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8636A - 电控盒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电控盒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8636A
CN114688636A CN202011626209.0A CN202011626209A CN114688636A CN 114688636 A CN114688636 A CN 114688636A CN 202011626209 A CN202011626209 A CN 202011626209A CN 114688636 A CN114688636 A CN 114688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avity
heat
chamb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62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62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86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8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8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09Outer radiating structures o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fins integrated with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控盒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其中,电控盒装置包括:盒体,盒体内形成有密闭腔室;电控组件,设于密闭腔室内;散热组件,与电控组件对应设于密闭腔室内,用于对电控组件散热;其中,至少部分散热组件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密闭腔室对电控组件和散热组件形成防护,且防护等级较高,能够防止灰尘、杂物或蚊虫等进入电控盒装置内,可有效降低电控组件以及散热组件发生故障或损坏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电控盒装置以及室外机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控盒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盒装置、一种室外机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外机内部设置有电控盒,电控盒长期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电控盒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温度会很高,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寿命,严重时会导致电子元器件烧毁。通常的电控盒都是冷媒散热与强迫风冷结合的散热方式,对于大功率的压缩机、风机控制模块,一般利用冷媒对其散热,而对于其它小功率器件,通过在电控盒上开设风孔,引外部气流进入电控盒为其散热。然而,这种散热方式中的风孔导致电控盒内部容易进灰尘等,防护等级不高,容易造成电子元器件的故障或损坏,影响电控盒长期工作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盒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机。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盒装置,包括:盒体,盒体内形成有密闭腔室;电控组件,设于密闭腔室内;散热组件,与电控组件对应设于密闭腔室内,用于对电控组件散热;其中,至少部分散热组件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电控盒装置包括盒体、电控组件和散热组件。盒体形成有密闭腔室,电控组件和散热组件均设于密闭腔室中,以利用密闭腔室对电控组件和散热组件形成防护,且防护等级较高,能够防止灰尘、杂物或蚊虫等进入电控盒装置内,可有效降低电控组件以及散热组件发生故障或损坏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电控盒装置的可靠性。其中,通过设置至少部分散热组件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通,以引入冷媒对电控组件进行散热,从而使得盒体内外无需进行气流交换,以使电控盒装置内的密闭腔室与外部环境保持相对隔绝的状态。本方案中的电控盒装置可以适用于空调器的室外机。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控盒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密闭腔室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密闭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位于第一隔板的上方,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位于第一隔板的下方,并沿盒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电控组件包括第一电器元件组和第二电器元件组,第一电器元件组设于第一隔板上与第二腔室对应的位置,第二电器元件组设于第一隔板上与第三腔室对应的位置;其中,部分散热组件设于第二腔室内,另一部分散热组件设于第三腔室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密闭腔室做进一步的划分,一方面便于电控组件的布置,另一方面便于散热组件的对应设置,以对于电控组件中的不同部件进行针对性的散热布置。
具体地,通过第一隔板将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隔开,电控组件位于第一隔板上方,散热组件位于第一隔板下方,能够防止散热组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与电控组件接触。第一隔板作为电控组件的安装基座,为电控组件提供支撑。其中,电控组件的第一电器元件组与第二腔室对应设置,第二电器元件组与第三腔室对应设置,以便于分别对第一电器元件组和第二电器元件组进行散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设于第二腔室内;第二散热件,设于第三腔室内;其中,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均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设有第二隔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分别设于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中,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均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通,以利用冷媒的换热作用分别对第一电器元件组合第二电器元件组进行散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隔板上与第一电器元件组对应的位置设有连通口;第一散热件为液冷板,第一散热件通过连通口与第一电器元件组接触,以对第一电器元件组散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散热件具体为液冷板,内嵌有冷媒管,用于连接外部冷媒管路。通过在第一隔板上设置连通口,使得液冷板能够通过连通口与第一电器元件组接触,从而利用冷媒的流动与第一电器元件组进行换热,实现散热功能。其中,液冷板与第一电器元件组的接触面可以涂抹导热硅脂,以促进热量传导,有利于第一电器元件组的散热。本方案的液冷板特别适合对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风扇控制模块等大功率器件散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的通风孔;第二散热件为翅片散热器,第二散热件利用第三腔室与第一腔室之间的气流交换,对第二电器元件组散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散热件具体为翅片散热器,内嵌有冷媒管,用于连接外部冷媒管路。通过在第一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的通风孔,使得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能够产生空气流动,通过翅片散热器的冷媒对气流进行换热降温,进而利用气流对第二电器元件组进行散热。本方案能够实现密闭腔室内部的空气循环散热,无需与盒体外部的空气进行交换,因而无需在盒体上开孔,有利于保持盒体内部的密闭性,特别适合于对电容、继电器等小功率元件散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隔板上设有与第一电器元件组对应的连通口以及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的通风孔;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基板,设于连通口处,散热基板的顶部与第一电器元件组接触;第三散热件,部分第三散热件设于第二腔室内,并与散热基板的底部接触,以对第一电器元件组散热,另一部分第三散热件设于第三腔室内,以对第二电器元件组散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连通口,且连通口与第一电器元件组对应设置;第一隔板上还设有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的通风孔,以便于空气流动。通过设置第三散热件的部分位于第二腔室,另一部分位于第三腔室,以利用第三散热件同时对第一电器元件组和第二电器元件组进行散热,从而简化了散热组件的整体结构。其中,连通口处设置有散热基板,散热基板的底部与第一电器元件组接触,底部与第三散热件接触,以在第一电器元件组与第三散热件之间传导热量;第三散热件与散热基板的接触面可以涂抹导热硅脂,以便于热量传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散热件包括:两个积液管,分别设于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内,且一个积液管设有冷媒入口,另一个积液管设有冷媒出口;多个微通道换热管,设于两个积液管之间,且每个微通道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积液管连通,多个微通道换热管位于第二腔室内的部分与散热基板的底部接触;散热翅片,设于多个微通道换热管位于第三腔室内的部分,并位于多个微通道换热管的底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散热件具体包括两个积液管、多个微通道换热管和散热翅片。两个积液管分别设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多个微通道换热管连接于两个积液管之间;两个积液管当中,一个设有冷媒入口,另一个设有冷媒出口,用于连接外部冷媒管路,从而将冷媒引入积液管和微通道换热管中。微通道换热管为扁平状结构,通过设置多个微通道换热管位于第二腔室的部分与散热基板接触,以利用冷媒的换热作用对第一电器元件组进行散热,散热效率更高,适合对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风扇控制模块等大功率器件散热;通过在多个微通道换热管位于第三腔室的部分设置散热翅片,以利用冷媒流动以及散热翅片的导热作用对第三腔室中的空气降温,进而通过第三腔室与第一腔室之间的空气流动,对第二电器元件组进行散热,散热覆盖范围相对更大,特别适合于对电容、继电器等小功率元件散热。其中,散热翅片可以阵列的形式设置于微通道换热管的底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组件还包括:挡风板,设于第一隔板上朝向第一腔室的一侧,并与第二电器元件组对应设置;散热风扇,设于挡风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腔室设置挡风板和散热风扇,以加速空气流动。挡风板能够对散热风扇提供支撑,同时能够对气流起引导作用;散热风扇和挡风板与第二电器元件组对应设置,以促进第二电器元件组产生的热空气能够快速流通,并由通风孔流入第三腔室内,以便于进行换热降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控盒装置还包括:电加热器,设于挡风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腔室内设置电加热器,以备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电控组件由于低温无法正常启动时,利用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以提高第一腔室内的空气温度,以使电控组件能够正常启动,从而保证室外机在低温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盒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其中,第一腔室位于上盒体内,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位于下盒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盒体具体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能够对盒体进行拆装操作,以便于对电控盒装置的内部进行维护操作。其中,第一腔室位于上盒体内,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位于下盒体内,以便于进行加工造型。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箱体;换热组件,设于箱体内;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控盒装置,设于箱体内,电控盒装置的电控组件与换热组件电连接,以控制换热组件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室外机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的换热组件和电控盒装置。换热组件用于在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进行冷媒流通时,对冷媒进行换热。电控盒装置的电控组件与换热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换热组件的运行状态。电控盒装置的散热组件可以与换热组件的冷媒管路相连,以向散热组件引入冷媒,并通过散热组件的冷媒流动对电控组件进行散热,电控盒装置的盒体内外无需进行空气交流,使得盒体内的密闭腔室能够保持密闭性。其中,室外机可以用于多联机空调。
此外,本方案中的室外机还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控盒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上述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的室外机,室外机的换热组件通过管路与室内机相连。利用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的冷媒流通,实现热量交换,进而对室内气温进行调节。其中,空调器可以是多联机空调。
此外,本方案中的空调器还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室外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控盒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控盒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盒体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腔室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散热件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散热件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控盒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三散热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装配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控盒装置的内部透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示意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电控盒装置,11盒体,111上盒体,112下盒体,113第一隔板,1131连通口,1132通风孔,114第二隔板,12密闭腔室,121第一腔室,122第二腔室,123第三腔室,13电控组件,131第一电器元件组,132第二电器元件组,14散热组件,141第一散热件,1411基板,1412第一冷媒管,142第二散热件,1422第二冷媒管,143散热基板,144第三散热件,1441积液管,1442微通道换热管,1443散热翅片,1444冷媒入口,1445冷媒出口,145挡风板,146散热风扇,15电加热器,2室外机,21箱体,22换热组件,3空调器,31室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控盒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控盒装置1。
如图1所示,电控盒装置1包括盒体11、电控组件13和散热组件14。盒体11内形成有密闭腔室12,电控组件13和散热组件14均设于密闭腔室12中,其中,至少部分散热组件14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通,可从外部引入冷媒,以对电控组件13进行散热,使得盒体11内外无需进行气流交换,以使电控盒装置1内的密闭腔室12与外部环境保持相对隔绝的状态。电控盒装置1可以适用于空调器的室外机,可以理解,一般的电控盒多通过开风孔,引入外部气流为电控盒内的电器元件散热,然而,风孔容易导致电控盒进灰尘、杂物或蚊虫等,防护等级不高,容易造成电器元件的故障或损坏。
本实施例中的电控盒装置1,利用密闭腔室12对电控组件13和散热组件14形成防护,且防护等级较高,能够防止灰尘、杂物或蚊虫等进入电控盒装置1内,可有效降低电控组件13以及散热组件14发生故障或损坏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电控盒装置1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控盒装置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和图2所示,密闭腔室12进一步划分,包括第一腔室121、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其中,第一腔室121位于盒体11的上部,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位于盒体11的下部,以便于电控组件13和散热组件14的布置。电控组件13设于第一腔室121内,散热组件14设于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即部分散热组件14位于第二腔室122内,另一部分散热组件14位于第三腔室123内,以分别对电控组件13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散热处理,有利于扩大散热覆盖范围,增强散热处理的针对性。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腔室121底部设有第一隔板113,且第一隔板113将第一腔室121与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隔开,即第一腔室121位于第一隔板113的上方,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位于第一隔板113的下方,且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沿盒体1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电控组件13位于第一隔板113上方,第一隔板113作为电控组件13的安装基座,为电控组件13提供支撑。其中,电控组件13包括第一电器元件组131合第二电器元件组132,第一电控组件13可以是大功率电器元件,例如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风扇控制模块等,第二电控组件13可以是小功率电器元件,例如电容、继电器等。第一电器元件组131设于第二腔室122的上方,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设于第三腔室123的上方。
散热组件14位于第一隔板113的下方,并分别对第一电器元件组131和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进行散热。本方案的布置方式能够防止散热组件1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与电控组件13接触,有利于降低短路等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盒体11具体包括上盒体111和下盒体112,上盒体111与下盒体112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在对电控盒装置1内部进行维护时进行拆装操作。其中,第一腔室121位于上盒体111内,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位于下盒体112内,以便于进行加工造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控盒装置1,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2和图4所示,散热组件14包括第一散热件141和第二散热件142,第一散热件141设于第二腔室122内,第二散热件142设于第三腔室123内,且第二腔室122与第三腔室123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14,用于将第一散热件141和第二散热件142隔开。其中,第一散热件141和第二散热件142均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通,以从外部冷媒管路中引入冷媒对第一电器元件组131和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散热件141具体为液冷板,包括基板1411和嵌于基板1411的第一冷媒管1412。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隔板113上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通口1131,液冷板的基板1411通过连通口1131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的底部接触,第一冷媒管1412能够从外部冷媒管路引入冷媒,从而利用冷媒的流动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进行换热,实现散热功能。其中,液冷板的基板1411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的接触面涂抹导热硅脂,以促进热量传导。
更进一步,如图6所示,第二散热件142具体为翅片散热器,翅片散热内嵌有第二冷媒管1422。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隔板113上与第三腔室123对应的位置设有通风孔1132,通风孔113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以使第一腔室121和第三腔室123连通,使得第一腔室121与第三腔室123之间能够产生空气流动。在工作过程中,第一腔室121内的热空气通过通风孔1132流入第三腔室123,翅片散热器利用翅片形成的过风通道以及第二冷媒管1422中的冷媒对热空间进行换热降温,降温后的空气通过通风孔1132回流至第一腔室121内,并对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进行散热。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控盒装置1,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7所示,第一隔板113上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对应的位置设有连通第一腔室121与第二腔室122的连通口1131;第一隔板113上与第二腔室122对应的位置还设有连通第一腔室121与第三腔室123的通风孔1132。
散热组件14包括散热基板143和第三散热件144。第三散热件144的部分位于第二腔室122,另一部分位于第三腔室123,以利用第三散热件144同时对第一电器元件组131和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进行散热,从而简化了散热组件14的整体结构。散热基板143设于连通口1131处,散热基板143的顶部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接触,散热基板143的底部与第三散热件144接触,以在第一电器元件组131与第三散热件144之间传导热量。其中,第三散热件144与散热基板143的接触面涂抹导热硅脂,以便于热量传导。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三散热件144包括两个积液管1441、多个微通道换热管1442和散热翅片1443。两个积液管1441分别设于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中,且分别靠近相对的两个侧壁。多个微通道换热管1442设于两个积液管1441之间,且每个微通道换热管14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积液管1441连通。两个积液管1441当中,一个设有冷媒入口1444,另一个设有冷媒出口1445,用于连接外部冷媒管路,从而将冷媒引入积液管1441和微通道换热管1442中,并实现冷媒循环。
微通道换热管1442为扁平状结构,多个微通道换热管1442位于第二腔室122的部分与散热基板143接触,且接触面涂抹导热硅脂,以促进热量传导,以利用冷媒的换热作用对第一电器元件组131进行散热,散热效率更高,适合对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风扇控制模块等大功率器件散热;多个微通道换热管1442位于第三腔室123的部分设置散热翅片1443,且散热翅片1443以阵列的形式设置于微通道换热管1442的底部,以利用冷媒流动以及散热翅片1443的导热作用对第三腔室123中的空气降温,进而使降温后的空气通过通风孔1132回流至第一腔室121,实现第三腔室123与第一腔室121之间的空气流动,进而对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进行散热,可扩大散热覆盖范围,特别适合于对电容、继电器等小功率元件散热。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控盒装置1,在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2、图7和图9所示,第一腔室121内还设置有挡风板145和散热风扇146,以加速空气流动。挡风板145连接于第一隔板113上,散热风扇146连接于挡风板145上,以通过挡风板145为散热风扇146提供支撑,同时能够对气流起引导作用。散热风扇146和挡风板145与第二电器元件组132对应设置,以促进第二电器元件组132产生的热空气能够快速流通,加快第二电器元件组132的散热,同时使得气流由通风孔1132流入第三腔室123内,进行换热降温,然后回流至第一腔室121,实现空气循环,以对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进行持续散热。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控盒装置1,在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2、图7和图9所示,电控盒装置1还包括电加热器15,设于第一腔室121内,具体地,连接于挡风板145上,用于对第一腔室121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可以理解,装配有电控盒装置1的室外机一般安装于室外环境中,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电控组件13容易因低温导致无法正常启动,此时,可利用电加热器15进行加热,以提高第一腔室121内的空气温度,使第一腔室121内恢复至电控组件13启动所需的温度环境,以使电控组件13能够正常启动,从而保证了室外机在极端低温环境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以下提供了上述电控盒装置1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控盒装置1包括盒体11、电控组件13、散热组件14和电加热器15,适用于空调器的室外机。盒体11内形成有密闭腔室12,电控组件13和散热组件14均设于密闭腔室12中,其中,至少部分散热组件14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通,可从外部引入冷媒,以对电控组件13进行散热,使得盒体11内外无需进行气流交换,以使电控盒装置1内的密闭腔室12与外部环境保持相对隔绝的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盒体11具体包括上盒体111和下盒体112,上盒体111与下盒体112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在对电控盒装置1内部进行维护时进行拆装操作。密闭腔室12包括第一腔室121、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其中,第一腔室121位于上盒体111内,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位于下盒体112内,以便于电控组件13和散热组件14的布置,同时便于对上盒体111和下盒体112进行加工造型。其中,电控组件13设于第一腔室121内,散热组件14设于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即部分散热组件14位于第二腔室122内,另一部分散热组件14位于第三腔室123内,以分别对电控组件13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散热处理,有利于扩大散热覆盖范围,增强散热处理的针对性。
如图2所示,第一腔室121的底部设有第一隔板113,且第一隔板113将第一腔室121与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隔开,即第一腔室121位于第一隔板113的上方,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位于第一隔板113的下方,且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沿盒体1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电控组件13位于第一隔板113上方,第一隔板113作为电控组件13的安装基座,为电控组件13提供支撑。其中,电控组件13包括第一电器元件组131合第二电器元件组132,第一电控组件13可以是大功率电器元件,例如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风扇控制模块等,第二电控组件13可以是小功率电器元件,例如电容、继电器等。第一电器元件组131设于第二腔室122的上方,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设于第三腔室123的上方。
散热组件14位于第一隔板113的下方,能够防止散热组件1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与电控组件13接触,有利于降低短路等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的散热组件14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2、图4和图10所示,散热组件14包括第一散热件141和第二散热件142,第一散热件141设于第二腔室122内,第二散热件142设于第三腔室123内,且第二腔室122与第三腔室123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14,用于将第一散热件141和第二散热件142隔开。其中,第一散热件141和第二散热件142均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通,以从外部冷媒管路中引入冷媒对第一电器元件组131和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进行散热。
如图5所示,第一散热件141具体为液冷板,包括基板1411和嵌于基板1411的第一冷媒管1412。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隔板113上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通口1131,液冷板的基板1411通过连通口1131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的底部接触,第一冷媒管1412能够从外部冷媒管路引入冷媒,从而利用冷媒的流动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进行换热,实现散热功能。其中,液冷板的基板1411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的接触面涂抹导热硅脂,以促进热量传导。
如图6所示,第二散热件142具体为翅片散热器,翅片散热内嵌有第二冷媒管1422。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隔板113上与第三腔室123对应的位置设有通风孔1132,通风孔113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以使第一腔室121和第三腔室123连通,使得第一腔室121与第三腔室123之间能够产生空气流动。第一腔室121内的热空气通过通风孔1132流入第三腔室123,翅片散热器利用翅片形成的过风通道以及第二冷媒管1422中的冷媒对热空间进行换热降温,降温后的空气通过通风孔1132回流至第一腔室121内,并对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隔板113上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对应的位置设有连通第一腔室121与第二腔室122的连通口1131;第一隔板113上与第二腔室122对应的位置还设有连通第一腔室121与第三腔室123的通风孔1132。
散热组件14包括散热基板143和第三散热件144。第三散热件144的部分位于第二腔室122,另一部分位于第三腔室123,以利用第三散热件144同时对第一电器元件组131和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进行散热,从而简化了散热组件14的整体结构。散热基板143设于连通口1131处,散热基板143的顶部与第一电器元件组131接触,散热基板143的底部与第三散热件144接触,以在第一电器元件组131与第三散热件144之间传导热量。其中,第三散热件144与散热基板143的接触面涂抹导热硅脂,以便于热量传导。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三散热件144包括两个积液管1441、多个微通道换热管1442和散热翅片1443。两个积液管1441分别设于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中,且分别靠近相对的两个侧壁。多个微通道换热管1442设于两个积液管1441之间,且每个微通道换热管14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积液管1441连通。两个积液管1441当中,一个设有冷媒入口1444,另一个设有冷媒出口1445,用于连接外部冷媒管路,从而将冷媒引入积液管1441和微通道换热管1442中,并实现冷媒循环。
微通道换热管1442为扁平状结构,多个微通道换热管1442位于第二腔室122的部分与散热基板143接触,且接触面涂抹导热硅脂,以促进热量传导,以利用冷媒的换热作用对第一电器元件组131进行散热,散热效率更高;多个微通道换热管1442位于第三腔室123的部分设置散热翅片1443,且散热翅片1443以阵列的形式设置于微通道换热管1442的底部,以利用冷媒流动以及散热翅片1443的导热作用对第三腔室123中的空气降温,进而使降温后的空气通过通风孔1132回流至第一腔室121,实现第三腔室123与第一腔室121之间的空气流动,进而对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进行散热,可扩大散热覆盖范围。
如图2、图7和图9所示,散热组件14还包括挡风板145和散热风扇146,设于第一腔室121内,以加速空气流动。挡风板145连接于第一隔板113上,散热风扇146连接于挡风板145上,以通过挡风板145为散热风扇146提供支撑,同时能够对气流起引导作用。散热风扇146和挡风板145与第二电器元件组132对应设置,以促进第二电器元件组132产生的热空气能够快速流通,加快第二电器元件组132的散热,同时使得气流由通风孔1132流入第三腔室123内,进行换热降温,然后回流至第一腔室121,实现空气循环,以对第二电器元件组132进行持续散热。
如图2、图7和图9所示,电加热器15设于第一腔室121内,具体地,电加热器15连接于挡风板145上,用于对第一腔室121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可以理解,装配有电控盒装置1的室外机一般安装于室外环境中,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电控组件13容易因低温导致无法正常启动,此时,可利用电加热器15进行加热,以提高第一腔室121内的空气温度,使第一腔室121内恢复至电控组件13启动所需的温度环境,以使电控组件13能够正常启动,从而保证了室外机在极端低温环境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在加热过程中,还能够利用散热风扇146加速第一腔室121内的空气流动,以使第一腔室121内的温度快速上升。
可以理解,一般的电控盒多通过开设风孔,引入外部气流为电控盒内的电器元件散热,然而,风孔容易导致电控盒进灰尘、杂物或蚊虫等,防护等级不高,容易造成电器元件的故障或损坏。
本实施例中的电控盒装置1,利用密闭腔室12对电控组件13和散热组件14形成防护,且防护等级较高,能够防止灰尘、杂物或蚊虫等进入电控盒装置1内,可有效降低电控组件13以及散热组件14发生故障或损坏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电控盒装置1的可靠性。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外机2,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室外机2包括箱体21、换热组件22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控盒装置1。
换热组件22和电控盒装置1位于箱体21内。换热组件22用于在室外机2与室内机之间进行冷媒流通时,对冷媒进行换热。电控盒装置1的电控组件13与换热组件22电连接,用于控制换热组件22的运行状态。电控盒装置1的散热组件14可与换热组件22的冷媒管路相连,以向散热组件14中引入冷媒,并通过散热组件14的冷媒流动对电控组件13进行散热。本实施例中的室外机2,通过设置电控盒装置1的盒体11具有密闭腔室12,盒体11内外无需进行空气交流,使得盒体11内的密闭腔室12能够保持密闭性,能够防止灰尘、杂物或蚊虫等进入电控盒装置1内,可有效降低电控组件13以及散热组件14发生故障或损坏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室外机2的可靠性。其中,室外机2可以用于多联机空调。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室外机2还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控盒装置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3,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空调器3包括室内机3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室外机2,室外机2的换热组件22通过管路与室内机31相连。在空调器3工作时,利用室外机2与室内机31之间的冷媒流通,实现热量交换,进而对室内气温进行调节。其中,空调器3可以是多联机空调,当然也可以是家用空调。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3还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室外机2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闭式多联机电控器,由上箱体、下箱体一和下箱体二组成。三个箱体通过中隔板和下隔板隔开。上箱体为功率器件安装区域。下箱体一为IGBT、风扇控制模块等大功率器件散热区域,内部设置压机大功率散热冷板为其散热,IGBT、风扇控制模块底部与冷板接触,且在接触面涂抹导热硅脂。下箱体二为电容、继电器等小功率器件散热区域,内部安装散热器。电容、继电器等功率器件通过上箱体内部安装的内循环风扇为其散热,热空气通过中间隔板预留的回风口进入下箱体二,流经散热器被冷却。
冷板由基板和冷媒管组成,采取嵌管方法加工,IGBT、风扇模块等大功率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基板传递至冷媒管,再通过冷媒管内部的冷媒带走。
散热器由一个型材散热器和嵌于散热器内部的冷媒管组成,热空气与散热器翅片进行换热,热量最终传递给冷媒管中的冷媒。
如果电控器工作于极端低温环境中,内部器件无法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启动,可以在风扇挡板中安装电加热器,在机器启动之前开启加热器和风扇将机箱内部空气预热到满足器件低温启动要求。
上述方案中用了两套冷媒管散热器,为了简化冷媒管连接,也可以使用一个微通道散热器代替上述两套散热器的方案,具体地,下部两个箱体用一个微通道换热器贯穿,微通道换热器由两个积液管、若干个扁管及散热翅片组成。两个积液管提供了冷媒的进口和入口,翅片焊接于下箱体二区域的扁管上,用来降低机箱内部环温。另外上箱体需要一个散热基板,基板上表面与IGBT、风扇控制模块等大功率器件接触,下表面与微通道换热器扁管接触,接触面均需涂抹导热硅脂。
可以理解,多联机空调外机内部设置有电控盒,电控盒长期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散热设计,电控盒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温度会很高,这会降低电子元器件的寿命,严重时电子元器件会直接烧毁。目前电控器散热大都是冷媒散热与强迫风冷结合的散热方式。对于大功率的压缩机、风机控制模块,一般利用冷媒对其散热,散热效率高。而对于机箱内其它小功率器件,多通过在机箱开风孔,引入外机风扇的风进去为其散热。这种散热方式,机箱开风孔导致机箱内部容易进灰尘等,机箱的防护等级不高,影响其长期工作可靠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闭式的多联机电控器的散热方式,机箱采用密闭的形式,可以有效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机箱内部,提高了机箱的防护等级和可靠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利用密闭腔室对电控组件和散热组件形成防护,且防护等级较高,能够防止灰尘、杂物或蚊虫等进入电控盒装置内,可有效降低电控组件以及散热组件发生故障或损坏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电控盒装置以及室外机的可靠性。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控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内形成有密闭腔室;
电控组件,设于所述密闭腔室内;
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控组件对应设于所述密闭腔室内,用于对所述电控组件散热;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散热组件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闭腔室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密闭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下方,并沿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第一电器元件组和第二电器元件组,所述第一电器元件组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上与所述第二腔室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电器元件组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上与所述第三腔室对应的位置;
其中,部分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另一部分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三腔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第一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第二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三腔室内;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均能够与所述外部冷媒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之间设有第二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控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板上与所述第一电器元件组对应的位置设有连通口;
所述第一散热件为液冷板,所述第一散热件通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第一电器元件组接触,以对所述第一电器元件组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通风孔;
所述第二散热件为翅片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件利用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的气流交换,对所述第二电器元件组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电器元件组对应的连通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通风孔;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基板,设于所述连通口处,所述散热基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电器元件组接触;
第三散热件,部分所述第三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与所述散热基板的底部接触,以对所述第一电器元件组散热,另一部分所述第三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三腔室内,以对所述第二电器元件组散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散热件包括:
两个积液管,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内,且一个所述积液管设有冷媒入口,另一个所述积液管设有冷媒出口;
多个微通道换热管,设于两个所述积液管之间,且每个所述微通道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积液管连通,多个所述微通道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部分与所述散热基板的底部接触;
散热翅片,设于多个所述微通道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内的部分,并位于多个所述微通道换热管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
挡风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电器元件组对应设置;
散热风扇,设于所述挡风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加热器,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
其中,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上盒体内,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位于所述下盒体内。
1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换热组件,设于所述箱体内;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控盒装置的电控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换热组件的运行状态。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室外机,所述室外机的换热组件通过管路与所述室内机相连。
CN202011626209.0A 2020-12-30 2020-12-30 电控盒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 Pending CN1146886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6209.0A CN114688636A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控盒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6209.0A CN114688636A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控盒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8636A true CN114688636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4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6209.0A Pending CN114688636A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控盒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86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636A1 (zh) * 2022-08-27 2024-03-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方法、电控盒、防凝露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49655A (ja) * 2010-01-25 2011-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3298434U (zh) * 2013-04-08 2013-11-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电控盒组件
CN106196337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222534U (zh) * 2016-11-07 2017-06-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7639043U (zh) * 2017-12-20 2018-07-20 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密封箱体
CN109959081A (zh) * 2019-04-15 2019-07-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CN209623036U (zh) * 2019-03-11 2019-11-12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CN209910054U (zh) * 2019-05-29 2020-01-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盒和室外机
CN209926546U (zh) * 2019-03-05 2020-01-1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盒、电控盒组件及包括该电控盒组件的空调器
CN110785067A (zh) * 2019-11-11 2020-02-11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密闭空间相变散热装置及密闭空间相变散热方法
CN210602208U (zh) * 2019-09-20 2020-05-2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49655A (ja) * 2010-01-25 2011-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3298434U (zh) * 2013-04-08 2013-11-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电控盒组件
CN106196337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222534U (zh) * 2016-11-07 2017-06-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7639043U (zh) * 2017-12-20 2018-07-20 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密封箱体
CN209926546U (zh) * 2019-03-05 2020-01-1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盒、电控盒组件及包括该电控盒组件的空调器
CN209623036U (zh) * 2019-03-11 2019-11-12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CN109959081A (zh) * 2019-04-15 2019-07-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CN209910054U (zh) * 2019-05-29 2020-01-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盒和室外机
CN210602208U (zh) * 2019-09-20 2020-05-2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0785067A (zh) * 2019-11-11 2020-02-11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密闭空间相变散热装置及密闭空间相变散热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636A1 (zh) * 2022-08-27 2024-03-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方法、电控盒、防凝露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08085U (zh) 电控柜和空调器
CN111050514B (zh) 一种耐高温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CN109152314B (zh) 一种散热装置、控制散热组件和洗衣机
CN213901452U (zh) 采用冷媒冷却驱动散热的水冷多联机组结构及空调机组
CN114688636A (zh) 电控盒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20156945U (zh) 散热组件、电控盒及空调器
US20180010836A1 (en) Heat transfer unit
CN211128758U (zh) 一种机柜
CN209857252U (zh)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CN211090376U (zh) 散热系统及空调器
CN212108752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3991209A (zh) 动力电池包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CN218526652U (zh) 电器盒及空调器
CN217715407U (zh) 一种变频压缩机驱动散热系统
CN220817931U (zh) 空调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18301979U (zh) 一种电气盒散热结构及应用有该散热结构的吸油烟机
CN220325074U (zh) 一种带有降温结构的控制柜
CN221727030U (zh) 继电装置
CN220062206U (zh) 暖通设备
CN221375830U (zh)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205064U (zh) 电器盒及空调机组
CN213020026U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
CN218102244U (zh) 一种配电柜的降温冷却器
CN219881623U (zh) 一种水冷焊接电源的冷却系统
CN216011057U (zh) 空气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