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6159A - 高炉的操作方法和高炉附属设备 - Google Patents

高炉的操作方法和高炉附属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6159A
CN114846159A CN202080089743.4A CN202080089743A CN114846159A CN 114846159 A CN114846159 A CN 114846159A CN 202080089743 A CN202080089743 A CN 202080089743A CN 114846159 A CN114846159 A CN 114846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blast furnace
combustion
methane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97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功一
野内泰平
小泽纯仁
川尻雄基
守田祐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FE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FE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FE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JFE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846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61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5/00Making pig-iron in the blast furnace
    • C21B5/008Composition or distribution of the char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5/00Making pig-iron in the blast furnace
    • C21B5/001Injecting additional fuel or reduc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5/00Making pig-iron in the blast furnace
    • C21B5/06Making pig-iron in the blast furnace using top gas in the blast furnace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7/00Blast furnaces
    • C21B7/002Evacuating and treating of exhaust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7/00Blast furnaces
    • C21B7/007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of the top press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5/00Making pig-iron in the blast furnace
    • C21B5/001Injecting additional fuel or reducing agents
    • C21B2005/005Selection or treatment of the reducing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00Handling of exhaust gases produced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20Increasing the gas reduction potential of recycled exhaust gases
    • C21B2100/26Increasing the gas reduction potential of recycled exhaust gases by adding additional fuel in recirculation pip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00Handling of exhaust gases produced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20Increasing the gas reduction potential of recycled exhaust gases
    • C21B2100/28Increasing the gas reduction potential of recycled exhaust gases by separation
    • C21B2100/282Increasing the gas reduction potential of recycled exhaust gases by sepa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00Handling of exhaust gases produced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40Gas purification of exhaust gases to be recirculated or used in other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 C21B2100/44Removing particles, e.g. by scrubbing, dedus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00Handling of exhaust gases produced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80Interaction of exhaust gases produced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with other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Iron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炉的操作方法,具有:在燃烧设备中使用助燃气体使高炉气体的至少一部分燃烧的工序、使用从燃烧设备排出的燃烧排气生成再生甲烷气体的工序、以及从高炉的风口向高炉的内部吹入送风气体和还原材料的工序,使用氧气作为送风气体,且还原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上述再生甲烷气体,另外,使用氧气作为燃烧设备的助燃气体。

Description

高炉的操作方法和高炉附属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的操作方法和高炉附属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地球环境问题的背景下,强烈要求减少二氧化碳(CO2)的排出量。因此,在炼钢厂内设置的高炉的操作中,也要求进行低还原材料比(低RAR)操作。
在一般的高炉中,从风口将热风(加热到1200℃左右的空气)作为送风气体吹入高炉内。由此,热风中的氧与成为还原材料的焦炭、煤粉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气体、氢(H2)气体。装入高炉内的铁矿石被这些一氧化碳气体、氢气还原。另外,在该铁矿石的还原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
应予说明,送风气体是从风口吹入高炉内的气体。高炉气体也起到在高炉内将煤粉、焦炭气化的作用。
作为减少这样的高炉的操作中的二氧化碳的排出量的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将从高炉等排出的副产气体中包含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重整,生成甲烷、乙醇等烃,将生成的烃作为还原材料再次导入到高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
“一种高炉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从包含CO2和/或CO的混合气体中分离回收CO2和/或CO的工序(A)、向该工序(A)中分离回收的CO2和/或CO中添加氢而将CO2和/或CO转变为CH4的工序(B)、从经过该工序(B)的气体中分离除去H2O的工序(C)、以及将经过该工序(C)的气体吹入高炉内的工序(D)。”。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
“一种高炉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使用高炉气体作为燃料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燃烧炉的排气中分离CO2,将分离的CO2重整为甲烷而得到还原气体,将上述还原气体吹入高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59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0055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2的技术中,如果作为还原材料吹入高炉的甲烷的量达到一定以上,则有时引起高炉下部的热效率不足、压力损失上升、出渣不良等操作问题。
因此,要求开发可以在稳定的操作下进一步减少来自高炉的二氧化碳的排出量的高炉的操作方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在稳定的操作下进一步减少来自高炉的二氧化碳的排出量的高炉的操作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高炉的操作方法中使用的高炉附属设备。
然后,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重复地深入研究。
首先,发明人等对专利文献1和2的技术中作为还原材料吹入高炉的甲烷的量达到一定以上时产生操作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
其结果得到以下发现。
如果作为还原材料吹入高炉的甲烷的量达到一定以上,则在风口的出口附近产生的燃烧区域(回旋区)吹入还原材料和焦炭燃烧而产生的火焰的温度(以下也称为风口前端温度)显著降低。而且,该风口前端温度的降低导致高炉下部的热效率不足、压力损失上升、出渣不良等操作问题的产生。
即,在从风口向高炉内吹入煤粉作为还原材料的情况下,由于煤粉的主要成分是碳,所以在回旋区发生如下反应。
C+0.5O2=CO+110.5kJ/mol
另一方面,在从风口向高炉内吹入甲烷作为还原材料的情况下,在回旋区发生如下反应。
CH4+0.5O2=CO+2H2+35.7kJ/mol
如果将该反应时产生的热量按CO和H2的合计量的每1摩尔换算,则为11.9kJ/mol。
为了高炉的稳定操作,需要将风口前端温度控制为2000℃~2400℃的范围。但是,如果将大部分吹入高炉内的还原材料从煤粉置换为甲烷气体,则由于上述反应热之差而风口前端温度降低。其结果不能将风口前端温度控制为上述范围内,产生各种操作问题。
因此,发明人等基于上述发现进一步反复研究。
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氧气而并非热风(加热到1200℃左右的空气)作为送风气体,即使吹入高炉内的还原材料使用大量的甲烷,也有效地防止风口前端温度的降低。
应予说明,发明人等对于通过使用氧气作为送风气体,即使吹入高炉内的还原材料使用大量的甲烷,也可以将风口前端温度控制为2000℃~2400℃的范围的理由,考虑如下。
即,在使用热风(加热到1200℃左右的空气)作为送风气体的情况下,由于在燃烧气体中包含对燃烧反应没有贡献的50体积%左右的氮,所以回旋区的火焰的温度不易成为高温。因此,如果将大部分吹入高炉内的还原材料从煤粉置换为甲烷气体,则由于上述煤粉-氧的反应中的反应热与甲烷气体-氧的反应中的反应热之差,风口前端温度降低,进而风口前端温度低于作为适当温度的下限的2000℃。
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氧气作为送风气体,可以抑制对燃烧反应没有贡献的氮气的混入,因此可以将风口前端温度升温到足够的温度。即,与使用热风的情况相比,可以将回旋区中的火焰的温度设为更高温,因此即使从风口吹入大量的甲烷作为还原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风口前端温度控制在适当范围的2000℃~2400℃的范围。
另外,发明人等进一步反复研究,得到以下见解。
即,在发电锅炉等燃烧设备中使用高炉气体作为燃料,由从该燃烧设备排出的气体(以下也称为燃烧排气)再生甲烷,将该再生的甲烷(再生甲烷气体)作为还原材料再次吹入高炉内。由此,进一步减少从高炉向外部的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并且可以进行稳定的高炉的操作。同时,有效利用高炉气体所具有的热能,可以构建更高效率的资源循环系统。
另外,发明人等也得到以下见解。
即,在进行上述高炉的操作时,通过使用氧气、特别是氧浓度高的氧气作为送风气体和上述燃烧设备的助燃气体,可以显著减少燃烧排气中包含的氮量。由此,即使在生成再生甲烷气体的前一个工序中没有从燃烧排气分离氮和二氧化碳的工序,也能够生成高品质(高浓度)的再生甲烷气体。另外,在资源的循环效率、设备的小型化方面也非常有利。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进一步加入研究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的要旨构成如下。
1.一种高炉的操作方法,具有如下工序:
在燃烧设备中使用助燃气体使作为从上述高炉排出的副产气体的高炉气体的至少一部分燃烧的工序,
使用从上述燃烧设备排出的燃烧排气生成再生甲烷气体的工序,以及
从上述高炉的风口向上述高炉的内部吹入送风气体和还原材料的工序;
使用氧气作为上述送风气体,且上述还原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上述再生甲烷气体,
另外,使用氧气作为上述燃烧设备的助燃气体。
2.根据上述1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上述还原材料中的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为60kg/t以上。
这里,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是在制造1t铁水时作为还原材料吹入高炉内的再生甲烷气体的碳换算质量,通过以下公式求出。
[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kg/t)]=[作为还原材料吹入高炉内的再生甲烷气体中的甲烷的质量(kg)]×(12/16)÷[铁水制造量(t)]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作为上述送风气体使用的氧气的氧浓度为80体积%以上。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作为上述助燃气体使用的氧气的氧浓度为80体积%以上。
5.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作为上述助燃气体使用的氧气的氧浓度为20体积%以上,且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之和为80体积%以上。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在上述燃烧设备中使上述高炉气体的一部分燃烧,将上述高炉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到炼钢厂内。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将上述再生甲烷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到炼钢厂内。
8.一种高炉附属设备,在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中使用,具备以下装置:
燃烧设备,使用上述助燃气体,燃烧上述高炉气体;
甲烷气体生成装置,使用上述燃烧排气,生成上述再生甲烷气体;
气体吹入装置,具有将上述再生甲烷气体导入到上述高炉的风口的甲烷气体供给部和将作为上述送风气体使用的氧气导入到上述高炉的风口的氧气供给部。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稳定的操作下进一步减少从高炉向外部的二氧化碳(CO2)的排出量。另外,可以构建高效率的资源循环系统。另外,通过使用从来自高炉气体的燃烧排气生成的甲烷气体,也能够减少焦炭和煤粉、即作为有限的化石燃料的煤的使用量。
进而,显著减少燃烧排气中的氮的量,因此资源的循环效率提高。另外,无需从燃烧排气中分离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序,换言之不需要巨大的PSA(压力变动吸附法)分离装置等,在设备的小型化方面也非常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炉的操作方法中使用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炉的操作方法中使用的气体吹入装置的例子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中使用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中使用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中使用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的图。
图6是表示在热风送风条件和氧气送风条件下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与风口前端温度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以下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高炉的操作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在燃烧设备中使用助燃气体使作为从上述高炉排出的副产气体的高炉气体的至少一部分燃烧的工序,
使用从上述燃烧设备排出的燃烧排气生成再生甲烷气体的工序,以及
从上述高炉的风口向上述高炉的内部吹入送风气体和还原材料的工序;
使用氧气作为上述送风气体,且上述还原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上述再生甲烷气体,
另外,使用氧气作为上述燃烧设备的助燃气体。
首先,以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应用于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中,符号1为高炉,2为风口,3为甲烷气体生成装置,4为气体吹入装置,5为第一脱水装置,6为第二脱水装置,7为燃烧器,7-3为燃烧设备,7-4为燃烧排气用脱水装置。
应予说明,这里所说的高炉还包括竖式还原炉等。
[高炉的操作方法]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炉的操作方法中,从高炉的炉顶部向高炉内装入成为原料的烧结矿、块状矿石、球团矿(以下也称为矿石原料)、焦炭等(未图示)。另外,从设置于高炉下部的风口2向高炉1内吹入送风气体和还原材料。应予说明,为了与焦炭区别,也将从风口2向高炉1内吹入的还原材料称为吹入还原材料。
然后,通过由送风气体与还原材料的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氢气还原装入到高炉1内的矿石原料。在该矿石原料的还原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然后,该二氧化碳与未与矿石原料反应的一氧化碳、氢等一起作为副产气体从高炉的炉顶部排出。高炉的炉顶部成为2.5个大气压左右的高压条件。因此,作为从该高炉的炉顶部排出的副产气体的高炉气体恢复到常压时膨胀冷却,使水蒸汽冷凝。然后,在第一脱水装置5中该冷凝水被除去。
接着,将高炉气体导入到燃烧设备7-3。作为燃烧设备7-3,例如,可以举出发电锅炉、加热炉、退火炉等。
应予说明,不需要将高炉气体全部导入到燃烧设备7-3,可以将高炉气体的一部分导入到燃烧设备7-3,将除此以外的高炉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到炼钢厂内的其他设备。
接着,在燃烧设备7-3中,使用助燃气体燃烧高炉气体。然后,此时,重要的是使用几乎不包含氮的氧气、具体而言氮浓度为20体积%以下的氧气作为助燃气体。应予说明,氮浓度优选为10体积%以下,更优选为5体积%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体积%以下。另外,氮浓度也可以是0体积%。对于后述送风气体的氮浓度也同样。
也就是说,通过使用氧气、特别是几乎不包含氮的氧气作为燃烧设备的助燃气体和后述送风气体,能够显著降低燃烧排气中包含的氮量。
由此,即使在生成再生甲烷气体的前一个工序中没有从燃烧排气中分离氮和二氧化碳的工序,也可以生成高品质(高浓度)的再生甲烷气体。另外,在资源的循环效率、设备的小型化方面也非常有利。
另外,作为燃烧设备的助燃气体使用的氧气中的氧浓度优选为80体积%以上。氧浓度更优选为90体积%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体积%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体积%以上。氧浓度也可以是100体积%。
进而,在作为燃烧设备的助燃气体使用的氧气中也包含用二氧化碳稀释纯氧而得的气体、具体而言氧浓度为20体积%以上且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之和为80体积%以上的气体。二氧化碳例如可以使用燃烧排气中包含的二氧化碳。另外,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之和优选为90体积%以上,更优选为95体积%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8体积%以上。特别是,如果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之和为90体积%以上,则即使在超过正常高炉的操作期间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再生甲烷气体中的甲烷气体浓度保持为高浓度(90体积%左右)而无需要外部甲烷气体的供给等,因此非常有利。另外,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之和也可以是100体积%。
应予说明,该氧气中的除氧和二氧化碳以外的剩余气体优选为20体积%以下。剩余气体更优选为10体积%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体积%以下。另外,剩余气体也可以是0体积%。应予说明,作为剩余气体,例如,可以举出氮、氩等,但是如上所述,氮浓度优选为20体积%以下。氮浓度更优选为10体积%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体积%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体积%以下。另外,氮浓度也可以是0体积%。
接着,通过将从燃烧设备7-3排出的燃烧排气冷却到常温,将燃烧排气中的水蒸汽冷凝。然后,在燃烧排气用脱水装置7-4中除去该冷凝水。
接着,将燃烧排气导入到甲烷气体生成装置3。然后,在甲烷气体生成装置3中,使燃烧排气中包含的二氧化碳与氢反应,生成甲烷(CH4)气体。应予说明,将使燃烧排气反应得到的甲烷气体称为再生甲烷气体。应予说明,导入到甲烷气体生成装置3的燃烧排气实质上由二氧化碳和氧构成。燃烧排气中的除二氧化碳和氧以外的剩余气体优选为20体积%以下,更优选为10体积%以下。另外,剩余气体也可以是0体积%。应予说明,剩余气体由高炉气体、助燃气体中包含的气体成分(N2等)构成。
另外,再生甲烷气体的生成所使用的氢气可以从炼钢厂内、外部供给。另外,在炼钢厂内制造氢气的情况下,优选尽量不产生二氧化碳的制法,例如可以举出水的电解等。另外,作为从外部供给的氢气,例如,可以举出通过利用水蒸汽重整等对天然气等烃进行重整而制造的氢气、使液化氢气化而得到的氢气、对有机氢化物进行脱氢而制造的氢气等。
另外,再生甲烷气体的生成所使用的氢气可以不是氢浓度:100体积%的气体,但是由于将再生甲烷气体的甲烷浓度设为高浓度,所以优选使用氢浓度高的气体、具体而言氢浓度为80体积%以上的氢气。氢浓度更优选为90体积%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体积%。氢浓度也可以是100体积%。作为除氢以外的剩余气体,例如,可以举出CO、CO2、H2S、CH4、N2等。
接着,通过将再生甲烷气体冷却到常温,将再生甲烷气体中的水蒸汽冷凝。然后,在第二脱水装置6中除去该冷凝水。
接着,将再生甲烷气体导入到气体吹入装置4。气体吹入装置4经由第二脱水装置6与甲烷气体生成装置3连接。另外,气体吹入装置4具有将成为吹入还原材料的再生甲烷气体导入到高炉1的风口2的甲烷气体供给部和将成为送风气体的氧气导入到高炉的风口的氧气供给部。
例如,如图2(a)所示,气体吹入装置4由具有中心管4-1和外管4-3的同轴多重管构成。然后,向成为甲烷气体供给部(路)的中心管内路导入甲烷气体(导入再生甲烷气体和适当导入的后述的外部甲烷气体),向成为氧气供给部(路)的中心管4-1与外管4-3之间的环状管路导入氧气。
另外,也可以一起使用其他吹入还原材料,例如煤粉、废塑料、氢气、一氧化碳气体等还原气体。应予说明,其他吹入还原材料向高炉内的吹入量合计优选为150kg/t以下。这里,“kg/t”的单位是制造1t铁水时向高炉内吹入的其他吹入还原材料的量。
在使用其他吹入还原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他吹入还原材料一起导入到甲烷气体供给部。另外,在使用煤粉、废塑料作为其他吹入还原材料的情况下,优选与甲烷气体供给部分开地设置使煤粉、废塑料流通的另外的还原材料供给部(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2(b)所示,气体吹入装置3由除中心管4-1和外管4-3之外还在中心管4-1与外管4-3之间设置有内管4-2的同轴多重管构成。然后,从成为另外的还原材料供给部的中心管内路导入煤粉、废塑料等其他吹入还原材料。另外,从成为甲烷气体供给部的中心管4-1与外管4-3之间的环状管路导入甲烷气体,从成为氧气供给部的内管4-2与外管4-3之间的环状管路导入氧。
应予说明,如果使用常温的氧气作为送风气体,则与使用热风的情况相比,着火性变差,因此优选将构成气体吹入装置4的氧气供给部的外管的排出部设为多孔结构,促进氧气与吹入还原材料的混合。
另外,不需要使从风口吹入高炉内的甲烷气体(以下也称为吹入甲烷气体)全部为再生甲烷气体,也可以配合炼钢厂的操作,使用从其他生产线供给的甲烷气体(也称为外部甲烷气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外部甲烷气体的供给生产线连接到气体吹入装置4的甲烷气体供给部,也可以将外部甲烷气体的供给生产线连接到上述另外的还原材料供给部。另外,也可以在甲烷气体生成装置3与气体吹入装置4之间(优选为第二脱水装置6与气体吹入装置4之间)的再生甲烷气体流通路连接外部甲烷气体的供给生产线。
应予说明,作为外部甲烷气体,例如,可以举出来自化石燃料的甲烷气体等。
接着,如图2(a)和(b)所示,从气体吹入装置4导入的吹入甲烷气体等吹入还原材料和氧气在风口2内混合,该混合气体在从风口2吹入高炉1内后立即迅速着火、迅速燃烧。然后,在风口2前端的高炉内形成作为吹入甲烷气体等吹入还原材料、焦炭与氧气反应的区域的回旋区8。
应予说明,如果送风气体中的氧浓度增加,则有时炉内气体量减少,高炉上部的装入物的升温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优选通过燃烧器7使第一脱水装置5下游的一部分高炉气体部分燃烧,达到800℃~1000℃左右后,进行向高炉炉身部吹入的预热气体吹入。
而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炉的操作方法中,如上所述,重要的是使用氧气而非热风(加热到1200℃左右的空气)作为送风气体。
即,在使用热风(加热到1200℃左右的空气)作为送风气体的情况下,由于在燃烧气体中包含对燃烧反应没有贡献的50体积%左右的氮,所以回旋区的火焰的温度很难成为高温。因此,如果将大部分吹入高炉内的还原材料从煤粉置换为甲烷气体,则由于上述煤粉-氧的反应中的反应热与甲烷气体-氧的反应中的反应热之差,风口前端温度降低,风口前端温度低于作为适当温度的下限的2000℃。其结果导致高炉下部的热效率不足、压力损失上升、出渣不良等操作问题。另外,由于高炉气体中包含大量氮,所以在由来自高炉气体的燃烧排气生成甲烷气体的工序的前一个工序中,需要将氮与二氧化碳分离的工序。
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氧气作为送风气体,可以抑制对燃烧反应没有贡献的氮气的混入,因此可以将风口前端温度升温到足够的温度。即,可以使回旋区的火焰的温度与使用热风的情况相比更高。因此,即使在从风口吹入大量的甲烷作为还原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风口前端温度控制为适当范围的2000℃~2400℃的范围。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炉的操作方法中,重要的是使用氧气作为送风气体。
应予说明,图6中示出在使用热风(加热到1200℃左右的空气)作为送风气体的条件(以下也称为热风送风条件)和使用氧气(氧浓度:100%)作为送风气体的条件(以下也称为氧气送风条件)下,后述还原材料中的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以下也简称为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与风口前端温度的关系的一个例子。两条件均为吹入还原材料全部使用再生甲烷气体(甲烷浓度:99.5%)。
如图6所示,可知在热风送风条件下,如果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成为52kg/t以上(即,再生甲烷的吹入量为97Nm3/t以上),则风口前端温度低于作为适当温度的下限的2000℃。这样,在一般使用的热风送风条件下,如果将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设为55kg/t以上、特别是60kg/t以上,则导致风口前端温度的降低,不能进行稳定的操作。
另一方面,可知在氧气送风条件下,即使将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设为55kg/t以上、进一步为60kg/t以上,也可以将风口前端温度保持为2000℃以上。
应予说明,在图6的氧气送风条件下,在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为55kg/t~80kg/t的范围内,风口前端温度超过了作为适当温度的上限的2400℃。这是因为吹入还原材料全部使用再生甲烷,在吹入还原材料的一部分使用外部甲烷气体的情况下,即使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为55kg/t~80kg/t的范围内,也可以将风口前端温度控制为2000℃~2400℃的范围。另外,即使在吹入还原材料全部使用再生甲烷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整氧气的氧浓度,将风口前端温度控制为2000℃~2400℃的范围。
另外,作为送风气体使用的氧气的氧浓度优选为80体积%以上。即,如果作为送风气体使用的氧气的氧浓度低,则有向高炉内导入的气体量进而高炉的压力损失增大、生产率降低的风险。另外,在重复上述气体循环时,再生甲烷气体中的甲烷气体的浓度相对降低。因此,作为送风气体使用的氧气中的氧浓度优选为80体积%以上。氧浓度更优选为90体积%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体积%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体积%以上。特别是如果氧浓度为90体积%以上,则即使在超过通常的高炉的操作期间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再生甲烷气体中的甲烷气体浓度保持为高浓度(90体积%左右)而无需外部甲烷气体的供给等,因此非常有利。氧浓度也可以是100体积%。
应予说明,作为氧气中的除氧以外的剩余气体,例如,可以包含氮、二氧化碳、氩等。
另外,由再生甲烷气体或再生甲烷气体和外部甲烷气体构成的吹入甲烷气体的甲烷浓度优选为80体积%以上。
即,如果吹入甲烷气体中的甲烷浓度低,则有向高炉内吹入的气体量进而高炉的压力损失增大、生产率降低的风险。另外,在重复上述气体循环的期间,再生甲烷气体中的甲烷浓度相对降低。因此,吹入甲烷气体的甲烷浓度优选为80体积%以上。吹入甲烷气体的甲烷浓度更优选为90体积%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体积%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体积%以上。吹入甲烷气体的甲烷浓度也可以是100体积%。
基于相同的理由,再生甲烷气体和外部甲烷气体的甲烷浓度也分别优选为80体积%以上。再生甲烷气体和外部甲烷气体的甲烷浓度分别更优选为90体积%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体积%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体积%以上。再生甲烷气体和外部甲烷气体的甲烷浓度分别可以是100体积%。
应予说明,作为吹入甲烷气体、再生甲烷气体和外部甲烷气体中的除甲烷以外的剩余气体,例如,可以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和烃、以及氮等杂质气体。
另外,在再生甲烷气体的甲烷浓度降低的情况下,例如,通过降低吹入甲烷气体中的再生甲烷气体的比例,另一方面增加甲烷浓度高的外部甲烷气体的比例,可以将吹入甲烷气体中的甲烷浓度保持得较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炉的操作方法中,优选将还原材料中的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设为55kg/t以上、进一步为60kg/t以上。
这里,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是在制造1t铁水时作为还原材料吹入高炉内的再生甲烷气体的碳换算质量,通过以下公式求出。
[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kg/t)]=[作为还原材料吹入高炉内的再生甲烷气体中的甲烷的质量(kg)]×(12/16)÷[铁水制造量(t)]
为了高炉的稳定操作,通常需要将风口前端温度控制为2000℃~2400℃的范围。因此,在使用热风(加热到1200℃左右的空气)作为送风气体的情况下,从将风口前端温度保持为上述范围的观点出发,以碳换算质量计,只能将甲烷气体最多向高炉内吹入52kg/t左右。即,即使使吹入高炉内的甲烷气体全部为再生甲烷气体,还原材料中的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也只有52kg/t左右。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炉的操作方法中,即使大幅增加甲烷气体的吹入量,也可以将风口前端温度控制为2000℃~2400℃的范围。因此,能够使还原材料中的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增加到55kg/t以上、进一步为60kg/t以上。由此,高炉气体中包含的来自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再生甲烷气体的使用量增加,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从高炉的排出量。还原材料中的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更优选为80kg/t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90kg/t以上。还原材料中的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110kg/t以下。
应予说明,还原材料中的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可以通过调整吹入还原材料中的再生甲烷气体向风口的吹入量来控制。
特别是通过将吹入甲烷气体中的再生甲烷气体的比例设为80体积%以上,优选为90体积%以上,能够得到高的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减少效果。
另外,在再生甲烷气体中有剩余部分的情况下,可以将该剩余部分供给到炼钢厂内。
应予说明,氧气和还原材料的吹入量、其他操作条件不特别限定,可以根据高炉的容量等适当地决定。
[高炉附属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炉附属设备在上述高炉的操作方法中使用,具备:
燃烧设备,使用上述助燃气体,燃烧上述高炉气体;
甲烷气体生成装置,使用上述燃烧排气,生成上述再生甲烷气体;以及
气体吹入装置,将上述再生甲烷气体导入到上述高炉的风口的甲烷气体供给部和将作为上述送风气体使用的氧气导入到上述高炉的风口的氧气供给部。
这里,燃烧设备是使用助燃气体燃烧高炉气体的设备,例如,可以举出发电锅炉、加热炉、退火炉等。
另外,甲烷气体生成装置例如具有燃烧排气吸入部、氢气吸入部和反应部。在反应部中,使从燃烧排气吸入部吸入的燃烧排气与从氢气吸入部吸入的氢气反应,生成再生甲烷气体。
应予说明,由于在甲烷气体的生成反应中产生发热,所以反应部优选具备冷却机构。
如上所述,例如如图2(a)所示,气体吹入装置由具有中心管4-1和外管4-3的同轴多重管构成。然后,向成为甲烷气体供给部(路)的中心管内路导入甲烷气体(导入再生甲烷气体和适当地导入后述的外部甲烷气体),向成为氧气供给部(路)的中心管4-1与外管4-3之间的环状管路导入氧气。
另外,也可以一起使用其他吹入还原材料,例如煤粉、废塑料、氢气、一氧化碳气体等还原气体。
在使用其他吹入还原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他吹入还原材料一起导入到甲烷气体供给部。另外,在使用煤粉、废塑料作为其他吹入还原材料的情况下,优选与甲烷气体供给部分开地设置使煤粉、废塑料流通的另外的还原材料供给部(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2(b)所示,气体吹入装置由除中心管4-1和外管4-3之外还在中心管4-1与外管4-3之间设置有内管4-2的同轴多重管构成。然后,从成为另外的还原材料供给部的中心管内路导入煤粉、废塑料等其他吹入还原材料。另外,从成为甲烷气体供给部的中心管4-1与外管4-3之间的环状管路导入甲烷气体,从成为氧气供给部的内管4-2与外管4-3之间的环状管路导入氧。
实施例
使用图1、图3~5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在表1所示的条件下进行高炉操作,评价操作中的风口前端温度和来自高炉的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将评价结果一并标注于表1。
应予说明,图3~5中,符号9为热风炉,10为气体分离装置,11为热风炉排气用脱水装置。
这里,在发明例1中,使用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将高炉气体的一部分导入到燃烧设备。接着,在燃烧设备中燃烧高炉气体,由该燃烧排气生成再生甲烷气体。应予说明,高炉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到炼钢厂内。另外,吹入还原材料全部使用再生甲烷气体,将再生甲烷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到炼钢厂内。
在发明例2中,使用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将高炉气体的一部分导入到燃烧设备。接着,在燃烧设备中燃烧高炉气体,由该燃烧排气生成再生甲烷气体。应予说明,高炉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到炼钢厂内。另外,吹入还原材料全部使用再生甲烷气体,以不产生再生甲烷气体的剩余部分的方式调整再生甲烷气体的生成量。
在发明例3中,使用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将高炉气体全部导入到燃烧设备。接着,在燃烧设备中燃烧高炉气体,由该燃烧排气生成再生甲烷气体。另外,吹入还原材料全部使用再生甲烷气体,将再生甲烷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到炼钢厂内。
在发明例4中,使用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将高炉气体全部导入到燃烧设备。接着,在燃烧设备中燃烧高炉气体,由该燃烧排气生成再生甲烷气体。应予说明,高炉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到炼钢厂内。另外,吹入还原材料除再生甲烷气体之外,一部分使用来自化石燃料的外部甲烷气体。
在发明例5中,使用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将高炉气体的一部分导入到燃烧设备。接着,在燃烧设备中燃烧高炉气体,由该燃烧排气生成再生甲烷气体。应予说明,在燃烧设备中使用的助燃气体使用通过燃烧排气(主要是CO2)稀释纯氧而得的气体。应予说明,高炉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到炼钢厂内。另外,吹入还原材料除再生甲烷气体之外,一部分使用来自化石燃料的外部甲烷气体。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使用图3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即,比较例1是使用热风(加热到1200℃左右的空气(氧浓度:21~25体积%左右))作为送风气体、使用煤粉作为吹入还原材料的一般的高炉操作方法。应予说明,不由高炉气体生成再生甲烷气体。
在比较例2中,使用图4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这里,使用热风(加热到1200℃左右的空气(氧浓度:21~25体积%左右))作为送风气体,使用再生甲烷气体作为吹入还原材料。另外,在生成再生甲烷气体前,从高炉气体中分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分离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生成再生甲烷气体。
在比较例3中,使用图5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这里,使用热风(加热到1200℃左右的空气(氧浓度:21~25体积%左右))作为送风气体,使用再生甲烷气体作为吹入还原材料。另外,再生甲烷气体的生成使用热风炉的副产气体(以下也称为热风炉排气)而非高炉气体。然后,从热风炉排气中分离二氧化碳,由分离出的二氧化碳生成再生甲烷气体。
在比较例4中,使用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将高炉气体的一部分导入到燃烧设备。接着,在燃烧设备中燃烧高炉气体,由该燃烧排气生成再生甲烷气体。应予说明,高炉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到炼钢厂内。另外,吹入还原材料除再生甲烷气体之外,一部分使用来自化石燃料的外部甲烷气体。
在比较例5中,与比较例2同样地使用图4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高炉和高炉附属设备。应予说明,比较例5增加吹入甲烷气体比,除此之外,是与比较例2同样的条件。
应予说明,从比较的观点出发,高炉的规格尽可能统一。即,炉身效率为94%,热损失为150000kcal/t。
应予说明,“kcal/t”的单位是指制造1t铁水时产生的热损失量(kcal)。同样地,焦炭比等中使用的“kg/t”的单位是指在制造1t铁水时使用的焦炭的量(kg)等。另外,吹入甲烷比等中使用的“Nm3/t”的单位也是指制造1t铁水时吹入高炉内的吹入甲烷气体中的甲烷量(Nm3)等(应予说明,吹入甲烷比是再生甲烷比与外部甲烷比之和,但是再生甲烷气体中包含除甲烷以外的微量的剩余气体。另外,表1中表示的再生甲烷比和外部甲烷比的值均为不包括甲烷以外的微量的剩余气体的甲烷量,是将小数点后第一位四舍五入而得的值。因此,有时表1中的吹入甲烷比与再生甲烷比和外部甲烷比之和不一致。另外,对于表1中的其他数值,也有同样的情况。)。
另外,表1中的“高炉InputC”是指制造1t铁水时使用的来自外部的(具体而言,焦炭、煤粉和外部甲烷气体中包含的)碳原子的质量(kg)。
[表1]
表1
Figure BDA0003710135220000171
表1(续)
Figure BDA0003710135220000181
表1(续)
Figure BDA0003710135220000191
如表1所示,在发明例中均可以通过将风口前端温度控制为2000℃~2400℃的范围而在进行稳定的高炉的操作的同时减少从高炉排出到外部的二氧化碳量。特别是在发明例1~3和5中,能够显著减少从高炉排出到外部的二氧化碳量。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4中,未得到充分的二氧化碳量的减少效果。另外,在比较例5中,由于吹入甲烷气体量的增加而风口前端温度小于2000℃,因此不能进行稳定的高炉的操作。
符号说明
1:高炉
2:风口
3:甲烷气体生成装置
4:气体吹入装置
4-1:中心管
4-2:内管
4-3:外管
5:第一脱水装置
6:第二脱水装置
7:燃烧器
7-3:燃烧设备
7-4:燃烧排气用脱水装置
8:回旋区
9:热风炉
10:气体分离装置
11:热风炉排气用脱水装置

Claims (8)

1.一种高炉的操作方法,具有如下工序:
在燃烧设备中使用助燃气体使作为从所述高炉排出的副产气体的高炉气体的至少一部分燃烧的工序,
使用从所述燃烧设备排出的燃烧排气生成再生甲烷气体的工序,以及
从所述高炉的风口向所述高炉的内部吹入送风气体和还原材料的工序;
使用氧气作为所述送风气体,且所述还原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使用所述再生甲烷气体,
另外,使用氧气作为所述燃烧设备的助燃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还原材料中的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为60kg/t以上,
这里,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是在制造1t铁水时作为还原材料吹入高炉内的再生甲烷气体的碳换算质量,通过以下公式求出,
[循环碳原子的基本单位(kg/t)]=[作为还原材料吹入高炉内的再生甲烷气体中的甲烷的质量(kg)]×(12/16)÷[铁水制造量(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作为所述送风气体使用的氧气的氧浓度为80体积%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作为所述助燃气体使用的氧气的氧浓度为80体积%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作为所述助燃气体使用的氧气的氧浓度为20体积%以上,且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之和为80体积%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使所述高炉气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燃烧设备中燃烧,将所述高炉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于炼钢厂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其中,将所述再生甲烷气体的剩余部分供给于炼钢厂内。
8.一种高炉附属设备,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炉的操作方法中使用,具备如下装置:
燃烧设备,使用所述助燃气体使所述高炉气体燃烧;
甲烷气体生成装置,使用所述燃烧排气生成所述再生甲烷气体;
气体吹入装置,具有将所述再生甲烷气体导入所述高炉的风口的甲烷气体供给部和将作为所述送风气体使用的氧气导入所述高炉的风口的氧气供给部。
CN202080089743.4A 2020-01-23 2020-12-14 高炉的操作方法和高炉附属设备 Pending CN1148461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9187 2020-01-23
JP2020-009187 2020-01-23
PCT/JP2020/046608 WO2021149401A1 (ja) 2020-01-23 2020-12-14 高炉の操業方法および高炉附帯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6159A true CN114846159A (zh) 2022-08-02

Family

ID=76992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9743.4A Pending CN114846159A (zh) 2020-01-23 2020-12-14 高炉的操作方法和高炉附属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095268A4 (zh)
JP (1) JP7131697B2 (zh)
KR (1) KR20220082037A (zh)
CN (1) CN114846159A (zh)
TW (1) TWI759054B (zh)
WO (1) WO2021149401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7097A (zh) * 2003-06-23 2004-04-0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低co2排放富氢燃气纯氧高炉炼铁工艺
CN101906501A (zh) * 2010-08-03 2010-12-08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粉矿和煤氧直接炼钢工艺
CN101978078A (zh) * 2008-03-18 2011-02-16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高炉煤气的分离方法
CN102010920A (zh) * 2010-12-24 2011-04-13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无钟炉顶高炉高比例球团矿炉料结构冶炼方法
CN203360479U (zh) * 2013-05-28 2013-12-25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熔融还原炼铁工艺中纯氧鼓风风口燃烧温度的装置
JP2014005510A (ja) * 2012-06-26 2014-01-16 Jfe Steel Corp 高炉操業方法
CN106103746A (zh) * 2014-03-26 2016-11-09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氧气高炉的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64056B1 (ko) * 2010-03-02 2014-11-21 제이에프이 스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로의 조업 방법, 제철소의 조업 방법, 및 산화탄소 함유 가스의 이용 방법
JP5640803B2 (ja) 2010-03-29 2014-12-1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高炉又は製鉄所の操業方法
JP5699833B2 (ja) * 2011-07-08 2015-04-1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高炉操業方法
JP6258039B2 (ja) * 2014-01-07 2018-01-10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高炉の操業方法
JP6256710B2 (ja) * 2015-05-28 2018-01-10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酸素高炉の操業方法
DE102017006067A1 (de) * 2017-06-27 2018-12-27 Helmut Aaslepp Sauerstoff-Hochofen mit Top Gas Recycl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7097A (zh) * 2003-06-23 2004-04-0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低co2排放富氢燃气纯氧高炉炼铁工艺
CN101978078A (zh) * 2008-03-18 2011-02-16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高炉煤气的分离方法
CN101906501A (zh) * 2010-08-03 2010-12-08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粉矿和煤氧直接炼钢工艺
CN102010920A (zh) * 2010-12-24 2011-04-13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无钟炉顶高炉高比例球团矿炉料结构冶炼方法
JP2014005510A (ja) * 2012-06-26 2014-01-16 Jfe Steel Corp 高炉操業方法
CN203360479U (zh) * 2013-05-28 2013-12-25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熔融还原炼铁工艺中纯氧鼓风风口燃烧温度的装置
CN106103746A (zh) * 2014-03-26 2016-11-09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氧气高炉的操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家新等: "全氧混合喷吹煤粉和富氢燃料高炉新工艺的可行性", vol. 21, no. 6, pages 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31697B2 (ja) 2022-09-06
EP4095268A1 (en) 2022-11-30
EP4095268A4 (en) 2023-07-26
TWI759054B (zh) 2022-03-21
KR20220082037A (ko) 2022-06-16
JPWO2021149401A1 (zh) 2021-07-29
WO2021149401A1 (ja) 2021-07-29
TW202129016A (zh) 2021-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28364B2 (ja) 高炉の操業方法および高炉附帯設備
KR20220162174A (ko) 제철 설비 및 환원철의 제조 방법
JP7192899B2 (ja) 高炉の操業方法および高炉附帯設備
TWI785506B (zh) 高爐之操作方法及高爐附帶設備
CN114846159A (zh) 高炉的操作方法和高炉附属设备
JP7131694B2 (ja) 高炉の操業方法および高炉附帯設備
JP7131698B2 (ja) 高炉の操業方法および高炉附帯設備
JP7192845B2 (ja) 高炉の操業方法および高炉附帯設備
JP7028363B2 (ja) 高炉の操業方法および高炉附帯設備
JP7192901B2 (ja) 高炉の操業方法および高炉附帯設備
WO2023162344A1 (ja) 高炉の操業方法、溶銑の製造方法及び高炉付帯設備
RU2802303C1 (ru)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доменной печи и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для доменной печ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