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4214A - 集尘装置及安装该集尘装置的打磨工具 - Google Patents

集尘装置及安装该集尘装置的打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4214A
CN114714214A CN202110006506.3A CN202110006506A CN114714214A CN 114714214 A CN114714214 A CN 114714214A CN 202110006506 A CN202110006506 A CN 202110006506A CN 114714214 A CN114714214 A CN 114714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pipe
air
air outlet
dust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65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纪愚
杨站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65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4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4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4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8Angl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5/00Safety devic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Accessories fitted to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 B24B55/06Dust extraction equipment on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 B24B55/10Dust extraction equipment on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 B24B55/102Dust extraction equipment on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with rota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5/00Safety devic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Accessories fitted to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 B24B55/12Devices for exhausting mist of oil or coolant; Devices for collecting or recovering materials resulting from grinding or polishing, e.g. of precious metals, precious stones, diamond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尘装置和采用该集尘装置的打磨工具,包括:集尘壳体,形成有用于集尘的容纳腔;进风管,用于引导集尘气流沿第一直线方向进入容纳腔;过滤组件;风道管;出风组件;过滤组件包括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旋风管,第一旋风管沿第二直线方向上具有用于进风的第一进风端和用于出尘的第一出尘端;第二旋风管,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第二旋风管沿第三直线方向上延伸;其中,第一旋风管与第二旋风管设置在进风管的两侧,且第二直线方向与第三直线方向分别与第一直线方向分别相交。该集尘装置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集尘装置及安装该集尘装置的打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砂光机、角磨等一类的打磨类动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为了避免灰尘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用户的伤害,现有的砂光机通常还配有用于吸收灰尘的集尘装置。但是现有的集尘装置的结构复杂,而且过滤组件的结构较大,在集尘壳体中占比较大,从而使集尘装置的体积过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又能保证集尘效果的集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集尘装置,包括:集尘壳体,形成有用于集尘的容纳腔;进风管,用于引导集尘气流沿第一直线方向进入容纳腔;过滤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风道管,形成连通进风管和过滤组件的风道;出风组件,与过滤组件连接,用于将被过滤组件进行粉尘过滤后的集尘气流导出至集尘壳体外;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旋风管,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第一旋风管沿第二直线方向上具有用于进风的第一进风端和用于出尘的第一出尘端;第二旋风管,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第二旋风管沿第三直线方向上具有用于进风的第二进风端和用于出尘的第二出尘端;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出风管,设置在第一旋风管的第一进风端,第一出风管与第一旋风管构成连通,第一出风管将被第一旋风管进行粉尘过滤后的集尘气流导向至集尘壳体外;第二出风管,设置在第二旋风管的第二进风端,第二出风管与第二旋风管构成连通,第二出风管将被第二旋风管进行粉尘过滤后的集尘气流导向至集尘壳体外;其中,第一旋风管与第二旋风管设置在进风管的两侧,且第二直线方向与第三直线方向分别与第一直线方向分别相交。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管与第二出风管连通,且第一出风管与第二出风管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集尘壳体包括:第二壳体部,形成有与第一出风管和/或第二出风管连通的出风口;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部结合至第一壳体部时,由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围绕形成容纳腔,而第一壳体部自第二壳体部拆卸时使容纳腔敞开形成一个用于将容纳腔内的灰尘倒出的出尘口。
进一步地,集尘壳体具有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的长度方向,集尘壳体在其长度方向上包括前端和后端,前端由第一壳体部形成,后端由第二壳体部形成;其中,出尘口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上,且出尘口朝向前端敞口,出风口由后端凹陷形成。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进风管至过滤组件在沿第一直线方向上的距离的比值范围大于等于1/3小于等于2/3。
进一步地,进风管、过滤组件、风道管和出风组件与第一壳体部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壳体部从第二壳体部上拆卸时,进风管、过滤组件、风道管和出风组件能够一并从出尘口脱离容纳腔。
进一步地,第二直线方向与第一直线方向基本垂直,第二直线与第三直线基本重合。
进一步地,集尘装置还包括:分离部,安装至进风管或/和风道管内,分离部能够将进风管引导的集尘气流分隔成关于一个中分面基本对称的两个进气风路,每一进气风路对应一个旋风管;其中第一旋风管与第二旋风管关于中分面基本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集尘壳体具有沿垂直于第一直线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集尘壳体在宽度方向上包括左端和右端,左端与右端内壁之间在其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一旋风管的第一出尘端至中分面的长度的比值范围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
进一步地,出风组件还包括出风部,与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连通,出风部能够将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导出的集尘气流导向至集尘壳体外,出风部基本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且出风部设置在第一旋风管与第二旋风管之间。
一种打磨工具,包括工具壳体和设置在工具壳体内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打磨工具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的集尘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将过滤组件的旋风管倾斜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示砂光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砂光机沿电机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砂光机工具主体和集尘装置分离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工具主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工具主体的分解图;
图6是图3所示集尘装置的爆炸图;
图7是图6所示集尘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8是图7所示集尘装置的进风管、风道管、过滤组件和出风组件的俯视图;
图9是图7所示集尘装置的进风管、风道管、过滤组件和出风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2所示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3所示工具主体的导风件、轴承座和底板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沿电机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3所示工具主体的导风件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导风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介绍。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打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砂光机100,其可以驱动功能元件运动,该功能元件具体可以为砂纸,通过在该砂光机100上安装功能元件,使该砂光机100实现对各种材料的工件表面进行砂磨、光整。
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具体以圆砂为例具体描述本申请的结构,但是不仅限于圆砂,也可以是三角砂、平板砂等。
同时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后、左、右、上和下。
如图1所示,砂光机100包括工具主体100a和集尘装置200,工具主体100a为打磨类工具,其在打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因此很有必要在这一类的工具上设置用于集尘的集尘装置200。
如图1至图4所示,工具主体100a包括:工具机壳10、开关20、动力组件30、传动组件40、风扇组件50、偏心元件60、输出机构70和能量源80。
其中,工具机壳10作为工具主体100a的外形部分,其至少形成有把手部110和容纳部120。把手部110用于供用户握持,其一端与容纳部120连接,另一端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线缆,或者是形成连接座用于安装电池包之类的便携式直流电源。容纳部120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121,动力组件30、传动组件40与输出机构70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121内。
开关20安装至工具机壳10上,具体的,开关20安装在把手部110上,这样当用户握持在把手部110上时,能够相对方便的触发开关20,从而便于用户操作。
动力组件30包括电机31,电机31用于给砂光机100提供动力,电机31设置在工具机壳10内。电机31包括用于将动力传递至传动组件40的电机轴311,电机轴311绕电机轴线101转动。其中电机轴线101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
传动组件40设置在动力组件30与输出结构之间,传动组件40用于将电机轴311输出的动力传递至输出结构的输出轴71,也就是说输出轴71能够被传动组件40驱动从而绕第一轴线10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71基本沿第一轴线102延伸。
偏心元件60围绕输出轴71,且偏心元件60相对于输出轴71偏心设置。偏心元件60安装至输出轴71上并与输出手固定连接。其中偏心元件60与输出轴71偏心设置指的是,偏心元件60具有一个中心轴线(图中未示出),中心轴线与第一轴线102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个距离D。距离D的存在使得当传动组件40被电机轴311驱动从而转动时,偏心元件60能够将传动组件40的动力传递成与偏心元件60连接的其他零部件的自转和公转。
风扇组件50能够被电机31驱动从而转动,风扇组件50包括集尘风扇51和扇热风扇52。其中,散热风扇与电机轴311固定连接,当电机轴311转动时,散热风扇能够被电机轴311驱动绕电机轴线101转动,进而形成散热气流,从而给电机31和工具机壳10内部其他零部件进行散热。集成风扇连接至输出轴71,集尘风扇51能够被电机31驱动绕中心轴线转动,形成集尘气流,从而将底板组件710的粉尘排出工具机壳10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机31转动时,传动组件40驱动集尘风扇51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轴71转动。
输出结构还包括底板组件710,底板组件710能够被输出轴71驱动,从而使底板组件710能够相对于工具机壳10摆动。底板组件710与偏心元件60固定连接,也就是说输出轴71通过偏心元件60将电机轴311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底板组件710。底板组件710包括底板711,底板711的底端用于安装砂纸等功能元件。在输出轴71与偏心元件60的驱动下,底板711相对于输出轴71作偏心运动。当底板711做偏心运动时,砂纸能够在待磨工件的表面上不断的摩擦,从而实现对待磨工件的打磨、抛光等功能。
能量源80用于给砂光机100提供能量来源,能量源80可以是交流电,也可以是直流电,如电池包等便携式移动电源。在本实施例中,能量源80采用的是交流电。
如图3所示,工具主体100a和集尘装置200构成可拆卸连接,这样,用于可以选择性的确定是否需要将集尘装置200安装至工具主体100a以进行吸尘处理。具体的,工具机壳10上形成用于将集尘气流排出的出口130,集尘装置200上连接有与该出口130连接的连接管215。当电机31运行时,集尘风扇51产生的集尘气流将灰尘通过出口130排出至集尘装置200。
如图3、图6至图7所示,集尘装置200包括大致形成集尘装置200外形的集尘壳体210。集尘壳体210形成有用于集尘的容纳腔211,集尘壳体210包括第一壳体部212和第二壳体部213,第一壳体部212和第二壳体部213构成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壳体部212结合至第二壳体部213时由两者共同围绕形成上述的容纳腔211,而在第二壳体部213自第一壳体部212拆卸时使容纳腔211敞开形成一个用于将容纳腔211中的灰尘倒出的出尘口214,这样,当用户需要清理容纳腔211内的灰尘时,用户只需要将第二壳体部213自第一壳体部212上拆卸下,即可通过敞开的出尘口214将灰尘倒出,这样能够更彻底的将容纳腔211内的灰尘清理干净,而且出尘口214可以被设置的比较大,更有利于灰尘的倒出。另外,通过使得第二壳体部213与第一壳体部212构成可拆卸连接来形成出尘口214,使得该集尘装置200无需在集尘壳体210上单独开设一个用于倒尘的开口2721以及用于封闭该开口2721的门,从而使得集尘装置200的结构更简单,制造更容易。
集尘壳体210具有沿第一直线103方向延伸的长度方向,第二壳体部213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远离工具主体100a的后端215,第二壳体部213在垂直于第一直线103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上包括有左端216和右端217,第二壳体部213在垂直于第一直线103方向延伸的高度方向上包括有上端218和下端(图中未示出)。其中后端215、左端216、右端217、上端218和下端围绕形成有上述出尘口214的容纳腔211,第一壳体部212至少部分覆盖出尘口214的前端,且前端靠近出口130设置。
集尘装置200还包括进风管220、过滤组件230、风道管240和出风组件250。进风管220用于导向集尘气流基本沿第一直线103方向进入至容纳腔211,过滤组件230用于产生旋风从而使得灰尘被从集尘气流中分离出来。风道管240用于连通进风管220和过滤组件230,也可以理解为,风道管240用于引导从进风管220进入的集尘气流进入过滤组件230。出风组件250用于将被过滤组件230进行粉尘过滤后的集尘气流导出至所述集尘壳体210外。当第一壳体部212结合至第二壳体部213时,进风管220、过滤组件230、风道管240和出风组件250均设置在容纳腔211内,进风管220与第一壳体部212上的连接管215连接并贯通。其中,进风管220、过滤组件230、风道管240和出风组件250与第一壳体部212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壳体部212从第二壳体部213上拆卸时,进风管220、过滤组件230、风道管240和出风组件250能够一并从出尘口214脱离容纳腔211,进而使得第二壳体部213所围绕而成的空间内没有其它会对灰尘造成止挡的部件,这时能使得灰尘更顺畅的从出尘口214被倒出。
请一并参考图8和图9,过滤组件230包括与风道管240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第一旋风管231和第二旋风管2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风管231和第二旋风管232与风道管240固定连接,第一旋风管231延伸的第二直线104方向与集尘气流进入进风管220的第一直线103方向倾斜相交,其中,第二直线104方向与第一直线103方向相交所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80度小于等于100度。同样,第二旋风管232延伸的第三直线105方向与集尘气流进入进风管220的第一直线103方向倾斜相交,其中第三直线105方向与第一直线103方向相交所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85度小于等于95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的缩短过滤组件230在第一直线103的长度,进而减小了集尘装置200在第一直线103的长度,从而使集尘装置200的结构更加小型化。或者是在其他结构不便的情况下,使过滤组件230在容纳腔211内的占比更小,从而使容纳腔211尘屑容积变得更大。优先的,二直线104方向与第一直线103方向相交所形成的夹角为90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风管231在沿第二直线104方向上具有用于进风的第一进风端2311和用于出尘的第一出尘端2312,第二旋风管232在沿第三直线105方向上具有用于进风的第二进风端2321和用于出尘的第二出尘端2322,也就是说当电机31运行时,粉尘随集尘气流从第一进风端2311进入,从第一出尘端2312排出至容纳腔211内,同样粉尘也会随集尘气流从第二进风端2321进入,从第二出尘端2322排出至容纳腔211内,进而实现集尘。
出风组件250包括第一出风管251、第二出风管252和出风部253。第一出风管251设置在第一旋风管231的第一进风端2311,第一出风管251与第一旋风管231构成连通。第二出风管252设置在第二旋风管232的第二进风端2321,第二出风管252与第二旋风管232构成连通。出风部253与第一出风管251和第二出风连通,且出风部253设置在第一旋风管231和第二旋风管232之间,出风部253基本沿第一直线103方向延伸,且出风部253与第一出风管251和第二出风管252一体成型。第一出风管251、第二出风管252和出风部253与风道管240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第一出风管251将被第一旋风管231进行粉尘过滤后的集尘气流导向至出风部253,同样第二出风管252将被第二旋风管232进行粉尘过滤后的集尘气流导向至出风部253,出风部253将由第一出风管251与第二出风管252导出的集尘气体排出至集尘壳体210外。第二壳体部213上还设有出风口219,出风口219用于排出从出风部253中导出的集尘气流。具体的,第一壳体部212的后端215凹陷形成有出风口219,出风口219与出风部253的位置相对应且与出风部253构成连通。
所述集尘装置200还包括分离部260,用于将进风管220引导的集尘气流分隔成关于一个中分面P基本对称的两个进气风路,每一进气风路对应一个旋风管。分离部260安装至进风管220或/和风道管240内,在本实施例中,分离部260安装在风道管240内。
第一旋风管231与第二旋风管232设置在中分面P的两侧,且第二直线104方向与第一直线103方向基本垂直,且第二直线104方向与第三直线105方向基本重合,也就是说第一旋风管231与第二旋风管232分别设置在风道管240的两侧,进一步的,第一旋风管231与第二旋风管232关于中分面P对称设置,这样设置使过滤组件230在沿第二直线104方向上的长度较小,从而减小了第一壳体部212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集尘装置200更加紧凑
第一壳体部212在其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与第一旋风管231的第一出尘端2312至中分面P的长度L2的比值范围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通过将比值范围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使第一出尘端2312靠近第一壳体部212左端216的内壁,使集尘装置200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又让第一出尘端2312与左端216的内壁留存足够的间隙,从而保证过滤组件230能够顺利随第二壳体部213脱离第一壳体部212。进一步的,第一壳体部212在其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1与第一旋风管231的第一出尘端2312至中分面P的长度L2的比值范围大于等于2.1小于等于2.4,效果更好。
第二壳体部213在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D1与进风管220至过滤组件230在沿第一直线103方向上的距离D2的比值范围大于等于1/3小于等于2/3。通过将对过滤组件230、出风组件250于风道管240的结构设置,使过来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这样过滤组件230占据容纳腔211的体积变小,从而使容纳腔211具有更多的空间用来收集粉尘。
如图2、图5所示,工具主体100a还包括阻尼组件90和导风件270。导风件270用于将集尘气流导出至工具机壳10外。导风件270安装在工具机壳10上。阻尼组件90用于避免底板组件710在电机31的驱动下转速过快从而导致工件被过度磨损的情况。阻尼组件90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121内。具体的,阻尼组件90设置在电机31和底板组件710之间,且阻尼组件90弹性抵接至底板组件710。
在上下方向上,电机31、导风件270、阻尼组件90和底板组件710依次排布。具体而言,阻尼组件90一端弹性抵接至底板组件710的上侧,另一端连接至导风件270处。底板组件710下侧可以安装砂纸及类似附件。当电机31驱动底板组件710转动时,由于弹性抵接至底板组件710的阻尼组件90的阻尼作用,底板组件710的转速能够有效降低,并能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运行,同时阻尼组件90也能吸收底板组件710打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震动。
如图10至图13所示,阻尼组件90包括围绕导风件270设置的阻尼件91。阻尼件91上包括主基体部911和环圈912。主基体部911大致形成一个圆环,圆环大致围绕设置在导风件270的周向上,在上下方向上,阻尼件91的主基体部911与导风件270至少部分重叠。环圈912用于与导风件270连接,并与导风件270保持相对固定。环圈912与主基体部91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具体的,环圈912为主基体部911的内径向内延伸形成。
请一并参考图14至图15,导风件270包括主体部271和支撑部272。主体部271呈一环形,其中主体部271的内径围绕集尘风扇51周向设置,在上下方向上,主体部271与集尘风扇51至少部分重叠。主体部271与工具机壳10固定连接,具体的,主体部271的外径上设有安装孔,锁定件通过安装孔将主体部271与工具机壳10固定。主体部271上还形成有用于将集尘气流排出工具机壳10外的出口130。支撑部272围绕设置在主体部271的外径上,其中支撑部272与主体部27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优选的,支撑部272与主体部271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环圈912上设有容纳槽,支撑部272与容纳槽相配合,从而使导风件270与阻尼件91基本固定。
阻尼件91上设有至少设有两个弹性抵接至底板组件710上的限制部,具体的,底板组件710包括用于容纳轴承713的轴承座712,轴承座712大致沿输出轴71的周向设置,轴承座712与底板711固定连接,阻尼件91弹性抵接在轴承座712的上侧。限制部用于底板711转速过快限制部大致呈环形。为了方便说明,在此具体定义限制部为第一限制部913和第二限制部914,其中第一限制部913沿第一方向a延伸,第二限制部914沿第二方向b延伸,第一限制部913与第二限制部914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具体的,第一限制部913、第二限制部914与主基体部911一体成型,在沿上下方向上,第一限制部913与第二限制部914弹性抵接在底板组件710的上侧,在周向方向上,第二限制部914设置在第一限制部913的外周,也可以说是,阻尼件91沿第一轴线102方向上的横截面包括一个U形横截面,即第一限制部913与第二限制部914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916。其中,第一限制部913、底板组件710、导风件270和集成风扇形成第一空间273。当电机31驱动集尘风扇51与底板组件710转动,安装在底板组件710上砂纸转动,进而打磨待磨工件,产生大量粉尘,此时集尘风扇51的转动产生负压,进而形成集尘气流,从而将底组件下侧的粉尘吸入第一空间273,最终从导风件270形成的出口130排出。在机器运行时,粉尘进入第一空间273,阻尼件91与底板组件710相对转动,此时难免会有粉尘接触到第一限制部913,从而使第一限制部913磨损严重,进而导致影响阻尼件91的寿命。通过在底板组件710上设置与底板组件710弹性抵接的第一限制部913和第二限制部914,可以使绝大部分的粉尘都被第一限制部913抵挡,进而使第二限制部914减少与粉尘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小磨损。进一步地,阻尼件91还包括沿第三方向c延伸的抵接在底板组件710上的第三限制部915,第三限制部915与主基体部91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第三限制部915设置在第二限制部914的外周上,其中第三限制部915与第二限制部914之间形成第二空腔917,第三方向c与第一轴线102方向倾斜相交,第一限制部913与第二限制部914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三限制部915延伸方向相交,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与第一轴线102基本平行。这样设置,即使有部分粉尘从第一空间273进入第一空腔916,也会被第二限制部914止挡,从而使底板组件710对第三限制部915的磨损要降低很多。当然还可以设置更多的限制部。
进一步的,第一空腔916内与第二空腔917内可以存储油脂,这样有利于润滑减少磨损,延长阻尼件91的寿命。
当底板组件710在转动的时候,第一限制部913、第二限制部914与第三限制部915均弹性抵接在轴承座712上,并对轴承座712提供给限制底板组件710转动的第一止挡力、第二止挡力和第三止挡力,其中第三止挡力大于第二止挡力,第二止挡力大于第一止挡力。这样设置,即可以是第一限制部913止挡大部分的粉尘进入第一空腔916,部分剩下的粉尘进入第一空腔916后,也会被第二限制部914止挡,大大的减少了进入第二空腔917的粉尘。同时这样设置,也避免了阻尼件91的止挡力过大,限制了底板组件710的转动。
如图10、图14至图15所示,支撑部272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开口2721,用于将第二空间274的空气进入第一空间273。其中第二空间274指的是在阻尼件91、导风件270与工具机壳10形成的与外部环境贯通的空间。当电机31驱动集尘风扇51转动时,集尘风扇51转动在第一限制部913、底板组件710、导风件270和集成风扇形成的第一空间273内产生负压,从而产生能吸走粉尘的集尘气流,负压的存在也会使阻尼件91被强力地压在底板组件710的上侧,由于在第一空间273产生的负压使限制部原本抵压在底板组件710上侧的止挡力变大,同时也是阻尼件91被磨损的更严重,通过在支撑部272上设置开口2721,将第二空间274的空气进入第一空间273,减小了第一空间273内的负压,从而减轻阻尼件91的磨损情况,延长阻尼件91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开口2721可以是支撑部272上呈一环形的贯穿口,也可以是围绕支撑部272设置的数个通气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集尘装置,包括:
集尘壳体,形成有用于集尘的容纳腔;
进风管,用于引导集尘气流沿第一直线方向进入所述容纳腔;
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风道管,形成连通所述进风管和所述过滤组件的风道;
出风组件,与所述过滤组件连接,用于将被所述过滤组件进行粉尘过滤后的集尘气流导出至所述集尘壳体外;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第一旋风管,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旋风管沿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上具有用于进风的第一进风端和用于出尘的第一出尘端;
第二旋风管,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旋风管沿所述第三直线方向上具有用于进风的第二进风端和用于出尘的第二出尘端;
所述出风组件包括:
第一出风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旋风管的第一进风端,所述第一出风管与所述第一旋风管构成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将被所述第一旋风管进行粉尘过滤后的集尘气流导向至所述集尘壳体外;
第二出风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旋风管的第二进风端,所述第二出风管与所述第二旋风管构成连通,所述第二出风管将被所述第二旋风管进行粉尘过滤后的集尘气流导向至所述集尘壳体外;
其中,所述第一旋风管与所述第二旋风管设置在所述进风管的两侧,且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与第三直线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分别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管与所述第二出风管连通,且所述第一出风管与所述第二出风管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所述集尘壳体包括:
第二壳体部,形成有与第一出风管和/或所述第二出风管连通的出风口;
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部结合至所述第一壳体部时,由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围绕形成所述容纳腔,而所述第一壳体部自所述第二壳体部拆卸时使所述容纳腔敞开形成一个用于将容纳腔内的灰尘倒出的出尘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壳体具有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的长度方向,所述集尘壳体在其长度方向上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前端由所述第一壳体部形成,所述后端由所述第二壳体部形成;
其中,所述出尘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上,且所述出尘口朝向所述前端敞口,所述出风口由所述后端凹陷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进风管至所述过滤组件在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上的距离的比值范围大于等于1/3小于等于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管、过滤组件、风道管和出风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壳体部从所述第二壳体部上拆卸时,所述进风管、过滤组件、风道管和出风组件能够一并从所述出尘口脱离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基本垂直,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三直线基本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装置还包括:
分离部,安装至所述进风管或/和风道管内,所述分离部能够将所述进风管引导的集尘气流分隔成关于一个中分面基本对称的两个进气风路,每一进气风路对应一个旋风管;
其中所述第一旋风管与所述第二旋风管关于所述中分面基本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壳体具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所述集尘壳体在宽度方向上包括左端和右端,所述左端与所述右端内壁之间在其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旋风管的第一出尘端至所述中分面的长度的比值范围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2.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出风部,与所述第一出风管和所述第二出风管连通,所述出风部能够将所述第一出风管和所述第二出风管导出的集尘气流导向至所述集尘壳体外,所述出风部基本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延伸,且所述出风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风管与所述第二旋风管之间。
10.一种打磨工具,包括工具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工具壳体内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工具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
CN202110006506.3A 2021-01-05 2021-01-05 集尘装置及安装该集尘装置的打磨工具 Pending CN114714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6506.3A CN114714214A (zh) 2021-01-05 2021-01-05 集尘装置及安装该集尘装置的打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6506.3A CN114714214A (zh) 2021-01-05 2021-01-05 集尘装置及安装该集尘装置的打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4214A true CN114714214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34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6506.3A Pending CN114714214A (zh) 2021-01-05 2021-01-05 集尘装置及安装该集尘装置的打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42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60066399A (ko) 걸레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로봇 청소기
KR101641262B1 (ko) 로봇 청소기
US9393658B2 (en) Portable power tool
CN109382735B (zh) 砂光机
US7131894B1 (en) Grinding machine with a dust collecting device
CN113043133B (zh) 打磨工具
JP5696488B2 (ja) 研削用集塵カバー及び動力工具
JP5765017B2 (ja) 集塵カバー及び集塵カバーを備えたディスクグラインダ
CN212330534U (zh) 一种具有自吸尘结构的墙面打磨机
CN215617193U (zh) 砂光机
CN114714214A (zh) 集尘装置及安装该集尘装置的打磨工具
US20220143774A1 (en) Sanding tool
CN214923497U (zh) 一种金刚石砂轮机打磨灰尘收集装置
CN205363456U (zh) 一种打磨机的自吸尘结构
CN212044066U (zh) 磨光机
GB2383007A (en) Improvements to a hand tool machine.
CN112338727A (zh) 一种吸尘电动磨甲器
CN115609431B (zh) 打磨工具
CN215147871U (zh) 一种砂带机
CN202622503U (zh) 一种新型打磨机
KR101114915B1 (ko) 분진 포집기능을 갖는 에어그라인딩 장치
CN112388468A (zh) 手持式工具机
CN219562679U (zh) 一种砂轮机工作用收尘机构
CN115958502A (zh) 砂光机及适用于电动工具的气流排屑装置
KR20050097369A (ko) 집진구조를 갖는 그라인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