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2039A -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2039A
CN114832039A CN202210442648.9A CN202210442648A CN114832039A CN 114832039 A CN114832039 A CN 114832039A CN 202210442648 A CN202210442648 A CN 202210442648A CN 114832039 A CN114832039 A CN 114832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guide
cylinder
antidiarrheal
ex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426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建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Feiyun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Feiyun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Feiyun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Feiyun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426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20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2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2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9Scutellaria (skullca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7Euphorbiaceae (Spurge family), e.g. Ricinus (castorbea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3Oleaceae (Olive family), e.g. jasmine, lilac or ash tre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3Rosaceae (Rose family), e.g. strawberry, chokeberry, blackberry, pear or firethorn
    • A61K36/739Sanguisorba (burn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2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205Polysaccharides, e.g. alginate, gums; Cyclodextrin
    • A61K9/2059Starch, including chemically or physically modified derivatives; Amylose; Amylopectin; Dextr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2Antidiarrho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1/00Solvent extraction
    • B01D11/02Solvent extraction of solids
    • B01D11/0215Solid material in other stationary recepta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61K2236/331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using water, e.g. cold water, infusion, tea, steam distillation, deco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将配方量的原料药材加水浸泡;再进行两次煎药提取,提取后固液分离;合并两次的药液真空浓缩成药材浸膏;加玉米淀粉混合均匀后加70%乙醇制成软材,用14目筛网制成颗粒,干燥,整粒;最后加硬脂酸镁,混合,压制成片。所制备的中药片剂中药效成分均匀,重量差异小,用药量准确,生产速度快,便于储存和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08月17日、申请号为CN202110944651.6、发 明名称为“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 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 设备
背景技术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 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 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正常人每日大约 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100~ 200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和)结肠的吸收容量减 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 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大多系感染 引起。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 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中医认为腹泻与脾胃虚弱, 寒湿的侵蚀,肝气不舒都是有一定关系的。
目前,腹泻临床治疗以西医为主,能够有效缓解腹泻的同时,缺乏对脾脏、 心脏、胃部、肾脏有效的养护,这就导致患者的器官易受到二次损伤,腹泻易 复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止泻中药 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按质量份数计,将黄芩10-20份、地锦草20-40份、秦皮10-20份、 地榆10-20份的原料药加水浸泡;
(2)对浸泡后的原料药进行煎药提取,提取后固液分离;
(3)固体物再加水进行煎药提取,提取后固液分离;
(4)合并两次的药液真空浓缩成药材浸膏;
(5)取药材浸膏、玉米淀粉混合均匀;加70%乙醇制成软材,用14目筛 网制成颗粒,干燥,整粒;
(6)加硬脂酸镁,混合,压制成片。
进一步,步骤(1)为按质量份数计,将黄芩15-20份、地锦草30-40份、 秦皮15-20份、地榆15-20份的原料药加水浸泡。
进一步,步骤(1)为按质量份数计,将黄芩17.5份、地锦草35份、秦 皮17.5份、地榆17.5份的原料药加水浸泡。
进一步,将原料药组合物制备成片剂中成药,步骤(1)中加质量份数8-10 倍的饮用水在25-30℃的浸泡50-80分钟。
进一步,步骤(2)和步骤(3)提取的条件:提取压力为0.07-0.11MPa, 提取温度为100-120℃,提取时间60-120分钟。
进一步,步骤(4)中真空浓缩的蒸汽进气压力小于0.1MPa,一效真空不 高于-0.04MPa,加热的药液温度不高于80℃,二效真空不高于-0.08MPa,加 热的药液温度不高于70℃,浓缩至50~60℃下相对密度1.30~1.35。
进一步,玉米淀粉为浸膏质量8-12%,硬脂酸镁为浸膏质量2-2.3%。
其中黄芩性寒,味苦,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可清热燥 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具有良好抗菌 之效,对杆菌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地锦草性平,味苦、辛,归肝经、大肠经。也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属 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秦皮,性味苦、涩,寒。归经归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收 涩,明目。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地榆,性味苦、酸、涩,微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 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同时,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上述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的设备,包括 包括浸泡装置、提取分离装置、浸膏制备装置、取料装置、混合制粒装置及制 片装置;
所述浸泡装置用于将中药进行浸泡,所述提取分离装置用于将浸泡后的原 料药先进行煎药提取,然后进行固液分离,所述浸膏制备装置用于将两次的分 离出的药液真空浓缩成药材浸膏;
所述取料装置用于定量称取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并将定量的玉米淀粉、 浸膏和乙醇送入所述混合制粒装置内;
所述混合制粒装置用于将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进行混合并制成颗粒;
所述制片装置用于将颗粒状的中药制造成片状。
进一步,所述混合制粒装置包括混合机构、支架和制粒机构;
所述混合机构包括外筒和引导混合组件;所述外筒为圆筒体,所述外筒的 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外筒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引导混合组件设置在 所述外筒内,且所述引导混合组件的首端和尾端分别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 口连通;所述引导混合组件能将从所述进料口进入的原料同时引导至所述引导 混合组件的底部,并在引导过程中进行混合搅拌,同时将混合后的中药从所述 出料口输出;
支架;
所述制粒机构包括套筒、筛网、驱动组件和收纳盒,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 支架上,所述套筒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开状,且所述套筒的顶端密封并能滑动的 套设在所述外筒的外壁;所述筛网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底端;所述驱动组件设置 在所述筛网的下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套筒内与所述外筒的底部连接,所述驱动 组件能驱动所述外筒沿着所述套筒的轴线上下移动和转动;所述收纳盒设置在 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筛网的下方,用于收纳所述制粒机构制成的颗粒。
进一步,所述引导混合组件包括中心轴筒和引导筒,所述中心轴筒设置在 所述外筒内并与所述外筒同轴,且所述中心轴筒的顶端与所述外筒的顶板连 接,所述引导筒绕着所述中心轴筒的外壁螺旋形延伸,且所述引导筒的首端与 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引导筒的尾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上述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该止泻中药组 合物制备方法对药剂颗粒成型和片剂配方进行设计,使制备的片剂具有较好的 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本发明的制备止泻中药组合物片剂的设备使得该中药 片剂中药效成分均匀,重量差异小,用药量准确,生产速度快,便于储存和运 输,同时片状的止泻的药物更方便患者服用、携带和贮存,良好的溶出速率和 生物利用度更容易被体内吸收,更适合腹泻的治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 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的设备的 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混合制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混合制粒装置中制粒机构进行挤压颗粒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混合制粒装置中外筒内部引导混合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混合制粒装置中引导混合组件另外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处局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浸泡装置;20、提取分离装置;30、浸膏制备装置;40、取料装置;50、混合制粒装置;60、制片装置;
51、混合机构;511、外筒;5111、进料口;5112、出料口;512、引导混 合组件;5121、中心轴管;5122、引导管;5123、搅拌器;51231、第一旋转 驱动源;51232、第一转轴;51233、主动锥齿轮;51234、搅拌棒;51235、从 动锥齿轮;
52、支架;
53、制粒机构;531、套筒;532、筛网;533、驱动组件;5331、螺杆; 5332、第二旋转动力源;5333、驱动杆;53331、连接杆;53332、导向杆;534、 收纳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 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 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发明 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 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 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 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 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 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按每日服药量计,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黄芩17.5g、地锦草35g、秦皮17.5g、地榆17.5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服用。
实施例2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按每日服药量计,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黄芩15g、地锦草35g、秦皮15g、地榆10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服用。
实施例3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按每日服药量计,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黄芩20g、地锦草40g、秦皮20g、地榆20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服用。
实施例4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为片剂中成药,
将原料药组合物制备成片剂中成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地锦草、秦皮、地榆、黄芩加质量份数8-10倍的饮用水 在25-30℃的浸泡50-80分钟;
(2)对浸泡后的原料药进行煎药提取,提取压力为0.07-0.11MPa,提取 温度为100-120℃,提取时间60-120分钟,固液分离;
(3)再加药材总质量份数5-6倍的饮用水进行提取,提取压力为 0.07-0.11MPa,提取温度为100-120℃,提取时间60-120分钟,固液分离;
(4)合并两次的药液放入真空浓缩器浓缩,控制蒸汽进气压力小于 0.1MPa,一效真空不高于-0.04MPa,加热的药液温度不高于80℃,二效真空 不高于-0.08MPa,加热的药液温度不高于70℃,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 (50~60℃)后,停止加热浓缩,得药材浸膏;
(5)取药材浸膏、加浸膏质量8-12%的玉米淀粉混合均匀,加70%乙醇 适量制成软材,用14目筛网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取浸膏质量2-2.3%的硬 脂酸镁,总混,压制成片(0.5g/片),包薄膜衣,铝塑包装,外包后,即得。
实施例5临床数据
1、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的腹泻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 最大80岁,最小4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一个月,最短14天。
2、诊断标准:患者出现恶心、腹胀以及腹痛,拉出的粪便也会呈现出水 样,而且排便次数也会是增加的,严重腹泻会导致身体出现精神萎靡和全身没 力气。
3、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中药片剂,一次4-6片,儿童酌减,每日三次, 分早中晚饭后服用,7天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后评价患者的疗效。
4.疗效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疗效判定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 治愈:患者腹泻、胃绞痛等症状完全消失,胃和排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②有 效:患者腹泻、胃绞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胃功能也得到基本恢复;③无效:患 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部分患者病情有加重趋势。
5.疗效结果:在临床使用本发明药物,服药的100例患者,服药1个疗程 后,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服药2-3个疗程后,临床治愈80例,好转26例,总 有效率为96%。
典型病例
李某,男,43岁,饮食不卫生导致排便次数增多,每天大于三次;便质 溏薄为水样便。伴有肚子痛、腹泻、恶心、呕吐,伴有发热,服用本发明实施 例2中的药物一个疗程后症状减轻,排便正常,体虚情况好转,继续服用本发 明实施例2的药物第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一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王某某,女,24岁,食用食物未加热导致腹痛、腹泻并恶心、呕吐,体 虚,每天排便频繁多至五次。伴有发热。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药物两个疗 程后症状减轻,体虚症状明显好转,排便逐渐恢复正常,恶心、呕吐等症状消 失,继续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药物第3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两个月后随 访无复发。
齐某某,男,9岁,食用冰饮导致腹痛、腹泻,每天排便频繁多至六次, 身体无力。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药物两个疗程后症状减轻,腹痛、腹泻症 状缓解,无力症状消失,排便逐渐恢复正常,继续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药物 第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一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请参见图1至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 法的设备,该设备包括浸泡装置10、提取分离装置20、浸膏制备装置30、取 料装置40、混合制粒装置50及制片装置60。
浸泡装置10用于将中药进行浸泡,一实施方式中,浸泡装置10为市面常 用的制药用浸泡装置10,在将原料药组合物制备成片剂中成药后,将片剂中 成药倒入浸泡装置10,加入质量份数8-10倍的饮用水在25-30℃的浸泡50-80 分钟。
提取分离装置20用于将浸泡后的原料药进行煎药,从而使固体药物中的 有效成分提取转移到药液中,然后进行中药固液分离。一实施方式中,提取分 离装置20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制药用固液提取分离装置,此固液提取分离装 置20应包括有煎药结构和固液分离结构,并且煎药结构为常用现有技术的结 构,以分别实现煎煮的功能,固液分离结构也为常用现有技术的结构,在使用 时,应先将浸泡后的原料药放入到煎药结构进行煎煮,通过煎煮,药用成分被 提取至液体中,随后,进行固液分离,药液流入下一步工序,而固体药物继续 留在提取分离装置20内,此后,再次向余下的固体中加水,重复上面的步骤, 再进行一次煎药提取和固液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提取时,提取压力为 0.07-0.11MPa,提取温度为100-120℃,提取时间60-120分钟。
浸膏制备装置30用于将两次固液分离出的药液真空浓缩成药材浸膏,一 实施方式中,浸膏制备装置30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浸膏制备装置30,在制 备的过程中,真空浓缩的蒸汽进气压力小于0.1MPa,一效真空不高于 -0.04MPa,加热的药液温度不高于80℃,二效真空不高于-0.08MPa,加热的 药液温度不高于70℃,浓缩至50~60℃下相对密度1.30~1.35。
取料装置40用于定量称取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并将定量的玉米淀粉、 浸膏或乙醇送入混合制粒装置50内,一实施方式中,取料装置40应为现有技 术中常用的取料装置40,玉米淀粉应为浸膏质量8-12%。在此说明:在本实 施方式中,取料装置40应具有能根据玉米淀粉、浸膏或乙醇三种原料的分量, 将三种原料同时、同步缓慢的加入到混合制粒装置50中功能,即:三种原料 同时加入,并同时结束加料。
请参见图2和图3,混合制粒装置50用于将取料装置40同步加入的混合 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三种原料进行混合并制成颗粒。而制片装置60用于将 颗粒状的中药制造成片状,一实施方式中,制片装置60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 的制片装置60,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制片时,需要在加入加 硬脂酸镁,并且硬脂酸镁为浸膏质量2-2.3%。
一实施方式中,混合制粒装置50包括混合机构51、支架52和制粒机构 53。混合机构51用于将定量的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进行混合均匀,支架52 用于支撑整个装置,制粒机构53用于将混合后的中药制成颗粒。
具体的,混合机构51包括外筒511和引导混合组件512。外筒511为圆 筒体,外筒51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5111,外筒51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5112。 引导混合组件512设置在外筒511内,且引导混合组件512的首端和尾端分别 与进料口5111和出料口5112连通,引导混合组件512能将从进料口5111进 入的原料同时引导至引导混合组件512的底部,并在引导过程中进行混合搅 拌,同时将混合后的中药从出料口5112输出。
在使用时,通过取料装置40定量称取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后,分别将 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同时从进料口5111同步的、缓慢的、匀速的加入,加 入后的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进入引导混合组件512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并 沿着引导混合组件512向下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同时混合搅拌,最终从出料 口5112流出。
请参见图2、图4和图5,在一实施方式中,引导混合组件512包括中心 轴筒5121和引导筒5122。中心轴筒5121设置在外筒511内并与外筒511同 轴,并且中心轴筒5121的顶端与外筒511的顶板连接。引导筒5122绕着中心 轴筒5121的外壁呈螺旋形延伸,且引导筒5122的首端与进料口5111连通, 引导筒5122的尾端与出料口5112连通。
当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同步的、缓慢的、匀速的从进料口5111加入后, 进入到引导筒5122的首端开始相遇,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引导筒5122向下移动, 由于引导筒5122为螺旋盘绕形,在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在同时下降的过程 中,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会在引导筒5122内进行翻转,进行多次翻转后, 米淀粉、浸膏和乙醇顺着引导筒5122运动到出料口5112,并从出料口5112 中流出。
采用此种方式,利用重力让物料自由向下运动,可节省能量;同时,由于 引导筒5122为螺旋盘绕形,在物料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可将三种物料进行多 次的翻转,在翻转的过程中三种物料进行混合,从而达到混合物料的作用,此 种混合方式,也不需要人为干扰或其他装置辅助进行,从而进一步节省能量。
请参见图2、图4和图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引导筒5122混合组件还 包括搅拌器5123。搅拌器5123用于对引导筒5122的物料进行辅助搅拌。
具体的,搅拌器5123包括第一旋转驱动源51231、第一转轴51232、主动 锥齿轮51233、搅拌棒51234和从动锥齿轮51235。第一旋转驱动源51231设 置在外筒511的顶部。在具体实施时,第一旋转驱动源51231可选择为现有技 术中常用的旋转电机或其他能驱动第一转轴51232转动的机构。第一转轴 51232设置在第一旋转驱动源51231的动力输出轴上,并延伸至中心轴筒5121 内,且与中心轴筒5121同轴。主动锥齿轮51233有多个,多个主动锥齿轮51233 间隔的并同轴的设置在第一转轴51232上。搅拌棒51234有多个,多个搅拌棒51234间隔并能转动的设置在中心轴筒5121上,且搅拌棒51234的首端延伸 至引导筒5122内,每个搅拌棒51234的尾端设置有一个从动锥齿轮51235, 且从动锥齿轮51235与与之对应的主动锥齿轮51233啮合。
在使用时,启动第一旋转驱动源51231,第一旋转驱动源51231带动第一 转轴51232转动,同时第一转轴51232带动其上的所有主动锥齿轮51233转动, 主动锥齿轮51233再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锥齿轮51235转动,从动锥齿轮 51235则可带动搅拌棒51234对引导筒5122的混合料进行搅拌,由于搅拌棒 51234有多个,并顺着引导筒5122的流向设置,在物料下降的过程中,多个 搅拌棒51234则可对物料进行多次搅拌,从而保证从出料口5112中流出的物 料是混合均与的。
请参见图2、图3和图6,在一实施方式中,制粒机构53包括套筒531、 筛网532、驱动组件533和收纳盒534。套筒531固定在支架52上。套筒531 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开状,且套筒531的顶端密封并能滑动的套设在外筒511的 外壁。筛网532设置在套筒531的底端。驱动组件533设置在筛网532的下表 面,并延伸至套筒531内与外筒511的底部连接,驱动组件533能驱动外筒 511沿着套筒531的轴线上下移动和转动,且外筒511的上下移动的行程为中药颗粒的高度。
当混合后的物料从出料口5112中流出后,掉落在筛网532上,由于驱动 组件533可驱动外筒511上下移动,在外筒51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则可将流 入到筛网532上的物料从筛孔中挤出,形成中药颗粒。同时,由于驱动组件 533还能同时驱动外筒511转动,在外筒511转动的同时,带动引导混合组件 512和内部的药物同时转动,则可对药物再次进行翻转搅拌,从而进一步提高 混合均与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533包括螺杆5331、第二旋转动力源5332和 驱动杆5333。螺杆5331设置在筛网532的内底边面,并从外筒511的底板深 入至外筒511内且与外筒511的底板螺纹连接,螺杆5331与外筒511筒轴设 置,螺杆5331的螺纹长度为中药颗粒的高度,即:外筒511上下运动的行程 为中药颗粒的高度,外筒511下降一次,进行一次积压,将物料从筛网532中 挤出形成颗粒。采用此种方式,可不采用传统工艺的切刀,颗粒由一次挤压形 成,从而减少整个装置的零部件,同时还能节省能量。
第二旋转动力源5332为双向旋转动力源,同理,第二旋转动力源5332 也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双向旋转电机。第二旋转动力源5332设置在筛网 532的外底面,并与螺杆5331同轴设置。驱动杆5333为包括连接杆53331和 导向杆53332。连接杆53331与的首端设置在第二旋转动力源5332的动力输 出轴上,连接杆53331的尾端绕过筛网532和外筒511后延伸至外筒511的顶 部。导向杆53332连接在连接杆53331的尾端。导向杆53332能滑动延伸至外 筒511内,且导向杆53332与外筒511的轴线平行。
当第二旋转动力源5332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时,带动连接杆53331和导 向杆53332转动,在导向杆53332则可带动外筒511旋转,同时,由于外筒 511与螺杆5331连接,外筒511在转动的同时,在螺杆5331螺纹的作用下, 会上下运动,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物料的挤压,完成制粒加工。注意: 在选择第二旋转动力源5332的角度的和螺杆5331的螺距时,既要保证外筒 511一次上下运动的行程中能完成一次挤压动作,同时,也避免驱动杆5333 与支架52发生干涉。
请参见图2,收纳盒534设置在支架52上,并位于筛网的下方,用于收 纳颗粒,当颗粒从筛网532中挤出后,掉落在收纳盒534内。
实现本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的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为:
使用前,向定量称取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随后,启动第一旋转动力源 和第二旋转动力源5332,再将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同时从进料口5111同步 的、缓慢的、匀速的加入到引导筒5122内的首端,经过搅拌后的物料从出料 口5112流出堆积在筛网532上,同时,在驱动组件533的作用下,外筒511 能上下运动,在外筒511每次下降的行程中,将筛网532上堆积的物料进行一 次挤压,以将物料从筛网532中挤出形成颗粒。
上述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药物便于服用、携带和贮存,同 时片状的止泻的药物更容易被体内吸收,更适合腹泻的治疗。此外,混合制粒 装置50能进行均匀的混料和制粒,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 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 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 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浸泡装置、提取分离装置、浸膏制备装置、取料装置、混合制粒装置及制片装置;
所述浸泡装置用于将中药进行浸泡,所述提取分离装置用于将浸泡后的原料药先进行煎药提取,然后进行固液分离,所述浸膏制备装置用于将两次的分离出的药液真空浓缩成药材浸膏;
所述取料装置用于定量称取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并将定量的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送入所述混合制粒装置内;
所述混合制粒装置用于将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进行混合并制成颗粒;
所述制片装置用于将颗粒状的中药制造成片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制粒装置包括混合机构、支架和制粒机构;
所述混合机构包括外筒和引导混合组件;所述外筒为圆筒体,所述外筒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外筒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引导混合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筒内,且所述引导混合组件的首端和尾端分别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引导混合组件能将从所述进料口进入的原料同时引导至所述引导混合组件的底部,并在引导过程中进行混合搅拌,同时将混合后的中药从所述出料口输出;
支架;
所述制粒机构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底部,用于玉米淀粉、浸膏和乙醇的混合物进行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混合组件包括中心轴筒和引导筒,所述中心轴筒设置在所述外筒内并与所述外筒同轴,且所述中心轴筒的顶端与所述外筒的顶板连接,所述引导筒绕着所述中心轴筒的外壁螺旋形延伸,且所述引导筒的首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引导筒的尾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混合组件还包括搅拌器,用于对所述引导筒内的物料进行辅助搅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包括第一旋转驱动源、第一转轴、主动锥齿轮、搅拌棒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外筒的顶部,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源的动力输出轴上,并延伸至所述中心轴筒内,且与所述中心轴筒同轴,所述主动锥齿轮有多个,多个所述主动锥齿轮间隔的并同轴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搅拌棒有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棒间隔并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筒上,且所述搅拌棒的首端延伸至所述引导筒内,每个所述搅拌棒的尾端设置有一个所述从动锥齿轮,且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之对应的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粒机构包括套筒、筛网和驱动组件,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套筒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开状,且所述套筒的顶端密封并能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外筒的外壁;所述筛网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底端;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筛网的下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套筒内与所述外筒的底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外筒沿着所述套筒的轴线上下移动和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粒机构还包括收纳盒,所述收纳盒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筛网的下方,用于收纳所述制粒机构制呈的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杆、第二旋转动力源和驱动杆;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筛网的内底边面,并从所述外筒的底板深入至所述外筒内且与所述外筒的底板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外筒筒轴设置,所述螺杆的螺纹长度为中药颗粒的高度;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为双向旋转动力源,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设置在所述筛网的外底面,并与所述螺杆同轴设置,所述驱动杆为包括连接杆和导向杆,所述连接杆与的首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连接杆的尾端绕过所述筛网和所述外筒后延伸至所述外筒的顶部,所述导向杆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尾端,所述导向杆能滑动延伸至所述外筒内,且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外筒的轴线平行。
CN202210442648.9A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148320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2648.9A CN114832039A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2648.9A CN114832039A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CN202110944651.6A CN113521139A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4651.6A Division CN113521139A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2039A true CN114832039A (zh) 2022-08-02

Family

ID=780917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4651.6A Pending CN113521139A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CN202210442648.9A Pending CN114832039A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4651.6A Pending CN113521139A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352113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7098B (zh) * 2021-10-24 2023-06-02 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益气复原膏方煎煮提取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1657A (zh) * 2017-12-25 2018-05-18 郑州丽福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饲料混合制粒筛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4420A (zh) * 2009-05-25 2009-10-14 江西中成中药原料有限公司 黄芩地锦草散及其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1657A (zh) * 2017-12-25 2018-05-18 郑州丽福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饲料混合制粒筛选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晋红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1139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0948B (zh) 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32039A (zh)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CN107441409A (zh) 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0951A (zh) 一种治疗积食不化、腹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0531772C (zh)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3442B (zh) 一种改善胃肠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468097B (zh) 滋补肝肾润肠通便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28808A (zh)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中药制剂
CN101524447A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工艺
CN103610975A (zh) 促消化的牛用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660350A (zh) 一种包含大黄和活性碳或药用碳的药物组合物
CN109700871A (zh) 一种辅助治疗儿童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6585B (zh) 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99677C (zh) 一种治疗痔疮的药物
CN116350728B (zh) 一种降尿酸和/或抗炎止痛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611046A (zh) 用于治疗瘤胃食滞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3566351B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
CN116889594A (zh) 一种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中药栓剂
CN105106817A (zh) 治疗糖尿病的瑶药复方追骨风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31727A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3911A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
CN117179301A (zh) 一种具有润肠通便功能的组合物
CN105250875A (zh) 用于反刍动物积食药物的制造方法
CN1259960C (zh) 治疗胆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7919331A (zh)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保健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