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5963A - 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铺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铺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5963A
CN114775963A CN202210579319.9A CN202210579319A CN114775963A CN 114775963 A CN114775963 A CN 114775963A CN 202210579319 A CN202210579319 A CN 202210579319A CN 114775963 A CN114775963 A CN 114775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layer
waterproof
layer
waterproof coating
guid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93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先华
童秋亲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uo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uo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uob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uo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93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759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75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59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1/0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 E04F21/02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for applying plasticised masses to surfaces, e.g. plastering walls
    • E04F21/06Implements for applying plaster, insulating material,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1/0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 E04F21/02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for applying plasticised masses to surfaces, e.g. plastering walls
    • E04F21/06Implements for applying plaster, insulating material, or the like
    • E04F21/08Mechanical imp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涂抹防水涂料和铺设复合层,还提供一种铺设装置,其包括机架、开卷组件和铺装组件。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在基层上铺设防水涂料前,缩短防水涂料降温时间的同时,避免了防水涂料与载体层接触前防水涂料的热量被基层吸收,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防水涂料提前冷却,防止防水涂料与载体层粘接力不足而出现空鼓,起到消泡的作用,具有施工后防水层防水效果较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铺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方法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防水涂料是一种土木工程材料,通过喷涂或涂刷在建筑基面上,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在水泥基面上涂刷防水涂料的传统的施工方法中,通过对水泥基面进行预处理,以减少防水涂料涂刷后形成的气泡,以提高防水涂料冷却凝固后的防水性能。
公告号为CN11389818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气隔离的防水涂料消泡方法,包括步骤1:基层预处理;步骤2:在基层的表面铺设防水涂料,形成粘接层;步骤3:在粘接层的表面铺设隔离件,形成消泡层;步骤4:在消泡层的表面铺设防水涂料,形成第一防水层。在铺设高温的防水涂料时,消泡层阻断基层中的水气进入防水层内,防水层内几乎无贯穿气泡产生,消泡率达90-100%,且粘接层保证消泡层与基层粘接强度,整体性好,保证第一防水层的防水防腐性能;适用于各种疏松结构的基层,适用范围广;消泡层能增强第一防水层与粘接层之间的结构强度。
防水涂料需要加热后才能涂刷到基层,待防水涂料冷却凝固后形成防水层。但施工环境往往不同,当气温较低时,防水涂料凝固速度比较快,防水涂料和消泡层分别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防水涂料凝固速度较快的影响,防水涂料和消泡层之间的粘接力较弱,导致防水涂料与消泡层之间容易出现气泡,气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防水层中的起泡破裂,会产生大量贯穿性气孔,造成防水层失效。故现有技术存在施工后防水层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涂抹防水涂料和铺设复合层,还提供一种铺设装置,其包括机架、开卷组件和铺装组件,该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后防水层防水效果较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对基层进行预处理;
S2、准备载体层,将防水涂料附着在载体层上,形成复合层;
S3、铺设复合层:将所述载体层连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并使防水涂料位于基层与载体层之间。
通过这样的设置:先准备载体层再铺设,一方面可以解决基面不平整导致的复合层存在空鼓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冬天施工时基面温度过低,防水涂料冷却过快,导致复合层存在分层现象的问题。避免了防水涂料与载体层接触前防水涂料的热量被基层吸收,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防水涂料提前冷却,防止防水涂料与载体层粘接力不足而导致复合层出现分层,提升粘接性和消泡效果。
作为优选,在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复合层总厚度为2-5mm,所述载体层厚度占复合层总厚度的15%-25%。
通过这样的设置:保证复合层的服帖性能和消泡效果,防止复合层与基面之间出现空隙,起到提高粘接性和消泡效果,避免影响后续防水涂料的施工。
作为优选,在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导辊对所述载体层远离防水涂料的一侧表面进行辊压,所述导辊在载体层上施加的压力为3-5kg。
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对载体层和防水涂料辊压,能够有效提高防水涂料和载体层的平整度,使防水涂料各个位置厚度均匀,起到提高消泡效果的作用,从而提升后续防水涂料层的防水效果的作用。能够通过控制导辊挤压载体层的压力,实现对防水层厚度的控制,能够起到方便施工和方便控制施工后建筑面高度的效果,实现施工后建筑面高度的准确控制,具有适用性较高的优点。通过将导辊在载体层上施加的压力控制在3-5kg,从而起到进一步保证复合层厚度的作用,达到保证复合层服帖性和消泡性能的作用,防止防水涂料出现空鼓。
作为优选,在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带有张力调节元件的开卷组件上预设有所述载体层,开卷组件向导辊输送载体层;
在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导辊对载体层施加拉力,将所述载体层从开卷组件拉出并保持张紧状态。
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导辊能够连续铺设载体层和防水涂料,并实现对载体层和防水涂料的辊压。
作为优选,在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载体层从开卷组件延伸至导辊上侧表面,在导辊上侧表面涂抹防水涂料。
通过这样的设置:防水涂料滴落和涂抹到载体层上时,载体层能够得到导辊的支撑而保持稳定,从而能够将防水涂料均匀地涂抹在载体层上,使防水涂料厚度分布均匀,起到提高防水层防水性能的作用。
作为优选,在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导辊带动载体层和防水涂料移动至导辊和基层之间,所述防水涂料铺设至基层时温度不低于100℃。
通过这样的设置:保证复合层能较好的贴服在基层上,并使防水涂料与载体层的连接更稳定,防止防水涂料与载体层之间出现空隙,起到提高消泡效果的作用。
作为优选,在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导辊对所述载体层远离防水涂料的一侧表面进行辊压,用涂布模头在所述载体层上涂抹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向下流动至导辊滚动方向的一侧上。
通过这样的设置:当防水涂料与载体层接触的瞬间,防水涂料和载体层都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从而能够减小防水涂料与载体层接触时在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上的差,提高防水涂料与载体层接触时的稳定性,防止防水涂料与载体层接触时发生剧烈碰撞而影响防水涂料的稳定性,起到提高防水涂料凝固形成的防水层的稳定性,进而起到提高消泡效果的作用,从而提升后续防水涂料层的防水效果的作用。
作为优选,在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载体层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沿水平方向延伸,将防水涂料垂直滴落到水平段上,所述水平段带动防水涂料移动一段距离后,形成复合层。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加防水涂料与载体层之间的接触时间,有效提升防水涂料厚度的均匀性,减小载体层上防水涂料厚度对复合层整体厚度均匀性的影响,能够起到防止防水涂料与载体层之间出现空洞的作用,使防水涂料与载体层之间的结合更紧密,提高复合层的防水性能。
作为优选,在步骤S2后和步骤S3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刮平:用刮板将所述载体层上的防水涂料刮平。
通过这样的设置:使防水涂料厚度分布均匀,起到提高防水层性能的作用。
一种铺设装置,包括机架,该铺设装置用于实施上述中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还包括开卷组件和铺装组件,所述开卷组件安装在机架上并向铺装组件输送载体层,所述机架设有用于在载体层上涂抹防水涂料的涂抹区,所述铺装组件安装在机架上且将载体层连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并使防水涂料位于基层与载体层之间。通过这样的设置:有效防止防水涂料提前冷却,防止防水涂料与载体层粘接力不足而出现空鼓,起到消泡的作用,进而起到提高防水涂料冷却凝固后形成的防水层的防水效果,具有施工后防水层防水效果较高的优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1、在基层上铺设防水涂料前,先将防水涂料涂抹在载体层上,从而能够大幅缩短防水涂料与载体层接触所需要的时间,缩短防水涂料降温时间的同时,避免了防水涂料与载体层接触前防水涂料的热量被基层吸收,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防水涂料提前冷却,防止防水涂料与载体层粘接力不足而出现空鼓,起到消泡的作用,进而起到提高防水涂料冷却凝固后形成的防水层的防水效果,具有施工后防水层防水效果较高的优点。
2、载体层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后,载体层位于防水涂料远离基层的一侧,从而能够通过载体层阻隔施工现场上的泥沙等杂质,防止杂质混合到防水涂料内,也能起到保证防水层防水效果的作用。当载体层和防水涂料铺设在地面上时,施工人员能够踩在载体层上,避免施工人员在行走过程中将泥沙带到防水涂料内,也能防止防水涂料粘到施工人员的脚部,避免防水涂料施工后因施工人员的行走和踩踏而流失,起到提高防水层防水性能的同时,还能起到方便施工的作用。
3、在铺设载体层和防水涂料的过程中,通过载体层的设置,能够方便的使用导辊对防水涂料进行辊压,并能利用载体层阻隔防水涂料与导辊,从而能够避免防水涂料与导辊接触,防止防水涂料粘接到导辊上,进而在辊压施工的过程中防止防水涂料流失,并且不需要在粘接到导辊上的防水涂料凝固前对导辊进行清理,起到方便施工的同时,起到进一步保证防水层防水效果的效果。
4、载体层和防水涂料铺设后,由于载体层位于防水涂料远离基层的一侧,从而能在防水涂料凝固的过程中通过载体层对防水涂料表面定型,起到提高防水层表面平整度的作用。
5、通过载体层粘接防水涂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防水涂料铺设后受力而出现裂缝,起到保护防水涂料的作用,进一步保证防水层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一种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一种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一种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一种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一种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
11、机架;12、摆臂;13、导辊;14、驱动件;15、刮板;16、海绵套;21、涂布模头;22、出料口;23、引流板;24、涂抹区;31、开卷架;32、开卷轴;33、张力调节元件;34、过渡辊;35、安装杆;36、载体层;37、水平段;38、第一过渡辊;39、第二过渡辊;41、驱动轮;42、减速机;4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考图1,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对基层进行预处理,清理基层表面,去除基层表面上灰尘和其他杂质,使基层表面保持干燥。
S2、制备复合层:准备载体层36,在带有张力调节元件33的开卷组件上预设有载体层36,载体层36可以是高分子薄膜、聚酯毡、玻纤毡、玻纤网格布、棉混合纤维无纺布、无纺布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在本实施例中,载体层36采用PET膜,开卷组件向导辊13输送载体层36;在载体层36上附着防水涂料时使载体层36保持张紧状态;在载体层36上附着防水涂料,形成复合层;载体层36从开卷组件延伸至导辊13上侧表面,在导辊13上侧表面涂抹防水涂料;展平载体层36,通过载体层36给防水涂料提供支撑,将防水涂料涂布在载体层36上;用涂布模头21在载体层36上附着防水涂料;涂布模头21内的防水涂料通过出料口22向下流动至导辊13上侧表面的载体层36上;防水涂料通过出料口22向下流动至导辊13滚动方向的一侧上。
S3、铺设复合层:导辊13转动并辊压载体层36的过程中,导辊13带动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移动至导辊13和基层之间。防水涂料涂布在载体层36上时,防水涂料处于熔融状态,温度高于常温,将防水涂料趁热铺贴到基层上,防水涂料铺设至基层时温度不低于100℃;将载体层36连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并使防水涂料位于基层与载体层36之间;使用导辊13对载体层36远离防水涂料的一侧表面进行辊压;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辊压时,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施加拉力,将载体层36从开卷组件拉出并保持张紧状态。复合层总厚度为2-5mm,载体层36厚度占复合层总厚度的15%-25%。使用导辊13对载体层36远离防水涂料的一侧表面进行辊压,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施加的压力为3-5kg。通过导辊13在复合层上辊压并控制复合层后,消除复合层与基层之间的空鼓和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之间的空隙。
参考图2,一种铺设装置,该铺设装置用于实施上述中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包括机架11、开卷组件和铺装组件,开卷组件安装在机架11上并向铺装组件输送载体层36,机架11设有用于在载体层36上附着防水涂料的涂抹区24。机架11转动连接有驱动轮41,机架11固定安装有减速机42,减速机42安装有电机43,电机43输出轴与减速机42输入轴固定连接,减速机42输出轴与驱动轮41之间绕设有皮带。电机43通过减速机42和皮带带动驱动轮41转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架11和导辊13前进的功能。导辊13前进时受到摩擦力而转动,从而使导辊13能够在载体层36上辊压并转动。
铺装组件安装在机架11上且将载体层36连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并使防水涂料位于基层与载体层36之间。铺装组件包括摆臂12和导辊13,摆臂12与机架11转动连接,导辊13与摆臂12远离机架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机架11固定安装有涂布模头21,涂布模头21设有用于排出防水涂料的出料口22,涂布模头21上出料口22的宽度与载体层36的宽度向适配,出料口22位于涂抹区24内,涂抹区24位于导辊13滚动方向的斜上方,涂抹区24高度不低于导辊13中间位置且不高于导辊13顶部,出料口22开口朝下。
开卷组件包括开卷架31和开卷轴32,开卷架31固定安装在机架11上,开卷轴32可转动的安装在开卷架31上。机架11转动连接有过渡辊34,过渡辊34共设置2个,载体层36依次绕设于2个过渡辊34,过渡辊34位于开卷轴32和导辊13之间。开卷轴32预设有载体层36,载体层36绕设在开卷轴32上,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辊压时,导辊13转动并在载体层36上施加拉力,载体层36带动开卷轴32转动并使绕设在开卷轴32上的载体层36展开,从而使载体层36能够从开卷轴32运动到导辊13上,实现将开卷组件上的载体层36输送至导辊13处的功能。开卷架31设有于开卷轴32连接的张力调节元件33,张力调节元件33为张力调节器,用于给开卷轴32的转动提供一定的阻力,从而使开卷轴32处的载体层36受到朝向导辊13的拉力时,开卷轴32能够给载体层36提供一定的反作用力,从而使载体层36受到拉力的作用而保持张紧状态。
经测试,防水涂料温度为175℃的状态下挤出涂布模头21并以2mm厚度附着在载体层36上时,驱动件14给导辊13提供不同大小的压力,使导辊13以不同大小的压力辊压复合层。经测试得到导辊13不同的辊压压力与相对应的复合层厚度如表1所示:
表1辊压压力与复合层厚度测试数据表
辊压压力大小(kg) 复合层厚度(mm)
5 1.22
4 1.34
3 1.47
2 1.73
1 1.86
根据不同辊压压力与相对应的复合层厚度的数据,复合层厚度与辊压压力呈负相关,即辊压压力越大,则复合层厚度越小,从而能够通过调节导辊13施加在载体层36上的压力,实现对复合层厚度的控制,使导辊13的设置能够同时实现消泡和控制复合层厚度的作用。通过控制复合层厚度,能够有效避免因防水涂料厚度过小而影响复合层与基面之间的粘接效果,保证复合层的服帖性,进一步防止复合层与基面之间出现空隙,起到提高消泡效果,避免影响后续防水涂料的施工。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在基层上铺设防水涂料前,先将防水涂料涂抹在载体层36上,从而能够大幅缩短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接触所需要的时间,缩短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接触前的降温时间的同时,避免了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接触前防水涂料的热量被基层吸收,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防水涂料提前冷却,防止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粘接力不足而出现空鼓,起到消泡的作用,进而起到提高防水涂料冷却凝固后形成的防水层的防水效果,具有施工后防水层防水效果较高的优点。
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后,载体层36位于防水涂料远离基层的一侧,从而能够通过载体层36阻隔施工现场上的泥沙等杂质,防止杂质混合到防水涂料内,也能起到保证防水层防水效果的作用。当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铺设在地面上时,施工人员能够踩在载体层36上,避免施工人员在行走过程中将泥沙带到防水涂料内,也能防止防水涂料粘到施工人员的脚部,避免防水涂料施工后因施工人员的行走和踩踏而流失,起到提高防水层防水性能的同时,还能起到方便施工的作用。
通过将复合层总厚度设置在2-5mm,保证复合层厚度,从而保证复合层的服帖性能和消泡效果。复合层厚度大于2mm,避免因防水涂料厚度过小而影响复合层与基面之间的粘接效果。复合层厚度小于5毫米,保证复合层的服帖性,进一步防止复合层与基面之间出现空隙,起到提高消泡效果,避免影响后续防水涂料的施工。
在铺设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的过程中,通过载体层36的设置,能够方便的使用导辊13对防水涂料进行辊压,并能利用载体层36阻隔防水涂料与导辊13,从而能够避免防水涂料与导辊13接触,防止防水涂料粘接到导辊13上,进而在辊压施工的过程中防止防水涂料流失,并且不需要在粘接到导辊13上的防水涂料凝固前对导辊13进行清理,起到方便施工的同时,起到进一步保证防水层防水效果的效果。
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辊压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压力,能起到控制复合层厚度的作用。若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施加的压力增大,则防水涂料被挤开而使复合层厚度减小;若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施加的压力减小,复合层厚度增大。通过将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施加的压力控制在3-5kg,从而起到进一步保证复合层厚度的作用,达到保证复合层服帖性和消泡性能的作用,防止防水涂料出现空鼓。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铺设后,由于载体层36位于防水涂料远离基层的一侧,从而能在防水涂料凝固的过程中通过载体层36对防水涂料表面定型,起到提高防水层表面平整度的作用。
防水涂料滴落和涂抹到载体层36上时,载体层36能够得到导辊13的支撑而保持稳定,从而能够将防水涂料均匀地涂抹在载体层36上,使防水涂料厚度分布均匀,起到提高防水层防水性能的作用。
通过载体层36粘接防水涂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防水涂料铺设后受力而出现裂缝,起到保护防水涂料的作用,进一步保证防水层的防水性能。
防水涂料铺设至基层时温度不低于100℃,防止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时温度过低而导致不能较好的贴服在基层上,并使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的连接更稳定,防止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之间出现空隙,起到提高消泡效果的作用。
使载体层36保持张紧状态,从而能够平整均匀的将防水涂料涂抹在载体层36上,能够使防水涂料各个位置厚度均匀,防止防水层部分位置厚度过小而影响整体的防水性能,起到提高防水性能的作用。
使用导辊13对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进行辊压,能够在连续辊压的过程中,将防水涂料处的空气基础,能够进一步防止防水涂料出现气泡和空鼓,起到提高防水层防水性能的作用。
导辊13在辊压过程中对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施加压力,使防水涂料被载体层36和基层挤压,从而能够实现无胎类卷材挤压生产工艺,在提高防水涂料密封性的同时,能够起到减小防水层厚度的作用,减小防水层厚度对建筑面高度的影响。
当导辊13对载体层36施加的压力较大时,载体层36挤压防水涂料的力也较大,能使防水层厚度较小;当导辊13对载体层36施加的压力较小时,载体层36挤压防水涂料的力也较小,能使防水层厚度加大。从而能够通过控制导辊13挤压载体层36的压力,实现对防水层厚度的控制,能够起到方便施工和方便控制施工后建筑面高度的效果,实现施工后建筑面高度的准确控制,具有适用性较高的优点。
导辊13转动和辊压载体层36的过程中,拉动载体层36从开卷组件上展开,从而能够在铺设载体层36的过程中连续的向导辊13输送载体层36,使导辊13能够连续铺设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并实现对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的辊压。
开卷组件将载体层36输送至导辊13上侧表面,从而能够在导辊13的上侧表面涂抹防水涂料。载体层36位于导辊13上侧表面时,载体层36与导辊13上侧表面抵接,从而能够通过导辊13对载体层36提供支撑力,使得防水涂料滴落和涂抹到载体层36上时,载体层36能够得到导辊13的支撑而保持稳定,从而能够将防水涂料均匀地涂抹在载体层36上,使防水涂料厚度分布均匀,防止防水涂料冷却凝固后部分位置厚度过小,起到提高防水层防水性能的作用。
位于导辊13上侧表面的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能够随导辊13的转动而翻转,使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在翻转过程中移动至导辊13与基层之间,并使防水涂料位于载体层36和基层之间。通过导辊13带动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运动,实现了将载体层36连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并使防水涂料位于基层与载体层36之间。
设置适应载体层36宽度的涂布模头21出料口22,从而能够通过涂布模头21将防水涂料均匀涂抹在载体层36上,形成复合层,使防水涂料厚度分布均匀,防止防水涂料冷却凝固后部分位置厚度过小,起到提高防水层性能的作用。
涂布模头21内预设的防水涂料通过出料口22向下流动至导辊13上侧表面的载体层36上,由于出料口22位于导辊13滚动方向的斜上方,使得防水涂料通过出料口22向下流动至导辊13滚动方向的一侧上,而导辊13在滚动过程中,导辊13滚动方向的一侧的载体层36随导辊13转动并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因此,当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接触的瞬间,防水涂料和载体层36都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从而能够减小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接触时在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上的差,提高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接触时的稳定性,防止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接触时发生剧烈碰撞而影响防水涂料的稳定性,起到提高防水涂料凝固形成的防水层的稳定性,进而起到提高防水层防水效果的作用。
摆臂12与机架11之间设有驱动件14,驱动件14为气缸,通过调节气缸内部气压,使气缸在摆臂12上产生不同大小的推力,从而实现通过驱动件14给导辊13提供不同的压力的功能。
驱动件14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摆臂12远离机架11的一端转动连接,驱动件14通过伸长和缩短带动摆臂12在机架11上摆动。通过驱动件14驱动摆臂12远离机架11的一端移动,从而实现驱动摆臂12摆动的功能,起到移动导辊13和给导辊13提供压力的作用。当驱动件14伸长,驱动件14通过摆臂12带动导辊13移动并挤压载体层36,实现通过驱动件14给导辊13提供压力对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进行辊压的功能;当驱动件14缩短,驱动件14带动导辊13向远离基层的方向移动,从而起到方便调整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的作用,方便将载体层36放入导辊13和基层之间,起到方便施工操作的效果。
使载体层36保持张紧状态,从而能够平整均匀的将防水涂料涂抹在载体层36上,能够使防水涂料各个位置厚度均匀,防止防水层部分位置厚度过小而影响整体的防水性能,起到提高防水性能的作用。
实施例2:
参考图3,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对基层进行预处理,清理基层表面,去除基层表面上灰尘和其他杂质,使基层表面保持干燥。
S2、制备复合层:在带有张力调节元件33的开卷组件上预设有载体层36,在本实施例中,载体层36采用PET膜,开卷组件向导辊13输送载体层36;在载体层36上附着防水涂料时使载体层36保持张紧状态;在载体层36上附着防水涂料,形成复合层;载体层36从开卷组件延伸至导辊13上侧表面,在导辊13上侧表面涂抹防水涂料;涂布模头21内的防水涂料通过出料口22向下流动至导辊13上侧表面的载体层36上;防水涂料通过出料口22向下流动至导辊13滚动方向的一侧上。
S2.1、刮平:用刮板15将载体层36上的防水涂料刮平。
S3、铺设复合层:导辊13转动并辊压载体层36的过程中,导辊13带动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移动至导辊13和基层之间;将载体层36连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并使防水涂料位于基层与载体层36之间;使用导辊13对载体层36远离防水涂料的一侧表面进行辊压;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辊压时,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施加拉力,将载体层36从开卷组件拉出并保持张紧状态。
参考图4,一种铺设装置,该铺设装置用于实施上述中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包括机架11、开卷组件和铺装组件,开卷组件安装在机架11上并向铺装组件输送载体层36,机架11设有用于在载体层36上附着防水涂料的涂抹区24。机架11转动连接有驱动轮41,机架11固定安装有减速机42,减速机42安装有电机43,电机43输出轴与减速机42输入轴固定连接,减速机42输出轴与驱动轮41之间绕设有皮带。电机43通过减速机42和皮带带动驱动轮41转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架11和导辊13前进的功能。
铺装组件安装在机架11上且将载体层36连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并使防水涂料位于基层与载体层36之间。铺装组件包括摆臂12和导辊13,摆臂12与机架11转动连接,导辊13与摆臂12远离机架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机架11固定连接有刮板15,刮板15的延伸方向与导辊13的轴向平行,刮板15与导辊13之间设有间隙,间隙的宽度为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的厚度之和。
开卷组件包括开卷架31和开卷轴32,开卷架31固定安装在机架11上,开卷轴32可转动的安装在开卷架31上。开卷轴32预设有载体层36,载体层36绕设在开卷轴32上,载体层36受到拉力时,载体层36带动开卷轴32转动并使绕设在开卷轴32上的载体层36展开,从而使载体层36能够从开卷轴32运动到导辊13上,实现将开卷组件上的载体层36输送至导辊13处的功能。开卷架31设有于开卷轴32连接的张力调节元件33,张力调节元件33为张力调节器,用于给开卷轴32的转动提供一定的阻力,从而使开卷轴32处的载体层36受到朝向导辊13的拉力时,开卷轴32能够给载体层36提供一定的反作用力,从而使载体层36受到拉力的作用而保持张紧状态。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使用刮板15将载体层36上的防水涂料刮平,使防水涂料厚度分布均匀,防止防水涂料冷却凝固后部分位置厚度过小,起到提高施工后防水层性能的作用。
实施例3:
参考图5,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对基层进行预处理,清理基层表面,去除基层表面上灰尘和其他杂质,使基层表面保持干燥。
S2、制备复合层:准备载体层36,在带有张力调节元件33的开卷组件上预设有载体层36,在本实施例中,载体层36采用PET膜,开卷组件向导辊13输送载体层36;在载体层36上附着防水涂料时使载体层36保持张紧状态;在载体层36上附着防水涂料,形成复合层;载体层36从开卷组件延伸至导辊13上侧表面,在导辊13上侧表面涂抹防水涂料;用涂布模头21在载体层36上附着防水涂料,涂布模头21设有用于排出防水涂料的出料口22,涂布模头21上出料口22的宽度与载体层36的宽度向适配;涂布模头21内的防水涂料通过出料口22向下流动至导辊13上侧表面的载体层36上;防水涂料通过出料口22向下流动至导辊13滚动方向的一侧上。
S2.1、刮平:用刮板15将载体层36上的防水涂料刮平。
S3、铺设复合层:导辊13转动并辊压载体层36的过程中,导辊13带动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移动至导辊13和基层之间;将载体层36连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并使防水涂料位于基层与载体层36之间;使用导辊13对载体层36远离防水涂料的一侧表面进行辊压;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辊压时,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施加拉力,将载体层36从开卷组件拉出并保持张紧状态。
参考图6,一种铺设装置,该铺设装置用于实施上述中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包括机架11、开卷组件和铺装组件,开卷组件安装在机架11上并向铺装组件输送载体层36,机架11设有用于在载体层36上附着防水涂料的涂抹区24。机架11转动连接有驱动轮41,机架11固定安装有减速机42,减速机42安装有电机43,电机43输出轴与减速机42输入轴固定连接,减速机42输出轴与驱动轮41之间绕设有皮带。电机43通过减速机42和皮带带动驱动轮41转动,从而实现驱动机架11和导辊13前进的功能。
铺装组件安装在机架11上且将载体层36连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并使防水涂料位于基层与载体层36之间。铺装组件包括摆臂12和导辊13,摆臂12与机架11转动连接,导辊13与摆臂12远离机架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机架11固定安装有涂布模头21,涂布模头21设有用于排出防水涂料的出料口22,涂布模头21上出料口22的宽度与载体层36的宽度向适配,出料口22位于涂抹区24内,涂抹区24位于导辊13滚动方向的斜上方,涂抹区24高度不低于导辊13中间位置且不高于导辊13顶部,出料口22开口朝下。机架11固定连接有刮板15,刮板15的延伸方向与导辊13的轴向平行,刮板15与导辊13之间设有间隙,间隙的宽度为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的厚度之和。
开卷组件包括开卷架31和开卷轴32,开卷架31固定安装在机架11上,开卷轴32可转动的安装在开卷架31上。开卷轴32预设有载体层36,载体层36绕设在开卷轴32上,载体层36受到拉力时,载体层36带动开卷轴32转动并使绕设在开卷轴32上的载体层36展开,从而使载体层36能够从开卷轴32运动到导辊13上,实现将开卷组件上的载体层36输送至导辊13处的功能。开卷架31设有于开卷轴32连接的张力调节元件33,张力调节元件33为张力调节器,用于给开卷轴32的转动提供一定的阻力,从而使开卷轴32处的载体层36受到朝向导辊13的拉力时,开卷轴32能够给载体层36提供一定的反作用力,从而使载体层36受到拉力的作用而保持张紧状态。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涂布模头21将防水涂料均匀涂抹在载体层36上后,再通过刮板15进一步将防水涂料刮平,从而能够进一步使防水涂料厚度分布均匀,防止防水涂料冷却凝固后部分位置厚度过小,起到提高防水层性能的作用。
实施例4:
参见图7,一种铺设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涂布模头21竖向设置,机架11固定连接有安装杆35,安装杆35沿导辊13的滚动方向延伸,开卷架31安装在安装杆35远离涂布模头21的一端。过渡辊34共设置1个且位于安装杆35下方。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涂布模头21竖向设置,使涂布模头21内的防水涂料能够更为顺畅地向下流动到载体层36上。
开卷架31设置在安装杆35远离涂布模头21的一端,能够起到避位的作用,防止涂布模头21与开卷架31、开卷轴32以及从开卷轴32上展开的载体层36发生碰撞。
实施例5:
参见图8,一种铺设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涂布模头21横向设置,涂布模头21的出料口22安装有引流板23,引流板23远离涂布模头21的一端向下延伸。机架11固定连接有安装杆35,安装杆35沿导辊13的滚动方向延伸,开卷架31安装在安装杆35中部。过渡辊34共设置1个且位于安装杆35下方。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涂布模头21内的防水涂料通过出料口22流动到引流板23,通过引流板23引导防水涂料流动,使防水涂料沿引流板23的延伸方向流动,并使防水涂料通过引流板23远离涂布模头21的一端向下流动至载体层36上。从而能通过引流板23起到调整防水涂料流动方向的作用,使防水涂料能够更为顺畅地流动到载体层36上。
开卷架31设置在安装杆35中部,使开卷架31和开卷轴32向涂布模头21靠拢,使该防水涂料铺装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减小占用面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开卷架31和开卷轴32与外部物体发生碰撞,起到保护开卷轴32和开卷轴32上的载体层36的作用。
实施例6:
参见图9,一种铺设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机架11转动连接有第一过渡辊38和第二过渡辊39,载体层36依次绕设于第一过渡辊38、第二过渡辊39和导辊13,载体层36包括水平段37,水平段37位于第一过渡辊38和第二过渡辊39之间,水平段37沿水平方向延伸,涂布模头21位于第一过渡辊38和第二过渡辊39之间。将防水涂料垂直滴落到水平段37上,水平段37带动防水涂料移动一段距离后,形成复合层。导辊13套设有海绵套16,导辊13通过海绵套16给载体层36提供压力,使载体层36受力均匀,也能起到提高复合层整体厚度的作用。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防水涂料涂抹在水平段37上以后,在水平段37上运送防水涂料一段距离再使用导辊13将防水涂料和载体层36铺设到基层上,从而能够增加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之间的接触时间。防水涂料垂直滴落在水平设置的水平段37上,能够有效提高载体层36上防水涂料的厚度变化,有效提升防水涂料厚度的均匀性,减小载体层36上防水涂料厚度对复合层整体厚度均匀性的影响。并且,由于载体层36表面张力较小,界面相容性较差,通过将防水涂料垂直滴落到水平段37上,能够起到防止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之间出现空洞的作用,使防水涂料与载体层36之间的结合更紧密,提高复合层的防水性能。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对基层进行预处理;
S2、准备载体层,将防水涂料附着在载体层(36)上,形成复合层;
S3、铺设复合层:将所述载体层(36)连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并使防水涂料位于基层与载体层(3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复合层总厚度为2-5mm,所述载体层厚度占复合层总厚度的15%-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导辊(13)对所述载体层(36)远离防水涂料的一侧表面进行辊压,所述导辊(13)在载体层(36)上施加的压力为3-5k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带有张力调节元件(33)的开卷组件上预设有所述载体层(36),开卷组件向导辊(13)输送载体层(36);
在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导辊(13)对载体层(36)施加拉力,将所述载体层(36)从开卷组件拉出并保持张紧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载体层(36)从开卷组件延伸至导辊(13)上侧表面,在导辊(13)上侧表面涂抹防水涂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导辊(13)带动载体层(36)和防水涂料移动至导辊(13)和基层之间,所述防水涂料铺设至基层时温度不低于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导辊(13)对所述载体层(36)远离防水涂料的一侧表面进行辊压,用涂布模头(21)在所述载体层(36)上涂抹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向下流动至导辊(13)滚动方向的一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载体层(36)包括水平段(37),所述水平段(37)沿水平方向延伸,将防水涂料垂直滴落到水平段(37)上,所述水平段(37)带动防水涂料移动一段距离后,形成复合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后和步骤S3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刮平:用刮板(15)将所述载体层(36)上的防水涂料刮平。
10.一种铺设装置,包括机架(11),其特征在于:该铺设装置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涂料施工方法,还包括开卷组件和铺装组件,所述开卷组件安装在机架(11)上并向铺装组件输送载体层(36),所述机架(11)设有用于在载体层(36)上涂抹防水涂料的涂抹区(24),所述铺装组件安装在机架(11)上且将载体层(36)连同防水涂料铺设在基层表面并使防水涂料位于基层与载体层(36)之间。
CN202210579319.9A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铺设装置 Pending CN1147759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9319.9A CN114775963A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铺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9319.9A CN114775963A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铺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5963A true CN114775963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0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9319.9A Pending CN114775963A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铺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7596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8338A1 (en) * 1994-04-22 1995-10-25 Stork X-Cel B.V. Device for applying a coating layer to a substrate web
US20180161804A1 (en) * 2016-12-14 2018-06-14 Sika Technology 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ating material with resin and subsequently laying the material saturated with the resin onto a surface
CN110593496A (zh) * 2019-09-02 2019-12-20 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现制防水卷材施工中的厚度控制方法
CN111764232A (zh) * 2020-05-22 2020-10-13 广东铠怡融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防水卷材滩涂机
CN113898136A (zh) * 2021-10-15 2022-01-07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一种自粘型防水卷材的复合铺装设备及建筑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78338A1 (en) * 1994-04-22 1995-10-25 Stork X-Cel B.V. Device for applying a coating layer to a substrate web
US20180161804A1 (en) * 2016-12-14 2018-06-14 Sika Technology 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ating material with resin and subsequently laying the material saturated with the resin onto a surface
CN110593496A (zh) * 2019-09-02 2019-12-20 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现制防水卷材施工中的厚度控制方法
CN111764232A (zh) * 2020-05-22 2020-10-13 广东铠怡融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防水卷材滩涂机
CN113898136A (zh) * 2021-10-15 2022-01-07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一种自粘型防水卷材的复合铺装设备及建筑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23307U (zh) 一种用于生产胶带的高效节能涂布装置
CN104912266A (zh) 一种防水卷材摊铺机及摊铺方法
CN210590932U (zh)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贴合机
CN112156945B (zh) 一种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制造加工方法
CN108499813A (zh) 一种铝卷涂层膜厚的自动控制系统
CN108656758B (zh) 一种同步双面纺织物数码喷绘机及其展布方法
CN114775963A (zh) 一种防水涂料施工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铺设装置
CN217439382U (zh) 一种沥青防水涂料铺设装置
CN214077477U (zh) 一种宽幅面均匀涂布装置
CN112058588A (zh) 一种应用于涂布机的组合涂布装置及方法
CN206373013U (zh) 一种出料压辊机构以及应用该机构的圆网印刷机
CN210411346U (zh) 一种用于防水卷材的沥青涂盖机
CN218360410U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膜涂布装置
CN209772550U (zh) 一种可调节涂胶厚度的薄膜涂布机
CN207723020U (zh) 二合一涂布单元
CN114769056B (zh) 一种改善高无机填料胶液配方渗透性的方法及装置
CN206838389U (zh) 一种透气胶带制作机
CN214390919U (zh) 涂布机收卷导纹展平装置
CN217289072U (zh) 一种胶带生产用涂布机
CN216446373U (zh) 能提供压力补偿的防水卷材摊铺装置
CN107971179A (zh) 一种透气胶带制作机
CN220697306U (zh) 一种胶带生产用双面涂布机
CN112246567A (zh) 一种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造工艺
CN212524737U (zh) 一种应用于涂布机的组合涂布装置
CN217867188U (zh) 涂布设备的张力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