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6589A - 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6589A
CN114886589A CN202210397818.6A CN202210397818A CN114886589A CN 114886589 A CN114886589 A CN 114886589A CN 202210397818 A CN202210397818 A CN 202210397818A CN 114886589 A CN114886589 A CN 114886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teeth
patient
printing
rea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78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6589B (zh
Inventor
武红艳
王维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ental Hospit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ental Hospit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ental Hospit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ental Hospit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978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65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6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6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6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6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1/00Dental articulators, i.e. for simulating mov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rticulation forms or moul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口腔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及方法,首先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牙齿或牙龈模型,再在模型表面进行附模,将附模固定于支撑架的相对外侧面,再将采样装置放置于患者的口腔内,将采样片连接到外部的检测设备上,通过医生指导患者的下颌进行运动,通过采样片的移动轨迹,在检测设备上进行显示,从而得到患者下颌运动的轨迹,最后采集完毕后,将设备整体取下,并对患者伤口进行处理。针对牙齿缺失较多或无牙的患者,可以通过支抗钉将装置固定于下部牙龈表面,通过少量的创伤面对下颌进行运动采集,从而解决无牙患者下颌运动难采集的问题,并且该装置也适用于牙齿较全的患者,体现出该装置适用面广。

Description

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下颌运动极为复杂,通常将其归纳为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及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开闭口运动通常情况下,两侧颞下颌关节运动是对称的。前后运动分前伸运动和后退运动两部分,前伸运动时双侧髁突和关节盘协调地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下方滑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上腔,后退运动大致是循前伸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运动。髁突和关节盘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后上方滑行,又回到关节窝后位。侧方运动是一种不对称运动,一侧髁突滑动,另一侧基本上做转动运动。在针对于下颌运动进行医疗诊断时,通常需要将运动轨迹的采样贴片粘贴于牙齿表面,通过下颌的运动带动牙齿移动,从而模拟出下颌的运动轨迹,进而诊断出下颌的运动是否健康。
但是,有些患者的牙齿存在缺失,甚至有的患者牙齿全部缺失,而针对这些患者,在对其的下颌运动进行采集时,通过将采样贴片粘贴于牙齿表面就行不通,而口腔本身存在黏膜,采样贴片也无法粘贴于口腔的皮肤表面。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相对外侧面分别粘贴有上部附模和下部附模,所述下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的两侧内壁开设有侧槽,所述贯穿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抗钉定位片,所述支抗钉定位片的两侧滑动连接于所述侧槽的内部,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前端连接机构和后端连接机构,所述前端连接机构包括前部铰接轴,所述前部铰接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前部第一连接杆和前部第二连接杆,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内侧面分别固接有前部上侧连接端和前部下侧连接端,所述前部第二连接杆的末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部上侧连接端的表面,所述前部第一连接杆的末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部下侧连接端的末端;
所述后端连接机构包括后部铰接轴,所述后部铰接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后部第一连接杆和后部第二连接杆,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内侧面分别固接有后部上侧连接端和后部下侧连接端,所述后部第二连接杆的末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部上侧连接端的表面,所述后部第一连接杆的末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部下侧连接端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部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前部第二连接杆、所述后部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后部第二连接杆分别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的所述前部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前部第二连接杆、所述后部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后部第二连接杆分别关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中轴线对称。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部下侧连接端和所述前部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处、所述前部上侧连接端和所述前部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所述后部下侧连接端和所述后部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后部上侧连接端和所述后部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均设置成球头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部附模和所述下部附模与口腔黏膜的接触面均设置有凹痕。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部铰接轴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两端分别固接有扭簧缠绕轴,所述扭簧缠绕轴的外表面套接有内部扭簧,且所述内部扭簧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前部铰接轴的外部,所述前部第二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杆内滑槽,所述内部扭簧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前部第一连接杆的内部,所述内部扭簧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内滑槽的内部,所述空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滑动杆,两个所述内滑动杆对称设置,所述内滑动杆的近所述内部扭簧端开设有前端内槽,且所述前端内槽套接于所述扭簧缠绕轴的表面,所述前端内槽的远离所述内部扭簧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前部铰接轴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钉,且所述螺纹钉的下端延伸到所述前部铰接轴的内部,所述螺纹钉的下端固接有锥形推块,所述锥形推块的斜面和所述内滑动杆远离所述内部扭簧端的斜面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部铰接轴的内部和所述前部铰接轴的内部相同,且所述后部铰接轴内部的所述内部扭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后部第一连接杆的内部和互动连接于所述后部第二连接杆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钉的头部侧表面一体成型有横纹。
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口腔内的所有牙齿及牙槽骨进行扫描,得到牙齿和牙槽骨的初始数据,并根据初始数据中牙齿的缺失情况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牙龈模型或牙齿模型;
步骤2、在牙槽模型或牙齿模型的表面进行附模,并对附模进行打磨,使得附模的外侧表面能够完全贴合于支撑架的相对外侧面;
步骤3、将安装有附模的采样装置放置于患者的口腔内,使得上部的附模固定在上部牙齿表面或抵靠于上部牙龈表面,在连接架的作用下,使得下部的附模固定在下部的牙齿表面或抵靠于下部的牙龈表面,对于牙齿较全的患者即可进行检测;
而对于缺牙较多或者无牙的患者,需要根据步骤1中扫描得到的初始数据,调整支抗钉定位片,使得支抗钉定位片位于可以安装支抗钉的位置,然后进行标记,同时将采样装置整体取下,将标记处的附模进行钻孔,并在患者的口腔待安装支抗钉的位置周边打上麻药,然后重新将采样装置放置到患者口腔内,调整完毕位置后,将支抗钉的头部放置到钉子调位板和附模的钻孔处,并使用种植体螺丝起将支抗钉拧入到牙槽骨内,从而将采样装置固定于口腔内部;
步骤4、将采样片连接到外部的检测设备上,通过医生给患者下达口令,指导患者的下颌进行运动;
步骤5、通过采样片的移动轨迹,在检测设备上进行显示,从而得到患者下颌运动的轨迹;
步骤6、在下颌的运动轨迹采集完毕后,针对牙齿较完整的患者可以直接将设备整体取下,而针对牙齿缺失较多或无牙的患者,需要先通过种植体螺丝起将支抗钉拧下,然后将装置整体从患者的口腔内取出,并对患者伤口进行止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附模和支撑架之间采用光敏树脂进行粘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的采样片内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且所述位移传感器和外部检测设备蓝牙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针对牙齿缺失较多或无牙的患者,可以通过支抗钉将装置固定于下部牙龈表面,通过少量的创伤面对下颌进行运动采集,从而解决下颌运动难采集的问题,并且,该装置也适用于牙齿较全的患者,通过将附模套在牙齿表面就能根据采样片的运动轨迹得到下颌的运动状态采集,体现出该装置适用面广,且针对不同患者的口部大小,可以通过调节螺纹钉控制内滑动杆的移动,从而使得内部扭簧压缩,调节前部第一连接杆和前部第二连接杆、后部第一连接杆和后部第二连接杆之间的松紧程度,保证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回弹力,从而适用于多种大小的口腔,同时将前部下侧连接端和前部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处、前部上侧连接端和前部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后部下侧连接端和后部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处以及后部上侧连接端和后部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均设置成球头状,便于前部下侧连接端和前部第一连接杆、前部上侧连接端和前部第二连接杆、后部下侧连接端和后部第一连接杆以及后部上侧连接端和后部第二连接杆之间能够多角度调节转动,从而使得设备整体能够横向移动,进而检测出下颌的侧向移动轨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及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中前部铰接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上支撑板;2、下支撑板;3、采样片;4、侧槽;5、贯穿槽;6、支抗钉定位片;7、前部下侧连接端;8、前部第一连接杆;9、前部铰接轴;10、后部铰接轴;11、后部下侧连接端;12、后部第一连接杆;13、后部第二连接杆;14、后部上侧连接端;15、前部第二连接杆;16、前部上侧连接端;17、上部附模;18、下部附模;19、连接杆内滑槽;20、内部扭簧;21、扭簧缠绕轴;22、前端内槽;23、内滑动杆;24、锥形推块;25、螺纹钉;100、前端连接机构;200、后端连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口腔内的所有牙齿及牙槽骨进行扫描,得到牙齿和牙槽骨的初始数据,并根据初始数据中牙齿的缺失情况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牙龈模型或牙齿模型;
步骤2、在牙槽模型或牙齿模型的表面进行附模,并对附模进行打磨,使得附模的外侧表面能够完全贴合于支撑架的相对外侧面;
步骤3、将安装有附模的采样装置放置于患者的口腔内,使得上部的附模固定在上部牙齿表面或抵靠于上部牙龈表面,在连接架的作用下,使得下部的附模固定在下部的牙齿表面或抵靠于下部的牙龈表面,对于牙齿较全的患者即可进行检测;
而对于缺牙较多或者无牙的患者,需要根据步骤1中扫描得到的初始数据,调整支抗钉定位片,使得支抗钉定位片位于可以安装支抗钉的位置,然后进行标记,同时将采样装置整体取下,将标记处的附模进行钻孔,并在患者的口腔待安装支抗钉的位置周边打上麻药,然后重新将采样装置放置到患者口腔内,调整完毕位置后,将支抗钉的头部放置到钉子调位板和附模的钻孔处,并使用种植体螺丝起将支抗钉拧入到牙槽骨内,从而将采样装置固定于口腔内部;
步骤4、将采样片连接到外部的检测设备上,通过医生给患者下达口令,指导患者的下颌进行运动;
步骤5、通过采样片的移动轨迹,在检测设备上进行显示,从而得到患者下颌运动的轨迹;
步骤6、在下颌的运动轨迹采集完毕后,针对牙齿较完整的患者可以直接将设备整体取下,而针对牙齿缺失较多或无牙的患者,需要先通过种植体螺丝起将支抗钉拧下,然后将装置整体从患者的口腔内取出,并对患者伤口进行止血。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附模和支撑架之间采用光敏树脂进行粘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采样片内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且所述位移传感器和外部检测设备蓝牙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的相对外侧面分别粘贴有上部附模17和下部附模18,下支撑板2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槽5,贯穿槽5的两侧内壁开设有侧槽4,贯穿槽5的内部设置有支抗钉定位片6,支抗钉定位片6的两侧滑动连接于侧槽4的内部,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前端连接机构100和后端连接机构200,前端连接机构100包括前部铰接轴9,前部铰接轴9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前部第一连接杆8和前部第二连接杆15,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的内侧面分别固接有前部上侧连接端16和前部下侧连接端7,前部第二连接杆15的末端转动连接于前部上侧连接端16的表面,前部第一连接杆8的末端转动连接于前部下侧连接端7的末端;
后端连接机构200包括后部铰接轴10,后部铰接轴10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后部第一连接杆12和后部第二连接杆13,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的内侧面分别固接有后部上侧连接端14和后部下侧连接端11,后部第二连接杆13的末端转动连接于后部上侧连接端14的表面,后部第一连接杆12的末端转动连接于后部下侧连接端11的表面。
优选的,前部第一连接杆8和前部第二连接杆15、后部第一连接杆12和后部第二连接杆13分别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的前部第一连接杆8和前部第二连接杆15、后部第一连接杆12和后部第二连接杆13分别关于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的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前部下侧连接端7和前部第一连接杆8的连接处、前部上侧连接端16和前部第二连接杆15的连接处、后部下侧连接端11和后部第一连接杆12的连接处以及后部上侧连接端14和后部第二连接杆13的连接处均设置成球头状,便于前部下侧连接端7和前部第一连接杆8、前部上侧连接端16和前部第二连接杆15、后部下侧连接端11和后部第一连接杆12以及后部上侧连接端14和后部第二连接杆13之间能够多角度调节转动,从而使得设备整体能够横向移动,进而检测出下颌的侧向移动轨迹。
优选的,上部附模17和下部附模18与口腔黏膜的接触面均设置有凹痕,通过凹痕增大和口腔黏膜之间的接触,从而增大摩擦力,减小设备整体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优选的,前部铰接轴9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的两端分别固接有扭簧缠绕轴21,扭簧缠绕轴21的外表面套接有内部扭簧20,且内部扭簧20的两端分别延伸到前部铰接轴9的外部,前部第二连接杆15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杆内滑槽19,内部扭簧20的一端固接于前部第一连接杆8的内部,内部扭簧2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连接杆内滑槽19的内部,空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滑动杆23,两个内滑动杆23对称设置,内滑动杆23的近内部扭簧20端开设有前端内槽22,且前端内槽22套接于扭簧缠绕轴21的表面,前端内槽22的远离内部扭簧20的一端设置有斜面,前部铰接轴9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钉25,且螺纹钉25的下端延伸到前部铰接轴9的内部,螺纹钉25的下端固接有锥形推块24,锥形推块24的斜面和内滑动杆23远离内部扭簧20端的斜面相匹配。
优选的,后部铰接轴10的内部和前部铰接轴9的内部相同,且后部铰接轴10内部的内部扭簧20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后部第一连接杆12的内部和互动连接于后部第二连接杆13的内部。
优选的,螺纹钉25的头部侧表面一体成型有横纹,便于拧动螺纹钉25,使得锥形推块24下移,从而推动内滑动杆23朝两侧移动,进而挤压内部扭簧20,使得前部第一连接杆8和前部第二连接杆15或后部第一连接杆12和后部第二连接杆13之间转动的力增大,从而适用于不同咬合力的患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对缺牙较少或牙齿较完整的患者进行采集下颌运动的轨迹时,需要先对空腔内的有牙齿及牙槽骨进行扫描,得到牙齿和牙槽骨的初始数据,并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牙龈模型和牙齿模型,在牙齿表面进行附模,从而得到可以套在牙齿表面的上部附模17和下部附模18,然后将上部附模17和下部附模18分别用光敏树脂粘贴到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的表面,照射蓝光,使得光敏树脂速干定型,然后将安装有上部附模17和下部附模18的设置整体安装到患者的口腔内,再将采样片3连接到外部的检测设备上,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患者的下颌进行移动,然后根据检测设备上的数据采集到患者的下颌运动状态,根据运动数据,进行诊断;而对于缺失牙齿较多或无牙的患者,需要根据扫描得到的初始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牙龈模型,然后在牙龈模型表面进行附模,并在附模和牙龈黏膜的接触面设置凹痕,通过凹痕增大和口腔黏膜之间的接触,从而增大摩擦力,减小设备整体发生偏移的可能性,然后调整支抗钉定位片6的位置进行标记,使得支抗钉定位片6处可以安装支抗钉,待确定位置后将装置整体取下,对下部附模18进行钻孔,并在患者的口腔待安装支抗钉的位置周边打上麻药,重新将采样装置放置到患者口腔内,调整装置整体的位置,将支抗钉拧入到牙槽骨内,从而将采样装置固定于口腔内部,通过转动螺纹钉25,使得两个内滑动杆23逐渐分离,从而压迫内部扭簧20,从而调整前部第一连接杆8和前部第二连接杆15、后部第一连接杆12和后部第二连接杆13之间的松紧程度,保证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能够快速恢复初始位置,且能够保证上部附模17始终抵靠于上部牙龈,且同时将前部下侧连接端7和前部第一连接杆8的连接处、前部上侧连接端16和前部第二连接杆15的连接处、后部下侧连接端11和后部第一连接杆12的连接处以及后部上侧连接端14和后部第二连接杆13的连接处均设置成球头状,便于前部下侧连接端7和前部第一连接杆8、前部上侧连接端16和前部第二连接杆15、后部下侧连接端11和后部第一连接杆12以及后部上侧连接端14和后部第二连接杆13之间能够多角度调节转动,从而使得设备整体能够横向移动,进而检测出下颌的侧向移动轨迹。
以上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所述上支撑板(1)和所述下支撑板(2)的相对外侧面分别粘贴有上部附模(17)和下部附模(18),所述下支撑板(2)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槽(5),所述贯穿槽(5)的两侧内壁开设有侧槽(4),所述贯穿槽(5)的内部设置有支抗钉定位片(6),所述支抗钉定位片(6)的两侧滑动连接于所述侧槽(4)的内部,所述上支撑板(1)和所述下支撑板(2)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前端连接机构(100)和后端连接机构(200),所述前端连接机构(100)包括前部铰接轴(9),所述前部铰接轴(9)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前部第一连接杆(8)和前部第二连接杆(15),所述上支撑板(1)和所述下支撑板(2)的内侧面分别固接有前部上侧连接端(16)和前部下侧连接端(7),所述前部第二连接杆(15)的末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部上侧连接端(16)的表面,所述前部第一连接杆(8)的末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部下侧连接端(7)的末端;
所述后端连接机构(200)包括后部铰接轴(10),所述后部铰接轴(10)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后部第一连接杆(12)和后部第二连接杆(13),所述上支撑板(1)和所述下支撑板(2)的内侧面分别固接有后部上侧连接端(14)和后部下侧连接端(11),所述后部第二连接杆(13)的末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部上侧连接端(14)的表面,所述后部第一连接杆(12)的末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部下侧连接端(11)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第一连接杆(8)和所述前部第二连接杆(15)、所述后部第一连接杆(12)和所述后部第二连接杆(13)分别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的所述前部第一连接杆(8)和所述前部第二连接杆(15)、所述后部第一连接杆(12)和所述后部第二连接杆(13)分别关于所述上支撑板(1)和所述下支撑板(2)的中轴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下侧连接端(7)和所述前部第一连接杆(8)的连接处、所述前部上侧连接端(16)和所述前部第二连接杆(15)的连接处、所述后部下侧连接端(11)和所述后部第一连接杆(12)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后部上侧连接端(14)和所述后部第二连接杆(13)的连接处均设置成球头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附模(17)和所述下部附模(18)与口腔黏膜的接触面均设置有凹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铰接轴(9)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两端分别固接有扭簧缠绕轴(21),所述扭簧缠绕轴(21)的外表面套接有内部扭簧(20),且所述内部扭簧(20)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前部铰接轴(9)的外部,所述前部第二连接杆(15)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杆内滑槽(19),所述内部扭簧(20)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前部第一连接杆(8)的内部,所述内部扭簧(2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内滑槽(19)的内部,所述空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滑动杆(23),两个所述内滑动杆(23)对称设置,所述内滑动杆(23)的近所述内部扭簧(20)端开设有前端内槽(22),且所述前端内槽(22)套接于所述扭簧缠绕轴(21)的表面,所述前端内槽(22)的远离所述内部扭簧(20)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前部铰接轴(9)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钉(25),且所述螺纹钉(25)的下端延伸到所述前部铰接轴(9)的内部,所述螺纹钉(25)的下端固接有锥形推块(24),所述锥形推块(24)的斜面和所述内滑动杆(23)远离所述内部扭簧(20)端的斜面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铰接轴(10)的内部和所述前部铰接轴(9)的内部相同,且所述后部铰接轴(10)内部的所述内部扭簧(20)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后部第一连接杆(12)的内部和互动连接于所述后部第二连接杆(13)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钉(25)的头部侧表面一体成型有横纹。
8.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口腔内的所有牙齿及牙槽骨进行扫描,得到牙齿和牙槽骨的初始数据,并根据初始数据中牙齿的缺失情况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牙龈模型或牙齿模型;
步骤2、在牙槽模型或牙齿模型的表面进行附模,并对附模进行打磨,使得附模的外侧表面能够完全贴合于支撑架的相对外侧面;
步骤3、将安装有附模的采样装置放置于患者的口腔内,使得上部的附模固定在上部牙齿表面或抵靠于上部牙龈表面,在连接架的作用下,使得下部的附模固定在下部的牙齿表面或抵靠于下部的牙龈表面,对于牙齿较全的患者即可进行检测;
而对于缺牙较多或者无牙的患者,需要根据步骤1中扫描得到的初始数据,调整支抗钉定位片,使得支抗钉定位片位于可以安装支抗钉的位置,然后进行标记,同时将采样装置整体取下,将标记处的附模进行钻孔,并在患者的口腔待安装支抗钉的位置周边打上麻药,然后重新将采样装置放置到患者口腔内,调整完毕位置后,将支抗钉的头部放置到钉子调位板和附模的钻孔处,并使用种植体螺丝起将支抗钉拧入到牙槽骨内,从而将采样装置固定于口腔内部;
步骤4、将采样片连接到外部的检测设备上,通过医生给患者下达口令,指导患者的下颌进行运动;
步骤5、通过采样片的移动轨迹,在检测设备上进行显示,从而得到患者下颌运动的轨迹;
步骤6、在下颌的运动轨迹采集完毕后,针对牙齿较完整的患者可以直接将设备整体取下,而针对牙齿缺失较多或无牙的患者,需要先通过种植体螺丝起将支抗钉拧下,然后将装置整体从患者的口腔内取出,并对患者伤口进行止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附模和支撑架之间采用光敏树脂进行粘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采样片内部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且所述位移传感器和外部检测设备蓝牙连接。
CN202210397818.6A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 Active CN1148865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7818.6A CN114886589B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7818.6A CN114886589B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6589A true CN114886589A (zh) 2022-08-12
CN114886589B CN114886589B (zh) 2024-01-09

Family

ID=82716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7818.6A Active CN114886589B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658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7845A (ja) * 1991-04-26 1992-11-17 Tetsuo Notomi 下顎運動機能再整器及び位置決めセツト器具
US20100198566A1 (en) * 2006-03-03 2010-08-05 Lauren Mark D Methods And Composition For Tracking Jaw Motion
WO2011073436A1 (de) * 2009-12-17 2011-06-23 Universität Züric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intraoralen 3d-datenerfassung
CN106361452A (zh) * 2016-10-31 2017-02-01 山东大学 一种口腔种植牙可重构导板及制作方法
US20190076226A1 (en) * 2016-03-01 2019-03-14 Ignident Gmbh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 movement of a mandible
KR102070682B1 (ko) * 2018-09-11 2020-01-29 전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무치악트레이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악 운동기록 변환방법
CN215019528U (zh) * 2021-07-28 2021-12-07 小马哥(广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牙科治疗用上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7845A (ja) * 1991-04-26 1992-11-17 Tetsuo Notomi 下顎運動機能再整器及び位置決めセツト器具
US20100198566A1 (en) * 2006-03-03 2010-08-05 Lauren Mark D Methods And Composition For Tracking Jaw Motion
WO2011073436A1 (de) * 2009-12-17 2011-06-23 Universität Züric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intraoralen 3d-datenerfassung
US20190076226A1 (en) * 2016-03-01 2019-03-14 Ignident Gmbh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 movement of a mandible
CN106361452A (zh) * 2016-10-31 2017-02-01 山东大学 一种口腔种植牙可重构导板及制作方法
KR102070682B1 (ko) * 2018-09-11 2020-01-29 전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무치악트레이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악 운동기록 변환방법
CN215019528U (zh) * 2021-07-28 2021-12-07 小马哥(广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牙科治疗用上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6589B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2919B2 (en) Physical and virtual systems for recording and simulating dental motion having 3D curvilinear guided pathways and timing controls
JP4552004B2 (ja) 咬合確認装置
JP5688619B2 (ja) 咬合器
US20070231774A1 (en) Occlusa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for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maxillomandibular relationships in edentulous patients
JP3579793B2 (ja) 歯科用咬合器及びその変換プレート
US10092378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dentures and articulator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JP3815916B2 (ja) 下顎の中心位顎間関係記録装置
CA2705041A1 (en) Method and components for producing edentulous dentures
CN114886589B (zh) 一种3d打印采集下颌运动的固定装置
US2006019914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plicating positions of a mandible
JP3181517U (ja) バイトフォーク
CN1758884B (zh) 牙齿面弓
JP2763718B2 (ja) 自由運動に切替可能な平均値咬合器
CN202665725U (zh) 全口义齿印模托盘
CN212933931U (zh) 一种实用口腔内正畸技能训练器
CN100384387C (zh) 仿生型全调架
JP4602932B2 (ja) 歯科用咬合器及び口角基準アーム
CN215738939U (zh) 一种放射科用口腔开口的工具
US3084435A (en) Dental balan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3220079A (ja) 咬合分析装置とその分析方法及びリファレンスマーカー
CN219230259U (zh) 一种畜类口腔撑开器
WO2018225355A1 (ja) 咬合記録器具及び咬合器
CN217960355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颌架
JP2005095500A (ja) 審美基準表示方法及びバイトフォーク
CN216318119U (zh) 一种颌运动仿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