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7435A - 一种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97435A CN114697435A CN202210620901.5A CN202210620901A CN114697435A CN 114697435 A CN114697435 A CN 114697435A CN 202210620901 A CN202210620901 A CN 202210620901A CN 114697435 A CN114697435 A CN 1146974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lding assembly
- width
- section
- folding
- str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可折叠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该折叠组件包括两个支撑件和一个转动件,转动件连接于两个支撑件之间,两个支撑件可基于转动件转动,以使折叠组件在展开态和折叠态之间切换;转动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连接条,连接条设有限位部。在折叠组件处于折叠态的情况下,连接条聚拢形成弯折结构,相邻连接条之间及连接条和支撑件之间面接触,与矩形条形成的弯折结构相比,面接触的结构能够明显增强弯折结构的稳定性;另外,相邻连接条的限位部相互配合,在维持弯折结构形状稳定的基础上,限制了连接条在其长度方向的相对搓动,使折叠组件的折叠态更稳定,使终端设备的折叠态更稳定、美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折叠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可折叠电子设备,例如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电脑等,一般包括能够灵活展开和折叠的壳体,以及装配于壳体上的可折叠的柔性显示屏。在柔性显示屏朝向壳体的一侧连接有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具有折叠件,支撑组件连同柔性显示屏可基于折叠件转动而实现折叠与展开。一般地,折叠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条形体,当柔性显示屏展开时,条形体展开为平整的支撑面以维持柔性显示屏的表面平整,当柔性显示屏折叠时,条形体聚拢,形成U型或者水滴形的弯折结构,以维持显示屏的弯折形态。
在一些示例技术中,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各条形体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导致条形体的相对位置不易保持,使得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位形态不稳定,容易变形,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能够在柔性显示屏处于折叠状态时保持稳定的弯折形态,减少变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支撑件,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转动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可基于所述转动件相对转动,以使所述折叠组件在展开态和折叠态之间切换;
所述转动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连接条设有限位部;
在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所述折叠态的情况下,多个所述连接条聚拢形成弯折结构,相邻所述连接条之间、及所述连接条和支撑件之间面接触,且相邻所述连接条的所述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条在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的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折叠组件处于折叠态的情况下,连接条能够相互靠拢形成弯折结构,该弯折结构中连接条之间的连接关系为面接触,能够维持弯折结构的形态稳定。另外,通过在连接条上设置限位部,能够防止连接条在其长度方向的相对搓动,增强折叠组件在折叠态下的结构稳定性,也就是使柔性屏、终端设备的折叠态更稳定。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包括:沿所述连接条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以及沿所述连接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连接条的高度方向与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垂直;所述第一底面、第一侧面、第二底面和第二侧面依次连接,形成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对应所述等腰梯形的两腰;
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
在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所述折叠态时,一个所述连接条的第一侧面和相邻所述连接条的第二侧面面接触,所述支撑件和相邻的所述连接条的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条设置为梯形条,在连接条相互靠拢时,一个连接条的第一侧面和另一连接条的第二侧面面接触,同时两者的限位部互相配合,实现稳定可靠的弯折形态。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段对应所述限位部的部位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段的宽度和第三段的宽度均不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条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差异形成限位,结构简单易加工,且稳定性好。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所述限位部关于所述连接条的纵截面镜像对称,所述纵截面为与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均平行且于宽度方向平分所述连接条的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限位部对称设置,便于结构设计和加工,且有利于连接条之间的流畅聚拢。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错位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连接条在长度方向上受到更均匀的限位作用,更加适用于较长的连接条。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段的宽度,所述第二段的宽度由所述第一段向所述第三段渐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实现限位功能,且结构非常简洁且便于加工。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宽度和所述第三段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段的至少部分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限制连接条的相向和相离双向移动,在连接条彼此接近以及完成折叠时,加强弯折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的宽度各处一致,且所述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为凹面、所述第二侧面的至少部分为凸面,所述凹面和凸面分别形成所述限位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设置宽度差异,只需调整连接条的整体形状,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且能实现双向限位。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底面的宽度,所述第一底面为内凹的弧形面。
该技术方案适用于内折型终端设备。
可选地,基于上述内凹弧形面的设置,所述第一底面设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中凸起部分的顶面共同形成所述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基于凹凸结构增加对柔性屏支撑的均匀性。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面的宽度小于第二底面的宽度,所述第二底面为外凸的弧形面。
该技术方案适用于外折型终端设备。
可选地,基于上述外凸弧形面的设置,所述第二底面设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中凸起部分的顶面共同形成所述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基于凹凸结构增加对柔性屏支撑的均匀性。
可选地,基于上述内凹弧形面或外凸弧形面的设置,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多个沉槽和形成于相邻沉槽之间的凸块,多个所述沉槽沿至少两种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沉槽走向的多样性,能够更好地增加对柔性屏的支撑力的均匀性。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两个端部的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弯折结构的前端形状和后端形状一致。
在上述的第一方面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条的所述端部的宽度不完全相同,使所述弯折结构各处的曲率不完全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形成不同形状的弯折结构,较窄的连接条对应的位置曲率较大,较宽连接条对应的位置曲率较小,可以通过调整连接条的宽度配置来获得预定形状的弯折结构。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弧形面的表面曲率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论连接条的宽度是否一致,均可形成圆形的弯折结构。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条通过弹性臂首尾依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转动部的整体性,且使其能够顺利展开和聚拢。
可选地,所述连接条、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支撑件由金属板通过激光雕刻一体成型,所述支撑件呈平板状,相邻的所述连接条通过所述弹性臂进行伸缩调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激光雕刻成型的折叠组件一体性好,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及一定的弹性。
在第一方面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面和第一侧面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底面和第二侧面的连接位置均为倒圆角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底面和第一侧面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底面和第二侧面的连接位置均为倒圆角结构。
考虑连接条可能存在加工误差导致其边角处出现毛刺等不规则结构,在连接条聚拢时,相邻连接条的边角处可能发生干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倒圆角设计,可以解决该问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柔性屏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折叠组件,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柔性屏的背面,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柔性屏的可折叠部位对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折叠组件,使得柔性屏的弯折部位形态稳定,即使得终端设备在折叠态下的形态稳定不变形,提升了使用体验及视觉效果。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多个中框,相邻的所述中框通过转轴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柔性屏连接于所述中框,所述支撑件粘贴于所述柔性屏的背面,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柔性屏的可折叠部位和所述转轴机构之间。
在上述方案中,折叠组件和柔性屏粘接构成整体,通过转轴机构和中框的运动带动该整体进行转动,使柔性屏在折叠组件的支撑下稳定流畅地折叠或展开。
在第二方面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柔性屏和转轴机构均之间具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柔性屏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为转动件的弯折动作提供一定的运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中的支撑组件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折叠组件在展开态下的截面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折叠组件在折叠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折叠组件的转动件在展开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第二种折叠组件的转动件在展开态下的俯视图;
图9为图7所示的第二种折叠组件在折叠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折叠组件的转动件在展开态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折叠组件的转动件在展开态下的俯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折叠组件的转动件在展开态下的俯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折叠组件的转动件在展开态下的俯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折叠组件的转动件在展开态下的俯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中连接条的一种截面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中连接条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中连接条的又一种截面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折叠态下的一种截面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折叠态下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折叠态下的再一种截面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折叠态下的又一种截面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中连接条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中连接条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折型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折型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子设备;
11、机身,12、柔性显示屏,13、支撑组件,1301、支撑薄板,1302、折叠件,1303、条形体;
折叠组件100;
110、支撑件,120、转动件,弯折结构1200;
121、连接条,122、弹性臂;
1211、限位部,1212、第一底面,1213、第二底面,1214、第一侧面,1215、第二侧面,1216、第一端面,1217、第二端面;1218、凹槽,1219、第一段,1220、第二段,1221、第三段;
12201、凹陷部,12202、凸起部;
12121、沉槽,12122、凸条;
终端设备200;
210、中框,220、柔性屏,230、转轴机构,240、OCA;
L0、间隙,L1、宽度方向,L2、长度方向,L3、高度方向,S1、横截面,S2、纵截面,S3、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限位部,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在一些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该电子设备1在展开状态下折叠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该电子设备1在折叠状态下的支撑组件13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包括可以折叠的机身11和柔性显示屏12,柔性显示屏12朝向机身11的一侧连接有支撑组件13,该支撑组件13包括两支撑薄板1301和连接于二者之间的折叠件1302,两支撑薄板1301可基于二者之间的折叠件1302相对转动。如此,机身11、支撑薄板1301和柔性显示屏12可同步转动,实现电子设备1的展开和折叠。
其中,折叠件1302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条形体1303,当电子设备1展开时,条形体1303之间的间隙增大并逐渐展开为平整的支撑面以维持柔性显示屏12的表面平整,当电子设备1折叠时,条形体1303聚拢,形成U型或者水滴形的弯折结构,以维持柔性显示屏12的弯折形态。然而,当电子设备1处于折叠态时,各条形体1303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条形体1303的相对位置不稳定,很容易因为外力挤压而错位,使得柔性显示屏12的弯折结构的形态不稳定,进而使电子设备1在折叠状态下的外观不规整。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组件100以及包括该折叠组件100的终端设备200,该终端设备200为可折叠电子设备,即该终端设备200既能够展开为平整的大屏设备,也能够折叠为小型设备以便于收纳和携带。该终端设备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20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该折叠组件100,能够应用于可折叠的终端设备200中,使终端设备200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弯折结构的形态稳定,不易变形。
请参考图4至图6,图24及图25,图4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即仅简要示意了终端设备200的折叠区域的基本结构,图5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折叠组件100的截面图,图6示意了图5所示折叠组件100在折叠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4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折型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5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折型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示意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
请参考图4、图24和图2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00包括中框210和设置于中框210上的柔性屏220。该中框2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中框210之间设有转轴机构230,中框210可以基于转轴机构230转动,带动柔性屏220及其背面的折叠组件100展开或者折叠。在中框210携带柔性屏220转动的过程中,折叠组件100至少能够保持柔性屏220的折叠部位的形态,使该折叠部位按照预设的轨迹流畅变形,最终形成预设的弯折结构并维持该结构不变形,例如水滴形、U型等形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柔性屏220可以是屏体多处均可弯折的结构,也可以是仅屏体局部可弯折,而其他部位是硬屏的结构。
为了便于说明,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定义柔性屏220用于显示图像的面为正面,与折叠组件100连接的面为背面,定义柔性屏220的正面朝上,背面朝下。请参考图4,该终端设备200中,折叠组件100设置于柔性屏220的背面,也即下表面,与柔性屏220同步转动。
以下,说明折叠组件100的结构:
请参考图4至图6,该折叠组件10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110和至少一个转动件120,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件110之间均设有转动件120,至少两个支撑件110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撑件110可基于转动件120相对转动,以使折叠组件100在展开态和折叠态之间切换。也就是说,转动件120自身可以实现变形,使得转动件120两侧连接的支撑件110能够以转动件120为转轴进行转动。可以理解,所说的“转轴”是指转动件120整体,其作为两个支撑件110的连接介质使支撑件110能够相对转动,并非指一条直线。此处的“展开态”是指折叠组件100、柔性屏220展开后的平整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折叠态”是指折叠组件100、柔性屏220的两部分或多个部分对折重叠的状态,如图6所示。
该转动件120包括多个连接条121,多个连接条121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连接,该连接条121呈长条状,其长度远大于其宽度和高度。连接条121的宽度方向L1平行于上述的第一方向。连接条121的长度方向L2垂直于该第一方向。连接条121的高度方向L3与长度方向L2和宽度方向L1均垂直。在终端设备200中,连接条121的长度方向L2即柔性屏220的长度方向L2。连接条121的宽度方向L1即柔性屏220的宽度方向L1。连接条121的高度方向L3即柔性屏220的厚度方向。
请参考图5和图6,该连接条121并非规整的矩形条,也就是说其横截面S1不是矩形。当折叠组件100处于折叠态时,多个连接条121聚拢形成的弯折结构1200中,由于连接条121之间面对面紧密接触,不会有较大的间隙。而传统的由矩形条形成的弯折结构中,相邻矩形条之间为线接触,与之相比,这种面接触的结构能够明显增强弯折结构1200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地,条形物体的“横截面”指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该截面不限于一个,可以是长度方向上任意位置的截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连接条121的“横截面S1”指与连接条121的长度方向L2垂直的截面,该截面不限于一个。
请参考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当折叠组件100处于展开态时,多个连接条121随着支撑件110和柔性屏220的拉动而相对扩展,相邻连接条121之间的间隙L0在展开过程中逐渐增大,完全展开后形成平面结构以支撑柔性屏220,使柔性屏220的弯折部位在展开后能够保持表面平整。
请参考图7至图9,图示了第二种类型的折叠组件100。在该折叠组件100中,连接条121设有限位部1211,在折叠态时,相邻的连接条121的限位部1211可以相互配合,在维持弯折结构1200的形状稳定的基础上,限制了连接条121在其长度方向L2的相对搓动,使折叠组件100的折叠态更稳定,也就是使柔性屏220、终端设备200的折叠态更稳定、美观。该折叠组件100,通过将连接条121的结构进行改进,即对连接条的横截面S1的形状进行改进,使连接条121相互靠拢形成弯折结构1200时能够进行面对面接触,以维持弯折结构1200的形态稳定。另外,由于通过在连接条121上设置限位部1211,能够防止连接条121在其长度方向L2上的相对搓动,增强折叠组件100在折叠态下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考图4至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条121为梯形条,即连接条121的横截面S1为梯形,为了保证连接条121在聚拢后能够形成规整对称的弯折结构1200,该横截面S1为等腰梯形。如图5,该连接条121包括长条状的第一底面1212、第二底面1213、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其中,第一底面1212和第二底面1213沿连接条121的高度方向L3上下设置,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沿连接条121的宽度方向L1左右设置。第一底面1212的宽度小于第二底面1213的宽度,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分别相对第一底面1212和第二底面1213倾斜相同角度,如此,第一底面1212、第一侧面1214、第二底面1213和第二侧面1215依次呈预定角度连接,形成了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周侧面。当然,连接条121还包括第一端面1216和第二端面1217,二者沿着连接条121的长度方向L2分设于连接条121的两端。第一端面1216、第二端面1217和连接条121的横截面S1均为等腰梯形,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对应该等腰梯形的两腰。限位部1211设置在该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这样,在连接条121相互靠拢时,一个连接条121的第一侧面1214和另一连接条121的第二侧面1215面对面接触,同时两者的限位部1211互相嵌入配合,实现稳定可靠的弯折形态。
请参考图4和图5,可以理解,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之间的距离即为相邻连接条121之间的间隙L0,也就是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在连接条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对于梯形的连接条121,在连接条121的高度方向上,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之间的距离是渐变的。所说的间隙L0可以是在连接条任意高度位置的间隙。且间隙L0根据折叠组件在折叠态和展开态时的伸缩幅度确定。
图5、图15至图17分别示出了几种连接条121的在长度方向L2上的侧视图,也是其横截面S1的示意图。如图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整体为平面,第一侧面1214与第一底面1212和第二底面1213呈预定角度连接,连接条121的横截面呈比较标准的梯形结构,在连接条121聚拢形成弯折结构1200时,相邻连接条121的接触面积较大,稳定性好。
如图15,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大部分为平面,第一侧面1214和第一底面1212的连接处、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底面1213的连接处呈倒圆角结构,因连接条121的横截面大体呈梯形,故也称为梯形结构。可以理解,连接条121可能由于加工误差导致其边角处,即第一底面1212和第一侧面1214、第二侧面1215的连接处,第二底面1213和第一侧面1214、第二侧面1215的连接处,出现毛刺等细微不规则结构,在连接条121聚拢时,相邻连接条121的边角处可能发生干涉。通过上述倒圆角设计,既能够保证相邻连接条121的接触面积足够大,又可以解决该干涉问题。
如图16,该实施例与上述图15所示的实施例类似,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大部分为平面,第一侧面1214和第一底面1212的连接处、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底面1213的连接处呈斜切面结构,即第一侧面1214和第一底面1212、第二底面1213之间通过小平面倾斜过渡连接,第二侧面1215和第一底面1212、第二底面1213之间通过小平面倾斜过渡连接,通过上述斜切面的设计,既能够保证相邻连接条121的接触面积足够大,又可以解决该干涉问题。
另一方面,请参考图19,由于转动件120的第一底面1212或者第二底面1213与柔性屏220的表面接触或接近,第一底面1212、第二底面1213的侧边如果存在毛刺等不平滑结构,对柔性屏220是不利的。故,以内折屏为例,将连接条121的第一底面1212和第一侧面1214的连接位置、第一底面1212和第二侧面1215的连接位置均做成图15或者图16所示的过渡结构。以外折屏为例,将第二底面1213和第一侧面1214的连接位置、第二底面1213和第二侧面1215的连接位置均做成该过渡结构,能够避免该问题。
如图1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大部分为平面,在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上,分别开设有凹槽1218。如此,由于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的主体形状依然为平面,所以连接条121的横截面依然为梯形结构,与上述凹槽1218对应地,该梯形的两腰局部内凹。这样,在实现相邻连接条121的稳定面接触的基础上,可以减轻连接条121、即折叠组件100及显示终端200的重量,也可以节约材料。
可选地,该凹槽1218可以沿连接条121的长度方向L2贯通设置;凹槽1218也可以延连接条121的高度方向L3贯通设置;各连接条121上的凹槽1218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相邻的连接条121面接触时,两接触面上的凹槽1218可以相对,也可以错位。
以下,对连接条121的限位部1211进行说明。
图7至图13示出了几种连接条121,分别具有不同结构的限位部1211。具体地,连接条121呈多段结构,沿着连接条121的长度方向L2,连接条121包括第一段1219、第二段1220和第三段1221,三段的宽度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至少有一段与其他段的宽度形成差异,而限位部1211则形成于该段。可选地,第二段1220与第一段1219和第三段1221的宽度不同,限位部1211位于第二段1220。更准确地说,在第二段1220中,限位部1211对应位置的宽度与第一段1219的宽度和第三段1221的宽度均不同。
请参考图7至图9,在一种连接条121中,第一段1219为横截面各处一致的梯形条,第三段1221为横截面各处一致的梯形条,第一段1219的宽度大于第三段1221的宽度。第二段1220的横截面也为梯形,且与第一段1219和第三段1221的梯形形状相同但尺寸不同,该第二段1220的宽度由第一段1219向第三段1221逐渐缩小,则在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上,对应第二段1220的部分形成了斜坡结构,该斜坡结构即作为限位部1211来限制连接条121的相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各连接条121反向错位排列,即,一个连接条121的第一段1219和另一连接条121的第三段1221相靠拢,保证转动件120的前端和后端宽度一致,当连接条121聚拢接触时,相邻的连接条121的限位部1211可以面面贴合,形成长度方向L2的限位,在连接条121彼此接近以及完成折叠时,防止相邻连接条121相向搓动,维持弯折结构1200的稳定。
请继续参考图8,在该连接条121中,由于斜坡式限位部1211的存在,能够防止相邻连接条121相向搓动,然而,如限位部1211能够防止相邻连接条121向相同和相反两个方向的搓动则更优。有鉴于此,请参考图11,在一些连接条121的第二段1220中,设置有凹陷部12201,在与其相邻的连接条121的第二段1220中,设有凸起部12202,也就是在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上,对应第二段1220的区域设置凹陷部12201或者凸起部12202,形成限位部1211。可选地,第一段1219和第三段1221的宽度相等。该凹陷部12201和凸起部12202作为限位部1211,当连接条121聚拢时,凹陷部12201和凸起部12202可以彼此配合形成长度方向L2的限位。通过凹陷部12201和凸起部12202的配合,能够限制连接条121的相向移动和相离移动,在连接条121彼此接近以及完成折叠时,加强弯折结构120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12201和凸起部12202在连接条121的高度方向向上贯通至第一底面1212,向下贯通至第二底面1213,且凹陷部12201的底部宽度小于开口宽度,形成梯形槽结构。凸起部12202的顶部宽度小于底部宽度,形成梯形凸块结构,如此便于凸起部12202嵌入凹陷部122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个连接条121两侧的限位部1211是对称设置的,即两限位部1211关于连接条121的纵截面S2镜像对称。可以理解地,条形物体的“纵截面”是指平行于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或者平行于其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截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说的“纵截面S2”是指与连接条121的长度方向L2和高度方向L3均平行且于宽度方向L1平分连接条121的平面。
如图8所示的连接条121,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上的斜坡结构的限位部1211是镜像对称的。如图11所示,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上的凹陷部12201是镜像对称的,凸起部12202也是镜像对称的,如此更加方便结构设计和加工。
请参考图1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同一个连接条121两侧的限位部1211是非对称设置的,即两限位部1211在连接条121的长度方向L2上错位设置。可选地,在一部分连接条121中,在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对应第二段1220的区域上设置凹陷部12201,在另一部分连接条121中,在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对应第二段1220的区域上设置凸起部12202,凹陷部12201或者凸起部12202作为限位部1211。并且,每个连接条121两侧的两个凹陷部12201错位设置,每个连接条121两侧的两个凸起部12202错位设置,相邻的连接条121的凹陷部12201和凸起部12202配合形成连接条121长度方向L2的限位。如此设置,每个连接条121都与邻近连接条121在长度方向L2的两个位置进行限位配合,使连接条121在长度方向L2上受到更均匀的限位作用,更加适用于较长的连接条121。
可选地,如图12,第一段1219的宽度各处相等,第三段1221的宽度各处相等,在一些连接条121上,在第二段1220的第一侧面1214上,分布有一个凹陷部12201,在第二段1220的第二侧面1215上,分布有一个凹陷部12201,这两个凹陷部12201错位设置。同样地,在与其相邻的连接条121上,与凹陷部12201相适应地设置了凸起部12202。通过凹陷部12201和凸起部12202的配合,能够限制连接条121的相向移动和相离移动,在连接条121彼此接近以及完成折叠时,加强弯折结构1200的稳定性。
可选地,通过凹陷部12201和凸起部12202形成限位的各实施例中,一个连接条121上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上的凹陷部12201数量不限于一个,凸起部12202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
请参考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一部分连接条121的宽度由两端向中间渐缩,于中间部位形成凹陷部12201,连接条121呈纺锤形,另一部分连接条121的宽度由两端向中间渐增,于中间部位形成凸起部12202,连接条121呈梭型。这两种结构的连接条121交替设置,凹陷部12201和凸起部12202相互配合形成限位。
上述的多个实施例中,均在连接条121上设置宽度差异结构,以实现限位,且不会干扰折叠组件100的展开与折叠的过程,结构简单且效果好。
请参考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该宽度差异结构,连接条121可以是各处等宽的,即,沿着连接条121的长度方向L2,各处宽度一致。即,第一侧面1214的至少部分为凹面、第二侧面1215的至少部分为凸面,并且,沿着连接条121的长度方向L2,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凹面和凸面分别作为限位部1211。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条121的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均为折平面,该折平面即由至少两段平面以预定角度连接的面,连接条121整体呈折线形。如此设计,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同样可以实现连接条121的双向限位,且在折平面的偏折角度不过大时,不会干涉连接条121的聚拢和展开。
上述多个实施例中,通过对连接条121进行宽度差异设计或者表面形状微调,限制了连接条121的相向移动,或者同时限制了连接条121的相向和相离两向移动,使折叠组件100及柔性屏220在折叠态下更加稳定可靠。
如上所述,折叠组件100在折叠态下,转动件120的各连接条121相互聚拢形成弯折结构1200,该弯折结构1200是限制柔性屏220弯折部位形状的关键部位。例如,在内折屏结构中,折叠后,柔性屏220位于设备壳体或中框210的内侧,以保护柔性屏220,柔性屏220的显示面内折,弯折部位具有微小收缩;在外折屏结构中,折叠后,柔性屏220的显示面外翻,弯折部位具有微小的拉伸,且屏幕外露,能够在不展开设备时进行显示,且具有独特的外观。无论是外折屏还是内折屏,柔性屏220的弯折部位的形状均与转动件120的表面形状密切相关。
有鉴于此,请参考图7和图9,本申请实施例将转动件120的各连接条121朝向柔性屏220的表面设置为弧面。可选地,连接条121中第一底面1212的宽度小于第二底面1213的宽度,此时,第一底面1212为较窄面,第二底面1213为较宽面。当终端设备200为内折屏时,各连接条121的第一底面1212支撑柔性屏220,第一底面1212为内凹的弧形面,如此,当连接条121聚拢形成弯折结构1200时,多个第一底面1212拼接成平滑的曲面,为柔性屏220各处提供均匀的支撑。当终端设备200为外折屏时,各连接条121的第二底面1213支撑柔性屏220,第二底面1213为外凸的弧形面,当连接条121聚拢形成弯折结构1200时,多个第二底面1213拼接成平滑的曲面,为柔性屏220各处提供均匀的支撑。
请参考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转动件120形成的弯折结构1200表面的支撑力更加均匀,在连接条121的第一底面1212上设有凹凸结构,凸凹结构中的凸起部分对柔性屏220提供多点支撑,相比单一面支撑而言,多点支撑更容易保持支撑力的均匀性。可选地,对应内折屏,在第一底面1212上开设多个沉槽12121,对应外折屏,在第二底面1213上开设沉槽12121。该沉槽12121可以是条形槽,方块形槽,圆形槽,椭圆形槽,多边形槽等等。相应地,未开槽的部位形成了凸起结构,对应条形槽,则形成凸条12122,对应方块形槽、圆形槽等,则形成凸块;这些凸起结构的顶面S3,也就是其面向柔性屏220的表面在预设的弧形面内。这样,不仅能够形成平滑的支撑面,又能够增加支撑的均匀性。
当沉槽12121为条形槽时,多个条形槽至少具有两种取向,即一部分条形槽沿着第一种方向延伸,另一部分条形槽沿着第二种方向延伸,再一部分条形槽沿着第三种方向延伸等。这样更利于控制各凸条12122的顶面S3在同一个预设弧面内,进一步提高支撑的均匀性。
上述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100在折叠过程中,转动件120的多个连接条121逐渐接近直至完全聚拢形成弯折结构1200,该弯折结构1200的形状与连接条121的横截面形状密切相关,以下对弯折结构1200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5和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折叠组件100中,各连接条121结构相同,各连接条121的横截面S1、第一端面1216和第二端面1217均是相同的梯形结构,在折叠态下,弯折结构1200为圆弧形;
请参考图7、图9和图10,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折叠组件100中,各连接条121均设有斜坡式的限位部1211,连接条121的第一段1219和第三段122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但是宽度不同,转动件120由多个连接条121反向交替拼接,即一连接条121的第一段1219在前,邻近连接条121的第三段1221在前,如此交替拼接。在这种情况下,以内折屏为例,当连接条121的第一底面1212为平面时,沿着连接条121的长度方向L2观察,前端的弯折结构1200和后端的弯折结构1200存在差异,当第一段1219和第三段1221的宽度差异不大时,前端和后端呈现的弯折结构1200差异较小,对观感影响极小。而当连接条121的第一底面1212均为弧形面时,整个转动件120可以形成预定形状的弯折结构1200,此时与连接条121的宽度差异极小或者无关。例如,如图9所示,其是与图7所示转动件120对应的折叠结构,将多个连接条121的第一底面1212设置为曲率一致的弧面,即使连接条121两端宽度不一致,弯折结构1200的前后两端相同位置处的宽度也不一致,但前后两端的弯折结构1200整体形状依然是相同的圆弧形。
甚至是,如图18所示,各连接条121的结构也可以不一致。图18中,转动件120由三种以上不同结构的连接条121组成,在第一底面1212为曲率一致的弧面时,弯折结构1200前后两端的形状依然是圆弧形。因此,设置第一底面1212为弧形面,不仅对弯折结构1200表面的平滑度有利,也利于弯折结构1200在终端设备200两端呈现的形态保持一致。
请参考图11至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至第七种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100,由于其第一端面1216和第二端面1217,也就是前端和后端的结构一致,如此,在不限制第一底面1212的形状时,就能保证转动件120形成的弯折结构1200的前端形状和后端形状是一致的,因此选择两端形状一致的连接条121更便于保持弯折结构1200两端的一致性。
可以理解,对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弯折结构120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种,上述实施例提供了圆弧形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实现非圆弧形,例如类似椭圆形的弯折结构1200,其可以是左右较宽、上下较窄的形状,也可以是左右较窄,上下较宽的形状。此时,折叠组件100的转动件120中,多个连接条121的端部的宽度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至少有一部分连接条121的第一端或前端的宽度和其他连接条121的第一端或前端的宽度不同,至少有一部分连接条121的第二端或后端的宽度和其他连接条121的第二端或后端的宽度不同。为了简化连接条的结构,可选地,连接条121上除限位部1211外的部分宽度一致,例如图11、图12所示的结构,第一底面1212、第二底面1213为平面,也可以为曲率不相同的弧面,转动件120的多个连接条121中,一部分连接条121的宽度较大,另一部分则宽度较小。在预设曲率较大的位置,设置宽度较小的连接条121,在预设曲率较小的位置,设置宽度较大的连接条121。
如图20所示的折叠组件100中,位于弯折结构1200底部的连接条121较宽,位于弯折结构1200两侧的连接条121较窄,也就是在展开状态下,位于转动件120中间的连接条121较宽,位于两侧的连接条121较窄,这样形成了左右较宽,上下较窄的非圆弧结构,这种结构对柔性屏220的耐折性要求略低,有利于保护柔性屏220。
请参考图21,当位于转动件120中间的连接条121较窄,位于两侧的连接条121较宽时,形成了左右较窄宽,上下较宽的非圆弧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不同宽度连接条121组合成的转动件120,能够形成不同形状的弯折结构1200,较窄的连接条121对应的位置曲率较大,较宽连接条121对应的位置曲率较小,可以通过调整连接条121的宽度配置来获得预定形状的弯折结构12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100用于为柔性屏220提供支撑和形态保持,因此对转动件120具有一定的强度要求,使其能够满足数以万次的转动需求,且在转动过程中能够维持各连接条121不偏位。有鉴于此,本实施例中的转动件120和支撑件110之间,以及各连接条121之间的连接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弹性。请参考图22和图2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折叠组件100中各连接条121之间通过弹性臂122首尾依次连接,以使其具有弹性,在展开和折叠过程中流畅地扩展和靠拢。可选地,各连接条121、弹性臂122和支撑件110是由一块金属板通过激光雕刻工艺一体成型的,激光雕刻掉部分材料后获得多个连接条121,相邻连接条121之间镂空,连接条121的两端保留部分材料作为弹性臂122,保留转动件120两侧的材料作为支撑件110,靠近支撑件110的连接条121也通过雕刻出的弹性臂122与支撑件110连接。通过激光雕刻成型的折叠组件100,没有分体部件,无额外的连接点,整体性好,强度及弹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另外,由于转动件120的宽度较窄,连接条121的宽度则更窄,例如为1mm左右或以下,因此,连接条121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较高,选择激光雕刻足以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
可选地,如图22,为一种线型的弹性臂122,该弹性臂12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弹性臂122的横截面尺寸较大程度地小于连接条121的横截面尺寸,以增强弹性。如图23,为一种块形弹性臂122,弹性臂122的横截面尺寸与连接条121的横截面尺寸接近,以增强强度。
可选地,弹性臂122为薄片状,本实施例中定义弹性臂122的长度是指其与连接条121相连的两个端头之间的尺寸,弹性臂122的宽度为在连接条121高度方向L3上的尺寸,弹性臂122的厚度为垂直其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由于其为薄片状,故厚度远小于宽度和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臂122的宽度与连接条121的高度接近或相同,如此,与线型弹性臂122相比,由于其较宽,能够满足强度要求,与块形弹性臂122相比,由于其较薄,能够增强其弹性,且节约材料。
以上提供了几种折叠组件100,其转动件120和支撑件110不限于上述几种实现方式。例如,支撑件110可以是无镂空、无图案的板状件,也可以是具有镂空区的板状件,以减轻重量;转动件120的连接条121之间的宽度、连接条121的第一侧面1214和第二侧面1215的倾斜角度、连接条121的高度、连接条121的表面光滑度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24和图2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0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4,该终端设备200是一种内折型终端设备,折叠组件100的支撑件110连接于柔性屏220的背面,转动件120与柔性屏220的可折叠部位对位设置,折叠组件100的第一底面1212,也就是较窄的底面朝向柔性屏220。柔性屏220及折叠组件100沿着图中箭头指示方向向上弯折后,柔性屏220位于折叠组件100的内侧。
如图25,该终端设备200是一种外折型的终端设备。折叠组件100的支撑件110连接于柔性屏220的背面,转动件120与柔性屏220的可折叠部位对位设置,其中的折叠组件100的第二底面1213,也就是较宽的底面朝向柔性屏220。柔性屏220及折叠组件100沿着图中箭头指示方向向下弯折后,柔性屏220位于折叠组件100的外侧。
在一些示例技术中,外折型的终端设备在折叠过程中,柔性屏的折叠部位一般会发生微小的拉伸,在展开时又收缩,多次微小的伸缩对柔性屏亦存在不良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组件100用于外折屏时,可以使连接条121的第二底面1213之间无间隙,即多个连接条121的第二底面1213保持连接,如此,多个第二底面1213构成的面在转动过程中基本不变形,柔性屏220的折叠位置可以减小变形或不变形。
当然,终端设备200必然具有壳体,也可称为外壳或中框210,以下统称为中框210,中框210用于承载或连接折叠组件100、柔性屏220及转轴机构2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210设置有多个,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中框210通过转轴机构230转动连接,而柔性屏220则装配于中框210上,柔性屏220的背面对应各中框210分别连接一支撑件110,转动件120则对应位于柔性屏220的可折叠部位,且介于柔性屏220的可折叠部位和转轴机构2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中框210和转轴机构230构成可折叠的机身,柔性屏220整面装配于机身中,柔性屏220的背面贴合该折叠组件100,一个中框210对应的屏体部分可称为分屏或子屏,一个分屏对应一个支撑件110,可以理解地,该支撑件110的宽度可以小于分屏的宽度,其能够与柔性屏220的背面固定粘接即可。折叠组件100中的转动件120和转轴机构230正对,柔性屏220在该位置与折叠组件100和转轴机构230同步弯折。
可选地,柔性屏220和支撑组件13之间通过弹性胶粘贴,例如采用OCA(Optically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240进行贴合。
可以理解,具有两个分屏的终端设备200中,设置有一个折叠组件100和一个转轴机构;具有三个分屏的终端设备200,则设置有两个转轴机构230和两个折叠组件100。也就是在多分屏的终端设备中,每两个分屏之间均设有一个转轴机构230和一个折叠组件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折叠组件100处于展开态时,转动件120与柔性屏220的背面具有一定的间隙,为柔性屏220的变形提供一定的空间,且避免挤压柔性屏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折叠组件100处于展开态时,转动件120与转轴机构230的表面也具有一定的间隙,避免转动件120在折叠态下与转轴机构230抵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120与柔性屏220的背面采用弹性较佳的胶材粘接,在折叠组件100展开或者折叠时,能够允许连接条121发生相对的聚拢或者扩展即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支撑件,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转动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可基于所述转动件相对转动,以使所述折叠组件在展开态和折叠态之间切换;
所述转动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连接条设有限位部;
在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所述折叠态的情况下,多个所述连接条聚拢形成弯折结构,相邻所述连接条之间、及所述连接条和支撑件之间面接触,且相邻所述连接条的所述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条在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包括:沿所述连接条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以及沿所述连接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连接条的高度方向与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垂直;所述第一底面、第一侧面、第二底面和第二侧面依次连接,形成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对应所述等腰梯形的两腰;
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
在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所述折叠态时,一个所述连接条的第一侧面和相邻所述连接条的第二侧面面接触,所述支撑件和相邻的所述连接条的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段对应所述限位部的部位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段的宽度和第三段的宽度均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所述限位部关于所述连接条的纵截面镜像对称,所述纵截面为与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均平行且于宽度方向平分所述连接条的平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错位分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段的宽度,所述第二段的宽度由所述第一段向所述第三段渐缩。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宽度和所述第三段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段的至少部分区域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的宽度各处一致,且所述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为凹面、所述第二侧面的至少部分为凸面,所述凹面和凸面分别形成所述限位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底面的宽度,所述第一底面为内凹的弧形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设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中凸起部分的顶面共同形成所述弧形面。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的宽度小于第二底面的宽度,所述第二底面为外凸的弧形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面设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中凸起部分的顶面共同形成所述弧形面。
13.如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多个沉槽和形成于相邻沉槽之间的凸块,多个所述沉槽沿至少两种方向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至5、7至1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两个端部的结构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条的所述端部的宽度不完全相同,使所述弯折结构各处的曲率不完全一致。
16.如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弧形面的表面曲率一致。
17.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条通过弹性臂首尾依次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所述弹性臂和所述支撑件由金属板通过激光雕刻一体成型,所述支撑件呈平板状,相邻的所述连接条通过所述弹性臂进行伸缩调节。
19.如权利要求2至1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和第一侧面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底面和第二侧面的连接位置均为倒圆角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底面和第一侧面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底面和第二侧面的连接位置均为倒圆角结构。
2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柔性屏的背面,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柔性屏的可折叠部位对位设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多个中框,相邻的所述中框通过转轴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柔性屏连接于所述中框,所述支撑件粘贴于所述柔性屏的背面,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柔性屏的可折叠部位和所述转轴机构之间。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柔性屏和转轴机构均之间具有间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20901.5A CN114697435B (zh) | 2022-06-02 | 2022-06-02 | 一种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20901.5A CN114697435B (zh) | 2022-06-02 | 2022-06-02 | 一种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97435A true CN114697435A (zh) | 2022-07-01 |
CN114697435B CN114697435B (zh) | 2022-10-18 |
Family
ID=82131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20901.5A Active CN114697435B (zh) | 2022-06-02 | 2022-06-02 | 一种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9743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87890A1 (zh) * | 2022-10-26 | 2024-05-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21430A (zh) * | 2014-07-16 | 2016-02-10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207115888U (zh) * | 2017-08-03 | 2018-03-16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终端 |
CN107919062A (zh) * | 2016-10-07 | 2018-04-17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US20190245955A1 (en) * | 2018-02-02 | 2019-08-08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Fold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210518432U (zh) * | 2019-11-12 | 2020-05-12 | 陈远 | 一种柔性屏折叠组件、柔性屏折叠结构和终端 |
CN111536143A (zh) * | 2020-04-29 | 2020-08-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折叠屏及移动终端 |
CN214256371U (zh) * | 2021-03-16 | 2021-09-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结构和电子设备 |
CN113674625A (zh) * | 2021-08-19 | 2021-11-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4203047A (zh) * | 2021-12-21 | 2022-03-18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支撑装置及显示设备 |
-
2022
- 2022-06-02 CN CN202210620901.5A patent/CN1146974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21430A (zh) * | 2014-07-16 | 2016-02-10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07919062A (zh) * | 2016-10-07 | 2018-04-17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207115888U (zh) * | 2017-08-03 | 2018-03-16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终端 |
US20190245955A1 (en) * | 2018-02-02 | 2019-08-08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Fold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210518432U (zh) * | 2019-11-12 | 2020-05-12 | 陈远 | 一种柔性屏折叠组件、柔性屏折叠结构和终端 |
CN111536143A (zh) * | 2020-04-29 | 2020-08-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折叠屏及移动终端 |
CN214256371U (zh) * | 2021-03-16 | 2021-09-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结构和电子设备 |
CN113674625A (zh) * | 2021-08-19 | 2021-11-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支撑件、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4203047A (zh) * | 2021-12-21 | 2022-03-18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支撑装置及显示设备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87890A1 (zh) * | 2022-10-26 | 2024-05-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97435B (zh) | 2022-1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49422B1 (en) | Folding component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12150921B (zh) | 折叠显示装置 | |
CN111343310B (zh) |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8074488B (zh)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13534891B (zh)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
CN114449074B (zh) |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5695607A (zh) | 一种柔性屏和可折叠设备 | |
CN114697435B (zh) | 一种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 | |
CN111489653B (zh) |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9994048B (zh) | 一种柔性屏折叠结构 | |
CN113593416A (zh) | 折叠显示装置 | |
US11973890B2 (en) | Hinge element, hinge, and mobile terminal | |
WO2022143487A1 (zh)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
WO2023142580A1 (zh) |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
WO2020156142A1 (zh) | 终端设备 | |
CN210955910U (zh) | 折叠显示装置 | |
KR102448355B1 (ko)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 |
CN112102729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09618032B (zh) | 移动终端 | |
CN112991957A (zh) | 一种折叠屏及显示设备 | |
CN114263674A (zh) | 转轴组件、铰链同步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111779954A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115962217B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09669517B (zh) | 显示装置 | |
WO2022037286A1 (zh) | 支撑装置以及可折叠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