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2682A - 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2682A
CN114742682A CN202210468036.7A CN202210468036A CN114742682A CN 114742682 A CN114742682 A CN 114742682A CN 202210468036 A CN202210468036 A CN 202210468036A CN 114742682 A CN114742682 A CN 114742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scientific
office
visitors
carbon foot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80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以通
田喆
王清勤
周海珠
朱能
李晓萍
郭振伟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4680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42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42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2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24F2011/000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for admittance of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4Activity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一周内科学技术馆参观人员数量,一周内每天办公人员数量和访客人员数量;获取一周消耗的电量、燃气量和集中供热量,并计算能源碳排放量;获取一周内展品的消耗数据,计算展品碳排放量;获取一周内的办公耗材,计算办公耗材碳排放量;计算一周内科学技术馆的参观人员碳足迹、办公人员碳足迹和访客人员碳足迹;获取参观人员的建筑空间位置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并计算参观人员密集程度;控制新风系统工作,控制BA系统的工作状态。能够根据碳足迹水平实时进行新风系统等建筑BA系统的智慧化控制,提高科学技术馆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建筑能效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足迹智慧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馆作为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建设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其运行能耗高、二氧化碳碳排放量越来越大,进行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测管理可以促进科学技术馆低碳转型和全民低碳生活教育。但是,目前建筑碳足迹管理及计算方法主要针对建筑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没有针对科学技术馆展品、办公用品等资源消耗的碳足迹计算方法和智慧管理实施方式,针对科学技术馆各类展品、办公用品的碳排放数据库也存在空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包括:
获取一周内科学技术馆参观人员数量,一周内每天办公人员数量和访客人员数量;
获取一周消耗的电量、燃气量和集中供热量,并计算能源碳排放量;
获取一周内展品的消耗数据,计算展品碳排放量;
获取一周内的办公耗材,计算办公耗材碳排放量;
根据所述参观人员数量、所述办公人员数量、所述访问人员数量、所述能源碳排放量、所述展品碳排放量和所述办公耗材碳排放量计算一周内科学技术馆的参观人员碳足迹、办公人员碳足迹和访客人员碳足迹;
获取参观人员的建筑空间位置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并计算参观人员密集程度;
根据所述参观人员密集程度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控制新风系统工作;
根据所述参观人员碳足迹、所述办公人员碳足迹和所述访客人员碳足迹控制BA系统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参观人员密集程度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控制新风系统工作具体包括:
根据参观人员密集程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新风系统启停,当一个区域人流密度>5人/m2或二氧化碳浓度>900PPM时,开启该区域新风系统,并通过BIM系统空间信息在展示模板进行空间展示。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参观人员碳足迹、所述办公人员碳足迹和所述访客人员碳足迹控制BA系统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
当参观人员碳足迹>130tCO2/人,通过BA系统优化控制展厅机电系统;
当办公人员碳足迹>80tCO2/人时,通过BA系统优化控制办公区域机电系统,减少科学技术馆整体碳排放。
可选的,所述监控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参观人员碳足迹、所述办公人员碳足迹和所述访客人员碳足迹制作成碳足迹数据图谱,供科学技术馆人员进行实时查询;
利用展品将碳足迹技术进行宣传展示。
可选的,所述监控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参观人员碳足迹、所述办公人员碳足迹和所述访客人员碳足迹与另外的科学技术馆的各类人员的碳足迹进行对比,并进行碳排放交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系统,应用上述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智慧管理平台、人流量模块、能源模块、展品模块、办公耗材模块、数据库模块、评估模块、展示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智慧管理平台用于实现人员碳足迹展示和评估、数据存储和处理、新风系统控制管理;
所述人流量模块,分别与科技馆的人流量系统和所述数据库模块连接,用于实时获取科学技术馆的参观人员、办公人员和访客人员的数量信息,并将人流量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模块;
所述能源模块分别连接科学技术馆的能耗监测平台和所述数据库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科学技术馆的电力、燃气和市政热力消耗数据,并将所述消耗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库模块,数据库中储存各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利用各类能源消耗数据乘以各类能源对应的碳排放因子,计算能源碳排放;
所述展品模块与所述数据库模块连接,用于统计展品消耗和运行过程的碳排放数据;
所述办公耗材模块与所述数据库模块连接,通过扫描统计购买办公用品数量,乘以数据库中储存的各类办公用品的碳排放量,计算得到办公耗材的碳排放;
所述评估模块与所述智慧管理平台连接,读取数据库中的各类人流量数据和各类碳排放数据,统计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能源碳足迹、展品碳足迹和办公耗材碳足迹,用于将不同科学技术馆的碳排放评估对比,并可后续进行碳排放交易;
所述展示模块与科学技术馆BIM系统、二氧化碳监测系统、所述智慧管理平台和数据库模块连接,采用联机分析处理方法,进行建筑空间碳足迹以及科学技术馆人员碳足迹展示;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布置科技型展品,将碳足迹技术向参观人员进行展示;
所述控制模块与科学技术馆新风系统、BA系统和所述智慧管理平台连接,所述智慧管理平台的建筑空间碳足迹控制新风系统开启,并且通过所述智慧管理平台的人流碳足迹信息进行所述BA系统的智慧化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一周内科学技术馆参观人员数量,一周内每天办公人员数量和访客人员数量;获取一周消耗的电量、燃气量和集中供热量,并计算能源碳排放量;获取一周内展品的消耗数据,计算展品碳排放量;获取一周内的办公耗材,计算办公耗材碳排放量;根据所述参观人员数量、所述办公人员数量、所述访问人员数量、所述能源碳排放量、所述展品碳排放量和所述办公耗材碳排放量计算一周内科学技术馆的参观人员碳足迹、办公人员碳足迹和访客人员碳足迹;获取参观人员的建筑空间位置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并计算参观人员密集程度;根据所述参观人员密集程度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控制新风系统工作;根据所述参观人员碳足迹、所述办公人员碳足迹和所述访客人员碳足迹控制BA系统的工作状态。能够根据碳足迹水平实时进行新风系统等建筑BA系统的智慧化控制,提高科学技术馆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建筑能效水平。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系统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的说明书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包括:
步骤100:获取一周内科学技术馆参观人员数量,一周内每天办公人员数量和访客人员数量;
步骤200:获取一周消耗的电量、燃气量和集中供热量,并计算能源碳排放量;
步骤300:获取一周内展品的消耗数据,计算展品碳排放量;
步骤400:获取一周内的办公耗材,计算办公耗材碳排放量;
步骤500:根据所述参观人员数量、所述办公人员数量、所述访问人员数量、所述能源碳排放量、所述展品碳排放量和所述办公耗材碳排放量计算一周内科学技术馆的参观人员碳足迹、办公人员碳足迹和访客人员碳足迹;
步骤600:获取参观人员的建筑空间位置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并计算参观人员密集程度;
步骤700:根据所述参观人员密集程度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控制新风系统工作;
步骤800:根据所述参观人员碳足迹、所述办公人员碳足迹和所述访客人员碳足迹控制BA系统的工作状态。
步骤S1:连接科学技术馆人流量系统,通过闸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获得一周内参观人员的数量P参观为13260人及其在建筑空间的位置,通过门禁系统获得一周内每天办公人员数量P办公平均为1000人和访客人员数量P访客为10人,并将其传输到人员数据库中。
步骤S2:连接科学技术馆能耗监测平台,获得一周的电量Q电为237021.5kWh、燃气量Q燃气为899.3m3、集中供热量Q供热为0等能源消耗情况,将其传输到数据库(华北地区电力碳排放因子为0.88kgCO2/kWh、燃气碳排放因子2.16kgCO2/m3)中并通过计算得到能源碳排放E能,E能=E电+E燃气+E供热=237021.5×0.88+899.3×2.16=210521.4kgCO2。
步骤S3:通过手机APP等设备扫描展品二维码或展品收据信息获得一周内展品的消耗数据,连接科学技术馆的展品系统获得展品的运行数据,将其传输到数据库(展品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190kgCO2/件、展品运行释放二氧化碳为0.25kgCO2/h)中并通过计算得到展品碳排放E展品,E展品=E展品消耗+E展品运行=1190×2+0.25×7×8=2394kgCO2。
步骤S4:通过手机APP等设备扫描一周内办公用纸、电脑、书籍等购物收据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库(A4复印纸消耗碳排放6.34kgCO2/包、电脑购置带来碳排放500kgCO2/台、书籍购买带来碳排放4.2kgCO2/本)中并通过计算得到办公耗材碳排放E办公,E办公=E办公用纸+E电脑+…+E书籍=6.34×35+500×5+4.2×20=2805.9kgCO2。
步骤S5:对数据库中各类碳排放和人流量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公式(1)、(2)、(3)计算本周该科学技术馆各类人员的碳足迹。
E碳足迹、参观=E展品、参观+E能源、参观=(E展品消耗+E展品运行)/P参观+(E+E燃气+E供热)(P参观/(P参观+P办公+P访客)) (1)
E碳足迹、参观=2394/13260+210521.4(13260/(13260+1000×7+10))=137.72tCO2/人
E碳足迹、办公=E办公、办公+E能源、办公=(E办公用纸+E电脑+…+E书籍)/P办公+(E+E燃气+E供热)(P办公/(P参观+P办公+P访客))(2)
E碳足迹、办公=2805.9/(1000×7)+210521.4(7000/(13260+1000×7+10))=72.7tCO2/人
E碳足迹、访客=E能源、访客=(E+E燃气+E供热)(P访客/(P参观+P办公+P访客)) (3)
E碳足迹、访客=210521.4(10/(13260+1000×7+10))=0.11tCO2/人
步骤S6:连接科学技术馆的BIM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二氧化碳监控系统获得参观人员的建筑空间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根据参观人员密集程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新风系统启停,当某区域人流密度>5人/m2或二氧化碳浓度>900PPM时,则开启该区域新风系统,并通过BIM系统空间信息在展示模板进行空间展示。
步骤S7:连接科学技术馆BA系统,根据各类人员的碳足迹控制BA系统启停,当参观人员碳足迹>130tCO2/人,通过BA系统优化控制展厅机电系统;当办公人员碳足迹>80tCO2/人时,通过BA系统优化控制办公区域机电系统,减少科学技术馆整体碳排放。
步骤S8:将本周各类人员碳足迹制作成碳足迹数据图谱,利用展示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展示,并将处理结果传输至智慧管理平台进行直接展示,供科学技术馆人员进行实时查询;同时,利用展品将碳足迹技术进行宣传展示,让参观人员了解各类碳足迹技术。
步骤S9:将本周各类人员碳足迹通过数据库传输至评估模块,与其他科学技术馆进行各类人员的碳足迹评估对比,并可与其他科学技术馆进行各类参观人员的碳排放交易,如当参观人员碳足迹在所有科学技术馆排名低于50%或参观人员碳足迹>150tCO2/人时,则需要进行碳排放交易。
如图2所示,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测管理系统包括:智慧管理平台、人流量模块、能源模块、展品模块、办公耗材模块、数据库模块、评估模块、展示模块、控制模块。
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人员碳足迹展示和评估、数据存储和处理、新风系统控制管理;
人流量模块分别连接科学技术馆人流量系统和所述数据库模块,实时获取科学技术馆的参观人员、办公人员、访客人员的数量信息,并将人流数量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模块;
能源模块分别连接科学技术馆能耗监测平台和所述数据库模块,采用游标的execute和fetchall数据提取方法,实时获取科学技术馆的电力、燃气和市政热力消耗数据,并将所述消耗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库模块,数据库中储存各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利用各类能源消耗数据乘以各类能源对应的碳排放因子,计算能源碳排放;
展品模块与所述数据库模块连接,用于统计展品消耗和运行过程的碳排放数据,数据库中储存各类展品生产的碳排放量以及运行过程中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数据,乘以统计的各类展品更换消耗数量和实际运行时间,得到展品碳排放;
办公耗材模块与数据库模块连接,通过扫描统计购买打印纸、签字笔、电脑、书籍等办公用品数量,乘以数据库中储存的打印纸、签字笔、电脑、书籍等各类办公用品的碳排放量,计算得到办公耗材的碳排放;
评估模块与智慧管理平台连接,评估模块读取数据库中的各类人流量数据和各类碳排放数据,统计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能源碳足迹、展品碳足迹和办公耗材碳足迹,用于进行不同科学技术馆的碳排放评估对比,并可后续进行碳排放交易;
展示模块与科学技术馆BIM系统、二氧化碳监测系统、智慧管理平台和数据库模块连接,采用联机分析处理技术,进行建筑空间碳足迹以及科学技术馆人员碳足迹展示;同时,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布置科技型展品,将碳足迹技术向参观人员进行展示;
控制模块与科学技术馆新风系统、BA系统和智慧管理平台连接,通过智慧管理平台的建筑空间碳足迹控制新风系统开启,并且通过智慧管理平台的人流碳足迹信息进行BA系统的智慧化控制。
有益效果:通过连接科学技术馆能耗监测平台、扫描展品与办公耗材等收据等方式,准确地计算出科学技术馆各类人员的能源碳足迹、展品碳足迹、办公耗材碳足迹。
利用科技型展品将科学技术馆碳足迹进行宣传展示,使参观人员了解人员碳足迹原理和本人碳足迹,为国家双碳目标进行宣传推广。
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将建筑空间的碳足迹与新风系统联动,保证科学技术馆舒适的室内环境;并将各类人员碳足迹进行评估对比,通过BA系统优化科学技术馆运行方式,降低整体碳排放,以及进行科学技术馆的碳排放交易提供数据基础。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方法包括:
获取一周内科学技术馆参观人员数量,一周内每天办公人员数量和访客人员数量;
获取一周消耗的电量、燃气量和集中供热量,并计算能源碳排放量;
获取一周内展品的消耗数据,计算展品碳排放量;
获取一周内的办公耗材,计算办公耗材碳排放量;
根据所述参观人员数量、所述办公人员数量、所述访问人员数量、所述能源碳排放量、所述展品碳排放量和所述办公耗材碳排放量计算一周内科学技术馆的参观人员碳足迹、办公人员碳足迹和访客人员碳足迹;
获取参观人员的建筑空间位置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并计算参观人员密集程度;
根据所述参观人员密集程度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控制新风系统工作;
根据所述参观人员碳足迹、所述办公人员碳足迹和所述访客人员碳足迹控制BA系统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参观人员密集程度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控制新风系统工作具体包括:
根据参观人员密集程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新风系统启停,当一个区域人流密度>5人/m2或二氧化碳浓度>900PPM时,开启该区域新风系统,并通过BIM系统空间信息在展示模板进行空间展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参观人员碳足迹、所述办公人员碳足迹和所述访客人员碳足迹控制BA系统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
当参观人员碳足迹>130tCO2/人,通过BA系统优化控制展厅机电系统;
当办公人员碳足迹>80tCO2/人时,通过BA系统优化控制办公区域机电系统,减少科学技术馆整体碳排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参观人员碳足迹、所述办公人员碳足迹和所述访客人员碳足迹制作成碳足迹数据图谱,供科学技术馆人员进行实时查询;
利用展品将碳足迹技术进行宣传展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参观人员碳足迹、所述办公人员碳足迹和所述访客人员碳足迹与另外的科学技术馆的各类人员的碳足迹进行对比,并进行碳排放交易。
6.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系统,应用上述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智慧管理平台、人流量模块、能源模块、展品模块、办公耗材模块、数据库模块、评估模块、展示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智慧管理平台用于实现人员碳足迹展示和评估、数据存储和处理、新风系统控制管理;
所述人流量模块,分别与科技馆的人流量系统和所述数据库模块连接,用于实时获取科学技术馆的参观人员、办公人员和访客人员的数量信息,并将人流量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模块;
所述能源模块分别连接科学技术馆的能耗监测平台和所述数据库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科学技术馆的电力、燃气和市政热力消耗数据,并将所述消耗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库模块,数据库中储存各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利用各类能源消耗数据乘以各类能源对应的碳排放因子,计算能源碳排放;
所述展品模块与所述数据库模块连接,用于统计展品消耗和运行过程的碳排放数据;
所述办公耗材模块与所述数据库模块连接,通过扫描统计购买办公用品数量,乘以数据库中储存的各类办公用品的碳排放量,计算得到办公耗材的碳排放;
所述评估模块与所述智慧管理平台连接,读取数据库中的各类人流量数据和各类碳排放数据,统计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能源碳足迹、展品碳足迹和办公耗材碳足迹,用于将不同科学技术馆的碳排放评估对比,并可后续进行碳排放交易;
所述展示模块与科学技术馆BIM系统、二氧化碳监测系统、所述智慧管理平台和数据库模块连接,采用联机分析处理方法,进行建筑空间碳足迹以及科学技术馆人员碳足迹展示;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布置科技型展品,将碳足迹技术向参观人员进行展示;
所述控制模块与科学技术馆新风系统、BA系统和所述智慧管理平台连接,所述智慧管理平台的建筑空间碳足迹控制新风系统开启,并且通过所述智慧管理平台的人流碳足迹信息进行所述BA系统的智慧化控制。
CN202210468036.7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4742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8036.7A CN114742682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8036.7A CN114742682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2682A true CN114742682A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85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8036.7A Pending CN114742682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4268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7086A (zh) * 2022-08-09 2022-11-0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医院建筑运行碳排放智慧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7313432A (zh) * 2023-11-29 2023-12-2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公共建筑碳流仿真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7787575A (zh) * 2024-02-27 2024-03-29 四川绿豆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碳监控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7086A (zh) * 2022-08-09 2022-11-0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医院建筑运行碳排放智慧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7313432A (zh) * 2023-11-29 2023-12-2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公共建筑碳流仿真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7313432B (zh) * 2023-11-29 2024-01-3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公共建筑碳流仿真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7787575A (zh) * 2024-02-27 2024-03-29 四川绿豆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碳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7787575B (zh) * 2024-02-27 2024-05-03 四川绿豆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碳监控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42682A (zh) 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US5197009A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reating delivery route maps
CN101803466A (zh) 用于以图形形式显示能量消耗和节约的系统和方法
Kechagias et al. An application of an urban freight transportation system for reduced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Reznik et al. Real-data-based high-resolution GHG emissions accounting of urban residents private transportation
JP2005166071A (ja) 広域広告システム
Rosak-Szyrocka et al.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household energy awareness in Poland
CA2528795A1 (en) Mapping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flyers, circulars and the like
CN101763413A (zh) 触摸式景点查询自助机器
JP5320903B2 (ja)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コンテンツ送信方法
JP4581684B2 (ja) 進捗管理支援システム
JP608875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97820A (ja) 作業支援システム
Grossmann Optim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resourc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rough the internet of things
JP2009122719A (ja) 表示装置
Haces-Fernandez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Ancillary Service
CN206236150U (zh) 一种仓库管理系统
JP2016537756A (ja) 電池レスデジタル情報表示デバイス及び管理装置
Pattnayak et al. Cloud and Green IoT-based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smart cities
JP450160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4613600B2 (ja) 文書レビュー支援システム及び文書レビュー支援プログラム
Weladee et a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axi Stations in Bangkok
NL2030774B1 (en) Intelligent service terminal
Situmorang INDONESIA SCULPTING SUCCESS: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ECIALIZED SCULPTURE ON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
JP5084800B2 (ja) 設備運用支援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