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5652B -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5652B
CN114765652B CN202110043537.6A CN202110043537A CN114765652B CN 114765652 B CN114765652 B CN 114765652B CN 202110043537 A CN202110043537 A CN 202110043537A CN 114765652 B CN114765652 B CN 114765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odule
magnet
lens
lens carrier
electromagnetic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35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65652A (zh
Inventor
王海涛
王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435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6565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0943 priority patent/WO2022152069A1/zh
Priority to CN202280009173.2A priority patent/CN1167623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65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5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65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5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用于承载光学镜头的镜头载体、沿光学镜头的光轴位于光学镜头的像侧的感光组件和镜头驱动马达。镜头驱动马达包括驱动组件和电磁阻尼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磁石部件和可通电线圈,用于驱动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运动。电磁阻尼组件包括定子和能相对于定子运动的动子,定子与动子构造成通过彼此的相对运动来提供阻碍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运动的电磁阻尼力。镜头载体包括用于固定可通电线圈的线圈安装部和用于固定动子的动子安装部。本发明通过将通电线圈和动子安装在镜头载体上能够在不增加马达驱动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快速稳定对焦,且阻尼效果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模组以及一种具有该摄像模组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与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用于获取影像,如视频或图像)相关的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近年来,摄像模组在诸如医疗、安防、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满足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需求,摄像模组的高像素、高帧率、快速对焦等特征都是现有的摄像模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在对焦过程中,摄像模组的光学镜头在电磁力的驱动下移动,通过对比相邻两位置的亮度差锁定最清晰位置的code值,然后将光学镜头拉回到与该code值对应的位置。此时,光学镜头应该尽可能快速地静止在该位置。然而,由于机械结构限制,光学镜头难免会出现小幅振荡,限制了对焦速度的提升。
此外,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拍照需求提升,光学镜头像素越来越高,尺寸越来越大,质量也越来越重,对马达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对摄像模组对焦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解决快速对焦的问题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以及一种具有该摄像模组的终端设备,其在马达中集成了电磁阻尼组件,通过将通电线圈和动子安装在镜头载体上,能够在不增加马达驱动负担的情况下利用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与定子的配合作用来提供阻碍镜头载体运动的阻尼力,从而在阻尼效果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摄像模组的快速且稳定的对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
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用于承载所述光学镜头的镜头载体、沿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位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的感光组件和镜头驱动马达,其中所述镜头驱动马达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磁石部件和与第一磁石部件相对设置的可通电线圈,用于驱动所述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运动,和
电磁阻尼组件,所述电磁阻尼组件包括定子和能相对于所述定子运动的动子,其中所述定子与所述动子构造成通过彼此的相对运动来提供电磁阻尼力,该电磁阻尼力阻碍所述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运动,
其中,所述镜头载体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驱动组件的可通电线圈的线圈安装部和用于固定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的动子安装部。由此,通过可通电线圈带动镜头载体运动,进而带动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相对于电磁阻尼组件的定子运动,以提供阻尼力。
在本发明中,电磁阻尼指的是,当导体(动子)在磁场(定子)中运动时,感应电流会使导体受到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总是阻碍导体的运动(楞次定律)。电磁阻尼现象源于电磁感应原理:当闭合导体与磁极发生相对运动时,两者之间会产生电磁阻力,阻碍相对运动,即闭合导体与磁体发生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由于闭合导体所穿透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会产生感生电流,这一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会阻碍两者的相对运动。因此能够起到类似机械阻尼的效果,使移动部件快速停止。
通过对驱动组件的可通电线圈进行通电,在可通电线圈与第一磁石部件的配合作用下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运动。当驱动组件停止驱动之后,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仍会由于惯性作用而继续运动,此时由于电磁阻尼组件提供的反向阻尼力,使得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更快速地停止,从而实现对焦过程中的快速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子为独立于所述可通电线圈的电磁阻尼导体,并且所述定子为第二磁石部件。本发明通过将电磁阻尼组件、尤其是电磁阻尼导体作为一个独立的阻尼结构,使得电磁阻尼组件能够更加灵活、更加多变地运用到摄像模组中,以便在摄像模组的运动结构中起到稳定作用。
特别有利的是,不同于驱动组件的导体需要通电的特点,按照本发明的电磁阻尼导体被构造为不通电的电磁阻尼导体,即按照本发明的电磁阻尼组件不需要接入电路,也不需要与外界导通。作为独立的组件,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的阻尼方向及阻尼力的大小设计电磁阻尼组件的具体结构及安装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灵活地设置电磁阻尼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磁石部件和所述电磁阻尼组件的第二磁石部件可以为共同的磁石部件。即,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电磁阻尼组件共用磁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磁阻尼导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金属片。特别优选的是,所述电磁阻尼导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中间开孔的金属片。对于中间开孔的金属片,能够更容易准确地计算产生的阻尼力,即能够更加容易地精确确定可产生的阻尼力,其中,阻尼力的物理量级比较小。在此,所述至少一个金属片可以粘接于动子安装部。由此能够简单地将动子安装在镜头载体上。
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子也可以为第二磁石部件,而所述定子为独立于所述可通电线圈的电磁阻尼导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载体的侧面构造有第一凹槽作为所述动子安装部;和/或,所述镜头载体的侧面构造有第二凹槽作为所述线圈安装部,所述可通电线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环绕所述镜头载体的侧面。优选地,所述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且所述可通电线圈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具有不同的深度并且彼此相邻、尤其是彼此相连。
备选地,所述镜头载体的侧面动子构造有第一凸起部作为所述动子安装部;和/或,所述镜头载体的侧面构造有第二凸起部作为所述线圈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构造为至少一个中间开孔的金属片,其中,第一凸起部能够容纳在金属片的中间开孔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驱动马达还包括马达外壳和马达底座,其中所述马达底座与所述马达外壳彼此连接,并在所述马达外壳与所述马达底座之间形成空腔,在该空腔中容纳所述光学镜头、镜头载体、感光组件和镜头驱动马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磁阻尼组件的定子被固定安装在所述马达外壳或所述马达底座中。此外,所述第一磁石部件被固定安装在所述马达外壳或所述马达底座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马达外壳具有多个角部,在所述马达外壳的各个角部的内侧各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磁石部件的一个磁石;或者,所述马达底座具有多个角部,在所述马达底座的各个角部的内侧各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磁石部件的一个磁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石部件包括至少两个磁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子安装部位于线圈安装部下方,并且沿着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磁石部件错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载体具有用于承载所述光学镜头的中空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驱动马达还包括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分别安装在所述镜头载体的两侧,以用于沿光轴方向弹性地夹持所述镜头载体。由此使得所述镜头载体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在所述空腔中运动时不与所述马达外壳和所述马达底座接触,从而限制镜头载体的移动范围,避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移动或受到外力冲击时,镜头载体由于碰撞到外壳或底座而造成镜头载体以及在其内的光学元件损坏。
因此,按照本发明,镜头载体能够在空腔内活动,在驱动组件提供的驱动力下沿光轴方向做往复运动。镜头载体在马达外壳四周都有间隙,且镜头载体与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相连接。由于电磁阻尼组件提供阻力能够让镜头载体快速停下来,因此能够减少镜头载体进行往复运动的次数,避免镜头载体在进行往复运动过程中产生串扰现象,同时减少簧片的往复运动,延长其使用寿命。由此可见,按照本发明的摄像模组不仅能够实现快速稳定的对焦,阻尼效果稳定,能够消除现有阻尼材料易消耗且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缺点,而且同时能够实现延长弹片马达的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分别包括通过簧丝彼此连接的可相对彼此运动的内框和外框,其中,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的内框与所述镜头载体连接,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的外框与所述马达外壳和/或所述马达底座连接。由此能够简单地实现将使镜头载体可运动地容纳在空腔中,以限制镜头载体的移动范围,提高马达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簧片的内框与所述镜头载体的远离所述马达底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簧片的内框与所述镜头载体的面向所述马达底座的第二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一簧片的外框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二簧片的外框与所述马达底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簧片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簧片的内框与所述可通电线圈电性连接并且与所述马达底座的与电路连接的导电部电连接。由此能够通过第二簧片为可通电线圈供电,以实现对镜头载体的驱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磁阻尼组件的定子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的各磁石之间形成的空隙中并且不与所述驱动组件的可通电线圈相互作用。此时特别优选的是,所述定子为第二磁石部件并且所述动子为电磁阻尼导体。特别地,所述第一磁石部件的多个磁石和第二磁石部件的多个磁石围绕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交替布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石部件可以包括至少三个磁石,所述第二磁石部件的至少三个磁石被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二磁石部件的背离所述电磁阻尼导体的第一端的磁力线朝向所述第二磁石部件的中间被压缩,而所述第二磁石部件的朝向所述电磁阻尼导体的第二端的磁力线远离所述第二磁石部件的中间被扩张。通过这样构造的第二磁石部件,能够使得在第二磁石部件产生的磁场中经过电磁阻尼导体磁力线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被电磁阻尼导体切割,进而能更有效地利用第二磁石部件产生的磁场并提供更大的阻尼力。在所需阻尼力相同的情况下,该磁石结构具有较小的体积,能够减少安装空间,便于灵活设置。
例如,所述第二磁石部件可以包括依次并排的第一磁石、第二磁石和第三磁石,所述第二磁石位于所述第一磁石与第三磁石之间。所述第一磁石和所述第三磁石的各自两个磁极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电磁阻尼导体,所述第一磁石的朝向所述电磁阻尼导体的磁极与所述第三磁石的朝向所述电磁阻尼导体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磁石的两个磁极的连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电磁阻尼导体,所述第二磁石的朝向所述第一磁石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石的朝向所述电磁阻尼导体的磁极相同,所述第二磁石的朝向所述第三磁石的磁极与所述第三磁石的朝向所述电磁阻尼导体的磁极相同。通过这样构造的第二磁石部件,能够实现使得第二磁石部件的背离电磁阻尼导体的第一端的磁力线朝向第二磁石部件的中间被压缩,而第二磁石部件的朝向电磁阻尼导体的第二端的磁力线远离第二磁石部件的中间被扩张,进而能更有效地利用第二磁石部件产生的磁场并提供更大的阻尼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马达外壳可以由导磁性材料制成,以用于保磁以及加强磁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镜头载体相对于所述马达外壳或所述马达底座的运动位移。由此能够使用闭环控制方式驱动镜头载体,达到自动对焦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感光组件与所述光学镜头之间的滤光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摄像模组和显示模组,所述摄像模组用于拍摄目标物体,所述显示模组用于显示所述摄像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体。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特征和优点同样适用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摄像模组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摄像模组的镜头驱动马达的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斜视图;
图3为按照本发明的摄像模组的镜头驱动马达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的镜头驱动马达的A-A剖视图;
图5为没有阻尼的摄像模组与按照本发明的摄像模组的振动衰减曲线图;
图6为规律布置的磁石的磁场的示意图;
图7为按照本发明的具有三个磁石的电磁阻尼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按照图7的电磁阻尼组件的磁场的示意图;
图9为按照本发明的具有三个磁石的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传统的机械阻尼结构,如阻尼胶、硅橡胶、泡棉等柔性材料,通过挤压或者摩擦的方式提供阻尼以实现快速稳定的效果。然而,传统的机械阻尼、如阻尼胶具有如下缺点:
1)阻尼效果不稳定,需要通过调整、验证不同的胶量来达到预期的阻尼效果,且阻尼胶的分布状态/固化状态以及阻尼结构的间隙变化等对阻尼效果影响很大;不同产品之间的阻尼效果差异较大,品质稳定性差,对后期PID调试要求较高;
2)随着使用寿命的加长,机械阻尼性质会出现变化(老化),影响阻尼效果;
3)机械阻尼受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的影响较大,如高温高湿试验后,阻尼效果会有变化;
4)受到跌落或者冲击后,机械阻尼胶有断裂、脱离的风险,导致马达失效,无法正常对焦。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点,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具有快速对焦功能的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用于承载所述光学镜头的镜头载体、沿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位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的感光组件,以及镜头驱动马达。所述镜头驱动马达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磁石部件和与第一磁石部件相对设置的可通电线圈,用于驱动所述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运动,和电磁阻尼组件,所述电磁阻尼组件包括定子和能相对于所述定子运动的动子,其中所述定子与所述动子构造成通过彼此的相对运动来提供电磁阻尼力,该电磁阻尼力阻碍所述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运动,其中,所述镜头载体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驱动组件的可通电线圈的线圈安装部和用于固定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的动子安装部。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的分解图所示,该摄像模组包括感光组件(未示出)和镜头驱动马达1000,该镜头驱动马达1000包括马达外壳1100、马达底座1200、光学镜头1300、镜头载体1400、驱动组件1500、电磁阻尼组件1600、第一簧片1700和第二簧片1800。
感光组件例如由线路板、感光芯片、电子元器件组成。感光组件也可以包括模塑体,模塑体包覆电子元器件并且包覆感光芯片的部分感光区。
此外,摄像模组还包括未示出的设置在感光组件与光学镜头之间的滤光组件,该滤光组件包括滤光片,该滤光片安装于镜座,镜座可以选择性通过胶水安装于线路板、模塑体、感光芯片非感光区三者中任一者。马达也可以通过粘接剂选择性地安装于线路板、模塑体、镜座三者中任一者。
马达外壳1100和马达底座1200彼此连接,使得在马达外壳1100与马达底座1200之间形成空腔,在该空腔中容纳光学镜头1300、镜头载体1400、驱动组件1500、电磁阻尼组件1600、第一簧片1700和第二簧片1800。镜头载体1400以可运动的方式被容纳在所述空腔中。马达外壳1100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
马达底座1200例如由塑胶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加工而成。此外,在马达底座1200可以通过嵌入成型的工艺配设有金属脚,该金属脚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马达外壳1100和马达底座1200在沿光轴方向的俯视图中构造成四边形的,马达底座1200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凸起部1210,马达外壳1100与马达底座1200的凸起部1210相互咬合固定。在马达外壳1100的四个角部附近固定安装有磁石的情况下,这四个凸起部1210不与安装于马达外壳上的磁石相互碰撞或者叠加。
备选地或附加地,马达外壳1100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熔接等方式与马达底座1200结合,以形成所述空腔。
镜头载体1400构造为中空的,以承载包括光学镜头1300在内的镜头组件。镜头载体与镜头组件之间可配置有相互对应的螺纹结构,使得光学元件更稳定地固定于镜头载体。当然,也可以采用无螺纹结构,使用胶水将光学镜头和镜头载体粘接固定。或者采用螺纹结构与粘着剂相结合以固定光学镜头与镜头载体。有利地,镜头载体与马达外壳和马达底座皆间隔开距离,即镜头载体不与马达外壳以及马达底座直接接触。镜头载体1400能够在所述空腔内活动,从而驱动光学镜头沿光轴方向做往复运动,实现对焦功能。
如图2至图4所示,驱动组件15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石部件1510和可通电导体、尤其是可通电线圈1520,用于驱动镜头载体1400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1300在所述空腔中沿预定方向、例如光轴方向运动,所述第一磁石部件1510包括至少两个磁石。驱动组件1500的导体、尤其是线圈需要通电、例如通过引入电源线或者通过摄像模组的线路板引线来通电,以便实现驱动作用。第一磁石部件1510的磁石一般是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通过粉末烧结加工而成,用来提供固定的磁场。线圈一般采用自粘漆包线绕制而成,作为通电导体在磁石提供的磁场中受力,产生推力,进而推动光学镜头移动。马达外壳、第一磁石部件的磁石、马达底座依序地沿着光轴排列,马达外壳位于磁石和马达底座上方并且可以利用粘接、焊接或熔接等方式与马达底座结合以形成所述空腔。
如图2至图4所示,电磁阻尼组件1600包括固定在所述空腔中的定子1610和能在所述空腔中相对于所述定子1610运动的动子1620,所述定子与所述动子相对设置并且被构造成通过彼此的相对运动来提供阻尼力,该阻尼力阻碍镜头载体1400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1300在所述空腔中沿所述预定方向运动,其中,所述定子为第二磁石部件并且所述动子为独立于所述可通电线圈的电磁阻尼导体,或者所述定子为独立于所述可通电线圈的电磁阻尼导体并且所述动子为第二磁石部件。也就是说,通过能够彼此相对运动的第二磁石部件与电磁阻尼导体,基于楞次定律能够提供阻碍所述相对运动的阻尼力。
通过设置独立的电磁阻尼组件,能够实现下列优点中的至少一个:
1)电磁阻尼可量化,即可以直接通过计算、仿真来计算阻尼力,达到预期阻尼效果;
2)阻尼效果稳定,电磁阻尼组件由导体和磁石组成,一旦设计完成或装配完成,阻尼力即确定,一致性好,产品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品质稳定性高,对后期PID调试要求较低;
3)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马达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范围内,电磁阻尼的效果几乎不变,且没有老化风险;
4)电磁阻尼组件的无触点特性,机械稳定性高,在马达能承受的可靠性条件内,电磁阻尼组件不受影响;
5)电磁阻尼组件能够有效抑制定子的振动,显著增加系统阻尼系数,减小谐振峰值;
6)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驱动组件需要通电实现驱动,而电磁阻尼组件不需要连通电路,可作为独立的组件安装在马达上,电磁阻尼组件的第二磁石部件和电磁阻尼导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与驱动组件的第一磁石部件和可通电导体的相对运动方向基本上平行。由于楞次定律,闭合导体与磁体发生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由于闭合导体所穿透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会产生感生电流,这一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会阻碍两者的相对运动,提供一个阻力,故电磁阻尼组件根据驱动组件的运动方向来安装,由此给驱动组件提供一个相对方向的阻尼力,实现快速稳定的功能。
由于电磁阻尼组件并不与外界进行电连接,它所提供的阻尼力根据设定一旦存在就客观存在,这一点类似于阻尼胶或者阻尼材料。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电磁阻尼组件1600如下地实现镜头载体1400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1300的快速稳定:
驱动组件1500给镜头载体1400提供所需驱动力,镜头载体1400从位移0开始沿与预定方向移动,该预定方向与电磁阻尼组件提供的阻尼力的方向平行且相反,即,电磁阻尼组件1600给镜头载体1400提供固定的阻力,这时电磁阻尼组件主要发挥负面作用;
当驱动组件1500停止驱动之后,镜头载体1400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1300仍会由于惯性作用向预定方向持续移动,此时电磁阻尼组件1600提供的阻尼力就会给镜头载体的惯性运动一个阻力,增加在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的惯性位移过程中的摩擦力,使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的惯性位移能够更快速地停止,减少其因惯性进行往复运动的次数,从而减少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直到停止所耗费的时间,从而实现对焦过程中的快速稳定。
如图5所示,S1为没有阻尼的情况下的振动衰减曲线,S2为有电磁阻尼的振动衰减曲线,S2的振幅约在1秒时趋于零,能够节约大约2.5秒的时间。由于电磁阻尼组件相对于驱动组件独立存在并且电磁阻尼组件通过电磁场形成阻尼力,弥补了阻尼胶等类似的阻尼材料易磨损、使用时间有限及阻尼效果不稳定等缺点。
在图2至4所示的实施例中,镜头载体1400包括用于安装可通电线圈1520的线圈安装部和用于固定安装电磁阻尼组件1600的动子1620、尤其是电磁阻尼导体的动子安装部,从而电磁阻尼组件1600的动子1620和可通电线圈1520均能够被固定安装在镜头载体1400中。电磁阻尼组件1600的定子1610、尤其是第二磁石部件被固定安装在马达外壳或马达底座中,例如通过胶水粘接在马达外壳内侧或马达底座的内底部。第一磁石部件1510被固定安装在马达外壳或马达底座中,例如通过胶水粘接在马达外壳内侧或马达底座的内底部。由此,通过可通电线圈带动镜头载体运动,进而带动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相对于电磁阻尼组件的定子运动,以提供阻尼力。特别是,线圈安装部和动子安装部彼此相连地设置在镜头载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1620为电磁阻尼导体、优选为金属片。电磁阻尼组件的金属片可用胶水粘接于动子安装部。其中,金属片的体积可根据镜头载体上的动子安装部进行调整,动子安装部可根据镜头载体上的空隙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子安装部可以是开设在镜头载体的侧面的第一凹槽、例如不规则凹槽,电磁阻尼组件的金属片可容纳在该第一凹槽中。
进一步,动子安装部和线圈安装部可以构造成镜头载体上的台阶结构,尤其是构造在镜头载体的外周表面上的台阶结构,如图4所示。在此,动子安装部和线圈安装部的台阶结构可以彼此相邻,并在横向于光轴的方向上、尤其是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高度。作为示例,在图4中,电磁阻尼组件1600的动子1620(第二磁石部件1610或电磁阻尼导体)安装于较高的台阶,例如在光轴的方向上靠近像侧,而驱动组件1500的可通电线圈1520安装于较低的台阶,例如在光轴的方向上靠近物侧。
备选地,动子安装部也可以是开设在镜头载体侧面的第一凸起部,该第一凸起部可容纳在电磁阻尼组件的中间开孔的金属片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可通电线圈1520可以围绕镜头载体的侧面设置在线圈安装部中、例如缠绕在镜头载体的侧面。例如,线圈安装部可以是开设在镜头载体的侧面的第二凹槽,可通电线圈1520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环绕镜头载体的整个侧面。在此,驱动组件的磁石与可通电线圈相对设置,驱动组件的磁石布置、例如粘接在马达底座的内周缘处,例如在马达底座的四个角部中各粘接有一个磁石。在此,驱动组件的磁石在光轴方向上的高度被设计成高于线圈安装部,使得在环绕镜头载体的侧面安装在镜头载体中的可通电线圈在空腔内运动(例如沿着光轴从下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在驱动组件的磁石的覆盖范围内或者说作用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子安装部和线圈安装部均为设置在镜头载体侧面、尤其是外圆周侧面上的凹槽。例如,动子安装部为第一凹槽,线圈安装部为第二凹槽。可选地,第一凹槽可以是单个凹槽或者一组凹糟,第二凹槽也可以是单个凹槽或者一组凹糟。可选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二凹槽的深度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彼此相连。进一步,在镜头载体侧面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挡墙,其形成两个相邻凹槽之间的分隔壁,例如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之间的分隔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恰好一个或者两个挡墙,用于分隔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可选地,挡墙在镜头载体侧面上呈凸起部的形式,从而可以使线圈缠绕在挡墙两侧的凹槽中,并通过挡墙分隔和固定线圈或磁石。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镜头载体侧面上构造一种呈连续阶梯形式的组合安装槽,其包括垂直于光轴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挡墙和沿着光轴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台阶,其中所述垂直于光轴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挡墙形成对应的台阶侧壁,如图4所示。因此,组合安装槽的台阶可以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台阶可以用于缠绕可通电的线圈和安装动子,而所述至少一个挡墙可以实现可通电的线圈与动子的分隔和固定。在此情况下,线圈安装部和动子安装部可以设置成相邻的。可选地,所述台阶沿着光轴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对应挡墙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宽度,从而例如实现方便和可靠固定电磁阻尼导体的金属片或磁石。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阻尼组件的金属片安装于动子安装部中,且与驱动组件的磁石相对,此时电磁阻尼组件与驱动组件共用磁石。动子安装部可设置于线圈安装部上方或下方。此时,为保证驱动组件的线圈和电磁阻尼的金属片在空腔内从下到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在共用磁石的覆盖范围内,共用磁石需要增加厚度,保证给驱动组件的线圈和电磁阻尼的金属片提供充足磁力及磁力覆盖范围。
在备选的实施例中,电磁阻尼组件不与驱动组件共用磁石,即第二磁石部件与第一磁石部件完全彼此独立。动子安装部和线圈安装部相邻,电磁阻尼组件的磁石或金属片安装于动子安装部,可与线圈安装部的线圈接触或不接触。在此,例如动子安装部和线圈安装部可以构造成镜头载体上的台阶结构,尤其是构造在镜头载体的外周表面上的台阶结构,如图4所示。此时,驱动组件的磁石可以位于马达外壳或马达底座的四角,且高于线圈安装部,以确保线圈从下到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在磁石的覆盖范围内。动子安装部位于线圈安装部下方,且和驱动组件的磁石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避免相互干扰。特别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电磁阻尼组件的定子1610、尤其是第二磁石部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各磁石1510之间形成的空隙中并且不与驱动组件的可通电线圈相互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线圈安装部也可以是开设在镜头载体侧面的第二凸起部,线圈在第二凸起部上并非完全包围镜头载体。此时,驱动组件的磁石可以与线圈相对地布置、例如粘接在马达外壳内侧的四角或者马达外壳内侧的四边。驱动组件的磁石的位置这样设置,使得能保证线圈从下到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在磁石的作用覆盖范围内。镜头载体在沿光轴方向的俯视图中构造成四边形的,在镜头载体的四个角部之任意角部中可设置至少一动子安装部,用于安装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而在马达外壳的四个角部之任意角部中与动子安装部对应地可设置定子安装部,用于安装电磁阻尼组件的定子。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线圈可以安装于镜头载体的端侧,而驱动组件的磁石与线圈相对地设置于镜头载体上方,电磁阻尼组件设置于驱动组件的各磁石之间的空隙中,不与驱动组件的线圈发生相互作用。
当然,驱动组件的线圈还可以直接绕制在镜头载体的侧面。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簧片1700和第二簧片1800分别安装在镜头载体1400的两侧,以用于弹性地夹持镜头载体。在镜头载体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在所述空腔中运动时,通过第一簧片以及第二簧片的弹性夹持限制镜头载体的移动范围,使得镜头载体在运动过程中不接触马达外壳和马达底座,避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移动或受到外力冲击时,镜头载体由于碰撞到外壳或是底座而造成镜头载体以及在其内的光学元件损坏,进而延长马达寿命。此外,由于电磁阻尼组件1600提供的阻尼力的作用,簧片的往复运动次数也相应减少,进一步延长了弹片马达的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簧片1700包括通过簧丝1730彼此连接的可相对彼此运动的内框1710和外框1720。簧丝1730用于连接内框1710和外框1720并提供回弹作用力,使内框1710和外框1720能够恢复到同一平面。第一簧片的内框1710与镜头载体1400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胶水粘接或者热铆接)、例如与镜头载体1400的远离马达底座1200的第一端(顶面)固定连接。第一簧片的外框1720与马达外壳1100和/或马达底座1200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胶水粘接)、优选至少固定于马达外壳1100的内侧。
同样的,如图2所示,第二簧片1800用于支撑镜头载体1400并且包括通过簧丝1830彼此连接的可相对彼此运动的内框1810和外框1820。簧丝1830用于连接内框1810和外框1820并提供回弹作用力,使内框1810和外框1820能够恢复到同一平面。第二簧片的内框1810与镜头载体1400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胶水粘接或者热铆接)、例如与镜头载体1400的面向马达底座1200的第二端(底面)固定连接。第二簧片的外框1820与马达底座1200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胶水粘接)、例如通过马达底座1200的凸起1220固定。
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具有弹性,例如由金属(一般为金属合金、例如铜合金)制成。在此,第二簧片的内框与可通电线圈1520电性连接、例如通过锡膏焊、电阻焊、激光焊等连接方式电性连接,并且与马达底座的金属脚电性连接。换言之,第二簧片的内框将可通电线圈1520与外部电路导通,从而为可通电线圈1520供电,以实现对镜头载体的驱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马达外壳1100由导磁性材料制成,尤其是由具有高磁导率的材料制成。例如,马达外壳1100由铁磁性材料,例如铁、镍、钴或其合金等制成。更进一步地,马达外壳1100具有多个、例如四个沿着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突出部。由此有利于保磁以及加强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阻尼导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金属片。特别优选的是,电磁阻尼导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中间开孔的金属片、即线圈形状的中空片体或者其他形状的中空片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磁阻尼导体可以包括闭合的金属片,即非中空片体,采用闭合金属片能够获得更好的阻尼效果。由于对于有中间腔的金属片(类似于线圈形状),可以根据固定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电阻,而对于无中间腔的金属片,电阻采用积分的形式求得,因此对于中间开孔的金属片、即类似于线圈结构的金属片,能够更好地计算阻尼力的大小,从设计和计算上能够更准确地确定需要的阻尼力。
此外,电磁阻尼导体采用高导电率/低电阻率的金属或者合金材料制成,例如铜/铜合金、银/银合金等。
优选地,电磁阻尼组件与驱动组件可以均具有磁石与线圈的结构。
如图6所示,常规的磁石充磁方向会使磁感应线形成一个闭环,类圆的磁感应线呈角度地被位于磁场中的导体切割产生电流。由于磁石形成一个闭环,与磁石平行方向放置的导体切割磁感应线时是呈一个角度切割的。
为了改善阻尼效果,在一些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磁石部件包括至少三个磁石,第二磁石部件的至少三个磁石被布置成使得,第二磁石部件1610的背离电磁阻尼导体1620的第一端100的磁力线朝向第二磁石部件1610的中间被压缩,而第二磁石部件1610的朝向电磁阻尼导体1620的第二端200的磁力线远离第二磁石部件1610的中间被扩张。通过这样布置的磁石,能够改变磁力线走向,从而给线圈/导体提供更有利的切割角度,进而改善阻尼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磁石部件1610包括依次并排的第一磁石110、第二磁石120和第三磁石130,第二磁石120位于第一磁石110与第三磁石130之间。第一磁石110和第三磁石130的各自两个磁极的连线(即充磁方向)基本上垂直于电磁阻尼导体1620、例如线圈,而第二磁石120的两个磁极(即充磁方向)的连线基本上平行于电磁阻尼导体。第一磁石110的朝向电磁阻尼导体1620的磁极111(S极)与第三磁石130的朝向电磁阻尼导体1620的磁极131(N极)相反,第二磁石120的朝向第一磁石110的磁极121(S极)与第一磁石110的朝向电磁阻尼导体1620的磁极111(S极)相同,第二磁石120的朝向第三磁石130的磁极122(N极)与第三磁石130的朝向电磁阻尼导体1620的磁极131相同(N极)。
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磁石部件1610的三个磁石的充磁方向(图7和8中的箭头方向)与常规不同,如图8所示,通过该方式使得上方磁力线被压缩/压扁,而下方磁力线扩张/拉伸,即第二磁石部件1610的背离电磁阻尼导体1620的第一端100的磁力线朝向第二磁石部件1610的中间被压缩,而第二磁石部件1610的朝向电磁阻尼导体1620的第二端200的磁力线远离第二磁石部件1610的中间被扩张。这种磁石排列方式可以定向地对一侧磁场(第二磁石部件1610的朝向电磁阻尼导体1620的一侧200)进行加强,由于该侧的磁石磁极是相同的,同极互斥,使磁感应线不规律的向外运动,呈一个类长方体的闭环分布,使得经过电磁阻尼导体、例如线圈的磁感应线以一个更接近垂直的角度被其切割,由此更有效地提高其磁场利用率,从而提高电磁力,能够提供更大的阻尼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也可以具有上述类似于电磁阻尼组件的多于三个磁石的布置结构。即,第一磁石部件可以包括至少三个磁石,所述第一磁石部件的至少三个磁石被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磁石部件的背离所述可通电导体的第一端的磁力线朝向所述第一磁石部件的中间被压缩,而所述第一磁石部件的朝向所述可通电导体的第二端的磁力线远离所述第一磁石部件的中间被扩张。通过将这一磁石结构应用于驱动组件中,能起到提升马达推力的效果,使马达能够推动更大重量的镜头。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磁石部件1510包括依次并排的第四磁石140、第五磁石150和第六磁石160,第五磁石150位于第四磁石140与第六磁石160之间。第四磁石和第六磁石的各自两个磁极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可通电导体1520,而第五磁石的两个磁极的连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可通电导体1520。第四磁石的朝向可通电导体1520的磁极与第六磁石的朝向可通电导体1520的磁极相反,第五磁石的朝向第四磁石的磁极与第四磁石的朝向可通电导体1520的磁极相同,第五磁石的朝向第六磁石的磁极与第六磁石的朝向可通电导体1520的磁极相同。
在加强一侧(第一磁石部件1510的朝向可通电导体1520的一侧)磁场的同时,由于另一侧(第一磁石部件1510的背离可通电导体1520的一侧)是不同的磁极,因而可以减小另一侧磁场发散的趋势,从而起到一定的防漏磁效果,减少对相邻模组和电声器件的影响,配合外部导磁外壳,就可以起到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此外,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位移传感器、例如霍尔效应传感器或TMR传感器等,用于检测镜头载体相对于马达外壳和马达底座的运动位移,从而能够使用闭环控制方式驱动镜头载体,达到自动对焦效果。在闭环控制方式下,需要对应增加电路板,电路板可为软性电路板或软硬复合板等,电子元件设置在电路板上并且可包括被动元件,例如电容、电阻或电感等。电路板以及电子元件可设置于驱动组件的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以及电子元件设置于马达底座之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上述摄像模组并且具有显示模组,所述摄像模组用于拍摄目标物体,所述显示模组用于显示所述摄像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体。
按照本发明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以上在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特征或者特征组合,只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是有意义的并且不会相互矛盾,均可以任意相互组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针对本发明提供的摄像模组所说明的优点和特征以相应的方式适用于本发明提供的终端设备,反之亦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用于承载所述光学镜头的镜头载体、沿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位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的感光组件和镜头驱动马达,其中所述镜头驱动马达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磁石部件和与第一磁石部件相对设置的可通电线圈,用于驱动所述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运动,和
电磁阻尼组件,所述电磁阻尼组件包括定子和能相对于所述定子运动的动子,其中所述定子与所述动子构造成通过彼此的相对运动来提供电磁阻尼力,该电磁阻尼力阻碍所述镜头载体连同其承载的光学镜头运动,
其中,所述镜头载体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驱动组件的可通电线圈的线圈安装部和用于固定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的动子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为独立于所述可通电线圈的电磁阻尼导体,并且所述定子为第二磁石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磁石部件和所述电磁阻尼组件的第二磁石部件为共同的磁石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构造为至少一个金属片,所述至少一个金属片粘接于动子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为第二磁石部件,并且所述定子为独立于所述可通电线圈的电磁阻尼导体。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载体的侧面构造有第一凹槽作为所述动子安装部;和/或,所述镜头载体的侧面构造有第二凹槽作为所述线圈安装部,所述可通电线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环绕所述镜头载体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具有不同的深度并且彼此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载体的侧面动子构造有第一凸起部作为所述动子安装部;和/或,所述镜头载体的侧面构造有第二凸起部作为所述线圈安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阻尼组件的动子构造为至少一个中间开孔的金属片,其中,第一凸起部能够容纳在金属片的中间开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马达还包括马达外壳和马达底座,其中所述马达底座与所述马达外壳彼此连接,并在所述马达外壳与所述马达底座之间形成空腔,在该空腔中容纳所述光学镜头、镜头载体、感光组件和镜头驱动马达。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阻尼组件的定子被固定安装在所述马达外壳或所述马达底座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外壳具有多个角部,在所述马达外壳的各个角部的内侧各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磁石部件的一个磁石;或者所述马达底座具有多个角部,在所述马达底座的各个角部的内侧各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磁石部件的一个磁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石部件包括至少两个磁石。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安装部位于线圈安装部下方,并且沿着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磁石部件错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载体具有用于承载所述光学镜头的中空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马达还包括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分别安装在所述镜头载体的两侧,以用于沿光轴方向弹性地夹持所述镜头载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分别包括通过簧丝彼此连接的可相对彼此运动的内框和外框,其中,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的内框与所述镜头载体连接,所述第一簧片和所述第二簧片的外框与所述马达外壳和/或所述马达底座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簧片的内框与所述镜头载体的远离所述马达底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簧片的内框与所述镜头载体的面向所述马达底座的第二端连接;以及
所述第一簧片的外框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二簧片的外框与所述马达底座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簧片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簧片的内框与所述可通电线圈电性连接并且与所述马达底座的与电路连接的导电部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石部件的多个磁石和第二磁石部件的多个磁石围绕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交替布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阻尼导体被构造为不通电的电磁阻尼导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阻尼组件第二磁石部件包括至少三个磁石,所述第二磁石部件的至少三个磁石被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二磁石部件的背离所述电磁阻尼导体的第一端的磁力线朝向所述第二磁石部件的中间被压缩,而所述第二磁石部件的朝向所述电磁阻尼导体的第二端的磁力线远离所述第二磁石部件的中间被扩张。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外壳由导磁性材料制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镜头载体相对于所述马达外壳或所述马达底座的运动位移。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感光组件与所述光学镜头之间的滤光片。
2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用于拍摄目标物体;
显示模组,用于显示所述摄像模组所拍摄的目标物体。
CN202110043537.6A 2021-01-13 2021-01-13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14765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3537.6A CN114765652B (zh) 2021-01-13 2021-01-13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PCT/CN2022/070943 WO2022152069A1 (zh) 2021-01-13 2022-01-10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02280009173.2A CN116762350A (zh) 2021-01-13 2022-01-10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3537.6A CN114765652B (zh) 2021-01-13 2021-01-13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5652A CN114765652A (zh) 2022-07-19
CN114765652B true CN114765652B (zh) 2022-12-06

Family

ID=823627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3537.6A Active CN114765652B (zh) 2021-01-13 2021-01-13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02280009173.2A Pending CN116762350A (zh) 2021-01-13 2022-01-10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9173.2A Pending CN116762350A (zh) 2021-01-13 2022-01-10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765652B (zh)
WO (1) WO20221520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4615B (zh) * 2023-03-07 2023-09-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摄像头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7156250B (zh) * 2023-10-27 2024-04-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5759A (zh) * 2005-09-02 2010-09-0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镜头驱动装置
JP2014191073A (ja) * 2013-03-26 2014-10-06 Asahi Kasei Electronics Co Ltd 位置検出装置
CN105472219A (zh) * 2015-12-01 2016-04-0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集成驱动线圈的电气支架和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CN106647107A (zh) * 2015-11-03 2017-05-1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206411316U (zh) * 2016-12-29 2017-08-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340668A (zh) * 2016-04-28 2017-11-1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双镜头照相系统
CN211236410U (zh) * 2019-12-19 2020-08-11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pc双摄驱动马达
CN211531165U (zh) * 2020-03-09 2020-09-1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1541A (en) * 1988-04-06 1990-03-27 Schwem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Inertial pendulum optical stabilizer
JPH11238235A (ja) * 1997-12-16 1999-08-31 Akai Electric Co Ltd 光ヘッドアクチュエータ
US7113351B2 (en) * 2003-01-02 2006-09-26 Cov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tuating lens assemblies
KR100616662B1 (ko) * 2005-01-13 2006-08-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진동특성과 내충격성이 향상된 초점조절장치
CN1873513A (zh) * 2005-06-03 2006-12-0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光机模块及其镜头移动缓冲装置
CN103810925A (zh) * 2012-11-13 2014-05-21 郑州鑫雨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磁矩试验器
KR20160045382A (ko) * 2014-10-17 2016-04-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5759A (zh) * 2005-09-02 2010-09-0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镜头驱动装置
JP2014191073A (ja) * 2013-03-26 2014-10-06 Asahi Kasei Electronics Co Ltd 位置検出装置
CN106647107A (zh) * 2015-11-03 2017-05-1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05472219A (zh) * 2015-12-01 2016-04-0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集成驱动线圈的电气支架和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CN107340668A (zh) * 2016-04-28 2017-11-1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双镜头照相系统
CN206411316U (zh) * 2016-12-29 2017-08-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1236410U (zh) * 2019-12-19 2020-08-11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pc双摄驱动马达
CN211531165U (zh) * 2020-03-09 2020-09-1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2350A (zh) 2023-09-15
CN114765652A (zh) 2022-07-19
WO2022152069A1 (zh)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10606B (zh) 相机模块和包括该相机模块的光学装置
US11762168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US8982221B2 (en) Photography device with a shake-correction structure
CN114765652B (zh)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1694127A (zh) 透镜驱动单元、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JP2017508181A (ja) レンズ駆動モータ
US9465230B2 (en) Lens holding device
US20210294070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CN109845238B (zh) 双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KR102123582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211531165U (zh) 一种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
CN108008517B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2083544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US20190107686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1826676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KR20140076405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4500777A (zh) 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KR20160007082A (ko) 렌즈구동모터
CN115706503A (zh) 一种用于驱动镜头组件的马达组件及摄像模组
KR20180110996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US20200192195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8974662U (zh) 镜头驱动装置及其底座
KR20150140995A (ko) 렌즈구동모터
KR20180110995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CN215580571U (zh) 光学元件的驱动机构及光学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