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7301B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7301B
CN114777301B CN202210382785.8A CN202210382785A CN114777301B CN 114777301 B CN114777301 B CN 114777301B CN 202210382785 A CN202210382785 A CN 202210382785A CN 114777301 B CN114777301 B CN 114777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surface
surface temperature
value
calibration coefficient
temperature cal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27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77301A (zh
Inventor
孙铁军
韩海力
杨晓波
慕安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827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77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77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7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77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7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空调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为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和距离阈值条件时的工作条件,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存在第一映射关系;当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满足第一工作条件时,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存在第二映射关系;若体表温度校准值T3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由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计算出体内温度T4。本空调通过预设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减少了距离和室内环境温度值测量影响,准确度高,测量结果稳定。

Description

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通常设有红外人感检测单元来检测人的数量、位置和人体温度等参数,高分辨率的红外人感检测单元还可以根据检测的温度信息形成红外图像,并且能判断出检测对象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的距离。
相关技术中,红外人感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人体温度值,通常受到室内环境温度和人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的距离的较大影响,人体温度值随室内环境温度和人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的距离发生波动,且波动不呈线性变化规律,影响了人体温度检测的准确度,影响了空调的控制,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调,通过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为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和距离阈值条件时的工作条件,并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之间存在第一映射关系,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再根据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计算出体内温度T4,使空调获得了真正的体内温度值,避免了室内环境温度、人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之间的距离的改变对体内温度的测量值产生的干扰。
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包括: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人体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的距离L和体表温度检测值T2;控制单元,其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通信;红外人感检测单元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值T1;或空调包括室温传感器,控制单元通过室温传感器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值T1并传送给红外人感检测单元;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为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和距离阈值条件时的工作条件,且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之间存在第一映射关系;当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满足第一工作条件时,则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若体表温度校准值T3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则由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计算出体内温度T4。
在本申请空调的一些实施例中,红外人感检测单元预设第一工作条件、第一映射关系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红外人感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是否满足第一工作条件,并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红外人感检测单元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红外人感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判断体表温度校准值T3是否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并由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计算出体内温度T4;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将体内温度T4传送给控制单元。
在本申请空调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红外人感检测单元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值T1时,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将室内环境温度值T1传送给控制单元;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将距离L和体表温度检测值T2发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预设第一工作条件、第一映射关系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是否满足第一工作条件,并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控制单元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判断体表温度校准值T3是否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并由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计算出体内温度T4。
在本申请空调的一些实施例中,距离阈值条件分为第1距离阈值区间、第2距离阈值区间……第n距离阈值区间,2≤n且n为正整数。
在本申请空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映射关系为:当室内环境温度值T1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时,当距离L满足预设的第i距离阈值区间,i≤n且i为正整数,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和第i距离阈值区间对应唯一确定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则红外人感检测单元或控制单元获得预设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
在本申请空调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分为第1室温阈值区间、第2室温阈值区间……第m室温阈值区间,2≤m且m为正整数;每个室温阈值区间对应至少两个距离阈值区间。
在本申请空调的一些实施例中,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分为第1体表温度阈值区间、第2体表温度阈值区间……第k体表温度阈值区间,2≤k且k为正整数。
在本申请空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映射关系为:当体表温度校准值T3满足第j体表温度阈值区间时,j≤k且j为正整数,每一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对应唯一确定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则红外人感检测单元或控制单元获得预设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
在本申请空调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实验得到满足第一工作条件时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通过实验得到满足体表温度阈值条件时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
在本申请空调的一些实施例中,红外人感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通过有线或无线进行通信;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或外部。
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包括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红外人感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人体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的距离L和体表温度检测值T2,能够为体表温度和体内温度的进一步修正提供实验数据依据。控制单元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通信,控制单元能够根据计算结果来调控空调的组件,以使空调运行更贴合人体的舒适性。红外人感检测单元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值T1,简单方便,不需要外加室温传感器。或空调包括室温传感器,控制单元通过室温传感器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值T1并传送给红外人感检测单元,能实现对室内环境温度值T1的采集,此时可以选用不具有测试室内环境温度值T1的功能的红外人感检测单元,节省已有空调机组的改造成本。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为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和距离阈值条件时的工作条件,且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之间存在第一映射关系,能够清晰的反映出第一工作条件对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的影响。当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满足第一工作条件时,则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使获得的体表温度校准值T3避免受到室内环境温度和距离的影响,更加接近真实的体表温度,为下一步计算体内温度提供真实的依据,且测试结果较稳定。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能反映出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的影响,使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的获取更加具有可信性。若体表温度校准值T3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则由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计算出体内温度T4,使体内温度T4更接近真实的体内温度,避免了满足不同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对体内温度T4的影响,也避免了室内环境温度值和距离对体内温度T4产生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的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和控制系统的连接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对照表;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对照表;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另一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另一控制方法流程图;
以上各图中:100、空调;1、红外人感检测单元;2、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包括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和蒸发过程,通过制冷剂的吸热、放热过程来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或热量,实现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
压缩机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膨胀阀,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从膨胀阀流出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时吸收热量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膨胀阀,空调室内机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膨胀阀可以设于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能够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根据本申请的空调100,包括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和控制单元2。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用于检测人体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的距离L和体表温度检测值T2。控制单元2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通信,控制单元2为空调100的控制中枢,能够发出指令给空调100。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检测到人体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的距离L和体表温度检测值T2可以传送给控制单元2。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值T1,并能传送室内环境温度值T1给控制单元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空调100包括室温传感器,室温传感器设于室内空间,能够检测出室内环境温度值T1,控制单元2通过室温传感器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值T1,且控制单元2能传送室内环境温度值T1给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直接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值T1,不需要通过控制单元2获取数据,获取方式方便快速。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值T1,并能传送室内环境温度值T1给控制单元2。此时,空调100可以不安装设于室内的室温传感器,节省了室温传感器的采购成本。另一些实施例中,空调100包括室温传感器,室温传感器设于室内空间,控制单元2通过室温传感器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值T1并传送给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使控制单元2和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使用同一的室内环境温度值进行控制,使空调100整体的协调更加统一,此时空调100可以采用不具备测试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功能的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减少了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的成本。
参照图4,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为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和距离阈值条件时的工作条件,且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之间存在第一映射关系。
具体地,唯一的第一工作条件能够获得唯一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
参照图4,当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满足第一工作条件时,则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
具体地,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满足第一工作条件时,由于预设了唯一的工作条件能够获得唯一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则由预设的第一映射关系的得到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方法简单,运行时间短。当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不满足第一工作条件时,重新检测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直到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满足第一工作条件。
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
具体地,将直接测量的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值K1进行计算,由于T2结合了体表温度校准值K1,而体表温度校准值K1与工作条件1(室内环境温度值T1、距离L)之间存在第一映射关系,使体表温度检测值T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K1进行计算时得到体表温度校准值T3,减少了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对体表温度校准值T3的影响,使体表温度校准值T3为真正的体表温度值,为体内温度T4的计算提供依据。
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若体表温度校准值T3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则由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和温度校准系数K2计算出体内温度T4。
具体地,每一个满足体表温度阈值条件的体表温度校准值T3通过第二映射关系能够获得唯一确定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由于体表温度和体内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通过预设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来使体表温度校准值T3换算为体表温度T4,获得了真实的体内温度。
参照图4,当体表温度校准值T3不满足体表温度阈值条件时,重新检测并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直到体表温度校准值T3满足体表温度阈值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人体的体内温度和体表温度有较大的的差异,体内温度是能真实反映人体舒适性和健康程度的重要参考值,口腔、腋下、肛门等人体部位检测的温度接近于人体内温度,但空调100无法直接获取口腔、腋下、肛门等人体部位的检测的温度,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只能检测到体表温度。由于体表温度和体内温度之间存在换算关系,本申请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取体表温度校准值与体内温度之间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通过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来得到真实的体内温度值T4,方法简单,体内温度值T4的准确度高,空调100能根据体内温度值T4来调控出风温度等参数,给空调100的调控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有助于空调100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体内温度T4能够真实的反映人体的舒适度,控制单元2根据体内温度T4来调控空调100,能使空调100的调控更加贴合人的真实感受,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空调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预设第一工作条件、第一映射关系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被配置为: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是否满足第一工作条件,并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被配置为:判断体表温度校准值T3是否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并由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计算出体内温度T4。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将体内温度T4传送给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为空调100总体的控制单元2,能够根据真实的体内温度值T4调控空调100,能避免室内环境温度值对和人体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的距离对人体温度检测时造成的影响,提高了人体温度的检测准确度,方法简单,测量结果稳定,提高了空调100调控的精度,使空调100调控室内空气的温湿度以使人体感到更加舒适。
由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进行计算和判断并得到体内温度T4,控制单元2根据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传输的体内温度T4调控空调100,用户只需要购买并安装预设有上述判断和计算功能的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就能获得真实的体内温度T4,不需要对空调100的控制单元2进行改进,减少了步骤,方便用户安装改造现有空调100。
在本申请空调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当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值T1时,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将室内环境温度值T1传送给控制单元2。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将距离L和体表温度检测值T2发送给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预设第一工作条件、第一映射关系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控制单元2被配置为: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是否满足第一工作条件,并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
控制单元2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控制单元2被配置为:判断体表温度校准值T3是否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并由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计算出体内温度T4。控制单元2为空调100总体的控制单元2,能够根据真实的体内温度值T4调控空调100,能避免室内环境温度值对和人体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的距离对人体温度检测时造成的影响,提高了人体温度的检测准确度,方法简单,测量结果稳定,提高了空调100调控的精度,使空调100调控室内空气的温湿度以使人体感到更加舒适。
此时,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只需要检测距离L和体表温度检测值T2并传输给控制单元2,不需要进行计算,用户可以选择不具备计算和判断功能的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减少选用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的成本。
在本申请空调100的一些实施例中,距离阈值条件分为n个距离阈值区间:第1距离阈值区间、第2距离阈值区间……第n距离阈值区间,2≤n且n为正整数。将距离阈值条件分为n个距离阈值区间,有利于区分不同距离L对真实的体表温度的影响,使得到的体表温度校准值T3更加准确,更接近真实的温度。由于每一个距离阈值区间包括多个不同的距离L的数值,使距离L发生微小变动时且满足变化前的距离阈值区间时,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不发生改变,不会对获得体表温度校准值T3产生大幅度的影响,避免得到的体表温度校准值T3产生较大的波动,使获得的体表温度校准值T3的测试结果稳定。
在本申请空调100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映射关系为:当室内环境温度值T1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时,当距离L满足预设的第i距离阈值区间,i≤n且i为正整数,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和第i距离阈值区间对应唯一确定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则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或控制单元2获得预设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
通过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值T1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得到对应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使每个距离L都有确定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方法简单易实现,减少了距离L和室内环境温度值对人体温度的影响。
在本申请空调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分为m个室温阈值区间:第1室温阈值区间、第2室温阈值区间……第m室温阈值区间,2≤m且m为正整数。每个室温阈值区间对应至少两个距离阈值区间。将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分为m个室温阈值区间,有利于区分满足不同室温阈值区间对真实的人体温度的影响,使得到的体表温度校准值T3更加准确,更接近真实的温度。
由于每一个室温阈值区间内包含不同的室内环境温度值,当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变化不超出室温阈值区间时,得到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与变化前相同,不发生改变,从而使体表温度校准值T3的测试结果更加稳定。
参照图2,将室内环境温度分为m个室温阈值区间:T11~T12、T12~T13、T13~T14……将人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的距离分为n个距离阈值区间:L11~L12、L12~L13、L13~L14……通过划分m个室温阈值区间和n个距离阈值区间使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的选取更加准确。在一些实施例中,表1中一个室温阈值区间对应至少两个距离阈值区间,能体现出一个室温阈值区间内不同距离阈值区间对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的影响,从而使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与室内环境温度值和人体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1的距离值相联系,体表温度检测值T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获得准确的体表温度校准值T3,提高了准确性。
在本申请空调100的一些实施例中,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分为k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第1体表温度阈值区间、第2体表温度阈值区间……第k体表温度阈值区间,2≤k且k为正整数。将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划分k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k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都有对应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使结合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和体表温度校准值T3得到的体内温度T4更加准确。
在本申请空调100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映射关系为:当体表温度校准值T3满足第j体表温度阈值区间时,j≤k且j为正整数,每一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对应唯一确定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则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或控制单元2获得预设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通过获取每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对应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使体表温度校准值T3换算出体内温度T4,空调100根据体内温度T4来调控风量、风温等参数,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于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分为k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每一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内包含不同的体表温度校准值T3,当体表温度校准值T3的变化不超出所满足的体表温度阈值区间时,对应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不发生改变,从而使体内温度T4的测量结果保持稳定。
参照图3,将体表温度校准值划分为k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33~34、34~34.5、34.5~35、35.5~36、36~36.5、36.5~37、37~37.5、37.5~38、38~39……每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有唯一对应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通过划分多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使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的选取更加准确。在一些实施例中,表2中一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对应一个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且体表温度阈值区间以低于1℃进行划分,划分的范围更细致,能精确找到不同体表温度阈值区间下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体表温度校准值T3结合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能得到更加准确的体内温度值T4,步骤简单,结果准确。
在本申请空调100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实验得到满足第一工作条件时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通过实验得到满足体表温度阈值条件时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
具体地,根据实验来获取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和距离的距离阈值条件时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将第一工作条件预设为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和距离的距离阈值条件时的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的工作条件,并根据实验结果来分析得出第一工作条件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准确得出第一工作条件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之间的关系,准确度高。
根据实验获得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判断体表温度校准值T3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时,即可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
在本申请空调100的一些实施例中,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与控制单元2通过有线或无线进行通信。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具有数据处理模块,能够独立对数据进行判断和计算,并传输数据给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能与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通信,通信方式可以为有线或无线,能适应不同的通信方式,适用较广泛。
空调100包括空调100室内机,红外人感检测单元1安装于空调100室内机的内部或外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人体与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的距离L和体表温度检测值T2;
控制单元,其与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通信;
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值T1;或所述空调包括室温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室温传感器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值T1并传送给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
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为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和距离阈值条件时的工作条件,预设第一工作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之间存在第一映射关系;
当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满足第一工作条件时,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
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
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
若体表温度校准值T3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由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
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计算出体内温度T4;
所述距离阈值条件分为n个距离阈值区间:第1距离阈值区间、第2距离阈值区间……第n距离阈值区间,2≤n且n为正整数;
所述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分为m个室温阈值区间:第1室温阈值区间、第2室温阈值区间……第m室温阈值区间,2≤m且m为正整数;每个室温阈值区间对应至少两个距离阈值区间;
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
当室内环境温度值T1满足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时,
当距离L满足预设的第i距离阈值区间,i≤n且i为正整数,室内环境温度阈值条件和第i距离阈值区间对应唯一确定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则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或所述控制单元获得预设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预设第一工作条件、第一映射关系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是否满足第一工作条件,并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
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判断体表温度校准值T3是否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并由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计算出体内温度T4;
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将体内温度T4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值T1时,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将室内环境温度值T1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将距离L和体表温度检测值T2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预设第一工作条件、第一映射关系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值T1和距离L是否满足第一工作条件,并由第一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结合体表温度检测值T2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计算出体表温度校准值T3;
所述控制单元预设体表温度阈值条件与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判断体表温度校准值T3是否满足预设的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并由第二映射关系获得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结合体表温度校准值T3和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计算出体内温度T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体表温度阈值条件分为k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第1体表温度阈值区间、第2体表温度阈值区间……第k体表温度阈值区间,2≤k且k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
当体表温度校准值T3满足第j体表温度阈值区间时,j≤k且j为正整数,每一个体表温度阈值区间对应唯一确定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则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或所述控制单元获得预设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通过实验得到满足第一工作条件时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1,通过实验得到满足体表温度阈值条件时的体表温度校准系数K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有线或无线进行通信;所述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红外人感检测单元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或外部。
CN202210382785.8A 2022-04-13 2022-04-13 空调 Active CN114777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2785.8A CN114777301B (zh) 2022-04-13 2022-04-13 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2785.8A CN114777301B (zh) 2022-04-13 2022-04-13 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7301A CN114777301A (zh) 2022-07-22
CN114777301B true CN114777301B (zh) 2023-11-10

Family

ID=82428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2785.8A Active CN114777301B (zh) 2022-04-13 2022-04-13 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77301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4792A (ja) * 1995-05-16 1995-1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人体認識装置
JP2008304083A (ja) * 2007-06-05 2008-12-18 Nikon Corp 空調装置
CN102519087A (zh) * 2008-09-10 2012-06-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13200137A (ja) * 2012-03-23 2013-10-03 Omron Corp 赤外線温度測定装置、赤外線温度測定方法、および、赤外線温度測定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565422A (zh) * 2013-11-06 2014-02-12 江苏大学 一种医用红外测温仪及其测量补偿的方法
CN106321475A (zh) * 2016-11-08 2017-01-11 广东顺德鲁棒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测温的智能人感风扇及实现方法
CN106440245A (zh) * 2016-10-25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位置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7361748A (zh) * 2017-07-20 2017-11-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体温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7702278A (zh) * 2017-09-11 2018-02-1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人体热源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19495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测量眼睛温度的校准方法
CN110230868A (zh) * 2019-05-17 2019-09-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人体温度检测方法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19178948A (ja) * 2018-03-30 2019-10-17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環境測定装置
CN111323145A (zh) * 2020-03-21 2020-06-23 南京恩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测量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CN111649827A (zh) * 2020-06-10 2020-09-11 成都普朗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点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的体温检测方法
CN112985615A (zh) * 2021-04-02 2021-06-18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温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3405666A (zh) * 2021-05-18 2021-09-17 福州大学 结合识别人脸的红外热成像人体温度差值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4792A (ja) * 1995-05-16 1995-1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人体認識装置
JP2008304083A (ja) * 2007-06-05 2008-12-18 Nikon Corp 空調装置
CN102519087A (zh) * 2008-09-10 2012-06-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13200137A (ja) * 2012-03-23 2013-10-03 Omron Corp 赤外線温度測定装置、赤外線温度測定方法、および、赤外線温度測定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3565422A (zh) * 2013-11-06 2014-02-12 江苏大学 一种医用红外测温仪及其测量补偿的方法
CN106440245A (zh) * 2016-10-25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位置获取方法和装置
WO2018076757A1 (zh) * 2016-10-25 2018-05-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位置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6321475A (zh) * 2016-11-08 2017-01-11 广东顺德鲁棒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测温的智能人感风扇及实现方法
CN107361748A (zh) * 2017-07-20 2017-11-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体温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9419495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测量眼睛温度的校准方法
CN107702278A (zh) * 2017-09-11 2018-02-1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人体热源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9178948A (ja) * 2018-03-30 2019-10-17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環境測定装置
CN110230868A (zh) * 2019-05-17 2019-09-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人体温度检测方法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323145A (zh) * 2020-03-21 2020-06-23 南京恩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测量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CN111649827A (zh) * 2020-06-10 2020-09-11 成都普朗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点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的体温检测方法
CN112985615A (zh) * 2021-04-02 2021-06-18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温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3405666A (zh) * 2021-05-18 2021-09-17 福州大学 结合识别人脸的红外热成像人体温度差值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7301A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2484B (zh) 一拖多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US9568226B2 (en) Refrigerant charge indication
US9574810B1 (en) Optimizing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feedback control for direct expansion air-conditioners and heat pumps
US6868678B2 (en) Non-intrusive refrigerant charge indicator
CN102778006B (zh) 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压力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US20100023168A1 (en) Intermediary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program
CN105020835B (zh) 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020836B (zh) 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22028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6765861A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65029B (zh) 空调器
CN112050299B (zh) 空调器
CN106765962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9140713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03851744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152430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77301B (zh) 空调
CN109556257B (zh) 空调器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CN111771089A (zh) 空调机
CN110057038B (zh) 一种空调除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3660957B2 (ja) 相対湿度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空調室内機
US20230129818A1 (en) Orientation-based hvac control
KR100452351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22085691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764490A (zh) 空调冷媒供给状态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空调与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