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8187A - 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8187A
CN114688187A CN202210122850.3A CN202210122850A CN114688187A CN 114688187 A CN114688187 A CN 114688187A CN 202210122850 A CN202210122850 A CN 202210122850A CN 114688187 A CN114688187 A CN 114688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leaf dish
working chamber
hydrodynamic retarder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28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彤
高志峥
尹垚
于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228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81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8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81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7/00Liquid-resistance brakes; Brakes using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fluids or fluid-like media, e.g. pow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7/00Liquid-resistance brakes; Brakes using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fluids or fluid-like media, e.g. powders
    • F16D57/005Details of blades, e.g.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7/00Liquid-resistance brakes; Brakes using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fluids or fluid-like media, e.g. powders
    • F16D57/02Liquid-resistance brakes; Brakes using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fluids or fluid-like media, e.g. powders with blades or like members braked by th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力缓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它解决了现有结构不能降低流体阻力的问题。它包括均呈中空结构的第一叶盘和第二叶盘,第一叶盘和第二叶盘同轴配合,第一叶盘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叶轮,第一叶轮上离心开设有第一油口,第二叶盘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叶轮,第二叶盘的内壁周向开设有第二油口。本发明便于流体顺利流动,降低流体阻力,流体便于顺利流进、流出,避免进口困难以及出油困难,降低占用空间,布置简便,结构巧妙。

Description

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力缓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
背景技术
液力缓速器是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主要应用于大型客车、城市公交车辆、重型卡车及军车,液力缓速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具有储油腔和工作油腔,工作油腔内设置有转子叶轮和定子叶轮,转子叶轮和汽车变速器箱的输出轴固定在一起,汽车在行驶时,转子叶轮也会转动。液力缓速器工作时,压缩空气进入储油腔,将储油腔内的油压进液力缓速器定子叶轮和转子叶轮之间的腔体,液力缓速器开始工作时,转子叶轮带动油液绕轴线旋转,同时,油液沿转子叶轮的叶片方向运动而甩向定子叶轮,定子叶轮的叶片对油液产生反作用力,油液流出定子叶轮再转回来冲击转子叶轮,这样就形成对转子叶轮的阻力矩,使得转子叶轮产生制动扭矩,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减速作用。
现有的工作腔,进出油的方式都是在动力轮或扰动轮侧进出油,使用时,工作腔的流体,从一侧进入对面的叶片扰动后扰流回转回到进油侧的背面并流出,在两个叶片的中间的流线涡旋回转。
但是,由于现有的工作腔不能降低流体阻力,导致流体不便于顺利流进、流出,会出现流体进出困难;并且,现有的工作腔占用空间大,不能进行有效缩小,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便于流体顺利流动,降低流体阻力,流体便于顺利流进、流出,避免进口困难以及出油困难,降低占用空间,布置简便,结构巧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包括均呈中空结构的第一叶盘和第二叶盘,所述第一叶盘和第二叶盘同轴配合,所述第一叶盘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叶轮,所述第一叶轮上离心开设有第一油口,所述第二叶盘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叶盘的内壁周向开设有第二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轮的中部贯通,所述第一叶轮上的叶片数量为十个至三十个,所述第一油口间隔开设于叶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口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轮上叶片的内端设有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二叶轮的内端对应周向设有第二导流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叶轮的中部具有轴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二叶盘上对应同轴延伸有支撑部,所述第一叶轮的中部转动配合于支撑部与延伸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口的数量为三至二十个,所述第二油口沿第二叶盘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口的直径为5-1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轮的中部与第二叶轮的中部之间的距离为2.21-3.9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轮上叶片的倾斜角度为20-3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便于流体顺利流动,降低流体阻力,流体便于顺利流进、流出,显著降低对进油腔的要求,便于布置,避免进口困难以及出油困难,降低占用空间,布置简便,结构巧妙。
2.第一叶轮转动时,其自身的中部转动配合于支撑部与延伸部,有效保障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连接稳定性,便于正常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及流体流向示意图;
图2为第一叶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叶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叶盘;2、第二叶盘;3、第一叶轮;31、叶片;4、第一油口;5、第二叶轮;6、第二油口;7、第一导流面;8、第二导流面;9、延伸部;10、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3所示,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包括均呈中空结构的第一叶盘1和第二叶盘2,第一叶盘1和第二叶盘2同轴配合,第一叶盘1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叶轮3,第一叶轮3上离心开设有第一油口4,第二叶盘2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叶轮5,第二叶盘2的内壁周向开设有第二油口6。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叶轮3的中部贯通,第一叶轮3上的叶片31数量为十个至三十个,第一油口4间隔开设于叶片31上;第一油口4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第一叶轮3上叶片31的内端设有第一导流面7,第二叶轮5的内端对应周向设有第二导流面8;第一叶轮3与第二叶轮5交错设置。
如图1、2所示,工作时,将转子同轴穿设于第一叶盘1和第二叶盘2之间,通过转子带动第一叶轮3或第二叶轮5转动,流体沿第一油口4流入后,延叶片31流动的大部分流体在转子周向形成湍流,小部分流体由第二油口6输出,由于第一叶轮3与第二叶轮5交错设置,第一叶轮3转动时带动第二叶轮5同步转动,强行使流体动能增加并且改变流向,而形成扭矩,并且有效提升扭矩,变成流体的热能,便于提高热能转换效率,内能增加的部分流出从第二油口6输出,进入后续的换热器,将热量交换给冷却液。便于形成工作腔压力,又由于流体被转子加速后直接在离心力作用下直接经第二油口6流出,利于流体循环;如图1、3所示,其中,具体来讲,可以是第一叶轮3作为动力轮,也可以是第二叶轮5作为动力轮,因此,流体可以从第一油口4进入,也可以是从第二油口6进入;流体可在第一叶轮3和第二叶轮5之间顺利的来回流动,便于流体顺利流动,降低流体阻力,流体便于顺利流进、流出,避免进口困难以及出油困难,降低占用空间,布置简便,结构巧妙;通过第一导流面7和第二导流面8对流体进行引导,流体可在第一叶轮3和第二叶轮5间顺利流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叶轮5的中部具有轴向延伸的延伸部9,第二叶盘2上对应同轴延伸有支撑部10,第一叶轮3的中部转动配合于支撑部10与延伸部9之间。
第一叶轮3转动时,其自身的中部转动配合于支撑部10与延伸部9,有效保障第一叶轮3和第二叶轮5的连接稳定性,便于正常转动。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油口6的数量为三至二十个,第二油口6沿第二叶盘2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二油口6的直径为5-12MM;第一叶轮3的中部与第二叶轮5的中部之间的距离为2.21-3.95MM,第一叶轮3上叶片31的倾斜角度为20-37°。便于流体在第一叶轮3与第二叶轮5间顺利流动。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包括均呈中空结构的第一叶盘(1)和第二叶盘(2),所述第一叶盘(1)和第二叶盘(2)同轴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盘(1)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叶轮(3),所述第一叶轮(3)上离心开设有第一油口(4),所述第二叶盘(2)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叶轮(5),所述第二叶盘(2)的内壁周向开设有第二油口(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3)的中部贯通,所述第一叶轮(3)上的叶片(31)数量为十个至三十个,所述第一油口(4)间隔开设于叶片(3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口(4)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3)上叶片(31)的内端设有第一导流面(7),所述第二叶轮(5)的内端对应周向设有第二导流面(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轮(5)的中部具有轴向延伸的延伸部(9),所述第二叶盘(2)上对应同轴延伸有支撑部(10),所述第一叶轮(3)的中部转动配合于支撑部(10)与延伸部(9)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3)与第二叶轮(5)交错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口(6)的数量为三至二十个,所述第二油口(6)沿第二叶盘(2)的周向均匀分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口(6)的直径为5-12MM。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3)的中部与第二叶轮(5)的中部之间的距离为2.21-3.95MM。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3)上叶片(31)的倾斜角度为20-37°。
CN202210122850.3A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 Pending CN1146881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2850.3A CN114688187A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2850.3A CN114688187A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8187A true CN114688187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8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2850.3A Pending CN114688187A (zh) 2022-02-09 2022-02-09 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818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7322A (zh) * 2013-01-25 2013-04-17 重庆杰里安科技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
CN203023351U (zh) * 2013-01-25 2013-06-26 徐显营 液力缓速器的定子和转子结构
CN103335036A (zh) * 2013-06-24 2013-10-02 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定子叶轮
CN203297419U (zh) * 2013-06-24 2013-11-20 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定子叶轮
CN204572865U (zh) * 2015-05-04 2015-08-19 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的定子叶轮
CN105003570A (zh) * 2015-08-03 2015-10-28 合肥工业大学 涡旋反冲式液力缓速器
CN105673736A (zh) * 2016-03-01 2016-06-15 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的定子叶轮的安装结构
CN105757145A (zh) * 2016-05-18 2016-07-13 苏州特速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减速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7322A (zh) * 2013-01-25 2013-04-17 重庆杰里安科技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
CN203023351U (zh) * 2013-01-25 2013-06-26 徐显营 液力缓速器的定子和转子结构
CN103335036A (zh) * 2013-06-24 2013-10-02 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定子叶轮
CN203297419U (zh) * 2013-06-24 2013-11-20 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定子叶轮
CN204572865U (zh) * 2015-05-04 2015-08-19 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的定子叶轮
CN105003570A (zh) * 2015-08-03 2015-10-28 合肥工业大学 涡旋反冲式液力缓速器
CN105673736A (zh) * 2016-03-01 2016-06-15 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液力缓速器的定子叶轮的安装结构
CN105757145A (zh) * 2016-05-18 2016-07-13 苏州特速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力减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5196A (zh) 冷却塔风机驱动用双转轮超低比转速轴流式水轮机
CN209557538U (zh) 一种简式叶片液力缓速器
CN203023351U (zh) 液力缓速器的定子和转子结构
CN201714558U (zh) 一种冷却塔风机驱动用双转轮超低比转速轴流式水轮机
CN210068578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其空气压缩机
CN210510054U (zh) 一种组合型冷却通风制动盘
CN110374925B (zh) 一种双层集流器及装配双层集流器的混流风机
CN108365703A (zh) 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CN114688187A (zh) 一种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结构
CN106989120B (zh) 一种轴向进液和切向排液的液力缓速器
CN208487029U (zh) 带有抗气蚀叶轮的电动水泵
CN110345104A (zh) 双导叶贯流式油泵
CN202451345U (zh) 双级超低比转速贯流式水轮机
CN113931847A (zh) 一种可逆式对旋轴流泵
CN102434215A (zh) 一种外转子流体动力机
CN209586720U (zh) 一种离心风机用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
CN203560154U (zh) 一种节能轴流风机
CN109099008B (zh) 一种带导流装置离心风轮
CN201627733U (zh) 一种离心风机
CN201650809U (zh) 地铁牵引电机制动冷却系统专用三叶轮整流轴流风机
CN217633007U (zh)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塔风机
CN111255829A (zh) 一种液力制动器定子及液力制动器
CN221462577U (zh) 轴流泵叶轮及轴流泵
CN206360933U (zh) 一种高效旋壳泵
CN115342023B (zh) 一种叶轮结构及风力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