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0510A - 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和模制马达 - Google Patents

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和模制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0510A
CN114830510A CN202080087085.5A CN202080087085A CN114830510A CN 114830510 A CN114830510 A CN 114830510A CN 202080087085 A CN202080087085 A CN 202080087085A CN 114830510 A CN114830510 A CN 114830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stator
mold
molded
met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70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部靖生
天谷崇德
小林英治
川端伸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830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05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具有定子铁心和卷绕于定子铁心的线圈的定子以及以覆盖定子的外侧的方式配置的内侧金属构件配置于模具;以及经由设于模具的浇口即树脂注入部向模具的内部注入液状树脂并使液状树脂固化从而形成模制树脂,树脂注入部位于成形后的模制树脂的径向。

Description

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和模制马达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和模制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由模制树脂覆盖定子的模制马达(参照专利文献1)。模制马达例如包括:定子,其具有定子铁心和卷绕于定子铁心的线圈;转子,其配置于定子的内侧;以及模制树脂,其覆盖定子。
近年来,伴随着模制马达的高输出化,定子中的线圈的发热变大。因此,存在覆盖定子的模制树脂热劣化的问题。因此,为了抑制模制树脂的热劣化,提出了使用含有高导热系数填充剂的环氧树脂作为模制树脂(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在过大的电流流经定子的线圈等而导致线圈异常发热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担心:对形成线圈的芯线的导线的表面进行绝缘覆盖的绝缘体熔化,而发生卷绕于定子铁心的线圈的导线彼此短路这样的层间短路。在发生该层间短路时,有时会产生火花。
此时,如果线圈因线圈的异常发热而断线,则电流不再流经线圈,不会产生进一步的不良情况。但是,在高输出用的模制马达中,由于将定子所具有的线圈的线径设为较粗(例如φ0.3mm以上),因此,即使线圈异常发热,线圈也难以断线。因此,在高输出用的模制马达中,导致层间短路而产生火花的可能性变大。
另一方面,当模制马达的内部的温度因线圈的发热等而上升时,有时从介于定子铁心与线圈之间的绝缘体等树脂部件产生可燃性的气体。
在像这样在模制马达的内部存在可燃性的气体时,若发生层间短路而产生火花,则火花有可能引燃气体而起火。
特别是,当在引线套管附近产生可燃性的气体时,空气(氧)流入引线套管附近,容易在贯穿于引线套管的引线之间产生火花,导致起火的可能性变高。
此时,若引线套管由树脂材料构成,则引线套管会因起火而熔化。若引线套管这样熔化,则燃起的火有可能从引线套管的熔化部分向模制马达的外部漏出而蔓延。
另外,燃起的火漏出的情况不仅从引线套管附近发生,还从除此以外的模制树脂的部位发生。例如,若模制树脂因线圈的发热等而热劣化并且在模制树脂产生裂纹等,则燃起的火会从模制树脂的裂纹部位向模制马达的外部漏出,其结果有可能发生火势蔓延。
因此,为了防止卷绕于定子的线圈的发热所导致的起火引起火势蔓延,提出了一种遍及定子的整个外周地利用金属构件覆盖定子的外侧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名称不明)。
图10是比较例的模制马达的半剖视图。例如,如图10所示,在包括定子10、转子20以及模制树脂30X的模制马达中,考虑在模制树脂30X的内部设置内侧金属构件40作为金属制的内罩,所述定子10具有定子铁心11和线圈12,所述转子20具有旋转轴21、转子铁心22以及永磁体23。
图10所示的内侧金属构件40构成为在外侧面具有台阶部的圆环筒状,配置于模制树脂30X与定子10之间。具体而言,圆环筒状的内侧金属构件40遍及整周地覆盖定子10的外侧,具有与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的线圈端部12a相对的大径部即第1部位41、以及与定子铁心11相对且外径比第1部位41小的小径部即第2部位42。
但是,若以覆盖定子10的外侧的方式设置内侧金属构件40,则有可能“气眼”进入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的外侧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X,而导致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的外侧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X的强度降低等。
特别是,若将具有外径比第2部位42大的第1部位41的内侧金属构件40配置于模制树脂30X与定子10之间,则在与外径较大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内侧金属构件40的外表面与模具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较窄,因此,“气眼”容易进入该部分的模制树脂30X,并且在该部分的模制树脂30X产生薄壁部。其结果是,模制树脂30X的强度进一步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01976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433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以覆盖定子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内侧金属构件也能够抑制模制树脂的强度降低等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和模制马达。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的一技术方案包括如下工序:将具有定子铁心和卷绕于所述定子铁心的线圈的定子以及以覆盖所述定子的外侧的方式配置的内侧金属构件配置于模具;以及经由设于所述模具的树脂注入部向所述模具的内部注入液状树脂并使所述液状树脂固化从而形成模制树脂,所述树脂注入部位于成形后的所述模制树脂的径向。
另外,也可以是,成形后的所述模制树脂具有在与模制马达所具有的旋转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径向上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树脂注入部设于与所述突出部对应的部分。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液状树脂的注入过程中,利用销将所述定子从铅垂方向的上侧朝向下侧按压。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内侧金属构件包括在所述径向上位于所述定子的外侧的第1部位和在所述径向上位于所述定子的外侧且距所述旋转轴的距离比从所述第1部位至所述旋转轴的距离小的第2部位。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线圈包括从所述定子铁心向沿着所述轴心方向的方向突出的线圈端部,所述第1部位与所述线圈端部相对,所述第2部位与所述定子铁心相对。
在本公开的模制马达的一技术方案中,该模制马达包括:定子,其具有定子铁心和卷绕于所述定子铁心的线圈;转子,其与所述定子相对地配置,具有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模制树脂,其覆盖所述定子;以及内侧金属构件,其包括在与所述轴心方向正交的径向上位于所述定子的外侧的第1部位和在所述径向上位于所述定子的外侧且距所述旋转轴的距离比从所述第1部位至所述旋转轴的距离小的第2部位,该内侧金属构件具有位于所述模制树脂与所述定子之间的部分,所述模制树脂由从所述径向注入的液状树脂固化而成。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模制树脂的所述径向上的侧方的部位存在有注入所述液状树脂来对所述模制树脂进行模制成形时的浇口痕迹。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模制树脂还具有在所述径向上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模制树脂由从所述突出部注入的所述液状树脂固化而成。
另外,也可以是,注入所述液状树脂来对所述模制树脂进行模制成形时的浇口痕迹存在于所述突出部。
另外,也可以是,该模制马达还具备固定于所述模制树脂的托架,所述托架具有覆盖所述模制树脂的侧面的第1侧壁部,所述模制树脂的外表面的至少与所述第1部位对应的部分与所述托架的所述第1侧壁部的外表面齐平或者位于比所述第1侧壁部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是,该模制马达还具备外侧金属构件,该外侧金属构件具有覆盖所述模制树脂的位于轴心方向侧的外表面的盖部和覆盖所述模制树脂的位于所述径向侧的外表面的局部的第2侧壁部,所述模制树脂的位于所述径向侧的外表面中的、未由所述第2侧壁部覆盖的部分的至少局部与所述外侧金属构件的所述第2侧壁部的外表面齐平或者位于比所述第2侧壁部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另外,优选的是,与所述第1部位对应的部分处的所述模制树脂的厚度为1mm以上。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模制树脂由不饱和聚酯树脂构成。
根据本公开,即使以覆盖定子的外侧的方式配置有内侧金属构件,也能够抑制模制树脂的强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半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中的内侧金属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中配置定子和内侧金属构件的工序的图。
图8A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中向模具注入液状树脂的工序的图。
图8B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中向模具注入液状树脂的工序的图。
图8C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中向模具注入液状树脂的工序的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比较例的模制马达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公开的一具体例。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方式、以及工序及工序的顺序等都是一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公开。因此,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在表示本公开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另外,各图是示意图,并不一定严格地进行图示。此外,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5对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立体图。图2是该模制马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该模制马达1的半剖视图。图4是该模制马达1的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该模制马达1的俯视图。另外,在图2~图4中,将模制马达1所具有的旋转轴21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X。在与该轴向X正交的面中,将以旋转轴21的轴心C为中心从轴心C扩展的方向设为径向Y。将以轴心C为中心环绕轴心C的方向设为周向Z。轴向X是旋转轴21的轴心C的方向(轴心方向)。即,轴向X是旋转轴21的长度方向。另外,径向Y是与旋转轴21的轴心C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说明书中,轴向X是第1方向,径向Y是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
如图1~图5所示,模制马达1包括定子10、与定子10相对地配置的转子20、覆盖定子10的模制树脂30、以及具有位于模制树脂30与定子10之间的部分的内侧金属构件40。
模制马达1还包括第1轴承51及第2轴承52、第1托架61及第2托架62、外侧金属构件70、电路基板80以及引线套管90。
在模制马达1中,模制树脂30、第1托架61、第2托架62以及外侧金属构件70构成模制马达1的外廓。
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是不使用电刷的无刷马达。另外,模制马达1是转子20配置于定子10的内侧的内转子型的马达。
如图3和图4所示,定子10(日语:固定子)以在与转子20之间隔着微小的气隙而包围转子20的方式配置。定子10具有定子铁心(日语:固定子鉄心)11、线圈12以及绝缘体13。
定子铁心11是产生用于使转子20旋转的磁力的环状的铁心。如图3所示,定子铁心11例如是在转子20所具有的旋转轴21的长度方向(轴向X)上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此外,定子铁心11不限于层叠体,也可以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块体。
如图4所示,定子铁心11具有以包围转子20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磁轭11a和从磁轭11a朝向旋转轴21以凸形状突出的多个齿11b。在定子铁心11设有12个齿11b。
磁轭11a是形成于各齿11b的外侧的背磁轭。磁轭11a形成为以轴心C为中心的圆环状。
多个齿11b在相邻齿间形成有作为开口部的槽14并且在周向Z上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在各齿11b的延伸出的顶端部位形成有向周向Z的两侧延伸的延伸部11b1。位于包含延伸部11b1在内的齿11b的顶端部的内周面成为与转子20的外周表面相对的磁极面。另外,在相邻的两个齿11b中,在一个齿11b的延伸部11b1与另一个齿11b的延伸部11b1之间存在间隙(槽开口)。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铁心11设有12个齿11b。槽14的数量为12。也就是说,模制马达1的槽数为12。
线圈12卷绕于定子铁心11。线圈12是隔着绝缘体13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绕组线圈。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线圈12卷绕于定子铁心11所具有的多个齿11b中的每一个齿11b。
如图3所示,各线圈12具有从定子铁心11沿旋转轴21的轴向X(第1方向)突出的线圈端部12a。即,线圈端部12a是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齿11b的线圈12中的、从定子铁心11(齿11b)沿轴向X伸出的部分。线圈端部12a从定子铁心11向旋转轴21的轴向X的两侧突出。因此,在各齿11b存在有位于输出轴21a侧的线圈端部12a(第1线圈端部)和位于与输出轴21a侧相反的一侧的线圈端部12a(第2线圈端部)。
模制马达1是输出为750W以上的高输出用马达。因此,作为线圈12,使用线径φ为0.3mm以上的线圈。作为一例,线圈12的线径φ为0.5mm~1.0mm。
多个线圈12由电气相位彼此相差120度的U相、V相以及W相这3相各自的单位线圈构成。即,分别卷绕于齿11b的线圈12通过以U相、V相以及W相的相单位分别通电的三相交流进行通电驱动。此外,各相的线圈12彼此通过搭接线(未图示)连结。搭接线配设于绝缘体13的外周壁部等。线圈12和搭接线例如是由形成芯线的导线和对导线的表面进行绝缘包覆的绝缘体构成的绝缘覆盖线。
各相的线圈12的末端通过电路基板80所具有的绕组接线部进行接线。具体而言,在电路基板80按照U相、V相、W相各相形成有用于将多个线圈12电连接的图案布线,各相的线圈12的末端通过软钎料等与电路基板80的图案布线电连接。此外,电路基板80在中央部具有供旋转轴21活动贯通的开口,例如为环状(甜甜圈型形状)、扇型形状(圆弧状)或者字母C形状等。
或者,各相的线圈12的终端除了使用电路基板的结构以外,还能够设为使用由导通材料构成的连接构件的结构。另外,无论马达的规格如何,只要是将引线向马达的壳体内部插入的构造,就能够应用本公开。
绝缘体13是覆盖定子铁心11的绝缘框。具体而言,绝缘体13覆盖定子铁心11所具有的齿11b,针对每个齿11b设置。绝缘体13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等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
转子20(日语:回転子)利用在定子10产生的磁力进行旋转。如图2~图4所示,转子20具有沿轴心C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1,以旋转轴21的轴心C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旋转轴21沿着轴向X延伸。
转子20为遍及周向Z地反复存在多个N极和S极的结构。转子20为永磁体埋入型的转子(IPM转子、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转子),具有转子铁心(日语:回転子鉄心)22和分别插入于在转子铁心22形成的多个磁体插入孔22a的永磁体23。
如图3所示,转子铁心22是沿着旋转轴21的轴向X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成的实质上呈圆柱状的层叠体。另外,如图4所示,在转子铁心22沿周向Z等间隔地形成有沿轴向X贯通的多个磁体插入孔22a。在各磁体插入孔22a各插入有一个永磁体23。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极数为10极,以S极和N极的磁极交替地位于周向Z的方式配置有10个永磁体23。
在转子铁心22的中心固定有旋转轴21。旋转轴21例如是金属棒等轴,以向转子铁心22的两侧延伸的方式贯通转子铁心22。旋转轴21例如通过压入或热压配合于转子铁心22的中心孔而固定于转子铁心22。
如图3所示,旋转轴21由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保持。由此,转子20能够相对于定子10旋转。作为一例,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是将旋转轴21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另外,旋转轴21贯通第1轴承51,在旋转轴21的从第1轴承51向外部突出的部位安装有旋转风扇等负载,对此未图示。在旋转轴21中,将安装有旋转风扇等负载的部分也称为输出轴21a。
这样构成的转子20利用由定子10产生的磁通进行旋转。具体而言,当从电路基板80向定子10所具有的线圈12供给电力时,磁场电流流经线圈12而在定子铁心11产生磁通。通过在定子铁心11产生的磁通与由转子20所具有的永磁体23产生的磁通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磁力成为使转子20旋转的转矩,转子20旋转。
如图3所示,定子10由模制树脂30覆盖。模制树脂30遍及定子10的周向Z的整周地覆盖定子10的外侧部分。具体而言,模制树脂30覆盖定子铁心11、线圈12以及绝缘体13的外侧部分。模制树脂30与线圈12和绝缘体13各自的外表面接触。
模制树脂30还覆盖内侧金属构件40。具体而言,模制树脂30遍及内侧金属构件40的周向Z的整周地覆盖内侧金属构件40的外侧部分。模制树脂30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整个外表面接触。
定子10和内侧金属构件40固定于模制树脂30。定子10和内侧金属构件40与模制树脂30一起一体化。
模制树脂30由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等导热性优异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模制树脂30由热固性树脂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制树脂30由作为热固性树脂的不饱和聚酯构成。具体而言,模制树脂30由白色的BMC(Bulk Molding Compound:团状模塑料)不饱和聚酯树脂构成。
模制树脂30构成成为模制马达1的外廓的局部的壳体。即,覆盖定子10的模制树脂30构成内置转子20的外壳。
如图1~图5所示,模制树脂30具有形成模制马达1的主干部的主体部31和设于主体部31的突出部32。突出部32在主体部31设有多个。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突出部32在周向Z上等间隔地设有4个。此外,主体部31和突出部32通过模制成形而成为一体且构成一个模制树脂30。
如图3所示,主体部31覆盖定子10。具体而言,主体部31覆盖定子铁心11、线圈12、绝缘体13以及内侧金属构件40。主体部31具有位于轴向X的一端的第1开口31a和位于轴向X的另一端的第2开口31b且呈筒状体。
突出部32在径向Y上向外侧突出。具体而言,突出部32从主体部31的外表面突出。突出部32从主体部31的侧面沿着径向Y向外侧突出。突出部32是模制马达1的腿部。突出部32作为用于将模制马达1安装于外部装置等的安装部发挥功能。在突出部32设有供螺钉等贯穿的贯通孔。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模制树脂30的外侧面遍及周向Z的整周地形成有台阶部30a。台阶部30a形成于主体部31。因此,主体部31以台阶部30a为边界具有外径较大的大径部和外径比大径部小的小径部。即,在主体部31中,大径部的外表面位于比小径部的外表面靠外侧的位置。主体部31的大径部位于与输出轴21a侧相反的一侧,主体部31的小径部位于输出轴21a侧。此外,台阶部30a的台阶宽度例如为十分之几mm左右。作为一例,台阶部30a的台阶宽度为1mm以下,例如为0.5mm。
另外,如图1和图5所示,在通过模制成形而形成的模制树脂30存在浇口痕迹30G。浇口痕迹30G形成于在对模制树脂30进行模制成形时向模具注入液状树脂时的浇口与树脂成形品(模制树脂30)之间的连接部分。浇口痕迹30G形成于模制树脂30在径向Y上的侧方的部位。即,模制树脂30通过从径向Y注入的液状树脂固化而成。
注入液状树脂来对模制树脂30进行模制成形时的浇口痕迹30G存在于突出部32。即,模制树脂30通过从突出部32注入的液状树脂固化而成。更具体而言,浇口痕迹30G存在于突出部32的根部。如图5所示,浇口痕迹30G在多个突出部32分别各存在一个。
另外,浇口痕迹30G有时即使对模制树脂30的表面进行研磨也会残留。但是,也可以以完全不残留浇口痕迹30G的方式对模制树脂30的表面进行研磨。即使由于对模制树脂30的表面进行研磨而难以看出浇口痕迹30G,也能够通过确认形成模制树脂30时的液状树脂所含的成分、例如填料等的疏密或朝向来确认注入了液状树脂的路径。
如图3所示,在模制树脂30的轴向X的一端部设有第1托架61。另外,在模制树脂30的轴向X的另一端部设有第2托架62。第1托架61保持第1轴承51。第1轴承51固定于第1托架61的凹部。另外,第2托架62保持第2轴承52。第2轴承52固定于第2托架62。
第1托架61以堵塞主体部31的第1开口31a的方式配置。第2托架62以堵塞主体部31的第2开口31b的方式配置。第1托架61具有堵塞主体部31的第1开口31a的盖部61a和覆盖模制树脂30的侧面的第1侧壁部61b。第1托架61的盖部61a为覆盖模制树脂30的底面的底面部。盖部61a覆盖模制树脂30的位于轴心C方向侧的整个外表面。第1托架61的第1侧壁部61b覆盖模制树脂30的位于径向Y侧的外表面中的靠底面侧的局部。第1侧壁部61b遍及模制树脂30的侧面整周地设置。
另一方面,第2托架62具有堵塞主体部31的第2开口31b的盖部。但第2托架62不覆盖模制树脂30的侧面,不具有相当于第1托架61的第1侧壁部61b的部分。因此,第2托架62的整体的外径比第1托架61的整体的外径小。即,第1托架61的外形尺寸比第2托架62的外形尺寸大。
第1托架61和第2托架62例如由铁等金属材料构成。例如,第1托架61和第2托架62由厚度恒定的金属板构成。第1托架61和第2托架62固定于模制树脂30。具体而言,第2托架62在利用树脂对定子10进行模制成形时与定子10一起固定于模制树脂30。另一方面,第1托架61固定于成形后的模制树脂30。
如图1~图4所示,在模制树脂30安装有引线套管90。引线套管90为筒状构件。如图3所示,在引线套管90贯穿有与电路基板80连接的电线81。引线套管90作为用于将电线81向外部引出的引出部发挥功能,并且作为保护电线81的保护部发挥功能。引线套管90通过插入到在模制树脂30的外壁部的局部形成的开口而安装于模制树脂30。引线套管90由PBT等树脂材料或陶瓷等非金属材料构成。
向电线81供给用于向卷绕于定子10的线圈12通电的电力。即,经由电线81向电路基板80供给电力。电线81是电力供给线,例如是引线。电线81由3根引线构成。此外,如上所述,向电线81供给用于对线圈12直接或间接通电的电力。此外,有时也从模制马达1的外部的控制装置向电线81供给用于控制模制马达1的信号。
如图3所示,固定于模制树脂30的内侧金属构件40是配置于模制树脂30的内侧的金属制的内罩(第1金属罩)。具体而言,内侧金属构件40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模制树脂30与定子1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金属构件40的整体配置于模制树脂30与定子10之间。
内侧金属构件40由厚度恒定的金属板构成。内侧金属构件40的厚度例如为几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金属构件40由厚度0.5mm的镀锌钢板构成。此外,内侧金属构件40的材料和厚度不限于此。
在此,参照图3并使用图6对内侧金属构件4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6是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中的内侧金属构件40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内侧金属构件40是在外侧面具有台阶部40a的呈圆环筒状的两侧开口的筒体。台阶部40a的台阶宽度例如为十分之几mm左右。作为一例,台阶部40a的台阶宽度为1mm以下,例如为0.5mm。如图3和图6所示,内侧金属构件40以台阶部40a为边界具有外径较大的大径部即圆环筒状的第1部位41和外径比第1部位41小的圆环筒状的第2部位42。即,如图3所示,作为大径部的第1部位41在径向Y上位于定子10的外侧且距旋转轴21的距离比从第2部位42到旋转轴21的距离大,位于比第2部位42靠外侧的位置。换言之,作为小径部的第2部位42在径向Y上位于定子10的外侧且距旋转轴21的距离比从第1部位41到旋转轴21的距离小,位于比第1部位41靠内侧的位置。
圆环筒状的内侧金属构件40遍及周向Z的整周地从外侧包围定子10。即,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和第2部位42位于定子10的外侧。内侧金属构件40整体包围位于与输出轴21a侧相反的一侧的线圈端部12a、绝缘体13以及定子铁心11。
具体而言,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位于线圈端部12a的径向Y的外侧,该线圈端部12a位于与输出轴21a侧相反的一侧。即,第1部位41与线圈端部12a相对,该线圈端部12a位于与输出轴21a侧相反的一侧。第1部位41与线圈端部12a分离地配置,该线圈端部12a位于与输出轴21a侧相反的一侧。
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2部位42位于定子铁心11的径向Y的外侧。即,第2部位42与定子铁心11相对。第2部位42与定子铁心11的侧面接触。另外,第2部位42的轴向X的长度比第1部位41的轴向X的长度长,但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模制树脂30还固定有外侧金属构件70。外侧金属构件70是配置于模制树脂30的外侧的金属制的外罩(第2金属罩)。具体而言,外侧金属构件70覆盖模制树脂30的外表面。外侧金属构件70安装于模制树脂30的第2托架62侧(输出轴21a侧)。
外侧金属构件70包围位于输出轴21a侧的线圈端部12a和绝缘体13。外侧金属构件70是在中心具有开口部的杯形状。外侧金属构件70包括具有开口部的圆板状的盖部71和竖立设置于盖部的外周端部的圆环状的第2侧壁部72。外侧金属构件70的盖部71是覆盖模制树脂30的顶面的顶面部。盖部71覆盖模制树脂30的位于轴心C方向侧的整个外表面。外侧金属构件70的第2侧壁部72覆盖模制树脂30的位于径向Y侧的外表面中的靠顶面侧的局部。第2侧壁部72为圆筒状,遍及模制树脂30的侧面整周地设置。第2托架62的局部构成为贯穿该外侧金属构件70所具有的开口部。
外侧金属构件70由厚度恒定的金属板构成。外侧金属构件70的厚度例如为几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金属构件70由厚度0.5mm的镀锌钢板构成。此外,外侧金属构件70的材料和厚度不限于此。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中,向轴向X的两侧分别突出的线圈端部12a中的一者由内侧金属构件40覆盖。由此,即使在由于层间短路等而在模制树脂30的内部起火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内侧金属构件40将火隔绝。因而,能够抑制火向模制马达1的外部漏出而蔓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中,向轴向X的两侧分别突出的线圈端部12a中的另一者由外侧金属构件70覆盖。这样,通过除了内侧金属构件40之外还设置外侧金属构件70,从而还能够利用外侧金属构件70隔绝在模制树脂30的内部燃起的火。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火向模制马达1的外部漏出而蔓延。
也可以仅设置内侧金属构件40和外侧金属构件70中的内侧金属构件40。但是,通过设置内侧金属构件40和外侧金属构件70这两者,能够可靠地防止火向模制马达1的外部喷出。
接着,使用图7~图9说明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图7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中配置定子10和内侧金属构件40的工序的图。图8A、图8B、图8C是用于说明在该制造方法中向模具100注入液状树脂30L的工序的图。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如图7、图9所示,将具有隔着绝缘体13卷绕有线圈12的定子铁心11的定子10和以覆盖定子10的外侧的方式配置的内侧金属构件40配置于注射成型机的模具100。此时,也配置第2托架62(步骤S1)。
模具100由多个块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为立式。因此,模具100构成为在纵向上开闭。
接着,如图8A、图8B、图8C、图9所示,经由作为树脂注入部设于模具100的浇口100G向模具100的内部注入液状树脂30L并使液状树脂30L固化,从而形成模制树脂30(步骤S2)。
具体而言,首先,如图8A所示,在将定子10、内侧金属构件40以及第2托架62配置于模具100之后,将液状树脂30L注入模具100之前,使作为顶针(pin-back pin)的销101下降。利用销101从铅垂方向的上侧朝向下侧按压定子10。销101设于输出轴21a侧,从输出轴21a侧按压绝缘体13。
接着,如图8B所示,在利用销101从上方按压定子10的状态下,从浇口100G向模具100的内部注入液状树脂30L。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从成为树脂成形品的模制树脂30的侧方注入液状树脂30L的侧浇口方式来注入液状树脂30L。也就是说,浇口100G位于成形后的模制树脂30的径向Y(即侧方)。具体而言,成形后的模制树脂30如上述那样具有突出部32,浇口100G设于与突出部32对应的部分。因而,注入到模具100的液状树脂30L如图8B所示的箭头那样流动。
此时,由于浇口100G位于树脂成形品(模制树脂30)的侧方,因此液状树脂30L绕整个周向Z而从下向上或者从上向下流动。特别是,当液状树脂30L从定子10的下方向上方流动时,定子10因被液状树脂30L按压而欲向上侧浮起,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状树脂30L的注入过程中,利用销101从上方按压定子10,因此能够抑制定子10浮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直接浇口将液状树脂30L向模具100的内部注入。即,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构造为,从直浇道经由浇口100G直接向模具100的树脂成形部分(模制树脂30)注入液状树脂30L而不经由横浇道。
然后,当模具100的内部填充有液状树脂30L时,液状树脂30L的流动停止。当液状树脂30L的填充结束时,如图8C所示,在液状树脂30L熔融的状态下使销101上升。由此,因销101而在液状树脂30L产生的销孔痕迹被液状树脂30L堵塞。
然后,在销101的上升完成之后,对液状树脂30L进行加热使其固化,从而形成模制树脂30,对此未图示。即,在使销101上升后的状态下对液状树脂30L进行加热使其固化。由此,能够形成利用树脂将定子10、内侧金属构件40以及第2托架62固定的模制树脂30。
另外,然后,通过将转子20等其他部件组装于由模制树脂30覆盖的定子10,从而完成模制马达1。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具有定子铁心11和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的定子10以及以覆盖定子10的外侧的方式配置的内侧金属构件40配置于模具100的工序(步骤S1)、以及经由设于模具100的树脂注入部即浇口100G向模具100的内部注入液状树脂30L并使液状树脂30L固化从而形成模制树脂30的工序(步骤S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中,采用侧浇口方式,作为树脂注入部的浇口100G位于成形后的模制树脂30的径向Y。
这样,通过采用侧浇口方式,从而即使以覆盖定子10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内侧金属构件40,也能够抑制模制树脂30的强度降低等。关于这一点,以下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以覆盖定子10的方式配置内侧金属构件40,能够防止火向模制马达的外部喷出。
但是,在利用模制树脂30对内侧金属构件40和定子10进行模制时,以往,在模具内配置内侧金属构件40和定子10,从模具的上方向模具内注入液状树脂30L并使液状树脂30L固化。在该情况下,若以覆盖定子10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内侧金属构件40,则内侧金属构件40的外表面与模具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相比其他部分较窄。因此,在向模具注入液状树脂30L时,模具内的空气的释放较差。而且,若未配置内侧金属构件40,则空气会从定子铁心11的层叠钢板彼此的间隙沿径向Y漏出。但是,若与定子铁心11的侧面紧贴地配置内侧金属构件40,则空气难以从定子铁心11的层叠钢板彼此的间隙向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Y的外侧的部分漏出。
若这样配置内侧金属构件40,则在从模具的上方注入液状树脂时模具内的空气的释放较差,或者空气难以从定子铁心11的层叠钢板彼此的间隙漏出。其结果是,存在这样的情况:“气眼”进入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Y的外侧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产生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Y的外侧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的强度降低等不良。具体而言,若“气眼”进入从外部能看到的部分,则即使是不妨碍品质的模制马达1,也有可能使品质看起来较差。若多个“气眼”进入突出部32,则突出部32的强度有可能下降。若“气眼”进入高电压点燃部分的附近,则也有可能产生无法确保绝缘距离的状态。
另外,“气眼”是由于在注入液状树脂30L时液状树脂30L中含有气泡而产生的。若液状树脂30L在含有气泡的状态下固化,则在固化后的模制树脂30中,在存在气泡的部分产生空洞即“气眼”。此外,“气眼”有时也记作“气孔”。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中,采用侧浇口方式,模具100的树脂注入部即浇口100G位于成形后的模制树脂30的径向Y。
由此,即使由于配置内侧金属构件40而内侧金属构件40的外表面与模具1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相比其他部分较窄,液状树脂30L也容易顺畅地进入内侧金属构件40的外表面与模具1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地绕转。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气眼”进入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Y的外侧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因此能够抑制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Y的外侧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的强度降低等。
特别是,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具有外径比第2部位42大的第1部位41的内侧金属构件40,则在与外径较大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内侧金属构件40的外表面与模具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较窄。因此,“气眼”容易进入与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而且,若配置具有外径比第2部位42大的第1部位41的内侧金属构件40,则与外径较大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厚度比与外径较小的第2部位42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厚度薄。因此,在模制树脂30的局部产生厚度较薄的薄壁部。这样,若在模制树脂30不仅进入有“气眼”而且产生薄壁部,则模制树脂30的强度进一步下降。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中,如上所述,采用了侧浇口方式,作为树脂注入部的浇口100G位于成形后的模制树脂30的径向Y。
由此,即使在配置了具有外径比第2部位42大的第1部位41的内侧金属构件40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气眼”进入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能够抑制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强度降低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中,作为树脂注入部的浇口100G设于与模制树脂30的与突出部32对应的部分。即,从模具100的与突出部32对应的部分注入液状树脂30L。
由此,注入到模具100的液状树脂30L不是直接向内侧金属构件40的外表面与模具1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而是在经过模具100的与突出部32对应的部分之后,向内侧金属构件40的外表面与模具1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其结果是,能够通过与突出部32对应的部位缓和注入到模具100的液状树脂30L的压力。因此,能够使液状树脂30L更顺畅地向内侧金属构件40的外表面与模具1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气眼”进入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Y的外侧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Y的外侧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的强度降低等。
而且,通过从模具100的与突出部32对应的部分注入液状树脂30L,从而即使突出部32具有向外部突出等复杂的形状,也能够使液状树脂30L无间隙地填充于模具100的与突出部32对应的部分。相反,若如以往那样从模具的上方注入液状树脂,则存在液状树脂不会绕入突出部32整体的情况,成形性较差。这样,通过从突出部32注入液状树脂30L,还能够制造成形性优异的模制马达1。
并且,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采用侧浇口方式,还能够同时对多个模制树脂30进行模制成形。即,通过采用侧浇口方式,能够获取多个覆盖定子10和内侧金属构件40的模制树脂30。由此,模制马达1的生产率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中,液状树脂30L不仅从与模制树脂30的侧方对应的部分的一处向模具100内注入,还从多处向模具100内注入为佳。即,作为树脂注入部的浇口100G在模具100中沿成形后的模制树脂30的径向设有多个为佳。由此,在周向Z上也能够将液状树脂30L均匀地填充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外表面与模具1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在周向Z上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气眼”进入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Y的外侧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
在该情况下,浇口100G至少设于彼此相对的位置为佳。即,两个浇口G沿着周向Z以180°间隔设置为佳。浇口100G还可以是3个以上的多个。在该情况下,多个浇口100G沿着周向Z等间隔地设置为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中,在注入液状树脂30L的过程中,利用销101将定子10从铅垂方向的上侧朝向下侧按压。
当采用侧浇口方式时,如上述那样,由于液状树脂30L的注入而导致定子10欲浮起,但通过在利用销101将定子10从铅垂方向的上侧朝向下侧按压的状态下注入液状树脂30L,从而能够抑制在液状树脂30L注入时定子10浮起。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预定形状的模制树脂3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即使以覆盖定子10的外侧的方式配置有内侧金属构件40,也能够抑制模制树脂30的强度降低等。
另外,这样制造出的模制马达1具有内侧金属构件40,该内侧金属构件40包括第1部位41和第2部位42,该第1部位41在径向Y上位于定子10的外侧,该第2部位42在径向Y上位于定子10的外侧且距旋转轴21的距离比从第1部位41至旋转轴21的距离小。如上所述,模制树脂30是从径向Y注入的液状树脂30L固化而成的。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配置具有外径比第2部位42大的第1部位41的内侧金属构件4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气眼”进入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Y的外侧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因此,能够抑制位于内侧金属构件40的径向Y的外侧的部分的模制树脂30的强度降低等。因而,能够在不降低模制树脂30的强度的情况下防止由起火引起的火势蔓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实验结果可知,若将模制树脂30的厚度设为1mm以上,则模制树脂30的强度不会降低。具体而言,在使用BMC(Bulk Molding Compound)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模制树脂30的树脂材料的情况下,若厚度低于1mm,则无法维持模制马达所要求的预定的强度。但是,若模制树脂30的厚度为1mm以上,则能够维持模制马达所要求的预定的强度。
另外,当能够透视模制树脂30时,虽然模制树脂30的强度实际上没有降低,但使用者可能会觉得模制树脂30的强度降低,而给使用者带来无用的不安感。其中,还可知,若模制树脂30的厚度为1mm以上,则无法透视模制树脂30,若模制树脂30的厚度低于1mm,则模制树脂30开始能够透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中,将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处的模制树脂30的厚度设为2mm。
另外,若覆盖定子10的侧方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厚度为1mm以上,则也可以不必在模制树脂30的侧面设置台阶部30a。即,若覆盖定子10的侧方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厚度为1mm以上,则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外表面也可以不位于比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外表面靠外侧的位置。
但是,若覆盖定子10的侧方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厚度过厚,则会导致模制马达1的外形尺寸变大。
因此,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外表面与第1托架61的第1侧壁部61b的外表面齐平或者位于比第1侧壁部61b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为佳。由此,即使将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厚度设为较厚,与图10所示的模制马达相比,模制马达1的外形尺寸也不会变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中,将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外表面设为与第1托架61的第1侧壁部61b的外表面齐平。由此,能够维持与图10所示的模制马达相同的外径。即,能够在与图10所示的模制马达相比不增大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将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厚度增厚到最大。因而,能够实现强度优异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小型的模制马达1。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具有定子铁心11和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的定子10以及以覆盖定子10的外侧的方式配置的内侧金属构件40配置于模具100的工序、以及经由设于模具100的树脂注入部100G向模具100的内部注入液状树脂30L并使液状树脂30L固化从而形成模制树脂30的工序。树脂注入部100G位于成形后的模制树脂30的径向。
由此,即使以覆盖定子10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内侧金属构件40,也能够抑制模制树脂30的强度降低。
另外,也可以是,成形后的模制树脂30具有突出部32,该突出部32在与模制马达1所具有的旋转轴21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径向上向外侧突出,树脂注入部100G设于与突出部32对应的部分。
另外,优选的是,在液状树脂30L的注入过程中,利用销101将定子10从铅垂方向的上侧朝向下侧按压。
另外,也可以是,内侧金属构件40包括在径向上位于定子10的外侧的第1部位41和位于定子10的外侧且距旋转轴21的距离比从第1部位41至旋转轴21的距离小的第2部位42。
另外,优选的是,线圈12包括从定子铁心11向沿着轴心方向的方向突出的线圈端部12a,第1部位41与线圈端部12a相对,第2部位42与定子铁心11相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包括:定子10,其具有定子铁心11和卷绕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转子20,其与定子10相对地配置,具有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1;模制树脂30,其覆盖定子;以及内侧金属构件40,其包括在与轴心方向正交的径向上位于定子10的外侧的第1部位41和在径向上位于定子10的外侧且距旋转轴21的距离比从第1部位41至旋转轴21的距离小的第2部位42,该内侧金属构件40具有位于模制树脂30与定子10之间的部分。模制树脂30由从径向注入的液状树脂30L固化而成。
由此,即使以覆盖定子10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内侧金属构件40,也能够抑制模制树脂30的强度降低。
另外,也可以是,在模制树脂30的径向上的侧方的部位存在有注入液状树脂30L来对模制树脂30进行模制成形时的浇口痕迹30G。
另外,也可以是,模制树脂30还具有在径向上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2,模制树脂30由从突出部32注入的液状树脂30L固化而成。
另外,也可以是,注入液状树脂30L来对模制树脂30进行模制成形时的浇口痕迹30G存在于突出部32。
另外,也可以是,还具备固定于模制树脂30的托架61,托架61具有覆盖模制树脂30的侧面的第1侧壁部61b,模制树脂30的外表面的至少与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与托架61的第1侧壁部61b的外表面齐平或者位于比第1侧壁部61b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是,还具备外侧金属构件70,该外侧金属构件70具有覆盖模制树脂30的位于轴心方向侧的外表面的盖部61a和覆盖模制树脂30的位于径向侧的外表面的局部的第2侧壁部72,模制树脂30的位于径向侧的外表面中的未由第2侧壁部72覆盖的部分的至少局部与外侧金属构件70的第2侧壁部72的外表面齐平或者位于比第2侧壁部72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另外,优选的是,与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厚度为1mm以上。
另外,也可以是,模制树脂30由不饱和聚酯树脂构成。
(变形例)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公开的模制马达1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外表面与第1托架61的第1侧壁部61b的外表面齐平或者位于比第1侧壁部61b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但不限于此。具体而言,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外表面也可以与外侧金属构件70的第2侧壁部72的外表面齐平或者位于比外侧金属构件70的第2侧壁部72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即,模制树脂30的位于径向Y侧的外表面中的、未由外侧金属构件70的第2侧壁部72覆盖的部分的至少局部也可以与外侧金属构件70的第2侧壁部72的外表面齐平或者位于比外侧金属构件70的第2侧壁部72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此外,从尽可能提高模制树脂30的侧部处的强度的观点出发,与内侧金属构件40的第1部位41对应的部分处的模制树脂30的外表面的位置以外侧金属构件70和第1托架61中的覆盖模制树脂30的侧面的部分的外径较大的一者为基准尽量加厚为佳。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转子20是IPM转子,但不限于此。例如,在使用永磁体型的转子作为转子20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在转子铁心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永磁体的表面磁体型转子(SPM转子、Surface Permanent Magnet转子)。另外,转子20也可以是在设于转子铁心的埋入孔中埋入有粘结磁体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转子20的磁极的极数设为10(即,永磁体23的数量为10个),但不限于此。转子20的磁极的极数能够应用任意的数量。
此外,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公开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模制马达能够用作以空调设备所使用的风扇马达等为代表的各种领域的马达。
附图标记说明
1、模制马达;10、定子;11、定子铁心;11a、磁轭;11b、齿;11b1、延伸部;12、线圈;12a、线圈端部;13、绝缘体;14、槽;20、转子;21、旋转轴;21a、输出轴;22、转子铁心;22a、磁体插入孔;23、永磁体;30、模制树脂;30a、台阶部;30G、浇口痕迹;30L、液状树脂;31、主体部;31a、第1开口;31b、第2开口;32、突出部;40、内侧金属构件;40a、台阶部;41、第1部位;42、第2部位;51、第1轴承;52、第2轴承;61、第1托架(托架);61a、71、盖部;61b、第1侧壁部;62、第2托架;70、外侧金属构件;72、第2侧壁部;80、电路基板;81、电线;90、引线套管;100、模具;100G、浇口(树脂注入部);101、销。

Claims (13)

1.一种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将具有定子铁心和卷绕于所述定子铁心的线圈的定子以及以覆盖所述定子的外侧的方式配置的内侧金属构件配置于模具;以及
经由设于所述模具的树脂注入部向所述模具的内部注入液状树脂并使所述液状树脂固化从而形成模制树脂,
所述树脂注入部位于成形后的所述模制树脂与模制马达所具有的旋转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径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其中,
成形后的所述模制树脂具有在所述径向上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树脂注入部设于与所述突出部对应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液状树脂的注入过程中,利用销将所述定子从铅垂方向的上侧朝向下侧按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内侧金属构件包括在所述径向上位于所述定子的外侧的第1部位和在所述径向上位于所述定子的外侧且距旋转轴的距离比从所述第1部位至所述旋转轴的距离小的第2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线圈包括从所述定子铁心向沿着轴心方向的方向突出的线圈端部,所述第1部位与所述线圈端部相对,所述第2部位与所述定子铁心相对。
6.一种模制马达,其中,
该模制马达包括:
定子,其具有定子铁心和卷绕于所述定子铁心的线圈;
转子,其与所述定子相对地配置,具有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旋转轴;
模制树脂,其覆盖所述定子;以及
内侧金属构件,其包括在与所述轴心方向正交的径向上位于所述定子的外侧的第1部位和在所述径向上位于所述定子的外侧且距所述旋转轴的距离比从所述第1部位至所述旋转轴的距离小的第2部位,该内侧金属构件具有位于所述模制树脂与所述定子之间的部分,
所述模制树脂由从所述径向注入的液状树脂固化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在所述模制树脂的所述径向上的侧方的部位存在有注入所述液状树脂来对所述模制树脂进行模制成形时的浇口痕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模制树脂还具有在所述径向上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模制树脂由从所述突出部注入的所述液状树脂固化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注入所述液状树脂来对所述模制树脂进行模制成形时的浇口痕迹存在于所述突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该模制马达还具备固定于所述模制树脂的托架,
所述托架具有覆盖所述模制树脂的侧面的第1侧壁部,
所述模制树脂的外表面的至少与所述第1部位对应的部分与所述托架的所述第1侧壁部的外表面齐平或者位于比所述第1侧壁部的所述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该模制马达还具备外侧金属构件,该外侧金属构件具有覆盖所述模制树脂的位于所述轴心方向侧的外表面的盖部和覆盖所述模制树脂的位于所述径向侧的外表面的局部的第2侧壁部,
所述模制树脂的位于所述径向侧的所述外表面中的、未由所述第2侧壁部覆盖的部分的至少局部与所述外侧金属构件的所述第2侧壁部的外表面齐平或者位于比所述第2侧壁部的所述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与所述第1部位对应的部分处的所述模制树脂的厚度为1mm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6~12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马达,其中,
所述模制树脂由不饱和聚酯树脂构成。
CN202080087085.5A 2019-12-19 2020-12-08 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和模制马达 Pending CN1148305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9011 2019-12-19
JP2019229011 2019-12-19
PCT/JP2020/045582 WO2021124972A1 (ja) 2019-12-19 2020-12-08 モールドモ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ルド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0510A true CN114830510A (zh) 2022-07-29

Family

ID=76478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7085.5A Pending CN114830510A (zh) 2019-12-19 2020-12-08 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和模制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080742A4 (zh)
JP (1) JPWO2021124972A1 (zh)
CN (1) CN114830510A (zh)
WO (1) WO20211249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3887B1 (ja) * 2022-11-24 2023-08-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電動機、固定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3368A (ja) 2002-10-28 2004-05-20 Yaskawa Electric Corp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JP6057050B2 (ja) * 2012-03-23 2017-01-1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6107401B2 (ja) * 2013-05-15 2017-04-05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27260B2 (ja) * 2016-01-27 2018-05-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および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202173B2 (ja) * 2016-01-27 2017-09-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8074770A (ja) * 2016-10-31 2018-05-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金型
JP6815872B2 (ja) * 2017-01-17 2021-01-20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0383643B (zh) * 2017-02-28 2021-04-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
JPWO2019039204A1 (ja) * 2017-08-25 2020-09-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モールド成形用金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0742A4 (en) 2023-01-25
EP4080742A1 (en) 2022-10-26
JPWO2021124972A1 (zh) 2021-06-24
WO2021124972A1 (ja)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8702B2 (en) Motor and bus bar
KR101562106B1 (ko) 회전 전기 기계 및 로터의 제조 방법
JP6325272B2 (ja) 樹脂ケーシングの成型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US20090015094A1 (en) Electrical rotary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383643B (zh) 模制马达
KR100362808B1 (ko) 수지몰드형 무브러시 직류모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790783B2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5133873A (ja)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JP2010136571A (ja)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JP4797429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樹脂成型方法
JP6790782B2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14830510A (zh) 模制马达的制造方法和模制马达
JP7369909B2 (ja) 固定子構成体、電動機
JP6766535B2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
JP6676622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電動ポンプ、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WO2021124972A5 (zh)
US20080284273A1 (en) Lead frame
WO2020162088A1 (ja) 固定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固定子コア
JP2019097371A (ja) 静止部、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静止部の製造方法
JP7426557B2 (ja)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WO2019039204A1 (ja) 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モールド成形用金型
WO2019187336A1 (ja) モータ
JP6827600B1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09672275B (zh) 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
JP4710177B2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