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4621A - 用于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4621A
CN114884621A CN202210537755.XA CN202210537755A CN114884621A CN 114884621 A CN114884621 A CN 114884621A CN 202210537755 A CN202210537755 A CN 202210537755A CN 114884621 A CN114884621 A CN 114884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dma
ofdma signaling
signaling
network node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77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4621B (zh
Inventor
L·维尔赫姆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to CN20221053775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4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4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4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4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4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28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modulators, e.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用于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公开了一种网络节点的链路自适应方法,该网络节点适于同时与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信令的一个或多个OFDMA无线通信设备以及与使用非OFDMA信令的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地操作。该非OFDMA信令具有小于OFDMA信令的最大带宽的带宽。该方法包括:从OFDMA信令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以创建频隙,以及确定非OFDMA信令的中心频率,以使得中心频率在频隙内。该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信号干扰值选择将要用于OFDMA信令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在第一信号干扰值中,非OFDMA信令充当对OFDMA信令的干扰。还公开了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装置和网络节点。

Description

用于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2016年11月9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680090707.3、发明名称为“用于同时的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的链路自适应”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它涉及OFDMA(正交频分多址)信令和非OFDMA信令的共存。
背景技术
存在许多场景,其中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的共存可能是有益的。将在此用作说明性示例的这种类型的场景是如下的场景,其中物联网(IoT)的概念在无线通信中变得突出。
预期物联网将显著增加连接的通信设备的数量。这些设备中的许多设备通常可以在未授权频带中操作,例如,在2.4GHz 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带中。预期在IoT服务中突出的示例通信标准是蓝牙无线技术(以下称为蓝牙),特别是蓝牙低功耗(BLE)和IEEE802.11的未来版本,如802.11ax。还可以预期IEEE 802.11的未来版本可以支持更有效的窄带传输,以便允许更低成本的实现和更节能的通信,在此称为NB-WiFi。还可以预期,这种NB-WiFi版本至少部分地基于802.11ax。
据推测,IoT应用通常需要低数据速率(每次传输少量数据和/或稀有传输)。然而,由于IoT设备的数量可能非常大,因此合计的IoT数据速率可能仍然很大。
通常IoT通信所需的覆盖范围预期基本上小于蜂窝通信系统提供的覆盖范围,而可以通过例如传统的蓝牙或802.11b/g/n/ac获得的覆盖可能还不够。可以通过降低数据速率来增加覆盖范围,这意味着一定量的数据在占用通信信道时将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发送。如果大量设备共享预期用于IoT的信道,这可能会导致拥塞。
对于授权频段传统支持的通信服务,还存在使用未授权频带的趋势。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已经开发了其长期演进(LTE)标准的版本,用于在5GHz未授权频带中操作。
为了获得IoT应用和非IoT应用的良好性能,协调通信可能是有益的。通过信道的分时的协调可能是较差的,因为对于IoT中的单个链路的数据速率非常低,这可能导致差的频谱效率。
非IoT通信通常可以使用OFDMA信令。EP 1798924 A1公开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对于第一(OFDM)通信系统,暂时禁用频率范围内的载波频率以提供针对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范围。问题是第一和第二通信系统可能相互干扰。
因此,在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共存的情况下需要链路自适应方法。
发明内容
应当强调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包含”用于指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组件或它们的组合。
一些实施例的目的是解决或减轻至少一些上述或其它缺点。
根据第一方面,这通过网络节点的链路自适应方法来实现。网络节点适于同时与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信令的一个或多个OFDMA无线通信设备和使用非OFDMA信令的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地操作。非OFDMA信令具有小于OFDMA信令的最大带宽的带宽。
该方法包括:从OFDMA信令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以创建频隙,以及确定非OFDMA信令的中心频率,以使得中心频率在频隙内。该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信号干扰值选择将要用于OFDMA信令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非OFDMA信令充当对OFDMA信令的干扰。
例如,网络节点可以是适于根据IEEE 802.11或使用OFDMA信令的另一标准以及根据蓝牙或使用非OFDMA信令的另一标准来操作的接入点(AP)。OFDMA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各自是例如适于根据IEEE 802.11或使用OFDMA信令的另一标准来操作的用户设备(UE)或站(STA)。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例如适于根据蓝牙(例如BLE)或使用非OFDMA信令的另一标准来操作的用户设备(UE)或站(STA)。
例如,OFDMA信令可以适于支持(基本上)高于与非OFDMA信令适于支持的每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的数据速率的与每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的数据速率。
例如,非OFDMA信令可以具有基本上小于OFDMA信令的最大带宽的带宽,例如小于或近似等于OFDMA信令的最大带宽的十分之一。
所创建的频隙可以例如近似等于非OFDMA信令的带宽。
要排除的子载波可以是例如相邻的子载波。例如,要排除的子载波可以是OFDMA信令的(例如,最小的)资源单元(RU)的子载波。
例如,可以确定中心频率(大致)以所创建的频隙为中心。例如,如果需要,可以通过频移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中的一个或二者来实现确定非OFDMA信令的中心频率在所创建的频隙内。
选择将要用于OFDMA信令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可以例如包括:(对于许多潜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比较第一信号干扰值和与潜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相关联的信号干扰阈值,并选择潜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中第一信号干扰值大于相关联的信号干扰阈值的一个调制和编码方案。例如,所选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可以是在潜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中提供最优容量(和/或最不稳健)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第一信号干扰值大于相关联的信号干扰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选择将要用于OFDMA信令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可包括:选择用于OFDMA信令的标称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将与频隙相邻的子载波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调节为比标称调制和编码方案更稳健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相邻可指示仅直接相邻或者包括直接相邻的集合(例如,资源单元)。
可以根据编码率、调制的每符号比特、分组大小或其组合来定义调制和编码方案的稳健性。例如,如果调制和编码方案具有比另一种调制和编码方案更低的编码率和/或每符号更少的比特,则可以认为该调制和编码方案更稳健。更稳健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典型特性可以是可以预期实现与已经由于较小信号干扰比(SIR)而更不稳健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相同的错误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二信号干扰值选择将要用于非OFDMA信令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OFDMA信令充当对非OFDMA信令的干扰。将要用于非OFDMA信令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选择可以例如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选择将要用于OFDMA信令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类似考虑因素。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非OFDMA信令的潜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可以是蓝牙通信的不同模式。
在其中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和第二传输功率等级分别用于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一信号干扰条件选择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和第二传输功率等级中的至少一个,从而调节第一(和第二)信号干扰值。
选择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和第二传输功率等级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例如包括选择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和第二传输功率等级中的至少一个,使得第一信号干扰值大于与OFDMA信令(第一信号干扰条件)相关联的最小信号干扰值。
另外地或可替代地,选择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和第二传输功率等级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例如包括选择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和第二传输功率等级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得第二信号干扰值大于与非OFDMA信令相关联的最小信号干扰值。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基于第二信号干扰条件选择一个或多个被排除的子载波的数量来调整第一(和第二)信号干扰值。
例如,选择一个或多个被排除的子载波的数量可以包括选择该数量,以使得最坏情况的第一信号干扰值大于与OFDMA信令相关联的最小信号干扰值(第二信号干扰条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可以包括下行链路(DL)信号,并且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同时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从OFDMA信令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可以包括将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器(IFFT)的对应输入设置为零。
根据一些实施例,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可以包括上行链路(UL)信号。然后,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向OFDMA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相应的指示被排除的子载波和将要用于OFDMA信令的所选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消息,以及(向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指示中心频率的消息。
消息(与上述消息相同或不同)还可以指示其它传输参数,诸如用于非OFDMA信令的所选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第一和/或第二传输功率等级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到OFDMA无线通信设备的指示将要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子载波的消息旨在作为指示被排除的子载波的消息的示例,其中,要使用的子载波不包括被排除的子载波或与被排除的子载波不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可包括同时接收来自OFDMA无线通信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和来自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从OFDMA解调信号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来提取OFDMA信令,以及通过滤波来提取非OFDMA信令。从OFDMA解调信号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通常可包括排除与非OFDMA信令对应的子载波。
从OFDMA解调信号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可以包括将IFFT的对应输出设置为零,或者可以包括忽略IFFT的对应输出。忽略IFFT的一些输出可以包括不使用OFDMA解调中的输出。
第二方面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具有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并适于在计算机程序由数据处理单元运行时执行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三方面是用于网络节点的链路自适应装置。网络节点适于同时与使用OFDMA信令的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多址(OFDMA)无线通信设备和使用非OFDMA信令的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地操作。非OFDMA信令具有小于OFDMA信令的最大带宽的带宽。
该装置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适于:(例如,通过频隙创建器)排除来自OFDMA信令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以创建频隙,(例如,通过中心频率确定器)确定非OFDMA信令的中心频率,以使得中心频率在频隙内,以及基于第一信号干扰值选择(例如,通过调制和编码方案选择器)将要用于OFDMA信令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非OFDMA信令充当对OFDMA信令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进一步适于:基于第二信号干扰值(例如,通过相同或不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案选择器)选择将要用于非OFDMA信令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OFDMA信令充当对非OFDMA信令的干扰。
根据一些实施例,其中,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和第二传输功率等级分别用于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控制器可以进一步适于:基于第一信号干扰条件,(例如,通过功率等级选择器)选择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和第二传输功率等级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功率等级,从而调整第一信号干扰值。
根据一些实施例,控制器可以进一步适于通过基于第二信号干扰条件(例如,通过频隙创建器结合带宽选择器)选择一个或多个被排除的子载波的数量来调整第一信号干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包括下行链路信号,控制器可以进一步适于(例如,通过发射机/收发机)同时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包括上行链路信号,控制器可以进一步适于:(例如,通过发射机/收发机向OFDMA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相应的指示被排除的子载波和所选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消息,以及(例如,通过发射机/收发机向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指示中心频率的消息。
根据一些实施例,控制器可以进一步适于:(例如,通过接收机/收发机)同时接收来自OFDMA无线通信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和来自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从OFDMA解调信号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来提取OFDMA信令,以及通过滤波来提取非OFDMA信令。从OFDMA解调信号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通常可包括排除与非OFDMA信令对应的子载波。
第四方面是一种网络节点,其包括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何上述方面可以另外具有与以上针对任何其它方面所解释的各种特征中的任何特征相同或对应的特征。
一些实施例的优点是启用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的共存。
一些实施例的另一个优点是避免了时分。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从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可应用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可以与一些实施例相关的OFDMA信令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发射机和接收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以及
图6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描述的实施例通过使非IoT系统使用OFDMA,将一个或多个子载波分配给IoT系统,并将剩余的子载波用于非IoT系统来使得IoT系统(通常具有低数据速率)和非IoT系统(通常具有高数据速率)同时操作。该方法的优点是分配给IoT系统的子载波的数量可相当灵活。
使用OFDM在概念上是简单的并且已经是例如在IEEE802.11ah中使用的方法,该IEEE802.11ah是一种在1GHz以下使用的标准。然而,OFDM可能不是IoT通信的良好选择,因为诸如例如功耗、成本和实施方式的简单性的参数在许多IoT设备中特别重要。因此,对于IoT通信更合适的选择可以是例如BLE中使用的高斯频移键控(GFSK)。
实施例提供了组合两个不同物理层(PHY)的方法,其中一个PHY用于高数据速率通信(使用OFDMA),而另一个PHY用于低数据速率通信(使用非OFDMA,例如IoT通信)。两个PHY的信号可能彼此不完全正交。因此,为了确保两种类型信号的正确操作,在选择传输参数(诸如例如,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传输功率等级)时,应优选地考虑两个PHY之间的干扰。
在下面,将描述实施例,其中,用于OFDMA的链路(或多个链路)和用于非OFDMA的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以频率有效的方式适应同时的OFDMA和非OFDMA操作。(联合)链路自适应(LA)可以包括针对所涉及的一个或多个链路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传输功率等级和频率分配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自适应。
图1示出了一些实施例可适用的示例场景。在示例场景中,网络节点(NWN)100适于同时与使用OFDMA的一个或多个OFDMA无线通信设备120和使用非OFDMA的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110相关联地操作。非OFDMA信号通常具有小于OFDMA信号的最大带宽的带宽。例如,OFDMA信号可以符合IEEE 802.11标准(例如IEEE 802.11ax),并且非OFDMA信号可以例如符合蓝牙标准(例如蓝牙低功耗-BLE)。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200。示例方法200可以例如在图1的网络节点100中执行。
应注意,示例方法200的各个步骤可以是可选的(如虚线框所示)。此外,应当注意,即使示例方法200的各个步骤被描述为以特定顺序执行,但是这不应被视为限制。相反,步骤可以以另一顺序执行,同时仍然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例如,步骤250可以在步骤240之前以及甚至在步骤230之前执行;步骤240可以在步骤230之前执行;步骤210-250(或其选择)可以迭代地执行;等等。
该方法开始于步骤210,其中选择用于所涉及的链路的传输功率等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链路可以具有可变的传输功率等级,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一些链路可以具有在这里所呈现的上下文中不变的传输功率等级(尽管它们可以以其它方式变化)。
基于信号干扰条件选择传输功率等级。例如,选择可以使得得到的信号干扰值(其中非OFDMA信号充当对OFDMA信号的干扰)大于与OFDMA信令相关联的最小可接受信号干扰值。另外地或可替代地,选择可以使得得到的信号干扰值(其中OFDMA信号充当对非OFDMA信号的干扰)大于与非OFDMA信号相关联的最小可接受信号干扰值。
在步骤220中,选择OFDMA信号的多个子载波,在步骤230中,从OFDMA信号中排除这些子载波,从而在OFDMA信号中产生频隙。频隙用于容纳非OFDMA信号,并且在步骤240中,确定非OFDMA信号的中心频率,以使得非OFDMA信号的中心频率在频隙内(通常近似居中)。
通常,要排除的子载波的数量基于非OFDMA信号的带宽。例如,如果非OFDMA信号可以被容纳在其中,则将要排除的子载波可以是OFDMA信号的(例如最小的)资源单元(RU)的子载波,并且如果非OFDMA信号的带宽这样需要,则多于一个的RU(或更大的RU)的子载波可以排除。
选择将要排除的子载波的数量可能意味着OFDMA和非OFDMA信号的信号干扰值的自适应。因此,可以以与针对步骤210中的传输功率等级选择所解释的类似方式,基于一个或多个信号干扰条件来选择该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OFDMA信号的带宽可以是可变的。例如,可以使用更大的带宽以能够避免高传输功率等级和/或能够使用特定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然后,步骤220的选择应该优选地是相应地可变的。
在步骤250中,选择将要用于OFDMA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该选择基于信号干扰值,其中,非OFDMA信号充当对OFDMA信号的干扰。
选择将要用于OFDMA信令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可以例如包括:(对于许多潜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比较信号干扰值和与潜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相关联的信号干扰阈值,以及选择潜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中信号干扰值大于相关联的信号干扰阈值的一个调制和编码方案。
通常,将要用于OFDMA信号的所选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包括用于OFDMA信号的标称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用于与频隙相邻(或接近)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的调节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其中,调节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比标称调制和编码方案更稳健。
步骤250中的选择还可以包括选择将要用于非OFDMA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该选择基于信号干扰值,其中OFDMA信号以与上述用于选择将要用于OFDMA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类似方式充当对非OFDMA信号的干扰。
OFDMA和非OFDMA的共存可能与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通信相关。
对于下行链路通信,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同时发送下行链路OFDMA和非OFDMA信号,如步骤260中所示。
对于上行链路通信,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向无线通信设备(WCD)发送关于传输参数的指示,如步骤270中所示。这种传输参数可以包括步骤210、220、240和250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的参数的相关选择。通常,至少被排除的子载波(可能以不与被排除的子载波重叠的上行链路分配的形式)和所选择的编码和调制方案可以被指示给OFDMA无线通信设备,并且至少可以向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指示中心频率。
对于上行链路通信,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同时接收来自OFDMA无线通信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和来自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图2中未示出)的上行链路信号。
当针对下行链路执行联合LA时,OFDMA和非OFDMA信号从网络节点发送,该网络节点是与协调用于链路自适应的参数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传输功率等级、将要排除的子载波数量等)相同的节点。因此,网络节点可以决定如何动态调节参数(例如,在逐个分组的基础上),并且联合LA对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机可以是完全透明的。
当针对上行链路执行联合链路LA时,参数的选择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从网络节点到无线通信设备的信息(例如,指令)和/或反之亦然(例如,测量报告)。因此,联合LA对于上行链路信号的发射机将不是完全透明的。然而,来自网络节点的指令不必将链路自适应指令的原因传达给无线通信设备。此外,在上行链路场景中选择参数以使得对于其中通信失败的信道情况存在余量可能是有利的。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将针对OFDMA信令的频谱典型地划分成具有不同大小的资源单元(RU)。例如,图3中所示的特定示例可以涉及IEEE802.11ax中的20MHz分配(参见例如2015年9月的IEEE P802.11无线LAN中的文档:IEEE 802.11-15/0132r8中的“Specification Framework for TGax(TGax的规范框架)”的图11)。根据该示例,频谱可以用于单个RU 301;用于两个RU 311、318;用于四个RU 321、323、326、328;或者用于8个RU331、332、333、334、335、336、337、338。导频音表示为箭头351-358和361-368。关于结合图2描述的方法,RU 335可以从OFDMA信令中排除,并且例如用于非OFDMA信令。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示例装置400,其可以例如适于执行结合图2描述的方法。
装置400可以包括在网络节点中,该网络节点适于同时与使用OFDMA的一个或多个OFDMA无线通信设备和使用非OFDMA的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地操作。非OFDMA信号具有小于OFDMA信号的最大带宽的带宽。
装置400包括控制器(CNTR)420,并且还可能包括发射机和/或接收机(在图4中示为收发机(TX/RX)410)。此外,控制器420可以包括调制和编码方案选择器(MCS)421、功率等级选择器(PLS)422、带宽选择器(BW)423、频隙创建器(FGC)424和中心频率确定器(CFD)425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以其它方式与该一个或多个相关联。
控制器420可以适于执行如结合图2所述的步骤。因此,控制器适于将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从OFDMA信令中排除以产生频隙(与步骤230比较),以及确定非OFDMA信令的中心频率,以使得中心频率在频隙内(与步骤240比较)。排除可以由频隙创建器424执行,并且该确定可以由中心频率确定器425执行。
控制器还适于基于第一信号干扰值选择将要用于OFDMA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与步骤250比较),其中非OFDMA信号充当对OFDMA信号的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进一步适于基于第二信号干扰值来选择将要用于非OFDMA信号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与步骤250比较),其中OFDMA信号充当对非OFDMA信号的干扰。调制和编码方案的选择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选择器421执行。
控制器还可以适于基于第一信号干扰条件选择OFDMA和非OFDMA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的传输功率等级(与步骤210比较)。传输功率等级的选择可以由功率等级选择器422执行。
根据一些实施例,控制器可以进一步适于基于第二信号干扰条件来选择一个或多个被排除的子载波的数量(与步骤220相比)。数量的选择可以由频隙创建器结合带宽选择器423执行。
当OFDMA和非OFDMA信号包括下行链路信号时,控制器可以进一步适于使收发机410同时发送下行链路信号(与步骤260相比)。
当OFDMA和非OFDMA信号包括上行链路信号时,控制器可以进一步适于使收发机410向OFDMA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相应的指示被排除的子载波和所选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消息,以及使收发机410向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指示中心频率的消息(与步骤270比较)。控制器可以进一步适于使收发机410同时接收来自OFDMA无线通信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和来自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从非OFDMA解调信号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来提取OFDMA信号,以及通过滤波来提取非OFDMA信号。从OFDMA解调信号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通常可以包括:排除与非OFDMA信令对应的子载波。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发射机和接收机装置。例如,图5的装置可以例如被包括在图4的收发机410中,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图4的控制器420控制。
在示例发射机中,通过将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器(IFFT)510的对应输入设置为零,从OFDMA信号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例如,由502指示的输入可以被设置为零,而由501、503指示的输入被正常地用于OFDMA信令(与图3中用于非OFDMA信令的RU 335的频率的使用相比)。将IFFT 510的一些输入设置为零可以由图4的频隙创建器424执行。
用于非OFDMA信号的输入504在调制器(MOD)520中被调制并且由移频器(FS)525进行频移,以使得其中心频率在通过从OFDMA信号中排除子载波而产生的频隙内。频移器525可以由图4的中心频率确定器425控制。
如本领域公知的,IFFT 510的输出预先附加有循环前缀(CP)515,并且通过到信号500的组合器530与非OFDMA信号组合,以用于同时的下行链路传输。组合器530可以由图4的功率等级选择器422控制,以使得在组合之前对信号进行相应的加权。
在示例接收机中,同时接收来自OFDMA无线通信设备和来自非OFDMA无线通信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550。
在循环前缀去除(CPR)565之后,通过从OFDMA解调信号中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来实现OFDMA信号的提取,排除一个或多个子载波通过将IFFT 560的对应输出设置为零,或者通过忽略IFFT的对应输出来实现。例如,由552指示的输出(对应于发射机的输入502)可以被设置为零或被忽略,而由551、553指示的输出被正常处理用于OFDMA信令。将IFFT 560的一些输出设置为零(或忽略一些输出)可以由图4的频隙创建器424执行。
通过由滤波器(FILT)574来滤除相关的频率间隔并在解调器(DEM)570中解调滤波的信号来实现非OFDMA信号554的提取。解调可以包括应用由移频器525应用的频移的逆(inverse)。滤波器574可以由图4的带宽选择器423控制。
图4的调制和编码方案选择器421可以控制调制器520和解调器570中的一个或多个。可选地或另外地,图4的调制和编码方案选择器421可以在输入到IFFT 510之前和从IFFT 560输出之后控制OFDMA信号的处理。
所描述的实施例及其等同物可以用软件或硬件或其组合来实现。它们可以由与通信设备相关联或集成在一起的通用电路(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央处理单元(CPU)、协处理器单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的硬件)或由专用电路(诸如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执行。预期所有这些形式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实施例可以出现在包括装置/电路/逻辑或执行根据任何实施例的方法的电子装置(诸如网络节点)内。例如,电子装置可以是接入点。
根据一些实施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诸如例如USB棒、插入卡、嵌入式驱动器或诸如图6中所示的CD-ROM 600的只读存储器(ROM)。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在其上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以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PROC)620中,该数据处理单元例如可以被包括在网络节点610中。当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时,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与数据处理单元相关联或与数据处理单元集成在一起的存储器(MEM)630中。根据一些实施例,计算机程序在被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并由数据处理单元运行时,可以执行根据例如图2中所示的方法的方法步骤。
在此已经参考了各种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仍将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例如,在此描述的方法实施例通过以特定顺序执行的方法步骤来描述示例方法。然而,应认识到,这些事件序列可以以另一顺序发生而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此外,一些方法步骤可以并行执行,即使它们已被描述为按顺序执行。
以相同的方式,应该注意,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功能块到特定单元的划分决不是限制性的。相反,这些划分仅仅是示例。在此描述为一个单元的功能块可以被分成为两个或更多个单元。以相同的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在此描述为被实现为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的功能块可以被实现为单个单元。
因此,应该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的细节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是限制。相反,落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旨在被包含在其中。

Claims (21)

1.一种用于网络节点的方法,所述网络节点被配置为经由正交频分多址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与无线设备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OFDMA信令中创建频隙,其中,所述频隙包括一个或多个相邻OFDM子载波;
为所述非OFDMA信令选择处于所述频隙内的中心频率;以及
基于所述非OFDMA信令对所述OFDMA信令的干扰,选择用于所述OFDMA信令的一个或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用于所述OFDMA信令的所述一个或多个MCS包括:
选择用于所述OFDMA信令的标称MCS;以及
将与所述频隙相邻的所述OFDMA信令的子载波的MCS调整为比所述标称MCS更稳健的MC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OFDMA信令对所述非OFDMA信令的干扰来选择用于所述非OFDMA信令的MC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选择所述频隙的大小,以使得所述非OFDMA信令对所述OFDMA信令的干扰不大于与所述OFDMA信令相关联的最小信号干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同时向无线设备发送所述OFDMA信令和所述非OFDMA信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
以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发送所述OFDMA信令;
以第二传输功率等级发送所述非OFDMA信令;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选择所述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和所述第二传输功率等级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得以下一项或多项适用:
所述非OFDMA信令对所述OFDMA信令的干扰不大于与所述OFDMA信令相关联的最小信号干扰值;以及
所述OFDMA信令对所述非OFDMA信令的干扰不大于与所述非OFDMA信令相关联的最小信号干扰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OFDMA信令中创建频隙包括:将对应于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相邻子载波的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器IFFT的一个或多个输入设置为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一个或多个第一无线设备发送指示所述频隙和为所述OFDMA信令选择的MCS的相应的第一消息;以及
向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指示所述中心频率的相应的第二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同时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基于从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中排除所述频隙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相邻子载波,提取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无线设备的所述OFDMA信令;以及
基于过滤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提取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设备的所述非OFDMA信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OFDMA信令具有小于所述OFDMA信令的最大带宽的带宽。
11.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由网络节点的控制器执行时,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将所述网络节点配置为实施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相对应的操作。
12.一种网络节点,其被配置为经由正交频分多址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与无线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网络节点包括:
收发机,其被配置为与所述无线设备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器,其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收发机并被配置为:
在所述OFDMA信令中创建频隙,其中,所述频隙包括一个或多个相邻OFDM子载波;
为所述非OFDMA信令选择处于所述频隙内的中心频率;以及
基于所述非OFDMA信令对所述OFDMA信令的干扰,选择用于所述OFDMA信令的一个或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以下内容来选择用于所述OFDMA信令的所述一个或多个MCS:
选择用于所述OFDMA信令的标称MCS;以及
将与所述频隙相邻的所述OFDMA信令的子载波的MCS调整为比所述标称MCS更稳健的MCS。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节点,还包括:基于所述OFDMA信令对所述非OFDMA信令的干扰来选择用于所述非OFDMA信令的MCS。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选择所述频隙的大小,以使得所述非OFDMA信令对所述OFDMA信令的干扰不大于与所述OFDMA信令相关联的最小信号干扰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收发机和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同时向无线设备发送所述OFDMA信令和所述非OFDMA信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
以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发送所述OFDMA信令;
以第二传输功率等级发送所述非OFDMA信令;以及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选择所述第一传输功率等级和所述第二传输功率等级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得以下一项或多项适用:
所述非OFDMA信令对所述OFDMA信令的干扰不大于与所述OFDMA信令相关联的最小信号干扰值;以及
所述OFDMA信令对所述非OFDMA信令的干扰不大于与所述非OFDMA信令相关联的最小信号干扰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以下内容在所述OFDMA信令中创建频隙:将对应于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相邻子载波的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器IFFT的一个或多个输入设置为零。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收发机还被配置为:
向一个或多个第一无线设备发送指示所述频隙和为所述OFDMA信令选择的MCS的相应的第一消息;以及
向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指示所述中心频率的相应的第二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收发机还被配置为:
同时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基于从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中排除所述频隙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相邻子载波,提取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无线设备的所述OFDMA信令;以及
基于过滤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提取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设备的所述非OFDMA信令。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非OFDMA信令具有小于所述OFDMA信令的最大带宽的带宽。
CN202210537755.XA 2016-11-09 2016-11-09 用于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884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7755.XA CN114884621B (zh) 2016-11-09 2016-11-09 用于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6/077155 WO2018086685A1 (en) 2016-11-09 2016-11-09 Link adaptation for concurrent ofdma and non-ofdma signaling
CN201680090707.3A CN109937546B (zh) 2016-11-09 2016-11-09 用于同时的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的链路自适应
CN202210537755.XA CN114884621B (zh) 2016-11-09 2016-11-09 用于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0707.3A Division CN109937546B (zh) 2016-11-09 2016-11-09 用于同时的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的链路自适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4621A true CN114884621A (zh) 2022-08-09
CN114884621B CN114884621B (zh) 2024-04-16

Family

ID=573212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0707.3A Active CN109937546B (zh) 2016-11-09 2016-11-09 用于同时的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的链路自适应
CN202210537755.XA Active CN114884621B (zh) 2016-11-09 2016-11-09 用于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0707.3A Active CN109937546B (zh) 2016-11-09 2016-11-09 用于同时的ofdma信令和非ofdma信令的链路自适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165619B2 (zh)
EP (1) EP3539233B1 (zh)
JP (2) JP2020511800A (zh)
CN (2) CN109937546B (zh)
BR (1) BR112019009303B1 (zh)
RU (1) RU2719765C1 (zh)
WO (1) WO20180866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6685A1 (en) 2016-11-09 2018-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 adaptation for concurrent ofdma and non-ofdma signaling
US11102818B2 (en) * 2017-02-10 2021-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llision handling in new radio (NR)
US11114958B2 (en) 2017-09-25 2021-09-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raking method for an electric motor
US11689409B2 (en) * 2021-01-28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ex modulation for low-power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02966A1 (en) * 2008-06-05 2009-12-10 Brima Ibrahim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al frequency planning for an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CN103763080A (zh) * 2008-03-28 2014-04-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时频平面中选择的子载波或正交序列进行的无线网络中的信令消息传输
US20140273861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interference avoidance
CN105052229A (zh) * 2013-03-26 2015-11-11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移动网络中的预测频谱分配
JP2016058804A (ja) * 2014-09-08 2016-04-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8153A1 (en) * 2003-09-15 2005-03-17 John Santhoff Common signaling method
KR100909531B1 (ko) 2004-12-31 2009-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캐리어를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쥴링 장치 및방법
JP4960245B2 (ja) 2005-09-22 2012-06-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EP1958411A2 (en) 2005-11-30 2008-08-2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indow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or spectrum agile radios
EP1798924B1 (en) 2005-12-14 2012-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 generating unit and signal receiving unit
JP2008245190A (ja) 2007-03-29 2008-10-09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970085B2 (en) 2007-05-08 2011-06-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OFDM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or non-OFDMA signals
JP5151614B2 (ja) 2008-03-28 2013-02-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Ofdmaを利用する信号伝送装置
JP2009296199A (ja) 2008-06-04 2009-12-17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基地局及び基地局の制御方法
US8891350B2 (en) 2008-07-07 2014-11-18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ata transmission over guard sub-carriers in multi-carrier OFDM systems
US8929352B2 (en) * 2008-12-18 2015-01-06 Gerhard Fettwei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EP2449832A4 (en) 2009-07-03 2017-07-12 Apple Inc. The use of first and second preambl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s
CN102083191B (zh) 2009-11-30 2014-01-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MX2012010034A (es) 2010-03-10 2012-09-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odo y aparat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on de control de enlace ascendente en un sistema inalambrico de comunicaciones.
US9356725B2 (en) 2010-10-08 2016-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actions for time-domain partitioned cells
WO2012134319A1 (en) 2011-03-30 2012-10-04 Intel Corporation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049730B2 (en) 2011-11-14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CN104823402B (zh) * 2012-11-29 2017-07-28 Idac控股公司 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设备内执行多载波调制的方法
CN103001918B (zh) 2012-12-14 2016-02-10 东北电力大学 非正交频分复用数据的传输方法
US10547358B2 (en) 2013-03-15 2020-01-2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dio frequency calibration exploiting channel reciprocity in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3869893B1 (en) 2014-03-31 2023-11-2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systems
JP6456471B2 (ja) 2014-07-31 2019-01-2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非兔許帯域を支援する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伝送機会区間を設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3001623B1 (en) 2014-09-29 2017-06-21 Alcatel Lucent Choice of filter sideband suppression according to channel quality in 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
US10257324B2 (en) 2015-01-30 2019-04-09 Newracom, Inc. Link adaptation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 in 802.11 systems
US10917795B2 (en) * 2015-04-02 2021-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reamble waveform for coexistence
WO2018086685A1 (en) 2016-11-09 2018-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 adaptation for concurrent ofdma and non-ofdma signal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3080A (zh) * 2008-03-28 2014-04-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时频平面中选择的子载波或正交序列进行的无线网络中的信令消息传输
US20090302966A1 (en) * 2008-06-05 2009-12-10 Brima Ibrahim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al frequency planning for an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US20140273861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interference avoidance
CN105052229A (zh) * 2013-03-26 2015-11-11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移动网络中的预测频谱分配
JP2016058804A (ja) * 2014-09-08 2016-04-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JITSU: "On coexistence of new waveformsfor NR", 3GPP TSG RAN WGL MEETING #85 R1-164327, pages 1 - 12 *
GWANMO KU等: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Link Adaptation in LTE and LTE Advanced:A Tutorial", IEE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08456A (ja) 2021-07-29
BR112019009303A2 (pt) 2019-07-30
BR112019009303B1 (pt) 2024-01-23
EP3539233A1 (en) 2019-09-18
RU2719765C1 (ru) 2020-04-23
WO2018086685A1 (en) 2018-05-17
US20190268201A1 (en) 2019-08-29
US11165619B2 (en) 2021-11-02
JP2020511800A (ja) 2020-04-16
CN114884621B (zh) 2024-04-16
US11784744B2 (en) 2023-10-10
US20220038323A1 (en) 2022-02-03
EP3539233B1 (en) 2023-03-01
CN109937546A (zh) 2019-06-25
CN109937546B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66184B2 (ja) 集積回路
US1060239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784744B2 (en) Link adaptation for concurrent OFDMA and non-OFDMA signaling
CN111096001B (zh) 处理新无线电中的功率转换
CN102356682B (zh) 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以及资源区域设定方法
JP2022119919A (ja) 受信機及び受信方法
CN109831827B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8632193B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JP2022110160A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US20220006597A1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616378B1 (en) Generating an fsk signal comprised in an ofdm signal
US10904885B2 (en) Methods, network nod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handling of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1019556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A19341A (en) Link Adaptation For Concurrent Ofdma And Non-Ofdma Signaling
CN116232552A (zh) 用于基于删截的无线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