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5703A - 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5703A
CN108365703A CN201810095039.4A CN201810095039A CN108365703A CN 108365703 A CN108365703 A CN 108365703A CN 201810095039 A CN201810095039 A CN 201810095039A CN 108365703 A CN108365703 A CN 108365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air
air duct
guide ring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50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5703B (zh
Inventor
李瑶
周志敏
邓池
张悠江
黄军
刘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ngmen Idear Hanyu Electrical Joint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ngmen Idear Hanyu Electrical Joint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ngmen Idear Hanyu Electrical Joint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ngmen Idear Hanyu Electrical Joint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950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65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65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5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5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5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8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gaseous cooling medium circulating wholly within the machin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机风冷叶轮,应用于定子通风槽径向宽度为12mm以下的电机,包括: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同轴且依次间隔层叠设置;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第一盘面与第二盘面之间,第二叶片沿径向固定在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之间;第一盘面包括可套设于电机转轴上的轴套,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为圆环面;第二盘面中央开设有第一风道孔,第一风道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轴套的外径;第三盘面中央开设有第二风道孔,第二风道孔内径大于第一风道孔的内径。本发明的电机风冷叶轮,设置有对应转子内部和转子表面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两个风道通过第一导流环隔开,对转子进行充分冷却,提高电机的散热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电机风冷叶轮的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Description

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动汽车对电机的防护等级要求较高,整车厂普遍的最低要求达到了IP67级别,甚至更高,因此要求电机几乎处于全封闭状态;另外,为了满足车体装配和续航的需求,要求电机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体积小而且重量轻。封闭式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尤其是永磁同步电机在长时间高速运转时,转子热量难以散出去,导致转子温度很高;在高温下,永磁同步电机的磁钢有不可逆退磁的风险,严重影响了电机性能和可靠性,因此电机设计时考虑转子永磁体的冷却显得尤其重要,而冷却效果的提升也可以进一步减小电机的尺寸和重量。电机内部转子和定子之间气隙非常狭窄,要实现气隙通风很困难,而且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越好,气隙越小,气隙通风更加困难。现有的电机所采用的单风道的电机风冷叶轮无法实现转子通风孔与气隙同时过风,冷却效果较差。因此现有的电机转子风冷方案冷却效果较差,没法对磁钢进行有效的降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转子通风孔与气隙进行通风冷却的电机风冷叶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风冷叶轮,所述风冷叶轮应用于定子通风槽的径向宽度为12mm以下的电机,其包括第一盘面、第二盘面、第三盘面、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一导流环;所述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同轴且依次间隔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一盘面与第二盘面之间,所述第二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之间;所述第一盘面包括可套设于电机转轴上的轴套,所述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为圆环面;所述第二盘面中央开设有第一风道孔,所述第一风道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轴套的外径;所述第三盘面中央开设有第二风道孔,所述第二风道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风道孔的内径;所述第一导流环为与所述轴套同轴的筒状结构,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盘面内侧固接。
本发明的电机风冷叶轮,设置有对应转子内部和转子表面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两个风道通过第一导流环隔开,分别对转子进行充分冷却,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面还包括第二圆环面,所述轴套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圆环面的内侧开口固定连接在所述轴套的第一端面处,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圆环面与所述第二盘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面对于叶片吹出的冷却风进行导流,冷却效果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一盘面的轴套外周与所述第二盘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面即为轴套,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轴套外周与所述第二盘面之间,直接通过外壳的前端盖的内侧面对叶片吹出的冷却风进行导流,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圆周面与电机的转子铁芯的外圆周面平齐;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三盘面的第二风道孔的内侧形成风道间隙,所述风道间隙的宽度为5mm或以下。
该第一导流环与第三盘面形成风道间隙,以限制气隙出口的空间,使气隙出口处的气流不易形成涡流,以提高电机性能以及工作稳定性,而且不增加电机尺寸和结构复杂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均具有弧面,所述弧面的内侧均弯向所述轴套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盘面的内侧边缘沿轴向突出形成第二导流环;所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和轴套为同轴的圆筒结构,并由外向内依次间隔套设;所述第二导流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导流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盘面的内侧边缘固定,所述第二导流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流环的第二端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有多片,其以辐射状分布,且所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一一对应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风道电机,包括机壳、定子铁芯、转子铁芯、转轴、轴承、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风冷叶轮;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固定于所述机壳的两端;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于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转子铁芯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定子铁芯套设在所述转子铁芯外并与所述机壳内侧固定,所述风冷叶轮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并套设在所述转轴前端;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圆周面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圆周面形成一气隙,所述转子铁芯内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贯通的转子通风孔;所述定子铁芯外周面与所述机壳内周面之间具有定子通风槽,所述定子通风槽的径向宽度为12mm以下;所述电机风冷叶轮包括第一盘面、第二盘面、第三盘面、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一导流环;所述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同轴设置,且沿逼近第一端盖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一盘面与第二盘面之间,所述第二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之间;所述第一盘面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轴套,所述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为圆环面;所述第二盘面中央开设有第一风道孔,所述第一风道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轴套的外径;所述第三盘面中央开设有第二风道孔,所述第二风道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风道孔的内径;所述第一导流环为与所述轴套同轴的筒状结构,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盘面内侧固接,其第二端朝所述第一端盖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双风道电机,通过一电机风冷叶轮,设置有对应转子内部和转子表面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两个风道通过第一导流环隔开,分别对转子进行充分冷却,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面还包括第二圆环面,所述轴套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圆环面的内侧开口固定连接在所述轴套的第一端面处,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圆环面与所述第二盘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面对于叶片吹出的冷却风进行导流,冷却效果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一盘面的轴套外周与所述第二盘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面即为轴套,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轴套外周与所述第二盘面之间,直接通过外壳的前端盖的内侧面对叶片吹出的冷却风进行导流,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三盘面的第二风道孔的内侧形成风道间隙,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圆周面形成过道间隙,所述风道间隙、过道间隙、气隙依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隙的宽度为5mm或以下,所述风道间隙的宽度为5mm或以下,所述过道间隙的宽度为6mm或以下;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圆周面平行或平齐,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圆周面半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圆周面半径,其差值为0至3mm。
该第一导流环分别与第三盘面、定子铁芯形成风道间隙和过道间隙,以限制气隙出口的空间,使气隙出口处的气流不易形成涡流,以提高电机性能以及工作稳定性,而且不增加电机尺寸和结构复杂性;限制风道间隙的宽度为5mm或以下,过道间隙的宽度为6mm或以下,进一步限制涡流的产生,使电机达到最佳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子端板,其为环形板,其外径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径一致,所述转子端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子铁芯的两个端面上,其上设有沿轴向贯穿所述转子端板的端板通风孔,所述端板通风孔与所述转子通风孔对应连通;所述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均具有弧面,所述弧面的内侧均弯向所述轴套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盘面的内侧边缘沿轴向突出形成第二导流环;所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和轴套由外向内依次间隔套设,且所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和轴套的圆周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流环为与所述轴套同轴的筒状结构,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导流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盘面的内侧边缘固定,所述第二导流环的第二端紧贴所述转子端板的端面,所述第二导流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转子通风孔的内壁与所述转轴轴心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导流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流环的第二端平齐,且所述第一导流环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子端板的端面紧贴。
该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的端部与转子端板的端面紧贴,以保证两个风道同时通风,互不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有多片,其以辐射状分布,且所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一一对应设置;每两片所述第一叶片形成隔间,所述隔间与所述转子通风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其分别固定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的外圆周面上还设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的表面上套设有密封外壳;所述冷却水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道为螺旋水道。
在定子铁芯的表面设置定子通风槽,以形成经过机壳的循环气流,再通过在机壳表面设置螺旋水道,将通过机壳所传递的循环气流中的热量通过冷却水带走,进一步优化了电机的散热性能。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风道电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机的部分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机风冷叶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机风冷叶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3,其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机的立体图、剖面图和部分立体图。本发明的双风道电机,包括机壳11、定子铁芯2、转子铁芯3、转子端板4、转轴5、轴承6、第一端盖71、第二端盖72、风冷叶轮8、进水口91、出水口92和密封外壳12;所述转子铁芯3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5上,所述转子铁芯3内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贯通的转子通风孔31,用于通风散热以及减重;所述转子端板4为环形板,其外径与所述转子铁芯3的外径一致,所述转子端板4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子铁芯3的两个端面上,其上设有沿轴向贯穿所述转子端板4的端板通风孔41,所述端板通风孔41与所述转子通风孔31对应连通;所述定子铁芯2套设在所述转子铁芯3外并与所述机壳11固定;所述定子铁芯2的内圆周面与所述转子铁芯3的外圆周面形成一气隙32,具体地,所述气隙32的宽度为5mm或以下;所述定子铁芯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贯穿所述定子的定子通风槽21,其与所述机壳11形成通风用的孔道,也有利于减重;所述第一端盖71和第二端盖72与所述机壳11的两端固定,所述转轴5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6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71和第二端盖72上,所述第一端盖71具体为前端盖,所述第二端盖72具体为后端盖;所述风冷叶轮8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5上,并设置在所述机壳11内靠近所述第一端盖71处,所述电机风冷叶轮8随转轴5转动。
所述定子铁芯2的外周面与所述机壳11的内周面之间具有定子通风槽21,所述定子通风槽21的径向宽度为12mm以下。所述定子通风槽21的径向宽度优选为5mm至12mm之间,以为所述双风道的风冷叶轮提供足够的通风量,同时又不会对电机的性能和体积造成大的影响,对电机提供最优化的风冷效果。所述定子的横截面为圆形。优选地,所述定子铁芯2的外周面与所述机壳11的内周面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请参阅图4和5,其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机风冷叶轮的立体图和剖面图。所述电机风冷叶轮8包括第一盘面81及82、第二盘面83、第三盘面84、第一叶片85、第二叶片86和第一导流环87;所述第一盘面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轴套81,以及第二圆环面82,所述轴套8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面811和第二端面812,所述第二圆环面82的内侧开口固定连接在所述轴套81的第一端面处,所述第一叶片85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圆环面82与所述第二盘面83之间。
所述轴套81为圆筒状套件,其套设在所述转轴5上,所述第一端面811朝向所述第一端盖71,所述第二端面812朝向所述转子铁芯3。
所述第一盘面81及82、第二盘面83与第三盘面84依次间隔层叠,所述第一叶片85和第二叶片86均沿径向固定,所述第一叶片85固定在第一盘面与第二盘面83之间,第二叶片86固定在第二盘面83与第三盘面84之间。所述第一盘面、第二盘面83与第三盘面84均为具有弧面的圆环面,其圆环面的内侧均弯向所述轴套81的第二端面812。所述第一导流环87、第二导流环88和轴套81为同轴的直圆筒结构,并由外向内依次间隔套设,且所述第一导流环87、第二导流环88和轴套81的圆周面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盘面83的中央开设有第一风道孔831,所述第一风道孔831的内径大于所述轴套81的外径,且所述第一风道孔831朝向所述转子通风孔31并与其连通,以使转子通风孔31内的空气由第一叶片85的转动而带走。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盘面83的第一风道孔831的边缘沿轴向突出形成第二导流环88,所述第二导流环88为与所述轴套81同轴的筒状结构,其包括第一端881和第二端882,其第一端881与所述第二盘面83的内侧边缘固定,其第二端882紧贴所述转子端板4的端面,所述第二导流环88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转子通风孔31的内壁与所述转轴5轴心的最大距离,请参阅图2,所述转子通风孔31的内壁与所述转轴5轴心具有最大距离处为图中所示的311,第二导流环88的内圆周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311与转轴轴心的距离,以避免影响气流通过。
所述第一叶片85有多片,其以辐射状分布,每个叶片的一端与所述轴套81固定,且每两片第一叶片85形成隔间851,所述隔间851与所述转子通风孔31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如此在第一盘面81、82和第二盘面83间形成第一风道,转子通风孔31中的气流经由第一叶片85转动带出,经过定子铁芯2上的定子通风槽21回到转子通风孔31内,形成循环,当循环空气从定子通风槽21经过时,空气中的热量传递给机壳11。
所述第三盘面84的中央开设有第二风道孔841,所述第二风道孔84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风道孔831的内径;所述第三盘面84的末端靠近所述定子铁芯2,优选地其尽量贴近定子铁芯而又不使两者产生磨损;所述第一导流环87为与所述轴套81同轴的筒状结构,其外圆周面与所述转子铁芯3的外圆周面平行;所述第一导流环87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孔841内,其包括第一端871和第二端872,所述第一端871与所述第二盘面83固接,所述第二端872的朝向与所述轴套81的第二端面812的朝向一致,并与所述转子端板4的端面紧贴;所述第一导流环87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三盘面84的第二风道孔841的内侧形成风道间隙873,具体地,所述风道间隙873的宽度为5mm或以下,所述风道间隙873朝向所述定子铁芯2与所述转子铁芯3之间的气隙32并与其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环87的外圆周面的半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转子铁芯3的外圆周面半径(也同时是转子端板4的外圆周面半径),其差值为0-3mm,本实施例中优选距离为0,即第一导流环87的外圆周面与转子铁芯3的外圆周面平齐,以形成限制气隙出口处的空间;所述第一导流环87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定子铁芯2的内圆周面形成过道间隙874,所述过道间隙874的宽度为6mm或以下,所述风道间隙873、过道间隙874、气隙32依次连通。
由于定子铁芯2与转子铁芯3之间的气隙32较窄且狭长,存在较强负压,一旦气隙出口处过于宽阔,则空气从气隙32出来容易形成涡流,而本发明通过设置一第一导流环87,形成较为狭窄风道间隙873和过道间隙874,以限制气隙出口的空间,且第一导流环87的第二端与转子端板4紧贴,形成过渡,使气隙出口处的气流不易形成涡流,以提高电机性能以及工作稳定性,而且不增加电机尺寸和结构复杂性。
所述第二叶片86有多片,其以辐射状分布,且所述第一叶片85与第二叶片86一一对应设置。如此在第二盘面83和第三盘面84间形成第二风道,气隙32中的气流经由第二叶片86转动带出,经过定子铁芯2上的定子通风槽21回到气隙32内,形成循环,当循环空气从定子通风槽21经过时,空气中的热量传递给机壳11。
所述进水口91和出水口92分别固定在所述机壳11上;所述机壳11的外圆周面上还设有冷却水道111,所述冷却水道111的表面上套设有密封外壳12;所述冷却水道111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进水口91和出水口92连通。进一步地,该冷却水道111为螺旋水道,所述螺旋水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91和出水口92连通。冷却水经进水口91流入螺旋水道,再从出水口92流出,密封外壳12保证冷却水不漏出。当气流从转子通风孔31和气隙32处,由电机风冷叶轮8带动,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流出并经由定子通风孔时,空气中的热量传递给机壳11,机壳11中的热量被螺旋水道中的冷却水带走,达到同时降低转子内部和转子外表面的温度的目的,大大增强了电机的散热性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环和第二导流环之间的空间也可以实心填充,而非空隙;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可以是平面薄板,也可以是带有弧度或螺旋形状的薄板;第一导流环和第二导流环也可以是倾斜的圆锥筒结构,例如,第一导流环为外径逐渐增加的斜圆锥筒结构,但其斜率不宜过大;第一盘面、第二盘面、第三盘面的具体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第一导流环和第二导流环与第二盘面、第三盘面的连接形式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机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电机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叶片85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一盘面的轴套81外周与所述第二盘面83之间。所述第一盘面不设置所述第二圆环面,即所述第一盘面即为轴套81,直接通过外壳的前端盖的内侧面对叶片吹出的冷却风进行导流,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85可以为轴流式叶片,所述轴流式叶片的内缘与所述轴套81固定,轴流式叶片的外缘固定联接第二盘面83内壁。轴流式叶轮相比离心式叶轮可在更大流量和更低压力的工作点有更高的效率,尤其适合有较大截面定、转子轴向通风道的较大功率电动机的情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有上述电机的电动车。
本发明的电机风冷叶轮、电机以及电动车,通过一电机风冷叶轮,设置有对应转子内部和转子表面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两个风道通过第一导流环隔开,分别对转子进行充分冷却,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性能;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环分别与第三盘面、定子铁芯形成风道间隙和过道间隙,以限制气隙出口的空间,使气隙出口处的气流不易形成涡流,以提高电机性能以及工作稳定性,而且不增加电机尺寸和结构复杂性;进一步地,限制风道间隙的宽度为5mm或以下,过道间隙的宽度为6mm或以下,进一步限制涡流的产生,使电机达到最佳的工作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的端部与转子端板的端面紧贴,以保证两个风道同时通风,互不干扰;进一步地,在定子铁芯的表面设置定子通风槽,以形成经过机壳的循环气流,再通过在机壳表面设置螺旋水道,将通过机壳所传递的循环气流中的热量通过冷却水带走,进一步优化了电机的散热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机风冷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叶轮应用于定子通风槽的径向宽度为12mm以下的电机,其包括第一盘面、第二盘面、第三盘面、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一导流环;所述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同轴且依次间隔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一盘面与第二盘面之间,所述第二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之间;所述第一盘面包括可套设于电机转轴上的轴套,所述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为圆环面;所述第二盘面中央开设有第一风道孔,所述第一风道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轴套的外径;所述第三盘面中央开设有第二风道孔,所述第二风道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风道孔的内径;所述第一导流环为与所述轴套同轴的筒状结构,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盘面内侧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风冷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面还包括第二圆环面,所述轴套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圆环面的内侧开口固定连接在所述轴套的第一端面处,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圆环面与所述第二盘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风冷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一盘面的轴套外周与所述第二盘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风冷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三盘面的第二风道孔的内侧形成风道间隙,所述风道间隙的宽度为5mm或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风冷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均具有弧面,所述弧面的内侧均弯向所述轴套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盘面的内侧边缘沿轴向突出形成第二导流环;所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和轴套为同轴的圆筒结构,并由外向内依次间隔套设;所述第二导流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导流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盘面的内侧边缘固定,所述第二导流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流环的第二端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者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风冷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有多片,其以辐射状分布,且所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一一对应设置。
7.一种双风道电机,包括机壳、定子铁芯、转子铁芯、转轴、轴承、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风冷叶轮;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固定于所述机壳的两端;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于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转子铁芯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定子铁芯套设在所述转子铁芯外并与所述机壳内侧固定,所述风冷叶轮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并套设在所述转轴前端;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圆周面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圆周面形成一气隙,所述转子铁芯内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贯通的转子通风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外周面与所述机壳内周面之间具有定子通风槽,所述定子通风槽的径向宽度为12mm以下;
所述电机风冷叶轮包括第一盘面、第二盘面、第三盘面、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一导流环;所述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同轴设置,且沿逼近第一端盖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一盘面与第二盘面之间,所述第二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之间;所述第一盘面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轴套,所述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为圆环面;所述第二盘面中央开设有第一风道孔,所述第一风道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轴套的外径;所述第三盘面中央开设有第二风道孔,所述第二风道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风道孔的内径;所述第一导流环为与所述轴套同轴的筒状结构,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盘面内侧固接,其第二端朝所述第一端盖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风道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面还包括第二圆环面,所述轴套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圆环面的内侧开口固定连接在所述轴套的第一端面处,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圆环面与所述第二盘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风道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沿径向固定在所述第一盘面的轴套外周与所述第二盘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风道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三盘面的第二风道孔的内侧形成风道间隙,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圆周面形成过道间隙,所述风道间隙、过道间隙、气隙依次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风道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隙的宽度为5mm或以下,所述风道间隙的宽度为5mm或以下,所述过道间隙的宽度为6mm或以下;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圆周面平行或平齐,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圆周面半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圆周面半径,其差值为0至3mm。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风道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子端板,其为环形板,其外径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径一致,所述转子端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子铁芯的两个端面上,其上设有沿轴向贯穿所述转子端板的端板通风孔,所述端板通风孔与所述转子通风孔对应连通;所述第一盘面、第二盘面与第三盘面均具有弧面,所述弧面的内侧均弯向所述轴套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盘面的内侧边缘沿轴向突出形成第二导流环;所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和轴套由外向内依次间隔套设,且所述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和轴套的圆周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流环为与所述轴套同轴的筒状结构,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导流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盘面的内侧边缘固定,所述第二导流环的第二端紧贴所述转子端板的端面,所述第二导流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转子通风孔的内壁与所述转轴轴心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导流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流环的第二端平齐,且所述第一导流环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子端板的端面紧贴。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风道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有多片,其以辐射状分布,且所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一一对应设置;每两片所述第一叶片形成隔间,所述隔间与所述转子通风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风道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其分别固定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的外圆周面上还设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的表面上套设有密封外壳;所述冷却水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道为螺旋水道。
15.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风道电机。
CN201810095039.4A 2018-01-31 2018-01-31 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Active CN108365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5039.4A CN108365703B (zh) 2018-01-31 2018-01-31 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5039.4A CN108365703B (zh) 2018-01-31 2018-01-31 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5703A true CN108365703A (zh) 2018-08-03
CN108365703B CN108365703B (zh) 2020-02-14

Family

ID=63007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5039.4A Active CN108365703B (zh) 2018-01-31 2018-01-31 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6570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9028A (zh) * 2018-12-26 2019-04-16 宁国东方碾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外壳
CN110460197A (zh) * 2019-08-27 2019-1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转子挡板、电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1994A (ja) * 2002-11-25 2009-04-16 Toshiba Corp 全閉外扇冷却型電動機
CN102322430A (zh) * 2011-10-24 2012-01-18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双风道内风扇
CN102780319A (zh) * 2012-07-27 2012-11-14 抚顺煤矿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隔爆型电动机的导风结构
CN206575273U (zh) * 2016-12-22 2017-10-20 宁波纽新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吸风电机
CN206807200U (zh) * 2017-04-19 2017-12-26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部循环风冷驱动电机
CN107681830A (zh) * 2017-10-18 2018-02-09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封闭电动机及其风冷叶轮和使用该电动机的电动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1994A (ja) * 2002-11-25 2009-04-16 Toshiba Corp 全閉外扇冷却型電動機
CN102322430A (zh) * 2011-10-24 2012-01-18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双风道内风扇
CN102780319A (zh) * 2012-07-27 2012-11-14 抚顺煤矿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隔爆型电动机的导风结构
CN206575273U (zh) * 2016-12-22 2017-10-20 宁波纽新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吸风电机
CN206807200U (zh) * 2017-04-19 2017-12-26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部循环风冷驱动电机
CN107681830A (zh) * 2017-10-18 2018-02-09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封闭电动机及其风冷叶轮和使用该电动机的电动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9028A (zh) * 2018-12-26 2019-04-16 宁国东方碾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外壳
CN110460197A (zh) * 2019-08-27 2019-1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转子挡板、电机
CN110460197B (zh) * 2019-08-27 2020-10-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转子挡板、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5703B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6818B2 (en) Water-cooled motor
CN205101247U (zh) 斜流通风机
CN213717784U (zh) 一种两级空气悬浮离心式永磁电机直驱空压机的冷却系统
CN107681830A (zh) 一种全封闭电动机及其风冷叶轮和使用该电动机的电动车
CN110460198A (zh) 高速永磁电机
CN102790473A (zh) 封闭冷却结构盘式永磁电动机
CN111864990A (zh) 具有双重冷却效果的电机及离心空压机
CN111969767A (zh) 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和电机
CN110277875A (zh) 一种空冷水冷一体式电机
CN108365703A (zh) 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CN102005860A (zh) 用于大功率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装置
CN210371283U (zh) 电机嵌入叶轮式整体流道轴流通风机
CN109525068A (zh) 一种平衡机座内部风压的冷却结构
CN208057312U (zh) 风力发电机组
CN110397560A (zh) 一种车用风力发电装置及车辆
CN104578649B (zh) 一种具有弧形导风板的轴向分段式电机转子
CN206595818U (zh) 一种具有高效降温功能的电机
CN105245042A (zh) 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内风路结构
CN104638837A (zh) 一种电机
CN208707412U (zh) 电机和车辆
CN216134322U (zh) 风冷结构、盘式电机及飞行器
CN207166303U (zh) 永磁发电机的冷却装置
CN108448850A (zh) 电机及汽车
CN214256045U (zh) 轴向磁通电机及具有其车辆
CN103825405B (zh) 一种双转子电机的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9000 No. 336 Qinglan Road, Jiangmen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yu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9000 No. 336 Qinglan Road, Jiangmen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men Idear-hanyu Electrical Joint-stock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