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3869B - 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3869B
CN114683869B CN202011628485.0A CN202011628485A CN114683869B CN 114683869 B CN114683869 B CN 114683869B CN 202011628485 A CN202011628485 A CN 202011628485A CN 114683869 B CN114683869 B CN 114683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wake
charge
slow
electric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84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83869A (zh
Inventor
张龙聪
范永臻
封洲霞
张民
高宁
李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84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3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3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3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83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3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其中模式切换方法包括:获取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由此,通过对多个信号进行综合分析来进行模式切换,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安全切换,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故障率。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和一种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模式主要包括行车模式、充电模式和停车模式,正常情况下,整车控制器可根据驾驶员的驾驶需求进行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但在出现异常情况如充电信号异常等,可能导致模式切换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能够实现不同模式之间的安全切换,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故障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通过获取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并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由此,通过对多个信号进行综合分析来进行模式切换,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安全切换,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故障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钥匙开启信号,且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行车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还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钥匙开启信号、且接收到快充连接信号或慢充连接信号,以及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和慢充唤醒信号,则提醒驾驶员进行充电枪连接确认,并在接收到驾驶员的未连接充电枪确认信息时,控制电动汽车进入行车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还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或行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且电动汽车的车速为零,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快充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还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或行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慢充唤醒信号、慢充连接信号和正常的CP信号,且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且电动汽车的车速为零,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慢充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还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慢充模式时,如果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快充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还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快充模式或慢充模式时,如果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和钥匙开启信号,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停车模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上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安全切换,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故障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模式切换模块,用于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并通过模式切换装置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由此,通过对多个信号进行综合分析来进行模式切换,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安全切换,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故障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和车载充电机,整车控制器与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机和快充桩进行通信,整车控制器包括上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通过上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安全切换,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故障率。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的方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及电动汽车。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所示,该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可应用于图2所示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VCU中,通过整车控制器与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载充电机OBC和快充桩进行信号交互,获得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其中,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和钥匙开启信号均为硬线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均为CAN信号。
具体来说,在通过快充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在将快充充电枪连接至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时,电池管理系统将通过充电接口中的连接确认端子处的电压获取到快充连接信号即CC2信号,该信号用于表示快充枪的连接与否,并建立与快充桩的CAN通信连接,以及在通信建立连接成功后,发送快充握手信号和快充连接信号即CC2信号至整车控制器,同时快充桩与整车控制器建立通信连接,并在通信连接建立成功后发送快充唤醒信号至整车控制器。
在通过慢充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在将慢充充电枪连接至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时,车载充电机OBC将通过充电接口中的连接确认端子处的电压获取到慢充连接信号即CC信号,该信号用于表示慢充桩的连接与否,并建立与慢充桩的硬线通信连接,以及在通信连接建立成功后,接收慢充桩的充电能力信号即CP信号,该信号用于表示慢充桩的供电能力,可以是PWM波形式的信号。同时,车载充电机与整车控制器建立通信连接,并在通信连接建立成功后,发送慢充连接信号即CC信号、充电能力信号即CP信号和慢充唤醒信号至整车控制器。
S20,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其中,电动汽车的控制模式可包括快充模式、慢充模式、行车模式和停车模式。
整车控制器在获得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后,对这些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要求,如果满足,则再进行相应模式切换,保证模式切换的安全性。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钥匙开启信号,且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行车模式。
具体来说,停车模式是指当前电动汽车没有任何唤醒源,该唤醒源是指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和钥匙开启信号,行车模式是指整车处于行车过程中。当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以下条件均满足,则控制电动汽车由停车模式切换至行车模式(图3中S1所示):
A、接收到钥匙开启信号,即钥匙on电信号=12V;
B、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即快充唤醒信号=0V;
C、未接收到慢充唤醒信号,即慢充唤醒信号=0V;
D、未接收到快充连接信号,即CC2信号=0V;
E、未接收到慢充连接信号,即CC信号=0V。
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钥匙开启信号、且接收到快充连接信号或慢充连接信号,以及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和慢充唤醒信号,则提醒驾驶员进行充电枪连接确认,并在接收到驾驶员的未连接充电枪确认信息时,控制电动汽车进入行车模式。
具体来说,当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以下条件均满足,则控制电动汽车由停车模式切换至行车模式(图3中S1所示):
A、接收到钥匙开启信号,即钥匙on电信号=12V;
B、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即快充唤醒信号=0V;
C、未接收到慢充唤醒信号,即慢充唤醒信号=0V;
D、接收到慢充连接信号即CC信号=12V或者接收到快充连接信号即CC2信号=12V,此条件表征有充电枪连接至电动汽车的充电口;
E、驾驶员已多次(如三次)确认充电枪没有连接至电动汽车的充电口中,此时属于慢充连接信号或快充连接信号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条件E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当驾驶员拧钥匙上电启动车辆时,如果整车控制器检测到有充电枪连接,则通过仪表或中控屏提示驾驶员进行下车检查,如提示“请下车检查充电枪连接情况,启动车辆请先拔枪”,同时控制电动汽车保持在停车模式,等待驾驶员检查完毕并在仪表或中控屏上输入确认充电枪未连接,如驾驶员点选“确认启动,无充电枪连接”按钮,之后整车控制器引导整车上高压电,并进入行车模式。通过该方式能够解决在充电枪连接信号异常(可能因为线束问题等)时,车辆仍可以正常启动行驶,降低了故障率的同时,提高了车辆使用率以及健壮性。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或行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且电动汽车的车速为零,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快充模式。
具体来说,充电模式包括快充模式和慢充模式,快充模式主要是指直流充电,慢充模式主要是指交流充电。当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以下条件均满足,则控制电动汽车由停车模式切换至快充模式(图3中S2所示):
A、接收到快充桩的握手信号,即通信握手报文标志位=1;
B、车速=0km/h;
C、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即快充唤醒信号=12V;
D、接收到快充连接信号,即CC2信号=12V。
当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时,如果以下条件均满足,则控制电动汽车由行车模式切换至快充模式(图3中S3所示):
A、接收到快充桩的握手信号,即通信握手报文标志位=1;
B、车速=0km/h;
C、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即快充唤醒信号=12V;
D、接收到快充连接信号,即CC2信号=12V。
该模式切换过程中,通过利用多个信号的冗余检测,确保真正的快充需求,能够有效防止在行车模式下车速很高时,突然车辆检测到快充连接信号即CC2信号,导致车辆失去动力,从而引起安全事故发生,如追尾,同时考虑了进入快充模式前车速因素,从而使得模式切换更加安全。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或行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慢充唤醒信号、慢充连接信号和正常的CP信号,且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且电动汽车的车速为零,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慢充模式。
具体来说,当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以下条件均满足,则控制电动汽车由停车模式切换至慢充模式(图3中S4所示):
A、接收到正常的CP信号,即能够检测到PWM波信号;
B、车速=0km/h;
C、接收到慢充唤醒信号,即慢充唤醒信号=12V;
D、接收到慢充连接信号,即CC信号=12V。
E、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即快充唤醒信号=0V、CC2信号=0V且通信握手报文标志位=0。
当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时,如果以下条件均满足,则控制电动汽车由行车模式切换至慢充模式(图3中S5所示):
A、接收到正常的CP信号,即能够检测到PWM波信号;
B、车速=0km/h;
C、接收到慢充唤醒信号,即慢充唤醒信号=12V;
D、接收到慢充连接信号,即CC信号=12V。
E、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即快充唤醒信号=0V、CC2信号=0V且通信握手报文标志位=0。
该模式切换过程中,通过利用多个信号的冗余检测,确保真正的慢充需求,能够有效防止在行车模式下车速很高时,突然车辆检测到慢充连接信号即CC信号,导致车辆失去动力,从而引起安全事故发生,如追尾,同时考虑了进入慢充模式前车速因素,从而使得模式切换更加安全。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慢充模式时,如果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快充模式。
具体来说,当电动汽车处于慢充模式时,如果以下条件均满足,则控制电动汽车由慢充模式切换至快充模式(图3中S6所示):
A、接收到快充桩的握手信号,即通信握手报文标志位=1;
B、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即快充唤醒信号=12V;
C、接收到快充连接信号,即CC2信号=12V。
该模式切换过程中,通过利用多个信号的冗余检测,确保真正的快充需求,能够有效防止人为故意在车辆慢充时插入充电枪,仿造快充连接信号即CC2信号或快充唤醒信号,例如,当车辆正在正常慢充时,如果有人故意将快充口插入快充枪,车辆则结束慢充功能进行下电,最终结果导致车辆未充满电,存在影响驾驶员出行的风险。而通过增加通信握手报文标志位,只有真正的快充桩与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后,才能判定通信握手成功,从而大大降低了人为破坏慢充的概率。
在第六个实施例中,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在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快充模式或慢充模式时,如果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和钥匙开启信号,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停车模式。
也就是说,当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快充模式或慢充模式(图3中S7、S8和S9)时,如果整车控制器未接收到任何唤醒源,包括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和钥匙开启信号,则控制电动汽车切换至停车模式。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通过获取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并根据各个信号不同的信号值,控制电动汽车在行车模式、快充模式、慢充模式和停车模式中切换。由此,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安全切换,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故障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上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安全切换,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故障率。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的方框图,参考图4所示,该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10可包括:获取模块11和模式切换模块12。
具体地,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模式切换模块12用于根据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模式切换模块12具体用于: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钥匙开启信号,且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行车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模式切换模块12具体用于: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钥匙开启信号、且接收到快充连接信号或慢充连接信号,以及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和慢充唤醒信号,则提醒驾驶员进行充电枪连接确认,并在接收到驾驶员的未连接充电枪确认信息时,控制电动汽车进入行车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模式切换模块12具体用于: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或行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且电动汽车的车速为零,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快充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模式切换模块12具体用于:在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或行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慢充唤醒信号、慢充连接信号和正常的CP信号,且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且电动汽车的车速为零,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慢充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模式切换模块12具体用于:在电动汽车处于慢充模式时,如果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快充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模式切换模块12具体用于:在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快充模式或慢充模式时,如果未接收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和钥匙开启信号,则控制电动汽车进入停车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关于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的描述,请参考本申请中关于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描述,具体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再通过模式切换装置,根据各个信号不同的信号值,控制电动汽车在行车模式、快充模式、慢充模式和停车模式中切换。由此,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安全切换,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故障率。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方框图,参考图5所示,该电动汽车100包括:整车控制器VCU、电池管理系统BMS和车载充电机OBC。整车控制器VCU与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载充电机OBC和快充桩进行通信,整车控制器VCU包括上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通过上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和整车控制器,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安全切换,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故障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所述快充连接信号和所述慢充连接信号均为CAN信号;
根据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
所述根据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
在所述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或行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所述慢充唤醒信号、所述慢充连接信号和正常的CP信号,且未接收到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所述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且所述电动汽车的车速为零,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慢充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
在所述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所述钥匙开启信号,且未接收到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所述慢充唤醒信号、所述快充连接信号和所述慢充连接信号,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行车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
在所述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所述钥匙开启信号、且接收到所述快充连接信号或所述慢充连接信号,以及未接收到所述快充唤醒信号和所述慢充唤醒信号,则提醒驾驶员进行充电枪连接确认,并在接收到所述驾驶员的未连接充电枪确认信息时,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行车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
在所述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或行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所述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且所述电动汽车的车速为零,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快充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
在所述电动汽车处于慢充模式时,如果接收到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所述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快充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包括:
在所述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快充模式或慢充模式时,如果未接收到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所述慢充唤醒信号和所述钥匙开启信号,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停车模式。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方法。
8.一种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所述快充连接信号和所述慢充连接信号均为CAN信号;
模式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慢充唤醒信号、钥匙开启信号、快充连接信号和慢充连接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行模式切换;
所述模式切换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动汽车处于停车模式或行车模式时,如果接收到所述慢充唤醒信号、所述慢充连接信号和正常的CP信号,且未接收到所述快充唤醒信号、所述快充连接信号和快充桩的握手信号,且所述电动汽车的车速为零,则控制所述电动汽车进入慢充模式。
9.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和车载充电机,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车载充电机和快充桩进行通信,所述整车控制器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的模式切换装置。
CN202011628485.0A 2020-12-31 2020-12-31 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83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8485.0A CN114683869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8485.0A CN114683869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3869A CN114683869A (zh) 2022-07-01
CN114683869B true CN114683869B (zh) 2023-10-20

Family

ID=82134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8485.0A Active CN114683869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386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46481A (ko) * 2014-10-21 2016-04-2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전기 차량 충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8909488A (zh) * 2018-07-06 2018-11-3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切换装置及方法
CN110065405A (zh) * 2019-03-18 2019-07-30 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机控制方法
CN209381835U (zh) * 2018-12-19 2019-09-13 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带快充的纯电动物流车的电源管理装置
CN110539710A (zh) * 2019-09-05 2019-12-06 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带快慢充的纯电动物流车的电源管理装置及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46481A (ko) * 2014-10-21 2016-04-2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전기 차량 충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8909488A (zh) * 2018-07-06 2018-11-3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切换装置及方法
CN209381835U (zh) * 2018-12-19 2019-09-13 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带快充的纯电动物流车的电源管理装置
CN110065405A (zh) * 2019-03-18 2019-07-30 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机控制方法
CN110539710A (zh) * 2019-09-05 2019-12-06 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带快慢充的纯电动物流车的电源管理装置及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3869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2760B2 (en) Towing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US20190047496A1 (en) External power supply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US8427103B2 (en) 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07472029B (zh) 车辆的高压故障检测方法及车辆
EP2623359A1 (en) Countermeasure device for unauthorized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replacement
CN104340081B (zh) 用于控制混合电动车的低电压dc/dc转换器(ldc)的系统和方法
US10639998B2 (en) Service disconnect notification strategy
US20020011935A1 (en) Electric system with electricity leakage prevention and warning system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111152657B (zh) 电动车辆
CN111267642A (zh) 一种电动车救援的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4475332A (zh) 用于电动化车辆的多充电接口监测和保护系统
JP6356783B2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を充電する間の誤りを検出する方法及び構造
CN113442774A (zh) 电动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和充电控制装置及利用其的电动车辆
CN114683869B (zh) 电动汽车及其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JP5605165B2 (ja) 車両充電システム、車両充電装置、車両充電方法、プログラム、媒体
JP6693323B2 (ja) 電気自動車用の電源システム
CN108749579B (zh) 一种高压系统的接地自检方法、装置、高压系统及汽车
CN113879244A (zh) 车辆碰撞后的车门安全解锁方法以及车载智能终端
CN110861576B (zh) 刹车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98121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contactor weld
CN116210132A (zh) 一种车辆启动方法、电源及车辆
CN111731114A (zh) 车辆和熔接诊断方法
KR101894796B1 (ko) 주행거리 연장형 자동차의 고전압 배터리 수명연장을 위한 엔진 제어방법
US20240157800A1 (en) Vehicle drive system
CN115032548B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预警方法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