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1418A -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1418A
CN114901418A CN202080091503.8A CN202080091503A CN114901418A CN 114901418 A CN114901418 A CN 114901418A CN 202080091503 A CN202080091503 A CN 202080091503A CN 114901418 A CN114901418 A CN 114901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main body
stirring pin
jacket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15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久司
濑尾伸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901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14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Abstract

一种液冷套的制造方法,上述液冷套由套主体(2)和对套主体(2)的开口部进行封闭的封闭件(3)构成,通过摩擦搅拌对套主体(2)和封闭件(3)进行接合,其特征是,在第一主接合工序中,在通过一对保持部(22)从两个外侧对套主体(2)的底部(10)和封闭件(3)的正面(3a)进行按压并保持的同时,使用保持部(22)使套主体(2)和封闭件(3)旋转或平行移动,从而对套主体(2)和封闭件(3)进行摩擦搅拌。

Description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摩擦搅拌对套主体和封闭件进行接合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上述封闭件对套主体的开口部进行封闭。在该液冷套的制造方法中,从套主体和封闭件的侧面垂直地插入旋转工具并绕套主体的旋转一圈来进行摩擦搅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693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为了在使旋转工具与套主体的侧面垂直的状态下使旋转工具绕套主体旋转一圈,需要将旋转工具安装于例如在前端设有主轴单元等旋转驱动元件的机器人臂等来改变、调节旋转工具的旋转中心轴的角度和插入位置。因此,用于使旋转工具的装置等附带设备耗费费用,其结果是,存在制造成本变高这样的问题。
从这种观点出发,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制造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一种液冷套的制造方法,上述液冷套由套主体和封闭件构成,上述套主体具有底部、从上述底部的周缘立起的周壁部和从上述底部立起的支柱,上述封闭件对上述套主体的开口部进行封闭,通过摩擦搅拌对上述套主体与上述封闭件进行接合其特征是,摩擦搅拌中使用的旋转工具包括轴肩部,并且包括从上述轴肩部的底面的中央垂下的搅拌销,上述搅拌销呈前端变细的锥状,上述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包括:载置工序,在上述载置工序中,通过将上述封闭件载置于上述套主体来将上述周壁部的端面与上述封闭件的背面重合以形成第一对接部,并且将上述支柱的端面与上述封闭件的背面重合以形成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一主接合工序,在上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将旋转的上述旋转工具的上述搅拌销从上述封闭件的正面插入,并且在使上述搅拌销与上述封闭件或是与上述周壁部及上述封闭件接触的同时使上述轴肩部的底面与上述封闭件的正面接触的状态下,沿着上述第一对接部以规定的深度绕上述周壁部相对地旋转一圈来对上述第一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在上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通过一对保持部从两个外侧对上述套主体的上述底部和上述封闭件的正面进行按压并保持的同时,使用上述保持部使上述套主体和上述封闭件旋转或平行移动,从而对上述套主体和上述封闭件进行搅拌摩擦。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液冷套的制造方法,上述液冷套由套主体和封闭件构成,上述套主体具有底部、从上述底部的周缘立起的周壁部和从上述底部立起的支柱,上述封闭件包括供上述支柱的前端插入的孔部,并且对上述套主体的开口部进行封闭,通过摩擦搅拌对上述套主体与上述封闭件进行接合,其特征是,摩擦搅拌中使用的旋转工具包括轴肩部,并且包括从上述轴肩部的底面的中央垂下的搅拌销,上述搅拌销呈前端变细的锥状,上述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工序,在上述准备工序中,在上述支柱的前端形成有具有层差底面和从该层差底面立起的层差侧面的支柱层差部,并且将上述支柱的层差底面形成于与上述周壁部的端面相同的高度位置,将上述封闭件的厚度形成得比上述层差侧面大;载置工序,在上述载置工序中,通过将上述封闭件载置于上述套主体来将上述周壁部的端面与上述封闭件的背面重合以形成第一对接部,并且将上述支柱的层差侧面与上述孔部的孔壁对接以形成层差侧面对接部,将上述支柱的层差底面与上述封闭件的背面重合以形成层差底面对接部;以及第一主接合工序,在上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将旋转的上述旋转工具的上述搅拌销从上述封闭件的正面插入,并且在使上述搅拌销与上述封闭件或是与上述周壁部及上述封闭件接触的同时使上述轴肩部的底面与上述封闭件的正面接触的状态下,沿着上述第一对接部以规定的深度绕上述周壁部相对地旋转一圈来对上述第一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在上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通过一对保持部从两个外侧对上述套主体的上述底部和上述封闭件的正面进行按压并保持的同时,使用上述保持部使上述套主体和上述封闭件旋转或平行移动,从而对上述套主体和上述封闭件进行搅拌摩擦。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由于在通过一对保持部对套主体的底部和封闭件的正面进行保持的状态下使套主体和封闭件旋转或平行移动,因此,在第一主接合工序中保持部与旋转工具不会发生干涉。也就是说,用于对套主体和封闭件进行定位的夹具不会妨碍旋转工具的移动。由此,用于使旋转工具的装置等附带设备不需要费用,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制造液冷套。另外,由于能够利用轴肩部的底面来按压塑性流动材料,因此,能够抑制毛边的产生。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液冷套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二主接合工序,在上述第二主接合工序中,将旋转的上述旋转工具的上述搅拌销从上述封闭件的正面插入,并且在使上述搅拌销与仅上述封闭件或是与上述封闭件及上述支柱接触的同时使上述轴肩部的底面与上述封闭件的正面接触的状态下使上述旋转工具相对移动,从而对上述第二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液冷套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二主接合工序,在上述第二主接合工序中,将旋转的上述旋转工具的上述搅拌销从上述封闭件的正面插入,并且在使上述搅拌销与上述封闭件及上述支柱接触的同时使上述轴肩部的底面与至少上述封闭件的正面接触的状态下使上述旋转工具相对移动,从而对上述层差侧面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能够提高接合强度。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之后进行上述第二主接合工序。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第二主接合工序之后进行上述第一主接合工序。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使上述搅拌销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来进行摩擦搅拌,在上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使上述搅拌销脱离时,一边使旋转速度从上述规定的旋转速度缓慢地上升,一边移动至结束位置。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使上述搅拌销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来进行摩擦搅拌,当在上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插入上述搅拌销时,在使上述搅拌销以比上述规定的旋转速度高的速度旋转的状态下将上述搅拌销插入,一边使旋转速度缓慢地下降,一边移动至上述第一对接部。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能够理想地进行摩擦搅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能够以低成本来制造液冷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工具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的载置工序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的第一主接合工序的保持工序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的第一主接合工序的摩擦搅拌工序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的第一主接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的第一主接合工序结束后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的第二主接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的第二主接合工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方法中使用的旋转工具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旋转工具F例如由工具钢形成,主要由圆柱状的轴肩部F1和从轴肩部F1的底面F1a的中央垂下的搅拌销F2构成。
搅拌销F2呈随着与轴肩部F1分开而前端变细的锥状。在搅拌销F2的前端形成有与旋转中心轴线Z垂直且平坦的平坦面F3。
搅拌销F2的外表面由前端变细的外周面F10和形成于前端的平坦面F3构成。在搅拌销F2的外周面F10形成有螺旋槽。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旋转工具F朝右旋转,因此,将搅拌销F2的螺旋槽形成为随着从基端向前端而向左旋绕。换言之,螺旋槽形成为当从基端向前端描画螺旋槽时从上方观察时向左旋绕。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使旋转工具F朝左旋转的情况下,将螺旋槽形成为随着从基端向前端而向右旋绕。换言之,这种情况的螺旋槽形成为当从基端向前端描画螺旋槽时从上方观察时向右旋绕。通过这样地设定螺旋槽,能利用螺旋槽将摩擦搅拌工序时发生了塑性流动化的金属朝搅拌销F2的前端侧引导。
[第一实施方式]
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冷套1由套主体2和封闭件3构成。液冷套1是供流体在内部流通并对配置的发热体进行冷却的设备。套主体2和封闭件3通过摩擦搅拌接合而一体化。以下说明中的“正面”是指与“背面”相反一侧的面。
套主体2主要由底部10和周壁部11构成。套主体2只要是能够摩擦搅拌的金属(铝、铝合金、镁、镁合金、铜、铜合金、钛、钛合金等)即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铝合金形成。
底部10是呈矩形的板状构件。周壁部11是从底部10的周缘部呈矩形框状立起的壁部。周壁部11的角也可以是直角,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施了倒圆角加工。在底部10立起有支柱12。支柱12的根数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两根。支柱12的端面12a形成于与周壁部11的端面11a相同的高度位置。由底部10和周壁部11形成凹部13。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套主体2一体形成,但是例如也可以作为将周壁部11形成为分割结构并通过密封构件接合而一体化。
封闭件3是将套主体2的开口部封闭的板状构件。封闭件3的角也可以是直角,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施了倒圆角加工。封闭件3只要是能摩擦搅拌的金属则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主要包含铝合金。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中进行准备工序、载置工序、第一主接合工序和第二主接合工序。
准备工序是准备套主体2和封闭件3的工序。套主体2和封闭件3在制造方法上没有特别限制,但套主体2例如由铸模成型。封闭件3例如通过挤压成型而成型。
如图3所示,载置工序是将封闭件3载置于套主体2的工序。通过载置工序,使周壁部11的端面11a与封闭件3的背面3b对接以形成第一对接部J1。第一对接部J1沿着封闭件3的周围形成为俯视时呈矩形形状。此外,使支柱12的端面12a与封闭件3的背面3b对接以形成第二对接部J2。周壁部11的侧面11c与封闭件3的侧面3c共面。另外,也可以通过焊接或摩擦搅拌等将套主体2和封闭件3临时接合。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主接合工序是使用旋转工具F对第一对接部J1进行摩擦搅拌接合的工序。第一主接合工序中,进行保持工序和摩擦搅拌工序。在保持工序中,利用包括一对保持部22的夹持装置(夹具)从两个外侧对套主体2和封闭件3进行按压并夹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22与底部10之间、保持部22与封闭件3之间分别夹设中间板21。保持部22呈圆柱状,其端面分别与中间板21、21面接触。通过设置中间板21,能够分散保持部22的按压力,从而可靠地对套主体2和封闭件3进行保持。另外,也可以省略中间板21。
夹持装置的保持部22与套主体2及封闭件3同步地旋转或平行移动。也就是说,上述夹持装置能够在利用保持部22、22分别对套主体2的底部10和封闭件3的正面3a进行按压并夹持的状态下,使套主体2和封闭件3沿周向旋转,并且沿上下、左右和前后方向直线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工具F安装于能沿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的摩擦搅拌装置。此外,旋转工具F也可以例如安装于在前端设有主轴单元等旋转驱动元件的机器人臂。
第一主接合工序中,首先,使安装于摩擦搅拌装置的旋转工具F向右旋转。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合工序中,旋转工具F的位置固定成相对于摩擦搅拌装置不移动。也就是说,旋转工具F不相对于摩擦搅拌装置移位,通过使套主体2和封闭件3一侧相对于旋转工具F移动来使旋转工具F相对于套主体2和封闭件3相对地移动,来进行摩擦搅拌。
接着,如图4和图5所示,进行对套主体2和封闭件3进行保持的保持工序,使用夹持装置(夹具)对套主体2和封闭件3进行保持。然后,操作夹持装置,将旋转工具F插入到设定在封闭件3的正面3a上的开始位置SP1并进行摩擦搅拌工序。在摩擦搅拌工序中,在压入区间、主区间和脱离区间中连续进行摩擦搅拌。
压入区间是从设定在封闭件3的正面3a上的开始位置SP1到设定在封闭件3的正面3a上的中间点S1为止的区间。主区间是从中间点S1绕封闭件3的正面3a的外周部一圈并经过中间点S1之后到设定在封闭件3的正面3a上的中间点S2为止的区间。脱离区间是从中间点S2到设定在封闭件3的正面3a上的结束位置EP1为止的区间。中间点S1、S2在封闭件3的正面3a中的、与第一对接部J1对应的位置处彼此分开地设定。另外,开始位置SP1和结束位置EP1被设定在封闭件3的正面3a中的、比与第一对接部J1对应的位置更靠内侧的位置。
在压入区间中,在开始位置SP1处以旋转工具F的旋转中心轴线Z成为垂直的方式配置,并且在朝向中间点S1相对移动的同时缓慢地压入搅拌销F2,直至达到“规定的深度”。在旋转工具F到达中间点S1之后,就此转移至主区间。在旋转工具F的移动轨迹上形成有塑性化区域W1。当将旋转工具F从压入区间转移到主区间时,较为理想的是,以俯视观察时呈直线状或圆弧状使旋转工具F移动成,从而防止旋转工具F在中途停止或是移动速度降低。
在主区间中,如图6所示,在使旋转工具F的搅拌销F2与封闭件3及套主体2接触的同时使轴肩部F1的底面F1a与封闭件3的正面3a接触的状态下,使旋转工具F沿着封闭件3的正面3a的外周缘相对移动。在主区间中,利用旋转工具F绕周壁部11旋转一圈。在此,上述“规定深度”是指在上述主区间中从中间点S1旋转一圈到达中间点S2为止的插入旋转工具F的搅拌销F2的深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成使旋转工具F的搅拌销F2的平坦面F3到达周壁部11的端面11a。在套主体2和封闭件3的角部中,在使保持部22、22旋转的同时使旋转工具F相对移动。在使塑性化区域W1的始端与终端重叠而使旋转工具F到达中间点S2(参照图5)之后,就此转移至脱离区间。当将旋转工具F从主区间转移到脱离区间时,较为理想的是,以俯视观察时呈直线状或圆弧状使旋转工具F移动,从而防止旋转工具F在中途停止或移动速度降低。
在脱离区间中,如图7所示,在从中间点S2相对移动到结束位置EP1的同时将搅拌销F2逐渐从封闭件3拔出,并且在结束位置EP1处脱离。在第一主接合工序结束之后,使夹持装置从套主体2及封闭件3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区间中,搅拌销F2的前端的平坦面F3到达端面11a,但是也可以在使搅拌销F2与仅封闭件3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搅拌销F2与封闭件3的摩擦热使第一对接部J1塑性流动化并接合。
如图8所示,第二主接合工序是使用旋转工具F对封闭件3和支柱12进行摩擦搅拌接合的工序。在第二主接合工序中,将旋转工具F从封闭件3的正面3a垂直地插入并沿着第二对接部J2相对移动一圈以上,之后使旋转工具F从封闭件3脱离。在第二主接合工序中,在使搅拌销F2与套主体2的支柱12及封闭件3接触且使轴肩部F1的底面F1a与封闭件3的正面3a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摩擦搅拌。在旋转工具F的移动轨迹上形成有塑性化区域W2。
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拌销F2的平坦面F3到达支柱12的端面12a,但是也可以在使搅拌销F2与仅封闭件3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搅拌销F2与封闭件3的摩擦热使第二对接部J2塑性流动化并接合。另外,也可以省略第二主接合工序。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由于在通过一对保持部22对套主体2的底部10和封闭件3的正面进行保持的状态下使套主体2和封闭件3旋转或移动,因此,在第一主接合工序中保持部22与旋转工具F不会干涉。也就是说,用于对套主体2和封闭件3进行定位的夹具不在旋转工具F的移动路径上,因此,不会妨碍旋转工具F的移动。由此,用于使旋转工具F的装置等附带设备不需要费用,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制造液冷套1。
另外,通过进行第二主接合工序,能够提高接合强度。在第二主接合工序中,只要使搅拌销F2与支柱12接触,则能够更可靠地接合第二对接部J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主接合工序中,使轴肩部F1的底面F1a与封闭件3的正面3a接触,一边对塑性流动材料进行按压一边进行摩擦搅拌,因此,能抑制毛边的产生。此外,在第二主接合工序中,使轴肩部F1的底面F1a与封闭件3的正面3a接触,一边对塑性流动材料进行按压一边进行摩擦搅拌,因此,能抑制毛边的产生。
另外,在第一主接合工序中,由于使第一对接部J1上的塑性化区域W1的始端与终端重叠,因此,能够提高液冷套1的气密性和水密性。<另外,也可以在第二主接合工序之后进行第一主接合工序。另外,在压入区间和脱离区间中,也可以以使旋转工具F的移动轨迹成为圆弧状的方式设定移动路径。<0}换言之,较为理想的是,以在中间点S1、S2处不使旋转工具F的移动速度降低或停止的方式设定开始位置SP1、结束位置EP1和移动路径。由此,能够防止开始位置SP1和结束位置EP1处的摩擦热变得过大而导致接合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开始位置SP1和结束位置EP1设定在封闭件3的正面3a中的、比与第一突接部J1对应的位置更靠内侧的位置,但是也可以设定在封闭件3的正面3a中的与第一对接部J1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主接合工序中,设定为不使旋转工具F的位置相对于摩擦搅拌装置移位,但是也可以使旋转工具F与套主体2及封闭件3(夹持装置)这两者均移动来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在将旋转工具F安装于机器人臂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该机器人臂与套主体2及封闭件3(夹持装置)这两者均移动来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另外,在第一主接合工序中,可以使旋转工具F的旋转速度恒定,也可以使其可变。在第一主接合工序的压入区间中,当将开始位置SP1处的旋转工具F的旋转速度设为V1,将主区间中的旋转工具F的旋转速度设为V2时,也可以设为V1>V2。旋转速度V2是在主区间中预先设定的恒定的旋转速度。也就是说,也可以在开始位置SP1处,将旋转速度预先设定得较高,一边在压入区间内使旋转速度缓慢地降低,一边转移至主区间。
此外,在第一主接合工序的脱离区间中,当将主区间的旋转工具F的旋转速度设为V2,将在结束位置EP1处脱离时的旋转工具F的旋转速度设为V3时,也可以设为V3>V2。也就是说,还可以是在转移至脱离区间后,一边朝向结束位置EP1缓慢地提升转速,一边使旋转工具F从封闭件3脱离。在将旋转工具F压入封闭件3时或是使旋转工具F从封闭件3脱离时,通过如上所述设定,能通过旋转速度来弥补压入区间或脱离区间中较小的按压力,因此,能理想地进行摩擦搅拌。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主要在支柱12形成有支柱层差部14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套主体2A由底部10、周壁部11和支柱12构成。底部10和周壁部1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支柱12的前端侧形成有突出部15。突出部15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呈圆柱状。通过形成突出部15以在支柱12的前端形成支柱层差部14。支柱层差部14形成有层差底面14a和从层差底面14a立起的层差侧面14b。层差底面14a形成于与周壁部11的端面11a相同的高度位置。
在封闭件3A中形成有孔部4。孔部4形成于与支柱12的突出部15对应的位置。孔部4以能供突出部15插入的大小形成。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中,进行准备工序、载置工序、第一主接合工序和第二主接合工序。准备工序是准备套主体2A和封闭件3A的工序。
如图9所示,载置工序是将封闭件3A载置于套主体2A的工序。在载置工序中,将封闭件3A载置于周壁部11的端面11a,并且将支柱12的突出部15插入孔部4。由此,使周壁部11的端面11a与封闭件3的背面3b对接以形成第一对接部J1。另外,层差侧面14b与孔部4的孔壁4a对接以形成层差侧面对接部J12。此外,层差底面14a与封闭件3的背面3b对接以形成层差底面对接部J13。封闭件3的厚度适当设定即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比层差侧面14b的高度尺寸大。
第一主接合工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一主接合工序中,将旋转工具F的搅拌销F2插入到层差侧面对接部J12和层差底面对接部J13,并且使旋转工具F沿层差侧面对接部J12相对移动一圈以上。另外,在使轴肩部F1的底面F1a与封闭件3A的正面3a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摩擦搅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搅拌销F2的平坦面F3到达层差底面14a的方式设定插入深度。在旋转工具F的移动轨迹上形成有塑性化区域W2。另外,在第二主接合工序中,也可以将旋转工具F的平坦面F4设定为不与层差底面14a接触。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也能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等的效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主接合工序,通过将封闭件3A的孔部4插入支柱12的突出部15,能够容易地进行套主体2A和封闭件3A的定位。另外,由于将封闭件3A的板厚设定得比层差侧面14b大,因此,能够防止接合部变得金属不足。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能够在不违背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设计变更。
符号说明
1 液冷套;
2 套主体;
3 封闭件;
3a 正面;
11a 端面;
22 保持部;
F 旋转工具;
F1 轴肩部;
F1a 底面;
F2 搅拌销;
J1 第一对接部;
J2 第二对接部;
J12 层差侧面对接部;
J13 层差底面对接部;
SP1 开始位置;
EP1 结束位置;
W1 塑性化区域;
W2 塑性化区域。

Claims (8)

1.一种液冷套的制造方法,所述液冷套由套主体和封闭件构成,所述套主体具有底部、从所述底部的周缘立起的周壁部和从所述底部立起的支柱,所述封闭件对所述套主体的开口部进行封闭,通过摩擦搅拌对所述套主体和所述封闭件进行接合,其特征在于,
摩擦搅拌中使用的旋转工具包括轴肩部,并且包括从所述轴肩部的底面的中央垂下的搅拌销,
所述搅拌销呈前端变细的锥状,
所述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包括:
载置工序,在所述载置工序中,通过将所述封闭件载置于所述套主体来将所述周壁部的端面与所述封闭件的背面重合以形成第一对接部,并且将所述支柱的端面与所述封闭件的背面重合以形成第二对接部;以及
第一主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将旋转的所述旋转工具的所述搅拌销从所述封闭件的正面插入,并且在使所述搅拌销与所述封闭件或是与所述周壁部及所述封闭件接触的同时使所述轴肩部的底面与所述封闭件的正面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对接部以规定的深度绕所述周壁部相对地旋转一圈来对所述第一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
在所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通过一对保持部从两个外侧对所述套主体的所述底部和所述封闭件的正面进行按压并保持的同时,使用所述保持部使所述套主体和所述封闭件旋转或平行移动,从而对所述套主体和所述封闭件进行摩擦搅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套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二主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二主接合工序中,将旋转的所述旋转工具的所述搅拌销从所述封闭件的正面插入,并且在使所述搅拌销与仅所述封闭件或是与所述封闭件及所述支柱接触的同时使所述轴肩部的底面与所述封闭件的正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旋转工具相对移动,以对所述第二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
3.一种液冷套的制造方法,所述液冷套由套主体和封闭件构成,所述套主体具有底部、从所述底部的周缘立起的周壁部和从所述底部立起的支柱,所述封闭件包括供所述支柱的前端插入的孔部,并且对所述套主体的开口部进行封闭,通过摩擦搅拌对所述套主体和所述封闭件进行接合,其特征在于,
摩擦搅拌中使用的旋转工具包括轴肩部,并且包括从所述轴肩部的底面的中央垂下的搅拌销,
所述搅拌销呈前端变细的锥状,
所述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工序,在所述准备工序中,在所述支柱的前端形成有具有层差底面和从该层差底面立起的层差侧面的支柱层差部,并且将所述支柱的层差底面形成于与所述周壁部的端面相同的高度位置,将所述封闭件的厚度形成得比所述层差侧面大;
载置工序,在所述载置工序中,通过将所述封闭件载置于所述套主体来将所述周壁部的端面与所述封闭件的背面重合以形成第一对接部,并且将所述支柱的层差侧面与所述孔部的孔壁对接以形成层差侧面对接部,将所述支柱的层差底面与所述封闭件的背面重合以形成层差底面对接部;以及
第一主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将旋转的所述旋转工具的所述搅拌销从所述封闭件的正面插入,并且在使所述搅拌销与所述封闭件或与所述周壁部及所述封闭件接触的同时使所述轴肩部的底面与所述封闭件的正面接触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对接部以规定的深度绕所述周壁部相对地旋转一圈来对所述第一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
在所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通过一对保持部从两个外侧对所述套主体的所述底部和所述封闭件的正面进行按压并保持的同时,使用所述保持部使所述套主体和所述封闭件旋转或平行移动,从而对所述套主体和所述封闭件进行搅拌摩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套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二主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二主接合工序中,将旋转的所述旋转工具的所述搅拌销从所述封闭件的正面插入,并且在使所述搅拌销与所述封闭件及所述支柱接触的同时使所述轴肩部的底面与至少所述封闭件的正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旋转工具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层差侧面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之后进行所述第二主接合工序。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主接合工序之后进行所述第一主接合工序。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使所述旋转工具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来进行摩擦搅拌,
在所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使所述搅拌销脱离时,一边使旋转速度从所述规定的旋转速度缓慢地上升,一边移动至结束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使所述旋转工具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来进行摩擦搅拌,
当在所述第一主接合工序中插入所述搅拌销时,在使所述搅拌销以比所述规定的旋转速度高的速度旋转的状态下将所述搅拌销插入,一边使旋转速度缓慢地下降,一边移动至所述第一对接部。
CN202080091503.8A 2020-01-24 2020-03-26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9014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9827 2020-01-24
JP2020009827A JP2021115586A (ja) 2020-01-24 2020-01-24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PCT/JP2020/013825 WO2021149271A1 (ja) 2020-01-24 2020-03-26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1418A true CN114901418A (zh) 2022-08-12

Family

ID=76991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1503.8A Pending CN114901418A (zh) 2020-01-24 2020-03-26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15586A (zh)
CN (1) CN114901418A (zh)
WO (1) WO20211492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6161B2 (ja) * 2018-10-25 2023-03-27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接合体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7027A (zh) * 2009-02-23 2012-01-11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JP2016087650A (ja) * 2014-11-05 2016-05-23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液冷ジャケット
CN107000114A (zh) * 2014-11-05 2017-08-01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筒的制造方法及液冷套筒
CN206484156U (zh) * 2017-02-28 2017-09-12 莆田学院 一种五轴联动激光切割器
JP2019098377A (ja) * 2017-12-05 2019-06-24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9155414A (ja) * 2018-03-12 2019-09-19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9188433A (ja) * 2018-04-24 2019-10-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摩擦攪拌接合方法
CN110573289A (zh) * 2017-08-22 2019-12-13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N110582369A (zh) * 2017-08-22 2019-12-17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N110582370A (zh) * 2017-09-27 2019-12-17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N110603116A (zh) * 2017-09-27 2019-12-20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7007B (zh) * 2006-10-02 2015-11-25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接合方法
TWI621496B (zh) * 2014-01-14 2018-04-21 Nippon Light Metal Co Liquid cooling jacket manufactu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7027A (zh) * 2009-02-23 2012-01-11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JP2016087650A (ja) * 2014-11-05 2016-05-23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液冷ジャケット
CN107000114A (zh) * 2014-11-05 2017-08-01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筒的制造方法及液冷套筒
CN206484156U (zh) * 2017-02-28 2017-09-12 莆田学院 一种五轴联动激光切割器
CN110573289A (zh) * 2017-08-22 2019-12-13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N110582369A (zh) * 2017-08-22 2019-12-17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N110582370A (zh) * 2017-09-27 2019-12-17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N110603116A (zh) * 2017-09-27 2019-12-20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JP2019098377A (ja) * 2017-12-05 2019-06-24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9155414A (ja) * 2018-03-12 2019-09-19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9188433A (ja) * 2018-04-24 2019-10-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摩擦攪拌接合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滕焕波;冯再新;张治民;: "轻合金汽车轮毂的生产方法", 轻合金加工技术, no. 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49271A1 (ja) 2021-07-29
JP2021115586A (ja)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93779A1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19150620A1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KR101881679B1 (ko) 전열판의 제조 방법
CN110582369A (zh)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WO2019150610A1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13165104A (zh)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以及摩擦搅拌接合方法
CN110603116A (zh)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N110691667A (zh)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US11590605B2 (en) Joining method
JP2019037986A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14901418A (zh)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N114728368A (zh)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N114728369A (zh)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N114901419A (zh)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CN111093880A (zh)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
US8701968B2 (en) Friction stir welder and method for friction stir welding
WO2020213197A1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20213195A1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20059198A1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14929423A (zh) 液冷套的制造方法及摩擦搅拌接合方法
JP2021154293A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21115587A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21133405A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21186871A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21094574A (ja) 液冷ジャ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