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0087A - 一种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0087A
CN114750087A CN202210275341.4A CN202210275341A CN114750087A CN 114750087 A CN114750087 A CN 114750087A CN 202210275341 A CN202210275341 A CN 202210275341A CN 114750087 A CN114750087 A CN 114750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main board
plate
positionin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53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勇勇
罗忠辉
王鹏潇
王文智
刘晓强
何阳
苏凯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53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00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0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0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1/00Work holder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in the subclass, e.g. magnetic work holders, vacuum work hol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种定位装置,涉及装配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主板定位柱和副板定位柱,主板定位柱嵌入主板的主板定位口,主板定位在基板的第一位置,副板定位柱嵌入副板的副板定位口,副板定位在基板的第二位置,以便在主板或副板绕连接件旋转时使得位于第一位置的主板的装配面和位于第二位置的副板的装配面能以对齐的方式实现组装。通过利用该定位装置定位主板和副板,可无需在主板上设置定位柱,如此可节省主板上原需用来设置定位柱的空间,有效减小主板的占用面积,有利于拥有主板和副板的电子设备的轻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随着用户对轻型化设计的需求加深,很多智能穿戴设备将原本设置在一个板件上的器件分层部署在不同的板件上。例如,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芯片设计中,通常可以设置层叠的两个板件,其中一个板件称为主板,另一个板件称为副板,主板上用于放置实现基本功能的器件,诸如处理器和存储器等,副板上用于放置一些额外的器件,诸如扬声器麦克风等。如此,通过将全部的器件分散在层叠的两个板件上,能降低智能穿戴设备的整体占用面积,使得智能穿戴设备能向着更小更轻的方向发展。
然而,目前在组装主板和副板时,通常需要在主板上设置定位柱,并在副板的对应位置设置通孔,通过主板上的定位柱插入副板的通孔中,对齐主板和副板,以便进一步组装主板和副板。且,为了使对齐的主板和副板不再移动,主板上至少需要设置两个定位柱,副板上也至少需要开设两个通孔。显然,定位柱和通孔的设置会额外占用主板和副板上的空间,进而使得智能穿戴设备的占用面积增大,不利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轻型化设计。
基于此,目前亟需一种定位装置,用于降低电子设备(如智能穿戴设备)的占用面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装置,用于使拥有主板和副板的智能穿戴设备更加轻型化。
本申请中的定位装置用于组装主板和副板,定位装置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主板定位柱和副板定位柱,主板上设置有与主板定位柱相对应的主板定位口,副板上设置有与副板定位柱相对应的副板定位口,且主板和副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主板和副板时处于组装状态时,主板定位柱嵌入主板的主板定位口,主板定位在基板的第一位置,副板定位柱嵌入副板的副板定位口,副板定位在基板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主板或副板绕连接件旋转主板或副板时使得主板的装配面和副板的装配面对齐的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在基板上设置主板定位柱,并在主板上设置与主板定位柱相应的主板定位口,使得主板定位柱可以嵌入主板定位口中,从而固定主板在基板上的位置。对应地,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副板定位柱,在副板上设置与基板定位相配合的副板定位口,可以固定副板在基板上的位置,最终使得组装时主板的装配面和副板的装配面能够对齐。通过利用该定位装置定位主板和副板,可无需在主板上设置定位柱,如此可节省主板上原需用来设置定位柱的空间,有效减小主板占用面积,有利于拥有主板和副板的电子设备的轻型化设计。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板定位口为设置在主板边缘处的豁口。
通过这种结构,无需在主板中间专门留出设置主板定位口的空白区域,仅需要在边缘处剪开一个缺口,可以有效地减少主板上空间的占用,而且,在主板边缘处开豁口的工艺程序较为简单,能够有效地避免损坏主板中间的电路元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副板定位口为设置在副板上临近副板的边缘位置的通孔,在主板的装配面和副板的装配面上对齐时,通孔和豁口对齐。
通过上述结构,当主板和副板进行贴合时,可以根据通孔和豁口是否对齐判断主板装配面和副板装配面是否对齐,可以提高主板和副板对齐时的准确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板定位柱包括上柱体和下柱体,通过下柱体卡合在主板定位口中,使得主板定位柱嵌入主板定位口;副板定位口的开口尺寸大于上柱体的柱面尺寸且小于下柱体的柱面尺寸,当副板沿着连接件旋转时,通过上柱体插入副板定位口,使得主板的装配面和副板的装配面对齐。
通过上述结构,将主板定位柱分为上下两个柱面尺寸不同的柱体,下柱体的柱面尺寸较大,可以更好的卡合柱主板定位口,缩小上柱体的柱面尺寸,可以减少制造柱体材料的使用,同时使副板定位口嵌入上柱体之后可以刚好卡在下柱体的上柱面上,如此,就可以通过设置下柱体的高度来确定主板和副板对齐后之间的间隙,避免装配面上的元器件被挤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置还包括固定部件,固定部件用于在组装主板和副板时,将主板固定在第一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将定位于第一位置的主板固定得更加牢固,避免因为主板位置偏移带来装配偏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固定部件具体包括第一固定滑块和第二固定滑块,第一固定滑块和第二固定滑块位于主板相对的两侧,在将主板固定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固定滑块和第二固定滑块压在主板相对的两侧的边缘处。
通过上述结构,使用固定滑块压住主板相对的两侧,不会因为只压一边而使另一边翘起,从而固定主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提高组装时对齐得准确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将主板固定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固定滑块位于第三位置,第二固定滑块位于第四位置;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在将主板固定在第一位置之前,第一固定滑块沿着第一滑轨移动至第三位置,第二固定滑块沿着第二滑轨移动至第四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在将主板定位于正确位置之后才使用固定滑块将其压住,从而使得主板的固定可以分步骤进行,提高主板固定得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固定滑块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在第一固定滑块沿着滑轨移动至第三位置后,通过第一固定件配合第一固定孔,将第一固定滑块固定在第三位置;第二固定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在第二固定滑块沿着滑轨移动第四位置后,通过第二固定件配合第二固定孔,将第二固定滑块固定在第四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在固定滑块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之后,可以使用固定件配合固定孔固定滑块在滑轨上的位置,防止固定滑块移动,减弱对主板压紧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主板定位在基板的第一位置后,在主板的装配面上设置第一粘性材料,将副板定位在基板的第二位置后,在副板的装配面上设置第二粘性材料;将主板的装配面和副板的装配面对齐后,主板的装配面上的第一粘性材料和副板的装配面上的第二粘性材料粘贴在一起,将副板固定在主板上。
通过上述结构,在将主板和副板定位好之后,再粘贴粘性材料,可以使得粘性材料粘贴的位置更加准确,从而使主板的装配面和副板的装配面在粘贴时能够对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置还包括定位孔,定位孔和夹具中的定位柱配合,将携带有粘贴后的主板和副板的装置放置在夹具中的对应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当将定位装置放置在夹具中时,可以准确地定位装置的位置,从而对粘贴后的主板和副板准确施加压力,使其粘合得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副板结构示意图;
图3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4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副板示意图;
图5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6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7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定位装置可以适用于具有主板和副板的电子设备,尤其适用于具有主板和副板的智能穿戴设备,诸如可穿戴手表、可穿戴头盔、可穿戴眼镜等。
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定位装置可以适用于可穿戴手表。示例性,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手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可穿戴手表具体可以是智能手环,该智能手环除了具有显示时间的功能外,还可以具有测量血压、监测心率、记录活动轨迹等功能。参照图1所示,该可穿戴手表的内部电路中包含主板101和副板102,主板101和副板102通过连接件相连。其中,主板101可固定在可穿戴手表的底盘上,固定方式例如可以是嵌入或粘贴。而副板102可固定在主板101上,固定方式例如可以为粘贴。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板101上可以设置用于实现可穿戴手表的主要功能的器件,包括但不限于实现主要功能的电路结构、通信天线以及各种传感器等,诸如环境光传感器、高度计和光学心率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光源,以使可穿戴手表的屏幕能够随着环境光源的亮度变化进行调节。高度计用于检测可穿戴手表所处的海拔高度。光学心率传感器用于使用光检查手腕上的血液流速来计算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对应的,副板102上可以设置用于实现可穿戴手表的辅助功能的器件,包括但不限于实现辅助功能的电路结构、通信天线以及各种传感器等,诸如电源接口、信号收发器等。
由此可见,相比于副板102来说,主板101上所需设置的器件数量众多,占用了可穿戴手表的大部分面积。因此,在设计主板101时,应尽量避免在主板101中设置其他非必要的器件,以便于为必要器件节省空间。而对于副板102来说,由于需要将其与主板101贴合,因此要求副板102的背面部件在结构上需要和主板101的正面部件相配合,例如,副板102背面凸起的芯片需要和主板101上的凹槽相对应,该情况下,为了保证主板101的结构合理性,也需要严格控制副板102上各器件的位置以及空间的占用。
为实现主板和副板的定位,图2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示例中,主板101的形状为“L形”,副板102的形状为“半月形”,且“L形”主板101的转角处和起始处设置有贴片定位柱201,副板102上与贴片定位柱201对应的空白区域上开设有圆形通孔202。如图2所示,一个示例中,贴片定位柱201的主体结构可以呈现为圆柱体,下方较矮的圆柱体结构为底座,贴片定位柱201可以固定在主板101上的空白区域,固定方式可以为磁吸式,也可以为胶粘式,或者还可以为其它方式。相应的,圆形通孔202的直径大于和贴片定位柱201圆柱体的直径,以便在贴合副板102和主板101时,使得圆形通孔202能穿过圆柱体将主板101和副板102定位在相对的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在主板101上设置贴片定位柱201,在副板102上设置圆形通孔202,能确保主板101和副板102贴合之后相对齐。但是,该结构必须在主板101上设置一个专门用于固定定位柱的区域,且需要在副板102上预留用于开设通孔的位置,这样显然会占用主板101和副板102上的空间,造成安装功能元器件的有效面积减少,或者导致主板101和副板102尺寸增大,与智能穿戴设备的集成化设计和小型化设计相悖。且,当可穿戴设备中包含多个主副板时,每个主板上都需要设置贴片定位柱,这显然还会耗费大量的制造材料。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用于减少主板和副板上的空间占用,以及减少制造材料的消耗。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示例性地以主板101和副板102介绍定位装置的具体结构。应理解,该主板101和副板102可以是上述图1或图2所示意的可穿戴手表上的主板101和副板102,也可以是其它可穿戴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中的主板和副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3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该示例中,定位装置包括基板300以及设置在基板300上的主板定位柱301和副板定位柱302,主板311上设置有与主板定位柱301相对应的主板定位口402,副板312上设置有与副板定位柱302相对应的副板定位口403,且主板311和副板312之间通过连接件313连接。如此,在需要组装主板101和副板102时,将主板定位柱301嵌入主板311的主板定位口402中,使得主板311定位在基板300的第一位置处,以及,将副板定位柱302嵌入副板312的副板定位口403中,使副板312定位在基板300的第二位置处。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主板311或副板312绕连接件313旋转时使得主板311的装配面和副板312的装配面对齐的位置。
一个示例中,基板300具体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多边形柱体结构。其中,多边形柱体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及基板300的制造材料而定。例如,当基板300由钢材料制成时,可以将基板300的结构设置为30.00mm,以便在保证基板300具有合适刚度的同时,又不会产生过重的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基板300的结构只是一种可能的示例。在其它示例中,基板300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如方形板、圆形板、三角形板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个示例中,主板定位柱301和副板定位柱302可以固定在基板300的底面上,优选地,可以设置在基板300的上底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板311上的主板定位口402与主板定位柱301相对应,可以理解为,主板定位口402的截面形状和主板定位柱301的底面形状相同,且主板定位口402的尺寸稍大于主板定位柱301。例如,当主板定位柱301的底面和主板定位口402的形状都为圆形时,主板定位口402的直径略大于主板定位柱301底面的直径,比如假设主板定位柱301的直径为8.00mm,则主板定位口402的直径可以设置为8.10mm。
同样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副板定位口403和副板定位柱302的底面为相同的形状,且副板定位口403的尺寸稍大于副板定位柱302。例如,副板定位柱302的底面和副板定位口403的形状都为正方形时,可以将副板定位柱302底面边长设置为6.00mm,则将副板定位口403的尺寸设置为6.09m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形状和尺寸只是为了说明主板定位口402和主板定位柱301或者副板定位口403和副板定位柱302之间的对应关系,主板定位口402、主板定位柱301、副板定位口403和副板定位柱302具体的形状和尺寸,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此外,当包含多个主板定位口402的情况下,多个主板定位口402所构成的形状和多个主板定位柱301所构成的形状也应该相同。以及,当包含多个副板定位口403的情况下,多个副板定位口403所构成的形状和多个副板定位柱302所构成的形状也应该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续参照图3所示,连接件313可以由两个连接片和中间转轴组成,两个连接片可绕着中间转轴做旋转运动。其中,两个连接片上远离中间转轴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主板311和副板312上,固定方式例如可以为螺栓固定或粘贴固定等。如此,主板311和副板312也就可以绕着中间转轴做运动。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可以将两个连接片的可旋转角度设置为180度,如此,主板311的装配面和副板312的装配面之间可以打开的最大角度即为180度。当然,在一些特殊的结构中,也可以将两个连接片的可旋转角度设置为360度,以满足更复杂的工艺要求。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件313还可以是一个软性材质的弹性片,弹性片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板311和副板312上。其中,在没有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弹性片是一个平面结构,从而主板311和副板312可呈180度打开。之后,在固定主板311时,向副板312施加外力,在弹性片的弹性作用下,副板312的装配面可以向靠近主板311装配面或者远离主板311装配面的方向旋转,从而使主板311装配面和副板312装配面贴合或者满足其他的工艺要求。
更进一步地,主板311和副板312之间可通过通信导线相连。一个示例中,可以将这些通信导线集成为一个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其中,FPC由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是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的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特点。如此,通过FPC主板311和副板312连接起来,能利用FPC弯折性好的特点,在保证主板311和副板312正常通信功能的同时,不增加其他的结构,就能将主板311和副板312连接起来,且使主板311和副板312之间能够相对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上述主板311和副板312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主板定位口402、主板定位柱301、副板定位口403和副板定位柱302的形状和尺寸,可以通过将主板定位柱301嵌入主板311的主板定位口402中,使得主板311定位在基板300的第一位置处,通过将副板定位柱302嵌入副板312的副板定位口403中,使副板312定位在基板300的第二位置处。其中,参照图3所示,第一位置可以是在基板300的正中偏后的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是在第一位置的后方。如此,当主板311定位在第一位置和副板312定位在第二位置时,将主板311或者副板312绕着连接件313旋转,能够将主板311的装配面和副板312的装配面对齐。
在上述结构中,在基板上设置主板定位柱,并在主板上设置与主板定位柱相应的主板定位口,使得主板定位柱可以嵌入主板定位口中,从而固定主板在基板上的位置。对应地,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副板定位柱,在副板上设置与基板定位相配合的副板定位口,可以固定副板在基板上的位置,最终使得组装时主板的装配面和副板的装配面能够对齐。通过利用该定位装置定位主板和副板,可无需在主板上设置定位柱,如此可节省主板上原需用来设置定位柱的空间,有效减小主板的占用面积,有利于拥有主板和副板的电子设备的轻型化设计。
一个示例中,继续参照图4所示,主板311的形状可以近似为长方形。且,在主板311与连接件313相邻的一个侧边上,在靠近长方形角的位置处可以设置一个半圆形的豁口作为主板定位口402。以及,在与主板定位口402对角方向短边上,可以设置另外一个半圆形的豁口作为主板定位口402。该设计无需在主板311中专门留出设置主板定位口402的空白区域,仅需要在边缘处剪开一个缺口,可以有效地减少主板311上空间的占用。而且,在主板311边缘处开豁口的工艺程序较为简单,能够有效地避免损坏主板311中间的电路元件。
一个示例中,继续参照图4所示,副板312的形状也可以近似为长方形。且,在副板312上靠近连接件313的角上可以开设通孔,在与这个通孔对角方向的短边上,可以设置另外一个通孔,在主板的装配面和副板的装配面上对齐时,通孔和主板上的豁口对齐。示例性地,通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圆形通孔的位置和主板311上半圆形豁口的位置相对称。或者,通孔的形状也可以是正方形、椭圆形等,只要能包含主板311上的半圆形豁口的形状即可。如此,通过上述结构,当主板311和副板312进行贴合时,可以根据通孔和豁口是否对齐,判断主板装配面和副板装配面是否对齐,如此可提高主板311和副板312对齐时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主板311和副板312的形状只是一种可能的示例。在其它示例中,主板311和副板31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方形板、圆形板、三角形板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板定位柱301可以由上柱体和下柱体两部分组成,下柱体卡合在主板定位口402中。示例性地,继续如图3所示,上柱体和下柱体可以皆为圆柱结构,且下柱体的底面直径大于上柱体,下柱体的高度小于上柱体。如此,当主板311放置在基板300上时,主板311上的圆形豁口卡合在下柱体上,使主板311不能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移动,从而将主板311固定在基板300上的第一位置处。
进一步示例性地,副板定位口403的开口尺寸可以大于上柱体的柱面尺寸且小于下柱体的柱面尺寸。如此,当副板312沿着连接件313旋转时,通过上柱体插入副板定位口403,将主板311的装配面和副板312的装配面对齐。例如,继续如图3所示,副板312上两个圆形通孔的直径可以略大于上柱体圆柱体结构的底面直径,且小于下柱体圆柱体结构的底面直径。例如,可以将下柱体的直径设置为8.00mm,将上柱体的直径设置为5.80mm,而副板312上两个圆形通孔的直径设置为6.00mm,从而在副板312沿着连接件313旋转时,副板312上的通孔能够穿过上柱体,进而使得主板311的装配面和副板312的装配面对齐。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主板定位柱301嵌入主板定位口402中,使得在将主板311定位在基板300上的第一位置时,主板311不能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但是并未固定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而主板311本身质量较轻,不能完全依靠自身重力将其在竖直方向上固定。因此,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部件320,固定部件320用于固定位于第一位置的主板311,具体地,可以是在竖直方向上固定位于第一位置的主板311。其中,固定部件310可以是能在竖直方向上固定位于第一位置的主板311的任意部件,例如螺钉,插销等。
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部件320可以包括位于主板两侧的第一固定滑块321和第二固定滑块322,例如第一固定滑块321可以位于主板311的左下方,第二固定滑块322可以位于与主板311的左前方相对的另一侧,即右上方。当主板311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固定滑块321压在主板311的左下方边缘处(即第三位置),第二固定滑块322压在主板311上与左侧边缘呈对角的边缘处,即右上方边缘处(即第四位置),如此,主板311在图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无法再移动。
进一步示例性地,基板300上还可以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滑块321相对应的第一滑轨341和与第二固定滑块322相对应的第二滑轨342。例如,如图3所示,可以在基板300上开设两个尺寸大于固定滑块的尺寸的凹槽,在凹槽的底部设置U形槽作为滑轨,在固定滑块的底部设置凸起的长方形柱体,使长方形柱体正好嵌入U形槽中,且可以在U形槽中滑动。其中,长方形柱体可以是在铸造固定滑块时和固定滑块一起铸造出来的,也可以是根据U形槽的大小,设计长方形的柱体结构,并将其固定在固定滑块的底部。如此,在需要将固定滑块压在主板311相对的两侧的边缘处时,将第一固定滑块321沿着第一滑轨341移动至主板311的左下方边缘处,进而压住主板311的左下方边缘,将第二固定滑块322沿着第二滑轨342移动至主板311的右上方边缘处,进而压住主板311的左下方边缘。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固定部件为滑块时,还需要在滑块移动到对应的位置后,固定滑块。示例性,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定位装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示例中,第一固定滑块321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固定孔501,第二固定滑块322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固定孔502,在第一固定滑块321沿着滑轨移动第三位置后,可通过第一固定件511配合第一固定孔501,将第一固定滑块321固定在第三位置,对应的,在第二固定滑块322沿着滑轨移动第四位置后,可通过第二固定件512配合第二固定孔502,将第二固定滑块322固定在第四位置。
一个示例中,继续参照图5所示,第一固定孔501可以为螺纹孔,第一固定件511为螺栓,螺栓的长度长于螺纹孔。如此,当第一固定滑块321沿着滑轨移动值第三位置后,可以将螺栓拧入对应的螺纹孔中,长出的部分拧入第一凹槽331底部对应的螺纹孔中,如此可将第一固定滑块321固定在第三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502也可以为螺纹孔,第二固定件512为螺栓,螺栓的长度长于螺纹孔。如此,当第二固定滑块322沿着滑轨移动值第四位置后,将螺栓拧入对应的螺纹孔中,长出部分拧入第二凹槽332底部对应的螺纹孔中,以此,将第二固定滑块322固定在第四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孔和定位件还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相互配合,当将定位件插入定位孔时,定位件吸在滑轨上,从而使固定滑块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定位好主板311和副板312后,还需要将主板311和副板312组装在一起。示例性地,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定位装置示意图,图7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将主板311定位在基板的第一位置后,可以在主板311的装配面上设置第一粘性材料601,在将副板312定位在基板的第二位置后,可以在副板312的装配面上设置第二粘性材料602。之后,将副板312旋转180度,使得副板定位口插入主板定位柱301的上柱体中,将主板311的装配面和副板312的装配面对齐后,主板311的装配面上的第一粘性材料601和副板312的装配面上的第二粘性材料602粘贴在一起,将副板312固定在主板311上,如图7所示。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位装置上还可以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和夹具中的定位柱配合,将携带有粘贴后的主板和副板的装置放置在夹具中的对应位置。继续如图6所示,定位孔611和定位孔612可以设置在基板的对角位置处,如此,将基板放置进夹具时,夹具中的定位柱可穿过定位孔611和定位孔612,使得基板放置在夹具中的对应位置,进而利用夹具对粘贴后的主板和副板所施加的压力,使得主板和副板粘贴得更加牢固。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组装主板和副板;
所述装置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主板定位柱和副板定位柱,所述主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板定位柱相对应的主板定位口,所述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副板定位柱相对应的副板定位口,且所述主板和所述副板通过连接件连接;
在所述主板和所述副板处于组装状态时:
所述主板定位柱嵌入所述主板的所述主板定位口,所述主板定位在所述基板的第一位置;
所述副板定位柱嵌入所述副板的所述副板定位口,所述副板定位在所述基板的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主板或所述副板绕所述连接件旋转时使得所述主板的装配面和所述副板的装配面对齐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定位口为设置在所述主板边缘处的豁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定位口为设置在临近所述副板的边缘位置的通孔,在所述主板的装配面和所述副板的装配面上对齐时,所述通孔和所述豁口对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定位柱包括上柱体和下柱体,通过所述下柱体卡合在所述主板定位口中,使得所述主板定位柱嵌入所述主板定位口;
所述副板定位口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上柱体的柱面尺寸且小于所述下柱体的柱面尺寸,当所述副板沿着所述连接件旋转时,通过所述上柱体插入所述副板定位口,使得所述主板的装配面和所述副板的装配面对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用于在组装所述主板和所述副板时,将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具体包括第一固定滑块和第二固定滑块,所述第一固定滑块和所述第二固定滑块位于所述主板相对的两侧,在将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滑块和所述第二固定滑块压在所述主板相对的两侧的边缘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滑块位于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固定滑块位于第四位置;
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在将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之前,所述第一固定滑块沿着所述第一滑轨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固定滑块沿着所述第二滑轨移动至所述第四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滑块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在所述第一固定滑块沿着所述滑轨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后,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孔,将所述第一固定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三位置;
所述第二固定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在所述第二固定滑块沿着所述滑轨移动至所述第四位置后,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孔,将所述第二固定滑块固定在所述第四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主板定位在所述基板的第一位置后,在所述主板的装配面上设置第一粘性材料;
将所述副板定位在所述基板的第二位置后,在所述副板的装配面上设置第二粘性材料;
将所述主板的装配面和所述副板的装配面对齐后,所述主板的装配面上的第一粘性材料和所述副板的装配面上的第二粘性材料粘贴在一起,将所述副板固定在所述主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和夹具中的定位柱配合,将携带有粘贴后的所述主板和所述副板的所述装置放置在所述夹具中的对应位置。
CN202210275341.4A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定位装置 Pending CN1147500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5341.4A CN11475008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5341.4A CN11475008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0087A true CN114750087A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26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5341.4A Pending CN11475008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008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6558A (ja) * 1991-11-11 1993-06-01 Fujitsu Ltd プリント板ユニツトの実装方法
CN101483974A (zh) * 2008-01-08 2009-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印制板单元及其固定部件
CN108471672A (zh) * 2018-03-19 2018-08-3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208210419U (zh) * 2018-04-25 2018-12-07 深圳捷飞高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接地屏蔽装置的双层印制电路板
CN208210435U (zh) * 2018-04-25 2018-12-07 深圳捷飞高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pcb板
CN111726941A (zh) * 2019-03-22 2020-09-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组件
KR20210031181A (ko) * 2019-09-11 2021-03-1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Pcb 조립체
CN112768974A (zh) * 2019-10-21 2021-05-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叠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3840457A (zh) * 2021-10-22 2021-1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电机控制板和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6558A (ja) * 1991-11-11 1993-06-01 Fujitsu Ltd プリント板ユニツトの実装方法
CN101483974A (zh) * 2008-01-08 2009-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印制板单元及其固定部件
CN108471672A (zh) * 2018-03-19 2018-08-3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208210419U (zh) * 2018-04-25 2018-12-07 深圳捷飞高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接地屏蔽装置的双层印制电路板
CN208210435U (zh) * 2018-04-25 2018-12-07 深圳捷飞高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pcb板
CN111726941A (zh) * 2019-03-22 2020-09-2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组件
KR20210031181A (ko) * 2019-09-11 2021-03-1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Pcb 조립체
CN112768974A (zh) * 2019-10-21 2021-05-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叠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3840457A (zh) * 2021-10-22 2021-1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电机控制板和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8000B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EP3683650B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0936099B1 (ko) 플렉시블 기판을 갖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18797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20176277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ulti-purpose cowling structures and a compass mounted on a flex circuit
JPH025375A (ja) 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
JP2001127424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どうしの接続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
US8125793B2 (en) Electric circuitry arrangement
CN211128697U (zh) 电子设备
US2022017438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750087A (zh) 一种定位装置
CN109729251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36948B (zh) 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16491275U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405461U (zh) 电路板、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628543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LCD connectors
US6293804B2 (en) Self-aligning LC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8922407B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EP2393345A1 (en) Circuit carrier with recess for receiv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being contacted by a circuit board
CN11257886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7241148B2 (en) Modules for fix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flat display devices utilizing the same
TWI816557B (zh) 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20121160U (zh) 一种表壳中框
JPS6255196A (ja) Icカ−ド
KR101208600B1 (ko) 카메라 모듈과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