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9501A -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 Google Patents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9501A
CN114849501A CN202210600976.7A CN202210600976A CN114849501A CN 114849501 A CN114849501 A CN 114849501A CN 202210600976 A CN202210600976 A CN 202210600976A CN 114849501 A CN114849501 A CN 114849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membrane
solution
compound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09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49501B (zh
Inventor
梁松苗
胡利杰
刘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hart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har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hart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har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09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9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9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95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2633 priority patent/WO202323131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49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9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66Polymers having sulfur in the main chain,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 B01D71/68Polysulfones; Polyethersulf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7Nano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02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 B01D67/0009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by phase separation, sol-gel transition, evaporation or solvent quenching
    • B01D67/0011Casting solutio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02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 B01D67/0009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by phase separation, sol-gel transition, evaporation or solvent quenching
    • B01D67/0013Cast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26Polyalke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30Polyalkenyl halides
    • B01D71/32Polyalkenyl halides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B01D71/34Polyvinylidene fluor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40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alts, amides, imides, nitriles, anhydrides, esters
    • B01D71/42Polymers of nitriles, e.g. polyacrylonitr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58Other polymer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main chai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 B01D71/62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 B01D71/64Poly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5/00Details relating to properties of membranes
    • B01D2325/48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铸膜液,使铸膜液在增强材料上固化形成基膜;将所述基膜依次与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接触以在所述基膜上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形成聚酰胺功能层,其中所述水相溶液包含水相单体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所述油相溶液包含油相单体;经后处理得到纳滤膜,所述后处理包括羟基化处理和交联处理。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滤膜具备高通量和选择性分离性能以及优异的抗菌性能,能够有效地避免微生物污染。

Description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过滤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印染和纺织的需求逐渐增加。近年来,染料的生产和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染料的废水,如果将这些未经处理的含染料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含染料的废水的处理以及回收再利用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除此之外,在染料的使用过程中,会加入大量无机盐以提高生产和染色效率,这加剧了染料回收的难度。如何实现含染料的废水中活性染料与无机盐的有效分离,达到回收和重复利用,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可靠的分离技术,在水处理、制药、食品、能源及化工等领域有着杰出的应用表现,吸引了广大研究人员的注意。其中,纳滤膜已被广泛用于水处理过程。与反渗透膜相比,纳滤膜的成功应用往往源于它对一种溶质的选择性分离。其一为对不同价态的盐离子的分离,如在地下水的软化过程中,通过纳滤过程,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而保留钠离子,从而有效地降低水的硬度;其二为对有机小分子和盐离子的分离,如在纺织行业中,含染料的废水往往含有染料和盐类物质,通过纳滤过程可以截留染料而收集盐类物质进行二次利用,而染料也进一步浓缩到更容易处理的浓度,因此,纳滤膜分离技术是目前用于处理印染行业废水的最经济有效的技术。
在纳滤膜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除了考虑纳滤膜的截留性能以外,系统的运行成本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提高纳滤膜的水通量,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运行压力,大幅度的降低纳滤膜系统的运行成本。在纳滤膜类别中,制备具有疏松结构的聚酰胺层的纳滤膜可以有效地提高渗透通量,这为纳滤膜的实际应用带来了较好的基础。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集中于如何制备具有疏松结构的聚酰胺层的纳滤膜,如在专利文献CN111450715B中提及在基膜制备中加入无机盐,采用单宁酸为水相溶液,制备出具有疏松结构的纳滤膜。在专利文献CN112058094B中,研究人员将聚脲微球加入到基膜中,对基膜表面进行交联处理制备出具有疏松结构的纳滤膜。
需要注意的是,膜的污染是纳滤膜等膜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膜的污染是指在膜的过滤过程中,悬浮物或可溶性物质(微生物、大分子和胶体盐等)与膜发生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在膜的表面或膜孔内发生的吸附、沉积、堵塞等现象。膜的污染的存在,会导致膜的通量衰减,膜的寿命减少,这会造成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成本增加。缓解膜的污染已经成为膜分离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
膜的污染主要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微生物污染和胶体污染,其中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为可逆污染,微生物污染和胶体污染主要为不可逆污染。膜表面的微生物污染可以归结为细菌、藻类等在膜表面的吸附、繁殖形成的生物层。为了避免在膜表面形成污染,需要对膜表面进行抗菌处理,以达到缓解由于不可逆的微生物污染导致的膜性能的永久性下降。
因此,如何制备具有较好的渗透和分离性能且兼具抗微生物污染的纳滤膜,是当前纳滤膜研究中的一大技术热点。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该纳滤膜在水处理过程中同时具备高通量和选择性分离(有机染料和无机盐离子的选择性分离)性能以及优异的抗菌性能,能够有效地避免微生物污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实现以上目的,进行锐意研究之后发现:通过在水相溶液中引入糖苷化磺酰胺类物质作为添加剂,可以改变水相单体在界面聚合反应中的扩散过程,诱导具有疏松结构的聚酰胺功能层的形成,从而提高膜的通量,同时磺酰胺基团的引入能够带来抗菌效果,降低在膜表面上的微生物污染;在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形成聚酰胺功能层之后,通过对其进行包括羟基化处理和交联处理在内的后处理能够确保纳滤膜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铸膜液,使所述铸膜液在增强材料上固化形成基膜,其中所述铸膜液包含聚合物和溶剂;
将所述基膜依次与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接触以在所述基膜上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形成聚酰胺功能层,其中所述水相溶液包含水相单体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所述油相溶液包含油相单体;
经后处理得到纳滤膜,其中所述后处理包括羟基化处理和交联处理。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为选自聚砜、聚醚砜、磺化聚醚砜、聚酰亚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丙烯和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通过将糖类化合物与含磺酰胺基团的化合物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优选地,基于所述水相溶液的总质量,所述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01~1.0wt%。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糖类化合物为选自D-葡萄糖、N-芳基糖苷、乳糖、半乳糖、N-乙酰-D-氨基葡萄糖、阿拉伯糖、N-乙酰-D-半乳糖胺、D-核糖、L-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和麦芽糖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含磺酰胺基团的化合物为选自由下式I表示的化合物和下式II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3669225410000041
在式I中,R1和R2为选自H、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烃基、氨基和氰基中的至少一种,R3、R4和R5为选自H、氨基、亚氨基和羟基中的至少一种,R3、R4和R5中至少之一为氨基;
Figure BDA0003669225410000042
在式II中,R1和R2为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所述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任选地含有选自氨基、氰基、羧基、双键和乙炔基中的至少一种,R3为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烃基,R4为选自H、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任选地含有选自羟基、羧基、酮基、醚键、羰基、亚氨基、酰基和苯基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水相单体为选自哌嗪、2-甲基哌嗪、聚乙烯亚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均苯三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以所述水相溶液的总质量计,所述水相单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3.0wt%。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油相单体为选自均苯三甲酰氯、氰脲酰氯、丹磺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和联苯四酰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以所述油相溶液的总质量计,所述油相单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5~1.0wt%。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羟基化处理在包含醇胺类物质的溶液中进行,优选地,所述醇胺类物质为选自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以所述包含醇胺类物质的溶液的总质量计,醇胺类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5.0wt%。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交联处理在包含交联剂的溶液中进行,所述交联剂为碳原子数为2至6的二醛类化合物,优选地,以所述包含交联剂的溶液的总质量计,交联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1~0.5wt%。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纳滤膜。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滤膜具有高达80~120L/(m2/h)的水通量,对于刚果红、甲基橙、酸性品红的脱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9%、82~90%、90~95%,对于硫酸镁的脱除率可以调节至30%,从而实现对于有机染料分子和无机盐离子的选择性分离,此外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有效地缓解了在运行过程中在膜的表面上的微生物污染。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所述纳滤膜可以应用于水处理、染料、生物化工、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分离和浓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铸膜液,使所述铸膜液在增强材料上固化形成基膜,其中所述铸膜液包含聚合物和溶剂;
将所述基膜依次与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接触以在所述基膜上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形成聚酰胺功能层,其中所述水相溶液包含水相单体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所述油相溶液包含油相单体;
经后处理得到纳滤膜,其中所述后处理包括羟基化处理和交联处理。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在于:通过在水相溶液中引入糖苷化磺酰胺类物质作为添加剂,可以改变水相单体在界面聚合反应中的扩散过程,诱导具有疏松结构的聚酰胺功能层的形成,从而提高膜的通量,同时磺酰胺基团的引入能够带来抗菌效果,降低在膜表面上的微生物污染;在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形成聚酰胺功能层之后,通过对其进行包括羟基化处理和交联处理在内的后处理能够确保纳滤膜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为选自聚砜、聚醚砜、磺化聚醚砜、聚酰亚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丙烯和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基于所述铸膜液的总质量,所述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wt%~25wt%。
对于所述铸膜液中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能够充分溶解聚合物即可,优选地,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和咪唑啉酮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铸膜液中任选地含有非溶剂,优选地,所述非溶剂为碳数为1~6的醇类、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二醇和聚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碳数为1~6的醇类可以列举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和己醇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溶剂优选为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基于所述铸膜液的总质量,所述非溶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5wt%。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增强材料可以为聚丙烯(PP)无纺布、锦纶(PA)无纺布、乙纶(HDPE)无纺布、聚酯(PET)无纺布。
对于将铸膜液涂覆在无纺布上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纳滤膜制备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涂覆方法,例如流延法、浸涂法、刮涂法、旋转涂覆法等,更优选为刮涂法。涂覆在无纺布上之后接着浸在凝固浴中,使得铸膜液凝固成膜。
对于基膜的孔径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20~40nm;对于基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35~45μm。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通过将糖类化合物与含磺酰胺基团的化合物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同时具有糖类物质的部分性质和磺酰胺基团的部分性质,可以改变水相溶液中的多元胺类单体在界面聚合反应中的扩散过程,诱导具有疏松结构的聚酰胺功能层的形成,同时,引入的磺酰胺基团能够在后续应用过程中带来抗菌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基于所述水相溶液的总质量,所述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01~1.0wt%,更优选地为0.05~0.5wt%;如果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浓度含量低于0.001wt%,则会导致膜的通量提升不明显;如果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浓度含量高于1.0wt%,则会导致成膜性较差。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糖类化合物具有易溶于水的性质,优选地为选自D-葡萄糖、N-芳基糖苷、乳糖、半乳糖、N-乙酰-D-氨基葡萄糖、阿拉伯糖、N-乙酰-D-半乳糖胺、D-核糖、L-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和麦芽糖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含磺酰胺基团的化合物为选自由下式I表示的化合物和下式II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3669225410000071
在式I中,R1和R2为选自H、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烃基、氨基和氰基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烃基可以列举甲基、乙基、异丙基等,R3、R4和R5为选自H、氨基、亚氨基和羟基中的至少一种,R3、R4和R5中至少之一为氨基。
作为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如对氨基苯磺酰胺、3-氨基苯磺酰胺、5-氨基-2-甲苯磺酰胺、4-氨基甲基苯磺酰胺、2-氨基苯酚-4-磺酰胺、3,4-二氨基苯磺酰胺等。
Figure BDA0003669225410000081
在式II中,R1和R2为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所述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任选地含有选自氨基、氰基、羧基、双键和乙炔基中的至少一种,R3为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烃基,R4为选自H、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任选地含有选自羟基、羧基、酮基、醚键、羰基、亚氨基、酰基和苯基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由式II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如2-氨基乙基磺酰胺、2-苯胺基乙磺酰胺、2-(2-苯肼基)乙磺酰胺、2-(2-苯甲酰肼基)乙磺酰胺、2-(2-苯甲酰肼基)-N-乙炔基乙磺酰胺、2-(2-苯甲酰肼基)-N-乙炔基-N-丙基乙磺酰胺、2-(2-苯甲酰肼基)-N-苄基-N-乙炔基乙磺酰胺等。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水相单体为选自哌嗪、2-甲基哌嗪、聚乙烯亚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均苯三胺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以所述水相溶液的总质量计,所述水相单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3.0wt%,更优选地为0.5~1.5wt%。如果水相单体的含量低于0.1wt%,则会导致成膜性较差,制备的纳滤膜不具备分离性能;如果水相单体的含量高于3.0wt%,则制备的纳滤膜的聚酰胺功能层较厚,严重增加了水分子的传质阻力,导致膜的性能较差。
在所述水相溶液中还可以任选地包含pH调节剂以将溶液的pH值调节至9~12的范围内,从而更有利于界面聚合反应的进行。所述pH调节剂可以为选自氢氧化钠、磷酸氢钾、氢氧化钾、碳酸钠、三乙胺/樟脑磺酸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三乙胺和樟脑磺酸组合使用用于调节pH,这样可以使反应相对温和一些,是界面聚合反应中常见的pH调节搭配。
对于基膜与水相溶液的接触时间和接触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15~45℃的温度范围内接触10~60秒。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油相单体为选自均苯三甲酰氯、氰脲酰氯、丹磺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和联苯四酰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以所述油相溶液的总质量计,所述油相单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5~1.0wt%,更优选地为0.1~0.5wt%。如果油相单体的含量低于0.05wt%,则无法形成聚酰胺功能层以满足纳滤膜性能需求;如果油相单体的含量高于1.0wt%,则制备的纳滤膜的通量下降严重,甚至没有通量。
对于所述油相溶液中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如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乙基环己烷、Isopar M、Isopar H、Isopar L、Isopar E、Isopar G等。
对于基膜与油相溶液的接触时间和接触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15~45℃的温度范围内接触10~60秒。
在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在依次与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接触以进行界面聚合反应之后,可以进行加热使聚酰胺功能层进一步交联,优选地,加热温度在25~40℃的范围内,加热时间为1~5分钟。加热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溶剂的挥发和聚酰胺功能层的交联固化,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或者加热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膜表面的微结构被撕裂,导致膜的脱盐性能降低。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后处理包括羟基化处理和交联处理,所述羟基化处理是指将所述油相溶液中未进行界面聚合反应的油相单体进行羟基化,其中所述羟基化处理在包含醇胺类物质的溶液中进行,优选地,所述醇胺类物质为选自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其作用是诱导未参加界面聚合反应的酰氯类单体的酰氯基团进行羟基化改性,从而在膜的表面引入羟基基团。
在该处理中,醇胺类物质与未反应的酰氯基团进行共价结合,使得醇胺中的氨基被反应,膜表面留下羟基,由此增强膜表面的亲水性并且使得膜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受到的污染得到缓解,减少了由于污染导致的膜的性能的降低。
同时,由于水相溶液中的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反应活性比水相单体低,因此,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不是以化学键的方式与聚酰胺功能层结合,在膜的长期运行过程中,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会脱落,导致膜的抗菌稳定性能受损。通过在膜的表面引入羟基基团,膜内存在的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与膜表面的羟基通过在交联剂的作用下结合起来,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固定在聚酰胺功能层中,确保了膜在使用过程中的抗菌稳定性。
优选地,以所述包含醇胺类物质的溶液的总质量计,醇胺类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5.0wt%,当在该浓度范围内时,能够使得未进行界面聚合反应的油相单体(酰氯单体)未被全部羟基化,未被羟基化的酰氯单体被水解产生羧基,使得膜表面带负电荷,与带负电荷的染料和无机盐等产生排斥作用,从而促进对染料和无机盐进行截留。更优选地,醇胺类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3.0wt%。
进一步更优选的,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在包含醇胺类物质的溶液中浸入0.5~5分钟。
在所述包含醇胺类物质的溶液中还可以任选地包含pH调节剂以将溶液的pH值调节至9~11的范围内,从而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所述pH调节剂可以为选自氢氧化钠、磷酸氢钾、氢氧化钾、碳酸钠、三乙胺/樟脑磺酸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交联处理在包含交联剂的溶液中进行,在该处理中,通过交联剂的作用,使得通过上述的羟基化改性而留在膜的表面上的羟基与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的羟基、氨基进行进一步的交联固定,从而使得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稳定地存在于聚酰胺功能层,以确保膜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性能稳定。
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碳原子数为2至6的二醛类化合物。可以列举如乙二醛、丙二醛、丁二醛、戊二醛等。
优选地,以所述包含交联剂的溶液的总质量计,交联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1~0.5wt%,更优选为0.02~0.1wt%。
优选地,在包含交联剂的溶液中的浸入时间为1~5分钟,更优选为2~4分钟。该过程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增益和保证纳滤膜的性能,如果交联剂的浓度过低或浸入时间不足,会导致效果达不到预期,如果交联剂的浓度过高或浸入时间过久,同样会导致膜整体性能的降低。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后处理还可以包括两阶段的水洗,第一阶段水洗温度为40~60℃,第二阶段水洗温度为20~30℃,以洗去未反应的胺类单体、酰氯类单体、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交联剂等前述过程的残留物。
优选地,接着对纳滤膜表面涂覆保护层溶液,所述保护层溶液包含多羟基聚合物,所述多羟基聚合物列举如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等。保护层溶液的作用是减少纳滤膜表面在后续的加热干燥处理过程中的损伤,确保膜结构的稳定性。优选地,基于所述保护层溶液的总质量,所述多羟基聚合物的含量为1~3wt%,更优选为1.5~2.5wt%,进一步优选地,涂覆时间为5~20秒。
在所述保护层溶液中任选地可以包含选自盐酸、戊二醛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盐酸的加入主要目的是调节溶液pH值,促进所述多羟基聚合物举如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等的溶解,加入少量戊二醛可以促进所述多羟基聚合物举如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等的自我交联,在涂覆时,能够更好的形成保护层。
优选地进行加热干燥后处理得到最终的纳滤膜。优选地,加热烘干温度范围为50~90℃,烘干时间为1~3分钟。
作为本发明的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非限制性实例如下:
将聚砜或聚醚砜(15-25wt%)作为聚合物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任选地添加2wt%聚乙二醇400,在60℃下搅拌6h直到聚合物完全溶解,静置脱泡;将铸膜液在无纺布上经液-固相转化法形成基膜。
将制备的基膜浸泡于包含0.1~3.0wt%水相单体、0.001~1.0wt%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和0~0.1wt%氢氧化钠的水相溶液中,沥干表面水珠。
接着浸入包含0.05~1.0wt%酰氯类单体的油相溶液中,沥干表面溶液。
接着依次浸入包含0.1~5.0wt%二乙醇胺的水溶液、包含0.01~0.5wt%交联剂的水溶液。
取出后用纯水洗涤,涂覆保护层溶液,然后烘干,制得具有疏松结构的且具有抗菌性能的功能层的纳滤膜。
本发明还提供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滤膜。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滤膜具有高达80~120L/(m2/h)的水通量,对于刚果红、甲基橙、酸性品红的脱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9%、82~90%、90~95%,对于硫酸镁的脱除率可以调节至30%,从而实现对于有机染料分子和无机盐离子的选择性分离,此外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有效地缓解了在运行过程中在膜的表面上的微生物污染。所述纳滤膜可以应用于水处理、染料、生物化工、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分离和浓缩技术。
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试剂和原料除非特别说明,皆为商购可得的常规产品。
制备例
糖苷类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1)具有由式I表示的糖苷类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称取28.4g磷酸氢二钠溶于100ml水中,加水稀释至1000ml备用;称取24g磷酸二氢钠溶于100ml水中,加水稀释至1000ml备用;称取68.5ml磷酸二氢钠的水溶液和31.5ml磷酸氢二钠的水溶液置于烧杯中,混合均匀配制pH值为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备用。
称取4.3g的3-氨基苯磺酰胺置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加热至40℃后,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4.5g葡萄糖,在40℃下恒温搅拌5h,直到反应成为稳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反应物进行纯化,采取C18为反向柱,乙腈/水(比例15/85(v/v))为流动相,流速为5ml/min,室温下进行洗脱分离,将分离得到的液体进行冷冻干燥后得到的白色结晶物即为化合物1-1。
将上述3-氨基苯磺酰胺分别替换为对氨基苯磺酰胺、2-氨基苯酚-4磺酰胺和4-氨基-N-甲基苯磺酰胺,分别合成化合物1-2、1-3和1-4;
将上述葡萄糖分别替换为N-芳基糖苷、N-乙酰-D-氨基葡萄糖和N-乙酰-D-半乳糖胺,分别合成化合物1-5、1-6和1-7。
(2)具有由式II表示的糖苷类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称取5.9g正丙胺、30.3g三乙胺和13.5g二氯甲烷置于100ml烧瓶中,将烧瓶置于冰浴环境中,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24.5g 2-氯乙基磺酰氯,在室温下反应两小时,用水和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取有机相溶液,采用旋转蒸发器进行真空旋干,通过液相色谱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比例80/20(v/v))为流动相,流速为5ml/min,在室温下进行洗脱分离,经纯化得到中间产物化合物A。
称取2.1g得到的化合物A溶于7.9g乙腈中,在搅拌过程中依次加入12.5g3-溴丙炔和27g碳酸钾,在95℃下的油浴环境中加热(含回流装置),反应5~6小时后,取出混合液体进行抽滤,将得到的液体通过旋转蒸发器真空旋干,通过液相色谱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比例90/10(v/v))为流动相,流速为5ml/min,在室温下进行洗脱分离,经纯化得到中间产物化合物B。
(a)由式II表示的糖苷类磺酰胺类化合物中分子式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的合成
称取18.7g中间产物化合物B溶解于30ml甲醇中,加入20.4g苯甲酰肼,在搅拌的同时在室温下反应24小时,反应完成后通过旋转蒸发器将溶剂减压旋干,然后通过液相色谱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比例50/50(v/v))为流动相,流速为5ml/min,在室温下进行洗脱分离,经纯化得到中间产物化合物C。
配制甲醇/冰醋酸体积比为85:15的混合溶剂,称取2g中间产物化合物C和1.3g D-葡萄糖溶解于5ml该混合溶剂中,在45℃水浴环境中搅拌12小时,产物通过旋转蒸发器将溶剂减压旋干,然后通过液相色谱硅胶柱分离,以二氯甲烷/甲醇(比例92/8(v/v))为流动相,流速为5ml/min,室温下进行洗脱分离,经纯化得到化合物2-1。
称取2g中间产物化合物C和1.1g D-核糖溶解于5ml上述甲醇/冰醋酸混合溶剂中,在45℃水浴环境中搅拌12小时,产物通过旋转蒸发器将溶剂减压旋干,然后通过液相色谱硅胶柱分离,以乙酸乙酯为流动相,流速为5ml/min,室温下进行洗脱分离,经纯化得到化合物2-2。
称取2g中间产物化合物C和1.5g N-乙酰-D-氨基葡萄糖溶解于5ml上述甲醇/冰醋酸混合溶剂中,在45℃水浴环境中搅拌12小时,产物通过旋转蒸发器将溶剂减压旋干,然后通过液相色谱硅胶柱分离,以二氯甲烷/甲醇(比例92/8(v/v))为流动相,流速为5ml/min,室温下进行洗脱分离,经纯化得到化合物2-3。
(b)由式II表示的糖苷类磺酰胺类化合物中分子式中不含有苯环的化合物的合成
称取18.7g中间产物化合物B溶解于30ml甲醇中,加入9.7g乙酰肼,在搅拌的同时在室温下反应24小时,反应完成后通过旋转蒸发器将溶剂减压旋干,然后通过液相色谱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比例50/50(v/v))为流动相,流速为5ml/min,在室温下进行洗脱分离,经纯化得到中间产物化合物D。
配制甲醇/冰醋酸体积比为85:15的混合溶剂,称取2g中间产物化合物D和1.3g D-葡萄糖溶解于5ml该混合溶剂中,在45℃水浴环境中搅拌12小时,产物通过旋转蒸发器将溶剂减压旋干,然后通过液相色谱硅胶柱分离,以二氯甲烷/甲醇(比例91/9(v/v))为流动相,流速为5ml/min,在室温下进行洗脱分离,经纯化得到化合物3-1。
称取2g中间产物化合物D和1.4g D-核糖溶解于5ml上述甲醇/冰醋酸混合溶剂中,在45℃水浴环境中搅拌12小时,产物通过旋转蒸发器将溶剂减压旋干,然后通过液相色谱硅胶柱分离,以乙酸乙酯为流动相,流速为5ml/min,在室温下进行洗脱分离,经纯化得到化合物3-2。
称取2g中间产物化合物D和1.5g N-乙酰-D-氨基葡萄糖溶解于5ml上述甲醇/冰醋酸混合溶剂中,在45℃水浴环境中搅拌12小时,产物通过旋转蒸发器将溶剂减压旋干,然后通过液相色谱硅胶柱分离,以二氯甲烷/甲醇(比例92/8(v/v))为流动相,流速为5ml/min,在室温下进行洗脱分离,经纯化得到化合物3-3。
基膜的制备
基膜采用浸没沉淀法进行制备,在铸膜液中包含18wt%聚砜和2wt%聚乙二醇400,其中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在温度为60℃下搅拌6小时后放入25℃环境中恒温脱泡12小时;将脱泡后的铸膜液通过刮膜机刮制于聚酯PET无纺布上,基膜厚度为40μm,浸入温度为15℃的纯水冷水浴中固化成膜,通过水洗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聚砜支撑层基膜。
水相溶液的制备
取哌嗪10g溶于990g纯水中,采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11,制备水相溶液。
油相溶液的制备
取均苯三甲酰氯2g溶于998g的Isopar G溶剂中制备油相溶液。
二乙醇胺溶液的制备
按照二乙醇胺为3wt%、三乙胺为2wt%、樟脑磺酸为4wt%,余量为纯水来制备二乙醇胺溶液。
交联剂溶液的制备
取戊二醛浓度为40wt%的水溶液1.25g溶于100g纯水中,然后加水稀释至1000g,滴加硫酸以调节pH为2.5~3.5。
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
称取10g聚乙烯醇粉末、1g盐酸浓度为37wt%的水溶液和2g戊二醛浓度为40wt%的水溶液置于455g的水中,在90℃下搅拌0.5小时,加入500g常温纯水稀释,备用。
比较例1
将上述制备的聚砜基膜在纯水溶液中浸泡5分钟确保膜面的润湿,然后浸入到水相溶液中,浸入时间为30秒,取出后去除膜表面多余的溶液后,浸入到油相溶液中进行界面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功能层,反应时间为30秒;在30℃烘箱中进行热处理进一步促使交联,加热处理时间为2分钟得到初生纳滤膜。分别进行50℃热水洗涤2分钟和25℃冷水洗涤3分钟和涂覆聚乙烯醇溶液保护层,涂覆温度25℃,涂覆时间10秒,在85℃下干燥1.5分钟得到纳滤膜。
比较例2
除了得到初生纳滤膜后,分别浸入50℃二乙醇胺溶液中进行处理2分钟,和在常温下浸入交联剂溶液中处理2分钟以外,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比较例2。
实施例1
除了在水相溶液中添加有1g以上合成的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1-1以外,以与比较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例1。
比较例3
除了在水相溶液中添加有1g以上合成的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1-1以外,以与比较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比较例3。
实施例2至13
除了将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1-1分别替换为以上合成的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1-2、1-3、1-4、1-5、1-6、1-7、2-1、2-2、2-3、3-1、3-2、3-3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例2至13。
性能表征与测试结果
(1)渗透分离性能测试
将比较例1至3和实施例1至13中得到的纳滤膜,分别在错流式膜片检验台上测试,测试条件为0.1g/L的染料+1g/L的硫酸镁水溶液(其中染料分别为刚果红、甲基橙和酸性品红,测试过程中分别对三种染料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测试),70psi操作压力,温度25℃,pH值7。测试稳定时间40分钟。
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669225410000181
根据比较例1至2的结果可知,由于未添加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无论是否进行羟基化处理和交联处理,所得的膜在渗透通量以及对于有机染料分子和无机盐离子的选择性分离方面差别不大;根据比较例3和实施例1至3的结果可知,通过在水相溶液中加入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参与界面聚合反应,所制备的纳滤膜的渗透通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膜对有机染料分子和无机盐离子的选择性增加,这有利于用于有机染料分子与无机盐离子的选择性分离,可有效地应用于染料行业的废水处理中。
此外,在测试过程中,观察到在比较例3中,在测试稳定时间内存在选择性分离性能逐渐降低的过程,而在实施例1至13中,未观察到选择性分离性能的明显降低。通过比较例3与实施例1至13的对比可知,对于添加有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的纳滤膜来说,通过进行羟基化处理和交联处理,能够有效地固定添加剂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确保膜不出现大的缺陷而导致分离性能的降低。
(2)抗菌性测试
培养基的制备:将5.0g牛肉膏、10.0g蛋白胨和5.0g NaCl溶于1L纯水中,搅拌均匀后,调节pH值为中性。然后,在温度为120℃的高压釜中灭菌20分钟得到液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18g琼脂,灭菌得到固体培养基。
采用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菌落计数法研究纳滤膜的抗菌性能。
首先,将细菌在37℃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取带细菌的培养基连续振荡,离心得到细菌细胞,并用PBS稀释。其次,将面积为3cm×3cm的膜样品浸入15mL细菌悬浮液中,15小时后取出。然后,将稀释为0.1mL的细菌悬浮液均匀涂覆在固体培养基上,然后在37℃下培育24小时。最后,计数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所有操作均在无菌环境进行。生长细菌数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669225410000191
式中:ABA为抗菌活性;
Np为在聚砜基膜上生长的菌落数;
Ns为在纳滤膜上生长的菌落数;
取上述比较例2和实施例1、4、7、10、11中的纳滤膜进行抗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
表2
序号 添加剂 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比较例2 9.25 8.73
实施例1 化合物1-1 90.61 88.15
实施例4 化合物1-4 91.22 89.81
实施例7 化合物1-7 89.64 90.26
实施例10 化合物2-3 87.68 88.20
实施例11 化合物3-1 91.31 89.95
从表2的结果可见,含有添加剂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的膜具备优异的抗菌活性,这有利于膜在运行过程中有效地缓解膜表面的生物污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滤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滤膜具有高达80~120L/(m2/h)的水通量,对于刚果红、甲基橙、酸性品红的脱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9%、82~90%、90~95%,对于硫酸镁的脱除率可以调节至30%,从而实现对于有机染料分子和无机盐的选择性分离,此外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有效地缓解了在运行过程中在膜的表面上的微生物污染。本发明提供的纳滤膜可以应用于水处理、染料、生物化工、食品、环保等领域进行有效的选择性分离。

Claims (10)

1.一种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铸膜液,使所述铸膜液在增强材料上固化形成基膜,其中所述铸膜液包含聚合物和溶剂;
将所述基膜依次与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接触以在所述基膜上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形成聚酰胺功能层,其中所述水相溶液包含水相单体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所述油相溶液包含油相单体;
经后处理得到纳滤膜,其中所述后处理包括羟基化处理和交联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为选自聚砜、聚醚砜、磺化聚醚砜、聚酰亚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丙烯和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通过将糖类化合物与含磺酰胺基团的化合物进行糖苷化反应得到,优选地,基于所述水相溶液的总质量,所述糖苷化磺酰胺类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01~1.0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糖类化合物为选自D-葡萄糖、N-芳基糖苷、乳糖、半乳糖、N-乙酰-D-氨基葡萄糖、阿拉伯糖、N-乙酰-D-半乳糖胺、D-核糖、L-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和麦芽糖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含磺酰胺基团的化合物为选自由下式I表示的化合物和下式II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FDA0003669225400000011
在式I中,R1和R2为选自H、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烃基、氨基和氰基中的至少一种,R3、R4和R5为选自H、氨基、亚氨基和羟基中的至少一种,R3、R4和R5中至少之一为氨基;
Figure FDA0003669225400000021
在式II中,R1和R2为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所述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任选地含有选自氨基、氰基、羧基、双键和乙炔基中的至少一种,R3为碳原子数为1至5的烃基,R4为选自H、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烃基任选地含有选自羟基、羧基、酮基、醚键、羰基、亚氨基、酰基和苯基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水相单体为选自哌嗪、2-甲基哌嗪、聚乙烯亚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均苯三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以所述水相溶液的总质量计,所述水相单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3.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油相单体为选自均苯三甲酰氯、氰脲酰氯、丹磺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和联苯四酰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以所述油相溶液的总质量计,所述油相单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5~1.0wt%。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羟基化处理在包含醇胺类物质的溶液中进行,优选地,所述醇胺类物质为选自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以所述包含醇胺类物质的溶液的总质量计,醇胺类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5.0wt%。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交联处理在包含交联剂的溶液中进行,所述交联剂为碳原子数为2至6的二醛类化合物,优选地,以所述包含交联剂的溶液的总质量计,交联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1~0.5wt%。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滤膜。
CN202210600976.7A 2022-05-30 2022-05-30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Active CN114849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0976.7A CN114849501B (zh) 2022-05-30 2022-05-30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PCT/CN2022/132633 WO2023231312A1 (zh) 2022-05-30 2022-11-17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0976.7A CN114849501B (zh) 2022-05-30 2022-05-30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9501A true CN114849501A (zh) 2022-08-05
CN114849501B CN114849501B (zh) 2023-05-26

Family

ID=8264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0976.7A Active CN114849501B (zh) 2022-05-30 2022-05-30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49501B (zh)
WO (1) WO202323131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7297A (zh) * 2023-10-25 2023-11-24 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增强气体阻隔性的碱性电解水制氢用复合隔膜及制备方法
WO2023231312A1 (zh) * 2022-05-30 2023-12-07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39874A1 (en) * 2005-08-16 2007-02-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mbrane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membranes
CN101374607A (zh) * 2006-01-18 2009-02-25 海德罗默公司 用于防止微生物附着的非浸提表面活性的膜组合物
CN105435645A (zh) * 2014-07-22 2016-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6783A (zh) * 2016-04-12 2016-07-20 浙江奇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膜法循环利用Fenton铁泥的方法
CN108043227A (zh) * 2017-11-22 2018-05-18 北京新源国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偏氟乙烯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8159891A (zh) * 2018-01-11 2018-06-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n-亚磺酰胺基聚酰胺水软化疏松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9091A (zh) * 2019-08-16 2019-11-26 王欢 一种纳米银-壳聚糖改性聚苯磺酰胺抗菌涂层及其制法
CN110743380A (zh) * 2019-11-12 2020-02-04 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CN111187413A (zh) * 2020-01-10 2020-05-22 东华大学 一种磺化聚乙烯亚胺、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30206A (zh) * 2020-09-04 2022-03-04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88880A (zh) * 2021-12-17 2022-04-08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亲水性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2900A (zh) * 2020-11-04 2022-05-06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污染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得的抗污染复合反渗透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7071A (zh) * 2017-11-22 2018-06-01 北京新源国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聚偏氟乙烯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9847585B (zh) * 2018-12-20 2021-12-14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复合纳滤膜
CN114849501B (zh) * 2022-05-30 2023-05-26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39874A1 (en) * 2005-08-16 2007-02-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mbrane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membranes
CN101374607A (zh) * 2006-01-18 2009-02-25 海德罗默公司 用于防止微生物附着的非浸提表面活性的膜组合物
CN105435645A (zh) * 2014-07-22 2016-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6783A (zh) * 2016-04-12 2016-07-20 浙江奇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膜法循环利用Fenton铁泥的方法
CN108043227A (zh) * 2017-11-22 2018-05-18 北京新源国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偏氟乙烯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8159891A (zh) * 2018-01-11 2018-06-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n-亚磺酰胺基聚酰胺水软化疏松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9091A (zh) * 2019-08-16 2019-11-26 王欢 一种纳米银-壳聚糖改性聚苯磺酰胺抗菌涂层及其制法
CN110743380A (zh) * 2019-11-12 2020-02-04 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CN111187413A (zh) * 2020-01-10 2020-05-22 东华大学 一种磺化聚乙烯亚胺、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30206A (zh) * 2020-09-04 2022-03-04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2900A (zh) * 2020-11-04 2022-05-06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污染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得的抗污染复合反渗透膜
CN114288880A (zh) * 2021-12-17 2022-04-08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亲水性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ANNA KORPANTY ETC.: "Enhancing and Mitigating Radiolytic Damage to Soft Matter in Aqueous Phase Liquid-Cel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 the Presence or Gold Nanoparticle Sensitizers or Isopropanol Scavengers", 《NANO LETTERS》 *
胡利杰等: "抗菌超滤膜研究进展", 《塑料科技》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312A1 (zh) * 2022-05-30 2023-12-07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CN117107297A (zh) * 2023-10-25 2023-11-24 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增强气体阻隔性的碱性电解水制氢用复合隔膜及制备方法
CN117107297B (zh) * 2023-10-25 2024-01-05 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增强气体阻隔性的碱性电解水制氢用复合隔膜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9501B (zh) 2023-05-26
WO2023231312A1 (zh)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o et al. A loos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prepared by coating HPAN UF membrane with modified PEI for dye reuse and desalination
CN114849501B (zh) 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纳滤膜
Waheed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permeation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cellulose acetate/polyethylene glycol membranes modified with chitosan
Zhang et al. Capsaicin mimic-polyethyleneimine crosslinked antifouling loos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for effective dye/salt wastewater treatment
Chen et al. Antibacterial polyvinyl alcohol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incorporated with Cu (OH) 2 nanowires for dye/salt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08452684B (zh)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Zhao et al. The PEGylation of plant polyphenols/polypeptide-mediated loos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for textile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
CN107694357B (zh) 一种改性耐污染杂化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05435653A (zh) 一种对二价离子脱除具有高选择性的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Karatas et al. A review on dendrimers in 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membranes: Progress,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Xu et al. Constructing dense and hydrophilic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 by cross-linking reaction of graphene quantum dots with monomers for enhanced selectivity and stability
CN101327408B (zh) 抗菌改性聚乙烯醇-非织造布复合微孔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9647218B (zh) 具有高效抗污染与抑菌的改性聚偏氟乙烯膜及制备方法
CN113083032B (zh) 一种荷正电共混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3865B (zh) 基于聚苯胺的耐氯性亲水性滤膜
CN110743383B (zh) 一种提高聚酰胺复合膜渗透通量的改性方法
CN113509849A (zh) 一种基于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与胍基抗菌剂的复合改性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68543B (zh) 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Betancourt-Ponce et al. Probing the Effect of Amine N-Oxide Zwitterionic Polymer Additives in Polysulfone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s
CN107158974B (zh) 一种高强度亲水性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蛋白质溶液脱盐过程中的应用
CN112755814B (zh) 一种黑滑石纳米颗粒改性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
CN114159979A (zh) 一种接枝反应制备双亲性耐污染反渗透膜的方法
Prihandana et al. Effect of Polyvinylpyrrolidone on Polyvinylidene Fluoride/Hydroxyapatite-Blended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Characterization and Filtration Properties
CN111974231A (zh) 一种表面改性抗污染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11715083A (zh) 一种改性聚酰胺脱盐层、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