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7798A -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7798A
CN114837798A CN202210461383.7A CN202210461383A CN114837798A CN 114837798 A CN114837798 A CN 114837798A CN 202210461383 A CN202210461383 A CN 202210461383A CN 114837798 A CN114837798 A CN 114837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equipment
auxiliary
main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13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7798B (zh
Inventor
闫东晓
黄亚军
刘长安
张林振
胡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ui Chuti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ui Chuti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ui Chuti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ui Chutia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13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7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7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779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2740 priority patent/WO202320704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7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7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16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coolant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包括:确定主散热设备的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确定至少一个辅助散热设备的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采用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主散热设备运行,采用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辅助散热设备运行;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包括:获取温度测量值,判断温度测量值所属的温度区间;基于温度区间,通过第一匹配关系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根据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以及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基于温度区间,通过第三匹配关系确定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Description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的热管理问题是影响机械可靠性的一项关键问题。行业发展的早期,工程机械的热管理主要解决的是动力系统散热的问题,一般是以发动机曲轴通过带传动驱动风扇,给发动机冷却液散热,防止发动机过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的散热问题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整机散热需求不断增多增大,从单纯给发动机冷却液散热,发展到需要管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传动液压油温、工作液压油温等,且发动机随着排放等级的提升,其自身的散热需求也在增加,整机热管理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了;二是热管理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从以前单一地防止系统过热,发展到现在以将各系统的温度精确控制在其最适宜的工作范围内为目标;三是在解决热管理问题的同时,追求尽量减少驱动散热风扇附带的能源消耗和噪声辐射危害;四是空间布置问题,越来越大的散热需求,要求更大的散热系统布置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达到实现针对工程机械的高精度散热管理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包括:
确定主散热设备的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确定至少一个辅助散热设备的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采用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所述主散热设备运行,采用所述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运行;
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所述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包括:
获取温度测量值,判断所述温度测量值所属的温度区间;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一匹配关系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根据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以及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三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可选的,还包括:
根据所述温度区间确定主逻辑控制量、辅助逻辑控制量;
根据所述主逻辑控制量以及所述辅助逻辑控制量生成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
可选的,获取温度测量值,判断所述温度测量值所属的温度区间包括:
获取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判断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所属的主设备温度区间;
获取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判断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所属的辅助设备温度区间;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一匹配关系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包括:
基于所述主设备温度区间,通过所述第一匹配关系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包括:
基于所述辅助设备温度区间,通过所述第二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可选的,所述主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主设备温度区间和第二主设备温度区间;
所述第一主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主设备温度点、第二主设备温度点,所述第二主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二主设备温度点,第三主设备三温度点;
基于所述主设备温度区间,通过所述第一匹配关系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包括:
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主设备温度点时,获取第一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作为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一主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第一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与所述第二主设备温度点对应的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
根据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所述第一主设备温度点、第二主设备温度点、第一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二主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与所述第二主设备温度点对应的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
根据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所述第二主设备温度点、第三主设备温度点、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可选的,所述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和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
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三辅助设备三温度点;
基于所述辅助设备温度区间,通过所述第二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包括:
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温度点,或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第一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作为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与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对应的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
根据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三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可选的,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还包括获取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根据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三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以及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可选的,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包括:
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最大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最小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
根据所述最大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最小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三辅助设备温度点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可选的,根据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以及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包括:
选择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中的最大值作为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装置,包括散热控制单元,所述散热控制单元用于:
确定主散热设备的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确定至少一个辅助散热设备的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采用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所述主散热设备运行,采用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控制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运行;
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包括:
获取温度测量值,判断所述温度测量值所属的温度区间;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一匹配关系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根据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以及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有可执行程序,所述可执行程序运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记载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该方法中,生成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采用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独立控制主散热设备运行,通过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独立控制辅助散热设备运行,结合主散热设备和辅助散热设备分布式的设置于工程机械内部,因此针对相关设备的散热控制具备更大的“柔性”,可以更精确地将各设备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其中,在生成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时,基于不同的温度区间,采用不同的策略确定相关设备控制量,可以优化不同散热需求时,散热设备的输出功率,进而实现节能的效果;此外,在生成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时,考虑辅助散热设备的期望工作状态,可以使得在特殊情况下(例如辅助散热设备针对的散热对象温度过高,超出辅助设备的散热能力),可借助主散热设备的能力应对该情况,避免出现由于辅助散热设备散热能力不足而导致热管理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4是实施例中的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曲线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系统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是实施例中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流程图,参考图1,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包括:
S101.确定主散热设备的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确定至少一个辅助散热设备的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主散热设备和辅助散热设备用于实现工程机械中动力系统的散热,具体的,主散热设备可以用于为全部待散热的对象散热,辅助散热设备用于为一种或多种待散热的对象散热。
例如,主散热设备可以具体用于为发动机冷却液降温、为进入进气歧管中的气体降温、为液压机构中的液压油降温等,辅助散热设备可以用于为液压机构中的液压油降温。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主散热设备和辅助散热设备的驱动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主散热设备和辅助散热设备设置于工程机械内部不同的空间位置处,其中,工程机械内部可配置一个或多个辅助散热设备,多个辅助散热设备的布设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用于调整主散热设备的工作状态(例如,调整主散热设备的输出功率等),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可以设定为电流控制量、电压控制量等,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包括:
步骤1、获取温度测量值,判断温度测量值所属的温度区间。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在工程机械内部设置温度测量点,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测量点的温度,作为温度测量值。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设定至少两个温度区间,获取温度测量值后,确定包含该温度测量值的温度区间。
步骤2、基于温度区间,通过第一匹配关系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匹配关系用于表示各温度区间与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温度区间不同时,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的计算方式不同。
例如,第一匹配关系可以为分段函数,采用温度区间作为分段函数的分段区间,采用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作为分段函数的函数值。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匹配关系用于表示各温度区间与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温度区间不同时,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的计算方式不同。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匹配关系与第二匹配关系对应的匹配规则可以相同或不同。
步骤3、根据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以及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采用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和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可以根据设定的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函数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函数可以通过拟合或者标定试验确定。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主散热设备控制量除与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相关外,还与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相关,以使生成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时,同时考虑辅助散热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而当主散热设备和辅助设备同时工作时,使主散热设备工作在合理的工作模式。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用于调整辅助散热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包括:
步骤1、获取温度测量值,判断温度测量值所属的温度区间。
步骤2、基于温度区间,通过第三匹配关系确定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三匹配关系用于表示各温度区间与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温度区间不同时,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的计算方式不同。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三匹配关系可以采用分段函数表示。
S102.采用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主散热设备运行,采用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辅助散热设备运行。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后,分别通过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主散热设备运行,通过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辅助散热设备运行,以使主散热设备、制辅助散热设备分别按照期望的模式运行。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该方法中,生成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采用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独立控制主散热设备运行,通过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独立控制辅助散热设备运行,结合主散热设备和辅助散热设备分布式的设置于工程机械内部,因此针对相关设备的散热控制具备更大的“柔性”,可以更精确地将各设备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
其中,在生成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时,基于不同的温度区间,采用不同的策略确定相关设备控制量,可以优化不同散热需求时,散热设备的输出功率,进而实现节能的效果;
此外,在生成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时,考虑辅助散热设备的期望工作状态,可以使得在特殊情况下(例如辅助散热设备针对的散热对象温度过高,超出辅助设备的散热能力),可借助主散热设备的能力应对该情况,避免出现由于辅助散热设备散热能力不足而导致热管理失效的问题。
图2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流程图,参考图2,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该方法还可以为:
S201.确定主散热设备的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确定至少一个辅助散热设备的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以及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的方式与图1所示方案中记载的内容相同。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设定主散热设备与辅助散热设备的驱动方式不同,具体的,主散热设备采用液控风扇,辅助散热设备采用电控风扇。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设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为电流控制量,该电流控制量用于实现对液控风扇中的比例电磁阀控制,设定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为电流控制量,该电流控制量用于控制电控风扇的转速。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液控风扇(主散热设备)配置有停转阀,停转阀为开关量控制,停转阀关闭时,液控风扇按控制需求速度转动,停转阀开启时,液控风扇完全停止转动。
S202.确定主逻辑控制量、辅助逻辑控制量,根据主逻辑控制量以及辅助逻辑控制量生成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停转阀的开启或者关闭。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根据温度区间确定主逻辑控制量、辅助逻辑控制量,根据主逻辑控制量以及辅助逻辑控制量生成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主逻辑控制量为0或1,辅助逻辑控制量为0或1,根据温度区间可以采用第一规则确定主逻辑控制量的取值,采用第二规则确定辅助逻辑控制量的取值。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可以根据经验确定。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采用主逻辑控制量和辅助逻辑控制量的与运算确定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
例如,当主逻辑控制量和辅助逻辑控制量的与运算结果为1时,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用于关闭停转阀,当与运算结果为0时,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用于开启停转阀。
S203.采用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主散热设备运行,采用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辅助散热设备运行。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当停转阀关闭时,通过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主散热设备按照期望的模式运行。
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本方案中,当主散热设备采用液控设备时,引入逻辑控制量,通过逻辑控制量生成用于控制停转阀开闭的控制指令是,使得当需要关闭液控设备时,可以保证液控设备有效关闭。
图3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流程图,参考图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该方法还可以为:
S301.获取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判断主设备温度测量值所属的主设备温度区间。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在主散热设备处设置主散热设备温度检测点,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主散热设备温度检测点的温度,作为主设备温度测量值。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设定主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主设备温度区间和第二主设备温度区间;
设定第一主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主设备温度点Tz_min、第二主设备温度点Tz_mid,第二主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二主设备温度点Tz_mid,第三主设备三温度点Tz_max
S302.基于主设备温度区间,通过第一匹配关系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设定第一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z_min,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z_mid,第三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z_max,设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为Az_p,设定主设备温度测量值为Tz_p,则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具体包括:
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小于第一主设备温度点时,获取第一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作为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即当Tz_p<Tz_min时,Az_p=Az_min
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第一主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第一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与第二主设备温度点对应的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
根据主设备温度测量值、第一主设备温度点、第二主设备温度点、第一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当Tz_min<Tz_p<Tz_mid时,具体按照如下方式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Az_p
Figure BDA0003620542200000131
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第二主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与第二主设备温度点对应的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
根据主设备温度测量值、第二主设备温度点、第三主设备温度点、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当Tz_mid<Tz_p<Tz_max时,具体按照如下方式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Az_p
Figure BDA0003620542200000132
S303.获取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判断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所属的辅助设备温度区间。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在辅助散热设备处设置辅助散热设备温度检测点,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辅助散热设备温度检测点的温度,作为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设定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和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
设定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辅助设备温度点Tf_min、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Tf_mid,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Tf_mid,第三辅助设备三温度点Tf_max
S304.基于辅助设备温度区间,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设定第一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f_min,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f_mid,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f_max,设定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为Af_p,设定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为Tf_p,则确定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具体包括:
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小于第一辅助设备温度点,或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第一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作为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即当Tf_p<Tf_min或时Tf_min<Tf_p<Tf_mid,Af_p=Af_min
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与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对应的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
根据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三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确定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当Tf_mid<Tf_p<Tf_max时,具体按照如下方式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Af_p
Figure BDA0003620542200000151
S305.根据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以及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设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为A,选择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中的最大值作为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即:
A=MAX(Az_p,Af_p)
图4是实施例中的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曲线示意图,参考图4,示例性的,本方案中,设定第一主设备温度点Tz_min为主散热设备的起控温度,第三主设备温度点Tz_max为对应温度检测点的允许最大温度;
第一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z_min为主散热设备的最小控制量,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z_mid为与第二主设备温度点匹配的控制量,第三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z_max为主散热设备的最大控制量;
其中,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二主设备温度点的取值应满足如下条件:
相较于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第一主设备温度区间,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第二主设备温度区间时,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的变化率较大。
示例性的,与主散热设备类似,针对辅助散热设备,设定第一辅助设备温度点Tf_min为辅助散热设备的起控温度,第三辅助设备温度点Tf_max为对应温度检测点的允许最大温度;
第一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f_min为辅助散热设备的最小控制量,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f_mid与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匹配的控制量,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Af_max为辅助散热设备的最大控制量;
其中,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的取值应满足如下条件:
相较于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的变化率较大。
S306.基于辅助设备温度区间,通过第三匹配关系确定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设定最大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Bmax、最小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Bmin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最大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Bmax,最小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Bmin与选定的辅助散热设备的工作参数相关,其中,Bmax对应辅助散热设备的最大工作电流,Bmin对应辅助散热设备的最小工作电流。
示例性的,设定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为B,则当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小于第一辅助设备温度点时,按照如下方式确定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B:
B=Bmin
当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根据最大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最小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三辅助设备温度点确定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具体的,按照如下方式确定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B:
Figure BDA0003620542200000161
当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按照如下方式确定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B:
B=Bmax
S307.采用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主散热设备运行,采用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辅助散热设备运行。
示例性的,在一种可实施方案中,主散热设备可以同时为多种待散热的对象散热,此时工程机械内部可以配置多个温度传感器,配置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一个待散热对象的温度值。
示例性的,主散热设备为多种待散热对应散热时,设置一种待散热对象对应一个主设备温度区间,例如,若配置主散热设备为发动机冷却液降温、为进入进气歧管中的气体降温、为液压机构中的液压油降温等,则分别设置三个主设备温度区间;
例如,在步骤S301记载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设定与冷却液对应的主设备温度区间为(T1_min,T1_mid)~(T1_mid,T1_max);
设定与气体对应的主设备温度区间为(T2_min,T2_mid)~(T2_mid,T2_max);
设定与液压油对应的主设备温度区间为(T3_min,T3_mid)~(T3_mid,T3_max)。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将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待散热对象的主设备温度区间作为辅助设备温度区间,例如,若设置辅助散热设备同时为液压油散热,则与液压油对应的辅助设备温度区间为(T3_min,T3_mid)~(T3_mid,T3_max)。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计算与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待散热对象的辅助设备过程控制量,刨除与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待散热对象外,计算与其余待散热对象对应的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示例性的,在步骤S302记载内容的基础上,同时设定与T1_min、T1_mid、T1_max对应的第一、第二、第三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分别为A1_min、A1_mid、A1_max
设定与T2_min、T2_mid、T2_max对应的第一、第二、第三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分别为A2_min、A2_mid、A2_max
设定与T3_min、T3_mid、T3_max对应的第一、第二、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分别为A3_min、A3_mid、A3_max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设定与冷却液、气体对应的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分别为A1、A2,设定与液压油对应的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为A3,则采用步骤S302记载的方式分别计算A1、A2,采用步骤S303记载的方式计算A3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按照如下方式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A:
A=MAX(A1,A2,A3)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当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确定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根据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三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以及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具体的,设定液压油的温度测量值为Ty,当T3_mid<Ty<T3_max时,按照前述方式确定A1、A2,按照如下方式确定A3
Figure BDA0003620542200000181
示例性的,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以主散热设备对应的待散热对象为冷却液、气体、液压油降温,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待散热对象为液压油为例,若主散热设备采用液控风扇,辅助散热设备采用电控风扇,则设定与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待散热对象的逻辑控制量为辅助逻辑控制量,刨除与辅助散热设备对应的待散热对象外,设定其余与主散热设备对应的待散热对象的逻辑控制量为主逻辑控制量。
示例性的,设定冷却液的温度测量值为Ts,设定与冷却液对应的主逻辑控量为Cs,则按照如下方式确定主逻辑控量Cs
当Ts<T1_min时,Cs=1;
当T1_min<Ts<T1_mid,或者T1_mid<Ts<T1_max时,Cs=0。
示例性的,设定气体的温度测量值为Tq,设定与气体对应的主逻辑控量为Cq,则按照如下方式确定主逻辑控量Cq
当Tq<T2_min时,Cq=1;
当T2_min<Tq<T2_mid,或者T2_mid<Tq<T2_max时,Cq=0。
示例性的,设定液压油的温度测量值为Ty,设定与液压油对应的辅助逻辑控量为Cy,则按照如下方式确定辅助逻辑控量Cy
当Ty<T3_min或者T3_min<Ty<T3_mid时,Cy=1;
当T3_mid<Ty<T3_max时,Cq=0。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采用主逻辑控制量和辅助逻辑控制量的与运算确定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当主散热对象(除辅助散热设备针对的散热对象外的其余散热对象)的温度未超过第一主设备温度点,辅助散热对象(辅助散热设备针对的散热对象)的温度未超过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时,停转阀停转,此时主散热设备不工作,辅助散热设备工作,即,在此条件下,优先利用辅助散热设备独立给对应的散热对象散热,可以减少辅助散热设备工作时对主散热设备散热控制的“干扰”,以提高主散热设备的控制精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装置,包括散热控制单元,散热控制单元用于:
确定主散热设备的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确定至少一个辅助散热设备的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采用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主散热设备运行,采用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辅助散热设备运行;
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包括:
获取温度测量值,判断温度测量值所属的温度区间;
基于温度区间,通过第一匹配关系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根据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以及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
基于温度区间,通过第三匹配关系确定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散热控制单元可以配置为实现实施例一中记载的任意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其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与实施例一记载的对应内容相同,具体内容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5是实施例中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系统示意图,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100、主散热设备200、辅助散热设备300、温度传感器400。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主散热设备200、辅助散热设备300设置于工程机械内部不同的空间位置处,控制器100分别与主散热设备200、辅助散热设备300、温度传感器400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00用于输出主散热设备控制量、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通过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主散热设备200运行,通过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辅助散热设备300运行。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400用于获取温度测量值,控制器100配置有可执行程序,可执行程序运行时实现实施例一中记载的任意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
本实施例中,工程机械散热管理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实施例一记载的对应内容,此外,该系统的有益效果还包括:主散热设备和辅助散热设备采用分布式设置的方式,解决了大型工程机械散热系统空间布置的难题,通过采用分布式布置的方案,各散热设备需求的独立空间更小,因此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工程机械的结构空间。
图6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系统示意图,参考图6,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该系统中,主散热设备采用液控风扇,液控风扇包括风扇马达201、主散热风扇202、风扇泵204、停转阀205。
辅助散热设备采用电控风扇,电控风扇包括直流无刷电机301、辅助散热风扇302。
该系统还配置有水温传感器401、气温传感器402、液压油温传感器403,控制器100分别与风扇泵204、停转阀205、直流无刷电机301、水温传感器401、气温传感器402、液压油温传感器403相连接。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基于水温传感器401、气温传感器402、液压油温传感器403的测量温度值,控制器100具体采用图3所示方案中记载的对应内容确定主散热设备控制量、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以及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其中,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用于控制风扇泵204,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停转阀205,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用于控制直流无刷电机301。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液控风扇还配置有主散热器203,液控风扇运行时,结合主散热器203实现对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气体(进气歧管内的气体)以及液压油(液压机构中的液压油)的降温。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电控风扇还配置有辅助散热器303,电控风扇运行时,结合辅助散热器303实现对指定待散热对象(水、气体、液压油中的一种)的降温。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主散热设备的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确定至少一个辅助散热设备的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采用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所述主散热设备运行,采用所述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运行;
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所述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包括:
获取温度测量值,判断所述温度测量值所属的温度区间;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一匹配关系确定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根据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以及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三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温度区间确定主逻辑控制量、辅助逻辑控制量;
根据所述主逻辑控制量以及所述辅助逻辑控制量生成主散热设备开闭控制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温度测量值,判断所述温度测量值所属的温度区间包括:
获取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判断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所属的主设备温度区间;
获取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判断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所属的辅助设备温度区间;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一匹配关系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包括:
基于所述主设备温度区间,通过所述第一匹配关系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包括:
基于所述辅助设备温度区间,通过所述第二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主设备温度区间和第二主设备温度区间;
所述第一主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主设备温度点、第二主设备温度点,所述第二主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二主设备温度点,第三主设备三温度点;
基于所述主设备温度区间,通过所述第一匹配关系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包括:
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主设备温度点时,获取第一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作为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一主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第一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与所述第二主设备温度点对应的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
根据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所述第一主设备温度点、第二主设备温度点、第一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二主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与所述第二主设备温度点对应的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
根据所述主设备温度测量值、所述第二主设备温度点、第三主设备温度点、第二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主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和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
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一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包括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三辅助设备三温度点;
基于所述辅助设备温度区间,通过所述第二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包括:
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温度点,或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第一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作为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与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对应的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
根据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三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还包括获取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根据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三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二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第三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以及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包括:
所述辅助设备温度测量值处于所述第一辅助设备温度区间时,获取最大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最小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
根据所述最大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最小辅助散热设备控制基准量、所述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二辅助设备温度点、第三辅助设备温度点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控制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以及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包括:
选择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中的最大值作为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
9.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控制单元,所述散热控制单元用于:
确定主散热设备的主散热设备控制量,确定至少一个辅助散热设备的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采用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控制所述主散热设备运行,采用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控制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运行;
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包括:
获取温度测量值,判断所述温度测量值所属的温度区间;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一匹配关系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基于所述温度区间,通过第二匹配关系确定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
根据所述主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以及所述辅助散热设备过程控制量确定所述主散热设备控制量。
10.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有可执行程序,所述可执行程序运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
CN202210461383.7A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4837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1383.7A CN114837798B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22/132740 WO2023207043A1 (zh) 2022-04-28 2022-11-18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1383.7A CN114837798B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7798A true CN114837798A (zh) 2022-08-02
CN114837798B CN114837798B (zh) 2023-10-27

Family

ID=82568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1383.7A Active CN114837798B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37798B (zh)
WO (1) WO20232070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043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5301A (zh) * 2009-04-30 2010-11-03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及其可控散热系统
CN103074914A (zh) * 2013-01-18 2013-05-0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 工程机械散热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挖掘机
JP2017155660A (ja) * 2016-03-02 2017-09-07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DE102017004583A1 (de) * 2016-05-19 2017-11-23 Scania Cv Ab Kühlsystem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und ein weiteres Objekt
JP2018030469A (ja) * 2016-08-25 2018-03-01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
CN108437779A (zh) * 2018-05-17 2018-08-24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动机散热系统和车辆、以及发动机的散热方法
CN112590488A (zh) * 2019-09-17 2021-04-0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60052A (zh) * 2021-09-30 2021-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5277A (ja) * 2003-01-20 2004-08-12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CN102720242B (zh) * 2012-06-14 2014-12-17 上海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油温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及包括该装置的挖掘机
CN203130232U (zh) * 2013-01-28 2013-08-14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车辆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4837798B (zh) * 2022-04-28 2023-10-27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5301A (zh) * 2009-04-30 2010-11-03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及其可控散热系统
CN103074914A (zh) * 2013-01-18 2013-05-0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 工程机械散热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挖掘机
JP2017155660A (ja) * 2016-03-02 2017-09-07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DE102017004583A1 (de) * 2016-05-19 2017-11-23 Scania Cv Ab Kühlsystem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und ein weiteres Objekt
JP2018030469A (ja) * 2016-08-25 2018-03-01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
CN108437779A (zh) * 2018-05-17 2018-08-24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动机散热系统和车辆、以及发动机的散热方法
CN112590488A (zh) * 2019-09-17 2021-04-0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60052A (zh) * 2021-09-30 2021-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043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7043A1 (zh) 2023-11-02
CN114837798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0812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冷却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24034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7953520B2 (en) Cooling fan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revolving fan based on fluid temperature and air temperature
JP2001200796A (ja) ファンの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17056944A1 (ja) 冷却制御装置
JP2007016659A (ja) 冷却ファンの制御装置
CN114837798A (zh) 一种工程机械散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6213061B1 (en) Control system for minimiz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a cooling system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13131419A1 (zh) 液压行走机械的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液压挖掘机
KR20160033177A (ko) 건설 기계의 냉각 팬 제어 장치
CN106837509A (zh) 一种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716343A (zh) 半导体制冷设备风冷式散热控制方法
RU2013129981A (ru) Теплонасосная сушилка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ее работой
CN106988853A (zh) 一种工程机械智能散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JP2017155660A (ja)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US20240018895A1 (en) Vehicl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026335A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AU20102360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rotation speed of a fan of the engine cooling circuit in a vehicle
CN203699690U (zh) 工程机械及其散热系统
CN213235202U (zh) 散热装置
JP6394476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213655326U (zh) 工程机械及其散热系统
CN108458094B (zh) 铣轮的驱动系统和铣槽机
CN207315502U (zh) 一种分布式控制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
JP6075512B1 (ja)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サー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