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79C - 带有被并行控制的致动器的光学扫描装置和光学播放器 - Google Patents

带有被并行控制的致动器的光学扫描装置和光学播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79C
CN1146879C CNB008004927A CN00800492A CN1146879C CN 1146879 C CN1146879 C CN 1146879C CN B008004927 A CNB008004927 A CN B008004927A CN 00800492 A CN00800492 A CN 00800492A CN 1146879 C CN1146879 C CN 11468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actuator
control signal
optical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004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6660A (zh
Inventor
Jw
J·W·阿尔茨
J·P·巴尔特曼
G·E·范罗斯马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306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6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8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光学播放器的光学扫描装置(17)。该扫描装置包括光学透镜系统(37),用于聚焦光束(45)为被扫描的信息载体(9)上的扫描点(47)。该扫描装置包括第一致动器(51),透镜系统能依靠它在平行于透镜系统光轴(39)的方向上移动,透镜系统是用于聚焦光束到信息载体上。第一致动器由第一控制单元(87)通过第一控制信号(UC1)控制。透镜系统包括主透镜或物镜(55)和辅助透镜或固体浸入透镜(54)提供大数值孔径给透镜系统,使得扫描装置能适用于扫描具有高信息密度的信息载体,比如高密度光盘。主透镜相对于辅助透镜是可伸缩地悬挂,并且透镜系统包括第二致动器(63),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相对于辅助透镜移动主透镜,补偿在信息载体的透明保护层(13)中光束的球差。第二致动器由第二控制单元(89)通过第二控制信号(UC2)控制。依据本发明,第二致动器也由第一控制单元通过第三控制信号(UC3)控制,第三控制信号与第一控制信号是成比例的。用这种方式,由主透镜的弹性悬挂引起的共振可以被防止。

Description

带有被并行控制的致动器的光学扫描装置和光学播放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扫描装置和光学播放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带有被并行控制的致动器的光学扫描装置和光学播放器。
背景技术
在开始段落提到的一类光学扫描装置,和在开始段落提到的一类带有这样的扫描装置的光学播放器,公开于美国A 5712842中。所知扫描装置的透镜系统的第一透镜是该透镜系统的主透镜,通常称作物镜。该透镜系统的第二透镜是其辅助透镜,通常称作固体浸入透镜,它相对较小并用弹簧片悬挂在透镜系统的外壳中,处在物镜和被扫描的信息载体之间。通过使用辅助透镜,透镜系统具有相对大的数值孔径,使得在被扫描的信息载体上能形成相对小的扫描点。结果,所知扫描装置能适用于扫描具有相对小的单元信息特征的信息载体,也就是具有相对高信息密度的信息载体,比如高密度CD。依靠所知扫描装置的第一致动器,透镜系统能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整体移动,使得扫描点能聚焦在信息载体上。在这种情况下,能用来使第一致动器被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的第一控制信号,由聚焦误差决定,聚焦误差能依靠所知扫描装置的聚焦误差探测器测得。依靠已知扫描装置的第二致动器,弹性悬挂的辅助透镜能在透镜系统内沿与光轴平行的方向相对主透镜移动,使得信息载体上使用的透明保护层中光束的球差能被校正。在这种情况下,能用来使第二致动器被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的第二控制信号,由所述保护层中的球差决定,球差依靠所知扫描装置的另外的光学探测器可以测量。
所知光学扫描装置和所知光学播放器的缺点在于辅助透镜和所述的弹簧片在透镜系统内,形成基本的无阻尼质量弹性系统。结果,如果透镜系统被第一致动器移动来修正聚焦误差的频率,等于或基本等于所述质量弹性系统的固有频率,辅助透镜将发生相对于主透镜的相当大的无阻尼位移。这样的辅助透镜相对于主透镜的无阻尼位移,导致不准确的聚焦误差校正,因此是不受欢迎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前面提到类型的光学扫描装置和光学播放器,其中所述已知光学扫描装置和光学播放器的缺点被尽可能克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依照本发明的光学扫描装置提供有发光源,具有光轴、用于聚焦在工作时由光源提供的光束到信息载体上的扫描点的光学透镜系统,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透镜系统的第一致动器,和依靠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致动器的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的透镜系统带有外壳,安装在外壳中固定位置的第一透镜,以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观察被弹性悬挂在外壳中的第二透镜,将第二透镜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相对第一透镜移动的第二致动器,而扫描单元带有第二控制单元,用于通过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致动器,并且其特征在于,工作时,第一控制单元还依靠与第一控制信号成比例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第二致动器。
同样的原因,依据本发明的光学播放器包括一可绕旋转轴旋转的平台,扫描能放在该平台上的可光学扫描的信息载体的信息道的光学扫描装置,和用于主要沿对于旋转轴的径向移动光学扫描装置的移动装置,该扫描装置提供有发光源,具有光轴、用于聚焦在工作时由光源提供的光束到信息载体上的扫描点的光学透镜系统,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透镜系统的第一致动器,和依靠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致动器的第一控制单元,所述透镜系统带有外壳,安装在外壳中固定位置的第一透镜,以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观察被弹性悬挂在外壳中的第二透镜,将第二透镜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相对第一透镜移动的第二致动器,而扫描单元带有第二控制单元,用于通过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其中采用的光学扫描装置是按照本发明的光学扫描装置。
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最好是所谓的力致动器,比如洛伦兹力致动器。这样的力致动器提供一个力,这个力最好是与控制信号成比例,由被控制信号控制的力致动器决定。由于本发明的扫描装置的第一控制单元不仅依靠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致动器,而且依靠与第一控制信号成比例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第二致动器,作为第三控制信号的结果,第二致动器施加一个力给第二透镜,施加的力与由第一致动器施加在整个透镜系统上的力成比例。通过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之间的一个合适比例,作为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各自的结果,第二透镜和整个透镜系统实现以相同的加速度移动。由此,弹性悬挂在外壳中的第二透镜能跟随透镜系统外壳的位移,因而如果透镜系统依靠第一致动器整体移动,能防止第二透镜相对于外壳和第一透镜的移动。用这种方法,在透镜系统被第一致动器移动的频率等于或基本等于第二透镜和悬挂架组成的质量弹性系统的固有频率时,第二透镜相对于第一透镜的基本的无阻尼位移的发展将尽可能被防止。除第三控制信号引起的位移,第二透镜必须相对第一透镜移动,由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决定。为此,第二致动器被等于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和的控制信号来控制。
按照本发明的光学扫描装置的一个特别实例,特征在于第二透镜是透镜系统的主透镜,而第一透镜是透镜系统的辅助透镜,并被置于第二透镜和被扫描的信息载体之间。主透镜例如是相对大的物镜,而辅助透镜例如是相对小的固体浸入透镜。由于相对大的物镜被弹性悬挂在外壳中,第二致动器和第二透镜的弹性悬架尺寸应使它们能被易于驱动,使得第二致动器和弹性悬架的必要的小型化被尽可能限定。
按照本发明的光学扫描装置的另外的实例,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单元通过低通滤波器连接到第二致动器。通过使用所述低通滤波器,第三控制信号的高频部分被滤掉,特别是具有相对于第二透镜及其悬架组成的质量弹性系统的固有频率高的高频部分。结果,实现了第二透镜基本不跟随用于修正相对高频的聚焦误差的透镜系统位移。以这种方式,第一致动器修正高频聚焦误差所移动的质量,主要受透镜系统的外壳和第一透镜的质量的限制,以使第一致动器修正高频聚焦误差所提供的力,以及因此第一致动器的必要功率,被限定。这样的限制能被满足,特别是如果弹性悬挂的第二透镜是透镜系统的主透镜。因此,在这个另外的实例中,高频聚焦误差主要通过移动第一透镜来修正,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因为高频聚焦误差通常只有相对较小的振幅。
还有按照本发明的光学扫描装置的另一个实例,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单元连续通过高通滤波器和使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相加的加法器,与第二致动器相连。通过使用所述的高通滤波器,第三控制信号的低频部分,特别是直流部分被滤掉。实际上,已经发现所述光束的球差能通过相对第一透镜移动第二透镜而充分校正,位移量由被扫描的信息载体的保护层的平均厚度决定。因此,第二控制信号一般是直流信号。由于第三控制信号的低频部分被高通滤波器滤掉,防止了依靠第二控制信号进行的球差校正被第三控制信号的低频部分影响和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播放器的一个实施例,特征在于第二透镜是透镜系统的主透镜,第一透镜是透镜系统的辅助透镜,它被放置在第二透镜和被扫描的信息载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播放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单元通过低通滤波器连接到第二致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播放器的再一个实施例,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单元连续通过高通滤波器和把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相加的加法器,与第二致动器连接。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将在参考后面描述的实例中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图解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光学播放器,
图2图解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光学扫描装置,能用在图1所示的光学播放器中,
图3表示图2所示的扫描装置的光学透镜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解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光学播放器,包括平台1可以绕旋转轴3旋转,而且可以由固定在框架7中的电动马达5驱动。在平台1上,能放上可光学扫描的信息载体9,比如CD,信息载体9带有圆盘形状的载体11和透明保护层13。在载体11的一侧与保护层13相接形成信息载体9的信息层15,载体上面是螺旋形的信息道。光学播放器进一步包括按照本发明的光学扫描装置17,光学扫描信息载体9上的信息道。光学扫描装置17能相对于旋转轴3,依靠光学播放器的移动装置19,沿两个相反径向方向X和X′移动。为此,扫描装置17被固定在移动装置19的滑动部件21上,移动装置19还具有直导轨23,在框架7上平行于X方向延伸,滑动部件21依靠电动马达25在导轨上移动。工作中,光学播放器的电动控制部件26,只在图1中图解表示,控制马达5和25,使得信息载体9绕旋转轴3旋转,同时扫描装置17平行于X方向移动,使得信息载体上的螺旋形信息道被扫描装置17扫描。扫描期间,信息道中的信息能由扫描装置17读取,或信息能被扫描装置17写到信息道上。
用于本发明的光学播放器中的本发明的光学扫描装置17在图2中图解表示。扫描装置17提供有光源27,比如半导体激光器,带有光轴29。扫描装置17进一步包括光束分束器31,光束分束器31包括与光源27的光轴29成45°角放置的透明片33,透明片33上的镜面35朝向光源27。扫描装置17进一步包括具有光轴39的光学透镜系统37,和在光束分束器31和透镜系统37之间的准直透镜41。透镜系统37的光轴39和光源27的光轴29成90°角。扫描装置17进一步包括光学探测器,其本身是通常类型的,并且相对于透镜系统37,被放置在光束分束器31的后面。在操作中,光源27产生光束45,被光束分束器31的镜面35反射,并由透镜系统37聚焦为信息载体9的信息层15上的扫描点。光束45被信息层15反射,以形成反射光束49,并通过透镜系统37、准直透镜41和光束分束器31聚焦到光学探测器43上。为了读取信息载体9上的信息,光源27产生连续光束45,光学探测器43给出对应于信息载体9的信息道上的单元信息特征的探测信号,单元信息特征在扫描点47连续给出。为了在信息载体9上写信息,光源27产生对应于被写信息的光束45,在扫描点47产生一系列连续单元信息特征在信息载体9的信息道上。
图2中进一步表示,扫描装置17包括具有第一部分52和第二部分53的第一致动器51。依靠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透镜系统37能在平行于光轴39的方向上小距离移动,同时透镜系统37能在平行于X方向的方向上依靠第一致动器51的第二部分53小距离移动。通过依靠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在平行于光轴39的方向上移动透镜系统37,扫描点47被以要求的精度聚焦在信息载体9的信息层15上。通过在平行于X方向的方向上依靠第一致动器51的第二部分53移动透镜系统37,扫描点47被以要求的精度保持在所跟随的信息道上。为此目的,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和第二部分53被所述控制部分26控制,控制方式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用于光学扫描装置17的光学透镜系统37详细表示于图3中,包括第一透镜54和第二透镜55。第二透镜55是物镜并形成透镜系统37的相对大的主透镜。第一透镜54是所谓的固体浸入透镜,置于主透镜55和被扫描的信息载体9之间,并形成透镜系统37的相对小的辅助透镜。通过采用除主透镜55外的所述辅助透镜54,透镜系统37有相对大的数值孔径,使得信息载体9的信息层15上的扫描点47相对较小。结果是,扫描装置17能适用于扫描具有相对小单元信息特征的光学信息载体,也就是具有相对高信息密度的光学信息载体,比如高密度CD。如图3所示,辅助透镜54安装在透镜系统37的外壳57的固定位置,所述外壳57被固定于第一致动器51,因此依靠第一致动器51移动。主透镜55被固定在环形的支座59上,以平行光轴39的方向观察,支座59依靠环形的隔圈65、67弹性悬挂在外壳57内,以平行光轴39的方向观察,隔圈65、67被安排为彼此有一定距离并横切光轴39延伸。以平行光轴39的方向观察,隔圈65、67是能弹性变形的,以垂直光轴39的方向观察,它们是基本不能变形的,以使从垂直光轴39的方向观察,隔圈65,67提供给主透镜55对于外壳57非常刚性的支撑,同时,以平行光轴39的方向观察,主透镜55能相对外壳57移动,由此使隔圈65、67弹性变形。
如图3进一步表示,透镜系统37包括第二致动器63,依靠它主透镜55能在平行于光轴39的方向上相对于外壳57和辅助透镜54移动。通过依靠第二致动器63在平行于光轴39的方向上相对于辅助透镜54移动主透镜55,光束45在信息载体9的透明保护层13中的球差被校正。这样一个球差可能主要来源于保护层13的厚度t的波动和偏差。第二致动器63也被所述控制部分26以后面更详细描述的方式控制。第二致动器63置于两个隔圈65和67之间,并就是所谓的洛伦兹力致动器。第二致动器63包括两个环形永磁体75、77,从平行于光轴39的方向观察,永磁体75、77被置于彼此相接,并固定于环形的封闭架79上,架79由能磁化的材料制成,并形成与外壳57的分开部分。第二致动器63还包括两个环形线圈81、83,固定在主透镜的支座59上。从平行于光轴39的方向观察,线圈81、83也布置成并排的形式,线圈81被安排与磁体75相对,线圈83被安排与磁体77相对,在磁体75、77和线圈81、83之间存在环形空气间隙85。磁体75、77被相对于光轴39的径向相对方向R和R′磁化,工作时,线圈81中的电流和线圈83中的电流方向相反。结果是,工作时的电磁力通过磁体75、77的磁场和线圈81、83内的电流相互作用施加在线圈81、83上,方向平行于光轴39的方向并彼此在基本相同的方向上。
第二致动器63和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和第二部分53被控制部分26按下面的方式控制。如图2所示,控制部分26包括第一控制单元87,工作时依靠控制信号UC1控制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第一控制单元87接收聚焦误差信号UFE,它对应于测得的信息载体9的信息层15上的扫描点47的聚焦误差,该误差信号由光学探测器43提供。这样的聚焦误差导致扫描装置17的读写错误,因此是不受欢迎的。工作中,第一控制单元87决定第一控制信号UC1使得测得的聚焦误差保持在预先决定的允许值内。控制部分26进一步包括第二控制单元89,工作时依靠第二控制信号UC2控制第二致动器63。第二控制单元89接收测量的信号USA,它对应于测得的光束45在信息载体9的保护层13上的球差。这样的球差也导致扫描装置17的读写错误,因此是不受欢迎的。测量的信号USA,由扫描装置17的光学探测器91提供,依靠它保护层13的厚度t能被测量。测量的信号USA可以由其他类型的探测器提供。工作中,第二控制单元89决定第二控制信号UC2使得测得的光束45在信息载体9的保护层13上的球差保持在预先决定的限制内。如图2所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致动器63也被第一控制单元87依靠第三控制信号UC3控制,这将在后面更详细解释。控制部分26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93,工作中依靠第四控制信号UC4控制第一致动器51的第二部分53。第三控制单元93接收跟踪误差信号UTE,对应于测量的信息载体9上的信息道上的扫描点47的跟踪误差,也由扫描装置17提供。这样的跟踪误差也导致扫描装置17的读写错误,因此是不受欢迎的。工作中,第三控制单元93决定第四控制信号UC4,使得测量的跟踪误差保持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
按照本发明,第二致动器63被第一控制单元87控制,原因和方式在下面描述。主透镜55和环形隔圈65、67,主透镜55依靠隔圈被弹性悬挂在透镜系统37的外壳57中,以平行于光轴39的方向观察,在透镜系统37内形成质量弹性系统,具有被隔圈65、67的机械刚度、主透镜55和支座59的质量决定的固有频率。为了限制第二致动器63移动主透镜55必须的驱动力,隔圈65、67有限定的刚度,以使所述质量弹性系统有限定的固有频率。在所示的例子中,所述质量弹性系统的固有频率近似为250Hz。依靠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校正的聚焦误差含有相对低的频率部分,相对高的频率部分和包括所述质量弹性系统的固有频率的中间频率范围的频率部分。既然所述质量弹性系统基本上是无阻尼的,如果不采取进一步措施,聚焦误差的校正在频率处于中频范围时会导致主透镜55相对于外壳57和辅助透镜54的无阻尼共振位移。为了防止这样的主透镜55的共振位移,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控制信号UC3与第一控制信号UC1成比例。因为第二致动器63是洛伦兹力致动器,第二致动器63施加在主透镜55上的分力FC3,这个分力由第三控制信号UC3决定并且方向平行于光轴39,所述分力与第三控制信号UC3成比例,因此也和第一控制信号UC1成比例。更好地,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也是一力致动器,施加力在整个透镜系统37上,方向为平行于光轴39,所述力与第一控制信号UC1成比例。由于第二致动器63和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被第一控制单元87并行控制,第二致动器63的分力FC3和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的力FC1成比例。通过一个第一控制信号UC1和第三控制信号UC3之间的适当比率,可以实现依靠第二致动器63,作为第三控制信号UC3的结果,在平行于光轴39的方向上移动主透镜55的加速度,对应于依靠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在平行于光轴39的方向上作为第一控制信号UC1的结果,整个透镜系统37的移动加速度。结果是,被弹性悬挂在外壳57中的主透镜55,跟随透镜系统37的外壳57的位移,方向平行于光轴39,以使所述主透镜55对于外壳57和辅助透镜54的基本无阻尼共振位移被尽可能的防止。所述第一控制信号UC1和第三控制信号UC3之间的适当比率,由主透镜55的质量和整个透镜37的质量之间的比率,和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与第二致动器63的属性决定。
除第三控制信号UC3引起的位移之外,主透镜55也必须相对于外壳57和辅助透镜54移动,由第二控制信号UC2决定。为此目的,控制部分26包括加法器95把从第三控制信号UC3导出的控制信号U′C3,加到第二控制信号UC2上,并提供所述控制信号和UC2+U′C3给第二致动器63,这将在后面更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单元87通过滤波器97连接到第二致动器63,滤波器97安排在第一控制单元87和加法器95之间。所述滤波器97包括低通滤波器,滤掉控制信号UC3中相对高频的成分,也就是高于所述质量弹性系统的固有频率一个量级以上的频率,和高通滤波器滤掉控制信号UC3中相对低频的成分,特别是直流成分。上面提到的控制信号U′C3是如上所述通过第三控制信号UC3滤波后形成的。
既然滤波器97是所述的低通滤波器,主透镜55基本不跟随透镜系统37的相对高频的位移,例如频率超过约2500Hz的位移。由于隔圈65和67的限定刚度,在透镜系统37这样高频位移的情况下,主透镜55相对于扫描装置17的固定部分,甚至基本不被移动。既然主透镜55有实在的质量,由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移动的质量主要限制在透镜系统37这样高频位移的情况下。既然由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产生的力,与要移动的质量和产生位移的频率的平方成比例,为校正高频聚焦误差由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产生的力被大大限制。因此,高频聚焦误差由辅助透镜54的位移专门校正。实际上,这证明这样高频的聚焦误差通常有相对小的振幅是可能的。
既然滤波器97具有所述高通滤波器,直流部分被从第三控制信号UC3中滤掉。实际上,已经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光束45在信息载体9的保护层13内的球差,能通过对于辅助透镜54只移动一次主透镜55充分校正,位移量由保护层13的平均厚度决定。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二控制信号UC2是直流信号。既然所述高通滤波器滤掉第三控制信号UC3中的直流成分,防止了依靠第二控制信号UC2的所述球差的校正,被第三控制信号UC3中的直流或低频成分影响和干扰。
依靠上面描述的按照本发明的光学播放器,在扫描信息载体9的信息道期间,信息道上的信息能被读取或信息能写到信息道上。注意到本发明也涉及只用来读取信息载体的信息道上的信息的光学播放器,和涉及只用来把信息写到信息载体的信息道上的光学播放器。
在上面所述按照本发明的扫描装置17中,主透镜55被弹性悬挂在透镜系统37的外壳57中,以平行于光轴39的方向观察,辅助透镜54被安装在外壳57的固定位置上。注意到本发明也包括扫描装置,其中如美国专利5712842中所描述的扫描装置,主透镜安装在透镜系统的外壳的固定位置,以平行于透镜系统的光轴39的方向观察,辅助透镜被弹性悬挂在外壳中。
在上面所述按照本发明的扫描装置17中,第一控制信号UC1和第三控制信号UC3之间的比率被决定,使得主透镜55和整个透镜系统37的各自的加速度,分别由第二致动器63和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产生的,基本相等。注意到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产生的主透镜55和透镜系统37的各自的加速度不完全彼此相等,主透镜55在透镜系统37的外壳57中的不需要的共振移动也能被充分防止。例如,如果产生的主透镜55的加速度是产生的整个透镜系统37的加速度的70%或更少,这样的共振移动能经常被防止。
在上文中提到的,第二致动器63和第一致动器51的第一部分52最好是力致动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控制信号UC1和第三控制信号UC3之间的适当比率能可靠决定,并获得扫描装置17的可靠操作。注意到本发明也包括扫描装置,其中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是不同类型,比如一个致动器或马达其中控制信号决定由致动器或马达产生的位移。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之间的适当比率能被以不太可靠的方式决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扫描可光学扫描的信息载体的信息道的光学扫描装置,扫描装置提供有发光源,具有光轴、用于聚焦在工作时由光源提供的光束到信息载体上的扫描点的光学透镜系统,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透镜系统的第一致动器,和依靠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致动器的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的透镜系统带有外壳,安装在外壳中固定位置的第一透镜,以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观察被弹性悬挂在外壳中的第二透镜,将第二透镜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相对第一透镜移动的第二致动器,同时扫描装置带有第二控制单元,通过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致动器,特征在于,工作时,第一控制单元还依靠与第一控制信号成比例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第二致动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特征在于第二透镜是透镜系统的主透镜,第一透镜是透镜系统的辅助透镜,被放置在第二透镜和被扫描的信息载体之间。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单元通过低通滤波器连接到第二致动器。
4.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单元连续通过高通滤波器和把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相加的加法器,与第二致动器连接。
5.一种光学播放器,包括一可绕旋转轴旋转的平台,扫描能放在该平台上的可光学扫描的信息载体的信息道的光学扫描装置,和用于能够对于旋转轴主要沿径向移动光学扫描装置的移动装置,该扫描装置提供有发光源,具有光轴、用于聚焦在工作时由光源提供的光束到信息载体上的扫描点的光学透镜系统,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透镜系统的第一致动器,和依靠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致动器的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的透镜系统带有外壳,安装在外壳中固定位置的第一透镜,以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观察被弹性悬挂在外壳中的第二透镜,将第二透镜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相对第一透镜移动的第二致动器,同时扫描装置带有第二控制单元,通过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工作时,第一控制单元还依靠与第一控制信号成比例的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第二致动器。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播放器,特征在于第二透镜是透镜系统的主透镜,第一透镜是透镜系统的辅助透镜,被放置在第二透镜和被扫描的信息载体之间。
7.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播放器,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单元通过低通滤波器连接到第二致动器。
8.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光学播放器,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单元连续通过高通滤波器和把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相加的加法器,与第二致动器连接。
CNB008004927A 1999-02-03 2000-01-13 带有被并行控制的致动器的光学扫描装置和光学播放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68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9200318.6 1999-02-03
EP99200318 1999-0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6660A CN1306660A (zh) 2001-08-01
CN1146879C true CN1146879C (zh) 2004-04-21

Family

ID=8239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049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6879C (zh) 1999-02-03 2000-01-13 带有被并行控制的致动器的光学扫描装置和光学播放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594205B1 (zh)
EP (1) EP1084492B1 (zh)
JP (1) JP4090695B2 (zh)
KR (1) KR100695460B1 (zh)
CN (1) CN1146879C (zh)
DE (1) DE60039562D1 (zh)
MY (1) MY123486A (zh)
WO (1) WO200004680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6547B2 (ja) * 1999-09-07 2007-08-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装置、光記録及び/又は再生方法
JP2002279680A (ja) * 2001-03-21 2002-09-27 Konica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集光光学系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CN1290104C (zh) * 2002-04-09 2006-12-1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折叠式反射镜的复合物镜
US20050094258A1 (en) * 2003-10-31 2005-05-05 Hamamatsu Photonics K.K. Solid immersion lens moving device and microscope using the same
JP4497970B2 (ja) * 2004-03-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KR20080056727A (ko) * 2005-09-16 2008-06-23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광학주사장치용 액추에이터
JP2007172786A (ja) * 2005-12-26 2007-07-05 Pentax Corp 光情報処理装置
JP2007293210A (ja) * 2006-04-27 2007-11-08 Olympus Corp 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5006602B2 (ja) * 2006-08-31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7434A (en) * 1980-01-28 1982-04-27 Rca Corporation Video disc stylus position sensor system
JP2930447B2 (ja) * 1991-05-15 1999-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H0511854A (ja) * 1991-07-04 1993-0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2段アクチユエータ制御装置
JPH07122009A (ja) * 1993-10-22 1995-05-12 Sony Corp トラッキングトラバース制御回路
US5551360A (en) * 1994-02-03 1996-09-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ibration control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JP3567515B2 (ja) 1995-02-15 2004-09-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H1089403A (ja) * 1996-09-10 1998-04-07 Nikon Corp 防振装置
EP0990233A1 (en) * 1998-04-17 2000-04-0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comprising a main lens and an auxiliary l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0046800A2 (en) 2000-08-10
US6594205B1 (en) 2003-07-15
CN1306660A (zh) 2001-08-01
EP1084492A2 (en) 2001-03-21
MY123486A (en) 2006-05-31
KR100695460B1 (ko) 2007-03-15
EP1084492B1 (en) 2008-07-23
JP2002536775A (ja) 2002-10-29
JP4090695B2 (ja) 2008-05-28
WO2000046800A3 (en) 2000-12-28
KR20010042394A (ko) 2001-05-25
DE60039562D1 (de) 200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44103B2 (en)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US4596448A (en) Optical system support and positioning device for use in an optical reading apparatus
CN1146879C (zh) 带有被并行控制的致动器的光学扫描装置和光学播放器
CN101236757A (zh) 用于访问移动存储介质的拾取器及具有该拾取器的驱动器
CN1246953A (zh) 配有主透镜和辅助透镜的光学扫描组件
CN1161764C (zh) 光学扫描装置和含该装置的激光唱机
JPH0551973B2 (zh)
CN1925036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130711C (zh) 包括一个主透镜和一个辅助透镜的光学扫描装置
EP1675112B1 (en)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6256287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ens system comprising two lens elements
EP1729295A2 (en)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59049A (zh) 光学头执行器
EP177669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lt compensation in an optical storage system.
KR20010064312A (ko) 광픽업용 엑츄에이터
KR100488039B1 (ko) 광픽업 액츄에이터
CN1265364C (zh) 包括有可倾斜透镜系统的光学扫描装置
KR100479617B1 (ko) 광픽업 액츄에이터
JPS61258345A (ja) 光ピツクアツプの対物レンズ支持駆動装置
CN1248204C (zh) 光学头致动器、光学头以及光驱
JP3372985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372119B2 (ja) 光ピツクアツプ装置
CN115719597A (zh) 光学头力矩器、光学头、光学读写系统及数据读写方法
EP1724766A1 (en) Pickup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and device having the picku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