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47871U - 一种砂带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砂带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47871U
CN215147871U CN202121376684.7U CN202121376684U CN215147871U CN 215147871 U CN215147871 U CN 215147871U CN 202121376684 U CN202121376684 U CN 202121376684U CN 215147871 U CN215147871 U CN 215147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dust collecting
cyclone separator
space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66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青松
付祥青
张丽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766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47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47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47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带机,属于打磨设备技术领域。该砂带机包括主体机构、集尘盒和旋风分离器,主体机构具有安装打磨件的底板,集尘盒可拆卸连接在主体机构上,集尘盒具有集尘空间,集尘盒的部分壁面向集尘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装配空间,旋风分离器安装至装配空间内。该砂带机通过将旋风分离器安装至集尘盒的装配空间内,从而不仅使砂带机的结构紧凑,有效集尘面积较大,且提高了吸尘效率,降低了成本;且通过使限制旋风分离器裸露在集尘空间外的表面积大于其总表面积的50%,从而使旋风分离器大部分裸露在外,减少了藏灰死角,避免了灰尘吸附在旋风分离器的表面。

Description

一种砂带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带机。
背景技术
砂带机是一种用于打磨粗糙表面的设备,常用于粗加工木材表面。由于砂带机在打磨木材表面时磨削下来的木屑量较大,因此,砂带机对木屑灰尘的管理尤为重要,其直接决定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现有的砂带机收集木屑的传统方法中,其一为外接吸尘器,其不仅导致砂带机体积增大,且不利于砂带机移动,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其二为利用带有过滤功能的滤纸集尘装置或布袋来收集木屑,但是由于灰尘木屑会吸附于滤纸表面,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过滤效果急剧下降,且不易倾倒和清理灰尘,灰尘清理不彻底,影响下次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带机,结构紧凑,体积小,灰尘清理方便,倾倒彻底。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砂带机,包括:
主体机构,具有安装打磨件的底板;
集尘盒,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主体机构上,所述集尘盒具有集尘空间,所述集尘盒的部分壁面向所述集尘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装配空间;
旋风分离器,安装至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伸入所述集尘空间内,且所述旋风分离器裸露在所述集尘空间外的表面积大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总表面积的50%。
作为优选,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轴线与所述底板所在的第一平面平行,所述主体机构的出尘管上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气尘混合出口,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气尘混合进口,所述气尘混合进口与所述气尘混合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轴线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集尘盒上在所述装配空间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一装配凸起和第二装配凸起,所述第一装配凸起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一装配口,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端通过所述第一装配口插入所述集尘空间内,所述第二装配凸起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二装配口,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装配口插入所述集尘空间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装配凸起的第一外壁面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安装口;
所述砂带机还包括进气座,所述进气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处,且所述进气座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出尘管由前至后插入所述安装腔的前半部分,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端由后向前插入所述安装腔的后半部分。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座上沿第二方向开设有清洁空气出口,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设置有直角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气尘混合进口的进尘面积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的出尘面积的比值为0.7。
作为优选,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包括锥状部,所述直角缺口设置在所述锥状部上,且所述直角缺口的开口长度与所述锥状部的长度的比值大于30%。
作为优选,所述集尘盒的集尘高度与所述集尘盒的总高度的比值大于5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装配凸起上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与所述集尘空间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砂带机,该砂带机包括主体机构、集尘盒和旋风分离器,主体机构具有安装打磨件的底板,集尘盒可拆卸连接在主体机构上,集尘盒具有集尘空间,集尘盒的部分壁面向集尘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装配空间,旋风分离器安装至装配空间内,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伸入集尘空间内,且旋风分离器裸露在集尘空间外的表面积大于旋风分离器的总表面积的50%。该砂带机通过在集尘盒上形成装配空间,将旋风分离器安装至装配空间内,并限制旋风分离器的轴线与底板所在的第一平面平行,从而不仅使砂带机的结构紧凑,有效集尘面积较大,且提高了吸尘效率,降低了成本;且通过限制旋风分离器裸露在集尘空间外的表面积大于其总表面积的50%,从而使旋风分离器大部分裸露在外,减少了藏灰死角,避免了灰尘吸附在旋风分离器的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砂带机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砂带机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砂带机的集尘盒和旋风分离器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砂带机的集尘盒和旋风分离器的装配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砂带机的集尘盒和旋风分离器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
100、主体机构;
101、底板;102、出尘管;
200、集尘盒;
201、装配空间;202、第一装配凸起;203、第二装配凸起;204、第二装配口;205、集尘盖;206、集尘空间;
300、旋风分离器;
301、直角缺口;
400、进气座;
50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带机,可用于建筑行业等领域,砂带机用于执行打磨作业,对不平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光滑表面。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砂带机包括主体机构100、集尘盒200和旋风分离器300。其中,主体机构100是执行打磨作业的主要结构,其包括机壳、动力结构、底板101和打磨件。可选地,机壳为采用注塑工艺制造的塑料件,根据需求其可以一体成型,或者由对称分布的左机壳和右机壳拼装形成。机壳的顶部设置有把手500,以便操作者手持。根据需求,把手500可与机壳一体成型,把手500包括前把手和后把手,以便操作者两只手同时手持操作砂带机。
机壳内部具有装配腔,动力结构位于装配腔内。机壳具有底面,在砂带机处于使用状态时,底面所在的第一平面水平设置。底板101设置在底面处,动力结构与底板10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底板101在第一平面内往复移动。具体地,动力结构可采用电机和皮带轮的组合,在电动的驱动下,皮带可在第一平面内往复移动。打磨件可拆卸安装在底板101上,在动力结构的驱动下能够随底板101一起往复移动,打磨件与待打磨的表面接触,打磨件往复摩擦待打磨的表面,即可对待打磨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
打磨件和底板101上设置有吸尘孔,砂带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碎屑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吸尘孔进入砂带机内部的吸尘管路,并经过吸尘管路达到出尘管102,出尘管102凸设在主体机构100的顶部后方,并朝向砂带机作业时的后方设置,以将气尘混合物吹向砂带机的后方。出尘管102可以为独立于机壳存在的管件结构,或者也可以与机壳一体成型,在制作机壳时同步制造形成。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集尘盒200可拆卸连接在主体机构100的出尘管102处。可选地,集尘盒200为采用注塑工艺制造的塑料件。集尘盒200内部具有集尘空间206,且在制造集尘盒200时,集尘盒200的部分壁面向集尘空间206的方向凹陷从而形成装配空间201。在本实施例中,集尘盒200的部分顶面向集尘空间206的方向凹陷(即集尘盒200的部分顶面向集尘盒200的底面方向凹陷),从而在集尘盒200的顶部形成呈U字状的装配空间20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集尘盒200的部分侧壁面向另一侧壁面的方向凹陷,从而在集尘盒200的侧部形成呈U字状的装配空间201。
旋风分离器300安装至装配空间201内,且旋风分离器300的轴线(即图2中所示的轴线a)与底板101所在的第一平面平行。如此设置不仅能够使得砂带机整机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外形尺寸不会发生较大变化,重心稳定,且能够保证旋风分离器300内气尘流动顺畅。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滤纸集尘的方法,本实施例通过采用集尘盒200和旋风分离器300集尘,不仅能够保证有效地集尘面积较大,且能够使吸尘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如图3至图6所示,旋风分离器300仅进口端和出口端伸入集尘空间206内与集尘空间206连通,中间部分均位于集尘空间206外,如此导致旋风分离器300的少部分结构位于集尘空间206内,大部分结构位于装配空间201内(即位于集尘空间206外),在本实施例中,需要保证旋风分离器300裸露在集尘空间206外的表面积大于旋风分离器300的总面积的50%。如此设置可避免灰尘堆积在旋风分离器300和集尘盒200之间的间隙内,减少藏灰死角,并且避免灰尘吸附在旋风分离器300的表面上,从而避免旋风分离器300表面灰尘吸水结块,易于降低灰尘清理难度和倾倒难度。此外,集尘盒200和旋风分离器300可拆开后分别清理,清理完成后再组装重复使用,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使用成本。
可选地,旋风分离器300裸露在集尘空间206外的表面积是旋风分离器300的总面积的80%。
具体地,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示,集尘盒200在装配空间20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装配凸起202和第二装配凸起203,第一装配凸起202和第二装配凸起203分别用于固定旋风分离器300的端部。具体地,旋风分离器300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两个端部。第一装配凸起202具有靠近装配空间201的第一内侧壁和平行于第一内侧壁并位于集尘盒200前端的第一外侧壁,在第一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装配口,在第一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口,旋风分离器300的进口端穿过第一装配口、集尘空间206位于安装口处。第二装配凸起203具有靠近装配空间201的第二内侧壁和平行于第二内侧壁并位于集尘盒200后端的第二外侧壁,在第二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转配口,旋风分离器300的出口端通过第二装配口204进入集尘空间206内。第一装配凸起202和第二装配凸起203的设置使旋风分离器300可稳定地固定在集尘盒200内。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集尘盒200内的集尘空间206大致呈“凹”字型,第一装配凸起202内部和第二装配凸起203内部均包括部分集尘空间206。且为了降低旋风分离器300安装至装配空间201内的难度,将安装口的尺寸适当增大至大于旋风分离器300的最大纵截面尺寸。旋风分离器300的出口端可依次通过安装口、第一装配口和第二装配口204到达第二装配凸起203内的集尘空间206内,此时旋风分离器300的进口端位于第一装配凸起202内的集尘空间206内,从而完成与集尘盒200的装配。
可选地,第二装配凸起203的第二外壁面与集尘盒200的后端面平齐,且在第二装配凸起203的第二外壁面和集尘盒200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排灰口,排灰口处可拆卸安装有集尘盖205。将集尘盖205拆下后,可将集尘空间206内的灰尘倒出。进一步可选地,在第一装配凸起202上设置有泄压孔,泄压孔与集尘空间206连通。泄压孔位于第一装配凸起202远离操作者的侧壁上,如此设置在保证泄压的同时,可避免少部分尘屑逸出吹向操作者
继续参照图3至图6,该砂带机还包括进气座400,进气座400设置在安装口处,进气座400沿第一方向贯穿设置有安装腔,出尘管102由前至后插入安装腔的前半部分,旋风分离器300的进口端由后向前插入安装腔的后半部分。进气座400的设置能够提高出尘管102与旋风分离器300的进口端对接的稳定性。
出尘管102上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气尘混合出口,旋风分离器300的进口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气尘混合进口,气尘混合进口与气尘混合出口连通,第一方向与旋风分离器300的轴线平行。即,出尘管102的轴线方向、旋风分离器300的轴线方向、气尘混合进口的轴线方向、集尘盒200的轴线方向以及砂带机打磨件的打磨方向彼此平行,如此不仅可避免旋风分离器300不平行导致的集尘盒200内部的集尘空间206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且能够使主体机构100内的气尘混合物无损失地进入旋风分离器300内,有助于提高气尘分离效率。
气尘混合物从出尘管102的气尘混合出口流出主体机构100,并从旋风分离器300的进口端进入旋风分离器300,经旋风分离器300分离后,得到灰尘和清洁空气,灰尘在旋风分离器300内受到旋风离心作用从而在筒壁处速度衰减至0后沿筒壁从旋风分离器300的出口端直接掉入集尘盒200内,清洁空气从清洁空气出口排出。
可选地,进气座400上沿第二方向开设有清洁空气出口,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即清洁空气出口的轴线方向与旋风分离器300的进口端的轴线方向垂直,如此可减少清洁空气排出的流动损失,从而保证分离效率及分离效果。
为了使灰尘提前从旋风分离器300的出口端逸出,从而减少灰尘对清洁空气的流动干扰,在灰尘从旋风分离器300的出口端上设置有直角缺口301。如图6所示,直角缺口301开设在旋风分离器300的出口端的下半部分,并朝向集尘空间206开设。
并且,直角缺口301的设置还能够增大灰尘从旋风分离器300出口端的除尘口的出尘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气尘混合进口的进尘面积与旋风分离器300的出口端的出尘面积的比值为0.7,如此设置利用灰尘排出旋风分离器300。
进一步地,直角缺口301的顶壁决定了该集尘盒200的集尘高度,集尘高度用图6中所示的b2表示,在本实施例中,集尘盒200的总高度为b1,集尘盒200的集尘高度b2与集尘盒200的总高度b1的比值大于50%,如此设置可保证集尘盒200内部集尘空间206的利用率较高。
再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6所示,旋风分离器300的出口端包括锥状部,直角缺口301设置在锥状部上,且直角缺口301的开口长度b4与锥状部的长度b3的比值大于30%。锥状部的设置能够起到对灰尘的流动方向导向的作用,具体地,锥状部的下部分向上翘起,可将位于底层的灰尘适当提起,以使灰尘流向更远的位置,从而更靠近集尘盖205,易于后期倾倒;而锥状部的上部向下压,可将位于顶层的灰尘下压,以避免灰尘进入集尘盒200的顶壁与旋风分离器300之间形成的间隙内。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砂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机构,具有安装打磨件的底板;
集尘盒,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主体机构上,所述集尘盒具有集尘空间,所述集尘盒的部分壁面向所述集尘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装配空间;
旋风分离器,安装至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伸入所述集尘空间内,且所述旋风分离器裸露在所述集尘空间外的表面积大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总表面积的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轴线与所述底板所在的第一平面平行,所述主体机构的出尘管上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气尘混合出口,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气尘混合进口,所述气尘混合进口与所述气尘混合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盒上在所述装配空间的前、后两端形成第一装配凸起和第二装配凸起,所述第一装配凸起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一装配口,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端通过所述第一装配口插入所述集尘空间内,所述第二装配凸起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二装配口,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通过所述第二装配口插入所述集尘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凸起的第一外壁面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安装口;
所述砂带机还包括进气座,所述进气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处,且所述进气座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出尘管由前至后插入所述安装腔的前半部分,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端由后向前插入所述安装腔的后半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座上沿第二方向开设有清洁空气出口,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设置有直角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尘混合进口的进尘面积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的出尘面积的比值为0.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端包括锥状部,所述直角缺口设置在所述锥状部上,且所述直角缺口的开口长度与所述锥状部的长度的比值大于3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盒的集尘高度与所述集尘盒的总高度的比值大于50%。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带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凸起上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与所述集尘空间连通。
CN202121376684.7U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砂带机 Active CN215147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6684.7U CN21514787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砂带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6684.7U CN21514787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砂带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47871U true CN215147871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84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6684.7U Active CN21514787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砂带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478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95835B1 (en) Vacuum cleaner having a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device
US7497886B2 (en) Dust extraction for power tools
KR100648959B1 (ko) 멀티 사이클론 분리장치
CN212037368U (zh) 手持吸尘器
CN108656033B (zh) 集尘装置和电动工具
GB2572277A (en) A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CN212382567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KR100317117B1 (ko)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를 가지는 진공청소기
CN215147871U (zh) 一种砂带机
CN212037370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0582357U (zh) 真空吸尘器的电源安装结构及其真空吸尘器
RU2428916C2 (ru) Пылесос
CN21677686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及清洁机
CN213588152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CN213030577U (zh) 带有吹风功能的桶式吸尘器
CN213588162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4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2118031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2037369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3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CN212165714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2234300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2118030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2015449U (zh) 手持吸尘器
CN110236446B (zh) 吸尘器附件及吸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5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