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9399B -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9399B
CN114719399B CN202210406429.5A CN202210406429A CN114719399B CN 114719399 B CN114719399 B CN 114719399B CN 202210406429 A CN202210406429 A CN 202210406429A CN 114719399 B CN114719399 B CN 1147193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rosting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condition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064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9399A (zh
Inventor
高强
张晓迪
张铭
许磊
周明杰
王海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064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93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9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9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9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9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3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9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25B47/025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by reversing th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器容易发生假除霜,无法实现精准除霜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综合考虑室外环境温度、除霜传感器温度、空调运行状态以及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进行进入除霜模式的综合判定,当上述参数均满足除霜进入条件时,才控制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通过上述配置能够实现空调器的精准除霜,有效预防假除霜的出现,有效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联机空调器也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在多联机空调器制热过程中,室外机会出现结霜的情况,结霜会影响室外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从而降低室内机的出风温度,最终导致室内机进入防冷风(室内机出风温度温度过低,为了防止室内机吹冷风,室内机会停止运行)状态。为了防止室内机进入防冷风状态或者室内机出风温度过低等情况,室外机会在运行一段时候后进入除霜模式,对室外机换热器进行除霜处理,从而保证室内机的出风温度。
但是由于现有的除霜模式进入条件均是通过除霜传感器的温度来判断室外机是否结霜,很容易导致室外机假除霜情况的出现,即本来室外机并未结霜或者仅有很少的结霜,但是室外机却进入除霜模式。这样就无法实现精准除霜,会影响室内机的连续制热,从而降低用户体验。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了本发明,以提供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空调器容易发生假除霜,无法实现精准除霜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地暖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套管换热器、室外机换热器和压缩机;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套管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形成冷媒循环;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三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地暖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四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地暖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和所述地暖形成水路循环,所述水路循环与所述冷媒循环在所述套管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以使所述地暖为室内提供热量;所述室外机换热器上设置有除霜传感器;
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获得的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
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根据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当所述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均满足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
在上述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水路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获取的出水温度、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获取的进水温度和水路流量,“根据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出水温度是否都连续下降;若是,获取所述进水温度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下降的第一温度差值,并获取所述出水温度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下降的第二温度差值;
当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三除霜进入条件;或者,
“根据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出水温度的差值,以获得第三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和所述水路流量,获取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能力;
获取所述水路能力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下降的能力比率;
当所述能力比率大于等于预设的能力比率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在上述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和所述水路流量,获取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能力”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获取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能力:
Q=1166.67×f×ΔT
其中,Q为所述水路能力,F为所述水路流量,ΔT为所述第三温度差值。
在上述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除霜进入条件包括第一除霜子条件和第二除霜子条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获得的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环温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一除霜子条件;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当所述第一除霜子条件和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均满足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
在上述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除霜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或,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环温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满足以下公式且持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Tdef≤0.8×Tao-8.5
其中,Tdef为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Tao为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或,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三环温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四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满足以下公式且持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四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二除霜温度阈值,且持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环温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环温阈值,所述第一除霜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除霜温度阈值。
在上述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地暖制热模式且所述地暖制热模式连续累计制热运行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进入条件;或,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地暖制热模式且距离上一次除霜模式的累计运行时长达到第四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在上述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设置有高压压力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除霜模式的连续累计除霜运行时长,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退出条件;
根据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中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退出条件;
根据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获取的高温气态冷媒压力,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退出条件;
根据所述出水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四除霜退出条件;
当所述第一除霜退出条件、所述第二除霜退出条件、所述第三除霜退出条件、所述第四除霜退出条件中的一个满足时,则控制所述空调器退出除霜模式。
在上述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除霜模式的连续累计除霜运行时长,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退出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连续累计除霜运行时长大于第四预设时长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一除霜退出条件;和/或,
“根据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中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退出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中部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五预设时长时,或,
当所述中部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持续第六预设时长时,或,
当所述中部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七预设时长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退出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所述第四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六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七预设时长;和/或,
“根据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获取的高温气态冷媒压力,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退出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高温气态冷媒压力大于等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三除霜退出条件;和/或,
“根据所述出水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四除霜退出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出水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出水温度阈值,且持续第八预设时长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四除霜退出条件。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所述空调器包括地暖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套管换热器、室外机换热器和压缩机;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套管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形成冷媒循环;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三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地暖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四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地暖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和所述地暖形成水路循环,所述水路循环与所述冷媒循环在所述套管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以使所述地暖为室内提供热量;所述室外机换热器上设置有除霜传感器;
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获得的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
第二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进入除霜模式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均满足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
在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地暖、室外机以及上述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
本发明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有益效果:
在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本发明可以分别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根据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根据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当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第二除霜进入条件和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均满足时,则控制空调进入除霜模式。通过上述配置方式,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室外环境温度、除霜传感器温度、空调运行状态以及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进行进入除霜模式的综合判定,能够实现空调器的精准除霜,有效预防假除霜的出现,有效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组成限制。此外,图中类似的数字用以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室外机的主要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地暖和室内机的主要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框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室外机;11:套管换热器;12:室外机换热器;121:除霜传感器;13:压缩机;2:地暖;3:进水管;4:出水管;5:室内机;51:电子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模块”、“处理器”可以包括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组合。一个模块可以包括硬件电路,各种合适的感应器,通信端口,存储器,也可以包括软件部分,比如程序代码,也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处理器。处理器具有数据和/或信号处理功能。处理器可以以软件方式实现、硬件方式实现或者二者结合方式实现。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任何合适的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比如磁碟、硬盘、光碟、闪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术语“A和/或B”表示所有可能的A与B的组合,比如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术语“至少一个A或B”或者“A和B中的至少一个”含义与“A和/或B”类似,可以包括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单数形式的术语“一个”、“这个”也可以包含复数形式。
首先参阅附图2和图3,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室外机的主要结构组成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地暖和室内机的主要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应用于一种新型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包括室外机1、地暖2和室内机5,地暖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室内机5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室内机5通过冷媒气管和冷媒液管与室外机1连接,其中冷媒液管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51。地暖2通过进水管3和出水管4与室外机1连接,进水管3中的高温水进入地暖2中,在室内换热后,低温水通过出水管4从地暖2中排出,进水管3上设置有金属软接头、水压表、截止阀、排水阀、水泵、Y型过滤器,进水管3的水经水箱到达分水器,分水器与地暖2的第一端连接,水箱与分水器之间还设置有自动补水阀,自动补水阀与自来水或增压泵箱连接。地暖2的第二端与集水器连接,集水器与出水管4连接,出水管4上设置有排水阀、截止阀水压表和金属软接头,进水管3和出水管4之间通过旁通阀连接。空调器在进行制热时可以运行室内机制热模式,也可以运行地暖制热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空调器进行地暖制热模式时的除霜控制。室外机1包括套管换热器11、室外机换热器12和压缩机13,压缩机13的排气口与套管换热器11的第一端连接,压缩机13的进气口与室外机换热器12的第一端连接,套管换热器11的第二端与室外机换热器12的第二端连接,压缩机13、套管换热器11和室外机换热器12形成冷媒循环;套管换热器11的第三端通过进水管3与地暖2的第一端连接,套管换热器11的第四端通过出水管4与地暖2的第二端连接,套管换热器11和地暖2形成水路循环,水路循环与冷媒循环在套管换热器11中进行换热,以使地暖2为室内提供热量;室外机换热器12上设置有除霜传感器121。
参阅附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S101-步骤S104。
步骤S101: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除霜传感器121获得的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室外环境温度和除霜传感器温度均满足一定条件时,则可以认为空调器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除霜传感器121可以测量室外机换热器12表面温度。
步骤S102:根据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的运行状态满足一定条件时,则可以认为空调器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步骤S103:根据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套管换热器11与地暖2形成的水路循环满足一定条件时,则可以认为空调器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步骤S104:当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均满足时,控制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均得到满足时,才可以控制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
基于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4,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分别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根据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根据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当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第二除霜进入条件和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均满足时,则控制空调进入除霜模式。通过上述配置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综合考虑室外环境温度、除霜传感器温度、空调运行状态以及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进行进入除霜模式的综合判定,能够实现空调器的精准除霜,有效预防假除霜的出现,有效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下面对步骤S101至步骤S103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除霜进入条件可以包括第一除霜子条件和第二除霜子条件,步骤S101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1011至步骤S1013:
步骤S1011: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环温阈值时,则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一除霜子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室外环境温度与预设的第一环温阈值进行比较,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环温阈值时,则可以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一除霜子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环温阈值可以为20℃。
步骤S1012: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子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2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10121,通过步骤S10121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子条件:
步骤S10121:当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环温阈值,且除霜传感器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除霜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二除霜子条件。其中,第一环温阈值大于第二环温阈值。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环温阈值为4℃,第一除霜温度阈值为-6℃,第二预设时长为5分钟。
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2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10122,通过步骤S10122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子条件:
步骤S10122: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二环温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环温阈值,且除霜传感器温度满足以下公式(1)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二除霜子条件:
Tdef≤0.8×Tao-8.5 (1)
其中,Tdef为除霜传感器温度,Tao为室外环境温度;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环温阈值为-6℃。
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2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10123,通过步骤S10123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子条件:
步骤S10123: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三环温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四环温阈值,且除霜传感器温度满足以下公式(2)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二除霜子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环温阈值为-15℃。
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2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10124,通过步骤S10124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子条件:
步骤S10124: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四环温阈值,且除霜传感器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二除霜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二除霜子条件。第一除霜温度阈值大于第二除霜温度阈值。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除霜温度阈值为-20℃。
步骤S1013:当第一除霜子条件和第二除霜子条件均满足时,则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除霜子条件满足且第二除霜子条件满足时,则可以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也就是说步骤S1011中的条件满足,且步骤S10121至步骤S10124中的其中一个条件满足时,则可以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一除霜子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可以包括步骤S1021:
步骤S1021:当空调器运行地暖制热模式且地暖制热模式连续累计制热运行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判断空调器运行电暖制热模式的连续累计制热运行时长,当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则可以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预设运行时长为33分钟。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可以包括步骤S1022:
步骤S1022:当空调器运行地暖制热模式且距离上一次除霜模式的累计运行时长达到第四预设时长时,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空调器运行地暖制热模式时,可以判断空调器距上一次除霜模式的累计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四预设时长,若是,则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预设时长为50分钟。
即,步骤S1021或者步骤S1022中的其中一个条件满足时,可以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水管3上设置有进水温度传感器,出水管4上设置有出水温度传感器,水路状态信息包括出水温度传感器获取的出水温度、进水温度传感器获取的进水温度和水路流量,步骤S10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31至步骤S1032:
步骤S1031: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是否都连续下降;若是,获取进水温度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下降的第一温度差值,并获取出水温度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下降的第二温度差值;
步骤S1032:当第一温度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或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差阈值时,则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时长为20分钟,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均为5℃,即在20分钟内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均连续下降,且进水温度下降超过5℃或出水温度下降超过5℃,则可以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时长为10分钟,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均为1℃,即在10分钟内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均连续下降,且进水温度下降超过1℃或出水温度下降超过1℃,则可以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S10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33至步骤S1036:
步骤S1033:计算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的差值,以获得第三温度差值;
步骤S1034:根据第三温度差值和水路流量,获取水路循环的水路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034可以包括根据以下公式(3)获取水路循环的水路能力:
Q=1166.67×F×ΔT (3)
其中,Q为水路能力,F为水路流量,ΔT为第三温度差值。
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进水管3或者出水管4上设置流量计测量水路流量。
步骤S1035:获取水路能力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下降的能力比率;
步骤S1036:当能力比率大于等于预设的能力比率阈值时,则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时间为20分钟,能力比率阈值为40%,即在20分钟内水路能力下降的能力比率大于等于40%,则可以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时间为10分钟,能力比率阈值为10%,即在10分钟内水路能力下降的能力比率大于等于10%,则可以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除了包括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4外,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5至步骤S109:
步骤S105:根据除霜模式的连续累计除霜运行时长,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退出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05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51:
步骤S1051:当连续累计除霜运行时长大于第四预设时长时,则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一除霜退出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预设时长为10分钟,即连续累计除霜运行时长大于10分钟时则可以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一除霜退出条件。
步骤S106:根据室外机换热器12的中部温度,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退出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室外机换热器12的中部温度满足以下条件1、条件2和条件3中的一个条件时,可以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二除霜退出条件:
条件1:当中部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五预设时长;
条件2:当中部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持续第六预设时长;
条件3:当中部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七预设时长;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小于第三温度阈值,第五预设时长大于第六预设时长大于第七预设时长;
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温度阈值为5℃,第二温度阈值为10℃,第三温度阈值为15℃,第五预设时长为1分钟,第六预设时长为30秒,第七预设时长为5秒。
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室外机换热器12中部的毛细管上安装温度传感器以获取室外机换热器12的中部温度。
步骤S107:根据高压压力传感器获取的高温气态冷媒压力,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退出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缩机13排气口上设置有高压压力传感器,高压压力传感器可以获取压缩机13的排气口输出的高温气态冷媒压力。步骤S107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当高温气态冷媒压力大于等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则判定空调器满足第三除霜退出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压力阈值为2.8MPa。
步骤S108:根据出水温度,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四除霜退出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08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当出水管4的出水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出水温度阈值,且持续第八预设时长时,则判定空调器满足所述第四除霜退出条件。
一个实施方式中,出水温度阈值为7℃,第八预设时长为30秒。
步骤S109:当第一除霜退出条件、第二除霜退出条件、第三除霜退出条件、第四除霜退出条件中的一个满足时,则控制空调器退出除霜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第一除霜退出条件、第二除霜退出条件、第三除霜退出条件、第四除霜退出条件中一个得到满足时,则可以空调器退出除霜模式。在判断空调器是否退出除霜模式时,综合考虑了连续累计除霜运行时长、室外机换热器12的中部温度、高温气态冷媒压力以及出水管的出水温度等参数的影响,能够根据空调器实际运行情况及时退出除霜模式,以确保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3的排气口还依次设置有排气温度传感器、高压压力开关,压缩机13的进气口还依次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和吸气温度传感器;套管换热器11的第一端还设置有氟路进温度传感器,套管换热器11的第二端还可以设置有氟路出温度传感器,套管换热器11的第三端还设置有水泵;室外机换热器12的第二端依次设置有蓄热进温度传感器、板式换热器、蓄热出温度传感器和蓄热出温度传感器,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压缩机13气液分离器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室外机换热器12的第二端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三端通过第三电子膨胀与室外机换热器12的第二端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四端与冷媒液管连接。室外机1还包括两个四通阀(4WV),通过控制四通阀的连接状态(e、d、c、s两两连接),可以改变冷媒流通路径。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述实施例中将各个步骤按照特定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并非必须按照这样的顺序执行,其可以同时(并行)执行或以其他顺序执行,这些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
参阅附图4,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可以包括地暖2和室外机1,室外机1包括套管换热器11、室外机换热器12和压缩机13;压缩机13的排气口与套管换热器11的第一端连接,压缩机13的进气口与室外机换热器12的第一端连接,套管换热器11的第二端与室外机换热器12的第二端连接,压缩机13、套管换热器11和室外机换热器12形成冷媒循环;套管换热器11的第三端通过进水管3与地暖2的第一端连接,套管换热器11的第四端通过出水管4与地暖2的第二端连接,套管换热器11和地暖2形成水路循环,水路循环与冷媒循环在套管换热器11中进行换热,以使地暖2为室内提供热量;室外机换热器12上设置有除霜传感器121。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可以包括第一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第二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和进入除霜模式控制模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可以被配置为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除霜传感器121获得的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第二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进入除霜模式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当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均满足时,控制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
上述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的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实施例,两者的技术原理、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相似,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及有关说明,可以参考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实现上述一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地暖2、室外机1和上述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实施例中的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
进一步,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各个模块的设定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装置的功能单元,这些模块对应的物理器件可以是处理器本身,或者处理器中软件的一部分,硬件的一部分,或者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一部分。因此,图中的各个模块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对装置中的各个模块进行适应性地拆分或合并。对具体模块的这种拆分或合并并不会导致技术方案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拆分或合并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地暖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套管换热器、室外机换热器和压缩机;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套管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形成冷媒循环;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三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地暖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四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地暖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和所述地暖形成水路循环,所述水路循环与所述冷媒循环在所述套管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以使所述地暖为室内提供热量;所述室外机换热器上设置有除霜传感器;
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获得的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
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根据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当所述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均满足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
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水路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获取的出水温度、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获取的进水温度和水路流量,“根据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出水温度是否都连续下降;若是,获取所述进水温度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下降的第一温度差值,并获取所述出水温度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下降的第二温度差值;
当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三除霜进入条件;或者,
“根据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出水温度的差值,以获得第三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和所述水路流量,获取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能力;
获取所述水路能力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下降的能力比率;
当所述能力比率大于等于预设的能力比率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第一除霜进入条件包括第一除霜子条件和第二除霜子条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获得的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环温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一除霜子条件;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当所述第一除霜子条件和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均满足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除霜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或,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环温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满足以下公式且持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Tdef≤0.8×Tao-8.5
其中,Tdef为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Tao为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或,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三环温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四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满足以下公式且持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或,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四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二除霜温度阈值,且持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环温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环温阈值,所述第一除霜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除霜温度阈值;
“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地暖制热模式且所述地暖制热模式连续累计制热运行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进入条件;或,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地暖制热模式且距离上一次除霜模式的累计运行时长达到第四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和所述水路流量,获取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能力”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获取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能力:
Q=1166.67×F×ΔT
其中,Q为所述水路能力,F为所述水路流量,ΔT为所述第三温度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设置有高压压力传感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除霜模式的连续累计除霜运行时长,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退出条件;
根据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中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退出条件;
根据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获取的高温气态冷媒压力,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退出条件;
根据所述出水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四除霜退出条件;
当所述第一除霜退出条件、所述第二除霜退出条件、所述第三除霜退出条件、所述第四除霜退出条件中的一个满足时,则控制所述空调器退出除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除霜模式的连续累计除霜运行时长,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退出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连续累计除霜运行时长大于第四预设时长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一除霜退出条件;和/或,
“根据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中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退出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中部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五预设时长时,或,
当所述中部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持续第六预设时长时,或,
当所述中部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七预设时长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退出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所述第四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六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七预设时长;和/或,
“根据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获取的高温气态冷媒压力,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退出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高温气态冷媒压力大于等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三除霜退出条件;和/或,
“根据所述出水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四除霜退出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出水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出水温度阈值,且持续第八预设时长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四除霜退出条件。
5.一种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地暖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套管换热器、室外机换热器和压缩机;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套管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形成冷媒循环;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三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地暖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的第四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地暖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和所述地暖形成水路循环,所述水路循环与所述冷媒循环在所述套管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以使所述地暖为室内提供热量;所述室外机换热器上设置有除霜传感器;
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获得的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
第二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判定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进入除霜模式控制模块,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均满足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
当所述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第三除霜进入条件均满足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除霜模式;
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水路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获取的出水温度、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获取的进水温度和水路流量,“根据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出水温度是否都连续下降;若是,获取所述进水温度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下降的第一温度差值,并获取所述出水温度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下降的第二温度差值;
当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三除霜进入条件;或者,
“根据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三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进水温度和所述出水温度的差值,以获得第三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和所述水路流量,获取所述水路循环的水路能力;
获取所述水路能力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下降的能力比率;
当所述能力比率大于等于预设的能力比率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三除霜进入条件;
第一除霜进入条件包括第一除霜子条件和第二除霜子条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获得的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环温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一除霜子条件;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当所述第一除霜子条件和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均满足时,则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第一除霜进入条件;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除霜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或,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环温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满足以下公式且持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Tdef≤0.8×Tao-8.5
其中,Tdef为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Tao为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或,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三环温阈值且大于等于预设的第四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满足以下公式且持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或,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四环温阈值,且所述除霜传感器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二除霜温度阈值,且持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子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环温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环温阈值,所述第一除霜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除霜温度阈值;
“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第二除霜进入条件”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地暖制热模式且所述地暖制热模式连续累计制热运行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进入条件;或,
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地暖制热模式且距离上一次除霜模式的累计运行时长达到第四预设时长时,判定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第二除霜进入条件。
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地暖、室外机以及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除霜控制系统。
CN202210406429.5A 2022-04-18 2022-04-18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Active CN1147193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6429.5A CN114719399B (zh) 2022-04-18 2022-04-18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6429.5A CN114719399B (zh) 2022-04-18 2022-04-18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9399A CN114719399A (zh) 2022-07-08
CN114719399B true CN114719399B (zh) 2024-05-14

Family

ID=8224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6429.5A Active CN114719399B (zh) 2022-04-18 2022-04-18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9399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3012A (ja) * 2003-07-24 2005-02-17 Chofu Seisakusho Co Ltd 温水暖房付エアコンの室外機
JP2009287843A (ja) * 2008-05-29 2009-12-10 Daikin Ind Ltd 室外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3363614A (zh) * 2012-03-26 2013-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冷热水空调机组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596032A (zh) * 2014-12-31 2015-05-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5698382A (zh) * 2016-03-14 2016-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61874A (zh) * 2017-07-03 2017-12-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融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0701838A (zh) * 2019-10-30 2020-01-1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定热泵除霜的方法及热泵除霜系统
CN110986141A (zh) * 2019-11-13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采暖机自动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采暖机
CN112050355A (zh) * 2019-06-06 2020-12-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3654194A (zh) * 2021-08-12 2021-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机组的防冻控制装置、方法和热泵机组
CN113970166A (zh) * 2021-09-30 2022-01-25 青岛海享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13970125A (zh) * 2021-10-26 2022-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水温度调控方法及装置、热泵系统、制热设备
CN114061024A (zh) * 2020-07-30 2022-02-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化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器及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3012A (ja) * 2003-07-24 2005-02-17 Chofu Seisakusho Co Ltd 温水暖房付エアコンの室外機
JP2009287843A (ja) * 2008-05-29 2009-12-10 Daikin Ind Ltd 室外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3363614A (zh) * 2012-03-26 2013-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冷热水空调机组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596032A (zh) * 2014-12-31 2015-05-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5698382A (zh) * 2016-03-14 2016-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61874A (zh) * 2017-07-03 2017-12-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融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2050355A (zh) * 2019-06-06 2020-12-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701838A (zh) * 2019-10-30 2020-01-1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定热泵除霜的方法及热泵除霜系统
CN110986141A (zh) * 2019-11-13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采暖机自动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采暖机
CN114061024A (zh) * 2020-07-30 2022-02-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化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器及空调系统
CN113654194A (zh) * 2021-08-12 2021-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机组的防冻控制装置、方法和热泵机组
CN113970166A (zh) * 2021-09-30 2022-01-25 青岛海享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13970125A (zh) * 2021-10-26 2022-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水温度调控方法及装置、热泵系统、制热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9399A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2766B (zh) 除霜控制方法、除霜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9323369B (zh) 空调及其化霜方法和装置
EP353104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frosting air conditioner
CN107120796B (zh)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CN110749041B (zh) 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系统、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5095955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CN112283993B (zh) 一种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CN1313494A (zh) 对可逆热泵除霜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13970166A (zh) 用于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11895596B (zh) 一种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4719399B (zh)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N110542175A (zh) 空调化霜方法
US680497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of air conditioner
CN111895602B (zh) 一种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4061024A (zh) 空调系统化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器及空调系统
CN111895597B (zh) 一种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1141006A (zh) 一种空调化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4413414B (zh) 一种除霜退出判断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14719401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系统、装置、介质及空调器
CN111895600A (zh) 一种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0470009A (zh)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5235072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系统及介质
CN110470003B (zh)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1895591B (zh) 一种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2050371A (zh) 一种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