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6147A - 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6147A
CN114866147A CN202210627703.1A CN202210627703A CN114866147A CN 114866147 A CN114866147 A CN 114866147A CN 202210627703 A CN202210627703 A CN 202210627703A CN 114866147 A CN114866147 A CN 114866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analog
signals
receiving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77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6147B (zh
Inventor
林先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n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n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n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n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277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661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66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6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6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6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该系统包括:光纤采集系统和光纤接收系统;光纤采集系统与至少两组模拟接收单元相连,光纤接收系统与光纤采集系统通过至少两根光纤相连;每组模拟接收单元支持同时传输16路磁共振信号;光纤采集系统用于接收模拟接收单元发送的至少一组第一电信号,并将第一电信号转换成一组光信号;光纤接收系统用于接收光纤采集系统通过光纤发送的至少一组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系统,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传输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现有技术中通过磁共振成像信号采集系统对磁共振成像信号进行采集。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磁共振成像信号采集系统仅能够传输16路磁共振信号,且在远距离传输时通过同轴电缆线进行信号传输造成的信号衰减和电磁干扰等,造成信号传输精度和传输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传输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包括光纤采集系统和光纤接收系统;所述光纤采集系统和所述光纤接收系统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
所述光纤采集系统与至少两组模拟接收单元相连,所述光纤接收系统与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至少两根光纤相连;所述光纤的数量与所述模拟接收单元的数量相同;每组模拟接收单元支持同时传输16路磁共振信号;
所述光纤采集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模拟接收单元发送的至少一组第一电信号,并将每组第一电信号转换成一组光信号;每组第一电信号包括至少一路磁共振信号;
所述光纤接收系统用于接收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所述光纤发送的至少一组光信号,并将每组所述光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每根光纤用于传输一组光信号;每组所述第二电信号包括至少一路磁共振信号。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纤采集系统包括至少两组采集单元,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所述至少两组采集单元与所述至少两组模拟接收单元相连,用于通过所述采集单元获取所述模拟接收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信号;其中,所述采集单元的数量与所述模拟接收单元的数量相同,所述采集单元与所述模拟接收单元一一对应;
每组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模拟信号采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处理子单元;
针对每组采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通过所述模拟信号采集电路与一组所述模拟接收单元相连,用于获取该组模拟接收单元传输的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为模拟信号;
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与所述模拟信号采集电路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模拟信号采集电路传输的第一电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子单元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中的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所述光信号;所述数据处理子单元与所述光纤接收系统通过所述光纤相连,用于将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光纤传输给所述光纤接收系统。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数据处理子单元包括:数据接收模块和第一光电转换模块;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相连,用于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中的所述数字信号并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缓存;
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传输的所述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成所述光信号;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光纤接收系统通过所述光纤相连,用于将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光纤传输给所述光纤接收系统。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数据接收模块包括:串并转换子模块、数字下变频子模块和第一缓存子模块;
所述串并转换子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中串行的所述数字信号,并将所述串行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并行的数字信号;
所述数字下变频子模块与所述串并转换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用于获取所述并行的数字信号,并对所述并行的数字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混频后的数字信号;所述数字下变频子模块与所述第一缓存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向所述第一缓存子模块传输所述混频后的数字信号;
所述第一缓存子模块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相连,用于将所述混频后的数字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纤接收系统包括: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和数据读取模块;
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至少两组光纤相连,用于获取所述光纤采集系统传输的至少两组光信号,并将每组所述光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二电信号;
所述数据读取模块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相连,用于接收并读取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中的所述第二电信号。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纤接收系统还包括用于缓存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第二缓存子模块;
所述第二缓存子模块与所述数据读取模块相连,用于向所述数据读取模块传输所述第二电信号。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纤接收系统安装在谱仪机箱内部;
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包括所述谱仪机箱的背板总线;
所述光纤采集系统安装在屏蔽间;所述屏蔽间不包含所述谱仪机箱。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模拟接收单元接收至少一组第一电信号;每组第一电信号包括至少一路磁共振信号;每组模拟接收单元支持同时传输16路磁共振信号;
通过光纤采集系统将每组所述第一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
控制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光纤将所述光信号发送给光纤接收系统,以使所述光纤接收系统将所述光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第二方面中所述磁共振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第二方面中所述磁共振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光纤接收系统处理两组模拟接收单元传输的第一电信号,能够支持同时传输32路磁共振信号,通过将第一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用光纤传输代替同轴电缆传输,不需要将两组第一电信号中的32路磁共振信号用32根电缆线传输,连线简洁。同时,由于光纤采集系统101和光纤接收系统102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因此当预设距离越长,电缆线传输的干扰和损耗就越强,通过上述系统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能够实现光纤传输,能有效减少信号因长电缆传输产生的衰减和消除外部的电磁干扰,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传输精度。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字处理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第二缓存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和方法,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光纤采集系统101和光纤接收系统102;所述光纤采集系统101和所述光纤接收系统102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所述光纤采集系统101与至少两组模拟接收单元(如图1所示的模拟接收单元103和模拟接收单元104)相连,所述光纤接收系统102与所述光纤采集系统101通过至少两根光纤(如图1所示的光纤105和光纤106)相连;所述光纤的数量与所述模拟接收单元的数量相同(如图1所示,光纤和模拟接收单元的数量均为2个);每组模拟接收单元支持同时传输16路磁共振信号;所述光纤采集系统101用于接收所述模拟接收单元发送的至少一组第一电信号,并将每组第一电信号转换成一组光信号;每组第一电信号包括至少一路磁共振信号;所述光纤接收系统102用于接收所述光纤采集系统101通过所述光纤(如图1所示的光纤105和光纤106)发送的至少一组光信号,并将每组所述光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每根光纤用于传输一组光信号;每组所述第二电信号包括至少一路磁共振信号。
具体的,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进行调整。第一电信号是模拟接收单元采集的模拟信号,光纤采集系统101通过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将每组模拟接收单元采集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两个模拟接收单元与光纤采集系统101用不同的线路进行连接,用于分别传输信号。由于每组模拟接收单元支持同时传输16路磁共振信号,因此两组模拟接收单元可同时向光纤采集系统101传输32路磁共振信号,每组第一电信号至少包括1路磁共振信号,至多包含16路磁共振信号。
光纤接收系统102与所述光纤采集系统101通过如图1所示的光纤105和光纤106,光纤105和光纤106分别用来传输不同的光信号;其中,模拟接收单元103采集到的第一电信号经过光纤采集系统101处理之后得到的光信号经过光纤105传输到光纤接收系统102;模拟接收单元104采集到的第一电信号经过光纤采集系统101处理之后得到的光信号经过光纤106传输到光纤接收系统102。以此类推,若增加模拟接收单元的数量,则需要对应增加光纤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通过光纤接收系统处理两组模拟接收单元传输的第一电信号,能够支持同时传输32路磁共振信号,通过将第一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用光纤传输代替同轴电缆传输,不需要将两组第一电信号中的32路磁共振信号用32根电缆线传输,连线简洁。同时,由于光纤采集系统101和光纤接收系统102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因此当预设距离越长,电缆线传输的干扰和损耗就越强,通过上述系统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能够实现光纤传输,能有效减少信号因长电缆传输产生的衰减和消除外部的电磁干扰,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传输精度。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光纤采集系统包括至少两组采集单元(如图2所示的采集单元201和采集单元202);,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所述至少两组采集单元与所述至少两组模拟接收单元相连,用于通过所述采集单元获取所述模拟接收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信号;其中,所述采集单元的数量与所述模拟接收单元的数量相同(如图2所示,采集单元和模拟接收单元均为两个),所述采集单元与所述模拟接收单元一一对应,也即不同的采集单元连接不同的模拟接收单元(如图2所示采集单元201与模拟接收单元103相连,采集单元202与模拟接收单元104相连)。
具体的,通过不同的采集单元(如图2所示的采集单元201和采集单元202)分别处理不同模拟接收单元(模拟接收单元103和模拟接收单元104)传输过来的不同第一电信号,提高处理效率。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每组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模拟信号采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处理子单元,以采集单元201为例结合图3对每组采集单元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针对每组采集单元(以采集单元201为例),所述采集单元(采集单元201)通过所述模拟信号采集电路301与一组所述模拟接收单元(图3示出的模拟接收单元103)相连,用于获取该组模拟接收单元103传输的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为模拟信号;所述模数转换电路302与所述模拟信号采集电路301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模拟信号采集电路301传输的第一电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所述数据处理子单元303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302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模数转换电路302中的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所述光信号;所述数据处理子单元303与所述光纤接收系统102通过所述光纤105相连,用于将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光纤105传输给所述光纤接收系统102。
具体的,采集单元201中的模拟信号采集电路301用于接收模拟接收单元103发送的模拟信号(第一电信号),模拟信号采集电路301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第一电信号)发送给模数转换电路302对第一电信号进行模数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模数转换电路302将数字信号发送给数据处理子单元303从而通过数据处理子单元303将数字信号转换成光信号。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字处理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以数据处理子单元303为例,所述数据处理子单元303包括:数据接收模块401和第一光电转换模块402;所述数据接收模块401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302相连,用于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302中的所述数字信号并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缓存;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402与所述数据接收模块401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接收模块401传输的所述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成所述光信号;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402与所述光纤接收系统102通过所述光纤105相连,用于将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光纤105传输给所述光纤接收系统102。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以数据接收模块401为例),所述数据接收模块401包括:串并转换子模块501、数字下变频子模块502和第一缓存子模块503;所述串并转换子模块501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302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模数转换电路302中串行的所述数字信号,并将所述串行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并行的数字信号;所述数字下变频子模块502与所述串并转换子模块501的输出端相连,用于获取所述并行的数字信号,并对所述并行的数字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混频后的数字信号;所述数字下变频子模块502与所述第一缓存子模块503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向所述第一缓存子模块503传输所述混频后的数字信号;所述第一缓存子模块503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402相连,用于将所述混频后的数字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402。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纤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光纤接收系统102包括:第二光电转换模块601和数据读取模块602;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601与所述光纤采集系统101通过至少两组光纤(光纤105和光纤106)相连,用于获取所述光纤采集系统101传输的至少两组光信号,并将每组所述光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二电信号;所述数据读取模块602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601相连,用于接收并读取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601中的所述第二电信号。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第二缓存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光纤接收系统102还包括用于缓存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第二缓存子模块603;所述第二缓存子模块603与所述数据读取模块602相连,用于向所述数据读取模块602传输所述第二电信号。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纤接收系统102安装在谱仪机箱内部;所述数据读取模块602包括所述谱仪机箱的背板总线;所述光纤采集系统101安装在屏蔽间;所述屏蔽间不包含所述谱仪机箱。
具体的,光纤采集系统101和光纤接收系统102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屏蔽间中安装光纤采集系统101的位置与谱仪机箱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预设距离,通过光纤传输能够减少电缆线长距离传输的损耗,提高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模拟接收单元接收至少一组第一电信号;每组第一电信号包括至少一路磁共振信号;每组模拟接收单元支持同时传输16路磁共振信号;
通过光纤采集系统将每组所述第一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
控制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光纤将所述光信号发送给光纤接收系统,以使所述光纤接收系统将所述光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方法,通过光纤接收系统处理两组模拟接收单元传输的第一电信号,能够支持同时传输32路磁共振信号,通过将第一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用光纤传输代替同轴电缆传输,不需要将两组第一电信号中的32路磁共振信号用32根电缆线传输,连线简洁。同时,由于光纤采集系统101和光纤接收系统102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因此当预设距离越长,电缆线传输的干扰和损耗就越强,通过上述方法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能够实现光纤传输,能有效减少信号因长电缆传输产生的衰减和消除外部的电磁干扰,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传输精度。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801、存储介质802和总线803,所述存储介质802存储有所述处理器8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如实施例中的磁共振信号传输方法时,所述处理器801与所述存储介质802之间通过总线803通信,所述处理器801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实施例中,所述存储介质802还可以执行其它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关于具体执行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参见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以执行如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还可以执行其它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实施例中的方法,关于具体执行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参见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系统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采集系统和光纤接收系统;所述光纤采集系统和所述光纤接收系统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距离;
所述光纤采集系统与至少两组模拟接收单元相连,所述光纤接收系统与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至少两根光纤相连;所述光纤的数量与所述模拟接收单元的数量相同;每组模拟接收单元支持同时传输16路磁共振信号;
所述光纤采集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模拟接收单元发送的至少一组第一电信号,并将每组第一电信号转换成一组光信号;每组第一电信号包括至少一路磁共振信号;
所述光纤接收系统用于接收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所述光纤发送的至少一组光信号,并将每组所述光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每根光纤用于传输一组光信号;每组所述第二电信号包括至少一路磁共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采集系统包括至少两组采集单元,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所述至少两组采集单元与所述至少两组模拟接收单元相连,用于通过所述采集单元获取所述模拟接收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信号;其中,所述采集单元的数量与所述模拟接收单元的数量相同,所述采集单元与所述模拟接收单元一一对应;
每组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模拟信号采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据处理子单元;
针对每组采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通过所述模拟信号采集电路与一组所述模拟接收单元相连,用于获取该组模拟接收单元传输的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为模拟信号;
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与所述模拟信号采集电路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模拟信号采集电路传输的第一电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子单元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中的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所述光信号;所述数据处理子单元与所述光纤接收系统通过所述光纤相连,用于将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光纤传输给所述光纤接收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子单元包括:数据接收模块和第一光电转换模块;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相连,用于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中的所述数字信号并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缓存;
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传输的所述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成所述光信号;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光纤接收系统通过所述光纤相连,用于将所述光信号通过所述光纤传输给所述光纤接收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模块包括:串并转换子模块、数字下变频子模块和第一缓存子模块;
所述串并转换子模块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相连,用于获取所述模数转换电路中串行的所述数字信号,并将所述串行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并行的数字信号;
所述数字下变频子模块与所述串并转换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用于获取所述并行的数字信号,并对所述并行的数字信号进行混频得到混频后的数字信号;所述数字下变频子模块与所述第一缓存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向所述第一缓存子模块传输所述混频后的数字信号;
所述第一缓存子模块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相连,用于将所述混频后的数字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收系统包括: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和数据读取模块;
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至少两组光纤相连,用于获取所述光纤采集系统传输的至少两组光信号,并将每组所述光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二电信号;
所述数据读取模块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相连,用于接收并读取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中的所述第二电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收系统还包括用于缓存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第二缓存子模块;
所述第二缓存子模块与所述数据读取模块相连,用于向所述数据读取模块传输所述第二电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收系统安装在谱仪机箱内部;
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包括所述谱仪机箱的背板总线;
所述光纤采集系统安装在屏蔽间;所述屏蔽间不包含所述谱仪机箱。
8.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模拟接收单元接收至少一组第一电信号;每组第一电信号包括至少一路磁共振信号;每组模拟接收单元支持同时传输16路磁共振信号;
通过光纤采集系统将每组所述第一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
控制所述光纤采集系统通过光纤将所述光信号发送给光纤接收系统,以使所述光纤接收系统将所述光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磁共振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磁共振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210627703.1A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8661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7703.1A CN114866147B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7703.1A CN114866147B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6147A true CN114866147A (zh) 2022-08-05
CN114866147B CN114866147B (zh) 2023-10-20

Family

ID=82623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7703.1A Active CN114866147B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6614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2997B1 (en) * 1999-03-10 2003-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nector and cable having transducer and receiver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CN102415053A (zh) * 2009-04-22 2012-04-11 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 用于多通道信号的数据采集系统
US20130071120A1 (en) * 2011-09-19 2013-03-21 Zoran Marlcevic Digitizer for use in an overlay system with digital optical transmitter for digitized narrowcast signals
US20160127073A1 (en) * 2014-10-13 2016-05-05 Nxgen Partners Ip, Llc Application of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to fiber, fso and rf
CN105790746A (zh) * 2016-04-13 2016-07-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数字信号光纤传输触发系统
CN106664194A (zh) * 2014-04-04 2017-05-10 尼克根合伙Ip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轨道角动量与多层叠加调制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20170230115A1 (en) * 2014-04-04 2017-08-10 Nxgen Partners Ip, Llc Shorter wavelength transmission of oam beams in conventional single mode fiber
US20180278329A1 (en) * 2017-03-21 2018-09-27 Optomedia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 module and 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connected thereto
CN109412693A (zh) * 2019-01-07 2019-03-01 上海海洋大学 多路电信号转光纤通讯系统及方法
WO2022089268A1 (zh) * 2020-10-27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接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2997B1 (en) * 1999-03-10 2003-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nector and cable having transducer and receiver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CN102415053A (zh) * 2009-04-22 2012-04-11 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 用于多通道信号的数据采集系统
US20130071120A1 (en) * 2011-09-19 2013-03-21 Zoran Marlcevic Digitizer for use in an overlay system with digital optical transmitter for digitized narrowcast signals
CN106664194A (zh) * 2014-04-04 2017-05-10 尼克根合伙Ip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轨道角动量与多层叠加调制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20170230115A1 (en) * 2014-04-04 2017-08-10 Nxgen Partners Ip, Llc Shorter wavelength transmission of oam beams in conventional single mode fiber
US20160127073A1 (en) * 2014-10-13 2016-05-05 Nxgen Partners Ip, Llc Application of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to fiber, fso and rf
CN105790746A (zh) * 2016-04-13 2016-07-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数字信号光纤传输触发系统
US20180278329A1 (en) * 2017-03-21 2018-09-27 Optomedia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 module and 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connected thereto
CN109412693A (zh) * 2019-01-07 2019-03-01 上海海洋大学 多路电信号转光纤通讯系统及方法
WO2022089268A1 (zh) * 2020-10-27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接收方法
CN114499688A (zh) * 2020-10-27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接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6147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93495C2 (ru) Система получе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методом ядерного магнитного резонанса, содержащая интерфейс кабинета томографии для аналого-цифрового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игналов ядерного магнитного резонанса между блоком приемных катушек и удаленным блоком обработки сигнала
EP2424168A1 (en)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for multi-channel signals
CN108964754B (zh) 光通信器件的插损校正方法、系统及插损测量系统
CN114866147A (zh) 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14367A (zh) 模块化高密度数字光纤星载收发设备
CN113325921A (zh) 一种高速adc同步采集系统及方法
CN210351129U (zh) 一种基于fmc的双通道adc/dac板卡
CN103006168A (zh) 集束光纤快速成像装置
CN113986801B (zh) 一种波特率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09032317U (zh) 一种单光源多路分区扫频oct系统
CN108964769B (zh) 一种模分复用传输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N112147428A (zh) 电磁兼容性测试系统和方法
Brown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2 nd generation ASKAP digital receiver system
CN211047226U (zh) 麦克风抗射频干扰能力测试装置
CN220139543U (zh) 一种无中频同轴电缆的数字接收采样系统
Lu et al.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electric energy centralized collection and metering system based on smart grid
CN108143395A (zh) 一种单光源多路分区扫频oct系统及其分区扫频实现方法
CN210244129U (zh) 四通道高速采集处理电路
CN110960217A (zh) 医学成像设备和操控其至少一个显示器的方法
CN211926894U (zh) 一种采集模块
CN116502585B (zh) 一种层叠式大容量信号采集传输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09815180A (zh) 一种局域网信号集中采集处理器
CN212875993U (zh) 基于pcie接口的数据传输装置
CN110580205A (zh) 能够进行多接口测试的系统
CN211978286U (zh) 一种光学器件激光阻通率测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