图。
可选地,线束图生成装置70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拓扑图中线束主干中导线的规格信息,规格信息包括线径和线色;在线束图中添加规格信息。
可选地,线束图生成装置70还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出每个线束主干中的所有导线,以输出线束主干的理论直径。
可选地,线束图生成装置70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线束图中线束主干的紧固件和包裹方式的信息,在线束图中添加紧固件和包裹方式的信息。
可选地,线束图生成装置70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线束图中线束总成采用的物料的信息,在线束图中添加物料的信息;
可选地,线束图生成装置70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线束图中,确定包括线束主干中各条导线的路径和长度;在线束图中添加各条导线的路径和长度的信息。
可选地,线束图生成装置70还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线束图所需的物料清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装置在生成线束图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示例地,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包括三个模块,第一模块执行上述第一处理模块701执行的动作,第二模块执行上述获取模块702,第二处理模块703,第三处理模块704和第一接收模块执行的动作,第三模块执行上述统计模块,第二接收模块,第三接收模块,确定模块和输出模块执行的动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图生成装置中,可以基于设备的线束原理图和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物理信息,进而可以将线束图所需的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故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以自动输出线束图的方式,丰富了可用的线束图生成方式。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线束原理图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故线束原理图的获取效率较高。进而将线束原理图中的逻辑信息导入拓扑图后,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的效率可以较高。该第二物理信息包括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可以无需用户手动进行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设计,如此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生成效率较高。由于生成线束图的过程中线束原理图和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的获取效率较高,进而可以保证线束图的生成效率大幅度提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装置,该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存储器通过总线或其它方式与处理器相连。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上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具备显示功能、信息输入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功能。例如该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装置可以为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等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图生成方法,例如图5或图6所示的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图生成方法,例如图5或图6所示的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个实施例能够均可以相互参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步骤的先后顺序能够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能够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第三”、“第n”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至少一个”的含义指一个或多个,本申请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的设备中各用电器件的原理,完成所述设备的线束原理图,所述线束原理图包括指示所述用电器件之间和所述用电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逻辑信息,且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
获取拓扑图,得到线束图所需的第一物理信息;所述拓扑图用于指示所述设备中的用电模块,所述设备中接地的搭铁,所述设备中各线束总成中的线束主干,以及所述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的拓扑结构,其中,所述设备中的所述用电模块和所述用电器件一一对应,所述用电模块包括对应的所述用电器件;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包括:所述线束主干的信息、所述搭铁的信息和所述对接接插件的信息;
将所述线束原理图中的所述逻辑信息导入所述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所述第二物理信息包括:所述用电模块还需要包括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以及所述导线之间的导线接点的信息;对于一个所述用电模块中的所述用电器件和器件接插件,所述器件接插件为所述用电器件的接插件,所述导线接点为至少三条导线的连接点;
在所述拓扑图中,将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和所述第二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逻辑包括: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之间以及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线束原理图中的所述逻辑信息导入所述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包括:
将所述逻辑信息导入所述拓扑图中;所述逻辑信息包括:所述用电器件的信息,所述器件接插件的信息,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之间以及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信息;
对于所述逻辑信息指示的每个所述用电器件,将所述用电器件与所述拓扑图中与所述用电器件对应的用电模块相映射,为所述用电器件对应的用电模块生成还需要包括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以及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
在所述拓扑图中生成所述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所述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包括: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目标端子、目标对接接插件、目标导线接点和目标搭铁中任意两者之间的物理连接的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所述目标端子为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
接收需要通过所述拓扑图中所述对接接插件连接的多条导线的分配信息,所述分配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多条导线在所连接的所述对接接插件中连接的端子;所述第二物理信息还包括所述分配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拓扑图中生成所述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包括:
在所述拓扑图中,执行目标操作;所述目标操作包括:确定用于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所述目标端子;根据所述目标端子,确定用于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多个线束总成;将所述多个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作为所述目标对接接插件;基于所述连接逻辑,得到用于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所述目标搭铁;针对各线束总成,确定所述目标导线接点;
执行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对应的操作;
其中,所述自动模式对应的操作包括: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端子、所述目标对接接插件、所述目标搭铁和所述目标导线接点,确定所述至少一条导线;所述手动模式对应的操作包括:接收所述至少一条导线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各线束总成,确定所述目标导线接点,包括:
接收导线接点的数量要求和位置要求;
基于所述数量要求和所述位置要求,在所述拓扑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导线接点;
基于所述连接逻辑,得到用于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所述目标搭铁,包括:
基于所述连接逻辑,对于需要接地的任一用电器件,将所述拓扑图中距所述用电器件最近的搭铁,确定为所述用电器件需连接的所述目标搭铁;
将所述多个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作为所述目标对接接插件,包括:
在所述多个线束总成中,若两个所述线束总成之间仅存在一个对接接插件,则将所述一个对接接插件作为所述目标对接接插件;
在所述多个线束总成中,若两个所述线束总成之间存在多个对接接插件,则确定所述多个对接接插件中每个对接接插件与各个所述目标端子之间的路径总和,将与各个所述目标端子之间的路径总和最短的对接接插件作为所述目标对接接插件。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拓扑图中,将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和所述第二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线束图中线束的生产工艺要求;
基于所述生产工艺要求,确定所述目标导线接点在所述线束图中需要设置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满足所述生产工艺要求,且在所述目标导线接点设置在所述目标位置时所述目标导线接点连接的导线的长度之和最短;
基于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和所述第二物理信息中属于所述不同线束总成的信息和所述目标位置,生成所述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拓扑图包括:获取所述用电模块、所述搭铁、所述线束主干以及所述对接接插件的三维拓扑;基于所述三维拓扑,得到对应二维的所述拓扑图;
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拓扑图中所述线束主干中导线的规格信息,所述规格信息包括线径和线色;在所述线束图中添加所述规格信息;
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统计出每个所述线束主干中的所有导线,以输出所述线束主干的理论直径;
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线束图中所述线束主干的紧固件和包裹方式的信息,在所述线束图中添加所述紧固件和所述包裹方式的信息;
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线束图中所述线束总成采用的物料的信息,在所述线束图中添加所述物料的信息;
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线束图中,确定包括所述线束主干中各条导线的路径和长度;在所述线束图中添加所述各条导线的路径和长度的信息;
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输出所述线束图所需的物料清单。
8.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图生成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设备中各用电器件的原理,完成所述设备的线束原理图,所述线束原理图包括指示所述用电器件之间和所述用电器件与地之间的连接逻辑的逻辑信息,且不包括与导线的连接相关的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拓扑图,并基于所述拓扑图获取第一物理信息;所述拓扑图用于指示所述设备中的用电模块,所述设备中接地的搭铁,所述设备中各线束总成中的线束主干,以及所述线束总成之间的对接接插件的拓扑结构,其中,所述设备中的所述用电模块和所述用电器件一一对应,所述用电模块包括对应的所述用电器件;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包括所述线束主干的信息、所述搭铁的信息以及所述对接接插件的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线束原理图中的所述逻辑信息导入所述拓扑图,生成线束图所需的第二物理信息;所述第二物理信息包括:所述用电模块还需要包括的器件接插件的信息,所述器件接插件的端子的信息,实现所述连接逻辑的导线的物理连接信息以及所述导线之间的导线接点的信息;对于一个所述用电模块中的所述用电器件和器件接插件,所述器件接插件为所述用电器件的接插件,所述导线接点为至少三条导线的连接点;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拓扑图中,将所述第一物理信息和所述第二物理信息按照不同线束总成分别导出,并生成不同线束总成的线束图。
9.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线束图的生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
CN202210623129.2A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9122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3129.2A CN114912236A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3129.2A CN114912236A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2236A true CN114912236A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1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3129.2A Pending CN114912236A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22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51286B1 (ko) 통신을 고려한 차량의 와이어링 하네스 설계 및 회로경로검증방법
CN110210168B (zh) 一种智能化线束设计方法及装置
US6879941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conducto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able bundle
CN109063381B (zh) 一种基于cad平台的汽车线束工艺设计方法及系统
US8823386B2 (en) Wire harness continuity inspection method and wire harness continuity inspection program
CN104866642A (zh) 基于优质线束系统平台的整车线束图纸生成方法和装置
US7996190B2 (en) Virtual cabling router
CN113034243A (zh) 一种线束配置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JP5605540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方法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プログラム
WO2011149078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方法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プログラム
US20180137954A1 (en) Manufacture Support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100487100B1 (ko) 와이어 하네스의 생산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JP6290267B2 (ja) 電気システムの電気図をグラフィックス生成するために後に使用されるデータのセットを処理する方法
CN114912236A (zh) 一种基于拓扑图的线束图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2906132A (zh) 一种用于生成飞机线束组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5134280B (zh) 一种车载以太网的故障测试系统及方法
JP6385963B2 (ja) 後に電気システムの電気図をグラフィックス生成するために自動車に関するデータを管理する方法
Pradhan Current trends in automotive wire harness design
JP7239302B2 (ja) 配索状態提示方法および配索状態提示装置
CN110162880A (zh) 光电缆敷设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580379A (zh) 基于三维设计平台的电缆创建方法及创建系统
KR102408508B1 (ko) 퓨즈 대비 선경 매칭 자동화 장치 및 방법
KR101940121B1 (ko) 와이어링 시스템 중량 산출 장치
CN109583143B (zh) 智能线束设计方法和系统
CN113536494A (zh) 一种模块化三维布线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