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2299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2299B
CN114822299B CN202210290262.0A CN202210290262A CN114822299B CN 114822299 B CN114822299 B CN 114822299B CN 202210290262 A CN202210290262 A CN 202210290262A CN 114822299 B CN114822299 B CN 114822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middle
middle frame
frame
display pane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902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22299A (zh
Inventor
肖松林
迟长虹
刘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untex Eli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untex Eli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untex Eli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untex Eli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902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2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2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2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22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2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69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connector relating features for connecting the connector pins with the PCB or for mounting the connector body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背板、显示面板、框架、下边框、印刷电路板以及多个覆晶薄膜,框架包括连接于背板的其中一个侧面的下中框以及连接于背板中相邻接的另三个侧面的上边框,上边框的插接部搭接于下中框上,以使下中框的背离背板的侧面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外边缘平齐,下边框的第一翻边部盖设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并靠近显示区,印刷电路板设置于背板的背面,覆晶薄膜的弯折部在其横截面各点处的曲率半径范围为5‑7mm,上边框的第一本体部与下中框之间的间隙范围为1‑2mm。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使得下边框与显示区的距离较近,大大减小了非显示区的面积,实现了窄边框,且不会压伤覆晶薄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本申请是名称为“显示装置”、专利申请号为202111369362.4、申请日为2021年11月18日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用户需求的提高,全面屏显示装置由于其提高了用户视觉上的宽阔感,可以让用户体验到更好的观影效果,因此越来越受人喜爱,从而使得实现窄边框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显示面板的下边框通常需要设置电路,并且通常需要与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进行绑定,因此受限于IC(Integrated Circuit Chip,集成电路)架构和制造工艺等因素,难以进一步缩窄。
现有的显示装置通常采用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技术以缩小显示面板的下边框,主要原理是将显示驱动IC芯片置于柔性的FPC排线中,再利用FPC本身的特性翻折至屏幕下方,由于驱动IC所占用的空间被释放了,可以减少一部分的下边框的宽度,从而使得下边框的宽度可以达到的最小宽度值是10mm,其中下边框的宽度指的是下边框覆盖显示面板的宽度,但现有的COF在与显示屏安装过程中容易造成COF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缩小下边框的尺寸容易造成COF损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具有四个侧面;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
框架,包括下中框与上边框,所述下中框连接于所述背板的其中一个侧面,且将所述显示面板支撑于所述背板的正面,所述上边框连接于所述背板中相邻接的另三个侧面,所述上边框包括遮挡部及由所述遮挡部的内侧延伸的插接部,所述遮挡部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侧面,所述插接部设置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并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支撑于所述背板的正面,所述插接部搭接于所述下中框上,以使所述下中框的背离所述背板的侧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外边缘平齐;
下边框,包括第一本体部及由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侧弯折延伸的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本体部通过所述下中框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第一翻边部盖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并靠近于所述显示区;
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背面;以及
多个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的一端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由所述背板的背面翻转伸入所述下边框的第一本体部与所述下中框之间并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覆晶薄膜具有平直部及弯折部,所述覆晶薄膜的弯折部在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曲率半径范围为5-7mm,所述下边框的第一本体部与所述下中框之间的间隙范围为1-2mm。
可选地,所述下中框包括:
第二本体部,连接于所述背板的其中一个侧面;
第二翻边部,由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侧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二翻边部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支撑于所述背板的正面,所述第二翻边部的朝向所述插接部的边缘与所述插接部抵接;以及
延伸部,由所述第二翻边部的一侧朝向所述插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插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孔。
可选地,所述下中框还包括:
止挡部,由所述第二本体部和所述第二翻边部的连接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非显示区的外边缘抵接,且所述止挡部避开所述覆晶薄膜设置。
可选地,沿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水平方向上,所述下中框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的交界线的距离范围为0.5-1.5mm。
可选地,所述背板包括:
板体部;以及
多个折边部,由所述板体部的四周侧边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弯折延伸,多个所述折边部与所述板体部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折边部的外侧面;
其中,所述折边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方向延伸有凸筋,所述凸筋避开所述覆晶薄膜设置,所述下中框上开设有避让所述凸筋的避让口,所述凸筋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翻边部开设有第四连接孔,沿平行于所述折边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背光源,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折边部的朝向导光板的侧面;
其中,沿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水平方向上,所述背光源朝向所述导光板的端面与所述导光板的朝向背光源的侧面的距离范围为0.5-1.5mm。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包括:
灯板,设置于所述折边部的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以及
多个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灯板的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其中,沿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灯珠朝向所述导光板的端面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的交界线的距离范围为4-4.5mm。
可选地,所述下中框还包括:
抵接部,由所述第二翻边部的一侧朝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导光板抵接。
可选地,所述板体部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刻印线,多个刻印线沿垂直于印刷电路板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所述板体部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印刷电路板与对应的所述刻印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主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背面;
电源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背面,所述电源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以及
后壳,罩设于所述背板的背面,并与所述背板形成容纳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的容纳空间,且所述后壳与所述背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上边框与下中框作为两个独立的零部件通过组装连接在一起,下中框尽可能地靠近背板设置,从而使得下中框的背离背板的侧面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外边缘平齐,尽可能地缩小下中框所占有的宽度,下边框的第一翻边部盖设于显示面板上所需要的宽度进一步减少;
2、下边框的第一本体部与下中框之间的间隙范围设置为1-2mm,尽可能地缩小下边框与下中框的距离,下边框的第一翻边部盖设于显示面板上所需要的宽度进一步减少;
3、覆晶薄膜的端部翻转伸入所述下边框的第一本体部与所述下中框之间,所述覆晶薄膜的弯折部在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曲率半径控制在5-7mm之间,弯折部置于下边框的第一本体部与下中框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将弯折部的曲率半径控制在5-7mm内,使覆晶薄膜由弯折部弧形平缓上升,当覆晶薄膜的一端连接于显示面板上时,覆晶薄膜的这个端部会受到外力作用,承受一定的弯折力,弯折力不会集中作用于该端部而是有一部分传递给覆晶薄膜的弯折部,由弯折部卸载一部分力量,减少应力集中,减少覆晶薄膜被压伤的可能,同时,在这种不被压伤的情况下,下边框的第一本体部与下中框之间的间隙范围可以设置为1-2mm。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所示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图5所示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四;
图8为图7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去除外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14为图13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五。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背板;11-刻印线;12-板体部;13-折边部;14-凸筋;141-第三连接孔;15-第一卡槽;16-第二卡槽;
20-显示面板;211-显示区;212-非显示区;22-阵列基板层;23-液晶层;24-彩膜基板层;
30-框架;31-下中框;311-第二本体部;312-第二翻边部;313-延伸部;3131-第一连接孔;314-凸起部;315-止挡部;316-避让口;317-第一卡扣;318-抵接部;
32-上边框;3211-第一棱边;3212-第二棱边;3213-第三棱边;322-遮挡部;323-插接部;3231-第二连接孔;
40-下边框;41-第一本体部;42-第一翻边部;421-第四连接孔;
51-印刷电路板;52-覆晶薄膜;521-平直部;522-弯折部;
61-导光板;62-背光源;621-灯板;622-灯珠;63-光学膜片;64-反射片;
70-底座;
81-主板;811-主板信号接口;82-电源板;821-电源板信号接口;83-第一罩体;84-第二罩体;
90-后壳;91-第二卡扣;
R-覆晶薄膜的弯折部在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曲率半径;L1-下边框的第一本体部与下中框之间的间隙;L2-下中框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交界线的距离;L3-背光源朝向导光板的端面与导光板的朝向背光源的侧面的距离;L4-灯珠朝向导光板的端面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交界线的距离;L5-相邻的两个灯珠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板10、显示面板20、框架30、下边框40、印刷电路板51以及多个覆晶薄膜52,下面对显示装置的各部件作进一步的说明:
进一步结合图3、图4、图5、图6及图9,背板10为四边形结构,即该背板10具有四个侧面;
显示面板20具有显示区211及位于显示区211一侧的非显示区212;
框架30包裹背板10的四个侧面,该框架30包括下中框31和上边框32,下中框31连接于背板10的其中一个侧面,且将显示面板20支撑于背板10的正面;上边框32连接于背板10中相邻接的另三个侧面,上边框32包括遮挡部322及由遮挡部322的内侧延伸的插接部323,内侧指的是遮挡部322的朝向背板10的侧面,遮挡部322设置于背板10的侧面,插接部323设置于背板10和显示面板20之间并用于将显示面板20支撑于背板10的正面,插接部323搭接于下中框31上,以使下中框31的背离背板10的侧面与显示面板20的非显示区212的外边缘平齐,该外边缘指的是非显示区212远离显示区211的侧面;
下边框40包括第一本体部41及由第一本体部41的一侧弯折延伸的第一翻边部42,该第一本体部41通过下中框31与背板10连接,第一翻边部42盖设于显示面板20的非显示区212,并靠近于显示区211设置;
印刷电路板51设置于背板10的背面;
多个覆晶薄膜52沿印刷电路板5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各覆晶薄膜52的一端与印刷电路板51电连接,覆晶薄膜52的另一端由背板10的背面翻转后伸入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与下中框31之间并与显示面板20电连接。
进一步地,进一步结合图10,覆晶薄膜52具有平直部521及弯折部522,该覆晶薄膜52的平直部521与印刷电路板51电连接,弯折部522设置于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和下中框31之间,该覆晶薄膜52的弯折部522在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曲率半径范围R为5-7mm,其中,横截面指的是垂直于背板10的背面且垂直于下边框40的延伸方向的截面,沿平行于背板10的背面且垂直于下边框40的延伸方向上,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与下中框31之间的间隙范围L1为1-2mm。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技术中,业界所能达到的窄边框概念是指下边框覆盖显示面板的宽度最小只能达到10mm,这已经是当下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小宽度,但在这种宽度下容易出现COF损伤的问题,基于此,申请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在不损伤COF的前提下,进一步将下边框覆盖显示面板的宽度缩小至8mm,突破了技术瓶颈,这一项系统工程,申请人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来实现这一目的。
1、上边框32与下中框31作为两个独立的零部件通过组装连接在一起,下中框31尽可能地靠近背板10设置,从而使得下中框31的背离背板10的侧面与显示面板20的非显示区212的外边缘平齐,尽可能地缩小下中框31所占有的宽度,下边框40的第一翻边部42盖设于显示面板20上所需要的宽度进一步减少;
2、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与下中框31之间的间隙L1范围设置为1-2mm,尽可能地缩小下边框40与下中框31的距离,下边框40的第一翻边部42盖设于显示面板20上所需要的宽度进一步减少;
3、覆晶薄膜52的端部翻转伸入所述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与所述下中框31之间,覆晶薄膜52的弯折部522在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曲率半径控制在5-7mm之间,弯折部522置于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与下中框31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将弯折部522的曲率半径控制在5-7mm内,使覆晶薄膜52由弯折部522弧形平缓上升,当覆晶薄膜52的一端连接于显示面板20上时,覆晶薄膜52的这个端部会受到外力作用,承受一定的弯折力,弯折力不会集中作用于该端部而是有一部分传递给覆晶薄膜52的弯折部522,由弯折部522卸载一部分力量,减少应力集中,减少覆晶薄膜52被压伤的可能,同时,在这种不被压伤的情况下,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与下中框31之间的间隙L1范围可以设置为1-2mm。
在具体应用中,覆晶薄膜52的弯折部522在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曲率半径R为5mm、5.5mm、6mm、6.5mm或者7mm,避免了曲率半径过大造成下边框40的宽度过大,同时也避免了曲率半径过小造成下边框40在安装过程中压伤覆晶薄膜52,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覆晶薄膜52的平直部521有两段,其中一个平直部521连接于背板10的背面,另一段平直部521与显示面板20连接,弯折部522连接于两个平直部521之间,且该弯折部522位于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和下中框31之间的间隙处;进一步地,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与下中框31之间的间隙L1为1mm、1.5mm或者2mm,其中,该间隙的取值与上述的曲率半径取值有对应的关系,例如,当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与下中框31之间的间隙为1mm时,弯折部522在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曲率半径R为5mm,那么当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与下中框31之间的间隙为7mm,即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与下中框31之间的间隙越小,那么相对应地弯折部522可弯折的曲率半径就越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覆晶薄膜52是将驱动IC固定于柔性线路板(FPC)上的晶粒软膜,显示面板20为玻璃显示面板20,该显示面板20包括由靠近背板10的一侧向远离背板10的一侧依次设置的阵列基板层22、液晶层23以及彩膜基板层24,该覆晶薄膜52与阵列基板层22连接,由于FPC和玻璃的黏结工艺为传统的回流焊,焊接的位置位于玻璃显示面板20的边缘,且该FPC线是软排线,不能90度折叠,所以该FPC折弯后会超出显示面板20的边缘,当翻转该覆晶薄膜52后使得该覆晶薄膜52的弯折部522呈弧状,该弧状的覆晶薄膜52在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曲率半径R为5-7mm,安装后的下边框40的第一本体部41与下中框31之间的间隙范围为1-2mm之间,从而既可以实现窄边框又避免压伤覆晶薄膜52。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7及图8,下中框31包括第二本体部311、第二翻边部312以及延伸部313,第二本体部311连接于背板10的其中一个侧面,第二翻边部312由第二本体部311的一侧朝向显示面板20的方向弯折延伸,第二翻边部312用于将显示面板20支撑于背板10的正面,第二翻边部312的朝向插接部323的边缘与插接部323抵接,延伸部313自第二翻边部312的一侧朝向插接部323的方向延伸,该延伸部313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131,插接部323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3131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孔3231。
进一步地,下中框31还包括凸起部314,凸起部314设置于第二翻边部312的朝向显示面板20的一侧,并靠近第二翻边部312与第二本体部311的连接处设置,凸起部314用于支撑显示面板20,通过设置凸起部314支撑显示面板20,可以防止显示面板20下落,同时,设置凸起部314可以作为加强筋,提高了下中框31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凸起部314并没有完全覆盖第二翻边部312,即凸起部314局部覆盖第二翻边部312,且靠近显示面板20的非显示区212的外边缘设置,进一步可以在第二翻边部312避开凸起部314的部位设置缓冲件,该缓冲件可以是泡棉等缓冲件,可以避免整个显示装置跌落时造成显示面板20损伤,即可以缓冲一部分的冲击力。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5至图8,下中框31的第二本体部311的朝向背板10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卡扣317,背板10上对应第一卡扣317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卡槽15,该第一卡槽15与第一卡扣317扣合实现了下中框31与背板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卡扣31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扣317沿第二本体部3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对应地,第一卡槽15的数量也为多个,并对应第一卡扣317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本体部311上开设有第一卡槽,背板10上对应第一卡槽15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卡扣,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的扣合实现了第二本体部311与背板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7及图8,为了避免显示面板20滑落,该下中框31还包括止挡部315,该止挡部315由第二本体部和第二翻边部的连接处朝向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该止挡部315与显示面板20的非显示区212的外边缘抵接,从而可以避免显示面板20滑落,且该止挡部315避开覆晶薄膜52设置,即止挡部315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覆晶薄膜52之间,将止挡部315设置在没有覆晶薄膜52的位置,降低了空间占用,如此避免了止挡部315设置于覆晶薄膜52处后需要占用空间,从而实现了将下边框40覆盖显示面板20的一侧边缘处后,使得下边框40靠近显示区211设置,即缩小了非显示区212的面积,从而可以避免显示面板20滑落的同时实现了窄边框。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9,沿平行于显示面板20的水平方向上,下中框31与显示区211和非显示区212的交界线的距离L2范围为0.5-1.5mm,在具体应用中,下中框31与显示区211和非显示区212的交界线的距离L2范围为0.5mm、0.6mm、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4mm或者1.5mm,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由于显示面板20的制作误差在±0.5mm之间,本实施例中将下中框31与显示区211和非显示区212的交界线的距离L2范围设置在0.5-1.5mm之间,避免了两者距离过小导致下中框31挡住显示区211,同时也避免两者距离过大,造成非显示区212的面积过大,从而造成了下边框40覆盖非显示区212的宽度过大,无法实现窄边框。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8及图10,背板10包括板体部12和多个折边部13,多个折边部13由板体部12的四周侧边朝向显示面板20的方向弯折延伸,并与板体部12围合形成容纳腔,第一本体部41连接于折边部13的外侧面,其中,外侧面指的是折边部13的背离容纳腔的侧面。
进一步地,折边部13的朝向第一本体部41的方向凸伸有凸筋14,该凸筋14避开覆晶薄膜52设置,下中框31上开设有避让凸筋14的避让口316,凸筋14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141,第一本体部41开设有第四连接孔421,沿第二翻边部312的厚度方向上,第三连接孔141与第四连接孔421至少部分重叠,即第三连接孔141与第四连接孔421可以部分重叠,也可以完全重叠,通过螺钉等连接件依次穿过第四连接孔421和第三连接孔141,从而实现了背板10与下边框40连接,通过在背板10上设置凸筋14,该凸筋14具有一定的壁厚,可以容纳一定长度的螺钉等连接件,如此,可以避免螺钉等连接件的长度过长对折边部13的侧部的其他部件造成干涉,即对容纳腔内的其他部件造成干涉。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9及图10,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光板61和背光源62,导光板61设置于该容纳腔内,背光源62设置于其中一个折边部13的侧面,该侧面朝向导光板61的入光侧,沿平行于导光板61的水平方向上,背光源62朝向导光板61的端面与导光板61的朝向背光源62的侧面的距离L3范围为0.5-1.5mm,如此,可以使得折边部13尽可能地靠近导光板61,由于下中框31安装于折边部13的侧面,从而使得下中框31尽可能地靠近显示面板20的显示区211,从而使得下边框40尽可能地靠近显示面板20的显示区211,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20非显示区212的面积,即减少第一翻边部42盖设于显示面板20的非显示区212的宽度,进而可以进一步实现窄边框。
在具体应用中,背光源62朝向导光板61的端面与导光板61的朝向背光源62的侧面的距离L3为0.5mm、0.6mm、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4mm或者1.5mm,避免了两者过近,影响背光源的发光,同时也避免两者距离过大,造成非显示区212的面积过大,从而造成了下边框40覆盖非显示区212的宽度过大,无法实现窄边框,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9、图10及图12,该背光源62包括灯板621以及多个设置于灯板621的入光侧的灯珠622,灯板621设置于折边部13的朝向导光板61的侧面,多个灯珠622间隔设置于灯板621的朝向导光板61的侧面,且沿灯板6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沿平行于导光板61的水平方向上,灯珠622朝向导光板61的端面与显示区211和非显示区212的交界线的距离L4范围为4-4.5mm,在具体应用中,灯珠622朝向导光板61的端面与显示区211和非显示区212的交界线的距离L4范围为4mm、4.1mm、4.2mm、4.3mm、4.4mm以及4.5mm,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12,灯珠622朝向导光板61的端面与显示区211和非显示区212的交界线的距离范围是根据AP值来计算的,其中,AP值等于灯珠622的朝向导光板61的端面到显示区211和非显示区212的交界线的距离L4与相邻的两个灯珠622之间的距离L5的比值,两个灯珠622之间的距离L5指的是两个灯珠622之间的中心距,当AP值大于或等于1时即为安全距离,即灯珠622的朝向导光板61的端面与显示区211和非显示区212的交界线的距离L4和两个灯珠622之间的距离相关,通过将灯珠622的朝向导光板61的端面与显示区211和非显示区212的交界线的距离L4范围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避免距离过大导致下边框40的宽度过大,即避免无法实现窄边框,同时也可以避免距离过小出现灯珠622距离显示区211的距离太近,导致出现灯影的现象,其中灯影指的是照射到显示面板20的光线不均匀,从而出现灯影现象,严重会影响整机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的显示装置中一般通过增加LED数量以缩短相邻的两个灯珠622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AP值,由于LED和透镜昂贵,因此会导致整机成本的大幅升高,本实施例通过将灯珠622朝向导光板61的端面与显示区211和非显示区212的交界线的距离范围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一方面有助于缩小下边框40的宽度,另一方面有助于消除灯影。
进一步地,进一步结合图9,下中框31还包括抵接部318,该抵接部318由第一翻边部42的一侧朝向导光板61的方向延伸,该抵接部318与导光板61抵接,通过设置于导光板61抵接的抵接部318,从而可以压住导光板61,进而可以避免导光板61上翘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光学问题。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3至15,背板10的板体部12的背离显示面板2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刻印线11,多个刻印线11沿垂直于印刷电路板51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板体部12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印刷电路板51固定连接于对应的刻印线11处,其中,多个刻印线11适应不同尺寸的玻璃面板以及不同长度的覆晶薄膜52,只要保证覆晶薄膜52的弯折部522在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曲率半径范围在5-7mm之间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刻印线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多个,多个刻印线11之间等距间隔设置指的是相邻的两个刻印线11之间的间隔相等。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印刷电路板51并不是规则的多边形结构,即印刷电路板51的远离覆晶薄膜52的一侧边缘为折线,为了适应不规则的印刷电路板51的边缘,背板10沿印刷电路板51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刻印线11,通过在背板10的两侧设置刻印线11,可以对不规则边缘的印刷电路板51进行定位,提高了其适应性。
例如,具体参见图13所示的方向为准,背板10的左侧和右侧指的是图中所示的背板10的左侧和右侧,进一步结合图14,背板10的左侧由靠近覆晶薄膜52的方向向远离覆晶薄膜5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Z刻印线、A刻印线、B刻印线、C刻印线、D刻印线、E刻印线以及F刻印线,即Z刻印线靠近覆晶薄膜52设置,F刻印线11远离覆晶薄膜52设置,进一步结合图15,背板10的右侧由靠近覆晶薄膜52的方向向远离覆晶薄膜5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0刻印线、1刻印线、2刻印线、3刻印线、4刻印线、5刻印线以及6刻印线,即0刻印线靠近覆晶薄膜52设置,6刻印线远离覆晶薄膜52设置,其中,A刻印线和1刻印线搭配起来适应Panda-LC270LF1L的显示面板20,Z刻印线和0刻印线搭配起来适应AUO-MV270FHB-N20的显示面板20,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示例,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7及图11,上边框32与背板10可拆卸连接,其中,上边框32与背板10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实现可拆卸连接,其中,上边框32包括依次折弯的第一棱边3211、第二棱边3212以及第三棱边3213,第二棱边3212与下中框31相对设置,第二棱边32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棱边3211和第三棱边3213连接,第一棱边3211的远离第二棱边3212的一端搭接于下中框31上,第三棱边3213的远离第二棱边3212的一端下边框40搭接于下中框31上,通过依次弯折的第一棱边3211、第二棱边3212以及第三棱边3213,装配在背板10上时,装配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该上边框32为一体成型的金属件,即该上边框32由金属件一体弯折形成,避免了塑胶框无法折弯的技术问题,该金属边框可以弯折适配不同的机型,即可以根据不同的机型在不同的部位弯折,并适应性地调整折弯的尺寸,相比于塑胶框的模具,采用金属件折弯的上边框32,成本较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9至图11,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膜片63和反射片64,光学膜片63设置于导光板61的背离背板10的一侧,反射片64设置于导光板61的朝向背板10的一侧,其中,光学膜片63为现有的光学膜片63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16及图17,该显示装置还包括主板81和电源板82,其中,主板81和电源板82均设置于背板10的背面,主板81上设置有与外部的端子连接的主板信号接口811,从而实现信号传输,电源板82上设置有电源板信号接口821,通过将主板81和背光源62分别与电源板信号接口821连接,从而使得电源板82可以给主板81和背光源62供电。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主板81信号和电源板82的信号被干扰,该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罩体83和第二罩体84,第一罩体83和第二罩体84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罩体83罩设于主板81上,并与背板10可拆卸连接,第二罩体84罩设于电源板82上,并与背板10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防止主板81与电源板82之间的信号干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后壳90,该后壳90罩设于背板10的背面,并与背板10形成容纳主板81和背板10的容纳空间,且该后壳90与背板10之间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后壳90朝向背板10延伸有第二卡扣91,背板10上开设有与第二卡扣91扣合的第二卡槽16,通过第二卡扣91与第二卡槽16的扣合,实现了后壳90与背板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一般采用设置于后壳90外的适配器与主板81相连,即通过外置的适配器与主板81的主板信号接口811电连接,携带不便,且体积较为庞大,而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通过将电源板82设置于背板10上,并设置于后壳90内,一方面,可以将电源板82隐藏在后壳90内,看起来较为美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该显示装置的便携性,不需要额外再配置适配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后壳90上开设有第二卡槽16,背板10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槽16配合的第二卡扣91,后壳90与背板10之间通过第二卡槽16与第二卡扣91的扣合实现了后壳90与背板1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2,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底座70,该底座70可拆卸连接于背板10的底部上,用于支撑显示面板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具有四个侧面;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
框架,包括下中框与上边框,所述下中框连接于所述背板的其中一个侧面,且将所述显示面板支撑于所述背板的正面,所述下中框包括连接于背板的其中一个侧面的第二本体部,所述下中框的第二本体部朝向背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背板上对应第一卡扣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扣扣合,所述上边框连接于所述背板中相邻接的另三个侧面,所述上边框包括搭接于所述下中框上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设置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并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支撑于所述背板的正面,以使所述下中框的背离所述背板的侧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外边缘平齐;
下边框,包括第一本体部及由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侧弯折延伸的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本体部通过所述下中框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第一翻边部盖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并靠近于所述显示区;
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背面;以及
多个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的一端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由所述背板的背面翻转伸入所述下边框的第一本体部与所述下中框之间并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覆晶薄膜具有平直部及弯折部,所述覆晶薄膜的弯折部在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曲率半径范围为5-7mm,所述下边框的第一本体部与所述下中框之间的间隙范围为1-2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中框还包括:
第二翻边部,由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侧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二翻边部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支撑于所述背板的正面,所述第二翻边部的朝向所述插接部的边缘与所述插接部抵接;以及
延伸部,自所述第二翻边部的一侧朝向所述插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插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中框还包括:
止挡部,由所述第二本体部和所述第二翻边部的连接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非显示区的外边缘抵接,且所述止挡部避开所述覆晶薄膜设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水平方向上,所述下中框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的交界线的距离范围为0.5-1.5mm。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
板体部;
多个折边部,由所述板体部的四周侧边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弯折延伸,多个所述折边部与所述板体部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折边部的外侧面;
其中,所述折边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方向延伸有凸筋,所述凸筋避开所述覆晶薄膜设置,所述下中框上开设有避让所述凸筋的避让口,所述凸筋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本体部开设有第四连接孔,沿平行于所述折边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至少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背光源,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折边部的朝向导光板的侧面;
其中,沿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水平方向上,所述背光源朝向所述导光板的端面与所述导光板的朝向背光源的侧面的距离范围为0.5-1.5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
灯板,设置于所述折边部的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以及
多个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灯板的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其中,沿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灯珠朝向所述导光板的端面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的交界线的距离范围为4-4.5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中框还包括:
抵接部,由所述第二翻边部的一侧朝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导光板抵接。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部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刻印线,多个刻印线沿垂直于印刷电路板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所述板体部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印刷电路板与对应的所述刻印线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主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背面;
电源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背面,所述电源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以及
后壳,罩设于所述背板的背面,并与所述背板形成容纳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的容纳空间,且所述后壳与所述背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CN202210290262.0A 2021-11-18 2021-11-18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822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0262.0A CN114822299B (zh) 2021-11-18 2021-11-18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9362.4A CN113808494B (zh) 2021-11-18 2021-11-18 显示装置
CN202210290262.0A CN114822299B (zh) 2021-11-18 2021-11-18 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69362.4A Division CN113808494B (zh) 2021-11-18 2021-11-18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2299A CN114822299A (zh) 2022-07-29
CN114822299B true CN114822299B (zh) 2023-09-22

Family

ID=7893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0262.0A Active CN114822299B (zh) 2021-11-18 2021-11-18 显示装置
CN202111369362.4A Active CN113808494B (zh) 2021-11-18 2021-11-18 显示装置
CN202210290270.5A Active CN114743474B (zh) 2021-11-18 2021-11-18 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69362.4A Active CN113808494B (zh) 2021-11-18 2021-11-18 显示装置
CN202210290270.5A Active CN114743474B (zh) 2021-11-18 2021-11-18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48222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0998A (zh) * 2021-06-21 2023-01-06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整机结构和显示装置
CN114859599A (zh) * 2022-04-27 2022-08-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240002087A (ko) * 2022-06-28 2024-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4822277B (zh) * 2022-06-29 2022-11-2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拼接屏
CN116153208A (zh) * 2023-03-03 2023-05-2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8365A (zh) * 2017-10-31 2018-02-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窄边框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74751A (zh) * 2020-04-29 2020-07-3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1185270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95452A (ja) * 2009-10-29 2011-05-12 Sony Corp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KR20130139062A (ko) * 2012-06-12 2013-12-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연성 인쇄 회로 기판 및 연성 인쇄 회로 기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4021733B (zh) * 2014-05-29 2017-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显示模组及包括该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05278130B (zh) * 2014-11-28 2019-01-18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超窄边框模组
CN208384313U (zh) * 2018-07-16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10765A (zh) * 2018-12-13 2019-03-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边框基板
CN111292614B (zh) * 2020-01-15 2022-07-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CN212989827U (zh) * 2020-10-20 2021-04-16 捷星显示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一种四边无边框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8365A (zh) * 2017-10-31 2018-02-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窄边框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185270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474751A (zh) * 2020-04-29 2020-07-3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浅谈窄边框液晶显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李冰乔;;电子测试(0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3474B (zh) 2023-09-22
CN114743474A (zh) 2022-07-12
CN114822299A (zh) 2022-07-29
CN113808494A (zh) 2021-12-17
CN113808494B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22299B (zh) 显示装置
US666778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567314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fixing member to secure display module
US7719627B2 (en) Display,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US753553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an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US901388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100177124A1 (en) Display device
CN215067622U (zh) 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JP200120173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022520B (zh) 显示装置
JP4210506B2 (ja) 導電部材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JP519061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そ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CN100492116C (zh) 显示器
JP4802809B2 (ja) 両面表示型液晶モジュール
JP2006251808A (ja) 表示装置
CN100529867C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06008247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7171738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213025128U (zh) 显示装置
JP450179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66432B1 (ko) 인쇄회로 기판의 접지 방식을 개선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1141376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2296569A (ja) Lcd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KR10073295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6052510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