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4052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4052A
CN114784052A CN202111081876.XA CN202111081876A CN114784052A CN 114784052 A CN114784052 A CN 114784052A CN 202111081876 A CN202111081876 A CN 202111081876A CN 114784052 A CN114784052 A CN 114784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osed
layer
display device
substrate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18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政吾
严喆焕
苏正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84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40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0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static charges or discharges, e.g. Faraday shiel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8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groups of the same main 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及垫区域;多个输入垫,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的第一部分;多个输出垫,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的第二部分;驱动部,布置于所述多个输入垫及所述多个输出垫上;多个放电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与所述驱动部相邻地布置;以及多个接地布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连接所述多个输入垫中的至少一个输入垫与所述多个放电图案。据此,在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可以防止由静电导致的驱动部的损伤。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加详细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驱动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装置由于轻量及薄型等的特性而作为代替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使用。作为这样的平板显示装置的代表性的示例有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基板,并且基板可以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垫区域。在基板上的显示区域可以布置有像素结构物,并且可以通过像素结构物而显示图像。在基板上的垫区域可以布置有驱动部、信号垫等,并且在从能够生成图像信号的外部装置通过信号垫而向驱动部提供图像信号之后,提供至驱动部的图像信号可以被提供至像素结构物。
另外,在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可产生静电(static electricity),所述静电可能会使形成于基板的像素结构物、驱动部等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驱动部的显示装置。
但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限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实现多种扩展。
为了达成上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及垫区域;多个输入垫,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的第一部分;多个输出垫,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的第二部分;驱动部,布置于所述多个输入垫及所述多个输出垫上;多个放电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与所述驱动部相邻地布置;以及多个接地布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连接所述多个输入垫中的至少一个输入垫与所述多个放电图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可以包括金属物质,并且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可以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与所述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输入垫可以布置为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可以布置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彼此隔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可以包括:第一放电图案,布置于所述垫区域的第三部分;以及第二放电图案,布置于所述垫区域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垫区域的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部分彼此面对,所述垫区域的所述第三部分可以与所述第四部分彼此面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触摸电路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布置于所述驱动部的周边;以及多个触摸接地布线,连接所述触摸电路部与所述多个放电图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栅极电极,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显示区域;漏极电极,布置于所述栅极电极上;像素结构物,布置于所述漏极电极上;连接电极,布置于所述漏极电极和所述像素结构物上,并且连接所述漏极电极与所述像素结构物;以及感测结构物,布置于所述像素结构物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接地布线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层的多层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接地布线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第二导电层,布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以及第三导电层,布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可以与所述栅极电极布置于同一层上,所述第二导电层可以与所述漏极电极布置于同一层上,所述第三导电层可以与所述连接电极布置于同一层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感测结构物可以包括:下部触摸绝缘层,布置于所述像素结构物上;感测连接图案,布置于所述下部触摸绝缘层上;层间触摸绝缘层,布置于所述感测连接图案上;以及感测电极图案,布置于所述层间触摸绝缘层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可以与所述栅极电极、所述漏极电极、所述连接电极、所述感测连接图案以及所述感测电极图案中的任意一个布置于同一层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摸接地布线可以与所述感测连接图案及所述感测电极图案中的任意一个布置于同一层上。
为了达成上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及垫区域;多个输入垫,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的第一部分;多个输出垫,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的第二部分;驱动部,布置于所述多个输入垫及所述多个输出垫上;多个放电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与所述驱动部相邻地布置;保护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与所述驱动部相邻地布置;以及多个接地布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连接所述多个输入垫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多个放电图案以及所述保护图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图案可以具有一侧开放的四边形的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图案可以与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布置于同一层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及所述保护图案可以包括金属物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图案可以围绕所述多个输出垫及所述多个放电图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及所述保护图案可以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与所述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可以包括:第一放电图案,布置于所述垫区域的第三部分;以及第二放电图案,布置于所述垫区域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垫区域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彼此面对,所述垫区域的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可以彼此面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触摸电路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布置于所述驱动部的周边;以及触摸接地布线,连接所述触摸电路部、所述多个放电图案以及所述保护图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在基板上的垫区域中包括与驱动部相邻而布置的多个放电图案及连接输入垫中的至少一个与放电图案的多个接地布线。据此,在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将流入到驱动部的静电诱导至放电图案并通过接地布线及输入垫而向外部放电,从而可以防止由于静电而导致的驱动部的损伤。
然而,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于上述效果,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实现多种扩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被弯曲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与图1的显示装置电连接的外部装置的框图。
图4是沿图1的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包括于图4的显示装置的触摸感测结构物的平面图。
图6是放大图示图1的“A”区域的平面图。
图7是沿图6的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垫区域的平面图。
图9是沿图8的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垫区域的平面图。
图11是沿图10的IV-I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垫区域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0、1100、1200:显示装置 110:基板
300:像素结构物 310:驱动部
320:信号垫 10:显示区域
20:弯曲区域 30:垫区域
32:第一部分 31:第二部分
33:第三部分 34:第四部分
311:输入垫 312:输出垫
321:布线 330:放电图案
340:接地布线 350:触摸电路部
351:触摸接地布线 360:保护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针对附图上的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被弯曲的形状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与图1的显示装置电连接的外部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1、图2及图3,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基板110、像素结构物300、驱动部310、信号垫320等。
基板110可以包括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基板110可以利用透明树脂基板构成。例如,可以将聚酰亚胺基板作为基板110利用的所述透明树脂基板的示例而举出。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聚酰亚胺基板可以包括第一聚酰亚胺层、阻挡膜层、第二聚酰亚胺层等。
基板11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10、弯曲区域20及垫区域30。可以从显示区域10的一侧沿与基板110的上表面平行的第二方向D2隔开地布置有垫区域30,并且可以在显示区域10与垫区域30之间布置有弯曲区域20。如图2所示,弯曲区域20可以将与第二方向D2垂直的第一方向D1作为轴而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垫区域30和显示区域10可以沿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垂直的第三方向D3重叠。
信号垫320可以布置于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信号垫320可以沿第一方向D1彼此隔开而布置。信号垫32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性物质等。这些可以单独被使用或彼此组合而被使用。选择性地,信号垫320中的每一个还可以具有包括多个金属层的多层结构。例如,所述金属层可以厚度彼此不同或包括彼此不同的物质。并且,外部装置101可以通过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B:flexibleprinted circuit board)及信号垫320而与显示装置100电连接,并且可以向像素结构物300提供栅极信号、数据信号、栅极初始化信号、初始化电压、发光控制信号、电源电压等。
在基板110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发出光的像素结构物300。像素结构物300可以在显示区域10中沿第一方向D1及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排列。虽然在图1中未详细图示,但是在显示区域10中可以布置有连接于像素结构物300的布线。例如,所述布线可以包括数据信号布线、栅极信号布线、发光控制信号布线、栅极初始化信号布线、电源电压布线等。
然而,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以显示区域10、弯曲区域20及垫区域30中的每一个的形状具有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所述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显示区域10、弯曲区域20及垫区域30中的每一个的形状还可以具有三角形的平面形状、菱形的平面形状、多边形的平面形状、圆形的平面形状、轨道形的平面形状或椭圆形的平面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部310可以布置于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即,驱动部310可以被安装在基板110。
图4是沿图1的I-I'线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包括于图4的显示装置的感测结构物的平面图。例如,图4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10的剖视图。
参照图4和图5,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基板110、栅极绝缘层120、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半导体元件150、第一平坦化层140a、第二平坦化层140b、连接电极CE、像素定义膜160、像素结构物300、薄膜封装结构物180、感测结构物260等。在此,半导体元件150可以包括有源层ACT、第一栅极电极GE1、第二栅极电极GE2、源极电极SE及漏极电极DE,并且,像素结构物300可以包括下部电极171、发光层172及上部电极173。并且,薄膜封装结构物180可以包括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181、有机薄膜封装层182及第二无机薄膜封装层183,并且,感测结构物260可以包括感测连接图案220、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及连接部241。
在基板110上还可以布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可以防止金属原子或杂质从基板110扩散到上部结构物(例如,半导体元件150、像素结构物300等)的现象,并且,还可以在用于形成有源层ACT的结晶工序期间调节热的传递速度而获得实质上均匀的有源层ACT。并且,在基板110的表面不均匀的情况下,所述缓冲层可以起到提高基板110的表面的平坦度的作用。例如,所述缓冲层可以包括有机绝缘物质或无机绝缘物质。
在基板110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有源层ACT。有源层ACT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无机物半导体(例如,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多晶硅(poly silicon))或者有机物半导体等。有源层ACT可以包括源极区域、漏极区域及位于源极区域与漏极区域之间的沟道区域。
在基板110上的显示区域10及垫区域30可以布置有栅极绝缘层120(参照图4及图7)。栅极绝缘层120可以在基板110上覆盖有源层ACT,并且可以以均匀的厚度沿有源层ACT的轮廓布置。选择性地,栅极绝缘层120可以在基板上110上充分地覆盖有源层ACT,并且,还可以在有源层ACT的周围不产生阶梯差而具有实质上平坦的上表面。栅极绝缘层120可以包括硅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等。例如,栅极绝缘层120可以包括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硅碳化物(SiCx)、硅氮氧化物(SiOxNy)、硅碳氧化物(SiOxCy)等。
在栅极绝缘层120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第一栅极电极GE1。第一栅极电极GE1可以与有源层ACT的沟道区域重叠。例如,第一栅极电极GE1可以包括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性物质等。
在栅极绝缘层120上的显示区域10及垫区域30可以布置有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参照图4及图7)。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可以覆盖第一栅极电极GE1,并且可以以均匀的厚度布置。选择性地,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还可以在栅极绝缘层120上以在第一栅极电极GE1的周围不产生阶梯差的方式具有实质上平坦的上表面。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可以包括硅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等。
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第二栅极电极GE2。即,第二栅极电极GE2可以与第一栅极电极GE1重叠。例如,第二栅极电极GE2可以包括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性物质等。这些可以单独被使用或彼此组合而被使用。
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上的显示区域10及垫区域30可以布置有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参照图4及图7)。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可以覆盖第二栅极电极GE2,并且可以以均匀的厚度布置。选择性地,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还可以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上以在第二栅极电极GE2的周围不产生阶梯差的方式具有实质上平坦的上表面。例如,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可以包括硅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等。这些可以单独被使用或彼此组合而被使用。
在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源极电极SE及漏极电极DE。源极电极SE可以借由通过去除栅极绝缘层120、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及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的第一部分而形成的接触孔来连接于有源层ACT的所述源极区域,漏极电极DE可以借由通过去除栅极绝缘层120、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及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的第二部分而形成的接触孔来连接于有源层ACT的所述漏极区域。例如,源极电极SE及漏极电极DE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性物质等。这些可以单独被使用或彼此组合而被使用。
在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源极电极SE及漏极电极DE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第一平坦化层140a。即,第一平坦化层140a可以不布置于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上的垫区域30。换句话说,第一平坦化层140a在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上可以不布置于与驱动部310重叠的区域中(参照图1及图7)。例如,第一平坦化层140a可以以相对较厚的厚度布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上,以充分地覆盖源极电极SE及漏极电极DE,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平坦化层140a可以具有实质上平坦的上表面,并且,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第一平坦化层140a的平坦的上表面,可以对第一平坦化层140a追加执行平坦化工序。并且,第一平坦化层140a可以具有暴露漏极电极DE的上表面的接触孔。第一平坦化层140a可以包括有机绝缘物质或无机绝缘物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坦化层140a可以包括有机绝缘物质。例如,第一平坦化层140a可以包括光刻胶(photoresist),聚丙烯酸酯基树脂(polyacryl-based resin),聚酰亚胺基树脂(polyimide-based resin),聚酰胺基树脂(polyamide-based resin),硅氧烷基树脂(siloxane-based resin),丙烯基树脂(acryl-based resin),环氧基树脂(epoxy-basedresin)等。
在第一平坦化层140a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连接电极CE。连接电极CE可以通过第一平坦化层140a的所述接触孔而直接与漏极电极DE接触。例如,连接电极CE可以包括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性物质等。这些可以单独被使用或彼此组合而被使用。
在连接电极CE及第一平坦化层140a上可以布置有第二平坦化层140b。即,第二平坦化层140b可以不布置于垫区域30。换句话说,第二平坦化层140b可以不布置于与驱动部310重叠的区域(参照图1及图7)。例如,第二平坦化层140b可以以相对较厚的厚度布置在第一平坦化层140a上,以充分地覆盖连接电极CE,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平坦化层140b可以具有实质上平坦的上表面,并且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第二平坦化层140b的平坦的上表面,可以对第二平坦化层140b追加执行平坦化工序。并且,第二平坦化层140b可以具有暴露连接电极CE的上表面的接触孔。例如,第二平坦化层140b可以包括有机绝缘物质或无机绝缘物质。
在第二平坦化层140b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下部电极171。下部电极171可以通过第二平坦化层140b的所述接触孔而与连接电极CE直接接触,并且,下部电极171可以与半导体元件150电连接。例如,下部电极171可以包括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性物质等。这些可以单独被使用或彼此组合而被使用。
在第二平坦化层140b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像素定义膜160。即,像素定义膜160可以不布置于垫区域30(参照图7)。换句话说,像素定义膜160可以在显示区域10中布置于下部电极171的一部分及第二平坦化层140b上。像素定义膜160可以覆盖下部电极171的两侧部,并且可以具有暴露下部电极171的上表面的开口。例如,像素定义膜160可包括有机绝缘物质或无机绝缘物质。
在下部电极171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发光层172。即,发光层172可以布置于借由像素定义膜160的所述开口而暴露的下部电极171上。发光层172可以根据子像素的种类而使用能够发出红光、绿光、蓝光等的发光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来形成。选择性地,发光层172还可以层叠能够产生红光、绿光、蓝光等的其他颜色光的多个发光物质而整体上发出白光。
在像素定义膜160及发光层172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上部电极173。例如,上部电极173可以包括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性物质等。这些可以单独被使用或彼此组合而被使用。
在上部电极173上可以布置有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181。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181可以覆盖上部电极173,并且可以以均匀的厚度沿上部电极173的轮廓布置。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181可以防止像素结构物300由于水分、氧气等的渗透而劣化。并且,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181可以起到保护像素结构物300免受外部冲击的功能。例如,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181可以包括具有柔性的无机绝缘物质。
在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181上可以布置有有机薄膜封装层182。有机薄膜封装层182可以提升显示装置100的平坦度,并且可以与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181一起保护像素结构物300。例如,有机薄膜封装层182可以包括具有柔性的有机物质。
在有机薄膜封装层182上可以布置有第二无机薄膜封装层183。第二无机薄膜封装层183可以覆盖有机薄膜封装层182,并且可以以均匀的厚度沿有机薄膜封装层182的轮廓布置。第二无机薄膜封装层183可以与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181一起防止像素结构物300由于水分、氧气等的渗透而劣化。并且,第二无机薄膜封装层183还可以与第一无机薄膜封装层181及有机薄膜封装层182一起起到保护像素结构物300免受外部冲击的功能。例如,第二无机薄膜封装层183可以包括具有柔性的无机绝缘物质。
选择性地,薄膜封装结构物180还可以具有由3个无机薄膜封装层及2个有机薄膜封装层层叠的5层结构或者由4个无机薄膜封装层及3个有机薄膜封装层层叠的7层结构。
在第二无机薄膜封装层183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下部触摸绝缘层210。例如,下部触摸绝缘层210可以包括无机绝缘物质或有机绝缘物质。选择性地,下部触摸绝缘层210还可以具有包括多个绝缘层的多层结构。例如,所述绝缘层可以厚度彼此不同或者包括彼此不同的物质。
在下部触摸绝缘层210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感测连接图案220。如图5所示,感测连接图案220可以通过接触孔使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与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电连接。例如,感测连接图案220和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可以包括相同的物质。选择性地,感测连接图案220可以包括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性物质等。这些可以单独被使用或彼此组合而被使用。
在下部触摸绝缘层210及感测连接图案220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层间触摸绝缘层230。层间触摸绝缘层230可以充分地覆盖感测连接图案220。例如,层间触摸绝缘层230可以包括有机绝缘物质或无机绝缘物质。选择性地,层间触摸绝缘层230还可以具有包括多个绝缘层的多层结构。例如,所述绝缘层可以厚度彼此不同或包括彼此不同的物质。
在层间触摸绝缘层230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及连接部241。并且,如图5所示,在层间触摸绝缘层230上的显示区域10可以布置有第三感测电极图案242,并且,第三感测电极图案242可以与连接部241布置于同一层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第三感测电极图案242及连接部241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碳纳米管(CNT:carbon nano tube)、透明导电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铟锡氧化物(ITO:Indium Tin Oxide)、铟镓锌氧化物(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锌氧化物(ZnO:zinc oxide)、石墨烯(graphene)、银纳米线(AgNW:Ag nanowire)、铜(Cu)、铬(Cr)等。
例如,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D2彼此隔开而排列的电极图案阵列。并且,第三感测电极图案242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D1彼此隔开而排列的电极图案阵列。
在层间触摸绝缘层230、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及连接部241上可以布置有保护层250。保护层250可以充分地覆盖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及连接部241。
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在图4及图5中图示的结构,并且可以具有各种已知的结构。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省略下部触摸绝缘层210。并且,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和第三感测电极图案242可以布置于彼此不同的层,从而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还可以具有连续的结构而没有感测连接图案220。
并且,虽然将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限定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场发射显示装置(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device)、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DP:plasma display device)或电泳显示装置(EPD:electrophoretic image display device)。
图6是放大图示图1的“A”区域的平面图。例如,图6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垫区域30的图。
参照图1及图6,显示装置100可包括基板110、驱动部310、多个输出垫312、多个输入垫311、多个放电图案330、多个接地布线340等。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部310可以布置于输出垫312及输入垫311上。并且,驱动部310可以接合于输出垫312和输入垫311。
在图1中图示的垫区域30可以被划分为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31、第三部分33及第四部分34。例如,第二部分31可以与显示区域10相邻地布置,第一部分32可以与信号垫320相邻地布置。此外,第三部分33及第四部分34可以与输入垫311及输出垫312相邻地布置。第一部分32及第二部分31可以彼此面对,并且第三部分33及第四部分34可以彼此面对。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部310可以是包括集成电路的驱动IC芯片。例如,所述驱动IC芯片可以安装在第二部分31和第一部分32之间。所述驱动IC芯片的一侧可以通过电路布线而电连接于输入垫311,所述驱动IC芯片的另一侧可以通过电路布线而电连接于输出垫312。所述驱动IC芯片可以通过信号垫320及输入垫311而从图3的外部装置101接收输入信号及驱动IC电源电压,所述驱动IC芯片可以基于所述输入信号来通过将输出垫312与像素结构物300连接的布线而向像素结构物300提供输出信号。
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可以布置有输出垫312及输入垫311。在一实施例中,在垫区域30的第一部分32可以布置有输入垫311,并且在垫区域30的第二部分31可以布置有输出垫312。例如,输出垫312可以沿第一方向D1及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彼此隔开而布置,并且输入垫311可以沿第一方向D1彼此隔开而布置。
例如,输出垫312及输入垫311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性物质等。这些可以单独被使用或彼此组合而被使用。选择性地,输出垫312及输入垫311中的每一个还可以具有包括多个金属层的多层结构。
如参照图1进行的说明,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可以布置有信号垫320。即,信号垫320可以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布置于与第一部分32相邻的位置。在一实施例中,信号垫320中的每一个可以通过布线321而与输入垫311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可以布置有包括金属物质的放电图案330。放电图案330可以包括布置于垫区域30的第三部分33的第一放电图案及布置于垫区域30的第四部分34的第二放电图案。例如,所述第一放电图案可以布置于第三部分,并且第二放电图案可以布置于第四部分。并且,放电图案330可以沿与第一方向D1不同的第二方向D2彼此隔开而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放电图案330可以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中与驱动部310相邻地布置。并且,放电图案330可以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中与驱动部31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布置。放电图案330中的每一个可以在垫区域30中布置于基板110与驱动部310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中,接地布线340中的每一个可以与放电图案330电连接。并且,接地布线340中的每一个可以与输入垫311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接地布线340可以将输入垫311中的至少一个与放电图案330连接。例如,接地布线340中的沿第二方向D2彼此隔开而布置的第一延伸部中的每一个可以连接于放电图案330,并且接地布线340中的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可以连接到所述第一延伸部中的每一个,接地布线340中的第三延伸部可以将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输入垫31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据此,在显示装置100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将流入到驱动部310的静电诱导至放电图案330,并通过接地布线340及输入垫311而向外部放电。
由于现有的显示装置没有能够诱导从外部流入的静电的金属图案,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发生了由于流入到驱动部的静电而导致所述驱动部受损的现象。尤其,流入到输出垫的静电使所述驱动部内部的元件受损。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中,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可以布置有包含金属物质的放电图案330,并且输入垫311中的每一个可以通过接地布线340而与放电图案330电连接。据此,在显示装置100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将流入到驱动部310的静电诱导至放电图案330,并通过接地布线340及输入垫311而向外部放电。据此,可以防止由于静电流入而导致的驱动部310的损伤。
图7是沿图6的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例如,图7是示出在图6的显示装置100的垫区域30布置的放电图案330及接地布线340的一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4及图7,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基板110、栅极绝缘层120、接地布线340、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下部触摸绝缘层210、层间触摸绝缘层230、放电图案330等。接地布线34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341、第二导电层342及第三导电层343。
第一导电层341可以布置于栅极绝缘层120上,第二导电层342可以布置于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上,并且第三导电层343可以布置于第二导电层342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341可以与在图4中图示的第一栅极电极GE1布置于同一层上,第二导电层342可以与在图4中图示的源极电极SE及漏极电极DE布置于同一层上,并且第三导电层343可以与在图4中图示的连接电极CE布置于同一层上。即,第一导电层341可以含有与第一栅极电极GE1相同的物质,第二导电层342可以含有与源极电极SE及漏极电极DE相同的物质,并且第三导电层343可以含有与连接电极CE相同的物质。例如,第一导电层341、第二导电层342及第三导电层343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性物质等。这些可以单独被使用或彼此组合而被使用。
并且,第二导电层342可以通过去除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及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接触孔与第一导电层341连接,第三导电层343的底表面可以与第二导电层342的上表面直接接触。
虽然在图7中对接地布线340包括第一导电层341、第二导电层342、第三导电层343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构成并不局限于此。即,接地布线340还可以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层的多层结构。例如,接地布线340还可以具有包括一个或两个导电层的结构。选择性地,接地布线340还可以具有包括四个以上的导电层的结构。
在层间触摸绝缘层230上可以布置有放电图案330。在一实施例中,放电图案330可以与在图4中图示的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布置于同一层上。即,放电图案330可以含有与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相同的物质。例如,放电图案330可以包括碳纳米管、透明导电氧化物、铟锡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锌氧化物、石墨烯、银纳米线、铜、铬等(参照图4)。
并且,放电图案330可以通过去除下部触摸绝缘层210及层间触摸绝缘层230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接触孔与第三导电层343连接。
虽然,在图7中对放电图案330与在图4中图示的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布置于同一层上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构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放电图案330还可以与在图4中图示的第一栅极电极GE1、第二栅极电极GE2、漏极电极DE、连接电极CE及感测连接图案220中的任意一个布置于同一层上。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垫区域的平面图。然而,除了触摸电路部350以外,在图8中图示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具有与在图1至图7中说明的显示装置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构成。在图8中,将省略针对与参照图1至图7说明的构成要素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例如,图8是放大图示图1的“A”区域的平面图。
参照图1及图8,显示装置1000可以包括驱动部310、多个输出垫312、多个输入垫311、多个放电图案330、多个接地布线340、触摸电路部350等。
在一实施例中,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中,可以在驱动部310的周边布置有触摸电路部350。触摸电路部350可以通过触摸接地布线351而与在图4中图示的感测结构物260电连接。即,触摸电路部350可以通过触摸接地布线351而提供驱动感测结构物260所需的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中,触摸接地布线351可以连接触摸电路部350与放电图案330。据此,在显示装置1000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将流入到驱动部310的静电诱导至放电图案330,并通过接地布线340及输入垫311而向外部放电。据此,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由于静电而导致的驱动部310的损伤。
图9是沿图8的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然而,除了触摸电路部350的触摸接地布线351,图9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具有与在图1至图7中说明的显示装置100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构成。在图9中,将省略针对与参照图1至图7说明的构成要素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9,显示装置1000可以包括基板110、栅极绝缘层120、接地布线340、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下部触摸绝缘层210、层间触摸绝缘层230、放电图案330、触摸接地布线351等。接地布线34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341、第二导电层342及第三导电层343。
在下部触摸绝缘层210上可以布置有触摸接地布线351。在一实施例中,触摸接地布线351可以与在图4中图示的感测连接图案220布置于同一层上。即,触摸接地布线351可以含有与感测连接图案220相同的物质。例如,触摸接地布线351可以包括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性物质等。这些可以单独被使用或彼此组合而被使用。
并且,放电图案330可以通过去除层间触摸绝缘层230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接触孔与触摸接地布线351连接。
虽然,在图9中对触摸接地布线351与在图4中图示的感测连接图案220布置于同一层上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构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触摸接地布线351还可以与在图4中图示的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布置于同一层上。即,触摸接地布线351还可以含有与在图4中图示的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相同的物质。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垫区域的平面图,然而,除了保护图案360以外,图10的显示装置1100可以具有与在图1至图7中说明的显示装置100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构成。在图10中,将省略针对与参照图1至图7说明的构成要素实质上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例如,图10是放大图示图1的“A”区域的平面图。
参照图1及图10,显示装置1100可以包括基板110、驱动部310、多个输出垫312、多个输入垫311、多个放电图案330、多个接地布线340、保护图案360等。
在一实施例中,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可以布置有包括金属物质的保护图案360。保护图案360可以与驱动部310相邻地布置。并且,保护图案360可以与驱动部31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布置。例如,在平面图上,保护图案360可以具有一侧开放的四边形的形状。并且,在平面图上,保护图案360可以围绕输出垫312及放电图案330。
在一实施例中,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中,接地布线340可以连接输入垫311中的至少一个、放电图案330及保护图案360。例如,接地布线340中的第一延伸部可以沿第二方向D2彼此隔开而布置,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中的每一个可以沿与第二方向D2垂直的第一方向D1延伸而连接于保护图案360。据此,在显示装置1100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将沿驱动部310的特定方向流入的静电诱导至保护图案360,并通过接地布线340及输入垫311而向外部放电。据此,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由于静电而导致的驱动部310的损伤。
图11是沿图10的IV-IV’线截取的剖视图。然而,除了还包括保护图案360,图11的显示装置1100可以具有与在图1至图7中说明的显示装置100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构成。在图11中,将省略针对与参照图1至图7说明的构成要素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11,显示装置1100可以包括基板110、栅极绝缘层120、接地布线340、第一层间绝缘层130a、第二层间绝缘层130b、下部触摸绝缘层210、层间触摸绝缘层230、放电图案330、保护图案360等。接地布线34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341、第二导电层342及第三导电层343。
在层间触摸绝缘层230上可以布置有保护图案360。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图案360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布置于同一层上。即,保护图案360可以含有与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相同的物质。例如,保护图案360可以包括碳纳米管、透明导电氧化物、铟锡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锌氧化物、石墨烯、银纳米线、铜、铬等(参照图4)。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图案360可以与放电图案330布置于同一层上。选择性地,保护图案360可以与放电图案330布置于不同的层上。并且,保护图案360可以通过去除下部触摸绝缘层210及层间触摸绝缘层230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接触孔与第三导电层343连接。
虽然,在图11中对保护图案360与在图4中图示的第一感测电极图案240a及第二感测电极图案240b布置于同一层上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构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保护图案360还可以与在图4中图示的第一栅极电极GE1、第二栅极电极GE2、漏极电极DE、连接电极CE及感测连接图案220中的任意一个布置于同一层上。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垫区域的平面图。然而,除了还包括触摸电路部350这一点以外,图12的显示装置1200可以具有与图10的显示装置1100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构成。在图12中,将省略针对与参照图10说明的构成要素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的重复描述。例如,图12是放大图示图1的“A”区域的平面图。
参照图1及图12,显示装置1200可以包括基板110、驱动部310、多个接地布线340、多个放电图案330、多个输入垫311、多个输出垫312、多个信号垫320、保护图案360、触摸电路部350等。
再次参照图8,触摸电路部350可以在基板110上的垫区域30中布置于驱动部310的周边。在一实施例中,触摸接地布线351可以连接触摸电路部350、放电图案330及保护图案360。据此,在显示装置1200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将沿驱动部310的特定方向流入的静电诱导至保护图案360,并通过接地布线340及输入垫311而向外部放电。并且可以通过触摸接地布线351及触摸电路部350而向外部放电。据此,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由于静电而导致的驱动部310的损伤。
在上述内容中,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在本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则应当能够理解在不脱离记载于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思想及构思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以及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显示装置及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高分辨率智能电话、移动电话、智能平板、智能手表、平板PC、车辆用导航系统、电视、计算机监视器、笔记本电脑等。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在本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则应当能够理解在不脱离记载于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思想及构思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以及变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及垫区域;
多个输入垫,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的第一部分;
多个输出垫,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的第二部分;
驱动部,布置于所述多个输入垫及所述多个输出垫上;
多个放电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与所述驱动部相邻地布置;以及
多个接地布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连接所述多个输入垫中的至少一个输入垫与所述多个放电图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包括金属物质,并且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与所述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地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输入垫布置为沿第一方向彼此隔开,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布置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彼此隔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放电图案包括:
第一放电图案,布置于所述垫区域的第三部分;以及
第二放电图案,布置于所述垫区域的第四部分,
其中,所述垫区域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彼此面对,所述垫区域的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彼此面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摸电路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中布置于所述驱动部的周边;以及
多个触摸接地布线,连接所述触摸电路部与所述多个放电图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栅极电极,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显示区域;
漏极电极,布置于所述栅极电极上;
像素结构物,布置于所述漏极电极上;
连接电极,布置于所述漏极电极和所述像素结构物上,并且连接所述漏极电极与所述像素结构物;以及
感测结构物,布置于所述像素结构物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地布线中的每一个包括:
第一导电层,布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垫区域;
第二导电层,布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以及
第三导电层,布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栅极电极布置于同一层上,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漏极电极布置于同一层上,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连接电极布置于同一层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测结构物包括:
下部触摸绝缘层,布置于所述像素结构物上;
感测连接图案,布置于所述下部触摸绝缘层上;
层间触摸绝缘层,布置于所述感测连接图案上;以及
感测电极图案,布置于所述层间触摸绝缘层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放电图案与所述栅极电极、所述漏极电极、所述连接电极、所述感测连接图案以及所述感测电极图案中的任意一个布置于同一层上。
CN202111081876.XA 2021-01-22 2021-09-15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7840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09474A KR20220106892A (ko) 2021-01-22 2021-01-22 표시 장치
KR10-2021-0009474 2021-01-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4052A true CN114784052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23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1876.XA Pending CN114784052A (zh) 2021-01-22 2021-09-1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38627A1 (zh)
KR (1) KR20220106892A (zh)
CN (1) CN11478405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06892A (ko) 2022-08-01
US20220238627A1 (en) 2022-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28437B (zh) 触摸感测单元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KR10262208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88711B1 (ko) 표시 장치
KR102598831B1 (ko) 스트레처블 표시장치
JP2008070873A (ja) 平板表示装置
EP3660916B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736112A (zh) 柔性显示装置
US20190319082A1 (en) Chip on film packag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chip on film package
CN112306282A (zh) 显示设备
KR102569727B1 (ko) 표시장치
KR20210083970A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US20230008564A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protruding adhesive layer
KR2017002849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4784052A (zh) 显示装置
KR20210081953A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20210086029A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20200104475A (ko) 표시 장치
CN113053947B (zh) 柔性显示装置
KR20200072177A (ko) 도전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패널
US2023030928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40118766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input sensor with multiple sensing areas
US2023022515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3122880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106970A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KR20230159766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