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7841B - 具有对抗病原菌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菌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具有对抗病原菌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菌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7841B
CN114867841B CN202080069414.3A CN202080069414A CN114867841B CN 114867841 B CN114867841 B CN 114867841B CN 202080069414 A CN202080069414 A CN 202080069414A CN 114867841 B CN114867841 B CN 1148678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train
epidermidis strain
cells
indivi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94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7841A (zh
Inventor
尹相善
金光希
李康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oumi Co
Original Assignee
Baioum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oumi Co filed Critical Baioumi Co
Publication of CN114867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7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7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7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4Immunostimu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12R2001/44Staphylococcus
    • C12R2001/45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Immu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以登录号KCTC13941BP保藏并具有免疫增强活性。

Description

具有对抗病原菌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菌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 菌株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对抗病原菌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菌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诸如哮喘、囊性纤维化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之类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疾病负担较大的慢性疾病并需要持续的预防性管理和治疗。作为这些呼吸道疾病的致因,有铜绿假单胞菌,其被称为对人类有害的机会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等自然环境中并引起顽固性和致死性感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目标是生物防御功能减弱的传染性患者(宿主)。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对支气管上存在的粘液层的微生物排泄功能降低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生素给药用于治疗这种铜绿假单胞菌。然而,铜绿假单胞菌被称为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菌株。因此,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因此难以期待以治愈为目的的抗生素处方的效果。
由于这些原因,不断需要开发能够有效抑制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病原菌以对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具有治疗作用并减少抗生素使用的新治疗组合物。
描述本发明的背景以便于理解本发明。不应解释为承认本发明背景中描述的事项作为现有技术存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同时,本发明人注意到肠道宿主与微生物(即肠道微生物群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了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此外,本发明人认识到,除了肠道环境的微生物群系外,呼吸系统的微生物群系也可能参与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因此,本发明人更加关注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传染病的发病与呼吸系统微生物群落的关系。
更具体地,为了根据呼吸系统中特定微生物群落的形成来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呼吸系统感染的抑制作用,本发明人观察了将呼吸系统中常见的常驻菌群移植到无菌实验动物的呼吸系统中后铜绿假单胞菌的变化。
结果,本发明人能够证实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可以被呼吸系统微生物群落中的特定常驻菌群抑制。换言之,发现特定的常驻菌群与宿主相互作用,即宿主的先天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从而可以改善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御机制。
因此,本发明人开发出一种具有抑制呼吸系统病原体能力的新菌株,并认识到该菌株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病原体感染,从而预防病原体感染的疾病。
结果,本发明人开发出一种具有对抗病原菌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菌活性的菌株,以及包含该菌株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
同时,本发明人鉴定了具有对抗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证实该新菌株是表皮葡萄球菌。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对抗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和包含该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用于预防或治疗病原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以下描述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登录号为KCTC13941BP的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免疫增强活性是增加表达TNF-α的先天免疫细胞,并且先天免疫细胞可以包括选自由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通过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改善的先天免疫细胞数量可以比未用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先天免疫细胞数量增加2倍或更多。更具体地,树突细胞数量可以比未用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树突细胞数量增加2倍或更多,单核细胞数量可以比未用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单核细胞数量增加12倍或更多,并且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可以比未用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6倍或更多。同时,比未用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增加12倍或更多的单核细胞可以是CD11b+细胞。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可以表现出对抗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其中该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所有能够引起传染病的各种病原菌。此外,上述病原菌可以对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具有耐药性:基于碳青霉烯的抗菌剂、基于β-内酰胺的抗菌剂、基于青霉素的抗菌剂、基于头孢菌素的抗菌剂和基于单环菌素的抗菌剂,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可以是蛋白酶和粘蛋白酶活性与其内在活性相比增强的菌株。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上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或上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悬浮液作为活性成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该传染病可以包括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肺结核、肺炎、尿路感染、伤口感染、脑膜炎、骨髓炎、伤口感染、内眼炎、眼内炎、肝脓肿、咽炎、腹泻、败血症、鼻窦炎、鼻炎、中耳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胆囊炎和腮腺炎,但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所有可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是外用制剂或喷雾剂的形式,但不限于此,并且它可以包括可含有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所有各种形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上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或上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悬浮液作为活性成分。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由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被解释为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有利效果]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用于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菌株和该菌株的悬浮液作为活性成分。
因此,本发明可以改善个体的先天免疫细胞以具有对抗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从而可对传染病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更具体地,本发明可以在呼吸道中长期存活和增殖,从而增加对抗病原菌的防御机制效果的持续时间。此外,它可在鼻腔内具有很高的生存力和增殖力,因此它可以主要改善对抗个体呼吸系统中的病原菌的免疫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不像病原菌不会引起个体的免疫反应,并且不像PBS那样有害,因此它具有稳定性而对个体没有毒性和伤害,并且可以在个体中共存。
此外,本发明可以增加个体先天免疫细胞数量并增强其细胞因子的分泌活性以为个体提供改善的免疫增强活性。
结果,本发明可以增强作为先天免疫细胞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表达,由此进一步增强继发获得性免疫反应,使得可以更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免疫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效果不受上述例示内容的限制,本说明书中包括更多的各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的程序。
图2示出了根据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无菌(GF)和无特定病原体(SPF)小鼠模型的存活率结果。
图3a和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选择过程。
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移植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实验程序。
图5a至5c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定殖能力、无特定病原体(SPF)小鼠模型的存活率和病原菌存活率的结果。
图6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无菌(GF)小鼠模型的存活率结果。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稳定性确认结果。
图8a至8c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免疫细胞活性的结果。
图9a和9b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免疫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结果。
图10至11c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对抗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该优点和特征的方法通过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变得显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施。仅提供本实施例以完成本发明的公开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告知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在下文中,为了描述的清楚起见,描述了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
如本文所用,术语“个体”可以指能够通过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或用于预防或治疗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和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菌株或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悬浮液作为活性成分)而具有对抗病原菌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菌活性的受试者。它可以与“宿主”、“受试者”和“患者”等术语互换使用。
如本文所用,术语“内在活性”可以指微生物天然拥有的活性状态。这里,“与内在活性相比增强的表皮葡萄球菌”可以指与表皮葡萄球菌最初具有的对特定分子的活性相比,对特定分子的活性提高的表皮葡萄球菌。因此,具有增强的内在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可以通过增强特定分子的活性而具有改善的特定功能。
如本文所用,术语“运载体”是指含有DNA序列的DNA构建体,该DNA序列可操作地连接到能够控制宿主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调节序列和被引入以促进遗传操作或优化蛋白质表达的其他序列。调节序列可以包括用于调节转录的启动子、任选添加以控制转录的操纵子、合适的mRNA核糖体结合位点以及调节转录和翻译终止的序列。
具体地,运载体是其中启动子为CAT启动子的运载体,并且可以包括质粒运载体、粘粒运载体、噬菌体运载体、酵母运载体,或腺病毒运载体、逆转录病毒运载体、腺相关病毒运载体等病毒运载体。运载体可以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形式。
如本文所用,术语“重组”可以是基因重组,并且基因重组可以意指剪接从异质生物中分离的基因DNA或合成基因。“重组运载体”可以指已经重组以包括由SEQ ID NO:1表示的多核苷酸的运载体。
如本文所用,术语“转化”可以指通过接收来自外部的DNA而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转化方法可以包括使用核糖体、电穿孔、增加游离DNA摄取的化学物质、直接将DNA注射到宿主细胞中、粒子枪轰击和显微注射的方法,但不限于此。更多种方法可以用作转化方法。
如本文所用,术语“宿主细胞”可以指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或用于增殖诸如质粒或噬菌体DNA和插入基因之类的运载体的细菌。
例如,宿主细胞可以是用重组运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可转化宿主细胞包括原核宿主细胞,例如枯草芽孢杆菌、链霉菌、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或葡萄球菌,但不限于此。此外,低等真核细胞,例如真菌(如曲霉)、酵母(如毕赤酵母、酿酒酵母、裂殖酵母和粗糙脉孢菌)可用作宿主细胞。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转化的宿主细胞可以与转化的微生物互换使用。
同时,源自高等真核生物的细胞,包括昆虫细胞、植物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可以用作宿主细胞。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更多不同的细胞作为用重组运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
如本文所用,术语“表达”可以意指多肽在转化的宿主细胞中在编码酯酶的基因中表达或产生。
分离和纯化是指将多肽作为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例如,对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多肽的分离和纯化过程,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并且可以优选使用离子交换色谱法。
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
在下文中,参考图1描述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
首先,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的程序。用于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培养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110)。
这里,表皮葡萄球菌是登录号为KCTC13941BP的菌株,其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之一并且是主要栖息于宿主皮肤等上皮的常驻菌群。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中使用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蛋白酶和粘蛋白酶活性与其内在活性相比增强,也就是说,它可以分泌蛋白酶和粘蛋白酶两者。因此,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中使用的表皮葡萄球菌即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也可以具有优异的定殖能力,因为上述降解酶的功能被激活。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中使用的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具有免疫增强活性。换言之,表皮葡萄球菌可增加宿主的表达TNF-α的先天免疫细胞。然而,表达TNF-α的细胞不限于先天性免疫细胞并且可以包括其数量可通过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中使用的表皮葡萄球菌增加的所有各种免疫细胞。
这里,先天性免疫细胞可以意指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并且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中使用的表皮葡萄球菌可以使这些先天免疫细胞数量比未用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先天免疫细胞数量增加2倍或更多。
更具体地,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中使用的表皮葡萄球菌可以使树突状细胞数量比未用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2倍或更多。表皮葡萄球菌可以使单核细胞数量与未用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单核细胞数量相比增加12倍或更多。表皮葡萄球菌可使嗜中性粒细胞数量与未用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嗜中性粒细胞数量相比增加6倍或更多。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中使用的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增加先天免疫细胞,由此提供对抗各种疾病的免疫效果。即,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中使用的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增加先天免疫细胞,由此表现出对抗病原菌的活性。
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中使用的表皮葡萄球菌可以增加先天免疫细胞,由此改善对抗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性能。换言之,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中使用的表皮葡萄球菌可以使铜绿假单胞菌数量与未用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铜绿假单胞菌数量相比减少100倍或更少。
这里,上述病原菌可对抗生素(即抗菌剂)具有耐药性。这种抗菌剂可以包括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基于碳青霉烯的抗菌剂、基于β-内酰胺的抗菌剂、基于青霉素的抗菌剂、基于头孢菌素的抗菌剂和基于单环菌素的抗菌剂,但不限于此。它可以包括所有具有抗菌作用的各种抗菌剂。
毕竟,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包括表皮葡萄球菌以改善宿主自身的免疫力,由此克服对具有常规抗生素(抗菌剂)耐药性的病原菌的治疗的限制。
此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包括表皮葡萄球菌以表现出对抗病原菌的宿主免疫力增强和抗菌活性,由此预防或治疗各种传染病。这里,传染病可以包括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肺结核、肺炎、尿路感染、伤口感染、脑膜炎、骨髓炎、伤口感染、内眼炎、眼内炎、肝脓肿、咽炎、腹泻、败血症、鼻窦炎、鼻炎、中耳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胆囊炎和腮腺炎,但不限于此。它可以包括所有由病原菌引起的各种疾病。
同时,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培养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之后进行配制的步骤(S110)。更具体地,当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被配制成液体溶液时,它可以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稀释。
更具体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指不刺激生物体并且不损害所施用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性质的载体或稀释剂。例如,配制为液体溶液的药物组合物的可接受药物载体是无菌和生物相容的,并且可以是盐水、无菌水、林格溶液、缓冲盐水、白蛋白注射液、右旋糖溶液、麦芽糖糊精溶液、甘油、乙醇和其中混合有这些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此外,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常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缓冲剂和抑菌剂。此外,稀释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和润滑剂被额外添加到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中,可以将其配制成注射剂,例如水溶液、混悬剂、乳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或片剂。
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口服或肠胃外给药,或者可以通过向患病部位涂敷或喷雾来给药。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通过静脉内给药、腹膜内给药、肌肉内给药、皮下给药或局部给药的方式进行肠胃外给药。
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的适当涂敷、喷雾和剂量可以根据配制方法;给药方法;目标动物和患者的年龄、体重或性别;疾病症状的程度;食物;给药时间、给药途径、排泄率和反应敏感性等因素而变化。此外,熟练的医生或兽医可以容易地确定和开具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所需治疗有效剂量。
包括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用于口服给药的制剂可以是片剂、锭剂、菱形含片、水性或油性混悬剂、散剂、颗粒剂、乳剂、硬胶囊或软胶囊、糖浆剂或酏剂。这里,为了配制成片剂和胶囊剂等形式,它可以包括粘合剂,如乳糖、蔗糖、山梨糖醇、甘露醇、淀粉、支链淀粉、纤维素或明胶;赋形剂,如磷酸二钙;崩解剂,如玉米淀粉或甘薯淀粉;润滑油,如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硬脂富马酸钠或聚乙二醇蜡。在胶囊制剂的情况下,除了上述物质之外,还可以包括液体载体,如脂肪油。
然而,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的最优选的制剂和形式可以是外用制剂或喷雾剂的形式,但不限于此。
根据上述程序,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用于预防或治疗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改善宿主(即个体的先天免疫细胞)而具有对抗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由此具有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确认共生微生物的宿主易感性
在下文中,参考图2描述了共生微生物的宿主易感性。
参考图2,显示了根据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无菌(GF)和无特定病原体(SPF)小鼠模型的存活率结果。更具体地,可以表明,铜绿假单胞菌鼻内感染的SPF小鼠模型的存活率比无菌小鼠模型的存活率长。这可意味着SPF小鼠模型呼吸道中存在的共生微生物是决定宿主对铜绿假单胞菌易感性的因素。因此,呼吸道中存在的共生微生物可用作预防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和感染的新治疗剂。
用于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选择
在下文中,参考图3a和3b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选择过程。
图3a和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选择过程。
首先,参考图3a,对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选择,从慢性过敏个体和健康个体的鼻腔采集生物样本,然后培养和分离常驻菌群以进行16s rRNA分析,其中,它是通过选择在鼻腔环境中具有定植潜力的特定菌株来进行的。
更具体地,参考图3b,蛋白酶是蛋白水解酶,并且蛋白酶表达被激活的菌株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维持能量代谢,而粘蛋白酶是水解催化酶,并且粘蛋白酶表达被激活的菌株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可以稳定地附着和增殖。因此,该菌株可以通过蛋白酶和粘蛋白酶改善定殖能力。
因此,基于蛋白酶和粘蛋白酶选择表皮葡萄球菌,然后选择表达所有这些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对蛋白酶和粘蛋白酶两者都具有活性(+),使得其在包括鼻腔在内的各种恶劣环境中具有优于其他菌株的定殖能力。
此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对蛋白酶和粘蛋白酶两者都具有活性(+),这意味着该菌株与蛋白酶和粘蛋白酶的固有活性相比得到增强。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将表皮葡萄球菌菌株选择成SE5,并选择选自慢性过敏反应个体的SE28作为其阴性对照。此时,为便于理解本文实施例,对蛋白酶和粘蛋白酶具有阳性(+)活性的分离菌株号5被命名为SE5,但可指与保藏菌株中指定的表皮葡萄球菌PO01相同的菌株。
通过上述过程,可在构成鼻腔微生物群落的菌株中获得特定的表皮葡萄球菌种。此时,所获得的特定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可以作为表皮葡萄球菌(登录号:KCTC13941BP)菌株用于本说明书的各种实施例中。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赋予对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病原菌的宿主抗性
以下,参考图4至5c描述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对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病原菌的宿主抗性。
首先,参考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移植的实验程序。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移植的实验程序如下进行:首先,间隔24小时两次向7到10周龄SPF小鼠模型(Balb/c)的呼吸道中按1×107cfu/小鼠接种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和SE28),24小时后按1至3×107cfu/小鼠接种铜绿假单胞菌(PAO1)。此外,在用铜绿假单胞菌接种当天,测量了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定殖活性。接种后12小时测量宿主免疫反应。在铜绿假单胞菌接种后48小时测量每种菌株的存活率。在铜绿假单胞菌接种后4天测量小鼠模型的存活率。
因此,参考图5a,显示了如上所述在图4的实验程序中用铜绿假单胞菌接种当天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定殖活性。首先,参考图5a的(a),接种PBS的个体中细菌数量为0至1logcfu/样本,其指示最低的细菌栖息率。接种SE5和SE28的个体的细菌数量为2至3log cfu/样本,从而两种菌株之间没有差异,并且细菌数量与每个个体中总细菌(TB)数量没有差异。此外,接种SE5和SE28的个体中的细菌数量显示出比接种PBS的个体中的细菌数量高102至103倍。
换言之,这可意味着个体的共生微生物的数量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移植(即接种)来增加。
此外,参考图5a的(b),由于接种SE5和SE28,个体的体重与接种PBS的个体的体重没有差异,这意味着SE5和SE28不影响个体。
参考图5b,显示了在铜绿假单胞菌接种后2天(或48小时后),如上所述在图4的实验程序中小鼠模型的存活率。
首先,参考5B的(a),当按1×107cfu/小鼠接种铜绿假单胞菌时,所有接种PBS的个体均在24小时内死亡,接种SE5的个体的存活率约为80%,并且接种SE28的个体的存活率约为40%。也就是说,表明接种了SE5的个体具有最高的存活率。
进一步地,参考5B的(b),当按3×107cfu/小鼠接种铜绿假单胞菌时,所有接种PBS的个体均在13小时内死亡,接种SE5的个体的存活率约为80%,而所有接种SE28的个体均在24小时内死亡。也就是说,表明接种SE5的个体具有最高的存活率,并且随着铜绿假单胞菌浓度的增加,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接种菌株之间赋予对病原菌的宿主抗性的效果。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改善宿主对抗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存力。
此外,参考图5c,显示了如上所述在图4的实验程序中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后48小时每个菌株的存活率结果。此时,在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后48小时测量菌株的存活率,其中个体的鼻腔灌洗液(NALF)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生理盐水进行洗涤,以及测量每种洗涤液的菌株数量。
参考图5c的(a),在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后48小时,接种SE5和SE28的个体之间鼻腔中铜绿假单胞菌数量没有差异并且少于接种PBS的个体。同样,接种SE5和SE28的个体之间肺泡中铜绿假单胞菌数量没有差异并且少于接种PBS的个体。换言之,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一种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来减小个体呼吸道中病原菌的存活率或增殖率。
同时,参考图5c的(b),在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后48小时,鼻腔内SE5表皮葡萄球菌菌株数量多于SE28表皮葡萄球菌菌株数量,但肺泡内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数量无差异。换言之,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一种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改善增殖力和生存力可能较差的鼻腔环境中的生存力和增殖力,这可能是由增强的(即蛋白酶和粘蛋白酶)内在活性所致。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在呼吸道中长期存活和增殖,从而增加对抗病原菌的防御机制作用的持续时间。此外,它可能在鼻腔中具有高生存力和增殖力以主要改善对抗个体呼吸系统中的病原菌的免疫效果。
根据以上结果,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可以赋予宿主对病原菌的抗性,从而具有对抗可由病原菌引起的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确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稳定性
在下文中,参考图6和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稳定性。
首先,参考图6,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无菌(GF)小鼠模型的存活率结果。
在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无菌小鼠个体的情况下,存活率维持在80%直到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后48小时,而所有未接种SE5的无菌小鼠个体在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后24小时内死亡。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不影响无菌小鼠的生存力,并且可以赋予无菌小鼠对病原菌的抗性。
此外,参考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稳定性的确认结果。这里,通过在个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泌细胞因子IL-1和IL-6来确认菌株的稳定性。
首先,参考图7(a),接种PBS、SE5和SE28的个体的IL-1bepa浓度为8至12pg/ml,其相似而无统计学差异,并且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个体的IL-1bepa浓度为500至600pg/ml,其显著高于上述接种PBS、SE5和SE28的个体的所述浓度。
此外,参考图7(b),接种PBS、SE5和SE28的个体的IL-6浓度为20至40pg/ml,其相似而无统计学差异,并且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个体的IL-1bepa浓度为900至1000pg/ml,其显著高于上述接种PBS、SE5和SE28的个体的所述浓度(p<0.001)。
因此,这可意味着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不像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那样在个体中引起免疫反应,并且不具有像PBS那样的有害作用。换言之,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具有稳定性而对个体没有毒性和伤害,并且可以在个体内共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宿主免疫增强活性
以下,参考图8A至9B描述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宿主免疫增强活性。
参考图8A至8C,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免疫细胞活性结果。这里,在对每个免疫细胞进行荧光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术确认免疫细胞活性。
首先,参考图8a,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树突状细胞的表达结果。接种SE5的个体中的树突状细胞的表达为总免疫细胞的大约10%,其显著高于接种PBS和SE28的个体的所述表达(p<0.001,P<0.05)。这里,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比接种PBS的个体(即未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2倍或更多。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改善作为先天免疫细胞的树突状细胞的表达。
参考图8b,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表达结果。接种SE5的个体中的嗜中性粒细胞表达为总免疫细胞的大约13%,其显著高于接种PBS和SE28的个体的所述表达(p<0.001,P<0.05)。这里,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比接种PBS的个体(即未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嗜中性粒细胞数增加6倍或更多。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改善作为先天免疫细胞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表达。
参考图8c,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单核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接种SE5的个体中,表达CD11b(+)(单核细胞标志物)的细胞的表达为总免疫细胞的大约13%,其显著高于接种PBS和SE28的个体的所述表达(p<0.001,P<0.05)。这里,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单核细胞数量比接种PBS的个体(即未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单核细胞数量增加12倍或更多。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改善作为先天免疫细胞的单核细胞的表达。
此外,参考图9a和9b,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免疫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结果。这里,使用TNF-α测量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感染性细菌炎症反应的介质并且是一种主要在巨噬细胞中产生但也可在诸如淋巴细胞、NK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以及嗜中性粒细胞之类的各种细胞中产生的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此外,这种TNF-α可以发挥诸如抗肿瘤活性、抗菌活性、分化增殖控制和炎症控制之类的多种功能。
参见图9a,示出了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免疫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结果。首先,参考图9A的(a),接种PBS和SE28的个体之间细胞因子的表达没有差异。然而,与接种PBS和SE28的个体相比,接种SE5的个体的细胞因子的表达在第二象限增加了TNF-α。
更具体地,参考图9a的(b),接种SE25的个体的表达TNF-α的细胞数量显示占总免疫细胞的约5%,其显著高于接种PBS和SE28的个体的所述细胞数量(p<0.001,P<0.05)。这里,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表达TNF-α的细胞数量比接种PBS的个体(即未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所述细胞数量增加5倍或更多。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增强先天免疫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由此激活继发获得性免疫细胞。
此外,参考图9b,示出了图9a的先天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分泌细胞的比率的结果。在接种PBS的个体的情况下,先天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分泌细胞的比率都相似。然而,在接种SE5的个体的情况下,先天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分泌细胞在单核细胞(CD11b+高)和嗜中性粒细胞方面的比率显示最高。换言之,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最大程度地激活先天免疫细胞中单核细胞(CD11b+高)和嗜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
根据以上结果,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增加了个体的先天免疫细胞数量并改善了其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由此为个体提供了改善的免疫增强活性。
确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抗菌活性和传染病防治效果
以下,参考图10至11描述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抗菌活性和传染病防治效果。
参考图10,示出了在病原菌株感染后,病原菌株的细胞因子分泌和生存力的结果。这里,在接种SE5或SE28接着感染病原菌后12小时测量病原菌株的细胞因子分泌和生存力。此外,使用IL-1(β)和IL-6测量细胞因子,IL-1(白细胞介素-1)类似于TNF-α是个体对感染或刺激的炎症反应的介质并且可以通过刺激包括微生物在内的各种生产诱导物质由诸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角质形成细胞、NK细胞、T细胞、B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神经细胞之类的多种类型的细胞生成。此外,IL-6(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在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多功能介质并且可由淋巴或非淋巴细胞(即诸如单核细胞、B细胞、T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之类的各种类型的细胞)生成。当这些细胞因子分泌适量时,它们会赋予对病原菌的抗性,但当分泌过多时,细胞因子会攻击个体的正常细胞以引起改变正常细胞DNA的细胞因子风暴,即继发感染。
首先,参考图10的(a)和(b),在接种SE5的个体中,根据病原菌感染的IL-1(β)的分泌量为约0.3ng/ml,这是显著最小的(p<0.001),同样,接种SE5的个体中IL-6的分泌量为约0.3ng/ml,这是显著最小的(p<0.001)。
此外,参考图10(c),接种SE5的个体中病原菌的存活率为约2.3log cfu/ml,这是显著最小的(p<0.001)。
因此,这可意味着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不会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分泌最少的细胞因子,并且最有效地降低病原菌的存活率。毕竟,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将有关免疫反应的副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
此外,参考图11A,示出了在感染病原菌后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树突状细胞的表达结果。接种SE5的个体中的树突状细胞的表达为总免疫细胞的大约11%,这是最高的。这里,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比接种PBS的个体(即未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2倍或更多。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改善作为先天免疫细胞的树突状细胞的表达。
此外,参考图11B,示出了在感染病原菌后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表达结果。接种SE5的个体中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表达为总免疫细胞的大约35%,这是最高的。这里,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比接种PBS的个体(即未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1.5倍或更多。此外,在感染病原菌后表达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表达率高于如上所述的图8b中的表达率。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主要增加个体的作为先天免疫细胞的嗜中性粒细胞,由此提高对抗疫苗和外部刺激等病原菌的预防效果。因此,有可能二次增强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改善作为先天免疫细胞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表达,由此进一步增强继发获得性免疫反应,因而可以更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免疫反应。
此外,参考图11c,示出了在感染病原菌后根据移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的单核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接种SE5的个体中,表达CD11b(+)(单核细胞标志物)的细胞的表达为总免疫细胞的约13%,这是最高的。这里,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单核细胞数量比接种PBS的个体(即未接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的个体)的单核细胞数量增加1.4倍或更多。此外,在感染病原菌后表达CD11b(+)(表达的单核细胞的标志物)的细胞的表达率高于如上所述的图8c中的表达率。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主要增加个体的表达CD11b(+)(单核细胞的标志物)的细胞(作为先天性免疫细胞),由此提高对抗疫苗和外部刺激等病原菌的预防效果。因此,有可能二次增强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E5可以改善作为先天免疫细胞的单核细胞的表达,由此进一步增强继发获得性免疫反应,因此可以有效改善个体的免疫反应。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完全理解的,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每个特征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相互连接或组合并且在技术上以各种方式联接和操作。各个实施例独立地或相互关联地实施。
尽管已经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一定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技术精神,而是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技术精神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因此,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阐释,并且凡在其等同范围内的技术思想均应阐释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支持本发明的国家级研发项目]
[项目唯一编号]1711084367
[项目编号]017R1A2A2A05019987
[部门名称]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名称]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
[研究项目名称]个人基础研究(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研发)
[项目名称]了解呼吸道和肠道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
[贡献率]1/3
[项目实施机构名称]延世大学
[研究期间]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
[支持本发明的国家级研发项目]
[项目唯一编号]1545018734
[项目编号]918003042SB010
[部门名称]农业、食品和农村事务部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名称]粮农林科技规划与评价研究所
[研究项目名称]培育后基因组产业的多部委基因组项目(研发)(农业、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研发)(农业和林业部)
[研究项目名称]抑制感染并缓解肠道炎症的益生菌菌株的开发
[贡献率]1/3
[项目实施机构名称]延世大学产学合作财团
[研究期间]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支持本发明的国家级研发项目]
[项目唯一编号]1345293841
[项目编号]2017R1D1A1B03031537
[部门名称]教育部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名称]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
[研究项目名称]个人基础研究(教育部)(研发)
[项目名称]抗生素非依赖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控制策略的开发
[贡献率]1/3
[项目实施机构名称]延世大学
[研究期间]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
/>

Claims (17)

1.一种表皮葡萄球菌菌株(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train),其以登录号KCTC13941BP保藏并具有免疫增强活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所述免疫增强活性是增加表达TNF-α的先天免疫细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所述先天免疫细胞包括选自由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树突状细胞数量比未用所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2倍或更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单核细胞数量比未用所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单核细胞数量增加12倍或更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所述单核细胞为CD11b+细胞。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比未用所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6倍或更多。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先天免疫细胞数量与未用所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先天免疫细胞数量相比增加2倍或更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所述菌株表现出对抗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所述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数量是未用所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处理的个体的100倍或更少。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所述病原菌对选自由基于碳青霉烯的抗菌剂、基于β-内酰胺的抗菌剂、基于青霉素的抗菌剂、基于头孢菌素的抗菌剂和基于单环菌素的抗菌剂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具有耐药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其中所述表皮葡萄球菌菌株与蛋白酶和粘蛋白酶的内在活性相比得到增强。
14.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诱导的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或所述菌株的悬浮液作为活性成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预防或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诱导的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传染病包括选自由肺结核、肺炎、尿路感染、伤口感染、脑膜炎、骨髓炎、伤口感染、内眼炎、眼内炎、肝脓肿、咽炎、腹泻、败血症、鼻窦炎、鼻炎、中耳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胆囊炎和腮腺炎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预防或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诱导的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外用制剂或喷雾剂。
17.一种用于增强免疫力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或所述菌株的悬浮液作为活性成分。
CN202080069414.3A 2019-10-02 2020-09-29 具有对抗病原菌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菌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及其用途 Active CN114867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90122293 2019-10-02
KR10-2019-0122293 2019-10-02
PCT/KR2020/013433 WO2021066585A1 (ko) 2019-10-02 2020-09-29 면역 증강 활성 및 병원성 세균에 대한 항균 활성을 갖는 스타필로코커스 에피데르미데스 균주 및 이의 용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7841A CN114867841A (zh) 2022-08-05
CN114867841B true CN114867841B (zh) 2024-04-30

Family

ID=75338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9414.3A Active CN114867841B (zh) 2019-10-02 2020-09-29 具有对抗病原菌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菌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7229A1 (zh)
EP (1) EP4039794A4 (zh)
KR (1) KR102483977B1 (zh)
CN (1) CN114867841B (zh)
WO (1) WO20210665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27009B1 (ko) * 2021-12-17 2024-01-19 (주)메디톡스 피부 유해 세균에 대한 항세균 활성을 갖는 세균 균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약제학적 조성물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0543A (zh) * 2007-07-23 2010-06-09 疫苗研究国际有限公司 灭活的葡萄球菌全细胞疫苗
CN105189732A (zh) * 2012-12-17 2015-12-23 Urgo实验室 预防和/或治疗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球菌、屎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脆弱拟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白色念珠菌和/或糠秕马拉色菌相关的感染、定植或疾病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66708A1 (en) * 2007-02-20 2010-07-0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ntimicrob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therapies and compositions
KR20180056896A (ko) * 2016-11-21 2018-05-30 박순희 한국인 모유로부터 분리한 락토바실러스 가세리 제이12피4 와 스타필로코커스 에피더미디스 제이4피1로 제조한 인공영양아용 미생물제제 및 이를 사용한 장염 억제 방법
CN108823124B (zh) * 2018-06-12 2021-10-2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一株对革兰阳性耐药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0543A (zh) * 2007-07-23 2010-06-09 疫苗研究国际有限公司 灭活的葡萄球菌全细胞疫苗
CN105189732A (zh) * 2012-12-17 2015-12-23 Urgo实验室 预防和/或治疗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球菌、屎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脆弱拟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白色念珠菌和/或糠秕马拉色菌相关的感染、定植或疾病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 epidermidis Influence on Host Immunity: More Than Skin Deep;Richard L. Gallo;Cell Host Microbe;第17卷(第2期);第143-144页 *
葡萄球菌生物膜与宿主免疫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祖瑞铃等;医学综述;第22卷(第15期);第2925-292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83977B1 (ko) 2023-01-04
EP4039794A1 (en) 2022-08-10
KR20210039969A (ko) 2021-04-12
WO2021066585A1 (ko) 2021-04-08
US20220347229A1 (en) 2022-11-03
CN114867841A (zh) 2022-08-05
EP4039794A4 (en) 2023-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ibbons et al. The effect of reserpine, a modulator of multidrug efflux pumps, on the in vitro activity of tetracycline against clinical isolates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possessing the tet (K) determinant
Ceresa et al. The effect of sophorolipids against microbial biofilms on medical-grade silicone
Maachia et 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e grapevine diseases ‘grey mold’and ‘powdery mildew’by Bacillus B27 and B29 strains
CN112384611B (zh) 卷曲乳杆菌kbl693菌株及其用途
CN114867841B (zh) 具有对抗病原菌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菌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及其用途
US20210340179A1 (en) Antimicrobial peptide as-hepc3(48-56) of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and method thereof
CN110684760A (zh) 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基因工程裂解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1508740A (ja) Staphylococcus感染症を処置するための治療的バクテリオファージ組成物
RU2729934C2 (ru) Антибактериаль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и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стафилококковых инфекций антибактериальной композицией
WO2016027279A1 (en) Novel bacterium of bacillus genus and uses thereof
AU2004212179A1 (en) Antimicrobial agents from Streptococcus mitis and Streptococcus oralis
US10100086B2 (en) Peptide and uses thereof
Neris et al. Cytotoxic effects and production of cytokines induced by the endophytic Paenibacillus polymyxa RNC-D in vitro
Babenko et al. Antimicrobial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probiotics in cases of experimental purulent wounds
CN106995485B (zh) 一种分离的内源性抗菌多肽及其应用
KR102428089B1 (ko) 스타필로코커스 에피데르미데스 균주로부터 유래된 gapdh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조성물
KR101461096B1 (ko) 스트렙토마이세스속 또는 크리벨라속을 포함하는 생물막 형성 방지 또는 억제제 및 이를 이용한 생물막 형성 방지 또는 억제 방법
KR102556868B1 (ko) 엔도라이신을 생산하는 형질전환 바실러스 서브틸리스 균주
KR102669340B1 (ko) 항균 조성물 및 항균 조성물로 스태필로코커스 감염들을 치료하는 방법
CN113234137B (zh) 分离自草鱼的CXCL20a蛋白在作为抗菌肽中的应用
US11260113B1 (en) NK-lysin peptid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ir use as antimicrobial/antiviral agents
US20100227935A1 (en) Class of terpene-derived compounds having an antibiotic activity,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uses thereof
KR102330947B1 (ko) 하고초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바이오필름 형성 억제용 조성물
KR102392744B1 (ko) 시엽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바이오필름 형성 억제용 조성물
CN115637246A (zh) 一种抑菌用工程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