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1650A - 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1650A
CN114791650A CN202210296935.3A CN202210296935A CN114791650A CN 114791650 A CN114791650 A CN 114791650A CN 202210296935 A CN202210296935 A CN 202210296935A CN 114791650 A CN114791650 A CN 114791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plexing
demultiplexing unit
demultiplexing
optical
total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969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91650B (zh
Inventor
姜青山
周日凯
苏敬奎
付永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969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916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91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1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91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1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28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 G02B6/293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 G02B6/29379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use of the complete device
    • G02B6/2938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use of the complete device for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i.e. combining or separating wavelengths, e.g. 1xN, Nx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28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 G02B6/293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 G02B6/29371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operating principle based on material dispersion
    • G02B6/29373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means operating principle based on material dispersion utilising a bulk dispersive element, e.g. pris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设置在与所述全反射面同一侧的入光口相耦合;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与所述全反射面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和所述入光口还分别位于所述全反射面的两侧;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沿着所述全反射面所在平面,错开预设距离,预留出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对外发射的空间。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结构方案,可以将原本没有利用起来的空间充分复用起来,提高了方案的集成度,改善了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光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光通信领域中用到的光器件及光模块,大多是采用AWG或Z-block的方案,将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合波,以常用的Z-block为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
这种设计中,通常是四路激光器或者思路探测器,通过Z-block方案将四路光进行合波或者分波。但是这种常规现有结构存在其固有的集成度相对不够高,空间利用率不够好的问题。
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增加端口的情况下,保证光结构和/或光器件自身的集成度不至于受到破坏,从正面看就是解决现有Z-block方案的集成度不够高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包括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具体的:
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共用一个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设置在与所述全反射面同一侧的入光口相耦合;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与所述全反射面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和所述入光口还分别位于所述全反射面的两侧;
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沿着所述全反射面所在平面,错开预设距离,预留出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对外发射的空间。
优选的,在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的输入信号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的输入信号之间存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相同时,所述结构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上设置有偏振片,用于将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通过偏振后进入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内;或者,
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上设置有偏振片,用于将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通过偏振后进入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内。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由实心的透明材料构成时,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被切削出预设角度,以便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在经过带预设切削角度的入光口后,折射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内部光路中去;
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为对应光路传输区域为中空结构,则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设置有反射镜,以便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在反射后,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内部光路耦合。
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侧面之上,且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反射棱镜;用于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光信号通过反射方式进行预设角度的调整。
优选的,从所述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第一合波信号光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自身合波光路之间相差一距离,则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侧除了设置有原本用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输入信号的滤波片之外,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合波信号光构成全反射光路的一组滤波片。
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侧面之上,且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波导耦合器;用于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第二合波光信号和所述第一合波信号光经由所述波导耦合器耦合到同一光路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包括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具体的:
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全反射面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自身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自身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设置在与自身的全反射面同一侧的入光口相耦合;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与自身的全反射面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和所述入光口还分别位于自身的全反射面的两侧;
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沿着相邻的相互平行的全反射面,错开预设距离,预留出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对外发射的空间。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使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器件还包括底座、电路基板、第一组激光器、第二组激光器和适配口,具体的:
所述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以相对所述适配口的光轴方向,按照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前后方式设置在电路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用于与所述适配口光路耦合;
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的共有驱动电路制作在与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相邻的电路基板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由金丝焊线实现第一组激光器和驱动电路的电气连接,实现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的高速信号线的布局;所述第二组激光器的高速信号线制作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并通过焊脚建立起第二组激光器和所述驱动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使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器件还包括底座、电路基板、第一组激光器、第二组激光器和适配口,具体的:
所述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以相对所述适配口的光轴方向,按照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左右方式设置在电路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通过反射棱镜或者波导耦合器之后与所述适配口光路耦合;
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各自的驱动组件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上表面,并通过金丝焊线的方式各自分别与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建立电气连接。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包括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具体的:
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共用一个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出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出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设置在与所述全反射面同一侧的出光口相耦合;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端口与所述全反射面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端口和所述出光口还分别位于所述全反射面的两侧;
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沿着所述全反射面所在平面,错开预设距离,预留出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端口对外接收入射光的空间。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出端口上设置有一组偏振反射膜,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输出端口输出端光经由相应偏振反射膜射出,并且,经过多个偏振反射膜和全反射面之间的来回反射,将传输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通过所述出光口和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传递给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与通过第一合波输入端口进入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位于同一光路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上还设置有偏振膜,用于过滤掉传输过来的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中的残留光信号。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出端口上设置有两组过滤膜,一组过滤膜用于将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选择性输出,另一组过滤膜用于与全发射面配合,将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经由多次反射抵达,并且,经过多个偏振反射膜和全反射面之间的来回反射抵达所述出光口;将传输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通过所述出光口和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传递给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与通过第一合波输入端口进入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位于两条平行的光路上。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使用如第五方面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器件还包括底座、电路基板、第一组探测器、第二组探测器和适配口,具体的:
所述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以相对所述适配口的光轴方向,按照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左右方式设置在电路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通过反射棱镜或者波导耦合器之后与所述适配口光路耦合;
所述第一组探测器和第二组探测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出端口侧。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实现,具体的:
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或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中指定的输入端口被作为输出端口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通过新颖的结构设计,极大的压缩了多端口场景下,整个装置结构所呈现的体积大小,相比较已有的常规的波分复用解复用机构而言,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结构在体积上可以做到极大的压缩,相比较一般解决方案中采用的并列的两套,其体积压缩了至少1/3,并且,在极端的光器件or光模块中空间有效利用而言,体积甚至可以压缩近一倍,这是因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结构方案,可以将原本没有利用起来的空间充分复用起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Z-block解决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路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路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路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的光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的光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的光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的光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的光器件局部结构右视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路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路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的光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的光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的光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的光器件局部结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所配套选用的示例配图中,均采用了单一复用解复用单元采用4端口输入(输出)的方式呈现,但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悉,相应的图中端口数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之间的端口数量关系也不一定要求两者是一致的,由本发明结构所做的简单衍生方案,尤其是在上述数量上做调整得到的解决方案,应该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具体的:
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共用一个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设置在与所述全反射面同一侧的入光口相耦合;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与所述全反射面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和所述入光口还分别位于所述全反射面的两侧;
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沿着所述全反射面所在平面,错开预设距离,预留出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对外发射的空间。
如图3所示,为相应图2所呈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在结合了相应的光信号线之后呈现的光路效果示意图;从图3中不难发现,上述错开预设距离实际上就是预留出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位于最上方的输入端口,在完成光信号耦合后,对应第一合波输出光信号落实在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上的位置不被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挡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通过新颖的结构设计,极大的压缩了多端口场景下,整个装置结构所呈现的体积大小,相比较已有的常规的波分复用解复用机构而言,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结构在体积上可以做到极大的压缩,相比较一般解决方案中采用的并列的两套,其体积压缩了至少1/3,并且,在极端的光器件or光模块中空间有效利用而言,体积甚至可以压缩近一倍,这是因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结构方案,可以将原本没有利用起来的空间充分复用起来。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结构尤其适用于当前热门的800G光模块应用场景。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考虑到一种应用场景,在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的输入光信号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的输入光信号之间存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相同时,所述结构还包括:
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上设置有偏振片,用于将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通过偏振后进入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内;或者,
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上设置有偏振片,用于将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通过偏振后进入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内。
相应的偏振片能够保证即便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中输入的光信号和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中相应输入端口的中心频率分布是一致的,也可以通过所述偏振片将两者的信号有效区分开;例如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均以4端口输入为例,则如图4和图5所示,极端情况下其从上到下的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入波长可以均为λ1、λ2、λ3和λ4。
结合上述图3所示的光路图,以及图6所示的带偏振片实现的光路图场景中,为了完成相应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的光路匹配,在本发明实施例实现过程中,也再少存在以下几种可选方式。
方式一、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由实心的透明材料构成时,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被切削出预设角度,以便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在经过带预设切削角度的入光口后,折射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内部光路中去。
方式二、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为对应光路传输区域为中空结构,则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设置有反射镜,如图7所示,以便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在反射后,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内部光路耦合。
方式三、类似方式二,可以采用中间插入补偿片,用于将第二复用单元输出的光信号进行位移的调整。
通过上述图2-图7来观察,不难发现所拿出来示例的结构都是以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最终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方向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光信号方向相对一直的方式输出,而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并非只有这一种输出方式可选,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的对外传输方式。具体的,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侧面之上,且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反射棱镜;用于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光信号通过反射方式进行预设角度的调整。如图9所示的,相应图8结构下的光路呈现,上述的预设角度的调整最为常见的就是90度,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异形结构下,会采用其他角度来实现,因此,基于本发明结构公开场合下,适当调整相应反射棱镜构成差异性的输出角度应该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在各自图中,相对图输入端口光信号方向为水平方向作为参考,则相应的第一合波输出光信号为水平方向(例如图2-图7)或者竖直方向(例如图9)均会在本发明后面针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应用实例中做针对性的阐述,以各自体现相应结构的应用场景区别和各自优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如上述图2-图9相关示例阐述的,相应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耦合光路与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输入的光路耦合是实现了共有的一条主光路,即相应的第一合波端口上输出一合束光信号(即第一合波光信号),包含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中所有输入光信号。然而,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出的结构实例场景中,也存在另一种可行的光路组合方式,如图10所示,从所述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第一合波信号光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自身合波光路之间相差一距离d,则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侧除了设置有原本用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输入信号的滤波片之外,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合波信号光构成全反射光路的一组滤波片(如图10中文字标注的所示)。
配合上述图10所示的光路结构,为了能够将最终从第一合波端口输出的两个相差有上述距离d的两个信号,最终汇聚到对外的一条光路上,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也同样提供了至少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方式,如图10所示,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侧面之上,且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波导耦合器;用于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第二合波光信号和所述第一合波信号光经由所述波导耦合器耦合到同一光路中。第二中方式,如图11所示,采用透镜聚焦耦合到对外的光纤的方式实现。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相比较实施例1而言,本发明是基于实际应用场景下,未必就能够直接完整制作出如实施例1而言的一体结构,在实际情况中很可能是通过分别采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两个独立的单元组件然后组装而成,这时候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相较实施例1而言就不存在两个复用解复用单元合用一个全反射面的情况了,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具体的:
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全反射面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自身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自身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设置在与自身的全反射面同一侧的入光口相耦合;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与自身的全反射面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和所述入光口还分别位于自身的全反射面的两侧;
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沿着相邻的相互平行的全反射面,错开预设距离,预留出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对外发射的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通过新颖的结构设计,极大的压缩了多端口场景下,整个装置结构所呈现的体积大小,相比较已有的常规的波分复用解复用机构而言,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结构在体积上可以做到极大的压缩,相比较一般解决方案中采用的并列的两套,其体积压缩了至少1/3,并且,在极端的光器件or光模块中空间有效利用而言,体积甚至可以压缩近一倍,这是因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结构方案,可以将原本没有利用起来的空间充分复用起来。虽然集成度没有实施例1中的优秀,但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好处也在于更佳灵活,采购方式更佳多样化。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考虑到一种应用场景,在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的输入信号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的输入信号之间存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相同时,所述结构还包括:
如图12所示,在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上设置有偏振片,用于将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通过偏振后进入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内;或者,
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上设置有偏振片,用于将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通过偏振后进入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内。
相应的偏振片能够保证即便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中输入的光信号和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中相应输入端口的中心频率分布是一致的,也可以通过所述偏振片将两者的信号有效区分开;例如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均以4端口输入为例,则如图4所示,极端情况下其从上到下的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入波长可以均为λ1、λ2、λ3和λ4。
和实施例1中描述的类似,为了完成相应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的光路匹配,在本发明实施例实现过程中,也再少存在以下几种可选方式。
方式一、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由实心的透明材料构成时,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被切削出预设角度,以便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在经过带预设切削角度的入光口后,折射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内部光路中去。
方式二、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为对应光路传输区域为中空结构,则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设置有反射镜,以便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在反射后,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内部光路耦合。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的对外传输方式。具体的,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侧面之上,且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反射棱镜;用于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光信号通过反射方式进行预设角度的调整。如图13所示的,上述的预设角度的调整最为常见的就是90度,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异形结构下,会采用其他角度来实现,因此,基于本发明结构公开场合下,适当调整相应反射棱镜构成差异性的输出角度应该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在各自图中,相对图输入端口光信号方向为水平方向作为参考,则相应的第一合波输出光信号为水平方向(例如图12)或者竖直方向(例如图13)均会在本发明后面应用实例中做针对性的阐述,以各自体现相应结构的应用场景区别和各自优势,但是,处于本发明实施例2和实施例1之间的结构微小差异,后续应用实例中将以实施例1结构作为典型进行阐述,当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悉,适用于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同样可以适用实施例2中的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2和图13的结构,不仅可以应用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耦合光路与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输入的光路耦合是实现了共有的一条主光路的情况,即相应的第一合波端口上输出一合束光信号(即第一合波光信号),包含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中所有输入光信号。而且,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所提出的结构实例场景中,也存在另一种可行的光路组合方式,如实施例1中图14所示的光路,从所述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第一合波信号光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自身合波光路之间相差一距离d,则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侧除了设置有原本用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输入信号的滤波片之外,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合波信号光构成全反射光路的一组滤波片(如图14中文字标注的所示)。
配合上述图14所示的光路结构,为了能够将最终从第一合波端口输出的两个相差有上述距离d的两个信号,最终汇聚到对外的一条光路上,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也同样提供了至少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方式,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侧面之上,且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波导耦合器;用于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第二合波光信号和所述第一合波信号光经由所述波导耦合器耦合到同一光路中。第二中方式,采用透镜聚焦耦合到对外的光纤的方式实现。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是以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结构作为对象,阐述在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下得到的光器件特点,本发明实施例将采用实施例1中水平发射第一合波光信号的结构进行阐述,而相应竖直发射第一合波光信号的结构将在实施例4中进一步阐述。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器件包括底座、电路基板、第一组激光器、第二组激光器和适配口,具体的:
所述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以相对所述适配口的光轴方向,按照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前后方式设置在电路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用于与所述适配口光路耦合;在实际耦合过程中,通过会配以透镜、隔离器等配件实现相应的耦合需求,由于相应的耦合细节并非本发明的改进重点,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通过新颖的结构设计,极大的压缩了多端口场景下,在提高整体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即激光器数量),保证了整光器件所呈现的体积大小,相比较已有的常规的激光器模块而言,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结构在体积上可以做到极大的压缩,并且发挥了激光器模块前后端散热的功用,不像现有常规的TOSA模块,其激光器集中在一端,造成相应TOSA模块的发热趋于集中,给现有TOSA模块的散热带来困难,以及相应的也会提高现有的TOSA模块是散热控制成本。本发明提出的改进结构则可以有效的在提高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提高散热效率,降低散热成本,为激光器的稳定工作提供了更优异的环境条件。
除了可以采用如图15所示的,分别在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相邻位置设置配套驱动电路的方式实现(如图15中所示的第一组激光驱动电路和第二组激光驱动电路),但是,这种方式会无形中要求提供两块驱动电路的布局空间,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进一步的为了压缩光器件的长度,还提供了一种如图16所示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的共有驱动电路(在图16中标识为激光器驱动电路)制作在与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相邻的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由金丝焊线实现第一组激光器和驱动电路的电气连接,实现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的高速信号线的布局;所述第二组激光器的高速信号线制作在所述电路基板上(更为优选的一种方式,相应的告诉信号先制作在电路基板的背部,从而可以不受第二组激光器布局位置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集成空间),并通过焊脚建立起第二组激光器和所述驱动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
实施例4:
如实施例3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是从实施例1中如图8所示的竖直输出第一合波光信号的方式提供了解决方案。如图17所示,光器件包括底座、电路基板、第一组激光器、第二组激光器和适配口,具体的:
所述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以相对所述适配口的光轴方向,按照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左右方式设置在电路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通过反射棱镜或者波导耦合器之后与所述适配口光路耦合;
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通过新颖的结构设计,极大的压缩了多端口场景下,在提高整体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即激光器数量),保证了整光器件所呈现的体积大小,相比较已有的常规的激光器模块而言,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结构在体积上可以做到极大的压缩,并且发挥了激光器模块前后端散热的功用,不像现有常规的TOSA模块,其激光器集中在一端,造成相应TOSA模块的发热趋于集中,给现有TOSA模块的散热带来困难,以及相应的也会提高现有的TOSA模块是散热控制成本。本发明提出的改进结构则可以有效的在提高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提高散热效率,降低散热成本,为激光器的稳定工作提供了更优异的环境条件。
相比较实施例3以及其配套的图15结构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结构在长度上可以起到进一步的压缩作用;并且,本发明实施例实际上是进一步发挥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在形态宽度上的压缩特性(以图17视角而言也可以理解为高度)。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除了可以采用如图17所示的布局驱动电路的实现方式以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尤其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路布局结构,如图18所示,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各自的驱动组件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上表面,并通过金丝焊线的方式各自分别与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建立电气连接。在图18中,以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共用一集成驱动组件的方式呈现,而相应的驱动组件与电路基板之间则可以通过软带的方式完成最终的电气连接,当然,以图18所呈现的结构而言,相应的驱动组件与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的电气连接方式通常就是采用金丝焊线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延续上述将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上表面的解决思路,也不排除还存在一种可行的方式,即采用垂直激光器替代图18中的水平激光器,并将垂直激光器一并焊接在激光器驱动电路上,然后,配以相应的两组45°角的反射棱镜将相应的光信号导入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相应的结构如图19所示,其中,该图19结构就是以图18作为参考视角,从其右侧观察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第一组激光器、第二组激光器和激光器驱动电路构成的结构特征。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器件装备的灵活度,最重要的是可以缩短驱动电路与激光器之间的金丝焊线长度,进一步优化高频特性。
再说回上述图18的结构,其还可以附加带入一个优化特性,即在将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纸上后,可以进一步减小其与盖板之间的距离,并进一步可以通过扇热片与盖板形成区域散热效果,这个优化效果,针对上述图19的改进结构尤为适用,改善了原本激光器固定在电路基板上,下方有电路基板隔档,上方离光器件盖板距离较远,无法实现高效的自主散热的瓶颈。
实施例5:
相较实施例1和实施例2都是从发射模块角度阐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而本发明则是从对等的接收模块的角度阐述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虽然两者性概念上只是发射和接收的差异,但是在结构实现细节上两者还是存在一些实质性区别的,如图20所示,包括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具体的:
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共用一个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出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出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设置在与所述全反射面同一侧的出光口相耦合;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端口与所述全反射面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端口和所述出光口还分别位于所述全反射面的两侧;
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沿着所述全反射面所在平面,错开预设距离,预留出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端口对外接收入射光的空间。
如图21所示,为相应图20所呈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在结合了相应的光信号线之后呈现的光路效果示意图;从图21中不难发现,上述错开预设距离实际上就是预留出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位于最上方的输出端口,在完成光信号解耦合后,对应第一合波输出光信号落实在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上的位置不被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挡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通过新颖的结构设计,极大的压缩了多端口场景下,整个装置结构所呈现的体积大小,相比较已有的常规的波分复用解复用机构而言,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结构在体积上可以做到极大的压缩,相比较一般解决方案中采用的并列的两套,其体积压缩了至少1/3,并且,在极端的光器件or光模块中空间有效利用而言,体积甚至可以压缩近一倍,这是因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结构方案,可以将原本没有利用起来的空间充分复用起来。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考虑到一种应用场景,在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出端口的输出光信号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出端口的输出光信号之间存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相同时,所述结构还包括:
如图22所示,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出端口上设置有一组偏振反射膜,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输出端口输出端光经由相应偏振反射膜射出,并且,经过多个偏振反射膜和全反射面之间的来回反射,将传输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通过所述出光口和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传递给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与通过第一合波输入端口进入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位于同一光路上。
进一步的,还存在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如图23所示,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上还设置有偏振膜,用于过滤掉传输过来的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中的残留光信号。
和实施例1类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存在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与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在进入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时候就是相互独立的两条光路情况,参考实施例1中的图10所示的光路结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有配套的光路结构呈现,如图24所示,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出端口上设置有两组过滤膜,一组过滤膜用于将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选择性输出,另一组过滤膜用于与全发射面配合,将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经由多次反射抵达,并且,经过多个偏振反射膜和全反射面之间的来回反射抵达所述出光口;将传输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通过所述出光口和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传递给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与通过第一合波输入端口进入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位于两条平行的光路上。如图24所示,配套相应光路实现,最为典型的关联组件就是波导耦合器,其实现了上述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和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的光路分离,从而能够完成如图24所示的相差距离d的空间间隔导入到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在图24中示出了其中波导耦合器对外光路方向是竖直方式,而对于波导耦合器而言,将相应方向调整为水平方式也是可以凭借现有的波导耦合器实现的,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要保护的光路结构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基于本发明实施例基础上,参考实施例2所描述的,相应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不共用同一全反射面的方式同样也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将该结构作为接收侧的场景。但是,考虑到两者从技术上的表述更多的就是在全反射面上的形态变化,具体的也可以借鉴实施例2,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使用如实施例5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如图25所示,光器件还包括底座、电路基板、第一组探测器、第二组探测器和适配口,具体的:
所述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以相对所述适配口的光轴方向,按照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左右方式设置在电路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通过反射棱镜或者波导耦合器之后与所述适配口光路耦合;
所述第一组探测器和第二组探测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出端口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通过新颖的结构设计,极大的压缩了多端口场景下,在提高整体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即激光器数量),保证了整光器件所呈现的体积大小,相比较已有的常规的探测器模块而言,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结构在体积上可以做到极大的压缩,并且发挥了探测器模块前后端散热的功用,不像现有常规的ROSA模块,其探测器集中在一端,造成相应ROSA模块的发热趋于集中,给现有ROSA模块的散热带来困难,以及相应的也会提高现有的ROSA模块是散热控制成本。本发明提出的改进结构则可以有效的在提高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提高散热效率,降低散热成本,为激光器的稳定工作提供了更优异的环境条件。
除了可以采用如图25所示的,分别在第一组探测器和第二组探测器相邻位置设置配套驱动电路的方式实现(如图25中所示的第一组激光驱动电路和第二组激光驱动电路),但是,这种方式会无形中要求提供两块驱动电路的布局空间,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进一步的为了压缩光器件的长度,还提供了一种如图26所示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组探测器和第二组探测器的共有驱动电路(在图26中标识为探测器驱动电路)制作在与所述第一组探测器相邻的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由金丝焊线实现第一组探测器和驱动电路的电气连接,实现所述第一组探测器的高速信号线的布局;所述第二组探测器的高速信号线制作在所述电路基板上(更为优选的一种方式,相应的告诉信号先制作在电路基板的背部,从而可以不受第二组探测器布局位置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集成空间),并通过焊脚建立起第二组探测器和所述驱动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
相比较本实施例以及其配套的图25结构而言,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另一种结构,能够在长度上可以起到进一步的压缩作用;并且,本发明实施例实际上是进一步发挥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在形态宽度上的压缩特性(以图27视角而言也可以理解为高度)。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除了可以采用如图25所示的布局驱动电路的实现方式以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尤其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路布局结构,如图27所示,所述第一组探测器和第二组探测器各自的驱动组件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上表面,并通过金丝焊线的方式各自分别与所述第一组探测器和第二组探测器建立电气连接。在图27中,以第一组探测器和第二组探测器共用一集成驱动组件的方式呈现,而相应的驱动组件与电路基板之间则可以通过软带的方式完成最终的电气连接,当然,以图27所呈现的结构而言,相应的驱动组件与第一组探测器和第二组探测器的电气连接方式通常就是采用金丝焊线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延续上述将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上表面的解决思路,也不排除还存在一种可行的方式,即采用垂直探测器替代图27中的水平探测器,并将垂直探测器一并焊接在探测器驱动电路上,然后,配以相应的两组45°角的反射棱镜将相应的光信号导入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相应的结构如图28所示,其中,该图28结构就是以图27作为参考视角,从其右侧观察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第一组探测器、第二组探测器和探测器驱动电路构成的结构特征。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器件装备的灵活度,最重要的是可以缩短驱动电路与探测器之间的金丝焊线长度,进一步优化高频特性。
再说回上述图27的结构,其还可以附加带入一个优化特性,即在将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纸上后,可以进一步减小其与盖板之间的距离,并进一步可以通过扇热片与盖板形成区域散热效果,这个优化效果,针对上述图28的改进结构尤为适用,改善了原本探测器固定在电路基板上,下方有电路基板隔档,上方离光器件盖板距离较远,无法实现高效的自主散热的瓶颈。
在本发明所能提供的实施例中,除了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4基于全发射态提出的技术方案,以及实施例5-实施例6基于全接收态提出的技术方案以外,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同样可以适用于更为复杂多样的混合型光路结构,即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中,指定端口为输入端口,指定端口为输出端口的实现方式也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而相应的如何选择如何指定,则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经验,以及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光路结构配合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具体的:
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共用一个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设置在与所述全反射面同一侧的入光口相耦合;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与所述全反射面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和所述入光口还分别位于所述全反射面的两侧;
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沿着所述全反射面所在平面,错开预设距离,预留出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对外发射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的输入信号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的输入信号之间存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相同时,所述结构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上设置有偏振片,用于将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通过偏振后进入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内;或者,
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上设置有偏振片,用于将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通过偏振后进入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由实心的透明材料构成时,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被切削出预设角度,以便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在经过带预设切削角度的入光口后,折射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内部光路中去;或者,
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为对应光路传输区域为中空结构,则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入光口设置有反射镜,以便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合波输出光信号在反射后,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内部光路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侧面之上,且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反射棱镜;用于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光信号通过反射方式进行预设角度的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第一合波信号光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自身合波光路之间相差一距离,则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侧除了设置有原本用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输入信号的滤波片之外,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合波信号光构成全反射光路的一组滤波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侧面之上,且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波导耦合器;用于将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射出的第二合波光信号和所述第一合波信号光经由所述波导耦合器耦合到同一光路中。
7.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具体的:
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全反射面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自身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入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自身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出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设置在与自身的全反射面同一侧的入光口相耦合;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与自身的全反射面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和所述入光口还分别位于自身的全反射面的两侧;
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沿着相邻的相互平行的全反射面,错开预设距离,预留出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对外发射的空间。
8.一种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3,5-7任一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器件还包括底座、电路基板、第一组激光器、第二组激光器和适配口,具体的:
所述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以相对所述适配口的光轴方向,按照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前后方式设置在电路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用于与所述适配口光路耦合;
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的共有驱动电路制作在与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相邻的电路基板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由金丝焊线实现第一组激光器和驱动电路的电气连接,实现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的高速信号线的布局;所述第二组激光器的高速信号线制作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并通过焊脚建立起第二组激光器和所述驱动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
10.一种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器件还包括底座、电路基板、第一组激光器、第二组激光器和适配口,具体的:
所述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以相对所述适配口的光轴方向,按照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左右方式设置在电路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通过反射棱镜或者波导耦合器之后与所述适配口光路耦合;
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入端口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各自的驱动组件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上表面,并通过金丝焊线的方式各自分别与所述第一组激光器和第二组激光器建立电气连接。
12.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具体的:
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共用一个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出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包含的多个输出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上且与所述全反射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与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设置在与所述全反射面同一侧的出光口相耦合;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端口与所述全反射面位于同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端口和所述出光口还分别位于所述全反射面的两侧;
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沿着所述全反射面所在平面,错开预设距离,预留出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端口对外接收入射光的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出端口上设置有一组偏振反射膜,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输出端口输出端光经由相应偏振反射膜射出,并且,经过多个偏振反射膜和全反射面之间的来回反射,将传输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通过所述出光口和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传递给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与通过第一合波输入端口进入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位于同一光路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上还设置有偏振膜,用于过滤掉传输过来的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中的残留光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出端口上设置有两组过滤膜,一组过滤膜用于将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选择性输出,另一组过滤膜用于与全发射面配合,将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经由多次反射抵达,并且,经过多个偏振反射膜和全反射面之间的来回反射抵达所述出光口;将传输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通过所述出光口和第二合波输入端口,传递给所述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合波输入光信号与通过第一合波输入端口进入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入光信号位于两条平行的光路上。
16.一种使用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结构的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2-15任一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光器件还包括底座、电路基板、第一组探测器、第二组探测器和适配口,具体的:
所述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以相对所述适配口的光轴方向,按照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左右方式设置在电路基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的第一合波输出端口通过反射棱镜或者波导耦合器之后与所述适配口光路耦合;
所述第一组探测器和第二组探测器分别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的输出端口侧。
17.一种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新型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实现,具体的:
其中,第一复用解复用单元和/或第二复用解复用单元中指定的输入端口被作为输出端口使用。
CN202210296935.3A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光器件 Active CN114791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6935.3A CN114791650B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6935.3A CN114791650B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光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1650A true CN114791650A (zh) 2022-07-26
CN114791650B CN114791650B (zh) 2023-06-27

Family

ID=82461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6935.3A Active CN114791650B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9165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5212A (ja) * 1981-12-18 1983-06-23 Fujitsu Ltd 光合波分波方式
JP2004117450A (ja) * 2002-09-24 2004-04-1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波長可変合分波素子
CN1651948A (zh) * 2004-02-06 2005-08-1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波分复用光耦合器
JP2005309370A (ja) * 2003-10-27 2005-11-04 Nec Tokin Corp 光モジュール、光合分波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合分波ユニット
US7212343B1 (en) * 2003-07-11 2007-05-01 Alliance Fiber Optic Products, Inc. Compact wavelength multiplexer/demultiplex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4678515A (zh) * 2015-02-11 2015-06-03 武汉锐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单纤双向的光器件光路结构
CN105700081A (zh) * 2016-04-06 2016-06-22 博立达(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由空间高端口密集波分复用器
JP2018018047A (ja) * 2016-07-19 2018-02-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受信モジュール
CN110024308A (zh) * 2017-03-23 2019-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向光组件、光网络单元、光线路终端和无源光网络系统
WO2019245105A1 (ko) * 2018-06-21 2019-12-26 (주)코셋 파장 다중화/역다중화 장치
CN111812778A (zh) * 2020-07-22 2020-10-23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波分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5212A (ja) * 1981-12-18 1983-06-23 Fujitsu Ltd 光合波分波方式
JP2004117450A (ja) * 2002-09-24 2004-04-1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波長可変合分波素子
US7212343B1 (en) * 2003-07-11 2007-05-01 Alliance Fiber Optic Products, Inc. Compact wavelength multiplexer/demultiplex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05309370A (ja) * 2003-10-27 2005-11-04 Nec Tokin Corp 光モジュール、光合分波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合分波ユニット
CN1651948A (zh) * 2004-02-06 2005-08-1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波分复用光耦合器
CN104678515A (zh) * 2015-02-11 2015-06-03 武汉锐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单纤双向的光器件光路结构
CN105700081A (zh) * 2016-04-06 2016-06-22 博立达(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由空间高端口密集波分复用器
JP2018018047A (ja) * 2016-07-19 2018-02-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受信モジュール
CN110024308A (zh) * 2017-03-23 2019-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向光组件、光网络单元、光线路终端和无源光网络系统
WO2019245105A1 (ko) * 2018-06-21 2019-12-26 (주)코셋 파장 다중화/역다중화 장치
CN111812778A (zh) * 2020-07-22 2020-10-23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波分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1650B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8928B1 (en) Optical transceiver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product
EP3063574B1 (en) Multiplexed optoelectronic engines
US5479547A (en) Optical multiplexer and demultiplexer module including 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 filter film
WO2020186926A1 (zh) 一种单光纤双向光收发组件
JP2003258364A (ja) 光通信装置
JP2007264033A (ja) 光モジュール、光伝送システム、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9251375A (ja)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及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JP5623675B2 (ja) 光信号多重化方法および光多重化装置
CN217639658U (zh) 光收发模块
JP2010191231A (ja) 光モジュール
CN102662215B (zh) 一种波分复用光电发射模块
CN109932780B (zh) 光波分复用器、光组件以及光模块
CN108551372B (zh) 一种多波长空间错位分合波模块
CN114019617A (zh) 光信号传输系统
WO2015054906A1 (zh) 一种双向光组件
JP2002221628A (ja) 波長多重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CN114791650B (zh) 一种光复用解复用的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光器件
CN216248437U (zh) 一种基于tff波分的新型光发射、接收装置
CN216285820U (zh) 转折结构的自由空间多路波分复用装置
CN210348082U (zh) 一种分波合波光学组件
CN214750958U (zh) 一种光电收发器件以及光模块
CN113759473B (zh) 一种收发光组件、电子设备和光通信系统
CN210605101U (zh) 一种基于光波导的多路波分解复用光接收组件
CN211180287U (zh) 一种能用于垂直耦合的光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
CN109802745B (zh) 一种用于200g/400g光收发模块的8通道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 Liusu South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430074

Patentee after: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4, No. 88, postal academy road, Hongshan District, Hubei, Wuhan

Patentee before: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