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1379A -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01379A
CN114701379A CN202210177030.4A CN202210177030A CN114701379A CN 114701379 A CN114701379 A CN 114701379A CN 202210177030 A CN202210177030 A CN 202210177030A CN 114701379 A CN114701379 A CN 114701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radiating
charging pile
hea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70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1770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013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01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13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其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电气元器件的容纳腔和用于对容纳腔进行散热的散热腔,散热腔和容纳腔之间设置有隔板;充电桩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部均开设有进气口,充电桩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部均开设有出气口,进气口与散热腔连通,出气口与容纳腔连通,隔板上开设有供散热气流流通的散热窗口,进气口、出气口与散热窗口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对电器元器件散热的气流通道,散热腔内安装有用于对电器元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本申请采用多种散热方式对充电桩进行散热,能够有效提高充电桩散热效率的效果,确保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由于充电桩是大功率能量转换装置,在充电时充电桩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热量不能够有效排出,则会对充电桩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同时影响充电桩的充电效率,甚至会出现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一般采用将充电桩中的发热元件与散热器结合的方式,利用散热器将发热元件上的热量发散,起到对充电桩的散热作用。但是现有充电桩的散热器散热方式单一,当电器元件发热较大时,散热效果较差,往往导致充电桩需要降低充电效率来进行降温散热,导致充电桩不能全程保持较高的充电效率,并且容易影响充电桩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充电桩散热器散热方式单一散热效率较低,容易影响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的充电桩散热器散热方式单一散热效率较低,容易影响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电气元器件的容纳腔和用于对容纳腔进行散热的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和容纳腔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充电桩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部均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充电桩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部均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散热腔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容纳腔连通,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供散热气流流通的散热窗口,所述进气口、出气口与散热窗口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对电器元器件散热的气流通道,所述散热腔内安装有用于对电器元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散热腔对容纳腔内的电气元器件进行散热,充电桩的气口、出气口与散热窗口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对电器元器件散热的气流通道,散热组件从两个进气口进行吸气通过散热窗口直吹入容纳腔内的电气元器件上,对电气元器件进行高效快速降温,另外散热组件还通过接触式导热的方式对对电气元器件进行高效快速降温散热,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散热效率的效果,确保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涡流风机,所述涡流风机固定设置散热腔内,所述涡流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容纳腔设置通过散热窗口向容纳腔吹风,所述涡流风机的进风口朝向进气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涡流风机的设置能够直接有效的对容纳腔内的电气元器件进行直吹散热,并且由于充电桩的气口、出气口与散热窗口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对电器元器件散热的气流通道,有效避免发生散热气流徘徊在充电桩内导致散热出风或进风不顺畅的现象,由此能够使得散热后的热风能够及时通过出气口排出而不会在容纳腔内形成自循环,从而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多根分布设置在充电桩本体宽度方向两个侧壁上的散热管,多根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均与容纳腔内电器元器件的高功率发热部位抵接,另一端均穿过隔板伸入散热腔内;所述散热腔内安装有用于对散热管进行风冷冷却的吹风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根散热管的设置,对容纳腔内电器元器件的高功率发热部位的热量进行传导散热,吹风装置对散热管进行风冷冷却使得散热管快速降温,进而循环往复传导疏散电器元器件的高功率发热部位的热量,进一步有效提高了充电桩的散热效率,确保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包括管壳、吸液芯和两个端盖,所述吸液芯填充入管壳内且与管壳内壁紧贴,两个所述端盖固定设置在管壳的两端对管壳进行封闭,所述吸液芯采用毛细多孔材料制成,所述吸液芯内充满制冷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根散热管的设置,当容纳腔内电气元器件的高功率发热部位发出热量后,热量传导至散热管与其抵接的一端,散热管一端受热时吸液芯内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吸液芯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热量由散热管的容纳腔内的一端传至散热腔内的另—端,并由散热请内的吹风装置风冷冷却带走热量,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的散热效率的效果,确保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多根所述散热管延伸至散热腔的一端均设有多对散热翅片,多对所述散热翅片均沿热管轴线对称分布设置,多对所述散热翅片的长度沿吹风装置的风向依次增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对散热翅片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加散热管位于散热腔内的一端的受风面积,进而有效加快散热管冷取降温速度,进而有效加快散热管内制冷液气雾的冷凝速度,达到有效提高散热管导热散热效率的效果;另外多组散热翅片沿吹风装置的长度的风向依次增长,能够使得散热管的每队散热翅片均能与吹风装置吹出的风进行充分接触,进而有效提高散热管的散热效率,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包括导热板、连接板和回风板,所述散热翅片截面呈未封口梯形设置,所述导热板一端与散热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一端与导热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回风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热板、连接板和回风板的设置,形成截面呈未封口梯形设置的散热翅片,在吹风装置吹出的风吹到散热翅片上时,冷却风首先接触回风板在回风板的导向下通过缺口流向回风板和导热板之间进行二次降温冷却,能够有效增大散热翅片的受风面积,进而大大提升了散热翅片的导热散热效率,便于散热管快速对电气元器件进行导热散热,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与散热管连接的一端延伸至散热管内形成冷凝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冷凝板的设置,便于汽化的制冷液进行快速冷凝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管的散热效率,确保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吹风装置包括两个轴流风机,两个所述轴流风机分别设置在充电桩本体的两个进气口处,且其中一个轴流风机的风向朝向涡流风机的进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轴流风机的设置,对散热管位于散热腔内的一端进行吹风冷却散热,使得散热管内因因导热汽化的制冷液气体快速冷凝散热,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桩的散热效率,使得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其中一个轴流风机的风向朝向涡流风机的进风口,轴流风机吹进散热腔的风在涡流风机的吸引下能够一更高的风速对散热管和电气元器件进行冷却散热,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的散热效率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两个进气口的外侧均设置有用于阻拦杂物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多组散热孔,所述过滤板的多组散热孔上方均倾斜设置有用于阻隔外界雨水的雨檐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板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外界杂物进人充电桩内,对充电桩进行保护,通过雨檐板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外界雨水通过散热孔进入充电桩内,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防雨防水性能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两个进气口的内侧均设置有防尘防水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水防尘过滤网的设置,能够有效对散热气流通道内可能存在的灰层和水汽进行吸收阻拦,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容纳腔内,避免出现灰尘和水汽对电气元器件的侵蚀,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使用寿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散热腔对容纳腔内的电气元器件进行散热,充电桩的气口、出气口与散热窗口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对电器元器件散热的气流通道,散热组件从两个进气口进行吸气通过散热窗口直吹入容纳腔内的电气元器件上,对电气元器件进行高效快速降温,另外散热组件还通过接触式导热的方式对对电气元器件进行高效快速降温散热,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散热效率的效果,确保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通过多根散热管的设置,当容纳腔内电气元器件的高功率发热部位发出热量后,热量传导至散热管与其抵接的一端,散热管一端受热时吸液芯内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吸液芯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热量由散热管的容纳腔内的一端传至散热腔内的另—端,并由散热请内的吹风装置风冷冷却带走热量,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的散热效率的效果,确保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通过多对散热翅片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加散热管位于散热腔内的一端的受风面积,进而有效加快散热管冷取降温速度,进而有效加快散热管内制冷液气雾的冷凝速度,达到有效提高散热管导热散热效率的效果;另外多组散热翅片沿吹风装置的长度的风向依次增长,能够使得散热管的每队散热翅片均能与吹风装置吹出的风进行充分接触,进而有效提高散热管的散热效率,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的侧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管在充电桩本体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管和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充电桩本体;11、隔板;111、散热窗口;12、进气口;121、过滤板;122、散热孔;123、雨檐板;124、防尘防水过滤网;13、出气口;2、容纳腔;3、散热腔;4、散热组件;41、涡流风机;42、散热管;421、管壳;422、吸液芯;423、端盖;43、吹风装置;431、轴流风机;44、散热翅片;441、导热板;442、连接板;443、回风板;444、冷凝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参照图1和图2,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电气元器件的容纳腔2和用于对容纳腔2进行散热的散热腔3,所述散热腔3和容纳腔2之间设置有隔板11。所述充电桩本体1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部均开设有进气口12,所述充电桩本体1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部均开设有出气口13。所述进气口12与散热腔3连通,所述出气口13与容纳腔2连通,所述隔板11上开设有供散热气流流通的散热窗口111,所述进气口12、出气口13与散热窗口111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对电器元器件散热的气流通道。所述散热腔3内安装有用于对电器元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4。通过设置散热腔3对容纳腔2内的电气元器件进行散热,充电桩的气口、出气口13与散热窗口111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对电器元器件散热的气流通道。散热组件4从两个进气口12进行吸气通过散热窗口111直吹入容纳腔2内的电气元器件上,对电气元器件进行高效快速降温。另外散热组件4还通过接触式导热的方式对对电气元器件进行高效快速降温散热,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散热效率的效果。确保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所述散热组件4包括涡流风机41,所述涡流风机41固定设置散热腔3内。所述涡流风机41的出风口朝向容纳腔2设置通过散热窗口111向容纳腔2吹风,所述涡流风机41的进风口朝向进气口12设置。通过涡流风机41的设置能够直接有效的对容纳腔2内的电气元器件进行直吹散热。并且由于充电桩的气口、出气口13与散热窗口111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对电器元器件散热的气流通道,有效避免发生散热气流徘徊在充电桩内导致散热出风或进风不顺畅的现象。由此能够使得散热后的热风能够及时通过出气口13排出而不会在容纳腔2内形成自循环,从而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参照图3,所述散热组件4还包括多根分布设置在充电桩本体1宽度方向两个侧壁上的散热管42。多根所述散热管42的一端均与容纳腔2内电器元器件的高功率发热部位抵接,另一端均穿过隔板11伸入散热腔3内。所述散热腔3内安装有用于对散热管42进行风冷冷却的吹风装置43。通过多根散热管42的设置,对容纳腔2内电器元器件的高功率发热部位的热量进行传导散热。吹风装置43对散热管42进行风冷冷却使得散热管42快速降温,进而循环往复传导疏散电器元器件的高功率发热部位的热量,进一步有效提高了充电桩的散热效率,确保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所述吹风装置包括两个轴流风机,两个所述轴流风机分别设置在充电桩本体的两个进气口处,且其中一个轴流风机的风向朝向涡流风机的进风口。通过两个轴流风机的设置,对散热管位于散热腔内的一端进行吹风冷却散热,使得散热管内因因导热汽化的制冷液气体快速冷凝散热,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桩的散热效率,使得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其中一个轴流风机的风向朝向涡流风机的进风口,轴流风机吹进散热腔的风在涡流风机的吸引下能够一更高的风速对散热管和电气元器件进行冷却散热,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的散热效率的效果。
参照图4和图5,所述散热管42包括管壳421、吸液芯422和两个端盖423。所述吸液芯422填充入管壳421内且与管壳421内壁紧贴,两个所述端盖423固定设置在管壳421的两端对管壳421进行封闭。所述吸液芯422采用毛细多孔材料制成,所述吸液芯422内充满制冷液。通过多根散热管42的设置,当容纳腔2内电气元器件的高功率发热部位发出热量后,热量传导至散热管42与其抵接的一端。散热管42一端受热时吸液芯422内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吸液芯422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热量由散热管42的容纳腔2内的一端传至散热腔3内的另—端,并由散热请内的吹风装置43风冷冷却带走热量,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的散热效率的效果,确保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4和图5,多根所述散热管42延伸至散热腔3的一端均设有多对散热翅片44,多对所述散热翅片44均沿热管轴线对称分布设置,多对所述散热翅片44的长度沿吹风装置43的风向依次增长。通过多对散热翅片44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加散热管42位于散热腔3内的一端的受风面积,进而有效加快散热管42冷取降温速度,能够有效加快散热管42内制冷液气雾的冷凝速度,达到有效提高散热管42导热散热效率的效果。另外多组散热翅片44沿吹风装置43的长度的风向依次增长,能够使得散热管42的每队散热翅片44均能与吹风装置43吹出的风进行充分接触,进而有效提高散热管42的散热效率,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效果。
参照图4和图5,所述散热翅片44包括导热板441、连接板442和回风板443,所述散热翅片44截面呈未封口梯形设置。所述导热板441一端与散热管4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42一端与导热板4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回风板443固定连接。通过导热板441、连接板442和回风板443的设置,形成截面呈未封口梯形设置的散热翅片44。在吹风装置43吹出的风吹到散热翅片44上时,冷却风首先接触回风板443在回风板443的导向下通过缺口流向回风板443和导热板441之间进行二次降温冷却,能够有效增大散热翅片44的受风面积,进而大大提升了散热翅片44的导热散热效率。便于散热管42快速对电气元器件进行导热散热,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效果。
参照图5,所述导热板441与散热管42连接的一端延伸至散热管42内形成冷凝板444。通过冷凝板444的设置,便于汽化的制冷液进行快速冷凝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管42的散热效率,确保充电桩能够保持高效率的充电工作,提高用户充电体验,同时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6,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两个进气口12的外侧均设置有用于阻拦杂物的过滤板121,所述过滤板121上开设有多组散热孔122,所述过滤板121的多组散热孔122上方均倾斜设置有用于阻隔外界雨水的雨檐板123。通过过滤板121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外界杂物进人充电桩内,对充电桩进行保护。通过雨檐板123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外界雨水通过散热孔122进入充电桩内,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防雨防水性能的效果。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两个进气口12的内侧均设置有防尘防水过滤网124。通过防水防尘过滤网的设置,能够有效对散热气流通道内可能存在的灰层和水汽进行吸收阻拦,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容纳腔2内,避免出现灰尘和水汽对电气元器件的侵蚀,达到有效提高充电桩使用寿命的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电气元器件的容纳腔(2)和用于对容纳腔(2)进行散热的散热腔(3),所述散热腔(3)和容纳腔(2)之间设置有隔板(11);所述充电桩本体(1)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部均开设有进气口(12),所述充电桩本体(1)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部均开设有出气口(13),所述进气口(12)与散热腔(3)连通,所述出气口(13)与容纳腔(2)连通,所述隔板(11)上开设有供散热气流流通的散热窗口(111),所述进气口(12)、出气口(13)与散热窗口(111)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对电器元器件散热的气流通道,所述散热腔(3)内安装有用于对电器元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4)包括涡流风机(41),所述涡流风机(41)固定设置散热腔(3)内,所述涡流风机(41)的出风口朝向容纳腔(2)设置通过散热窗口(111)向容纳腔(2)吹风,所述涡流风机(41)的进风口朝向进气口(1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4)还包括多根分布设置在充电桩本体(1)宽度方向两个侧壁上的散热管(42),多根所述散热管(42)的一端均与容纳腔(2)内电器元器件的高功率发热部位抵接,另一端均穿过隔板(11)伸入散热腔(3)内;所述散热腔(3)内安装有用于对散热管(42)进行风冷冷却的吹风装置(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42)包括管壳(421)、吸液芯(422)和两个端盖(423),所述吸液芯(422)填充入管壳(421)内且与管壳(421)内壁紧贴,两个所述端盖(423)固定设置在管壳(421)的两端对管壳(421)进行封闭,所述吸液芯(422)采用毛细多孔材料制成,所述吸液芯(422)内充满制冷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散热管(42)延伸至散热腔(3)的一端均设有多对散热翅片(44),多对所述散热翅片(44)均沿热管轴线对称分布设置,多对所述散热翅片(44)的长度沿吹风装置(43)的风向依次增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44)包括导热板(441)、连接板(442)和回风板(443),所述散热翅片(44)截面呈未封口梯形设置,所述导热板(441)一端与散热管(4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42)一端与导热板(4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回风板(44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441)与散热管(42)连接的一端延伸至散热管(42)内形成冷凝板(444)。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装置(43)包括两个轴流风机(431),两个所述轴流风机(431)分别设置在充电桩本体(1)的两个进气口(12)处,且其中一个轴流风机(431)的风向朝向涡流风机(41)的进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两个进气口(12)的外侧均设置有用于阻拦杂物的过滤板(121),所述过滤板(121)上开设有多组散热孔(122),所述过滤板(121)的多组散热孔(122)上方均倾斜设置有用于阻隔外界雨水的雨檐板(1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两个进气口(12)的内侧均设置有防尘防水过滤网(124)。
CN202210177030.4A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 Pending CN1147013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7030.4A CN114701379A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7030.4A CN114701379A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1379A true CN114701379A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66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7030.4A Pending CN114701379A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0137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9449A (zh) * 2022-09-09 2022-10-14 张家港市华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的智能充电机
DE202022105609U1 (de) 2022-10-04 2024-01-09 Joysonquin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Ladestatio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9449A (zh) * 2022-09-09 2022-10-14 张家港市华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的智能充电机
CN115189449B (zh) * 2022-09-09 2022-11-18 张家港市华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的智能充电机
DE202022105609U1 (de) 2022-10-04 2024-01-09 Joysonquin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Ladestation
WO2024074326A1 (de) 2022-10-04 2024-04-11 Joysonquin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Ladest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01379A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动车充电桩
CN100495808C (zh) 二次电池模件
US8879259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onboard electrical power converter, and electrical power converter for railway vehicle
CN107323215B (zh)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高压ptc液体加热总成
JP7035760B2 (ja) 冷却装置
US10461381B2 (en) Battery cooling apparatus
CN214775425U (zh) 充电桩及充电设备
TW201228569A (en) Contain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ssembly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2904418A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09774515B (zh) 一种蒸发冷却散热的汽车充电桩
CN115101853B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冷却装置
CN21109039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直吹式散热组件
CN213522849U (zh) 电器盒散热结构及制冷机组
CN211019806U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CN110012641B (zh) 后备箱散热装置
CN114604117A (zh) 充电桩散热装置
CN211429851U (zh) 防水散热结构及地面站
CN107588478B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空调器
CN220524322U (zh) 电控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635951U (zh) 一种风道组件及除湿机
CN214307033U (zh) 密封灯具散热结构
CN216080102U (zh) 顶出风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393062U (zh) 一体式散热装置及一种逆变焊机
CN217241209U (zh) 一种电动车自调电机控制器
CN221054967U (zh) 一种散热模块及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