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1844B - 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1844B
CN114811844B CN202210411965.4A CN202210411965A CN114811844B CN 114811844 B CN114811844 B CN 114811844B CN 202210411965 A CN202210411965 A CN 202210411965A CN 114811844 B CN114811844 B CN 1148118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refrigerant concentration
inner fan
concentration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119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11844A (zh
Inventor
杨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119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18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1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1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11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1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设置于天花的风管、内风机和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天花的冷媒浓度,所述风管与所述内风机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来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冷媒浓度;根据所述第一冷媒浓度控制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内风机,以使所述第一冷媒浓度低于第一预设值。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来检测天花的冷媒浓度,并根据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来控制室外机和内风机的运行,使得第一冷媒浓度低于第一预设值,能够降低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燃冷媒例如R290冷媒因其自身高能效、低碳排放等优点正在逐步成为家用空调行业的主流制冷剂。但其自身具有的易燃易爆特性对可燃冷媒空调产品的安全性能提出巨大挑战。
在空调中可燃冷媒发生泄漏时存在产品爆炸的危险,目前,现有的空调系统在处理可燃冷媒泄露时,通常将室内机泄露的可燃冷媒尽快地处理到室内机的外部。但是,对于诸如风管机这类在天花增加了风管连接的空调系统,无法采用现有空调系统的处理方式,否则会增加天花内可燃冷媒发生燃烧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能够降低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设置于天花的风管、内风机和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天花的冷媒浓度,所述风管与所述内风机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冷媒浓度;
根据所述第一冷媒浓度控制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内风机,以使所述第一冷媒浓度低于第一预设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来检测天花的冷媒浓度,并根据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来控制室外机和内风机的运行,使得第一冷媒浓度低于第一预设值,能够降低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冷媒浓度控制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内风机,包括:
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控制所述室外机停止,控制所述内风机运行。
当检测到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表示当前冷媒浓度已经较高,判断为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而且天花处存在发生燃烧的风险,此时控制室外机停止,关闭冷媒循环回路,避免冷媒继续泄露,控制内风机运行,从而将泄露的冷媒通过风管排出,降低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连通至室外的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与所述内风机连接或者与所述内风机风向下游的风管连接,所述风管设置有出风面板;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冷媒浓度控制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内风机,包括:
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控制所述室外机停止,控制所述排风风道开通,控制所述出风面板截断所述风管,控制所述内风机运行。
当检测到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表示当前冷媒浓度已经较高,判断为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而且天花处存在发生燃烧的风险,此时控制室外机停止,关闭冷媒循环回路,避免冷媒继续泄露,控制排风风道开通、出风面板截断风管、以及内风机运行,从而将泄露的冷媒通过排风风道排出至室外,降低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中,所述内风机还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天花的旁通通道,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冷媒浓度控制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内风机,包括:
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控制所述室外机停止,控制所述旁通通道打开,控制所述内风机运行。
当检测到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表示当前冷媒浓度已经较高,判断为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而且天花处存在发生燃烧的风险,此时控制室外机停止,关闭冷媒循环回路,避免冷媒继续泄露,控制旁通通道打开以及内风机运行,从而将泄露到天花处的冷媒通过通通道吸到内风机,然后通过风管排出,降低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中,还包括:
控制所述内风机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再次获取所述第一冷媒浓度;
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增大所述内风机的转速,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内风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冷媒浓度进一步增大,表示通过当前内风机的转速排出泄露的冷媒的效果不足,以及当前天花处的冷媒浓度已经非常高,天花处出现冷媒燃烧的风险更高,因此需要增大内风机的转速,提高排出天花处泄露的冷媒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中,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下降至低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控制所述内风机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
在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中,所述空调器还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风管的冷媒浓度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来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第二冷媒浓度;
在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冷媒浓度,控制所述旁通通道关闭,并控制所述内风机增大转速,直至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小于所述第一冷媒浓度。
当设置有旁通通道以及设置有用于测量风管的冷媒浓度的第二传感器时,在第一冷媒浓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前提下,也即在没有检测到天花处发生冷媒泄露的前提下,比较第一冷媒浓度和第二冷媒浓度的大小,风管的冷媒浓度大于或者等于天花的冷媒浓度时,控制旁通通道关闭以及控制内风机增大转速,从而降低风管的冷媒浓度,直至第二冷媒浓度小于第一冷媒浓度,可以使得风管的冷媒浓度保持处于小于天花的冷媒浓度的状态,以便于发生冷媒泄露时,能够通过第一冷媒浓度和第二冷媒浓度的大小准确判断出冷媒泄露的位置处于风管出还是处于天花处。
在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
当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小于所述第一冷媒浓度,控制所述旁通通道打开;
当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冷媒浓度,控制所述旁通通道关闭,增大所述内风机转速,直至所述第二冷媒浓度下降至小于所述第一冷媒浓度。
在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也即在判断出冷媒浓度已经较高,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的前提下,若第二冷媒浓度小于第一冷媒浓度,则判断为天花处发生冷媒泄露,此时控制旁通通道打开,优先排出天花处泄露的冷媒,降低天花处泄露冷媒燃烧的风险;但若第二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冷媒浓度,则判断为风管处发生冷媒泄露,此时关闭旁通通道,避免风管处较高浓度的泄露冷媒通过旁通通道排至天花处从而增大天花处冷媒燃烧的风险,同时增大内风机转速,以便提高风管处的冷媒排出效果,降低风管处的泄露冷媒燃烧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中,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控制所述旁通通道关闭。
在第一冷媒浓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表明天花处的冷媒浓度处于安全状态,没有冷媒燃烧的风险,关闭旁通通道,避免天花处的气流与风管内部的气流混合,影响当前空调器的运行效果。
在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中,当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控制所述内风机停止。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和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运行控制装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一种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种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又一种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再一种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7和图8所示的空调器的一种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7和图8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种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7和图8所示的空调器的又一种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7和图8所示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13所示的空调器的一种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13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种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13所示的空调器的又一种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13所示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18所示的空调器的一种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图18所示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行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燃冷媒例如R290冷媒因其自身高能效、低碳排放等优点正在逐步成为家用空调行业的主流制冷剂。但其自身具有的易燃易爆特性对可燃冷媒空调产品的安全性能提出巨大挑战。
在空调中可燃冷媒发生泄漏时存在产品爆炸的危险,目前,现有的空调系统在处理可燃冷媒泄露时,通常将室内机泄露的可燃冷媒尽快地处理到室内机的外部。但是,对于诸如风管机这类在天花增加了风管连接的空调系统,无法采用现有空调系统的处理方式,否则会增加天花内可燃冷媒发生燃烧的风险。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来检测天花的冷媒浓度,并根据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来控制室外机和内风机的运行,使得第一冷媒浓度低于第一预设值CONC1S,能够降低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图1中没有示出)和室内机,室内机包括设置于天花的风管、内风机和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天花的冷媒浓度,风管与内风机连接。
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运行控制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空调器,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10和步骤S220:
步骤S210: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冷媒浓度CONC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感器设置于天花,因此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冷媒浓度CONC1即为天花处的冷媒浓度。
步骤S220:根据第一冷媒浓度CONC1控制室外机和内风机,以使第一冷媒浓度CONC1低于第一预设值CONC1S。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值CONC1S是根据空调器所采用的可燃冷媒种类的燃烧安全值进行设定的,控制控制室外机和内风机的运行使得第一冷媒浓度CONC1低于第一预设值CONC1S,能够降低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参照图3,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20中的根据第一冷媒浓度CONC1控制室外机和内风机,包括步骤S310:
步骤S31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控制室外机停止,控制内风机运行。
当检测到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表示当前冷媒浓度已经较高,判断为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而且天花处存在发生燃烧的风险,此时控制室外机停止,关闭冷媒循环回路,避免冷媒继续泄露,控制内风机运行,从而将泄露的冷媒通过风管排出,降低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参照图4,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4中的运行控制方法,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410和步骤S420:
步骤S410:控制内风机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再次获取第一冷媒浓度CONC1。
步骤S42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CONC2S,增大内风机的转速,第二预设值CONC2S大于第一预设值CONC1S。
内风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进一步增大,表示通过当前内风机的转速排出泄露的冷媒的效果不足,以及当前天花处的冷媒浓度已经非常高,天花处出现冷媒燃烧的风险更高,因此需要增大内风机的转速,提高排出天花处泄露的冷媒的效果。
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5中的运行控制方法,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510:
步骤S51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下降至低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控制内风机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
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CONC1下降至低于第一预设值CONC1S后,说明天花处的冷媒浓度下降至安全范围,内风机继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才停止,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参照图6,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图1中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0:空调器通过设置于天花处的第一传感器持续检测冷媒浓度,记为第一冷媒浓度CONC1,然后转至步骤S620;
步骤S620: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一预设值CONC1S,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63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640;
步骤S630:空调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或者正常待机状态,重新回到步骤S620;
步骤S640:天花的当前冷媒浓度已经较高,判断为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而且天花处存在发生燃烧的风险,转至步骤S650;
步骤S650:控制室外机停止,控制内风机运行,当内风机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转至步骤S66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进入步骤S650之前,空调器可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也可能处于正常待机状态;第一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在0-3分钟之间,一般设置为1分钟;
步骤S660:再次获取第一冷媒浓度CONC1,并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二预设值CONC2S,其中第二预设值CONC2S大于第一预设值CONC1S;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二预设值CONC2S,回到步骤S650并重新计算内风机运行时间;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CONC2S,转至步骤S670:
步骤S670:表示内风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进一步增大,也即通过当前内风机的转速排出泄露的冷媒的效果不足,以及当前天花处的冷媒浓度已经非常高,天花处出现冷媒燃烧的风险更高,因此需要增大内风机的转速,提高排出天花处泄露的冷媒的效果;并转至步骤S680;
步骤S680: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一预设值CONC1S,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690;
步骤S690:控制内风机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其中,第二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在0-10分钟之间,一般设置为3分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通过调整内风机的转速,使得泄露的冷媒快速的排出到风管之外,解决空调器在出现冷媒泄露时无法按常规空调系统处理的情况,从而避免带有风管的空调器出现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参照图7和图8,图7和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图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排风风道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空调器具体包括室外机(图7和图8中没有示出)和室内机,室内机包括设置于天花的风管、内风机、第一传感器和连通至室外的排风风道,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天花的冷媒浓度,风管与内风机连接,风管设置有出风面板;排风风道可以如图7所示与内风机连接,或者如图8所示与内风机风向下游的风管连接。
参照图9,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运行控制方法应用于图7或者图8所示的空调器,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910和步骤S920:
步骤S910: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冷媒浓度CONC1。
步骤S92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控制室外机停止,控制排风风道开通,控制出风面板截断风管,控制内风机运行,以使第一冷媒浓度CONC1低于第一预设值CONC1S。
当检测到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表示当前冷媒浓度已经较高,判断为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而且天花处存在发生燃烧的风险,此时控制室外机停止,关闭冷媒循环回路,避免冷媒继续泄露,控制排风风道开通、出风面板截断风管、以及内风机运行,从而将泄露的冷媒通过排风风道排出至室外,降低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参照图10,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0中的运行控制方法,是对上述图9所示的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10和步骤S1020:
步骤S1010:控制内风机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再次获取第一冷媒浓度CONC1。
步骤S102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CONC2S,增大内风机的转速,第二预设值CONC2S大于第一预设值CONC1S。
内风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进一步增大,表示通过当前内风机的转速排出泄露的冷媒的效果不足,以及当前天花处的冷媒浓度已经非常高,天花处出现冷媒燃烧的风险更高,因此需要增大内风机的转速,提高排出天花处泄露的冷媒的效果。
参照图11,图11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1中的运行控制方法,是对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10:
步骤S111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下降至低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控制内风机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并关闭排风风道。
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CONC1下降至低于第一预设值CONC1S后,说明天花处的冷媒浓度下降至安全范围,内风机继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才停止内风机并关闭排风风道,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停止内风机以及关闭排风风道后,还需要进一步控制出风面板不再截断风管,使得空调器后续能够正常运行。
参照图12,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图7或者图8中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10:空调器通过设置于天花处的第一传感器持续检测冷媒浓度,记为第一冷媒浓度CONC1,然后转至步骤S1220;
步骤S1220: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一预设值CONC1S,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123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1240;
步骤S1230:空调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或者正常待机状态,重新回到步骤S1220;
步骤S1240:天花的当前冷媒浓度已经较高,判断为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而且天花处存在发生燃烧的风险,转至步骤S1250;
步骤S1250:控制室外机停止,控制排风风道开通,控制出风面板截断风管,控制内风机运行,当内风机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转至步骤S126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进入步骤S1250之前,空调器可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也可能处于正常待机状态;第一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在0-3分钟之间,一般设置为1分钟;
步骤S1260:再次获取第一冷媒浓度CONC1,并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二预设值CONC2S,其中第二预设值CONC2S大于第一预设值CONC1S;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二预设值CONC2S,回到步骤S1250并重新计算内风机运行时间;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CONC2S,转至步骤S1270:
步骤S1270:表示内风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进一步增大,也即通过当前内风机的转速排出泄露的冷媒的效果不足,以及当前天花处的冷媒浓度已经非常高,天花处出现冷媒燃烧的风险更高,因此需要增大内风机的转速,提高排出天花处泄露的冷媒的效果;并转至步骤S1280;
步骤S1280: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一预设值CONC1S,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1290;
步骤S1290:控制内风机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并关闭排风风道,其中,第二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在0-10分钟之间,一般设置为3分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通过调整内风机的转速,使得泄露的冷媒快速地通过排风风道排出到室外,解决空调器在出现冷媒泄露时无法按常规空调系统处理的情况,从而避免带有风管的空调器出现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参照图1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图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旁通通道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空调器具体包括室外机(图13中没有示出)和室内机,室内机包括设置于天花的风管、内风机和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天花的冷媒浓度,风管与内风机连接,内风机还设置有连通至天花的旁通通道。
参照图14,图1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运行控制方法应用于图13所示的空调器,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410和步骤S1420:
步骤S1410: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冷媒浓度CONC1。
步骤S142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控制室外机停止,控制旁通通道打开,控制内风机运行,以使第一冷媒浓度CONC1低于第一预设值CONC1S。
当检测到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表示当前冷媒浓度已经较高,判断为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而且天花处存在发生燃烧的风险,此时控制室外机停止,关闭冷媒循环回路,避免冷媒继续泄露,控制旁通通道打开以及内风机运行,从而将泄露到天花处的冷媒通过通通道吸到内风机,然后通过风管排出,降低可燃冷媒在天花中燃烧的风险。
参照图15,图1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5中的运行控制方法,是对上述图14所示的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510和步骤S1520:
步骤S1510:控制内风机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再次获取第一冷媒浓度CONC1。
步骤S152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CONC2S,增大内风机的转速,第二预设值CONC2S大于第一预设值CONC1S。
内风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进一步增大,表示通过当前内风机的转速排出泄露的冷媒的效果不足,以及当前天花处的冷媒浓度已经非常高,天花处出现冷媒燃烧的风险更高,因此需要增大内风机的转速,提高排出天花处泄露的冷媒的效果。
参照图16,图16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6中的运行控制方法,是对上述图15所示的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610:
步骤S161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下降至低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控制内风机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并控制旁通通道关闭。
天花处的第一冷媒浓度CONC1下降至低于第一预设值CONC1S后,说明天花处的冷媒浓度下降至安全范围,内风机继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才停止内风机并控制旁通通道关闭,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参照图17,图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图13中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710:空调器通过设置于天花处的第一传感器持续检测冷媒浓度,记为第一冷媒浓度CONC1,然后转至步骤S1720;
步骤S1720: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一预设值CONC1S,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173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1740;
步骤S1730:空调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或者正常待机状态,重新回到步骤S1720;
步骤S1740:天花的当前冷媒浓度已经较高,判断为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而且天花处存在发生燃烧的风险,转至步骤S1750;
步骤S1750:控制室外机停止,控制旁通通道打开,控制内风机运行,当内风机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转至步骤S176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进入步骤S1750之前,空调器可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也可能处于正常待机状态;第一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在0-3分钟之间,一般设置为1分钟;
步骤S1760:再次获取第一冷媒浓度CONC1,并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二预设值CONC2S,其中第二预设值CONC2S大于第一预设值CONC1S;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二预设值CONC2S,回到步骤S1750并重新计算内风机运行时间;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CONC2S,转至步骤S1770:
步骤S1770:表示内风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进一步增大,也即通过当前内风机的转速排出泄露的冷媒的效果不足,以及当前天花处的冷媒浓度已经非常高,天花处出现冷媒燃烧的风险更高,因此需要增大内风机的转速,提高排出天花处泄露的冷媒的效果;并转至步骤S1780;
步骤S1780: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一预设值CONC1S,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1790;
步骤S1790:控制内风机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并控制旁通通道关闭,其中,第二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在0-10分钟之间,一般设置为3分钟。
参照图18,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图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旁通通道和第二传感器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空调器具体包括室外机(图18中没有示出)和室内机,室内机包括设置于天花的风管、内风机、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天花的冷媒浓度,第二传感器用于测量风管的冷媒浓度,风管与内风机连接,内风机还设置有连通至天花的旁通通道。
参照图19,图1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运行控制方法应用于图18所示的空调器,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910和步骤S1920:
步骤S1910: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来自第二传感器的第二冷媒浓度CONC2;
步骤S1920:在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的情况下,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大于或等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控制旁通通道关闭,并控制内风机增大转速,直至第二冷媒浓度CONC2小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
当设置有旁通通道以及设置有用于测量风管的冷媒浓度的第二传感器时,在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的前提下,也即在没有检测到天花处发生冷媒泄露的前提下,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二冷媒浓度CONC2的大小,风管的冷媒浓度大于或者等于天花的冷媒浓度时,控制旁通通道关闭以及控制内风机增大转速,从而降低风管的冷媒浓度,直至第二冷媒浓度CONC2小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可以使得风管的冷媒浓度保持处于小于天花的冷媒浓度的状态,以便于发生冷媒泄露时,能够通过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二冷媒浓度CONC2的大小准确判断出冷媒泄露的位置处于风管出还是处于天花处。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的情况下:
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小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控制旁通通道打开;
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大于或等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控制旁通通道关闭,增大内风机转速,直至第二冷媒浓度CONC2下降至小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
在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的情况下,也即在判断出冷媒浓度已经较高,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的前提下,若第二冷媒浓度CONC2小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则判断为天花处发生冷媒泄露,此时控制旁通通道打开,优先排出天花处泄露的冷媒,降低天花处泄露冷媒燃烧的风险;但若第二冷媒浓度CONC2大于或等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则判断为风管处发生冷媒泄露,此时关闭旁通通道,避免风管处较高浓度的泄露冷媒通过旁通通道排至天花处从而增大天花处冷媒燃烧的风险,同时增大内风机转速,以便提高风管处的冷媒排出效果,降低风管处的泄露冷媒燃烧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控制旁通通道关闭。
在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的情况下,表明天花处的冷媒浓度处于安全状态,没有冷媒燃烧的风险,关闭旁通通道,避免天花处的气流与风管内部的气流混合,影响当前空调器的运行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小于第二预设值CONC2S,控制内风机停止。第二冷媒浓度CONC2小于第二预设值CONC2S,表明风管处的冷媒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没有冷媒燃烧风险,可以控制内风机停止。
参照图20,图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图13中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0:空调器通过设置于天花处的第一传感器持续检测冷媒浓度,记为第一冷媒浓度CONC1;通过设置于风管处的第一传感器持续检测冷媒浓度,记为第二冷媒浓度CONC2;然后转至步骤S2020;
步骤S2020: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一预设值CONC1S,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203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2070;
步骤S2030:空调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或者正常待机状态,转至步骤S2040;
步骤S2040: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二冷媒浓度CONC2,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小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转至步骤S2050;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转至步骤S2060;
步骤S2050:空调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或者正常待机状态,控制旁通通道关闭,回到步骤S2020;
步骤S2060:控制旁通通道打开,增大内风机转速直至第二冷媒浓度CONC2小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第二冷媒浓度CONC2下降至小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后,转至步骤S2050;
步骤S2070:天花的当前冷媒浓度已经较高,判断为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而且天花处存在发生燃烧的风险,转至步骤S2080;
步骤S2080: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二冷媒浓度CONC2,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小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转至步骤S2110;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转至步骤S2090;
步骤S2090:判断为风管处发生冷媒泄露,此时关闭旁通通道,避免风管处较高浓度的泄露冷媒通过旁通通道排至天花处从而增大天花处冷媒燃烧的风险,同时增大内风机转速,以便提高风管处的冷媒排出效果,降低风管处的泄露冷媒燃烧的风险;转至步骤S2100;
步骤S2100:持续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二冷媒浓度CONC2,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小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转至步骤S2110;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冷媒浓度CONC1,转至步骤S2090;
步骤S2110:判断为天花处发生冷媒泄露,此时控制旁通通道打开,优先排出天花处泄露的冷媒,降低天花处泄露冷媒燃烧的风险;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进入步骤S21100之前,空调器可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也可能处于正常待机状态;进入步骤S2120;
步骤S2120:比较第一冷媒浓度CONC1和第一预设值CONC1S,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小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转至步骤S2130;当第一冷媒浓度CONC1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CONC1S时,回到步骤S2110;
步骤S2130:控制旁通通道关闭,转至步骤S2140;
步骤S2140:比较第二冷媒浓度CONC2和第二预设值CONC2S,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小于二预设值时,转至步骤S2150;当第二冷媒浓度CONC2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值CONC2S时,回到步骤S2130;
步骤S2150:控制内风机停止。
另外,参照图21和图22,图21和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图18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排风风道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空调器具体包括室外机(图21和图22中没有示出)和室内机,室内机包括设置于天花的风管、内风机、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连通至室外的排风风道,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天花的冷媒浓度,第二传感器用于测量风管的冷媒浓度,风管与内风机连接,风管设置有出风面板,内风机还设置有连通至天花的旁通通道;排风风道可以如图21所示与内风机连接,或者如图22所示与内风机风向下游的风管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应用于图21和图22所示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可以参照应用于图18所示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区别在于以下两点:一、图21和22所示的空调器在打开内风机排出泄露的冷媒时,控制出风面板关断风管以及控制排风风道开通,使得泄露冷媒可以通过排风风道快速排出室外;二、图21和22所示的空调器无需通过排风风道排出泄露的冷媒时,控制出风面板开通风管以及控制排风风道关闭,使得空调器可以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排风风道和旁通通道可以采用电磁阀、电动阀、步进电机等进行控制开闭,排风风道和旁通通道可以采用风管或管路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不同的方式都应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同理,出风面板也可以采用电磁阀、电动阀、步进电机等进行控制动作。
另外,参照图2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行控制装置2300,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2310和用于与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2310通信连接的存储器2320;存储器2320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2310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2310执行,以使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2310能够执行如上各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运行控制装置2300。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各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设置于天花的风管、内风机和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天花的冷媒浓度,所述风管与所述内风机连接,所述内风机还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天花的旁通通道,所述空调器还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风管的冷媒浓度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冷媒浓度以及获取来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第二冷媒浓度;
在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冷媒浓度,控制所述旁通通道关闭,并控制所述内风机增大转速,直至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小于所述第一冷媒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控制所述室外机停止,控制所述旁通通道打开,控制所述内风机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连通至室外的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与所述内风机连接或者与所述内风机风向下游的风管连接,所述风管设置有出风面板;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控制所述室外机停止,控制所述排风风道开通,控制所述出风面板截断所述风管,控制所述内风机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所述内风机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再次获取所述第一冷媒浓度;
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增大所述内风机的转速,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下降至低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控制所述内风机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
当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小于所述第一冷媒浓度,控制所述旁通通道打开;
当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冷媒浓度,控制所述旁通通道关闭,增大所述内风机转速,直至所述第二冷媒浓度下降至小于所述第一冷媒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控制所述内风机停止。
8.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和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行控制装置。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
CN202210411965.4A 2022-04-19 2022-04-19 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1148118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1965.4A CN114811844B (zh) 2022-04-19 2022-04-19 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1965.4A CN114811844B (zh) 2022-04-19 2022-04-19 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1844A CN114811844A (zh) 2022-07-29
CN114811844B true CN114811844B (zh) 2023-07-18

Family

ID=8250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1965.4A Active CN114811844B (zh) 2022-04-19 2022-04-19 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184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8100B2 (ja) * 2009-12-18 2013-06-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5212600A (ja) * 2014-05-07 2015-11-2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827279B2 (ja) * 2016-07-15 2021-02-10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冷暖切替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空気調和機
JP6658687B2 (ja) * 2017-07-10 2020-03-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検知センサを有する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WO2019097604A1 (ja) * 2017-11-15 2019-05-23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ダクト式空気調和機
CN111426021B (zh) * 2020-02-27 2023-04-2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运行控制方法、装置
CN111397087B (zh) * 2020-03-25 2021-06-1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1844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83392B1 (en) Ventilation system
US3738108A (en) Safety device for an engine equipped with an exhaust gas purifier
CN110486885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14811844B (zh) 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219415010U (zh) 一种室外机以及空调
KR890014974A (ko) 노에 사용되는 에너지의 제어방법 및 제어시스템
CN107975924A (zh) 多风机空调系统的风机启动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WO2024017050A1 (zh) 环境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环境调节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JPH07263008A (ja) 燃料電池発電設備
CN215418258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
CN102635932A (zh) 燃气热水器
JP5271656B2 (ja) 空調制御方法および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JP2016143624A (ja) 燃料電池発電装置
JP4069484B2 (ja) 車両用ファン故障診断装置
CN114056045A (zh) 驻车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5540195A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111928490A (zh) 强鼓燃气热水器及热水器控制方法
CN212777985U (zh) 强鼓燃气热水器
CN117073196A (zh) 多联机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多联机
JP2002331825A (ja) エコラン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IES960473A2 (en) A control system for gas cooker
CN217720446U (zh) 一种综合配电柜
WO2024021396A1 (zh) 空调器及其电加热保护系统、方法
JP3208685B2 (ja) 白煙防止型冷却塔の運転方法
JP6083468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