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07C - 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设置的车辆用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设置的车辆用通信装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07C
CN1148007C CNB981037127A CN98103712A CN1148007C CN 1148007 C CN1148007 C CN 1148007C CN B981037127 A CNB981037127 A CN B981037127A CN 98103712 A CN98103712 A CN 98103712A CN 1148007 C CN1148007 C CN 11480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sistance
comparison circuit
input terminal
specified sc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1037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9721A (zh
Inventor
ʤ
大内胜博
佐藤司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9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0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0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unbalanced currents in a normally balanced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一种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及其车辆用通信装置,可提供强抗噪音能力及高可靠性。在具有连接各节点2,6间的平衡电缆5和将该平衡电缆5的信号进行差动放大并获得受信信号的比较电路CP进行各节点间通信的车辆用通信装置中,设置将输入比较电路CP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相互不同的指定范围的值的元件R0~R5。

Description

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 及采用该方法设置的车辆用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摩托车及汽车等车辆使用的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及该通信装置,特别是涉及抗噪音能力强的可靠性高的车辆用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特公平7-22431号公报中,公开了用单一的信号线将各种收发单元(节点)之间连接、将结构简化、实现轻量化和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提高通信效率的多路通信系统。
图6所示是进行节点间通信的现有的车辆用通信装置10的电路图。
作为信号线,使用平衡电缆5作为双绞线对。
节点16和节点12的结构相同。
节点12具有发信电路121、受信电路125和微处理器3。
微处理器3通过输出端3a送出发信信号,该发信信号兼作控制晶体管Q1、Q3的控制信号。
受信电路125具有将受信信号向微处理器3的输入端3b输出的比较电路CP、电阻R1、R3。
比较电路CP的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通过电阻R1与端子12a连接,反相输入端子(-端子)通过电阻R3与端子12b连接。
发信电路121具有晶体管Q1,Q3、使微处理器3通过输出端3a送出的信号反相后生成晶体管Q1的控制信号的反相器N1、将该控制信号反相后生成晶体管Q3的控制信号的反相器N3、二极管D1~D4和上拉电阻RL,RL。
电源电压Vdd通过上拉电阻RL加到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上,晶体管Q3的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L接地。
另外,平衡电缆5中的一个电缆5a(的芯线)通过端子12a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平衡电缆5的另一个电缆5b(的芯线)通过端子12b与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
在节点12中,微处理器3送出高电平信号从而使输出端3a成为高电平时,晶体管Q1、Q3都截止。
于是,节点12的端子12a、与该端子12a连接的电缆5a和与该电缆5a连接的节点16的端子16a的电位成为电源电压Vdd,从而成为高电平。
节点12的端子12b、与该端子12b连接的电缆5b和与该电缆5b连接的节点16的端子16b的电位成为接地电位0V,从而成为低电平。
根据节点16的同样的电路动作,从节点16通过平衡电缆5送出信号时,节点12的比较电路CP将平衡电缆5的信号进行差动放大后得到受信信号(高电平信号),并将高电平信号向微处理器3输出。
另一方面,微处理器3送出低电平信号从而使输出端3a成为低电平时,晶体管Q1、Q3都导通。
于是,节点12的端子12a、与该端子12a连接的电缆5a和与该电缆5a连接的节点16的端子16a的电位成为接地电位0V,从而成为低电平。
节点12的端子12b、与该端子12b连接的电缆5b和与该电缆5b连接的节点16的端子16b的电位成为电源电压Vdd,从而成为高电平。
根据节点16的同样的电路动作,从节点16通过平衡电缆5送出信号时,节点12的比较电路CP将平衡电缆5的信号进行差动放大后得到受信信号(低电平信号),并将低电平信号向微处理器3输出。
将平衡电缆5的信号进行差动放大而获得受信信号的比较电路CP,在超过高电平的输入范围或低电平的输入范围的过大的噪音或共态噪音进入平衡电缆5时,比较电路CP的差动输入电压将成为0V或几乎消失从而不能获得正确的受信信号,信号便有可能遭到破坏。
作为其对策,虽然有使用屏蔽线减小平衡电缆等信号线上的噪音或通过变换为光信号等减小噪音的方法,但是,不论哪种方法在实际装配及成本方面都存在负担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案的,目的是在具有将各节点间连接的平衡电缆和将该平衡电缆的信号进行差动放大从而获得受信信号的比较器电路、并进行各节点间通信的车辆用通信装置中,提供一种设置其操作的方法,以获得强的抗噪音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强抗噪音的车辆用通信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将输入比较器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相互不同的指定范围的值。
通过将输入比较器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指定范围的值,可以减小输入信号的畸变。
通过将输入比较器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相互不同的指定范围的值,在比较器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的范围不同时,可以设定适合于各输入端子的限制范围。
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的车辆用通信装置中,根据比较器电路的输出状态至少改变一边的输入端子的上述指定范围。
根据比较器电路的输出状态,在输入电压的范围不同时,可以设定适合于各输入端子的限制范围。
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的车辆用通信装置中,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高电平时,就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大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就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
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高电平时,通过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大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即使在超过高/低电平的电压值的噪音进入平衡电缆时,也可以保留两输入端子间的差动输入电压。
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时,通过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在超过高电平的电压值的噪音(上升噪音)进入平衡电缆时,反相输入端子成为上述上限值的电压,非反相输入端子成为上述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的电压,从而可以将上述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的值与上述上限值之差的电压作为差动输入电压保留在两输入端子之间。
通过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在超过低电平的电压值的噪音(下降噪音)进入平衡电缆时,反相输入端子成为上述下限值的电压,非反相输入端子也成为上述下限值的电压,从而至少可以防止两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的极性发生反相。
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的车辆用通信装置中,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
通过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在超过低电平的电压值的噪音(下降噪音)进入平衡电缆时,反相输入端子成为上述下限值的电压,非反相输入端子成为上述小于下限值的电压,从而可以将上述小于下限值的值与上述下限值之差的电压作为差动输入电压保留在两输入端子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基准电阻(R1)将比较电路的非反相输入端子与平衡电缆的一个电缆连接,通过电阻值和基准电阻(R1)相同的电阻(R3)将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子与平衡电缆的另一个电缆连接,通过基准电阻(R1)的2倍电阻值的电阻(R5)将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子与电源电压的供给端子连接,通过基准电阻(R1)的2倍电阻值的电阻(R4)将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子接地,通过电阻值和基准电阻(R1)相同的电阻(R2)将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与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通过电阻值小于基准电阻(R1)的电阻(R0)将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与电源电压的供给端子连接。
在比较电路输出高电平,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比较电路的电源电压Vdd、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1/4)Vdd时,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后瞬间平衡电缆(的端子)成为Vdd时,便可由电阻R3和电阻R4、R5将该Vdd分压为1/2,从而可以将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上升抑制为(3/4)Vdd。
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Vdd。
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后瞬间平衡电缆(的端子)成为0V时,由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后,便可将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下降抑制为(1/2)Vdd。
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1/4)Vdd。
在比较电路输出低电平,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0V、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3/4)Vdd时,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后瞬间平衡电缆(的端子)成为Vdd时,便可由电阻R1和电阻R2将该Vdd分压为1/2,从而可以将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上升抑制为(1/2)Vdd。
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3/4)Vdd。
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后瞬间平衡电缆(的端子)成为0V时,由电阻R5和电阻R4、R3分压后,便可将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下降于为(1/4)Vdd。
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0V。
因此,可以采用将输入比较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相互不同的指定范围的值的结构,从而可以采用根据比较电路的输出状态改变至少一边的输入端子的上述指定范围的结构。
另外,可以采用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高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大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而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结构。
所述的车辆用通信装置,其特征还在于:通过基准电阻(R1)将比较电路的非反相输入端子与平衡电缆的一个电缆连接,通过电阻值和基准电阻(R1)相同的电阻(R3)将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子与平衡电缆的另一个电缆连接,通过基准电阻(R1)的3倍电阻值的电阻(R41)将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子接地,通过基准电阻(R1)的2倍电阻值的电阻(R21)将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与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通过电阻值和基准电阻(R1)相同的电阻(R01)将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与电源电压的供给端子连接。
在比较电路输出高电平,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Vdd、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0V时,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Vdd时,便可由电阻R3和电阻R4将该Vdd分压为约3/4,从而可以将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上升抑制为约(3/4)Vdd。
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Vdd。
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接地电位0V时,由电阻R0、R2、R1分压后,便可将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下降抑制为约(1/4)Vdd。
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0V。
比较电路输出低电平,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0V、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3/4)Vdd时,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Vdd时,便可由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为2/3,从而可以将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上升抑制为(2/3)Vdd。
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在由电阻R3和电阻R4将Vdd分压后可以直接采用(3/4)Vdd。
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0V时,可以将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下降抑制为0V。
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0V。
因此,可以将比较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相互不同的指定范围的值的结构,从而可以采用根据比较电路的输出状态改变至少一边的输入端子的上述指定范围的结构。
另外,可以采用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高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大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而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用通信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由于噪音所引起的比较电路的输入端子电压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3是晶体管Q1~Q4的各控制信号的定时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车辆用通信装置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由于噪音所引起的比较电路的输入端子电压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6是现有的车辆用通信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用通信装置的电路图。
作为信号线,使用平衡电缆5,采用双绞线对。
节点6的结构和节点2相同,端子6a、6b与端子2a、2b对应,通过平衡电缆5连接。车辆与通信装置1通过平衡电缆5进行节点间通信。
微处理器3通过输出端3a送出发信信号,该发信信号兼作控制晶体管Q1、Q3的控制信号。
节点2具有发信电路21、触发脉冲发生电路22、充放电装置23,24、受信电路25和微处理器3。
发信电路21具有晶体管Q1,Q3、将微处理器3通过输出端3a送出的信号反相后生成晶体管Q1的控制信号的反相器N1、将该控制信号反相后生成晶体管Q3的控制信号的反相器N3、二极管D1~D4和上拉电阻RL,RL。
电源电压Vdd通过上拉电阻RL加到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上,晶体管Q3的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L接地。
另外,平衡电缆5的一个电缆5a(的芯线)通过端子2a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平衡电缆5的另一个电缆5b(的芯线)通过端子2b与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
在节点2中,微处理器3送出高电平信号后使输出端3a成为高电平时,晶体管Q1、Q3都截止。
于是,节点2的端子2a、与该端子2a连接的电缆5a和与该电缆5a连接的节点6的端子6a的电位成为电源电压Vdd,从而成为高电平。
节点2的端子2b、与该端子2b连接的电缆5b和与该电缆5b连接的节点6的端子6b的电位成为接地电位0V,从而成为低电平。
根据节点6的同样的电路动作,从节点6通过平衡电缆5发送来信号时,节点2的比较电路CP将平衡电缆5的信号进行差动放大后获得受信信号(高电平信号),并将高电平信号向微处理器3输出。
另一方面,微处理器3送出低电平信号后使输出端3a成为低电平时,晶体管Q1、Q3都导通。
于是,节点2的端子2a、与该端子2a连接的电缆5a和与该电缆5a连接的节点6的端子6a的电位成为接地电位0V,从而成为低电平。节点2的端子2b、与该端子2b连接的电缆5b和与该电缆5b连接的节点6的端子6b的电位成为电源电压Vdd,从而成为高电平。
根据节点6的同样的电路动作,从节点6通过平衡电缆5发送来信号时,节点2的比较电路CP将平衡电缆5的信号进行差动放大后获得受信信号(低电平信号),并将低电平信号向微处理器3输出。
受信电路25具有向微处理器3的输入端3b输出受信信号的比较电路CP、电阻R0~R5和电容器。
比较电路CP的反相输入端子(-端子)和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通过滤除噪音的电容器相连接。
通过端子2a和电阻R1将比较电路CP的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和电缆5a连接,通过端子2b和电阻R3将反相输入端子(-端子)和电缆5b连接,将电阻R1和电阻R3采用相同的电阻值。
通过上述电阻R1的2倍电阻值的电阻R5将比较电路CP的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与电源电压Vdd的供给端子连接,同时,通过上述电阻R1的2倍电阻值的电阻R4接地。此处的2倍是包括大约2倍的概念。
通过电阻值和上述电阻R1相同的电阻R2将比较电路CP的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与输出端子连接,将比较电路CP的输出端子与电源电压Vdd的供给端子连接。此处的相同是包括大约相同的概念。
通过电阻值小于上述电阻R1的开路集电极用电阻R0将比较电路CP的输出端子与电源电压Vdd的供给端子连接。
用数学式表示电阻值的关系时,则有
R0<<R1、R3=R1、R2=R1、R4=2×R1、R5=2×R1
作为具体例子,则有
R0=1kΩ、R1=R2=R3=24kΩ、R4=R5=47kΩ
利用二极管D2、D3,即使超过Vdd的噪音进入平衡电缆5,也可以由Vdd将噪音进行限幅,从而即使端子2a、2b的电位发生变化,最大也可以抑制为Vdd。
利用二极管D1、D4,即使小于接地电位0V的噪音进入平衡电缆5,也可以由0V将噪音进行限幅,从而即使端子2a、2b的电位发生变化,最小也可以抑制为0V。
图2是表示由于噪音所引起的比较电路CP的输入端子电压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2[A]是比较电路CP接收(输出)高电平信号的情况,图2[B]是比较电路CP接收(输出)低电平信号的情况。
在比较电路CP接收(输出)高电平信号,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Vdd、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1/4)Vdd情况,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5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Vdd时,便可由电阻R3和电阻R4、R5(R4//R5)将该Vdd分压为1/2,从而可以将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上升抑制为(3/4)Vdd。
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Vdd。
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5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接地电位0V时,由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后,便可将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下降抑制为(1/2)Vdd。
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在由电阻R5和电阻R4、R3、(R4//R3)将Vdd分压后,可以直接采用(1/4)Vdd。
在比较电路CP接收(输出)低电平信号,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0V、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3/4)Vdd的情况,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5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Vdd时,便可由电阻R1和电阻R2将该Vdd分压为1/2,从而可以将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上升抑制为(1/2)Vdd。
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在由电阻R5、R3(R5//R3)和电阻R4将Vdd分压后,可以直接采用(3/4)Vdd。
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5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0V时,由电阻R5和电阻R4、R3(R4//R3)分压后,可以将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下降抑制为(1/4)Vdd。
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当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0V。
因此,固然可以采用将输入比较电路CP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相互不同的指定范围的值的结构,从而可以根据比较电路CP的输出状态能够构成改变至少一边的输入端子的上述指定范围。
另外,可以采用在比较电路CP的输出为高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大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而在比较电路CP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结构。
另外,还可以采用另一边的电平信号前边的电平值在没有上述噪音时输入比较电路CP的高电平信号与低电平信号的电平值之差的2/3的结构。
比较电路CP在导通状态下的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电位和在截止状态下的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电位不同,分别成为对应的限幅电平值。
比较电路CP在截止状态下的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电位和在截止状态下的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电位不同,分别成为对应的限幅电平值。
充放电装置23、24分别具有晶体管Q2,Q4、连接在晶体管Q2,Q4的基极·发射极间的偏置电阻和与基极连接的基极电阻。
端子2a与构成开关元件的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电压Vdd加到发射极上,把这个开关元件与上拉电阻RL并联连接。
端子2b与构成开关元件的晶体管Q4的集电极连接,发射极接地,把这个开关元件与上拉电阻RL并联连接。
通过设置使上拉电阻RL偏置从而对平衡电缆5的电缆5a的分布电容进行充电的充放电装置23,与通过上拉电阻RL对平衡电缆5的分布电容进行充电的情况相比,可以使信号的前沿迅速上升,同时,可以减小脉冲信号波形的畸变。
通过设置使上拉电阻RL偏置从而对平衡电缆5的电缆5b的分布电容进行充电的充放电装置24,与通过上拉电阻RL对平衡电缆5的分布电容进行充电的情况相比,可以使信号的前沿迅速上升,同时,可以减小脉冲信号波形的畸变。
利用根据晶体管Q1的控制信号而生成的触发脉冲构成晶体管Q2、Q4的控制信号。图3表示晶体管Q1~Q4的各自控制信号的定时图。
如图1所示,通过微处理器3从输出端3a送出高/低电平信号,经过反相器N1生成晶体管Q1的控制信号,并由反相器N3将该控制信号反相后生成晶体管Q3的控制信号。
根据晶体管Q1的控制信号,经过由电容器C和电阻R9构成的微分电路和由反相器N4构成的波形整形电路生成晶体管Q4的控制信号,并由反相器N2将该控制信号反相后生成晶体管Q2的控制信号。
晶体管Q1的控制信号继续保持低电平时,晶体管Q3的控制信号就继续保持高电平,从而晶体管Q1~Q4全部截止。
与端子2a连接的电缆5a是高电平,与端子2b连接的电缆5b是低电平。
微处理器3通过输出端3a送出的信号以1位长为单位按其整数倍的长度进行切换。
晶体管Q1的控制信号切换为高电平时,晶体管Q1、Q3变为导通,晶体管Q2、Q4仍然截止。
与端子2a连接的电缆5a成为低电平,与端子2b连接的电缆5b成为高电平。
晶体管Q1的控制信号切换为低电平时,晶体管Q1、Q3变为截止。
晶体管Q2、Q4暂时变为导通,在1位长的时间内,短时间变为截止。
即,晶体管Q1的控制信号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时,晶体管Q2的控制信号就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通过电阻R将电源电压Vdd加到电容器C的一端,从而电容器C按照由该C和R决定的时间常数进行充电,所以,晶体管Q2的控制信号在短时间内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构成生成触发脉冲的电路。
触发脉冲发生电路22具有电阻R,R9、将电源电压Vdd一侧作为负极与电阻R并联连接的二极管、一端与反相器N1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R加上电源电压Vdd的电容器C、通过上述另一端和电阻R9而连接的反相器N4和反相器N2。
调整由C和R决定的时间常数,使触发脉冲的脉冲宽度小于1位长的时间。
于是,晶体管Q2从晶体管Q2从导通切换为截止时,仅在比信号的1位长的时间短的指定期间(触发脉冲的脉冲宽度时间)内成为导通状态,使上拉电阻RL偏置对电缆5a的分布电容进行充电。
关于晶体管Q3、Q4的动作,和上述晶体管Q1、Q3的动作相同。
但是,晶体管Q2是使上拉电阻RL偏置对电缆5a的分布电容进行充电的,而晶体管Q4是使上拉电阻RL偏置对电缆5b的分布电容贮存的电荷构成放电的。
图4是本发明的车辆用通信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的受信电路25具有向微处理器3的输入端3b输出受信信号的比较电路CP、电阻R1,R3,R01,R21,R41和电容器。
是从图1的受信电路25中去掉了电阻R5的电路结构。
发信电路21、触发脉冲发生电路22、充放电装置23,24和图1的电路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电阻R01的电阻值和电阻R1的电阻值相同。此处的相同,是包括大致相同的概念。
电阻R21的电阻值是电阻R1的电阻值的2倍。此处的2倍,是包括大约2倍的概念。
电阻R41的电阻值是电阻R1的电阻值的3倍。此处的3倍,是包括大约3倍的概念。
作为图4的各电阻值的具体例子,有
R01=R1=R3=1.2kΩ、R21=2.7kΩ、R41=3.9kΩ
图5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车辆用通信装置中由于噪音所引起的比较电路CP的输入端子电压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4[A]是比较电路CP接收(输出)高电平信号的情况,图4[B]是比较电路CP接收(输出)低电平信号的情况。
在比较电路CP接收(输出)高电平信号,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Vdd、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0V的情况,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5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Vdd时,便可由电阻R3和电阻R4将该Vdd分压为约(3/4)Vdd,从而可以将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上升抑制为约(3/4)Vdd。
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Vdd。
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5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接地电位0V时,由电阻R0、R2、R1分压后,便可将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下降抑制为约(1/4)Vdd。
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为0V。
在比较电路CP接收(输出)低电平信号,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0V、反相输入端子(-端子)为(3/4)Vdd的情况,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5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Vdd时,便可由电阻R1和电阻R2将该Vdd分压为约2/3,从而可以将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上升抑制为约(2/3)Vdd。
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在由电阻R3和电阻R4将Vdd分压后便可直接采用(3/4)Vdd。
当噪音进入平衡电缆5后瞬间端子2a、2b成为0V时,便可将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的下降抑制为0V。
非反相输入端子(+端子)的输入电压可以直接采用0V。
因此,可以采用将输入比较电路CP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相互不同的指定范围的值的结构,从而可以采用根据比较电路CP的输出状态而改变至少一边的输入端子的上述指定范围的结构。
另外,可以采用在比较电路CP的输出为高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大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而在比较电路CP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结构。
另外,还可以采用节点2只进行受信而节点6只进行发信的结构。平衡电缆5可以采用双绞线对,也可以采用单对线(平行线)。
也可以通过远远比上拉电阻RL小的电阻将电源电压Vdd加到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上。
电源电压Vdd,例如可以采用5V。
比较电路CP也可以采用磁滞比较电路。
另外,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通信装置,通过将输入比较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指定范围的值,可以减小输入信号的畸变。
另外,通过将输入比较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相互不同的指定范围的值,在比较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的范围不同时,可以设定适合于各输入端子的限制范围。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通信装置,通过根据比较电路的输出状态改变至少一边的输入端子的上述指定范围,可以根据比较电路的输出状态在输入电压的范围不同时可以设定适合于各输入端子的限制范围。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通信装置,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高电平时,即使超过高/低电平的电压值的噪音输入平衡电缆时也可以保留两输入端子间的差动输入电压,从而可以据此从比较电路获得本来的受信信号。
另外,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即使超过高电平的电压值的噪音(上升噪音)输入平衡电缆时也可以保留两输入端子间的差动输入电压,从而可以据此从比较电路获得本来的受信信号。
此外,在超过低电平的电压值的噪音(下降噪音)输入平衡电缆时,也可以防止至少两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的极性发生反相。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通信装置,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即使超过低电平的电压值的噪音(下降噪音)输入平衡电缆时也可以保留两输入端子间的差动输入电压,从而可以据此从比较电路获得本来的受信信号。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通信装置,可以采用将输入比较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相互不同的指定范围的值的结构,从而可以采用根据比较电路的输出状态改变至少一边的输入端子的上述指定范围的结构。
另外,还可以采用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高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大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而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结构。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通信装置,可以采用将输入比较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相互不同的指定范围的值的结构,从而可以采用根据比较电路的输出状态改变至少一边的输入端子的上述指定范围的结构。
另外,还可以采用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高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大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而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的结构。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抗噪音能力强的可靠性高的车辆用通信装置。

Claims (6)

1.一种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所述车辆用通信装置具有连接各节点间的平衡电缆和将该平衡电缆的信号进行差动放大并获得受信信号的比较电路,进行各节点间通信,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将输入比较电路的各输入端子的信号限制为相互不同的指定范围的值。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比较电路的输出状态,至少改变一方的输入端子侧的上述指定范围。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高电平时,就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大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就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设定在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同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比较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将非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设定为小于反相输入端子一侧的上述指定范围的下限值。
5.一种车辆用通信装置,具有连接各节点间的平衡电缆和将该平衡电缆的信号进行差动放大并获得受信信号的比较电路进行各节点间通信,其特征在于:
通过基准电阻(R1)将比较电路的非反相输入端子与平衡电缆的一个电缆连接,
通过电阻值和基准电阻(R1)相同的电阻(R3)将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子与平衡电缆的另一个电缆连接,
通过2倍于基准电阻(R1)电阻值的电阻(R5)将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子与电源电压的供给端子连接,
通过2倍于基准电阻(R1)电阻值的电阻(R4)将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子接地,
通过电阻值和基准电阻(R1)相同的电阻(R2)将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与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
通过电阻值小于基准电阻(R1)的电阻(R0)将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与电源电压的供给端子连接。
6.一种车辆用通信装置,具有连接各节点间的平衡电缆和将该平衡电缆的信号进行差动放大并获得受信信号的比较电路,进行各节点间通信,其特征在于:
通过基准电阻(R1)将比较电路的非反相输入端子与平衡电缆的一个电缆连接,
通过电阻值和基准电阻(R1)相同的电阻(R3)将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子与平衡电缆的另一个电缆连接,
通过3倍于基准电阻(R1)电阻值的电阻(R41)将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子接地,
通过2倍于基准电阻(R1)电阻值的电阻(R21)将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与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
通过电阻值和基准电阻(R1)相同的电阻(R01)将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与电源电压的供给端子连接。
CNB981037127A 1997-01-31 1998-01-26 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设置的车辆用通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80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839297A JP3553306B2 (ja) 1997-01-31 1997-01-31 車両用通信装置
JP018392/97 1997-01-31
JP018392/1997 1997-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721A CN1189721A (zh) 1998-08-05
CN1148007C true CN1148007C (zh) 2004-04-28

Family

ID=11970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0371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8007C (zh) 1997-01-31 1998-01-26 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设置的车辆用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087736A (zh)
EP (1) EP0856953B8 (zh)
JP (1) JP3553306B2 (zh)
CN (1) CN1148007C (zh)
DE (1) DE69834285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8224B2 (ja) * 1997-01-30 2006-10-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通信装置
US7154954B1 (en) 2000-07-18 2006-12-2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313407A1 (en) * 2006-08-01 2009-12-17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307227B2 (en) * 2006-11-08 2012-11-0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054087B2 (ja) * 2009-12-03 2012-10-2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差動通信用送信装置
CN108556650A (zh) * 2018-03-15 2018-09-21 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信息交互的电动车充电系统
CN108275029A (zh) * 2018-03-15 2018-07-13 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信息交互的交流充电桩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9554A (en) * 1985-01-31 1989-05-09 Harris Corporation Cellular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and method
US4745596A (en) * 1985-07-16 1988-05-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722431B2 (ja) * 1985-07-16 1995-03-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重通信システム
JP2771556B2 (ja) * 1988-10-31 1998-07-0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多重伝送装置
GB9006088D0 (en) * 1990-03-17 1990-05-16 Digital Equipment Int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US5495469A (en) * 1994-12-16 1996-02-27 Chrysler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tate machine therefor
US5727074A (en) * 1996-03-25 1998-03-10 Harold A. Hildebr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filtering of audio sign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834285D1 (de) 2006-06-01
EP0856953A3 (en) 2003-10-01
EP0856953B1 (en) 2006-04-26
US6087736A (en) 2000-07-11
JPH10215229A (ja) 1998-08-11
CN1189721A (zh) 1998-08-05
JP3553306B2 (ja) 2004-08-11
EP0856953B8 (en) 2006-10-04
DE69834285T2 (de) 2006-09-14
EP0856953A2 (en) 1998-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688C (zh) 脉冲宽度控制器
CN1306700C (zh) 脉冲整形电路、脉冲发生电路、光电脉冲转换电路
CN1135701C (zh) 分频器电路和数字锁相环电路
CN1469216A (zh) 电源电路
CN1148007C (zh) 设置车辆用通信装置操作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设置的车辆用通信装置
CN1692551A (zh) 差动放大器及运算放大器
CN1097337C (zh) 用于电压驱动开关元件的栅极控制电路
CN1604472A (zh) 斜坡电压产生装置和有源矩阵驱动型显示装置
CN101080871A (zh) 增益可变的模拟数字变换器及其增益调整方法和系统
CN1308788A (zh) 半导体放大器电路与系统
CN1123834C (zh) 避免浮动状态、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双向总线电路
CN1190742C (zh) 发送电路、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及电子机器
CN1573902A (zh) 显示控制电路
CN1079610C (zh) 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和利用该电路的方法
CN1159098A (zh) 运算放大器及数字信号传输电路
CN1206954A (zh) 中间电压发生电路
CN1387314A (zh) 环形振荡电路及延迟电路
CN1929568A (zh) 具有低失真性能和低功耗的调谐器电路和数字广播接收器
CN1890874A (zh) 光接收用前置放大器
CN1619948A (zh) 放大器
CN1527481A (zh) 滤波器
CN1722612A (zh) 放大电路
CN1777023A (zh) 光接收放大电路
CN1205617C (zh) 缓冲器电路
CN1087523C (zh) Fm解调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