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1064A - 具有鼻窦粘液去除功能的双体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鼻窦粘液去除功能的双体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1064A
CN114761064A CN202080081835.8A CN202080081835A CN114761064A CN 114761064 A CN114761064 A CN 114761064A CN 202080081835 A CN202080081835 A CN 202080081835A CN 114761064 A CN114761064 A CN 114761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or
drug delivery
delivery device
clip
fix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18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大璜
金承信
朴良玉
金政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ukaim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ukaim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1091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4910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ukaim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ukaim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61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10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80Suction pumps
    • A61M1/81Piston pumps, e.g. syringes
    • A61M1/815Piston pumps, e.g. syringes the barrel serving as aspiration container, e.g. in a breast pum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A61M31/002Devices for releasing a drug at a continuous and controlled rate fo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64Containers with integrated suction means
    • A61M1/67Containers incorporating a piston-type member to create suction, e.g. syri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71Suction drainage systems
    • A61M1/77Suction-irrigation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00Medical syringes, e.g. 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33Enemata; Irrigators characterised by liquid supply means, e.g. from pressurised reservoirs
    • A61M3/0254Enemata; Irrigators characterised by liquid supply means, e.g. from pressurised reservoirs the liquid being pumped
    • A61M3/0262Enemata; Irrigators characterised by liquid supply means, e.g. from pressurised reservoirs the liquid being pumped manually, e.g. by squeezing a bulb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00Medical syringes, e.g. 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7Devices for holding the cannula in position, e.g. bel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00Medical syringes, e.g. 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79Cannula; Nozzles; Tips; their connec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7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having air pumping means
    • A61M2205/071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having air pumping means hand operated
    • A61M2205/073Syringe, piston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6Head
    • A61M2210/0618No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6Head
    • A61M2210/0681Sinus (maxillar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鼻孔去除鼻窦的粘液并给药以预防或治疗鼻窦疾病的双体给药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通过固定支架将结合有衔接头的两个注入器固定为一体,固定的注入器的各衔接头同时紧贴于两个鼻孔后,通过在鼻腔产生负压来抽取鼻窦的粘液或向鼻窦给药的装置。

Description

具有鼻窦粘液去除功能的双体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体给药装置,通过鼻孔去除鼻窦的粘液并给药以治疗鼻窦疾病,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通过固定支架将结合有衔接头(adapter)的两个注入器固定为一体,固定的两个注入器通过调节衔接头的间隔来分别紧贴于用户的两个鼻孔后,通过在鼻腔产生负压来抽取鼻窦的粘液或向鼻窦给药的装置。
背景技术
鼻窦是颅骨内部、前额后、鼻骨、脸颊和眼睛后面的充空气的空间。当充满空气时,它会振动以帮助说话。四对鼻窦通过小口连接到鼻腔。
当一个人健康时,鼻窦在纤毛的作用下自由排出粘液,从而保持内部清洁。所述粘液是一种稀薄且水分多的液体,从鼻窦自由流动到鼻子顶部,向鼻子入口和喉咙后侧排出。随着粘液排出,鼻子保持湿润,并且灰尘、病菌和其他细菌也会被冲走。
然而,当鼻窦发炎时,由于粘液会变得厚重且粘稠,从而无法流过通向鼻子的小口(ostia)。体液聚集在鼻窦,引起压力和疼痛,导致鼻窦炎。本质上,鼻窦炎的定义与鼻窦感染相同。
当鼻窦的气囊堵塞时,可能会繁殖如病毒、病菌或真菌的细菌。当粘液的自然排出因如感冒或流感的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或者堵塞而阻塞时,停滞的粘液就成为病菌生长和发炎的理想场所。粘稠、黄色或变色的粘液为这种感染的典型的例子。
所述感染引起的鼻窦炎主要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性质。急性鼻窦感染持续10天至8周,慢性鼻窦感染比急性鼻窦感染持续更长时间。
慢性鼻窦感染一次可持续几个月,典型地,真菌感染持续很长时间。急性鼻窦炎的常见问题是引起面部疼痛和压力,并且还可能会引起鼻窦皮肤发红、鼻塞、滴液增厚、发烧和头痛。
当患上鼻窦炎时,通过抗生素、鼻腔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鼻腔盐水洗液等各种方法和药进行治疗。急性鼻窦炎通常用抗生素和止血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推荐治疗法为休息和多喝水以稀释粘液。因为抗生素治疗需要长时间给药约8-12周以上才有效,长时间给药可能引起副作用,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另外,如果即使持续服用抗生素和抗组胺药等,鼻窦炎持续3个月以上时,建议手术作为最后的手段。
当今最常用的手术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FESS的目标是扩大上颌窦和额窦的开口部,并且通过直视并去除筛骨窦来打开筛窦区域来改善鼻窦的引流。
然而,由于FESS本身容易引起炎症,因此可能会导致术后纤维化、狭窄和/或息肉,由此,通常导致新开放的鼻窦阻塞,因此可能需要进行修复手术来矫正开口部和保持开放的区域。
如上所述,由于鼻窦手术有风险,因此大部分鼓励不做手术就用药物治疗。
由于所述鼻窦炎局部发生在鼻腔和鼻窦,因此比起全身给药,如果将药剂局部施用到炎症部位,则可能更有效果。尤其,局部给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因此可以避免全身副作用,并且可以在目标部位使用更高浓度。
对于用于治疗所述鼻窦炎的局部给药,已经提出来各种类型的装置和方法,例如非冲洗装置、喷雾泵装置、滴鼻装置和喷雾器装置等。
根据Snidvongs(Am J Rhinol.2008 9月-10月;225:483-6)等的实验,进入发炎患者的鼻窦内的药物量极少。这是鼻窦治疗药物没有效果的一个重要理由。
韩国授权专利第10-1947403号(2019年02月07日注册,以下称为“现有技术文献1”)提出了一种鼻腔和鼻窦给药装置和方法。现有技术文献1是在药物存储容器的注入口安装体积可变的衔接头,并通过衔接头的加压和释放来改变衔接头内部体积,由于体积变化量的传递而在鼻孔内部空间产生压力变化,从而实现鼻腔和鼻窦的清洗和给药。然而,在现有技术文献1中,虽然向鼻窦注入药物有效,但不适合去除鼻窦内的分泌物。
韩国授权专利第10-1627610号(2016年05月31日注册,以下称为“现有技术文献2”)提出了一种鼻腔冲洗器。现有技术文献2是在一个主体部设置两个喷嘴部,从而通过同时向两个鼻孔喷射盐水来清洗。然而,难以通过压力变化清洗鼻窦,并且虽然形成两个喷嘴部,但分别起到相同的作用,因此各喷嘴很难提供彼此不同的功能,例如,一个注入药物,另一个吸收分泌物。
日本公开专利9-253208号(1997年09月30日公开,以下称为“现有技术文献3”)提出了一种鼻腔用给药器。现有技术文献3具有与现有技术文献2类似的结构,其为在一个主体形成两个喷射孔的形状。这也可以向两个鼻孔均匀地喷射药物,但不适用于通过负压吸入并去除鼻窦内的分泌物。
如上所述,为了有效地治疗鼻窦炎,首先必须在处理药物之前进行抽出鼻窦内的粘液的过程。然而,目前除了手术以外,难以抽出鼻窦内的粘液,并且在鼻窦中,上颌窦的排出孔在高的位置,因此分泌物的重力排出不畅,容易感染,并且难以去除感染因素。
即,为了治疗鼻窦炎,去除鼻窦内的粘液很重要,但是目前除了产生高昂的费用的手术方法以外,仍然没有去除鼻窦内部的粘液的方法。
因此,对除了手术方法以外降低治疗费用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抽出鼻窦内的粘液的技术的关心和需要逐渐增加。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用于解决传统的鼻窦内去除粘液的需要,在本发明的具有鼻窦粘液去除功能的双体给药装置中,使用具有衔接头的两个注入器,使得紧贴于两个鼻孔,当头部向侧面倾斜时,通过将两个注入器上下配置来密封鼻腔,在抬起软腭阻塞鼻腔呼吸的状态下,通过拉动注入器推杆对鼻腔产生负压,执行通过产生负压使上部鼻窦的分泌物向上部鼻腔排出或者下部鼻腔的药物通过负压解除注入到下部鼻窦的过程,能够及时去除在向下部鼻窦注入药物的过程中流入到上部鼻腔的分泌物等,能够同时执行药物注入和分泌物吸入去除或者分别执行分泌物去除和药物注入。
尤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置,其通过使用固定支架来将两个传统的单个鼻腔清洗装置连接成一体,并且构成为容易调节药物注入和吸入分泌物的衔接头部分的间隔,从而提高对用户鼻孔的附着力,因此能够提高鼻窦粘液去除或给药的效率。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具有鼻窦粘液去除功能的双体给药装置,其通过鼻孔向鼻腔注入药物,由第一注入器、第二注入器以及固定支架构成,在所述第一注入器的前端的结合口结合有第一衔接头,且在所述第一注入器的内部形成有空间部;在所述第二注入器的前端的结合口结合有第二衔接头,且在所述第二注入器的内部形成有空间部;以及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安装并固定所述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使得所述第一衔接头的出入口的中心和第二衔接头的出入口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5cm至10cm。
另外,所述固定支架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平行安装,以紧贴于用户的两个鼻孔,或者所述固定支架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以后方间隔比前方间隔更宽地成锐角的倾斜形式安装,从而通过调节第一衔接头的出入口和第二衔接头的出入口的间隔来紧贴于用户的两个鼻孔并闭合。
另外,所述固定支架可以设置成覆盖并内含第一注入器的主体和第二注入器的主体的壳体型或在两侧夹住并固定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夹子型。
另外,所述固定支架可以设置成由支架主体和支架盖构成的壳体型固定支架,在所述支架主体形成有分别安置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安置槽,所述支架盖覆盖所述支架主体的安置槽,以夹持并固定所安置的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
此时,所述固定支架,在支架主体的两个安置槽之间还形成有间隔调节部,所述安置槽之间的间隔调节部分离构成,在前侧通过铰链销可旋转地连接有分离的间隔调节部,在后侧,在一侧间隔调节部表面形成有弧形引导孔,在所述弧形引导孔的内表面形成有多个卡接突起,在另一侧间隔调节部表面形成有向上部突出的卡接台,重叠卡接台以插入到弧形引导孔后,通过左右旋转来调节两个安置槽之间的角度。
此外,所述固定支架可以由夹子主体和夹子部构成,在所述夹子主体形成有分别安置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安置槽,所述夹子部分别从所述夹子主体的轴向两端部向两侧突出,并分别夹持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从而防止向侧面脱离。
另外,所述固定支架,在所述夹子主体的前端的夹子部形成有卡接凸缘,所述卡接凸缘向安置槽的中心轴方向突出以卡住安置的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前端部分从而防止被推动,在所述夹子主体的后端的夹子部沿与安置槽中心轴正交的方向还形成有夹槽,在所安装的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各自的后端形成的把手部插入并夹紧于所述夹槽中。
此时,所述夹槽的从安置槽的表面向内侧的深度可以形成为使得安置在安置槽的注入器的突出的把手部能够进行轴旋转而不会卡住。
另外,所述夹子主体可以构造成分离成前方主体和后方主体,以能够调节长度。
在所述前方主体中,从后端向前方侧形成有长度调节槽,在与所述长度调节槽正交的侧面方向形成有结合孔,结合销以插入并贯穿的方式结合至所述结合孔;在所述后方主体中,具有与所述长度调节槽的横截面对应的横截面的长度调节台从前端向前方侧突出并插入到长度调节槽,在长度调节台的内侧形成有在侧面方向上贯穿并沿前后方向以长形形成的结合长孔,结合销构造成插入并贯穿所述结合长孔,使得根据结合长孔中的结合销的结合位置来调节长度。
另外,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注入器或第二注入器的前后移动,在鼻腔中形成负压,从而排出鼻窦中的粘液或向鼻窦注入药物。
另外,提供一种固定支架,作为双体给药装置中的部件,固定支架可以用于安装并固定两个注入器。
另外,提供一种衔接头,作为双体给药装置中的部件,为了方便产生鼻腔内部负压和排出鼻腔内部物质,可以在衔接头的出入口端部面在侧面方向上形成有流通槽,从而连通衔接头的内部和外部。
发明效果
根据所述解决手段的本发明的具有鼻窦粘液去除功能的双体给药装置,设置有两个注入器,通过将其固定的固定支架连接并一体化,同时堵住用户的两个鼻孔来密封两个鼻腔内部,通过向前后移动任意一个注入器的活塞推杆来改变鼻腔内部的压力,并且通过注入器吸入排出因压力变化从鼻窦排出到鼻腔的分泌物。另外,当在将药物注入到鼻腔的状态下改变鼻腔压力,鼻腔的药物能够通过压力变化容易进入鼻窦内。这能够通过将注入到鼻腔的药物移动到鼻窦内来最大化药物效果。
另外,通过固定支架将两个注入器固定为一体,通过将注入器前端的注入口或吸入口之间的间隔构成为能够根据用户的鼻孔间隔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方便鼻孔内部的鼻腔闭合。
另外,在闭合鼻腔的同时一侧鼻腔通过压力变化进行分泌物去除或药物注入,或者两个鼻腔通过压力变化同时进行分泌物去除和药物注入等,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另外,由于通过鼻腔向鼻窦注入药物,能够预防和治疗感冒、流感、鼻炎等各种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腔和鼻窦疾病,并且能够获得短时间内有效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双体给药装置的立体图和水平剖面图。
图2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分离衔接头的剖面图,图2b是示出衔接头的出入口前端形成有V形流通槽的衔接头的剖面图,图2c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衔接头的剖面图。
图3a至图3c是示出本发明的固定支架的各种形式的垂直剖面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形成有间隔调节部的固定支架的俯视图。
图5a至图5c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可变间隔调节部的固定支架的仰视图和分解立体图。
图6a至图6d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夹子式固定支架的立体图和示意图。
图6e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夹子式固定支架的后方侧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6f为图6d的B-B剖面图,是示出注入器把手部通过夹槽自由旋转的示意图。
图6g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注入器的旋转引起的注入器前端的结合口的位置变化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c是示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形成有长度调节槽和长度调节台的夹子主体的俯视图和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8a至图8g是示出本发明的双体给药装置的使用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所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可实现多种变更,且可具有各种形式,在附图中示出了特定实施例,并且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然而,这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特定的公开形式,应当理解为包括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内包括的所有变更、等同物至替代物。在说明各附图时,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相似的构成要素。在附图中,为了使本发明更明确,可将示出的构件的尺寸相比实际尺寸放大或缩小。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在本申请中,应当理解,诸如“包括”、“具备”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表示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不预先排除一个或其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所用的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在内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含义。常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上下文的含义一致的含义,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定义,否则不应解释为理想或过于形式性的含义。
图1a和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双体给药装置的立体图和水平剖面图。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双体给药装置10包括两个注入器20,其由第一注入器20a和第二注入器20b构成。
所述第一注入器20a和第二注入器20b是由内部形成有空间部252a、252b的主体25、25a、25b和插入到所述主体空间部并沿轴向移动的活塞推杆26、26a、26b构成的注射器形式,结合口251a、251b从主体前方突出,第一衔接头40a和第二衔接头40b分别结合在结合口。
在这种结构中,当沿作为轴向的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活塞推杆26、26a、26b时,结合口251a、251b和活塞推杆26、26a、26b之间的空间部体积缩小或扩大。
当药物储存在所述空间部252a、252b时,药物向前方排出,当是空的空间时,可以通过吸入鼻腔内部的空气来在鼻腔内部形成负压,或者可以吸入并去除鼻腔内的分泌物。
所述第一注入器20a和第二注入器20b可以由5ml至50ml体积的塑料、玻璃或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衔接头40a和第二衔接头40b在前方形成有出入口41、41a、41b,并且后方结合至在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主体25、25a、25b形成的结合口251a、251b。
另外,第一衔接头40a和第二衔接头40b,前侧突出以紧贴鼻孔并一部分插入鼻孔,后侧以在宽的心形、半球形、圆锥形或截锥形、三角形或多边形容器中前方端部侧的一部分以圆锥形或截锥形形成的形式、在多边形容器中前方端部侧的一部分为圆锥形或截锥形而具有倾斜面并且倾斜面突出或凹入形成的形式中的任意一个形成,从而紧贴于鼻孔以密封。所述衔接头的出入口41、41a、41b可以是圆形、角形或异形。
另外,所述衔接头如图2a所示,通过将衔接头40构造成可分离的形式,从而能够容易地清洗内部。即衔接头划分为形成有出入口41的前方衔接头部42和结合在注入器的结合口的后方衔接头部43,所述前方衔接头部和后方衔接头部可以设置成通过螺纹结合方式或嵌合方式等各种结合方式可拆卸地结合的结构。
另外,所述衔接头如图2b所示,在衔接头的出入口41前端面还可以形成有V形流通槽411。所述流通槽411通过防止衔接头紧贴于鼻腔内时衔接头的出入口端部与鼻腔内壁相接并堵塞,使得便于衔接头内外部的物质的流通。即即使出入口41端部在鼻腔内壁闭合,侧面通过形成在出入口面的流通槽411开放,从而可以使内外部物质流通并形成负压。
所述流通槽411除了如图所示的V形以外,还可以以U形半圆形等各种形状形成。另外,流通槽可以在衔接头出入口截面形成一个或多个。
当鼻孔以这种方式密封时,在第一注入器20a或第二注入器20b的活塞推杆26的作用下,通过向密封的鼻腔内部注入药物或者吸入鼻腔内的空气来在鼻腔内形成负压。
所述第一衔接头40a和第二衔接头40b可以由塑料、硅、橡胶和弹性材质的塑料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从而可以通过提高与鼻孔外表面的贴附性来提高密封力。
所述衔接头40、40a、40b描述成能够从注入器20、20a、20b拆卸,但除此之外,可以以衔接头和注入器形成为一体的形式提供。
接下来,所述第一注入器20a和第二注入器20b可以通过固定支架30形成为一体。
另外,如图2c所示,所述衔接头40c内部没有容纳空间而仅形成有移动流路44,从而可以构成为从出入口41c到结合在后方的注入器直接连通。即之前的衔接头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从而可以临时容纳一部分分泌物或药物,但在这种形式中,仅形成简单的移动流路,使得分泌物或药物可以立即从鼻腔移动到注入器,从注入器移动到鼻腔。此时,优选地,衔接头40c的外侧部分以笠形式延伸构造,从而当紧贴于用户的鼻孔时,可以密封鼻孔。
如图3a所示,本发明的固定支架30包括:支架主体31,形成有分别安置第一注入器20a和第二注入器20b的安置槽311;以及支架盖32,从所述支架主体的侧面延伸形成,并通过旋转覆盖安置在安置槽的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上部。这里,支架盖32的外侧端通过旋转结合并固定在支架主体的两个安置槽之间。
作为所述支架主体31和支架盖32的结合单元,可以应用已知的各种结合单元,如卡接突起和卡接槽、按钮、魔术贴、磁铁等。
另外,支架主体31和支架盖32的结构,如图3a所示,设置成在支架主体31两侧面分别延伸形成能够覆盖一个注入器的支架盖32的形式,或者如图3b所示,设置成在支架主体31的一侧延伸形成能够覆盖两个注入器的支架盖32的形式,或者如图3c所示,可以设置成支架主体31和支架盖32完全分离且可拆卸的形式。
所述固定支架30包裹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将固定支架与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结合为一体。
另外,在所述固定支架30的支架主体31安置槽内表面和支架盖32内表面,还可以设置提供摩擦力的涂层,以限制安置的注入器轴向移动。所述涂层优选由具有如橡胶的防滑功能的材料形成。或者,就与注入器相同长度的固定支架30而言,可以通过在支架两个末端形成卡接凸缘来限制注入器的轴向移动。
另外,优选地,通过固定支架30固定的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第一衔接头40a和第二衔接头40b的各出入口41a、41b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5~10cm,从而方便插入到用户的两个鼻孔。
所述固定支架30由塑料、硅、橡胶和金属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各注入器可以平行或倾斜形成使得内角为锐角,以便保持安装在第一注入器20a和第二注入器20b的第一衔接头40a的出入口41a和第二衔接头40b的出入口41b的间距。
这样的固定支架30具有在安装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状态下推或拉活塞推杆时,防止第一注入器或第二注入器从固定支架脱离的固定结构。
例如,如图所示,通过以壳体型设置固定支架30来将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安置在支架主体后,用支架盖覆盖并结合,固定支架的前端和后端卡在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主体25、25a、25b的前端和后端,除了以这种结构设置以外,设置成通过以盒子形设置固定支架来将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沿轴向夹在盒子式主体并固定的结构,如图6a至图6d所示,可以设置成以夹子型设置固定支架,通过夹子结合的结构,并且可以设置成各种结构,设置成这些结构的混合结构等,通过在固定支架中卡住或夹住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来固定,从而限制移动。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支架主体31的两个安置槽之间还可以形成有间隔调节部33,使得安置槽311之间的间隔隔开一定宽度。这种间隔调节部33形成为矩形,使两个安置槽形成的轴间隔相互平行,或者将间隔调节部设置成梯形,使安置槽的两个轴以一定角度的内角交叉。此时,作为轴角的内角形成为锐角,优选地,形成为5~45度的角度,以防止作为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后端侧的活塞推杆侧间隔过度隔开而不方便操作。
图5a和图5b为固定支架的仰视图,图5c为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所述固定支架30可以构造成通过分离构成间隔调节部33、33a、33b而具有可变的轴角。
如图所示,固定支架分成第一固定支架30a和第二固定支架30b,并且在第一固定支架30a和第二固定支架30b分别形成有安置槽,第一固定支架30a和第二固定支架30b形成有分别向相向的侧面延伸的间隔调节部33a、33b,在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形成的间隔调节部的形式不同。
例如,第一固定支架30a的间隔调节部33a在前方以较窄的宽度延伸且在后方以较宽的宽度延伸,插入设置有铰链销34的铰链孔331a形成在延伸的间隔调节部内侧面中的前方侧,以铰链孔为旋转中心且弧形长通孔的弧形引导孔332形成在后方侧,使得间隔调节销39插入并贯通弧形引导孔332。
另外,第二固定支架30b的间隔调节部33b在前方和后方均以窄的宽度延伸,分别插入有铰链销34和间隔调节销39的铰链孔331b和固定孔333形成在延伸的间隔调节部的前方和后方。因此,调节间隔后,使得可以通过拧紧插入并贯通弧形引导孔332和固定孔333的间隔调节销39来固定。
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一固定支架30a和第二固定支架30b与延伸的间隔调节部33a、33b重叠,通过将各铰链孔331设置在同一垂直轴上来通过铰链销34可转动地结合为一体,并且间隔调节销39插入并贯通第二固定支架的固定孔333和第一固定支架的弧形引导孔332,从而间隔调节销39以铰链销34为中心在弧形引导孔332内转动,并且形成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的安置槽的中心轴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使得可以调节第一衔接头40a的出入口41a和第二衔接头40b的出入口41b的间隔。
这里,优选地,所述间隔调节台形成在固定支架的底面,能够通过转动彼此重叠。
此外,如图5d所示,多个卡接突起332a形成在所述弧形引导孔332的内表面,使得间隔调节销39在弧形引导孔内发生多级卡住,从而能够实现位置固定。
如上所述,如果调节第一固定支架30a和第二固定支架30b之间的角度,则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两个鼻孔之间的间隔不同来调节衔接头之间的间隔,从而提高鼻孔的密封性。
另外,当第一注入器20a的结合口251a或第二注入器20b的结合口251b偏向一侧而不是注入器的轴中心时,在结合在固定支架的状态下旋转注入器主体来调节注入器的结合口的间隔,从而调节第一衔接头40a的出入口41a和第二衔接头40b的出入口41b的间隔。
图6a至图6d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夹子式固定支架的图。
如图所示,所述固定支架30包括:夹子主体35,分别安置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安置槽351形成在两侧面;夹子部36a、36b,其分别从所述夹子主体的轴向两端部向两侧突出,以分别夹持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前端侧和后端侧。
即夹子主体35在两侧分别向轴向形成有安置槽351,并且注入器的侧面与安置槽接触。另外,在夹子主体的轴向上端和下端部分,一对夹子部36a、36b分别在两侧向与形成安置槽的轴正交的侧面方向突出。
所述一对夹子部36a、36b的每一个由一对钩子的形式形成以包裹安置的注入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对安置槽的注入器固定力,同时可以容易地移除。这种夹子部36a、36b除了夹子主体的侧面的上端和下端以外,还可以在中间形成一个或多个,或者可以从整个侧面突出而形成长度长的夹子部。向安置槽两侧突出的夹子部形成为两侧相同地突出,或者可以以不对称的长度形成并使用。即可以根据使用的注入器的形式,不同地形成夹子部的突出长度。另外,所述夹子部和安置槽的内侧曲面形成的内径形成为与使用的注入器的尺寸对应的形式。即当使用容量大的注入器时,夹子部和安置槽的内径形成得大,当使用容量小的注入器时,夹子部和安置槽的内径形成得小,从而可以安装注入器,还可以以在一侧安装容量大的注入器且在另一侧安装容量相对小的注入器的使用彼此不同的注入器的形式设置。
另外,所述固定支架还可以形成有卡接凸缘37,其防止安置在形成在前端侧的夹子部36a的内侧面的注入器向前推动。所述卡接凸缘37通过在安装的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主体前端部分发生卡接,从而防止当活塞推杆加压时,第一注入器或第二注入器在安置槽内滑动并向前推动而脱离。
另外,在所述固定支架中,在夹子主体后端的夹子部36b向与安置槽的轴正交的方向形成夹槽38。所述夹槽38中插入有从第一注入器或第二注入器的主体后端向外侧方向突出的把手部,当在轴向上向第一注入器或第二注入器施加外力时,把手部卡在夹槽,从而可以防止第一注入器或第二注入器向前后推动。
图6c为图6b的A-A剖面图,如图所示,在分别在安置主体35的两侧形成的安置槽351向安置槽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前方夹子部36a,在前方夹子部36a末端向内侧形成有L形卡接凸缘,使得卡在内置的注入器的前方端部。另外,所述夹子部以钩子形状形成,以包括安置的注入器外表面的弯曲部(f:通过注入器的中心的直线与外表面相交的点),从而当注入器20安装在安置槽351时,即防止向前推动,还防止向侧面方向脱离。
另外,当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尺寸相同时,在夹子主体的后方夹子部36b形成的夹槽可以形成在彼此相同的线上,或者当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尺寸不同时,如图6a和图6d所示,可以彼此错位形成。所述夹子部两侧的夹槽错位形成,使得可以使用容量彼此不同的注入器的同时,缩小两个注入器之间的间隔,便于单手操作。这里,使用容量彼此不同的注入器是因为各注入器的使用作用不同。例如,负压形成用和药物注入用的容量可能不同。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20ml容量的注入器作为负压形成用,使用30ml容量的注入器作为药物注入用,也可以使用相反的容量,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容量来使用。
另外,所述夹子主体35的两个安置槽351可以形成为使得安置槽的轴间隔平行或以锐角相交。如果如上所述调节安置槽的轴间隔,则可以调节在安装的注入器20的前端安装的衔接头40a的出入口41a和衔接头40b的出入口41b之间的间隔。
另外,如图6e所示,所述夹槽38的深度优选形成为直线或弯曲的,使得所述深度大于将注入器安装在安置槽351时注入器主体侧面的把手部253突出的长度。如果以所述深度形成夹槽,则即使在注入器安装在安置槽的状态下轴旋转注入器,注入器的把手部也可以旋转而不卡在夹槽(参照图6f)。
如上所述安装在固定支架的注入器的轴旋转也使形成在注入器主体25a、25b的前端部的结合口251a、251b旋转。即就大容量的注入器而言,结合口定位成从主体的轴中心偏向一侧。因此,当结合口使偏向形成的注入器轴旋转时,如图6g所示,形成在两个注入器的结合口251a、251b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最终安装在各结合口的衔接头的出入口之间的间隔也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用户鼻孔之间的间隔来调节衔接头出入口的间隔,从而可以在容易地密封鼻孔后进行粘液去除和药物注入。
本发明的夹子主体35可以构造成分离成前方主体35a和后方主体35b以能够调节长度。即后方主体的一部分插入分离的前方主体或者调节插入的程度,从而能够调节整个长度。
图7a至图7c是示出本发明的形成有长度调节槽和长度调节台的夹子主体的俯视图和主要部分剖面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夹子主体35构造成分离成前方主体35a和后方主体35b。
在所述前方主体35a的内部从后端向前方侧方向形成有长度调节槽351。所述长度调节槽351是沿夹子主体长度方向以长形形成,从而供后述长度调节台352可滑动移动地插入的槽。在形成有所述长度调节槽351的前方主体形成有正交于长度调节槽贯穿的结合孔353,从而供结合销355插入。
在所述后方主体35b中,具有与长度调节槽351的横截面对应的横截面的长度调节台352从前端向前方侧突出。在所述长度调节台352沿正交的方向贯通形成有结合长孔354,所述结合长孔354沿长度方向以长形形成。
因此,当将后方主体的长度调节台352插入到所述前方主体的长度调节槽351时,前方主体的结合孔353与形成在长度调节台的结合长孔354连通,而与长度调节台352的插入深度无关。即结合销355依次插入并贯通前方主体的一侧壁结合孔353、后方主体的长度调节台结合长孔354和前方主体的另一侧壁结合孔353并结合,可以通过拧紧将长度调节台352牢固地固定在长度调节槽351中。在这种固定过程中,可以根据结合长孔354中的结合销355的结合位置自由调节夹子主体35的整体长度,因此可以对应于具有各种长度的注入器进行夹子主体的长度调节。
这里,所述结合销355由螺栓构成,额外设置单独的螺母以进行紧固,或者通过在结合孔内表面形成螺纹来实现结合销的结合。另外,除了螺栓螺母方式以外,还可以应用各种已知结合单元,如通过挂钩的卡合方式等。
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具有鼻窦粘液去除功能的双体给药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图8a至图8g)。
所述鼻窦90是通过非常窄的通道与鼻腔80连接的空间。由于鼻窦90是充满空气的空间,难以通过一般的方法通过鼻腔注入药物。因此,本发明的双体给药装置通过产生压力差来在鼻窦和鼻腔之间实现粘液和空气或药物移动,其方法如下。
1)将在前端分别结合第一衔接头40a和第二衔接头40b的第一注入器20a和第二注入器20b分别安置在固定支架30的安置槽并结合为一体。
2)沿轴向向前后移动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或调节固定支架的间隔调节部间隔,使得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各衔接头出入口41a、41b的间隔适合两个鼻孔,或者如果是排出口偏向一侧的注入器,通过轴旋转注入器本身来调节并固定衔接头出入口41a、41b的间隔以适合两个鼻孔。
3)将在固定支架结合为一体的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第一衔接头和第二衔接头紧贴于用户的鼻孔。
4)将用户的头部倾斜到一侧以使其水平,倾斜成使要去除粘液的鼻窦90位于上侧。
5)通过用户张嘴用嘴呼吸使软腭关闭来阻断鼻腔呼吸。
6)慢慢向后推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中的任意一个注入器活塞推杆。(参照图8a)
7)抽出鼻腔的空气以在整个鼻腔产生负压。
8)重新推动注入器的向后推的活塞推杆,使鼻腔的气压恢复正常。
9)通过反复几次推拉任意一个注入器活塞推杆,使上部鼻窦的粘液从鼻腔流出。
10)当上部鼻窦的粘液从鼻腔流出时,慢慢拉动位于上端的注入器的活塞推杆,并用位于上端的注入器收集粘液来去除。另外,当上部鼻腔充满粘液时,通过反复推拉下端的注入器的活塞推杆来对上部鼻腔产生压力变化,从而额外排出上部鼻窦的粘液,并用上端注入器收集(参照图8b)。
11)从鼻子取下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并丢弃收集的粘液。
12)对于另一侧鼻窦,将头部倾斜到相反侧并以相同的方法进行去除粘液。(参照图8c)
13)将装有药液的注入器安装在固定支架,使衔接头紧贴以闭合要注入药物的鼻孔。
14)将头部水平倾斜,使得要注入药物的鼻窦位于下部,慢慢推动位于下部的装有药液的注入器的活塞推杆,使药液充满鼻腔下部空间(参照图8d)。
15)通过张嘴来闭合软腭,从而阻断鼻腔呼吸。
16)反复慢慢推拉上部注入器的活塞推杆,使得下部鼻腔的药液进入已去除粘液的下部鼻窦。慢慢推动装有药液的下端注入器的活塞推杆,反复上述操作,使药液补充到鼻腔下部空间。
17)当下部鼻窦充满药液时,通过下部注入器吸入去除充满鼻腔的残余药液,将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从用户的鼻子分离,当头部垂直或向上放置时,充满鼻窦的药液因自身重量向下流动并去除(参照图8e)。或者,以与去除鼻窦粘液相同的方式,将头部倾斜到相反侧,并反复拉动紧贴的注入器推杆,以使上部鼻窦的药液通过上部注入器排出。
这里,如果鼻腔的压力变化不是靠注入器的活塞推杆而是靠根据注入器的前后加压的注入器衔接头的体积变化,则当下部鼻腔发生压力变化时,上部鼻腔也一起发生压力变化,从而可以在从下部鼻腔向下部鼻窦注入药物的过程中,粘液从上部鼻窦向上部鼻腔排出。
18)另一侧鼻窦也根据所述方法以注入药物的方式相同地处理(参照图8f和图8g)。
所述方法为两侧鼻窦都有粘液时执行的方法,当仅一侧鼻窦存在粘液时,可以在去除一侧鼻窦粘液后执行注入药物的过程。
另外,所述方法即使在鼻窦没有粘液的情况下向鼻窦给药时,也可以同样地执行并向鼻窦给药。
除此之外,可根据用户的选择以各种方法执行。
作为所使用的药物,可以使用0.6至5w/v%的盐水或0.01~0.3w/v%浓度的含有聚维酮碘的溶液。另外,还可以用于使用含有抗病毒剂的溶液、含有抗生素或类固醇的溶液或者含有疫苗的溶液等需要的任何类型的液状药物的给药。
所述方法在预防和治疗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副鼻窦炎、流鼻涕、鼻塞、感冒、流感或covid-19显示卓越的效果。特别是碘剂的给药不仅具有消毒效果,还通过抑制感染部位产生的细胞因子而具有抗炎作用,因此可以根除各种鼻窦感染的病原体的同时,可以快速缓解或去除这些炎症及其症状。
另外,为了使用目的,可以通过向鼻窦注入生理盐水来清洗鼻窦,可以通过注入含有聚维酮碘的溶液来治疗鼻炎、慢性鼻炎、感冒、流感,可以通过注入含有抗病毒剂的溶液来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通过注入含有抗生素或类固醇的溶液来预防和治疗鼻炎和鼻窦炎,可以通过注入含有疫苗的溶液来产生免疫。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通过鼻腔的给药。
尤其,在消灭引起鼻腔和鼻窦感染的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以外的肠道病毒、偏肺病毒以及MERS和SARS病毒方面;在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情况下,消灭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和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作为引起鼻窦炎的细菌病原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其他链球菌(streptococci)种类、厌氧菌以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方面,另外在改善由灰尘或花粉等引起的过敏症状方面表现出卓越的功效。
实施例1
给药装置1
在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前端分别安装第一衔接头和第二衔接头。
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使用了20ml的塑料注射器,用固定支架结合为一体,使得形成在第一衔接头和第二衔接头的前端的出入口中心之间的间隔为20mm。
实施例2
给药装置2
在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前端分别安装第一衔接头和第二衔接头。
第一注入器使用了20ml的塑料注射器且第二注入器使用了30ml的塑料注射器,用夹子型固定支架结合为一体,使得形成在第一衔接头和第二衔接头的前端的出入口中心之间的间隔为20mm。
实验例1-鼻窦清洗
首先,通过在洗脸盆中轻轻擤鼻涕来清空鼻腔后,用左手握住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给药装置,将注入器内部空气全部排出后,分别紧贴两个鼻孔。
将头部水平向左倾斜,张嘴闭合软腭,嘴唇如吹口哨并通过嘴呼吸的同时,通过慢慢的向后拉上端注入器的活塞推杆后重新将其推回原来位置的过程,将鼻腔内部的压力反复负压和正压。
当在将头部水平放置的状态下从上部鼻窦流出粘液时,通过拉动上端注入器来将粘液收集在上端注入器。在使上端注入器的活塞推杆往复运动的同时,反复对鼻腔施加负压和正压,直到粘液不再从上部鼻窦流到鼻腔。当不能再收集粘液时,打开软腭并从鼻子取出装置,丢弃收集的粘液,用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注入器。
将装有20ml的生理盐水的第一注入器和内部空的第二注入器安装在固定支架,并将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分别紧贴于鼻孔后将头部水平向右弯曲,使得鼻腔水平。此时,第一注入器设置在下部鼻腔,缓慢地推动第一注入器的活塞推杆,将存储的盐水注入到鼻腔中,但在不越过喉咙后部的情况下尽可能充满鼻腔。
在这种状态下,在闭合软腭并阻断鼻腔呼吸的状态下用嘴呼吸的同时,通过慢慢向后拉或推位于上端的注入器的活塞推杆,从而反复改变下部鼻腔的压力。此时,如果感觉下部鼻腔的盐水快用完了,一点一点推动装有盐水的下端注入器的活塞推杆,继续向下部鼻腔供给盐水。
供给盐水后,再次反复改变下部鼻腔的压力。此时,如果盐水留到上端注入器或者位于下端的注入器的活塞推杆往复运动时只有空气往复运动,则所有的盐水都进入了鼻窦。打开软腭,从鼻子取出装置,并用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注入器。
将内部空气全部排出的装置分别重新紧贴于鼻孔,将头部水平向左弯曲,闭合软腭,用最呼吸,同时使位于上端的注入器的活塞推杆缓慢进行往复运动,并反复对鼻腔产生负压和正压。
当液体从上部鼻窦流出时,通过慢慢拉动上端注入器的活塞推杆来收集液体。
在使上端注入器的活塞推杆进行往复运动的同时,反复施加鼻腔压力变化,直到液体不再聚集到上端注入器。当不能再收集溶液时,打开软腭并从鼻子取出装置,丢弃收集的溶液,轻轻地擤鼻子。
用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注入器。
对另一侧鼻窦反复相同的过程来清洗鼻窦。
实验例2-鼻窦消毒
使用含有0.2w/v%的聚维酮碘的盐水溶液,执行如实验例1的程序,从而消毒鼻窦。
实验例3-鼻炎治疗
使用含有0.2w/v%的聚维酮碘和2.0w/v%的氯化钠的溶液,执行如实验例1的程序,对患有鼻炎的10名成年男性和女性进行两天每天两次的治疗,确认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实验例4-感冒治疗
使用含有0.2w/v%的聚维酮碘和2.2w/v%的氯化钠的溶液,执行如实验例1的程序,对患有感冒的10名成年男性和女性进行两天每天两次的治疗,确认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实验例5-流感治疗
使用含有0.2w/v%的聚维酮碘和2.4w/v%的氯化钠的溶液,执行如实验例1的程序,对患有流感的10名成年男性和女性进行两天每天两次的治疗,确认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实验例6
使用夹子型双体给药装置来执行相同的实验,确认了相同的效果。
因此,确认本发明的双体给药装置对如下症状的预防和治疗有效,作为鼻窦炎的特征的如鼻子分泌物、鼻塞、面部充血、面部疼痛/压迫感、嗅觉丧失和发热的主要症状及如头痛、突出部疼痛/压迫感、口臭、牙痛、体征和疲劳的症状和感冒流感。
附图标记说明
10:给药装置
20:注入器
20a:第一注入器 20b:第二注入器
25、25a、25b:主体 26、26a、26b:活塞推杆
251a、251b:结合口 252a、252b:空间部
253:把手部
30:固定支架
30a:第一固定支架 30b:第二固定支架
31:支架主体 32:支架盖
33、33a、33b:间隔调节部 34:铰链销
35:夹子主体 35a:前方主体
35b:后方主体 36a、36b:夹子部
37:卡接凸缘 38:夹槽
39:间隔调节销
311、351:安置槽 331a、331b:铰链孔
332:弧形引导孔 332a:卡接突起
333:固定孔
351:长度调节槽 352:长度调节台
353:结合孔 354:结合长孔
355:结合销
40、40c:衔接头
40a:第一衔接头 40b:第二衔接头
41、41a、41b、41c:出入口 42:前方衔接头部
43:后方衔接头部44:移动流路
411:流通槽
80:鼻腔
90:鼻窦。

Claims (13)

1.一种双体给药装置,其通过鼻孔向鼻腔注入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体给药装置由第一注入器(20a)、第二注入器(20b)以及固定支架(30)构成,
在所述第一注入器(20a)的前端的结合口(251a)结合有第一衔接头(40a),且在所述第一注入器(20a)的内部形成有空间部(252a);
在所述第二注入器(20b)的前端的结合口(251b)结合有第二衔接头(40b),且在所述第二注入器(20b)的内部形成有空间部(252b);以及
所述固定支架(30)用于安装并固定所述第一注入器和所述第二注入器使得所述第一衔接头(40a)的出入口(41a)的中心和第二衔接头(40b)的出入口(41b)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5cm至1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30)构造成使得第一注入器(20a)和第二注入器(20b)平行安装,以紧贴于用户的两个鼻孔,或者
所述固定支架(30)构造成使得第一注入器(20a)和第二注入器(20b)以后方间隔比前方间隔更宽地成锐角的倾斜形式安装,从而通过调节第一衔接头(40a)的出入口(41a)和第二衔接头(40b)的出入口(41b)的间隔来紧贴于用户的两个鼻孔并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30)设置成覆盖并内含第一注入器的主体和第二注入器的主体的壳体型或在两侧夹住并固定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夹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30)设置成由支架主体(31)和支架盖(32)构成的壳体型固定支架,
在所述支架主体(31)形成有分别安置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安置槽(311),
所述支架盖(32)覆盖所述支架主体的安置槽,并且夹持并固定所安置的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30),
在支架主体(31)的两个安置槽之间还形成有间隔调节部,所述安置槽之间的间隔调节部(33a、33b)分离构成并设置成相互重叠,
在前侧通过铰链销(34)可旋转地连接有分离的间隔调节部(33a、33b),
在后侧,在一侧的间隔调节部(33a)表面形成有弧形引导孔(332),在所述弧形引导孔(332)的内表面形成有多个卡接突起(332a),在另一侧的间隔调节部(33b)表面形成有固定孔(333),间隔调节销(39)插入并贯通弧形引导孔和固定孔以连接弧形引导孔和固定孔,通过两个间隔调节部(33a、33b)的左右转动调节两个安置槽之间的角度后,通过拧紧间隔调节销(39)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30)由夹子主体(35)和夹子部(36a、36b)构成,
在所述夹子主体(35)形成有分别安置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安置槽(351),
所述夹子部(36a、36b)分别从所述夹子主体的轴向两端部向两侧突出,并分别夹持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从而防止向侧面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30),
在所述夹子主体(35)的前端的夹子部(36a)形成有卡接凸缘(37),所述卡接凸缘(37)向安置槽的中心轴方向突出以卡住安置的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的前端部分从而防止被推动,
在所述夹子主体(35)的后端的夹子部(36b)沿与安置槽中心轴正交的方向还形成有夹槽(38),在所安装的第一注入器和第二注入器各自的后端形成的把手部插入并夹紧于所述夹槽(38)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槽(38)的从安置槽的表面向内侧的深度形成为使得安置在安置槽的注入器的突出的把手部能够进行轴旋转而不会卡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子主体(35)构造成分离成前方主体(35a)和后方主体(35b),以能够调节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方主体(35a)中,从后端向前方侧形成有长度调节槽(351),在与所述长度调节槽正交的侧面方向形成有结合孔(353),结合销(355)以插入并贯穿的方式结合至所述结合孔(353);
在所述后方主体(35b)中,具有与所述长度调节槽(351)的横截面对应的横截面的长度调节台(352)从前端向前方侧突出并插入到长度调节槽(351),在长度调节台的内侧形成有在侧面方向上贯穿并沿前后方向以长形形成的结合长孔(354),结合销(355)构造成插入并贯穿所述结合长孔(354),使得根据结合长孔(354)中的结合销(355)的结合位置来调节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第一注入器或所述第二注入器的推杆前后移动,在鼻腔中形成负压,从而排出鼻窦中的粘液或向鼻窦注入药物。
12.一种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中的部件,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安装并固定两个注入器。
13.一种衔接头,其特征在于,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双体给药装置中的部件,在衔接头的出入口端部面在侧面方向上形成有流通槽(411),从而连通衔接头的内部和外部。
CN202080081835.8A 2019-11-25 2020-11-25 具有鼻窦粘液去除功能的双体给药装置 Pending CN1147610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52049 2019-11-25
KR20190152049 2019-11-25
KR10-2020-0109190 2020-08-28
KR1020200109190A KR102449101B1 (ko) 2019-11-25 2020-08-28 부비동의 점액제거 기능을 갖는 듀얼바디 약물투여장치
PCT/KR2020/016876 WO2021107616A1 (ko) 2019-11-25 2020-11-25 부비동의 점액제거 기능을 갖는 듀얼바디 약물투여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1064A true CN114761064A (zh) 2022-07-15

Family

ID=76128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1835.8A Pending CN114761064A (zh) 2019-11-25 2020-11-25 具有鼻窦粘液去除功能的双体给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5677A1 (zh)
EP (1) EP4066879A1 (zh)
JP (1) JP2023504007A (zh)
CN (1) CN114761064A (zh)
WO (1) WO20211076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111056B2 (en) * 2023-02-02 2024-10-08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Combustor with central fuel injection and downstream air mixing
CN115969693B (zh) * 2023-03-17 2023-05-30 乐恩(北京)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用洗鼻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4073A (en) * 1984-10-31 1986-06-10 Stine Charles R Aspiration syringe holder
JP2004100838A (ja) * 2002-09-10 2004-04-02 Kyouiku Gear Mfg Co Ltd 微少・早送り装置
KR20040066457A (ko) * 2003-01-18 2004-07-27 홍재의 초미립자의 분무기능을 갖는 비염치료기
WO2009124407A1 (en) * 2008-04-10 2009-10-15 Medmix Systems Ag Connectable double syringe
KR20090131089A (ko) * 2008-06-17 2009-12-28 고재경 비강 세척기용 분사 노즐 및 이를 이용한 비강 세척기
CN102438684A (zh) * 2009-01-30 2012-05-02 维克多瑞传送设备有限公司 吸入器
US20120277664A1 (en) * 2011-04-28 2012-11-01 Macy Jr Bradfor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of wounds, tubes, and body orifices
US20140130936A1 (en) * 2012-11-12 2014-05-15 Ronald D. Shippert Syringe fil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60250070A1 (en) * 2013-10-16 2016-09-01 Sinopsys Surgical, Inc. Apparatuses, tools and kits relating to fluid manipulation treatments of paranasal sinuses
KR101947403B1 (ko) * 2018-05-11 2019-02-13 김대황 비강 및 부비동 약물투여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3208A (ja) 1996-03-21 1997-09-30 Unisia Jecs Corp 鼻腔用投薬器
US20060116646A1 (en) * 2004-06-28 2006-06-01 Weiss Jennifer J Bi-inoculator dual syringe clip
KR101627610B1 (ko) 2014-07-04 2016-06-07 강정길 비강 세척기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4073A (en) * 1984-10-31 1986-06-10 Stine Charles R Aspiration syringe holder
JP2004100838A (ja) * 2002-09-10 2004-04-02 Kyouiku Gear Mfg Co Ltd 微少・早送り装置
KR20040066457A (ko) * 2003-01-18 2004-07-27 홍재의 초미립자의 분무기능을 갖는 비염치료기
WO2009124407A1 (en) * 2008-04-10 2009-10-15 Medmix Systems Ag Connectable double syringe
KR20090131089A (ko) * 2008-06-17 2009-12-28 고재경 비강 세척기용 분사 노즐 및 이를 이용한 비강 세척기
CN102438684A (zh) * 2009-01-30 2012-05-02 维克多瑞传送设备有限公司 吸入器
US20120277664A1 (en) * 2011-04-28 2012-11-01 Macy Jr Bradfor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of wounds, tubes, and body orifices
US20140130936A1 (en) * 2012-11-12 2014-05-15 Ronald D. Shippert Syringe fil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60250070A1 (en) * 2013-10-16 2016-09-01 Sinopsys Surgical, Inc. Apparatuses, tools and kits relating to fluid manipulation treatments of paranasal sinuses
KR101947403B1 (ko) * 2018-05-11 2019-02-13 김대황 비강 및 부비동 약물투여장치 및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07616A1 (ko) 2021-06-03
US20220395677A1 (en) 2022-12-15
JP2023504007A (ja) 2023-02-01
EP4066879A1 (en) 2022-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89337B2 (ja) 鼻洗浄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9433724B2 (en) Irrigation assembly
US7959597B2 (en) Irrigation and aspi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WO2019216535A1 (ko) 비강 및 부비동 약물투여장치 및 방법
BR0209268B1 (pt) Aparelho para distribuir líquido para dentro de uma narina humana
US10478547B2 (en) Irrigation assembly
KR102449101B1 (ko) 부비동의 점액제거 기능을 갖는 듀얼바디 약물투여장치
AU2008202494A1 (en) Integrated infusion and aspi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1179513B2 (en) Irrigation assembly
CN114761064A (zh) 具有鼻窦粘液去除功能的双体给药装置
JP2014532476A5 (zh)
US20140054189A1 (en) Nasal flushing device
CN110013598A (zh) 一种鼻炎患者专用给药装置
RU266349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ставки аэрозольного вещества
CN209865009U (zh) 一种耳鼻喉科专用给药装置
KR20230119148A (ko) 비강들 및 부비동들에 대한 액체 용액의 제어된 관리를 위한 디바이스
RU2131751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хронических одонтогенных гайморитов с ороантральным сообщением
CN116867534A (zh) 一次性鼻腔液体分配器装置
WO2025029747A1 (en) Device for ear and related methods
BR122013027798B1 (pt) Sistema para lavar uma passagem nasal huma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