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8647A -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8647A
CN114688647A CN202011595857.4A CN202011595857A CN114688647A CN 114688647 A CN114688647 A CN 114688647A CN 202011595857 A CN202011595857 A CN 202011595857A CN 114688647 A CN114688647 A CN 114688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compressor
outlet
in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58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兴丹
高卓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58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86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8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8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5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air heaters
    • F24H9/186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及冷媒循环管路,压缩机的冷媒出口、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室内换热器的出口、室外换热器、压缩机的冷媒入口通过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通,其中,空调器还包括涡流管、旁通管路和加热装置;涡流管具有流入口、热端出口和冷端出口;旁通管路包括连接涡流管的流入口与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的第一配管、连接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涡流管的热端出口的第二配管、连接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涡流管的冷端出口的第三配管;加热装置串接于第三配管上。本发明空调器能够缩短出热风时间,实现快速制热,提升用户制热体验,且可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省份没有安装暖气,特别是长江流域一带,冬天房间温度较低时通常采用空调制热取暖。空调开机运行制热模式时,压缩机缓慢升频,由于室外温度较低,导致空调防冷风等待时间较长,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吹出热风,严重制约了用户的制热体验。目前,各厂家通常采用压缩机高频启动的方式,使得系统快速建立高低压差,提升排气温度,从而缩短空调开机吹出热风的时间。
自然状态下,空调器内的冷媒通常往温度低的一侧聚集沉积。冬天室外温度较低,冷媒主要以液体形式堆积在空调室外机内。当压缩机进行高频启动时,压缩机瞬时较强的抽吸作用将室外机内的液态冷媒吸入,可能导致瞬时回液量过大,增大了压缩机液击的风险,频繁高频启动会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解决空调器在低温下开启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吹出热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及冷媒循环管路,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入口通过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通,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涡流管、旁通管路及加热装置;
所述涡流管具有流入口、热端出口和冷端出口;
所述旁通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涡流管的流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的第一配管、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涡流管的热端出口的第二配管、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的第三配管;
所述加热装置串接于所述第三配管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第二配管相交于第一交叉点,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交叉点与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管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的热端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连接,所述第三配管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串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管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相交于第二交叉点,所述第二交叉点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交叉点位于所述第二交叉点与所述涡流管的热端出口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串接在所述第一配管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流管的热端出口处设置有热端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一交叉点与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之间的第三配管上串接有第三控制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阀还用以控制所述第三配管的开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蓄热模块、电加热器、辅助换热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入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相连通,且相交于第三交叉点,所述第三交叉点位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之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空调器开机后获取开机指令对应的空调器工作模式;
确定所述开机指令对应的空调器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和/或检测当前室外环境温度;
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和/或,确定当前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所述旁通管路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所述旁通管路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步骤具体包括:
关闭串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控制阀,打开串接在所述第一配管上的第二控制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所述旁通管路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调节设置在涡流管的热端出口的热端调节阀至第一预设开度;和/或,调节所述第三配管上串接的第三控制阀至第二预设开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所述第三配管上串接的第三控制阀至第二预设开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开度大小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调节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的冷媒流经所述加热装置后的温升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所述旁通管路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的排气温度、室内换热器的冷媒管温度、压缩机运行时间中的至少一种;
确定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的排气温度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和/或,室内换热器的冷媒管温度上升至第二预设温度;和/或,压缩机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后,阻隔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向所述旁通管路,并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所述冷媒循环管路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向所述旁通管路,并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所述冷媒循环管路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步骤具体包括:
打开串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关闭串接在所述第一配管上的第二控制阀,关闭所述加热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向所述旁通管路,并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所述冷媒循环管路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空调出风后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及当前室外环境温度;
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后,开启电辅热装置;
开启电辅热装置后持续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及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当室内环境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和/或当前室外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后,关闭电辅热装置。
本发明空调器通过设置涡流管及旁通管路,通过使得涡流管的流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通过第一配管连接,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涡流管的热端出口通过第二配管连接,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涡流管的冷端出口通过第三配管连接。则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后,冷媒由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可通过第一配管流向涡流管,经涡流管快速升温并将温度提升至满足需求后由涡流管的热端出口流向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从而能够缩短空调器在低温下开启制热时的防冷风时间,提升制热速度,使得室内换热器快速换热并迅速吹出热风,进而提升用户制热体验。而通过在第三配管上设置加热装置,使得涡流管的冷端出口流出的低温冷媒经过加热装置加热后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一方面可提升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入口的冷媒流量,增加排气焓值,另一方面可提升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入口的冷媒温度,有利于提升室内换热器的制热效率和能效,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防冷风时间。且空调器在非高频启动压缩机的条件下仍可缩短出热风时间,提升制热速度,从而可减小压缩机液击的风险,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涡流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涡流管的冷流比与冷热端出口温度和热端出口温度的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10 室外换热器 420 热端出口 810 热端调节阀
120 室内换热器 430 冷端出口 820 第三控制阀
200 压缩机 510 第一配管 900 四通换向阀
210 冷媒出口 520 第二配管 P 第一交叉点
220 冷媒入口 530 第三配管 Q 第二交叉点
300 冷媒循环管路 600 加热装置 M 第三交叉点
400 涡流管 710 第一控制阀
410 流入口 720 第二控制阀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例如窗机、移动空调等,该空调器也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例如壁挂式空调器、落地式空调器、天花机、风管机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该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110、室内换热器120、压缩机200及冷媒循环管路300,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出口、所述室外换热器110、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入口220通过所述冷媒循环管路300依次连通。可以使得空调器仅具有制热功能,也可以使得空调器同时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则通过换向机构实现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功能的切换。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设置有排出管,冷媒入口220设置有吸入管。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与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连通的为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也即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入口,而与室外换热器110直接连通的为室内换热器120的出口,也即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出口。则在空调器处于制热功能时,使得高温高压的冷媒由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通过冷媒循环管路300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经室内换热器120放热后由室内换热器120的出口流出,随后流向室外换热器110,最后由压缩机200的冷媒入口220回流至压缩机200。
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涡流管400、旁通管路及加热装置600;所述涡流管400具有流入口410、热端出口420和冷端出口430。所述旁通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涡流管400的流入口410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的第一配管510、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与所述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的第二配管520、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与所述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的第三配管530;所述加热装置600串接于所述第三配管530上。
在本实施例中,涡流管400主要由入口喷嘴、涡流室、分离孔板、热端管、热端调节阀810、冷端管等组成。入口喷嘴设置在涡流管400的流入口410处。冷端管的一端与涡流室连通,另一端形成冷端出口430。热端管的一端与涡流室连通,另一端形成热端出口420。热端调节阀810设置在热端出口420处,热端调节阀810具体可以为热端调节螺母。涡流管400可以实现将一股气流分离成冷、热两股气流,分别从冷端出口430和热端出口420流出,冷端出口430流体温度低于流入口410温度,热端出口420流体温度高于入口温度。其原理主要是:压缩工质通过喷嘴膨胀加速进入涡流室,以每分钟百万转高速旋转往热端管方向流动,此时流体工质以自由涡形式进入涡流室,内外层流体产生速度差,通过粘性摩擦作用产生动量和能量交换,外层流体从内层流体获得能量升温后从热端出口420排出,内层流体在压差作用下折回流向冷端出口430,并向外层传递能量而被冷却。冷热两端出口流体的温度变化和冷流比ε密切相关(冷流比定义为冷端出口430流量和入口流量的比值:ε=Mc/Min,Mc为冷端出口430流体流量,Min为涡流管400入口流量),通过调节热端调节螺母开度可以改变涡流管400冷端出口430和热端出口420的冷热效应。
图3为一实施中涡流管400的冷流比对冷端出口430和热端出口420温度变化的影响曲线图。涡流管400压缩空气入口压力0.69MPa,低冷流比有利于获得较大的冷端出口430温降,冷流比为20%时可获得接近70℃的温降,高冷流比有利于获得较大的热端出口420温升,冷流比为80%时热端温升甚至达到100℃以上。通过调节冷流比可有效满足实际的制冷制热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与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连接的第一配管510可以直接与压缩机200的排出管连接,也可以与冷媒循环管路300靠近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的一端合并后再统一与压缩机200的排出管相连。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连接的第二配管520可以直接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入口连接,也可以与冷媒循环管路300靠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一端合并后再统一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连接。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连接的第三配管530可以直接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入口连接,也可以与冷媒循环管路300靠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一端合并后再统一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连接。第二配管520与第三配管530可以分别连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或冷媒循环管路300,当然,第二配管520与第三配管530靠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一端可以合并后统一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连接。
通过使得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连接,则冷媒可经由涡流管400快速升温,且使得冷媒温度进一步提升后流向室内换热器120进行换热。而通过在第三配管530上设置加热装置600,使得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连接,则使得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流出的低温冷媒经过加热装置600加热后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一方面可提升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冷媒流量,增加排气焓值,另一方面可提升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冷媒温度,有利于提升室内换热器120的制热效率,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防冷风时间。在一实施例中,加热装置600具体包括蓄热模块、电加热器、辅助换热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加热装置600包括蓄热模块。蓄热模块由蓄热材质制成,则蓄热模块可吸收并存储电辅热的热量,并在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流出的冷媒经过蓄热模块后对冷媒进行加热,从而可有效提升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流出的冷媒温度,且蓄热模块可循环使用,节能环保。
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旁通管路及涡流管400,则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后,冷媒由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则可通过第一配管510流向涡流管400,经涡流管400快速升温并将温度提升至满足需求后由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同时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流出的冷媒经加热装置600加热后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从而能够大幅提升进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流量和冷媒温度,缩短出热风时间,也即空调器在低温下开启制热时的防冷风时间,实现快速制热,提升用户制热体验,且在非高频启动压缩机200的条件下仍可缩短出热风时间,提升制热速度,从而可减小压缩机200液击的风险,提升压缩机2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为了便于理解,将连接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冷媒循环管路300定义为换热主路。则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时,可以使得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仅通过旁通管路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而不通过换热主路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当然,也可以使得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一部分通过换热主路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另一部分通过旁通管路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
本发明空调器通过设置涡流管400及旁通管路,通过使得涡流管400的流入口410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通过第一配管510连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与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通过第二配管520连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与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通过第三配管530连接。则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后,冷媒由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可通过第一配管510流向涡流管400,经涡流管400快速升温并将温度提升至满足需求后由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从而能够缩短空调器在低温下开启制热时的防冷风时间,提升制热速度,使得室内换热器120快速换热并迅速吹出热风,进而提升用户制热体验。而通过在第三配管530上设置加热装置600,使得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流出的低温冷媒经过加热装置600加热后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一方面可提升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冷媒流量,增加排气焓值,另一方面可提升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冷媒温度,有利于提升室内换热器120的制热效率,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防冷风时间。且空调器在非高频启动压缩机200的条件下仍可缩短出热风时间,提升制热速度,从而可减小压缩机200液击的风险,提升压缩机2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第三配管530与所述第二配管520相交于第一交叉点P,所述加热装置600位于所述第一交叉点P与所述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第三配管530与第二配管520相交于第一交叉点P,也即第三配管530与第二配管520靠近室内换热器120的一端合并后统一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连通,则可缩短管路,简化整体的连接管路。而通过使得加热装置600位于第一交叉点P与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之间,也即当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流出的低温冷媒必须经过加热装置600加热后,再与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流出的高温冷媒汇合后一齐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从而可保证整个涡流管400对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的温升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配管530与第二配管520也可以不相交,则使得第三配管530与第二配管520并联在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处,此时由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三配管530上的加热装置600加热后,在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处于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流出的冷媒汇合后一起流入室内换热器120中进行换热。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配管520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连接,所述第三配管530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第二配管520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和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连接,也即第二配管520的另一端与冷媒循环管路300靠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一端合并后统一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连接,从而第二配管520不必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入口单独连接,简化了系统管路连接。而通过使得第三配管530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和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连接,结合第二配管520与第三配管530相交于第一交叉点P,则使得第二配管520与第三配管530靠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一端合并后,并与冷媒循环管路300靠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一端合并后统一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连接,从而第三配管530不必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入口单独连接,可有效简化系统管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控制阀710,所述第一控制阀710串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上。第一控制阀710具体可以为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使得第一控制阀710串接在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与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则可通过第一控制阀710导通或阻断该换热主路。如此,可使得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阻断该换热主路,使得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能够由旁通管路经过涡流管400快速升温后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大幅提高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温度,从而进一步缩短空调器在低温下开启制热时的防冷风时间,减小压缩机200液击的风险,提升压缩机2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中还串接有四通换向阀900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710可以串接在四通换向阀900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上,也可以串接在四通换向阀900与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上。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配管520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300相交于第二交叉点Q,所述第二交叉点Q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710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20之间,所述第一交叉点P位于所述第二交叉点Q与所述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之间。通过使得第二交叉点Q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710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20之间,所述第一交叉点P位于所述第二交叉点Q与所述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之间,则使得第二配管520与室内换热器120入口的冷媒流路不受第一控制阀710的影响,也即第一控制阀710仅控制第二交叉点Q和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的通断,从而更加利于空调器在低温下开启制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仅由旁通管路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控制阀720,所述第二控制阀720串接在所述第一配管510上。第二控制阀720具体可以为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通过在第一配管510上串接第二控制阀720,则通过第二控制阀720能够控制第一配管510的通断。如此,在室内已经能够稳定的吹出热风后,可通过第二控制阀720阻断第一配管510,同时打开第一控制阀710,则使得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仅由冷媒循环管路300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而不经过旁通管路和涡流管400,如此,可提升涡流管400的使用寿命,且使得整个空调器的制热更加稳定,同时能够减小空调器的运行噪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处设置有热端调节阀810。热端调节阀810具体可以为热端调节螺母。则通过调节热端调节阀810的开度可改变涡流管400冷端出口430和热端出口420的冷流比,从而可通过调节热端调节阀810来调节冷流比,从而满足空调器的实际制热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交叉点P与所述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之间的第三配管530上串接有第三控制阀820。具体地,所述第三控制阀820还用以控制所述第三配管530的开度。则第三控制阀820具体可以为电子膨胀阀。如此,通过第三控制阀820能够调节涡流管400的冷端流量,从而可进一步调节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和热端出口420的流量比,从而满足空调器的实际制热需求。且通过在第三配管530上设置第三控制阀820,则可根据第三控制阀820的开度大小来控制确定加热装置600的加热效率,保证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流出的冷媒有足够的温升,从而可以快速提升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温度,缩短出热风时间。同时通过第三控制阀820调节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的温降和压力,从而可调节至与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流出的冷媒的温度和压力一致,进而使得两者汇合后一起流入室内换热器120。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设置热端调节阀810,或者仅在第三配管530上串接第三控制阀82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四通换向阀900,所述四通换向阀900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入口220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900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900的第三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10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900的第四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四通换向阀900,则空调器能够实现制冷和制热功能切换。在空调系统低温制热启动时,从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先经过第一配管510流入涡流管400,经过大幅升温后由热端出口420流向室内换热器120,同时冷端出口430流出的冷媒经加热装置600加热后一齐流入室内换热器120换热,随后由节流机构节流后流入室外换热器110,最后通过四通阀流回压缩机200的冷媒入口220。在室内正常吹热风一段时间后,关闭旁通管路,使得从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四通换向阀900后流入室内换热器120换热,随后由节流机构结构后流入室外换热器110,最后通过四通阀流回压缩机200的冷媒入口220。实现整个空调器制热模式的稳定运行。当然,压缩机200具体还连接有油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以保证压缩机200的正常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配管510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300相连通,且相交于第三交叉点M,所述第三交叉点M位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与所述四通换向阀900的第二端之间。如此,使得第一配管510与冷媒循环管路300靠近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的一端合并后统一与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连接,则可简化系统管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请参照图4,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空调器开机后获取开机指令对应的空调器工作模式。
具体可通过遥控器或移动终端向空调器发送开机指令,也可以直接通过按压按钮等方式传输开机指令。在空调器接收到开机指令后,获取开机指令对应的空调器工作模式,该空调器工作模式可以为默认的空调器工作模式,也可以调取上一次使用的空调器工作模式作为开机后的工作模式,还可以为开机指令对应的空调器工作模式,例如制热开机时对应制热模式,制冷开机时对应制冷模式。
步骤S20、确定所述开机指令对应的空调器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和/或检测当前室外环境温度;。
可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环境的温度,通过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外环境的温度。则当确定空调器开机后需要运行制热模式后,则可以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或当前室外环境温度,或者同时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
步骤S30、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和/或,确定当前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由所述旁通管路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1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可在出厂时便设定,也可由用户自主设置。具体地,第一预设值为10度,第二预设值为10度。当检测到的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表明室内环境温度过低。而当检测到的当前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室外环境温度过低,则代表天气寒冷,若开启空调的常规制热模式后,会使得室内防冷风的时间较长,或者需要高频启动压缩机200。此时可开启空调的低温制热模式,通过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由旁通管路流经涡流管400,由涡流管400升温后由热端出口420流出的高温冷媒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且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流出的低温冷媒经加热装置600加热后也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并经由室内换热器120换热,则可利用涡流管400对冷媒进行快速升温,从而可提升进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温度,进而可有效缩短防冷风时间,实现空调器的快速制热。
可以理解的是,在开启空调器的低温制热模式时,可以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仅由旁通管路流入室内换热器120,而不经由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和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流入室内换热器120,当然,也可以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部分由旁通管路流入室内换热器120,部分由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和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流入室内换热器120。可以理解的是,当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当前室外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空调器不会存在吹冷风的风险,从而可使得空调器以常规制热模式运行。
本发明空调器通过在空调器开机后获取开机指令对应的空调器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开机指令对应的空调器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和/或检测当前室外环境温度,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和/或,确定当前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由所述旁通管路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120。使得空调器在低温条件下制热开机时,冷媒由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可通过旁通管路的第一配管510流向涡流管400,经涡流管400快速升温并将温度提升至满足需求后由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从而能够缩短空调器在低温下开启制热时的防冷风时间,提升制热速度,使得室内换热器120快速换热并迅速吹出热风,进而提升用户制热体验。而通过在旁通管路的第三配管530上设置加热装置600,使得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流出的低温冷媒经过加热装置600加热后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一方面可提升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冷媒流量,增加排气焓值,另一方面可提升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的冷媒温度,有利于提升室内换热器120的制热效率,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防冷风时间。且空调器在非高频启动压缩机200的条件下仍可缩短出热风时间,提升制热速度,从而可减小压缩机200液击的风险,提升压缩机2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由所述旁通管路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31、关闭串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120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上的第一控制阀710,打开串接在所述第一配管510上的第二控制阀72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关闭串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120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上的第一控制阀710,打开串接在所述第一配管510上的第二控制阀720,也即使得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仅由旁通管路仅涡流管400快速升温后流入室内换热器120,而不经由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和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流入室内换热器120,大幅提高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温度,从而进一步缩短空调器在低温下开启制热时的防冷风时间,减小压缩机200液击的风险,提升压缩机2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具体而言,请参照图6,所述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由所述旁通管路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步骤S32、调节设置在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的热端调节阀810至第一预设开度;和/或,调节所述第三配管530上串接的第三控制阀820至第二预设开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开度与第二预设开度具体可根据涡流管400的性能和型号,以及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和当前室外环境温度进行选择和确定,在此不做限定。通过调节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的热端调节阀810的开度,以及调节第三配管530上的串接的第三控制阀820的开度,则能够调节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和热端出口420的流量比,进而调节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流出的冷媒温度,保证排气经过涡流管400从热端出口420排出后进入室内换热器120具有最佳的制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调节所述第三配管530上串接的第三控制阀820至第二预设开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33、根据所述第三控制阀820的开度大小控制所述加热装置600的加热功率,以调节所述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的冷媒流经所述加热装置600后的温升值。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根据第三控制阀820的开度大小确定加热装置600的加热功率,并控制加热装置600以确定的加热功率运行。如此,能够保证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的冷媒具有足够的温升,从而可快速提升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温度,进一步提升制热效率,缩短防冷风时间。且根据第三控制阀820的开度控制加热装置600的加热功率,能够精确控制涡流管400的冷端出口430的冷媒流经所述加热装置600后的温升值,从而可实现与涡流管400的热端出口420的冷媒温度和压力一致,进而易于两者汇合后统一流入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所述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由所述旁通管路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检测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的排气温度、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温度、压缩机200运行时间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50、确定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的排气温度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和/或,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温度上升至第二预设温度;和/或,压缩机200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后,阻隔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流向所述旁通管路,并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由所述冷媒循环管路300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120。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通过在压缩机200的排气管上设置排气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检测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的排气温度。可通过在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以检测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温度。而压缩机200的运行时间可通过计时模块进行计算。第一预设温度具体为预设排气温度,可根据行业标准进行设定,也即当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的排气温度高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后,表明空调器防冷风的时间较短,或者能够避免吹冷风。第二预设温度具体可以为预设冷凝温度,则当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温度高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后,表明室内换热器120吹出的为热风。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验得出,例如,在通过空调器运行低温制热模式一段时间后,室内换热器120能够稳定的吹出热风,则可将该时间设置为预设时间。
则当检测到满足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的排气温度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温度上升至第二预设温度;压缩机200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三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后,表明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的冷媒流向室内换热器120的温度能够达到吹热风的状态,也即不会出现吹冷风的现象。此时阻隔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流向所述旁通管路,并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由所述冷媒循环管路300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120,也即阻断旁通管路,开启空调器的常规制热模式,如此,可提升涡流管400的使用寿命,且使得整个空调器的制热更加稳定,同时能够减小空调器的运行噪音。当然,在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的排气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室内换热器120的冷媒管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压缩机200的运行时间小于预设时间时,持续进行步骤S40。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阻隔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流向所述旁通管路,并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由所述冷媒循环管路300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51、打开串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120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上的第一控制阀710,关闭串接在所述第一配管510上的第二控制阀720,关闭所述加热装置600。此时,热端调节阀810和第三控制阀820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打开串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120与所述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上的第一控制阀710,关闭串接在所述第一配管510上的第二控制阀720,关闭加热装置600,也即使得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仅由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和室内换热器120的入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300流入室内换热器120,而不经由旁通管路流入室内换热器120。如此,在室内已经能够稳定的吹出热风后,通过第二控制阀720简单快捷且有效的阻断第一配管510,可提升涡流管400的使用寿命,且使得整个空调器的制热更加稳定,同时能够减小空调器的运行噪音。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所述阻隔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流向所述旁通管路,并控制压缩机200的冷媒出口210流出的冷媒由所述冷媒循环管路300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在空调出风后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及当前室外环境温度;
步骤S70、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后,开启电辅热装置;
步骤S80、开启电辅热装置后持续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及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当室内环境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和/或当前室外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后,关闭电辅热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制热开机后,为了避免冷风直吹用户,其开始时并不会出风,而在压缩机200的排气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后才开启室内风机,此时空调器才实现出风。因此,在空调器出风后,也即空调器吹出热风后,持续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以及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和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当检测到室内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后,表明室内环境温度仍然较低,此时开启电辅热装置进行室内的辅助加热,从而快速提升室内环境温度,满足用户的制热需求。而当前室内环境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和/或当前室外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后,表明当然室内室外环境温度均较高,从而可关闭电辅热装置,使得空调器运行常规制热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及冷媒循环管路,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入口通过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涡流管,所述涡流管具有流入口、热端出口和冷端出口;
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涡流管的流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的第一配管、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涡流管的热端出口的第二配管、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的第三配管;以及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串接于所述第三配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第二配管相交于第一交叉点,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交叉点与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管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的热端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连接,所述第三配管的一端与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串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管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相交于第二交叉点,所述第二交叉点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交叉点位于所述第二交叉点与所述涡流管的热端出口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串接在所述第一配管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管的热端出口处设置有热端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一交叉点与所述涡流管的冷端出口之间的第三配管上串接有第三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阀还用以控制所述第三配管的开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蓄热模块、电加热器、辅助换热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入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连通。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空调器开机后获取开机指令对应的空调器工作模式;
确定所述开机指令对应的空调器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和/或检测当前室外环境温度;
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和/或,确定当前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旁通管路流入室内换热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旁通管路流入室内换热器的步骤具体包括:
关闭串接在室内换热器与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控制阀,打开串接在第一配管上的第二控制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旁通管路流入室内换热器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调节设置在涡流管的热端出口的热端调节阀至第一预设开度;和/或,调节第三配管上串接的第三控制阀至第二预设开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第三配管上串接的第三控制阀至第二预设开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第三控制阀的开度大小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调节涡流管的冷端出口的冷媒流经加热装置后的温升值。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旁通管路流入室内换热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的排气温度、室内换热器的冷媒管温度、压缩机运行时间中的至少一种;
确定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的排气温度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和/或,室内换热器的冷媒管温度上升至第二预设温度;和/或,压缩机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后,阻隔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向旁通管路,并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冷媒循环管路流向室内换热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向旁通管路,并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冷媒循环管路流向室内换热器的步骤具体包括:
打开串接在室内换热器与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媒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控制阀,关闭串接在第一配管上的第二控制阀,关闭加热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向旁通管路,并控制压缩机的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媒由冷媒循环管路流向室内换热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空调出风后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及当前室外环境温度;
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后,开启电辅热装置;
开启电辅热装置后持续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及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当室内环境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和/或当前室外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后,关闭电辅热装置。
CN202011595857.4A 2020-12-28 2020-12-28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6886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5857.4A CN114688647A (zh) 2020-12-28 2020-12-28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5857.4A CN114688647A (zh) 2020-12-28 2020-12-28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8647A true CN114688647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2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5857.4A Pending CN114688647A (zh) 2020-12-28 2020-12-28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86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1153A (zh) * 2022-08-22 2022-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1153A (zh) * 2022-08-22 2022-1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1705B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60553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KR100821728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CN104729029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29163B (zh) 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4990321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化霜方法
CN105004114A (zh) 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WO2022160764A1 (zh) 用于空调系统除霜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系统
WO2021169261A1 (zh) 一种空调机及实现其在制热时除霜的控制方式
CN103154621A (zh) 空调机
WO2021068358A1 (zh) 一种多联机除霜控制方法
CN107421072A (zh) 空调器及其防高温控制方法
WO2019144616A1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WO2019144618A1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861943U (zh) 热气旁通除霜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6765945B (zh) 一种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213955507U (zh) 空调器
WO2022110761A1 (zh) 一种空调器
KR100712196B1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 및 실외기 제상 방법
CN105020936B (zh) 空调热泵热水系统
CN105650822A (zh) 热泵空调器及其化霜方法
CN106940057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运行方法
CN110595093A (zh)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
CN204787419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4688647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