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0678A - 跳闸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跳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0678A
CN114730678A CN202080078125.XA CN202080078125A CN114730678A CN 114730678 A CN114730678 A CN 114730678A CN 202080078125 A CN202080078125 A CN 202080078125A CN 114730678 A CN114730678 A CN 114730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p
cross bar
trip unit
rail
cross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81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敬焕
吴基焕
金永焕
任正宰
李庸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S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30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0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4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 H01H71/18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with expanding rod, strip, or wi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74Means for adjust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device will function to provide protection
    • H01H71/7418Adjusting both electrothermal and 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4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 H01H71/16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with bimetal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 H01H71/28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with windings acting in conjun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02Details
    • H01H73/04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4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 H01H71/16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with bimetal element
    • H01H71/164He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74Means for adjust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device will function to provide protection
    • H01H71/7427Adjusting only the electrothermal mechanism
    • H01H71/7445Poly-phase adjust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跳闸装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跳闸装置包括调节横杆。调节横杆与脱扣器接触或分离,从而可以执行设置有跳闸装置的断路器的开闭动作。调节横杆由固定横杆和移动横杆结合而形成。移动横杆可滑动地结合于固定横杆。脱扣器与固定横杆接触。因此,与移动横杆的移动无关地,可以保持脱扣器和固定横杆之间的接触状态。

Description

跳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跳闸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精密调节跳闸区间且能够防止在调节跳闸区间时被其他构件干扰的跳闸装置。
背景技术
配线用断路器(MCCB: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设置在配线上,在发生电气过载状态或短路故障时自动切断电路。由此,可以防止连接于配线上的电路和负载等因电气故障而受损。
配线用断路器包括跳闸装置(trip assembly)。当发生所述过载状态或短路故障等时,跳闸装置执行开闭机构的跳闸动作。跳闸装置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结合于配线用断路器。
跳闸装置与可动触点连接,从而可动触点可以与跳闸装置一起移动。若跳闸装置移动,则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由此,配线用断路器可以与外部通电或通电被断开。
参照图1,现有技术的跳闸装置1000包括跳闸装置外壳1100、横杆1200、双金属片1300、脱扣器1400以及旋钮1500。
当故障电流(大电流)通过加热器1130流入配线用断路器的内部时,在磁体1120中产生电磁力。由此,电枢1110被吸向磁体1120,并且所述电枢1110的一端施压横杆1200的推动凸出部1220。
其结果,横杆1200旋转,使得脱扣器接触部1240和脱扣器1400之间的接触状态被解除。由此,脱扣器1400旋转,使得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分离。
当过电流(小电流)通过加热器1130流入配线用断路器的内部时,双金属片1300弯曲并施压结合于横杆1200的间隔调节部1210。
由此,横杆1200在所示实施例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脱扣器接触部1240和脱扣器1400之间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其结果,脱扣器1400旋转,使得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分离。
如上所述,当大电流和小电流流动时,配线用断路器均可以执行断开动作。因此,在配线用断路器中,需要设定作为断开对象的电流的大小。
参照图2,现有技术的跳闸装置1000包括旋钮1500。旋钮1500包括向横杆1200延伸形成的旋钮调节部1500。旋钮调节部1500与横杆1200的旋钮连接部1230结合。
旋钮1500可旋转地结合于跳闸装置外壳1100。当旋钮1500旋转时,与旋钮连接部1230连接的横杆1200向其延伸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移动。
此时,双金属片1300中面向间隔调节部1210的一侧面沿所述方向倾斜形成。因此,可以根据间隔调节部1210在所述方向上的位置,来调节双金属片1300和间隔调节部1210之间的距离。
但是,横杆1200在脱扣器接触部1240和脱扣器1400接触的状态下移动。由此,当横杆1200移动时,可能在脱扣器接触部1240和脱扣器1400之间产生摩擦。
因此,当横杆1200沿延伸方向移动时,在脱扣器接触部1240和脱扣器1400之间可能产生卡住现象。由此,即使在双金属片1300没有弯曲的情况下,脱扣器1400也可能因所述卡住现象而任意执行跳闸动作。
另外,在横杆1200的内部插入有导体材料的销。由于横杆1200沿各个加热器1130延伸,因此各个相(phase)之间可能因所述销而引起电干扰。
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17-0076870号公开了一种配线用断路器。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设置有用于防止横杆滑动的止动环的配线用断路器。
然而,上述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在于无法提供用于防止横杆和脱扣器之间的摩擦的方案。
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17-0081870号公开了一种配线用断路器。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通过固定设置调节构件来能够省略旋钮等的配线用断路器。
然而,上述现有文献的局限性还在于没有对用于防止横杆和脱扣器之间的摩擦的方案进行研究。
尤其是,上述的复数个现有文献没有提出用于防止各相中因设置于横杆内部的导体销而产生的电干扰的方案。
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17-0076870号(2017.07.05.)
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17-0081780号(2017.07.1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的跳闸装置。
首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调节跳闸区间的过程中能够使在脱扣器和横杆之间产生的摩擦最小的结构的跳闸装置。
另外,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调节跳闸区间的过程中双金属片不会任意弯曲的结构的跳闸装置。
另外,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容易地调节跳闸区间的结构的跳闸装置。
另外,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产生过电流或故障电流时能够顺畅地执行跳闸动作的结构的跳闸装置。
另外,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流动有复数个相的电流时能够使各电流之间的电干扰最小的结构的跳闸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跳闸装置,其包括:框架;脱扣器组装体,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框架;以及调节横杆,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框架,所述调节横杆与所述脱扣器组装体接触或分离;所述调节横杆包括:固定横杆,沿一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脱扣器组装体与所述固定横杆接触;以及移动横杆,沿所述一方向延伸形成,并且以能够沿所述一方向滑动地结合于所述固定横杆。
另外,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固定横杆可以包括插入空间部,所述插入空间部在所述固定横杆中面向所述移动横杆的一侧凹陷形成,所述移动横杆包括插入凸出部,所述插入凸出部在所述移动横杆中面向所述固定横杆的一侧凸出形成,所述插入凸出部插入结合于所述插入空间部。
另外,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调节横杆的所述插入空间部可以沿所述一方向延伸规定距离而形成,所述插入凸出部沿所述一方向可滑动地插入结合于所述插入空间部。
另外,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调节横杆的所述插入空间部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所述插入空间部彼此隔开规定距离配置,所述插入凸出部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所述插入凸出部分别插入结合于复数个所述插入空间部。
另外,在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框架的内部形成有规定的空间,在所述规定的空间容纳有:加热器(heater),与外部可通电地连接;以及双金属片(bimetal),与所述加热器相邻配置,且构成为在由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向所述调节横杆弯曲。
另外,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移动横杆可以包括距离调节杆,所述距离调节杆向朝着所述双金属片的方向延伸规定长度而形成。
另外,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双金属片沿所述移动横杆延伸形成的所述一方向倾斜形成,随着所述移动横杆沿所述一方向滑动,所述距离调节杆中面向所述双金属片的端部和所述双金属片之间的距离被调节。
另外,在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框架的内部形成有规定的空间,在所述规定的空间可以容纳有:加热器,与外部可通电地连接;磁体(magnet),与所述加热器相邻配置,构成为被由流过所述加热器的电流形成的电场磁化;以及电枢(amature),与所述磁体相邻配置,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框架。
另外,若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电枢与所述调节横杆接触并在所述磁体被磁化而形成的磁力的作用下向所述磁体旋转,则所述电枢可以施压所述调节横杆,使得所述调节横杆朝远离所述脱扣器组装体的方向旋转。
另外,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电枢可以包括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框架的电枢旋转轴,所述电枢旋转轴位于所述磁体和所述调节横杆之间。
另外,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固定横杆可以包括推动凸出部,所述推动凸出部在所述固定横杆中远离所述框架的所述规定的空间的一侧凸出形成,所述电枢中面向所述调节横杆的一侧端部与所述推动凸出部相邻配置。
另外,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脱扣器组装体可以以覆盖所述固定横杆的方式向所述固定横杆延伸而形成,所述固定横杆可以包括脱扣器支撑部,所述脱扣器支撑部向所述脱扣器组装体凸出形成,供所述脱扣器组装体安置。
另外,所述跳闸装置的所述固定横杆可以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分别在所述固定横杆延伸形成的方向的两侧端部凸出形成并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框架。
另外,所述跳闸装置的在所述脱扣器组装体的下侧可以设置有弹性支撑所述脱扣器组装体的弹性构件,若所述固定横杆旋转,则所述脱扣器组装体向朝着所述弹性构件的方向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首先,跳闸区间由调节横杆调节。调节横杆包括可旋转地结合于框架的固定横杆。固定横杆被支撑于框架,不会在延伸方向上移动。
移动横杆结合于固定横杆。移动横杆沿延伸方向可滑动地结合于固定横杆。
脱扣器组装体安置于固定横杆。因此,脱扣器组装体和固定横杆所接触的部分不会沿固定横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因此,脱扣器组装体和固定横杆之间不会产生摩擦。
另外,通过上述结构,脱扣器组装体和固定横杆所接触的部分不会沿固定横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部分仅在脱扣器组装体执行跳闸动作时以远离脱扣器组装体的方式旋转。
因此,即使跳闸区间被调节,也不会产生因脱扣器组装体和调节横杆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卡住现象。因此,即使跳闸区间被调节,双金属片也不会任意弯曲。
另外,双金属片弯曲而接触的距离调节杆设置于移动横杆。当移动横杆沿延伸方向移动时,距离调节杆也可以与移动横杆一起沿延伸方向移动。
双金属片中面向距离调节杆的一侧面沿所述延伸方向倾斜形成。即,当距离调节杆沿所述延伸方向移动时,距离调节杆中面向双金属片的一侧和双金属片之间的距离可以变更。
因此,仅通过使移动横杆移动,就可以容易地调节跳闸区间。
另外,若双金属片弯曲而施压距离调节杆,则调节横杆可以朝远离脱扣器组装体的方向旋转。另外,随着电枢向磁体旋转,调节横杆可以朝远离脱扣器组装体的方向旋转。
脱扣器组装体被弹性构件弹性支撑。弹性构件对脱扣器组装体施加拉拽方向的弹性力。因此,若调节横杆旋转,则脱扣器组装体可以在由弹性构件施加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旋转并执行跳闸动作。
因此,在产生过电流或故障电流的各情况下,调节横杆均被旋转,使得脱扣器组装体可以顺畅地执行跳闸动作。
另外,在调节横杆的内部没有设置用于横穿容纳于框架的对各相设置的复数个施压部的导体构件。即,调节横杆由固定横杆和移动横杆结合而成。
固定横杆和移动横杆分别包括沿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固定主体部和移动主体部。固定主体部和移动主体部延伸形成为横穿对各相设置的复数个施压部。此时,固定主体部和移动主体部分别由非导电材料形成。
因此,设置于跳闸装置的复数个施压部彼此之间不会产生电气影响。由此,即使复数个相的电流流过跳闸装置,也可以使各相的电流之间的电干扰最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置于现有技术的断路器的跳闸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图1的跳闸装置中调节旋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闸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设置于图3的跳闸装置的固定横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设置于图3的跳闸装置的移动横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4的固定横杆和图5的移动横杆结合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通过图6的过程形成的调节横杆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结合有图7的调节横杆的跳闸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设置于图7的调节横杆的移动横杆向一侧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1是示出设置于图7的调节横杆的移动横杆向另一侧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1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闸装置10。
在以下的说明中,可能会省略一些关于构成要素的说明,以阐明本发明的特征。
1.术语的定义
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术语“断路器”是指开闭电路的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断路器可以是配线用断路器。
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术语“过电流”是指一种使断路器工作的电流。在一实施例中,过电流可以被归类为“小电流”。
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术语“故障电流”是指一种使断路器工作的电流。在一实施例中,故障电流可以被归类为“大电流”。
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术语“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方侧”以及“后方侧”可以参照图3和图9至图12所示的坐标系来理解。
2.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闸装置10的构成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闸装置10可以设置于断路器,在发生过电流或故障电流时切断电路。在一实施例中,跳闸装置10可以设置于配线用断路器。
参照图3和图4,所示跳闸装置10包括框架100、施压部200、脱扣器组装体300、双金属片400以及调节横杆500。
以下,参照图3和图4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闸装置10的各个构成,但调节横杆500单独说明。
(1)框架100的说明
框架100形成跳闸装置10的外形。在框架100的内部可以容纳有用于执行跳闸动作的复数个构成要素。
框架100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这是为了防止设置有跳闸装置10的断路器的内部和外部任意通电。
框架100可以由耐压耐热材料形成。这是为了防止被因跳闸装置10工作而使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分离产生的电弧受损。
在一实施例中,框架100可以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框架100沿一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形成。由此,容纳于框架100的内部空间的复数个构成要素可以沿上下方向配置。
框架100包括容纳部110、分隔壁120以及脱扣器结合部130。
容纳部110是形成于框架100的内部的空间。在容纳部110容纳有用于执行跳闸动作的复数个构成要素。
容纳部110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复数个容纳部110彼此相邻配置。在所示实施例中,容纳部110总共形成有四个,沿左右方向彼此相邻地连续配置。
这是因为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闸装置10的断路器构成为断开包括R相、S相以及T相或者U相、V相以及W相的三相和N相的电流。容纳部110的数量可以变更。
在容纳部110之间形成有分隔壁120。分隔壁120位于彼此相邻的容纳部110之间。分隔壁120将彼此相邻的容纳部110物理地隔开。换言之,可以说分隔壁120将单个大(big)容纳部110分隔为复数个小(small)容纳部110。
利用分隔壁120可以防止容纳于各个容纳部110的构成要素之间的任意接触或通电。
脱扣器组装体300可旋转地结合于脱扣器结合部130。在脱扣器结合部130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的上侧形成有供脱扣器组装体300结合的弧(arc)形状的槽。
脱扣器结合部130可以在分隔壁120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的上侧端部延伸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脱扣器结合部130设置在位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的分隔壁120、即在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容纳部110的分隔壁120。
脱扣器结合部130的位置可以根据脱扣器组装体300的位置来变更。
(2)施压部200的说明
当故障电流或过电流流过断路器时,施压部200生成用于执行跳闸动作的驱动力。施压部200容纳于容纳部110。
施压部200设置有复数个。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闸装置10包括四个容纳部110。因此,施压部200也可以设置有四个,并分别容纳于复数个容纳部110中。
施压部200包括加热器(heater)210、磁体(magnet)220、电枢(amature)230以及施压凸出部240。
加热器210是跳闸装置10与外部通电的部分。加热器210向容纳部110的两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方侧和后方侧凸出规定距离。加热器210在所述凸出部分之间延伸形成。
换言之,加热器210从框架100的前方侧外侧向后方侧外侧连续。
加热器210的一侧端部、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后方侧端部与设置于断路器的固定触点可通电地连接。因此,在没有执行跳闸动作的情况下,流过固定触点的电流可以流过加热器210。
加热器210的另一侧端部、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方侧端部与外部的电源和负载可通电地连接。在没有执行跳闸动作的情况下,流入断路器内部的电流可以经由加热器210向外部的电源或负载流动。
当过电流流过加热器210时,加热器210产生热量。在所述热量的作用下,双金属片400可以向距离调节杆630弯曲并施压距离调节杆630。由此,调节横杆500移动并远离脱扣器组装体300,从而可以执行跳闸动作。
当故障电流流过加热器210时,磁体220利用由所述电流形成的电磁场生成用于吸引电枢230的电磁力。
磁体220与加热器210相邻配置。磁体220可以被流过加热器210的电流所形成的电磁场磁化(magnetize)。
磁体220与电枢230相邻配置。在所示实施例中,磁体220位于加热器210和电枢230之间。并且,磁体220位于加热器210的前方侧且同时位于电枢230的后方侧。
另外,磁体220与电枢230隔开规定距离配置。当磁体220被磁化时,电枢230可以向磁体220移动。
磁体220可以设置为能够被电磁场磁化的任意形态。在一实施例中,磁体220可以设置为永久磁铁或电磁铁。
在所示实施例中,磁体220包括:主体部,与加热器210平行形成;以及翼部,从主体部的两侧、即左右方向上的端部向电枢230延伸形成。由此,磁体220的表面面积增加,从而随着磁体220被磁化而生成的电磁力的强度可以得到强化。
电枢230被磁体220磁化而产生的电磁力吸引。即,当磁体220被磁化时,电枢230向磁体220移动。由此,可以形成用于执行跳闸动作的驱动力。
电枢230与磁体220相邻配置。在所示实施例中,电枢230位于磁体220的前方侧。
电枢230容纳于容纳部110的内部。电枢230可旋转地结合于框架100。即,电枢230可以以电枢旋转轴231为轴旋转。
电枢230与调节横杆500相接触。若电枢230向磁体220旋转移动,则调节横杆500朝远离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方向移动。
即,随着电枢230移动,调节横杆500朝着与电枢23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电枢230向后方侧移动,由此,调节横杆500向前方侧移动。
由此,调节横杆500和脱扣器组装体300之间的结合被解除,从而脱扣器组装体300可以执行跳闸动作。对此,稍后进行详细说明。
施压凸出部240从电枢230的一侧端部延伸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施压凸出部240向位于电枢230的上侧的调节横杆500延伸形成。施压凸出部240的一侧端部与调节横杆500的推动凸出部730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后方侧面相接触。
施压凸出部240的所述一侧端部可以位于电枢旋转轴231的上侧。由此,施压凸出部240可以朝着与电枢23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施压凸出部240可以与电枢230一体地旋转移动。即,当电枢230向朝着磁体220的方向旋转移动时,施压凸出部240向朝着与其相反的方向、即远离磁体220的方向旋转移动。换言之,施压凸出部240朝调节横杆500的方向旋转移动。
若施压凸出部240向朝着调节横杆500的方向旋转移动,则施压凸出部240与推动凸出部730相接触。当施压凸出部240继续旋转移动时,施压凸出部240施压推动凸出部730。由此,调节横杆500可以朝远离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方向移动并执行跳闸动作。
(3)脱扣器组装体300的说明
当过电流或故障电流流动时,脱扣器组装体300旋转。通过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旋转,开闭机构部(未图示)被调节,使得断路器可以断开电流。
在不需要执行跳闸动作的情况、即正常电流流过断路器的情况下,脱扣器组装体300保持与调节横杆500接触的状态。由此,脱扣器组装体300的移动被限制。
在需要执行跳闸动作的情况、即过电流或故障电流流过断路器的情况下,脱扣器组装体300从调节横杆500分离。由此,脱扣器组装体300可以旋转,使得开闭机构部(未图示)被调节。
脱扣器组装体300可旋转地结合于框架100。具体而言,脱扣器主体部310可旋转地结合于脱扣器结合部130。
脱扣器组装体300被调节横杆500支撑。具体而言,横杆接触部330的下侧被脱扣器支撑部760支撑。利用向下侧拉拽脱扣器组装体300的弹性构件320,可以稳定地保持所述支撑状态。
脱扣器组装体300与开闭机构部(未图示)连接。当脱扣器组装体300旋转时,开闭机构部(未图示)也可以旋转。
在所示实施例中,脱扣器组装体300位于框架10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即,在脱扣器组装体300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容纳部110。脱扣器组装体300的位置可以根据脱扣器结合部130的位置来变更。
脱扣器组装体300包括脱扣器主体部310、弹性构件320以及横杆接触部330。
脱扣器主体部310形成脱扣器组装体300的主体。脱扣器主体部310包括:第一部分,从下侧端部向上侧弯曲延伸;以及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的端部向前方侧延伸形成。
换言之,脱扣器主体部310包括:第一部分,从脱扣器结合部130向加热器210弯曲延伸;以及第二部分,从脱扣器结合部130向调节横杆500延伸。所述第二部分可以被定义为横杆接触部330。
脱扣器主体部310可旋转地结合于脱扣器结合部130。
弹性构件320向脱扣器组装体300施加弹性力。在所述弹性力的作用下,横杆接触部330可以保持与脱扣器支撑部760接触的状态。
弹性构件320位于横杆接触部330的下侧。弹性构件320中面向横杆接触部330的一侧、即上侧端部与横杆接触部330连接。弹性构件320中远离横杆接触部330的方向的另一侧、即下侧端部与容纳部110内部的任意构件连接。
弹性构件320在横杆接触部330和所述任意构件之间拉伸。即,弹性构件320以储存规定的恢复力的状态设置于横杆接触部330的下侧。换言之,弹性构件320对横杆接触部330施加朝下侧方向拉拽的弹性力。
因此,横杆接触部330在安置于脱扣器支撑部760的状态下,受到向下侧的弹性力。因此,横杆接触部330不会从脱扣器支撑部760任意分离。
另外,当施压凸出部240施压推动凸出部730时,调节横杆500朝远离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方侧移动。
由此,位于横杆接触部330的下侧的脱扣器支撑部760也向前方侧移动,使得横杆接触部330和脱扣器支撑部760的接触状态被解除。
在上述情况下,横杆接触部330在弹性构件320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下侧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所示实施例中,横杆接触部330以脱扣器结合部130为轴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弹性构件320可以设置为能够通过形状变形来储存恢复力并将其传递给其他构件的任意形态。在一实施例中,弹性构件320可以设置为螺旋弹簧(coil spring)。
横杆接触部330是脱扣器组装体300与调节横杆500相接触的部分。
在没有执行跳闸动作的情况下,横杆接触部330的下侧安置于脱扣器支撑部760。当执行跳闸动作时,横杆接触部330在弹性构件320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其端部朝向下侧。
横杆接触部330从脱扣器组装体300与脱扣器结合部130接触的部分向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方侧延伸规定距离而形成。
优选地,横杆接触部330延伸为在没有执行跳闸动作时安置于脱扣器支撑部760且在执行跳闸动作时不与脱扣器支撑部760接触。
(4)双金属片400的说明
双金属片400在随着过电流的流动而在加热器210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向距离调节杆630弯曲。双金属片400向距离调节杆630施压。由此,调节横杆500朝远离双金属片400的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方侧移动。
通过上述移动,横杆接触部330和脱扣器支撑部760分离,使得脱扣器主体部310可以旋转。由此,执行跳闸动作。
双金属片400可以由热膨胀系数彼此不同的复数个金属构件形成。构成双金属片400的金属构件中,位于远离距离调节杆630的方向的金属构件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大于与距离调节杆630相邻配置的金属构件的热膨胀系数。
因此,当热量传递到双金属片400时,双金属片400可以向朝着距离调节杆630的方向弯曲。
双金属片400可以沿调节横杆500的延伸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倾斜形成。即,双金属片400和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沿双金属片400的左右方向不同地形成。
在所示实施例中,双金属片400和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形成为从左侧越接近右侧越减小。
因此,通过使距离调节杆63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可以调节双金属片400和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由此,可以调节用于使跳闸装置10执行跳闸动作的基准电流的大小。
双金属片400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复数个双金属片400可以彼此隔开规定距离并分别容纳于复数个容纳部110中。在所示实施例中,双金属片400设置有四个并容纳于各个容纳部110中。
双金属片400与距离调节杆630中面向双金属片400的一侧端部、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后方侧端部隔开规定距离配置。
双金属片400与加热器210相邻配置。在加热器210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双金属片400。在一实施例中,双金属片400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
3.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横杆500的说明
再次参照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闸装置10包括调节横杆500。
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横杆500可以沿一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后方向移动以与脱扣器组装体300接触或分离。由此,跳闸装置10可以工作以断开或闭合电路。
调节横杆500可旋转地结合于框架100。当施压凸出部240施压推动凸出部730时,调节横杆500朝远离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横杆500可以沿另一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移动。由此,双金属片400和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被调节,从而能够调节作为断开对象的电流的大小。
以下,参照图5至图8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横杆500。
在所示实施例中,调节横杆500包括移动横杆600和固定横杆700。调节横杆500由移动横杆600和固定横杆700结合而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移动横杆600位于固定横杆700的前方侧。
因此,可以理解为,以下所说明的移动横杆600和固定横杆700的各个构成被包括在调节横杆500中。
(1)移动横杆600的说明
参照图5,示出了包括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横杆500的移动横杆600。
移动横杆600可滑动地结合于固定横杆700。即,移动横杆600可以相对于固定横杆700沿长度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相对滑动。
移动横杆600可以与固定横杆700一体地移动。即,当双金属片400弯曲并施压距离调节杆630时,移动横杆600与固定横杆700一起移动。
此时,可以理解的是,移动横杆600朝远离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方侧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移动横杆600沿一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延伸形成。移动横杆600的延伸长度可以确定为框架100的左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以下。由此,移动横杆600可以在结合于框架100的状态下沿长度方向滑动规定距离。
移动横杆600包括移动主体部610、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距离调节杆630、旋钮结合部640以及插入凸出部650。
移动主体部610形成移动横杆600的主体。移动主体部610沿一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延伸形成。
移动主体部610可以由非导电材料形成。在一实施例中,移动主体部610可以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由此,可以防止移动主体部610和施压部200之间的任意通电。
在移动主体部610中面向固定横杆700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后方侧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插入凸出部650。
在移动主体部610中远离施压部200的方向的另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侧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
距离调节杆630贯通结合于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距离调节杆630可以在插入于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的状态下,沿结合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后方向移动规定距离。由此,可以调节距离调节杆630和双金属片400之间的最短距离。
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复数个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可以彼此隔开规定距离配置。在所示实施例中,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设置有四个。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容纳部110或施压部200的数量来确定。
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位于移动主体部610中远离施压部200的方向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侧。
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包括延伸部621、杆插入部622以及限制凸出部623。
延伸部621形成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的主体。延伸部621从移动主体部610延伸规定长度而形成。延伸部621中面向移动主体部610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下侧端部结合于移动主体部610。
在延伸部621中远离移动主体部610的方向的另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侧端部形成有杆插入部622。
距离调节杆630贯通插入于杆插入部622。杆插入部622包括在其内部贯通形成的中空部。距离调节杆630贯通插入于所述中空部。
在所示实施例中,距离调节杆630为具有圆形截面的圆筒形状。由此,中空部也可以形成为具有与上述形状对应的圆形截面。
中空部的内径可以形成为距离调节杆630的外径以下。由此,在距离调节杆630贯通插入到中空部时,不会朝双金属片400方向和远离双金属片400的方向任意移动。
限制凸出部623插入结合于保持件插入部711。限制凸出部623可以以插入于保持件插入部711的状态,随着移动主体部610的移动而沿左右方向移动规定距离。
限制凸出部623形成于延伸部621中面向移动主体部610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下侧端部。限制凸出部623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优选地,限制凸出部623的凸出长度形成为保持件插入部711凹陷形成的长度以下。
限制凸出部623形成为在移动主体部610的延伸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优选的,限制凸出部623的厚度形成为保持件插入部711在其延伸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以下。
因此,当限制凸出部623插入于保持件插入部711时,可以限制移动横杆600的滑动距离。即,移动横杆600可以在限制凸出部623的左侧面与从左侧包围保持件插入部711的面接触的位置和限制凸出部623的右侧面与从右侧包围保持件插入部711的面接触的位置之间滑动。
当要求执行跳闸动作时,距离调节杆630被双金属片400施压。距离调节杆630向双金属片400延伸形成。
距离调节杆630结合于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具体而言,距离调节杆630贯通形成在形成于杆插入部622的内部的中空部。
在所示实施例中,距离调节杆630是以圆形截面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的圆筒形状。
距离调节杆630中面向双金属片400的一侧端部形成为弧形。即,距离调节杆630的所述一侧端部向双金属片400凸出形成。由此,双金属片400可以与双金属片400弯曲的角度无关地稳定地施压距离调节杆630。
距离调节杆630的所述一侧端部和双金属片400之间的距离、即距离调节杆630和双金属片400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变更。这可以利用移动横杆600的滑动来实现。对此,稍后进行详细说明。
在旋钮结合部640插入结合有旋钮(未图示)。旋钮(未图示)可旋转地结合于框架100。当旋钮(未图示)旋转时,旋钮结合部640和与其连接的移动主体部610可以向左侧或右侧滑动。
旋钮结合部640形成于移动主体部610中远离施压部200的方向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侧。在所示实施例中,旋钮结合部640与位于最右侧的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相邻配置。旋钮结合部640的位置可以根据旋钮(未图示)的位置来变更。
旋钮结合部640包括延伸部641和旋钮插入部642。
延伸部641向后方侧延伸规定长度而形成。延伸部641包括彼此隔开规定距离的第一延伸部641a和第二延伸部641b。所述规定距离可以根据插入于旋钮插入部642的旋钮(未图示)的直径来确定。
旋钮插入部642是供旋钮(未图示)插入的空间。旋钮插入部642可以被第一延伸部641a和第二延伸部641b隔开间隔而形成的空间限定。
插入凸出部650是移动横杆600和固定横杆700结合的部分。插入凸出部650插入结合于插入空间部740。
插入凸出部650在移动主体部610中面向固定横杆700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后方侧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优选地,插入凸出部650的凸出长度确定为插入空间部740的凹陷长度以下。
插入凸出部650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在所示实施例中,插入凸出部650形成有三个。复数个插入凸出部650设置为彼此隔开规定距离。在所示实施例中,各个插入凸出部650位于各个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之间。
插入凸出部650形成为在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所延伸的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
在插入凸出部650的内部中面向固定横杆700的一侧端部设置有凹陷规定距离而形成的槽。所述槽形成可以使插入凸出部650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彼此相对的空间。由此,插入凸出部650可以插入结合于插入空间部740。
插入凸出部650可以在插入结合于插入空间部740的状态下,沿移动主体部610的延伸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移动。
(2)固定横杆700的说明
参照图6,示出了包括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横杆500的固定横杆700。
移动横杆600可滑动地结合于固定横杆700。
固定横杆700可以与移动横杆600一体地移动。即,当双金属片400弯曲并施压距离调节杆630时,固定横杆700与移动横杆600一起移动。
此时,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横杆700朝远离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方侧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固定横杆700沿一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即,固定横杆700沿着与移动横杆600相同的方向延伸形成。
固定横杆700的延伸长度可以形成为与框架100的左右方向长度相同。因此,结合于框架100的固定横杆700可以在左右方向上不移动。
固定横杆700可旋转地结合于框架100。具体而言,旋转轴720可旋转地插入结合于旋转轴插入孔111。由此,固定横杆700可以朝远离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
固定横杆700包括固定主体部710、旋转轴720、推动凸出部730、插入空间部740、支撑凸出部750以及脱扣器支撑部760。
固定主体部710形成固定横杆700的主体。固定主体部710沿一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可以理解的是,固定主体部710的延伸方向与移动主体部610的延伸方向相同。
固定主体部710可以由非导电材料形成。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主体部710可以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由此,可以防止固定主体部710和施压部200之间的任意通电。
在固定主体部710的延伸方向上的各个端部、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各个端部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旋转轴720。
在固定主体部710中远离施压部200的方向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侧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推动凸出部730和脱扣器支撑部760。
在固定主体部710中面向移动横杆600的另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方侧凹陷规定距离而形成插入空间部740。
在固定主体部710中面向施压部200的方向的另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下侧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支撑凸出部750。
固定主体部710包括保持件插入部711和隆起部712。
保持件插入部711在固定主体部710中远离施压部200的方向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侧凹陷规定长度而形成。保持件插入部711凹陷形成的长度可以是限制凸出部623的延伸长度以上。
保持件插入部711可以沿固定横杆700和移动横杆600结合的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后方向贯通形成。
保持件插入部711沿固定主体部710延伸的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延伸规定长度而形成。保持件插入部711的左侧和右侧可以分别被隆起部712包围。
由此,限制凸出部623可以以插入于保持件插入部711的状态朝左侧或右侧方向移动规定距离。
保持件插入部711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保持件插入部711沿固定主体部710的延伸方向、即左右方向彼此隔开配置。保持件插入部711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限制凸出部623的位置和数量来确定。
保持件插入部711位于隆起部712之间。
隆起部712形成固定主体部710中远离施压部200的方向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侧面。
隆起部712形成为包围保持件插入部711的长度方向上的各个端部。即,在所示实施例中,隆起部712设置为包围保持件插入部711的左侧和右侧端部。
由此,插入于保持件插入部711的限制凸出部623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可以被限制为与隆起部712接触的距离。
隆起部712可以被划分为分别在左侧和右侧包围保持件插入部711的两个部分。
隆起部712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隆起部712沿固定主体部710的延伸方向彼此隔开规定距离配置。复数个隆起部712分别配置为形成保持件插入部711的左侧和右侧。
旋转轴720是用于使固定横杆700可旋转地结合于框架100的部分。旋转轴720可旋转地插入结合于贯通形成在框架100的长度方向上的各个端部面的旋转轴插入孔111。
旋转轴720位于固定主体部710的长度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各个端部。旋转轴720从固定主体部710的各个所述端部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
利用旋转轴720,固定横杆700和包括固定横杆700的调节横杆500可以相对于框架100相对旋转。
推动凸出部730是被施压凸出部240施压的部分。当推动凸出部730被施压时,固定横杆700和调节横杆500可以朝远离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方向旋转。
推动凸出部730位于固定主体部710中远离施压部200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侧。推动凸出部730从固定主体部710的上侧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
推动凸出部730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复数个推动凸出部730沿固定主体部710的延伸方向彼此隔开规定距离配置。在所示实施例中,推动凸出部730设置有四个并沿左右方向彼此隔开规定距离配置。保持件插入部711和隆起部712位于各个推动凸出部73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推动凸出部730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施压凸出部240的数量和位置来确定。
插入空间部740是供限制凸出部623插入结合的空间。插入空间部740从固定主体部710中面向移动横杆600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前方侧面凹陷规定距离而形成。
插入空间部740沿固定主体部710的延伸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延伸规定长度而形成。通过插入空间部740的所述形状,插入结合于插入空间部740的限制凸出部623可以沿左右方向移动。
插入空间部740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插入空间部740被分隔壁分隔。利用所述分隔壁,可以提高固定主体部710的刚性。
在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分隔壁。即,插入空间部740可以沿固定主体部710的延伸方向连续延伸而形成。
插入空间部740可以形成为在高度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宽度。所述宽度可以与插入凸出部650的上下方向厚度相同。
如上所述,利用形成于插入凸出部650内部的槽,插入凸出部65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状变形,插入结合于插入空间部740。在所述实施例中,插入于插入空间部740的插入凸出部650不会任意分离。
支撑凸出部750从下侧支撑移动横杆600的移动主体部610。支撑凸出部750从固定主体部710的下侧向移动横杆600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
支撑凸出部750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支撑凸出部750沿固定主体部710的延伸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彼此隔开规定距离配置。
在所示实施例中,支撑凸出部750配置于各个推动凸出部730的下侧。在所述配置下,当向朝着移动横杆600的方向施压推动凸出部730时,支撑凸出部750可以支撑移动主体部610的下侧。
因此,当推动凸出部730被施压凸出部240施压时,调节横杆500可以以旋转轴720为轴旋转。如上所述,所述旋转方向为远离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顺时针方向。
脱扣器支撑部760支撑脱扣器组装体300。具体而言,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横杆接触部330安置于脱扣器支撑部760。脱扣器支撑部760和横杆接触部330中彼此相对的各面可以接触。
如上所述,横杆接触部330在弹性构件320的作用下受到朝施压部200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下侧方向的弹性力。因此,可以稳定地保持横杆接触部330安置于脱扣器支撑部760的状态。
脱扣器支撑部760位于固定主体部710中远离施压部200的方向的一侧、即所示实施例中的上侧。脱扣器支撑部760从固定主体部710的上侧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脱扣器支撑部760可以凸出能够使安置的横杆接触部330保持水平的长度而形成。
在所示实施例中,脱扣器支撑部760配置为在固定主体部71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推动凸出部730。即,脱扣器支撑部760位于复数个推动凸出部730的中间部分。
脱扣器支撑部760的位置可以与脱扣器组装体300的位置相对应地确定。
脱扣器支撑部760不会沿长度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移动。因此,可以稳定地保持横杆接触部330和脱扣器支撑部760之间的接触状态。
因此,双金属片400不会受到脱扣器支撑部760和横杆接触部330之间的接触的影响。
(3)调节横杆500的结合过程的说明
参照图7和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横杆500形成的过程。
如上所述,调节横杆500由移动横杆600和固定横杆700结合而形成。
移动横杆600配置为与脱扣器组装体300之间的距离大于固定横杆700和脱扣器组装体300之间的距离。即,与固定横杆700相比,移动横杆600配置为更远离脱扣器组装体300。
在所示实施例中,移动横杆600配置在固定横杆700的前方侧。
固定横杆700配置在移动横杆600的后方侧。即,固定横杆700配置在脱扣器组装体300和移动横杆600之间。
移动横杆600的插入凸出部650插入结合于固定横杆700的插入空间部740。插入凸出部650和插入空间部740分别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插入凸出部650分别插入结合于复数个插入空间部740。
在一实施例中,插入凸出部650的厚度可以形成为插入空间部740的高度以上。另外,在插入凸出部650的内部凹陷形成有槽,包围所述槽的插入凸出部650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可以向彼此移动。
在所述实施例中,插入凸出部650可以插入结合于插入空间部740。由此,移动横杆600和固定横杆700可以稳定地结合。
此时,插入空间部740沿固定横杆70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因此,插入凸出部650可以以插入于插入空间部740的状态沿左右方向移动。
移动横杆600的限制凸出部623插入于固定横杆700的保持件插入部711。保持件插入部711沿固定横杆70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因此,限制凸出部623也可以以插入于保持件插入部711的状态沿左右方向移动。
通过所述结合,移动横杆600可以可滑动地结合于固定横杆700。如上所述,所述滑动可以沿调节横杆500延伸形成的方向、即所示实施例中的左右方向执行。
形成于移动横杆600的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向朝着固定横杆700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即,当移动横杆600与固定横杆700结合时,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可以经由固定主体部710向脱扣器组装体300延伸。
因此,结合于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的距离调节杆630和双金属片400之间的距离可以形成为足以执行跳闸动作的程度。
当形成调节横杆500时,推动凸出部730和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沿调节横杆50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交替配置。
另外,脱扣器支撑部760位于调节横杆50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如上所述,所述脱扣器支撑部760的位置与脱扣器组装体300的位置相对应。
4.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闸装置10的工作过程的说明
以下,参照图9至图12,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跳闸装置10的工作过程。
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双金属片400和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一词,是指调节杆630中面向双金属片400一侧的端部和双金属片400之间的距离。
接着,参照图9和图10,说明调小双金属片400和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的过程。
在所示实施例中,移动横杆600相对于固定横杆700向左侧滑动。如上所述,移动横杆600的移动距离可以由限制凸出部623和保持件插入部711之间的结合或插入凸出部650和插入空间部740之间的结合来限制。
另外,所述移动可以使用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和推动凸出部730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变化来表示。即,随着移动横杆600移动,彼此相邻配置的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和推动凸出部730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大距离d1。
因此,随着移动横杆600向左侧移动,结合于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的距离调节杆630也向左侧移动。另外,双金属片400形成为越接近左侧,与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越短。
由此,可以增大双金属片400和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并且,可以调小用于执行跳闸动作的基准电流值。
此时,无论移动横杆600滑动与否,固定横杆700都不会移动。因此,固定横杆700中安置有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横杆接触部330的脱扣器支撑部760也不会移动。
因此,即使移动横杆600移动以使双金属片400和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减小,横杆接触部330和脱扣器支撑部760之间也不会产生摩擦。
接着,参照图11和图12,说明调大双金属片400和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的过程。
在所示实施例中,移动横杆600相对于固定横杆700向右侧滑动。如上所述,移动横杆600的移动距离可以由限制凸出部623和保持件插入部711之间的结合或插入凸出部650和插入空间部740之间的结合来限制。
另外,所述移动可以使用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和推动凸出部730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变化来表示。即,随着移动横杆600移动,彼此相邻配置的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和推动凸出部730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距离d2。
因此,随着移动横杆600向右侧移动,结合于距离调节杆保持件620的距离调节杆630也向右侧。另外,双金属片400形成为越接近右侧,与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越变大。
由此,可以增大双金属片400和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并且,可以调大用于执行跳闸动作的基准电流值。
此时,无论移动横杆600滑动与否,固定横杆700都不会移动。因此,固定横杆700中安置有脱扣器组装体300的横杆接触部330的脱扣器支撑部760也不会移动。
因此,即使移动横杆600移动以使双金属片400和距离调节杆630之间的最短距离增大,横杆接触部330和脱扣器支撑部760之间也不会产生摩擦。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理解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0:跳闸装置
100:框架
110:容纳部
111:旋转轴插入孔
120:分隔壁
130:脱扣器结合部
200:施压部
210:加热器(heater)
220:磁体
230:电枢
231:电枢旋转轴
240:施压凸出部
300:脱扣器组装体
310:脱扣器主体部
320:弹性构件
330:横杆接触部
400:双金属片
500:调节横杆
600:移动横杆
610:移动主体部
620:距离调节杆保持件
621:延伸部
622:杆插入部
623:限制凸出部
630:距离调节杆
640:旋钮结合部
641:延伸部
641a:第一延伸部
641b:第二延伸部
642:旋钮插入部
650:插入凸出部
700:固定横杆
710:固定主体部
711:保持件插入部
712:隆起部
720:旋转轴
730:推动凸出部
740:插入空间部
750:支撑凸出部
760:脱扣器支撑部
1000:现有技术的跳闸装置
1100:跳闸装置外壳
1110:电枢
1120:磁体
1130:加热器
1200:横杆
1210:间隔调节部
1220:推动凸出部
1230:旋钮连接部
1240:脱扣器接触部
1300:双金属片
1400:脱扣器
1500:旋钮
1510:旋钮调节部

Claims (14)

1.一种跳闸装置,其中,包括:
框架;
脱扣器组装体,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框架;以及
调节横杆,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框架,所述调节横杆与所述脱扣器组装体接触或分离;
所述调节横杆包括:
固定横杆,沿一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脱扣器组装体与所述固定横杆接触;以及
移动横杆,沿所述一方向延伸形成,并且以能够沿所述一方向滑动地结合于所述固定横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横杆包括插入空间部,所述插入空间部在所述固定横杆中面向所述移动横杆的一侧凹陷形成,
所述移动横杆包括插入凸出部,所述插入凸出部在所述移动横杆中面向所述固定横杆的一侧凸出形成,所述插入凸出部插入结合于所述插入空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所述插入空间部沿所述一方向延伸规定距离而形成,
所述插入凸出部以能够沿所述一方向滑动地插入结合于所述插入空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所述插入空间部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所述插入空间部彼此隔开规定距离配置,
所述插入凸出部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所述插入凸出部分别插入结合于复数个所述插入空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形成有规定的空间,
在所述规定的空间容纳有:
加热器,能够与外部通电地连接;以及
双金属片,与所述加热器相邻配置,且构成为在由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向所述调节横杆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横杆包括距离调节杆,所述距离调节杆向朝着所述双金属片的方向延伸规定长度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所述双金属片沿所述移动横杆延伸形成的所述一方向倾斜形成,
随着所述移动横杆沿所述一方向滑动,所述距离调节杆中面向所述双金属片的端部和所述双金属片之间的距离被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形成有规定的空间,
在所述规定的空间容纳有:
加热器,能够与外部通电地连接;
磁体,与所述加热器相邻配置,且构成为被由流过所述加热器的电流形成的电场磁化;以及
电枢,与所述磁体相邻配置,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所述电枢与所述调节横杆接触,
若在所述磁体被磁化而形成的磁力的作用下,所述电枢向所述磁体旋转,则所述电枢施压所述调节横杆,使得所述调节横杆朝远离所述脱扣器组装体的方向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所述电枢包括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框架的电枢旋转轴,
所述电枢旋转轴位于所述磁体和所述调节横杆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横杆包括推动凸出部,所述推动凸出部在所述固定横杆中远离所述框架的所述规定的空间的一侧凸出形成,
所述电枢中面向所述调节横杆的一侧端部与所述推动凸出部相邻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所述脱扣器组装体以覆盖所述固定横杆的方式向所述固定横杆延伸而形成,
所述固定横杆包括脱扣器支撑部,所述脱扣器支撑部向所述脱扣器组装体凸出形成,供所述脱扣器组装体安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横杆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分别在所述固定横杆延伸形成的方向的两侧端部凸出形成并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框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闸装置,其中,
在所述脱扣器组装体的下侧设置有弹性支撑所述脱扣器组装体的弹性构件,
若所述固定横杆旋转,则所述脱扣器组装体朝所述弹性构件方向旋转。
CN202080078125.XA 2019-11-12 2020-04-09 跳闸装置 Pending CN1147306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44521 2019-11-12
KR1020190144521A KR102275002B1 (ko) 2019-11-12 2019-11-12 트립 장치
PCT/KR2020/004815 WO2021096004A1 (ko) 2019-11-12 2020-04-09 트립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0678A true CN114730678A (zh) 2022-07-08

Family

ID=75912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8125.XA Pending CN114730678A (zh) 2019-11-12 2020-04-09 跳闸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84134A1 (zh)
EP (1) EP4060710A4 (zh)
JP (1) JP7399276B2 (zh)
KR (1) KR102275002B1 (zh)
CN (1) CN114730678A (zh)
WO (1) WO2021096004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35115A (ja) * 2009-03-16 2009-06-18 Ls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配線用遮断器用瞬時トリップメカニズム
KR20100041570A (ko) * 2008-10-14 2010-04-22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열동 가조정형 트립장치 구조
CN203038871U (zh) * 2012-12-28 2013-07-03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电路断路器
KR20150111473A (ko) * 2014-03-25 2015-10-06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트립 갭 조정이 가능한 회로차단기의 트립 장치
US20180061602A1 (en) * 2016-08-31 2018-03-01 Lsis Co., Ltd. Trip mechanism for direct current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CN207800523U (zh) * 2018-01-18 2018-08-31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具有热脱扣器的断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0236B2 (ja) * 2013-02-14 2016-11-02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及び回路遮断器の組立方法
US10153119B2 (en) * 2015-09-28 2018-12-11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Articulated clinch joint for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KR102067391B1 (ko) 2015-12-24 2020-01-20 현대일렉트릭앤에너지시스템(주) 배선용 차단기
KR102081698B1 (ko) 2016-01-04 2020-02-27 현대일렉트릭앤에너지시스템(주) 배선용 차단기
KR20170081870A (ko) 2016-01-05 2017-07-13 주식회사 나노텍세라믹스 경량 장갑재
KR200491965Y1 (ko) 2016-05-04 2020-07-08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회로차단기의 가 조정 열동 트립 기구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41570A (ko) * 2008-10-14 2010-04-22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열동 가조정형 트립장치 구조
JP2009135115A (ja) * 2009-03-16 2009-06-18 Ls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配線用遮断器用瞬時トリップメカニズム
CN203038871U (zh) * 2012-12-28 2013-07-03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电路断路器
KR20150111473A (ko) * 2014-03-25 2015-10-06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트립 갭 조정이 가능한 회로차단기의 트립 장치
US20180061602A1 (en) * 2016-08-31 2018-03-01 Lsis Co., Ltd. Trip mechanism for direct current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CN207800523U (zh) * 2018-01-18 2018-08-31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具有热脱扣器的断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6004A1 (ko) 2021-05-20
KR102275002B1 (ko) 2021-07-08
KR20210057584A (ko) 2021-05-21
JP2022553289A (ja) 2022-12-22
EP4060710A4 (en) 2023-12-27
EP4060710A1 (en) 2022-09-21
US20220384134A1 (en) 2022-12-01
JP7399276B2 (ja)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3625B2 (en) Switching contactor
US8193464B2 (en) Micro switch
US10332714B2 (en) Trip mechanism for direct current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RU2570169C1 (ru) Система коммутации
US7268651B2 (en) Electromechanical switching device
US20220108860A1 (en) Relay
US5566818A (en) Movable contactor device in circuit breaker
EP3655979A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debris barrier therefor
US3544929A (en) Industrial control relay
RU2363066C2 (ru)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ый аппарат
CN109478475B (zh) 具有磁性电弧偏转组件的高压电气断开装置
CN114730678A (zh) 跳闸装置
WO2024000770A1 (zh) 继电器
KR101503316B1 (ko) 전자접촉기
JP2008034146A (ja) 回路遮断器の電磁引き外し装置
JPH04245126A (ja) 操作スライダを備えた電力リレー
US3553613A (en) Magnet and movable contact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multiple contact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switch
EP3511966A1 (en) Improved mono or bidirectional contactor
CN114667585A (zh) 横杆组装体及包括该横杆组装体的跳闸装置
CN218385044U (zh) 一种继电器
KR102303549B1 (ko) 절연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접촉기
JP7246018B2 (ja) 電磁継電器
GB2071419A (en) Electric Switching Device
CN114600219A (zh) 能够有效地消灭电弧的电磁接触器
KR20180106504A (ko) 인출형 차단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