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9420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9420B
CN114879420B CN202210430783.1A CN202210430783A CN114879420B CN 114879420 B CN114879420 B CN 114879420B CN 202210430783 A CN202210430783 A CN 202210430783A CN 114879420 B CN114879420 B CN 1148794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panel
wall surfac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07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9420A (zh
Inventor
胡晓刚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07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94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9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9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inside the LC elements, i.e. between the cell substr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具体包括:相配合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组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侧壁面的位置,并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综上所述,采用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前提下,有效缩小显示装置的宽度,从而实现窄边框的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显示装置的外观,目前比较常见的显示装置为侧入式显示装置,即发光组件安装于背光模组的侧壁面,通过从侧壁面入射光线,从竖直方向出射光线的方式实现显示,但是该显示装置边框较宽,从而导致该显示装置的空间占用率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边框较宽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配合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组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侧壁面的位置,并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配合的PCB基板和IC芯片,所述PCB基板设置于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侧壁面的位置,所述IC芯片的一端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CB基板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IC芯片电性连接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内,所述PCB基板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绑定区电性连接;
或者,所述IC芯片安装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IC芯片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安装于所述PCB基板上与所述前框相垂直的壁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PCB基板上还开设有避让槽,当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PCB基板电性连接时,所述IC芯片从所述避让槽内露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相配合的的Mini led组件和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设置于所述Mini led组件的出光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前框,用于遮挡所述驱动组件以及部分所述液晶显示面板;
以及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前框之间形成有第一安装腔,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背板还具有容纳腔,所述背光模组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背光模组的下壁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接,所述背光模组的侧壁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前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壁面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还包括: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腔,所述前框与所述第三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壁面相连接;
或者,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还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壁面相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支撑板提供支撑力。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配合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组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为双层液晶盒,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于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侧壁面的位置,并且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对应与不同的液晶盒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驱动组件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相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配合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组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侧壁面的位置,并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综上所述,采用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前提下,有效缩小显示装置的宽度,从而实现窄边框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大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示出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示出又一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示出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柔性电路板、IC芯片以及PCB基板之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示出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示出又一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液晶显示面板;2、背板;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第三支撑板;6、支撑件;7、PCB基板;8、IC芯片;9、柔性电路板;10、避让槽;11、Mini led组件;12、量子点层;13、缓冲层;14、光学膜片;15、前框;16、柔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示出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示出又一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配合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1、驱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包括:相配合的PCB基板7和IC芯片8,PCB基板7设置于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侧壁面的位置,IC芯片8的一端通过柔性电路板9与液晶显示面板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PCB基板7电性连接,其中,IC芯片8是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用的驱动器IC,对液晶显示面板1提供影像信号,并且,还可以在IC芯片8搭载驱动触摸屏用的驱动电路,在PCB基板7上还可以设有将液晶显示面板1与其他设备连接用的连接器;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具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设置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驱动组件与阵列基板电性连接。
液晶显示面板1层叠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驱动组件设置于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侧壁面的位置,并且驱动组件与液晶显示面板1电性连接;更为具体的,驱动组件的中心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中心连成的直线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出光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优选的,设置有90°,也就是说,此时驱动组件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侧壁面正对应;当然,还可以采用60度或者其他角度的设置,只要可以保证驱动组件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侧壁面的位置的设置方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综上,采用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前提下,有效缩小显示装置的宽度,从而实现窄边框的效果。
优选的,为了避免液晶显示面板1与背光模组之间产生由于两者材质不同,导致接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1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层13,以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与背光模组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从而避免两者直接接触,示例性的缓冲层13的材料可以为泡棉,具体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的限定,当然,在液晶显示面板1与背光模组之间增设缓冲层13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在安装和运输显示装置过程中,对显示装置造成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至少包括发光组件,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将侧入式的出光方式改为直入式的出光方式,从而有效缩小显示装置的厚度;示例性的,发光组件可以设置为led组件,或者Mini led组件11,或者microled组件,其中,led组件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一般为2nm,Mini led组件1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00μm-200μm,microled组件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为5μm-100μm,故为了进一步缩小显示装置的厚度,发光组件优选设置为microled组件;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发光组件设置为蓝光Mini led组件11时,蓝光Mini led组件11上层叠设置有量子层,此时一方面采用Mini led组件11也能够保证显示装置的亮度和穿透率,并且,通过采用蓝光Mini led组件11与量子点层12的配合可以有效提升光学色域值,通过实验测试确定可将光学色域值提高到105%,从而有效提升光学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量子点层12背离Mini led组件11的壁面还层叠设置有多个光学膜片14,示例性的可以层叠设置有反射片和扩散板,其中,反射片用于提高Mini led组件11的光线利用率。扩散板用于将经由扩散板的光线进行均匀化,另外扩散板外侧还层叠设置有棱镜片等多功能光学膜片14,工作时Mini led组件11发出的光线将依次穿过量子点层12、反射片、扩散板以及棱镜片等后发射给液晶显示面板1以完成显示。
下面为了方便理解,以将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应用于电视领域中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然,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显示装置不仅限于上述应用于电视领域中,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显示领域,其他应用场景与该应用场景类似,故不在此做过多赘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IC芯片8电性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1的绑定区内,PCB基板7通过柔性电路板9与绑定区电性连接,综上,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IC芯片8和PCB基板7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干涉的问题,并且优选的将柔性电路板9绑定在PCB基板7与边框方向垂直的壁面上,从而进一步缩小PCB基板7的宽度,进而缩小边框尺寸。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前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前框15,用于遮挡驱动组件以及部分液晶显示面板1;更为具体的前框15用于保护驱动组件和液晶显示面板1不受损坏,降低驱动组件和液晶显示面板1的远离背板2的壁面受到外力而导致破损的风险;另一方面用于对驱动组件起到稳定支撑作用。
以及背板2,背板2与前框15之间形成有第一安装腔,驱动组件安装于第一安装腔内,背板2还具有容纳腔,背光模组安装于容纳腔内;并且背光模组的下壁面和侧壁面均与背板2相连接;该背板2一方面用于对背光模组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对背板2模组进行保护;进一步的,为了实现通过背板2对背光模组实现稳定支撑,优选的,背光模组的下壁面和侧壁面均与背板2进行粘结,示例性的可以采用光学粘合剂等;综上,采用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前提下,有效缩小显示装置的厚度,从而保证整机产品的轻薄化
进一步的,背板2朝向前框15的壁面上开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与前框15围成第一安装腔,PCB基板7安装于限位槽内;进一步的,为了保证PCB基板7与背板2稳定连接,PCB基板7粘结于限位槽内;进一步的,PCB基板7的形状与限位槽的形状相适配;综上,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将PCB基板7与液晶显示板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从而有效缩小PCB基板7的宽度,实现窄边框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背板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构成安装背光模组的容纳腔,背光模组的下壁面与第一支撑板3进行粘结,背光模组的侧壁面与第一支撑板3进行粘结,前框15与第二支撑板4背离第一支撑板3的壁面相连接;更具体的是,前述限位槽开设于第二支撑板4背离第一支撑板3的壁面上,PCB板通过粘结稳定安装于限位槽内;当本申请中的显示装置应用于电视领域时,第二支撑板4将与电视机底座相连接,此时仅通过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前框15的配合即可实现对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1的稳定支撑,从而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小显示装置的边框尺寸。
为了进一步提升支撑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背板2还包括第三支撑板5,第三支撑板5与第二支撑板4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支撑件6,支撑件6与第二支撑板4朝向第三支撑板5的壁面相连接,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支撑架设置为L形结构,示例性的采用不锈钢材质,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二支撑板4相连接,从而实现通过支撑件6提升第二支撑板4的支撑能力,进而实现对背光模组的稳定支撑;液晶显示面板1通过前框15与第三支撑板5背离第一支撑板3的壁面相连接;综上,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提升第二支撑板4对背光模组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应力进行分散,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对背光模组起到支撑作用,通过第三支撑板5和前框15的配合实现对液晶显示面板1的支撑,从而延长背板2的使用寿命,避免其因为所承受应力过于集中出现断裂等问题。
实施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示出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实施例二中柔性电路板9、IC芯片8以及PCB基板7之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与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类似,不同之处在于,IC芯片8安装于柔性电路板9上,IC芯片8通过柔性电路板9安装于PCB基板7上与前框15相垂直的壁面,换句话说,IC芯片8安装于柔性电路板9上构成覆晶薄膜,覆晶薄膜没有设置IC芯片8的一端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阵列基板电性连接,设置有IC芯片8的一端与PCB基板7电性连接;更为具体的,如图6所示,为了避免IC芯片8和PCB基板7在工作过程中将会产生干涉,PCB基板7上还开设有避让槽10,当柔性电路板9与PCB基板7电性连接时,IC芯片8从避让槽10内露出;优选的,避让槽10的形状和尺寸与IC芯片8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也就是说,当IC芯片8尺寸较大时,则对应的避让槽10的尺寸将较大,更为优选的,避让槽10的尺寸略大于IC芯片8的尺寸,从而使得IC芯片8上的集成电路可以平摊在避让槽10内,综上,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缩小显示装置的边框尺寸。
实施例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示出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示出又一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至图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与实施例一的显示装置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液晶显示面板1设置为双层液晶盒,液晶显示面板1层叠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两个驱动组件均设置于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侧壁面的位置,并且两个驱动组件对应与不同的液晶盒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驱动组件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16相连接,更为具体的,两个PCB基板7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16相连接;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柔性连接件16与两个PCB板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柔性连接件16朝向PCB基板7的两端均具有缓冲性双面胶,该柔性连接件16通过对应的缓冲性双面胶与两个PCB基板7相连接,使得两个PCB基板7平行设置,换句话说,以使得两个PCB基板7与液晶显示面板1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综上,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避免两个PCB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干涉,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的柔性连接件16可以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以免弯折等操作对两个PCB基板7造成损伤;示例性的柔性连接件16可以设置为橡胶,本实施例中未对柔性连接件16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只要具有缓冲作用的结构均适用于本实施例中。
具体的,双层液晶盒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液晶盒和第二液晶盒,其中,彩膜基板、第一液晶层和第一阵列基板构成第一液晶盒,第一阵列基板、第二液晶层和第二阵列基板构成第二液晶盒,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液晶盒和第二液晶盒的显示模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的,第一液晶盒可以为面向切换模式,第二液晶盒可以为TN显示模式。
更为具体的,第一液晶层和第二液晶层内均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液晶分子通常为棒状,既可以像液体一样流动,又具有某些晶体特征,当液晶分子处于电场中时,其排列方向会根据电场的变化而改变;优选的,第一PCB基板7用于控制画面显示,第二PCB基板7用于控制显示面板的亮度,具体根据不同讯号控制第二液晶层的偏转角度,从而实现亮度控制,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进一步的,彩膜基板背离第一液晶层的壁面设置有第一偏光片,第二阵列基板背离第二液晶层的壁面设置有第二偏光片,另外,第一阵列基板朝向第一液晶层的壁面设置有中间偏光膜层;由于彩膜基板与第一阵列基板之间存在光程差,从而影响显示效果,最终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异常,尤其是当彩膜基板与第一阵列基板均为玻璃时,对应的光程差则为双倍的;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申请增加中间偏光膜层的设计缩小光程差,提升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该显示装置中第一IC芯片8安装于第一阵列基板的绑定区内,第一柔性电路板9的一端与绑定区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PCB基板7电性连接;同理的,第二IC芯片8安装于第二阵列基板的绑定区内,第二柔性电路板9的一端与绑定区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PCB基板7电性连接;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IC芯片8集成于第一柔性电路板9内以构成第一覆晶薄膜,第一覆晶薄膜的未设置有第一IC芯片8的一端与第一阵列基板的绑定区电连接,设置有第一IC芯片8的一端通过与第一PCB基板7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IC芯片8从避让槽10内露出,从而避免第一IC芯片8与第一PCB基板7相互干涉;同理的,第二IC芯片8集成于第二柔性电路板9内以构成第二覆晶薄膜,第二覆晶薄膜的未设置有第二IC芯片8的一端与第二阵列基板的绑定区电连接,设置有第二IC芯片8的一端通过与第二PCB基板7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二IC芯片8从避让槽10内露出,从而避免第二IC芯片8与第二PCB基板7相互干涉。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申请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文中使用的术语“衬底基板”是指在其上添加后续材料层的材料。衬底基板本身可以被图案化。添加到衬底基板顶上的材料可以被图案化,或者可以保持不被图案化。此外,衬底基板可以包括宽范围内的一系列材料,例如,硅、锗、砷化镓、磷化铟等。替代地,衬底基板可以由非导电材料(例如,玻璃、塑料或者蓝宝石晶圆等)制成。
文中使用的术语“层”可以指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区域的材料部分。层可以在整个的下层结构或上覆结构之上延伸,或者可以具有比下层或上覆结构的范围小的范围。此外,层可以是匀质或者非匀质的连续结构的一个区域,其厚度小于该连续结构的厚度。例如,层可以位于连续结构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或者顶表面和底表面处的任何成对的横向平面之间。层可以横向延伸、垂直延伸和/或沿锥形表面延伸。衬底基板可以是层,可以在其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层,和/或可以具有位于其上、其以上和/或其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层。层可以包括多个层。例如,互连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体和接触层(在其内形成触点、互连线和/或过孔)以及一个或多个电介质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配合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侧壁面的位置,并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配合的PCB基板和IC芯片,所述PCB基板设置于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侧壁面的位置,所述IC芯片的一端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CB基板电性连接;
所述IC芯片安装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IC芯片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安装于所述PCB基板上;
所述PCB基板上还开设有避让槽,当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PCB基板电性连接时,所述IC芯片从所述避让槽内露出;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前框,用于遮挡所述驱动组件以及部分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前框之间形成有第一安装腔,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背板还具有容纳腔,所述背光模组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背板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背光模组的下壁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接,所述背光模组的侧壁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前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壁面相连接;
所述背板还包括: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腔,所述前框与所述第三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壁面相连接;
或者,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还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壁面相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支撑板提供支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相配合的Miniled组件和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设置于所述Mini led组件的出光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背光模组的下壁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接,所述背光模组的侧壁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前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壁面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为双层液晶盒,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于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侧壁面的位置,并且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对应与不同的液晶盒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组件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相连接。
CN202210430783.1A 2022-04-22 2022-04-22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879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783.1A CN114879420B (zh) 2022-04-22 2022-04-22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783.1A CN114879420B (zh) 2022-04-22 2022-04-22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9420A CN114879420A (zh) 2022-08-09
CN114879420B true CN114879420B (zh) 2023-12-22

Family

ID=82670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0783.1A Active CN114879420B (zh) 2022-04-22 2022-04-2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942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7209A (ja) * 1998-07-28 2000-02-18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11242A (ja) * 2004-06-29 2006-01-12 Kyocer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90061459A (ko) * 2007-12-11 2009-06-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202548479U (zh) * 2012-02-17 2012-11-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散热器和显示装置
CN106710448A (zh) * 2016-11-30 2017-05-24 奥捷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显示装置
CN108230914A (zh) * 2018-03-12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CN208623795U (zh) * 2018-07-09 2019-03-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板组件、显示装置和电视机
CN112230471A (zh) * 2020-10-20 2021-01-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Led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4704242U (zh) * 2021-02-23 2021-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显示装置
CN114296268A (zh) * 2022-01-21 2022-04-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0969A1 (en) * 2006-02-26 2007-08-30 Wei-Chen Hsu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 light module therefof
JP5131621B2 (ja) * 2007-09-20 2013-01-30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288600B1 (ko) * 2011-09-15 2013-07-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3018935B (zh) * 2012-12-12 2015-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框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7209A (ja) * 1998-07-28 2000-02-18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11242A (ja) * 2004-06-29 2006-01-12 Kyocer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90061459A (ko) * 2007-12-11 2009-06-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202548479U (zh) * 2012-02-17 2012-11-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散热器和显示装置
CN106710448A (zh) * 2016-11-30 2017-05-24 奥捷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显示装置
CN108230914A (zh) * 2018-03-12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CN208623795U (zh) * 2018-07-09 2019-03-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板组件、显示装置和电视机
CN112230471A (zh) * 2020-10-20 2021-01-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Led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4704242U (zh) * 2021-02-23 2021-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显示装置
CN114296268A (zh) * 2022-01-21 2022-04-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9420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350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911559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US2007025292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87902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cushioning member usable in the same
US842197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4896619B2 (ja) 表示装置
JP20080705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47733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30050589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KR20140006251A (ko) 단차 보상 테잎을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lcd 모듈
US20140192497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display module
CN114296268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3014805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4879420B (zh) 显示装置
CN218413130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JP201027693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4011407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12328007A (zh)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KR20080018729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플렉시블 기판
JP2006098811A (ja) 表示装置
WO2019214094A1 (zh) Oled显示结构及oled显示屏
CN220105478U (zh) 显示装置
US1198282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panel
JP598009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818460B1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