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5128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5128U
CN213025128U CN202021693149.XU CN202021693149U CN213025128U CN 213025128 U CN213025128 U CN 213025128U CN 202021693149 U CN202021693149 U CN 202021693149U CN 213025128 U CN213025128 U CN 213025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ection
display device
fac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31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31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5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5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5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中框;背板;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遥控接收件和指示灯;导光件,导光件用于传输控制光线和指示光线,导光件与中框连接,导光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位于背板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且第一段具有朝向遥控接收件和指示灯的第一面;第二段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延伸,且第二段背离第一段的端面形成第二面;导光件还包括反射面,反射面设置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用于反射控制光线和指示光线。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变指示光线和控制光线的传输方向,用户可以观测到位于显示装置后侧的指示灯的指示信息,同时遥控器与遥控接收件的通信良好。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工作发展,手机、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背板、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还包括中框,中框与背板连接,并围成容置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显示面板的容置腔。
显示装置还包括遥控接收件以及指示灯,遥控接收件可以接收遥控器发射的红外光线,且遥控接收件与电路板连接,用于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指示灯与电路板连接,指示灯的通断可以指示显示装置的通电与断电状态。
为了实现超窄边框设计,电路板从显示装置的侧方转移至背板后侧,并与显示装置的控制板整合。而由于光线只能沿直线传输,且遥控接收件与指示灯均设置在电路板上,这也导致指示灯的光线难以从显示装置的后方传递到显示装置的前侧,且遥控接收器难以接收遥控器发出的红外光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可以改变指示光线和控制光线的传输方向,用户可以观测到位于显示装置后侧的指示灯的指示信息,同时遥控器与遥控接收件的通信良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中框,所述中框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中框连接;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用于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遥控接收件和指示灯,所述遥控接收件用于接收控制光线,所述指示灯用于发出指示光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件用于传输所述控制光线和所述指示光线,所述导光件与所述中框连接,所述导光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段具有朝向所述遥控接收件和所述指示灯的第一面;所述第二段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二段背离所述第一段的端面形成第二面;所述导光件还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用于反射所述控制光线和所述指示光线。
也就是说,导光件的一端位于背板的后侧,并设置有朝向遥控接收件的第一面;导光件的另一端朝向显示面板一侧延伸并朝向用户,且设置朝向用户的第二面。这样,用户使用显示装置的遥控时,用户位于显示装置的前侧,遥控发射的控制光线,也就是红外光线,可以通过第二面进入导光件,经反射面反射后经第一面射出,然后被遥控接收件接收。而指示灯发射的指示光线则可经第一面射入导光件,经反射面反射后通过第二面射出导光件。也就是实现了改变控制光线以及指示光线传输方向的改变,以使位于显示装置前后两侧的遥控与遥控接收件之间可以通信,且位于显示装置前侧的用户可以观测到位于显示装置后侧的指示灯发出的指示光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面与所述显示面板垂直设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垂直,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设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段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反射面的投影可覆盖所述第一段的投影;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段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反射面的投影可覆盖所述第二段的投影。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为平面;所述第一段延伸方向与所述反射面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段延伸方向与所述反射面的夹角相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与所述中框卡接相连。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框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段插接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贯穿所述中框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侧面,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插接部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贯穿所述中框的侧边缘;所述第二段的侧壁面上设有凸起部,所述插接部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卡接相连的卡接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凸出所述中框的侧边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侧面平滑过渡。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面的面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沿所述显示面板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面沿所述显示面板宽度方向的尺寸。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段任意位置的横截面尺寸均相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为磨砂面。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为光滑面。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后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后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0:显示面板;
20:中框;21:插接部;22:卡接部;
30:导光件;
31:第一段;311:第一面;
32:第二段;321:第二面;
33:反射面;
34:凸起部;
40:控制板;
51:遥控接收件;52:指示灯;
A:控制光线;B:指示光线;
X:天侧;M:左侧;N:右侧;Y:地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具有与遥控器进行通信的遥控接收件以及用于指示显示装置通电或断电的指示灯,其中,遥控接收件可以接收遥控器发射的控制光线(不可见的红外光线),指示灯则可发射指示光线(可见光),以便于用户识别,遥控接收件以及指示灯均设置在电路板上。考虑到光线沿直线传输,相关技术中,电路板通常设置在显示装置的侧方,例如显示装置的地侧,这样,遥控器与遥控接收件之间无遮挡,用户与指示灯之间也无遮挡,以便于光线的传输。
为符合超窄边框设计,上述电路板会移动到显示装置的背板的后侧,并与显示装置的控制板整合为一体,这样还能降低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然而,受到背板以及显示面板等部件的遮挡,指示灯发出的指示光线难以传输到显示装置前侧,用户难以通过指示灯观测到显示装置的通断状态,同时遥控器发出的控制光线难以传输到显示装置的后侧并被遥控接收件接收,遥控器与遥控接收件之间的通信不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上设有可以改变光线传输方向的导光件,便于位于显示装置前后两侧的遥控与遥控接收件通信,且用户可以观测到位于显示装置后侧的指示灯的指示信息。
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器等,本实施例以液晶显示器为例说明显示装置的显像原理。
液晶显示器主要由背光源、液晶面板和驱动电路构成。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依靠背光源提供的光源实现亮度显示。
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向列的电场效应,以控制背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从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后侧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后侧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请参阅图1至图5,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用于显示图像;中框20,中框20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0;背板,背板与中框20连接;电路板,电路板用于电连接,电路板位于背板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电路板上设有遥控接收件和指示灯,遥控接收件用于接收控制光线A,指示灯用于发出指示光线B;导光件30,导光件30用于传输控制光线A和指示光线B,导光件30与中框20连接,导光件3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第一段31位于背板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且第一段31具有朝向遥控接收件和指示灯的第一面311;第二段32朝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延伸,且第二段32背离第一段31的端面形成第二面321;导光件30还包括反射面33,反射面33设置在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之间,用于反射控制光线A和指示光线B。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后壳(未示出)、背板(未示出)、反射片(未示出)、导光板(未示出)、光学膜片(未示出)、中框20以及位于背板一侧的光源(未示出)。
显示面板10用于显示图像,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一侧的控制板40,通过控制板40实现对整个显示面板10的驱动显示。
显示装置包括天侧X、左侧M、右侧N和地侧Y,其中天侧X和地侧Y相对,左侧M和右侧N相对,天侧X分别与左侧M的一端和右侧N的一端相连,地侧Y分别与左侧M的的另一端和右侧N的另一端相连。显示装置还包括前侧和后侧,前侧位于显示面板1010所在一侧,后侧位于后壳61所在的一侧。
光源用于产生光,光源位于显示装置的地侧Y。光源以灯条形式提供,包括光源电路板以及位于光源电路板上的多颗LED灯。其中,光源电路板可以与控制板40整合为一体。
反射片用于将光线反射到出光方向上,利于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分布。反射片固定于背板的表面。反射片具有白色的反射面,反射片的材质为PET。
导光板包括入光侧和出光侧,光源位于导光板的入光侧,利用导光板的折射和全反射作用将从入光侧进入的光线在导光板的出光侧射出,由此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
反射片位于导光板的出光侧相对的一侧。
导光板的材质为玻璃、PMMA或PC。
光学膜片,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的出光侧,用于对光线进行增亮。
光学膜片可包括一张或多张膜片,包括棱镜膜、增亮膜中的至少一种。
前壳,前壳位于显示面板10的地侧Y,用于遮蔽位于显示面板10地侧Y端的散热部件、控制板40等部件。
相应地,显示装置中的背板也包括天侧X、左侧M、右侧N和地侧Y。
背板具有支撑和承载反射片、导光板、光源、光学膜片和显示面板10的作用。且控制板40与背板相连,并设置在背板后侧的地侧Y。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遥控接收件、指示灯以及连接遥控接收件与指示灯的电路板,当该电路板与控制板40整合为一体时,该电路板也可以为控制板40。
遥控接收件用于接收遥控器发射的红外光线,并将红外光线携带的控制信号传递给电路板,使得显示面板10可以根据控制信号显示图像信息。遥控接收件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红外遥控接收头等。
指示灯可以为发射可见光的LED灯等。
为了实现超窄边框并降低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电路板可以与控制板40整合为一体,此时,遥控接收件与指示灯也移动至背板的后侧。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光件30,导光件30可供光线穿过并改变光线的传输方向,这样,位于背板后侧的遥控接收件可以与位于显示装置前侧的遥控器进行通信,且位于背板后侧的指示灯发射的指示光线B也可以传输到显示装置的前侧。
具体的,导光件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第一段31位于背板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也就是第一段31位于背板的后侧。第二段32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延伸,也就是第二段32朝向背板的前侧延伸,使得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且反射面33设置在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之间,光线经反射面33反射后,光线的传输方向发生改变,并沿第一段31或第二段32的长度方向继续传输。
其中,第一段31具有朝向遥控接收件和指示灯的第一面311,第二段32具有朝向用户的第二面321。
这样,遥控器发出的控制光线A可以通过第二面321进入第二段32并沿第二段32的长度方向传输,控制光线A在反射面33处改变方向,并继续沿第一段31的长度方向传输,直至从第一面311射出;遥控接收件可以接收从第一面311射出的控制光线A。
指示灯发出的指示光线B可以直接通过第一面311进入第一段31,然后沿第一段31的长度方向传输,指示光线B在反射面33处改变方向,并继续沿第二段32的长度方向传输,直至从第二面321射出。由于第二面321朝向用户,从第二面321射出的指示光线B可以直接被用户观测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板40可以位于背板的任意位置,例如控制板40可以位于背板的天侧X、左侧M、右侧N或地侧Y,相应的,遥控接收件、指示灯以及导光件30可以位于背板的天侧X、左侧M、右侧N或地侧Y。
本实施例以控制板40位于背板的地侧Y为例进行说明,同时,遥控接收件的接收端可以朝向背板的地侧Y,这样。第一段31可以位于遥控接收件的下方,第一段31背离第二段32的端面可以形成第一面311。此时,第二段32可以位于背板下方或者中框20的下方,并向显示面板10的前侧延伸。也就是说,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段31位于背板后侧,第二段32位于背板下方,也就是显示面板10的下方,中框20、背板、显示面板10等可以位于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形成的夹角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遥控接收件和指示灯可以并列设置,且位于第一面311的中部,这样从第一面311射出的控制光线A的大部分均可以被遥控接收件接收,遥控接收件与遥控器之间的通信良好。同时,指示灯发出的指示光线B的大部分也可以直接通过第一面311进入导光件30,然后通过第二面321射出,指示光线B损失较少,便于用户观测。
进一步的,遥控接收件的接收端以及指示灯可以直接与第一面311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显示装置的装配情况,遥控接收件的接收端以及指示灯与第一面311之间还可以具有装配间隙,例如3mm-5mm,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30可以为易于光线传输的透明材质制件,例如亚克力。其中,导光件30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改变导光件30的颜色,例如将导光件30的颜色变为与中框20的颜色相同,这样,导光件30相对于中框20不会过于突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321与显示面板10平行设置,第一面311与显示面板10垂直设置。
第二面321与显示面板10平行设置,这样用户位于显示装置的左侧M、右侧N、前侧等不同任意位置处时,遥控器发出的控制光线A均可以射入第一面311,也就是第一面311可以接收控制光线A的遥控范围较大。
而第一面311与显示面板10垂直设置,是考虑到遥控接收件的接收端朝向背板的地侧Y,第一面311与显示面板10垂直设置,可以使得遥控接收件的接收端正对第一面311,遥控接收件可以有效接收从第一面311射出的控制光线A,遥控器和遥控接收件的通信良好。
根据导光件30的材质不同以及显示装置装配情况,第一段3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段32的延伸方向可以呈钝角设置。例如,第一段31的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10垂直设置,而第二段32向背板的后侧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31的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10垂直,第二段32的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10平行设置。也就是说,导光件30为垂直设置的两段式结构,结构简单,易于成型。且装配显示装置时,第一段31与显示装置平行,第一面311正对遥控接收件和指示灯;第二段32垂直于显示装置,第二面321与显示面板10平行,易于定位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段31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反射面33的投影可覆盖第一段31的投影;在垂直于第二段32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反射面33的投影可覆盖第二段32的投影。
这样,沿第一段31传输的指示光线B均可以通过反射面33反射并进入第二段32,同时,沿第二段32传输的控制光线A均可以通过反射面33反射并进入到第一段31,光线在发射面33处反射时的损失较少。
其中,反射面33可以为圆弧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面33为平面;第一段31延伸方向与反射面33的夹角以及第二段32延伸方向与反射面33的夹角相同。
其中,第一段31延伸方向与反射面33之间的夹角大小与导光件30的折射率相关。本实施例中,导光件30的折射率可以大于1.2,相对应的,反射面33与第一段31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以及反射面33与第二段32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45°,反射面33易于成型。
导光件30可以通过粘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中框20固定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30与中框20卡接相连,拆装方便。
其中,导光件30任意部位可以与中框20卡接,例如,第一段31可以与中框20卡接,而第二段32位于中框20的下方,这样,第二段32可以暴露在用户的视野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20设有用于与第二段32插接的插接部21;插接部21贯穿中框20背离电路板的侧面,第二面321位于插接部21内。其中,中框20背离电路板的侧面即为中框20位于前侧的前侧面。
也就是说,插接部21呈通孔状贯穿中框20的前侧面,第二段32与插接部21卡接时,第二段32位于插接部21内。用户使用显示装置时,用户仅可以从显示装置的前侧观测到位于插接部21内的第二面321。这样,避免了增加显示装置的周向尺寸,同时,第二段32位于插接部21内,减少了光线从第二段32侧壁面处的透光率,也就也能减少在传输过程中的光线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321可以与中框20的前侧面平齐,此时第二面321可以构成显示装置的部分壁面,使得显示装置的外观平整。或者,第二面321也可以位于插接部21内部,例如,第二面321可以与显示面板10位于同一平面,这样第二面321与中框20前侧面的间距不会太大,以致影响遥控器与遥控接收件之间的通信,或者影响用户观测指示光线B,同时,也会对导光件30的第二面321形成防护,避免撞击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21贯穿中框20的侧边缘;第二段32的侧壁面上设有凸起部34,插接部21的内壁面上设有与凸起部34卡接相连的卡接部22。也就是说,插接部21为形成在中框20侧边缘位置处的缺口状结构,第二段32位于该缺口状结构内。
以插接部21设置在中框20的地侧Y的侧边缘为例,缺口状结构设置在中框20的地侧Y的侧边缘处。
为避免在第二段32上设置凹陷结构时影响光线传输,本实施例中,第二段32的侧壁面上设置凸起部34,插接部21的内壁面上设置凹陷的卡接部22,凸起部34与卡接部22卡接时,第二段32可以插接于插接部21内并实现中框20与导光件30的卡接固定。其中,凸起部34可以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导光件30的两侧,卡接牢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22沿显示面板10垂向的延伸长度小于中框20沿显示面板10垂向的尺寸,这样,卡接部22与凸起部34卡接时,卡接部22还能对凸起部34形成限位作用,且凸起部34不会暴露在用户的视野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32的底壁面可以向下凸出中框20,或者第二段32的底壁面也可以与中框20平齐,这样,显示装置的外观简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321的面积小于第一面311的面积。这样,控制光线A可以从较大面积的第二面321射出,控制光线A的分布范围较大,避免因组装误差影响且第二面321的面积较小时,导致遥控接收件接收的控制光线A量较少,遥控接收件与遥控器之间的通信不良。
考虑到用户使用显示装置时,通常在显示装置的左侧M、右侧N移动范围较大,而在显示装置天侧X和地侧Y之间的移动范围较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321沿显示面板10的沿左侧M-右侧N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面321沿显示面板10的沿天侧X-地侧Y方向的尺寸。这也使得用户在显示装置的左侧M和右侧N的较大范围内使用遥控器时,遥控接收件均可以接收到遥控器发出的控制光线A。
其中,第一段31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矩形等,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例如,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的横截面形状均可以为矩形,且第一段31和第二段32沿显示装置长度方向的尺寸可以相同,这样,导光件30的结构简单,易于成型。此时,第二面321的面积小于第一面311的面积可以表现为第二段32的厚度小于第一段31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导光件30的延伸方向,导光件30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尺寸均相同,这样,控制光线A和指示光线B在导光件30的传输过程中,光线的损失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321为磨砂面。这样可以使从第二面321射出的指示光线B分散的更均匀,使得用户从显示装置的左侧M、右侧N等不同位置均可以观测到第二面321射出的指示光线B,适用范围更广。同时,从磨砂面射出的光线强度较低,从用户角度来讲,光线较柔和,避免用户受强光照射,用户体验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311为光面。这样,从第二面321射出的控制光线A损失较少,遥控器与遥控接收件之间的通信良好。且从第二面321入射的指示光线B损失较少,第一面311射出的指示光线B强度较高,便于用户观测。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中框,所述中框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
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中框连接;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用于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遥控接收件和指示灯,所述遥控接收件用于接收控制光线,所述指示灯用于发出指示光线;
导光件,所述导光件用于传输所述控制光线和所述指示光线,所述导光件与所述中框连接,所述导光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段具有朝向所述遥控接收件和所述指示灯的第一面;所述第二段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二段背离所述第一段的端面形成第二面;
所述导光件还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用于反射所述控制光线和所述指示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面与所述显示面板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垂直,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段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反射面的投影可覆盖所述第一段的投影;
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段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反射面的投影可覆盖所述第二段的投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为平面;
所述第一段延伸方向与所述反射面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段延伸方向与所述反射面的夹角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与所述中框卡接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段插接的插接部;
所述插接部贯穿所述中框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侧面,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插接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贯穿所述中框的侧边缘;
所述第二段的侧壁面上设有凸起部,所述插接部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卡接相连的卡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面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为磨砂面。
CN202021693149.XU 2020-08-14 2020-08-14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025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3149.XU CN213025128U (zh) 2020-08-14 2020-08-14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3149.XU CN213025128U (zh) 2020-08-14 2020-08-14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5128U true CN213025128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6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3149.XU Active CN213025128U (zh) 2020-08-14 2020-08-1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51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4903A (zh) * 2021-06-03 2021-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4903A (zh) * 2021-06-03 2021-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912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985199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EP2696234A1 (en) Backlight device
JP5857496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H11316553A (ja) 携帯用電子機器
US20140085568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09010011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EP3715940A1 (en) Flexible lcd modul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CN213025128U (zh) 显示装置
US2024003624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panel
KR10192206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2165798A1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33223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1577620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743427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35845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3953893A (zh) 调光单元、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JPH11149813A (ja)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EP3301356B1 (en) Quantum dot unit, quantum dot sheet ha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quantum dot unit or the quantum dot sheet
JP3981077B2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12675323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10029752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683391B (zh) 显示装置
CN211478815U (zh) 一种背光组件、显示屏和移动终端
KR20120075115A (ko) 도광판,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