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6465B -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66465B CN114666465B CN202011537941.0A CN202011537941A CN114666465B CN 114666465 B CN114666465 B CN 114666465B CN 202011537941 A CN202011537941 A CN 202011537941A CN 114666465 B CN114666465 B CN 1146664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aphragm
- track
- aperture
- circl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其包括固定组件、光圈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光圈载体,其设有通孔和壳体,光圈组件包括第一光圈片、第二光圈片以及至少一调节杆,光圈组件可调节地安装于光圈载体上,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接合于壳体的顶面,调节杆的另一端接合于第一光圈片和/或第二光圈片,驱动组件驱动调节杆转动,得以引导第一光圈片和第二光圈片移动,从而调节光圈组件的光圈面积,使得光圈组件在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之间切换,适于二级变化或多级准确变化的可变光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圈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摄像模组的光圈可分为可变和不可变两种,光圈装置是摄像模组的一个重要部件,作为光学系统不可或缺的元素,以结构件方式在镜头组装时被设置在镜头上/内。光圈的面积直接影响摄像模组的进光量,也就会影响图像的亮度及景深。当光圈的面积较大时,摄像模组具有更大的进光量,使得形成的图像亮度高且背景虚化效果好,当光圈的面积较小时,摄像模组的进光量也就较小,使得形成的图像细节更清晰。
由于摄像模组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的安装空间有限,通常设置结构简单的固定光圈装置,但其光圈面积固定,无法适应不同的拍摄场景,更无法满足用户的拍摄需求。因此,随之市场的发展,更需要可变光圈装置拍摄成像的手机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如在远焦拍摄时,使用大光圈提升进光量和散景效果,在近焦拍摄时,切换为小光圈来提升近焦拍摄的解析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适于二级变化或多级准确变化的可变光圈,并提高光圈的真圆度,实现摄像模组光圈的调节变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其通过调节杆的转动来驱动光圈片平移,有效降低光圈片之间的摩擦,提升可变光圈的光圈变化速度,调节方便,同时增强可变光圈模组的结构可靠性,适用于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其包括固定组件、光圈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光圈载体,所述光圈载体设有通孔和壳体,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壳体,所述光圈组件包括第一光圈片、第二光圈片以及至少一调节杆,所述光圈组件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光圈载体上,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接合于所述壳体的顶面,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接合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第二光圈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移动,从而调节所述光圈组件的光圈面积,使得所述光圈组件在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之间切换,适于二级变化或多级准确变化的可变光圈。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壳体顶面设有一接合孔,所述调节杆包括接合部以及引导部,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引导部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杆的两端,所述接合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接合孔,所述引导部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和所述第一光圈片,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沿相反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层叠地设置于所述光圈载体上,所述光圈载体设有至少一限位柱,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分别设有至少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和所述第一光圈片的限位槽,使得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横向平移,所述限位槽的长边与平移方向平行。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光圈载体设有一对所述限位柱,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一对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一对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纵向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纵向两侧,各个所述限位柱分别从所述壳体的顶面两侧向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一角,所述第二轨道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一角,所述引导部可转动地串接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一轨道,得以使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向相反方向平移。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第一光圈孔,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第二光圈孔,所述第一光圈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中间,所述第二光圈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中间,所述第一光圈孔和所述第二光圈孔的形状轴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弧形形状不同,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平移方向上的垂直距离相同,使得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在初始位和终止位相重叠。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光圈孔和所述第二光圈孔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光圈孔和第二光圈孔均具有第一圆和第二圆,所述第一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平移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光圈孔和所述第二光圈孔中的第一圆和第二圆的排列位置相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轨道具有第一轨道迹,所述调节杆的引导部在所述第一轨道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一轨道迹,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第一方程式:X1=-(k*cos(t1)+m/θ*t1),Y1=k*sin(t1);所述第二轨道具有第二轨道迹,所述调节杆的引导部在所述第二轨道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二轨道迹,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第二方程式:X2=-(k*cos(t2)-m/θ*t2),Y2=k*sin(t2);其中,所述第一方程式和所述第二方程式以所述调节杆的旋转轴的投影点为原点,以所述第一光圈片的移动方向的横向轴线作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移动方向的纵向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点具有在所述坐标系内的横坐标X1和纵坐标Y1,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点具有在所述坐标系内的横坐标X2和纵坐标Y2,k为所述引导部的旋转半径,m为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之间的圆心距,θ为所述调节杆的最大旋转角度,t1为所述第一轨道迹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连线和-X轴之间的角度,t2为所述第二轨道迹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连线和-X轴之间的角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旋转半径k为2.5mm~6mm,所述圆心距m为1.1mm~2.5mm,所述调节杆的最大旋转角度θ为30°~80°。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第一方程式为:X1=-(4*cos(t1)+1.75/π*3*t1),Y1=4*sin(t1);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第二方程式为:X2=-(4*cos(t2)-1.75/π*3*t2),Y2=4*sin(t2)。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相分离或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的直径比值为1.8~2.5。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圆与所述第一圆相重叠的周长部分≤所述第二圆周长的一半,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的直径比值为2或7/3。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的下方,或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固定组件进一步包括盖体,在所述盖体和所述光圈载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光圈组件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盖体设有通光孔和多个固定凹槽,所述通光孔与所述通孔轴向对齐,所述光圈载体设有多个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从所述壳体顶面向所述固定凹槽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接合孔位于所述壳体顶面的一角落,所述固定凸起位于所述壳体顶面的其他角落,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壳体顶面的对角侧,所述限位柱与对角侧的所述固定凸起相邻。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光圈载体的正侧面,所述正侧面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的平移方向相垂直,所述调节杆进一步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调节杆的接合部一端向所述光圈载体的正侧面径向向外延伸,所述驱动组件可驱动地连接所述突出部,得以驱动所述调节杆旋转。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组件为SMA马达、压电马达、MEMS马达、步进电机或音圈马达。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线圈部以及磁石部,所述磁石部包括磁石载体及磁石,所述磁石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圈载体的正侧面,所述磁石固定于所述磁石载体上,所述磁石载体具有保持孔,所述调节杆的突出部插入所述保持孔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进一步包括外壳,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线圈部固定于所述外壳,通过对所述线圈部通电,得以驱动所述磁石部横向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铁片和滚珠,所述铁片安装于所述光圈载体的正侧面,所述磁石部通过所述铁片磁吸于所述光圈载体的正侧面,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铁片和所述磁石部之间。
一种摄像模组,包括至少一个镜片和如上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所述可变光圈装置设置于所述镜片的物侧或像侧。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摄像模组为自动调焦模组、潜望式摄像模组、变焦模组、定焦模组或可协调透镜模组中的一种。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光圈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光圈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光圈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光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大光圈状态);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可变光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小光圈状态);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一种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二种摄像模组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二种摄像模组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第二种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六轴方向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对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对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对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对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可变光圈装置;10、固定组件;11、光圈载体;111、通孔;110、壳体;112、顶面;113、固定凸起;114、接合孔;115、限位柱;116、第一接合孔;117、第二接合孔;12、盖体;121、通光孔;122、固定凹槽;13、容置腔;20、光圈组件;21、第一光圈片;211、第一轨道;212、第一光圈孔;213、第一限位槽;22、第二光圈片;221、第二轨道;222、第二光圈孔;223、第二限位槽;23、调节杆;231、接合部;232、引导部;233、突出部;23A、第一调节杆;231A、第一接合部;232A、第一引导部;233A、第一突出部;23B、第二调节杆;231B、第二接合部;232B、第二引导部;233B、第二突出部;30、驱动组件;31、磁石部;311、磁石;312、磁石载体;313、保持孔;32、线圈部;33、铁片;34、滚珠;30A、第一驱动组件;30B、第二驱动组件;40、外壳;2、第一镜头部件;201、第一镜片;202、第一镜筒;3、第二镜头部件;301、第二镜片;302、第二镜筒;6、第三镜头部件;601、第三镜片;602、第三镜筒;4、滤光组件;401、滤光元件;402、支架;5、感光组件;501、感光芯片;502、电子元件;503、线路板;7、透镜驱动马达;8、胶水;9、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接触连接或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第一种可变光圈装置1,如图1~2所示,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包括固定组件10、光圈组件20以及驱动组件30,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光圈载体11,所述光圈载体11设有通孔111和壳体110,所述通孔111贯通所述壳体110,所述光圈组件20包括第一光圈片21、第二光圈片22以及一调节杆23,所述光圈组件20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光圈载体11上,所述调节杆23的一端可转动地接合于所述壳体110的顶面112,所述调节杆23的另一端接合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所述驱动组件30驱动单侧的所述调节杆23转动,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移动,从而调节所述光圈组件20的光圈面积,使得所述光圈组件20在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之间直接切换或逐渐转换,适于二级变化或多级准确变化的可变光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圈载体11适于与镜头部件相固定,所述镜头部件适于所述光圈载体11的通孔111中,从而使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和所述镜头部件相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顶面112设有一接合孔114,所述调节杆23包括接合部231以及引导部232,所述接合部231和所述引导部232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杆23的两端,所述接合部231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接合孔114,所述引导部232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和所述第一光圈片21,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沿相反方向移动。其中,所述接合孔114设置于所述壳体110顶面112的一角,所述调节杆23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壳体110的顶面112,所述调节杆23的旋转轴为所述接合部231的中心轴,如所述接合部231从所述调节杆23的一端向下柱形凸出,所述接合孔114为柱形凹槽,所述接合孔114和所述接合部231的表面可以进一步设有相对应的螺纹结构,使得所述接合部231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接合孔114。其中,本申请中的接合孔114和接合部231也可以互换,如所述壳体110的顶面112设有柱形凸起,所述调节杆23的一端开设有圆孔,通过圆孔使得所述调节杆23套接于所述壳体110顶面112的柱形凸起,得以使所述调节杆23相对柱形凸起转动,故而本申请中的接合孔114和接合部231不受名称限定,只要所述调节杆23的接合部231和所述光圈载体11上的接合孔114可相互形成一旋转固定部,从而将所述调节杆23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光圈载体11上,所述接合部231和所述接合孔114的形状可互换。
其中,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所在的所述调节杆23的第一端,所述引导部232从所述调节杆23的另一端向垂直所述第二光圈片22和/或所述第一光圈片21所在平面方向凸起,使得所述引导部232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和所述第一光圈片21,所述调节杆23通过所述引导部232控制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移动。其中,所述第二光圈片22和所述第一光圈片21层叠设置,所述引导部232可以从所述调节杆23的另一端向上凸起,依次向上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和所述第一光圈片21,所述引导部232也可以从所述调节杆23的另一端同时向上凸起和向下凸起,所述引导部232分别向上串接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向下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其中,所述引导部232的“串接”不仅包括所述调节杆23的引导部232直接连接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也包括所述引导部232直接连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所述第二光圈片22设有凸起连接所述第一光圈片21,使得所述引导部232驱动所述第二光圈片22移动,所述第二光圈片22驱动所述第一光圈片21移动。
其中,所述调节杆23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下方,所述调节杆23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之间。当所述调节杆23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之间时,所述引导部232可以为两个位于正面和反面的凸柱,分别向上串接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向下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层叠地设置于所述光圈载体11上,所述光圈载体11设有至少一限位柱115,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分别设有至少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边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平移方向平行,所述限位柱115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和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限位槽,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横向平移。从而,通过所述限位柱115和所述限位槽的配合,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仅能在所述光圈载体11上做一个方向的平移,如横向往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圈载体11设有一对所述限位柱115,所述第一光圈片21设有一对第一限位槽213,所述第二光圈片22设有一对第二限位槽223,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纵向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纵向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纵向两侧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纵向两侧是指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平移方向的两侧,各个所述限位柱115分别从所述壳体110的顶面112两侧向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延伸,使得各个所述限位柱115可横向移动地串接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和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其中,所述限位柱115的“串接”不仅包括所述限位柱115直接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和所述第一限位槽213,也包括所述限位柱115直接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223,所述第二光圈片22上设有相应凸起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槽2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之间的上下位置可以互换,即,可以是所述第一光圈片21位于所述第二光圈片22之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光圈片22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之上。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之间的移动方向相反,移动行程可以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圈片21设有第一光圈孔212,所述第二光圈片22设有第二光圈孔222,所述第一光圈孔212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中间,所述第二光圈孔222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中间,所述第一光圈孔212和所述第二光圈孔222的形状一致但轴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圈孔212和第二光圈孔222均具有第一圆24和第二圆25,所述第一圆2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25的直径,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圆24的直径相对较大,所述第二圆25的直径相对较小,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平移方向相同,与所述第一限位槽213的设置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光圈孔212和所述第二光圈孔222中的第一圆24和第二圆25的排列位置相反,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光圈孔212中的第一圆24位于所述第二圆25的右侧,所述第二光圈孔222中的第一圆24位于所述第二圆25的左侧。
其中,不论是所述第一光圈片21上的第一光圈孔212还是所述第二光圈片22上的第二光圈孔222,分别具有一圆心距,所述圆心距是指所述第一圆24的圆心和所述第二圆25的圆心之间的距离,所述圆心距即为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在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光圈大小调整时的最大行程,设所述圆心距的尺寸为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相分离或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光圈孔212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由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不相互重叠的两个圆孔组成,所述第一光圈孔212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由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相互重叠的圆形状,优选地,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部分重叠,得以使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移动的行程降低,提升光圈调节的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的直径比值为1.8~2.5。从而有效提高带有可变光圈装置1的摄像模组具有相对较大的光圈值调整,例如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的直径比值大约为2或7/3。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圆25与所述第一圆24之间相互重叠时,所述第二圆25与所述第一圆24相重叠的周长部分≤所述第二圆25的周长的一半,从而使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光圈孔径大小在切换中,尽可能提高光圈的真圆度,有效降低对镜头的成像影响。优选地,所述第二圆25的1/2周长与所述第一圆24重叠,缩小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移动行程,也就是说,得以使所述圆心距的尺寸m尽量小,从而缩小可变光圈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10进一步包括盖体12,在所述盖体12和所述光圈载体11之间形成容置腔13,所述光圈组件20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3中,所述盖体12设有通光孔121和多个固定凹槽122,所述通光孔121与所述通孔111轴向对齐,所述光圈载体11设有多个固定凸起113,所述固定凸起113从所述壳体110顶面112向所述固定凹槽122延伸,从而所述光圈载体11适于与所述盖体12通过所述固定凹槽122和所述固定凸起113相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合孔114位于所述壳体110顶面112的一角落,所述固定凸起113位于所述壳体110顶面112的其他角落,所述调节杆23在所述顶面112的位置与所述固定凸起113的位置不同,避免所述调节杆23的旋转受到所述固定凸起113的干涉,其中,所述限位柱115位于所述壳体110顶面112的对角侧,所述限位柱115与对角侧的所述固定凸起113相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圈片21设有第一轨道211,所述第二光圈片22设有第二轨道221,所述第一轨道211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一角,所述第二轨道221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一角,所述引导部232可转动地串接所述第二轨道221和所述第一轨道211,使得所述引导部232通过引导控制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弧形形状不同,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平移方向上的垂直距离相同,使得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两端在初始位和终止位相重叠,得以使所述调节杆23驱动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平移。从而通过驱动所述调节杆23使得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得以准确的在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之间切换。
换句话说,当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平移方向上的垂直距离相同时,所述引导部232的初始位在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外端处,所述引导部232的终止位在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内端处,其中,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外端为靠近所述驱动组件30的一端,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内端为远离所述驱动组件30的一端。例如,在初始位时,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外端相重叠,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内端在相同水平线,在终止位时,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内端相重叠,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外端在相同水平线,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在初始位和终止位均在相同水平线上,从而保证所述调节杆23的引导部232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横向平移。进而,即使不设置限位柱115和限位槽,只要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加工精准,也可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保持横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211具有第一轨道迹,所述调节杆23的引导部232中心在所述第一轨道211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一轨道迹,所述第一轨道迹限定所述第一轨道211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第一方程式为:X1=-(k*cos(t1)+m/θ*t1),Y1=k*sin(t1);所述第二轨道221具有第二轨道迹,所述调节杆23的引导部232中心在所述第二轨道221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二轨道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第二方程式为:X2=-(k*cos(t2)-m/θ*t2),Y2=k*sin(t2);其中,所述第一方程式和所述第二方程式以所述调节杆23的旋转轴的投影点为原点,所述调节杆23与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相连,以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移动方向的横向轴线作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移动方向的纵向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点具有在所述坐标系内的横坐标X1和纵坐标Y1,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点具有在所述坐标系内的横坐标X2和纵坐标Y2,k为所述引导部232的旋转半径,所述引导部232与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相连,m为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之间的圆心距,θ为所述调节杆23的最大旋转角度,t1为所述第一轨道迹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连线和-X轴之间的角度,t2为所述第二轨道迹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连线和-X轴之间的角度。
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轨道迹和第二轨道迹分别对所述第一轨道211和第二轨道221形状的限制,配合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使得所述调节杆23得以驱动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沿相反方向平移,从而实现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光圈孔径两级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半径k为2.5mm~6mm,所述圆心距m为1.1mm~2.5mm,所述调节杆的最大旋转角度θ为30°~80°。
提供一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引导部232的旋转半径k大约为4mm,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之间的圆心距m大约为1.75mm,所述调节杆23的最大旋转角度θ大约为60°(即π/3)。进而得到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第一方程式为:X1=-(4*cos(t1)+1.75/π*3*t1),Y1=4*sin(t1);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第二方程式为:X2=-(4*cos(t2)-1.75/π*3*t2),Y2=4*sin(t2)。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槽213限定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平移行程,通过所述第二轨道221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槽223限定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行程。若通过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一限位槽213限定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平移行程,通过所述第二轨道221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限定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行程,从而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两端并不需要在初始位或终止位完全重叠或两端连线在相同水平线上,可以允许一定余量存在,而且光圈变化更精准;若仅采用光圈片上的轨道或者所述限位槽中的一种对光圈片的平移进行限定,降低组装精度的影响,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涉。当使用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分别限定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行程时,所述限位槽沿平移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圆心距m加上所述限位柱115的直径,即所述限位槽沿平移方向的尺寸由圆心距m和在设置于限位槽中的限位柱115的尺寸决定。其中,在本申请中,横向为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方向,纵向为垂直于该平移方向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0位于所述光圈载体11纵向的正侧面,所述正侧面与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方向相垂直,所述调节杆23进一步包括突出部233,所述突出部233从所述调节杆23的第一端纵向向外延伸,即所述突出部233从所述调节杆23的接合部231一端向所述光圈载体11的正侧面径向向外延伸,所述驱动组件30可驱动地连接所述突出部233,得以驱动所述调节杆23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0可以为各种马达,如SMA马达、压电马达、MEMS马达、步进电机或音圈马达,仅需驱动所述调节杆23旋转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线圈部32以及磁石部31,所述磁石部31包括磁石载体312及磁石311,所述磁石部3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圈载体11的正侧面,所述磁石311固定于所述磁石载体312上,所述磁石载体312具有保持孔313,所述调节杆23的突出部233插入所述保持孔313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进一步包括外壳40,所述固定组件10位于所述外壳40内,所述线圈部32固定于所述外壳40,通过对所述线圈部32通电,得以驱动所述磁石部31横向移动。其中,所述盖体12也可以是所述外壳40的一部分,所述盖体12和所述外壳40可以是分体式,也可以是一体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0进一步包括铁片33和滚珠34,所述铁片33安装于所述光圈载体11的正侧面,所述铁片33的位置与所述磁石311相对应,所述磁石部31通过所述铁片33磁吸于所述光圈载体11的正侧面,所述滚珠34设置于所述铁片33和所述磁石部31之间,使得所述磁石部31在移动时,减小所述磁石部31和所述光圈载体11之间的摩擦力,有效提升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调整光圈孔径的速度,其中,铁片33可以由本身不具磁性但能被磁石311吸引的材质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在大光圈状态或小光圈状态作为初始位,如将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在大光圈状态作为初始位,所述调节杆23在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下方,所述调节杆23的引导部232依次向上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第二轨道221和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第一轨道211,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光圈孔212的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光圈孔222的第一圆24相重叠,所述引导部232位于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外端,所述限位柱115串接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第二限位槽223,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正向交错,所述限位柱115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的交错端,也就是说,所述限位柱115相对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223的左端,同时相对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13的右端,如图5所示。当将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从所述大光圈状态切换为小光圈状态时,所述线圈部32驱动所述磁石部31移动,推动所述调节杆23向内转动,所述引导部232沿着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外端向内端转动,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逐渐错开,由于受到所述限位柱115和所述限位槽的横向限制,所述引导部232驱动所述第二光圈片22向左横向平移,同时所述引导部232驱动所述第一光圈片21向右横向平移,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反向交错,所述限位柱115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的交错端,所述限位柱115相对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223的右端,同时相对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13的左端,使得所述第二光圈孔222的第二圆25与所述第一光圈孔212的第二圆25相重叠,如图6所示。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第二种可变光圈装置1,如图12所示,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包括固定组件10、光圈组件20以及一对驱动组件30,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光圈载体11,所述光圈载体11设有通孔111和壳体110,所述通孔111贯通所述壳体110,所述光圈组件20包括第一光圈片21、第二光圈片22以及一对调节杆23,所述光圈组件20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光圈载体11上,各个所述调节杆23的一端可转动地接合于所述壳体110的顶面112,各个所述调节杆23的另一端接合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或所述第二光圈片22,所述驱动组件30分别安装于所述光圈载体11的纵向两侧面,分别驱动相邻的所述调节杆23转动,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移动,从而调节所述光圈组件20的光圈面积,使得所述光圈组件20在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之间直接切换或逐渐转换,适于二级变化或多级准确变化的可变光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顶面112的对角侧设有一对接合孔114,各个所述调节杆23包括接合部231以及引导部232,所述接合部231和所述引导部232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杆23的两端,所述接合部231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接合孔114,所述引导部232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或所述第一光圈片21,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沿相反方向移动。
换句话说,所述壳体110顶面112设有第一接合孔116和第二接合孔117,所述第一接合孔116和所述第二接合孔117位于所述壳体110顶面112的对角侧,所述调节杆23包括第一调节杆23A和第二调节杆23B,所述第一调节杆23A包括第一接合部231A以及第一引导部232A,所述第一接合部231A和所述第一引导部232A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杆23A的两端,所述第一接合部231A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合孔116A,所述第一引导部232A串接所述第一光圈片21,所述第二调节杆23B包括第二接合部231B以及第二引导部232B,所述第二接合部231B和所述第二引导部232B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调节杆23B的两端,所述第二接合部231B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合孔117,所述第二引导部232B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从而所述第一引导部232A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21移动,所述第二引导部232B引导所述第二光圈片22反向移动。
其中,各个所述调节杆23的旋转轴为各个所述接合部231的中心轴,如所述接合部231从所述调节杆23的一端向下柱形凸出,所述接合孔114为柱形凹槽,所述接合孔114和所述接合部231的表面设有相对应的螺纹结构,使得所述接合部231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接合孔114。其中,本申请中的接合孔114和接合部231也可以互换,如所述壳体110的顶面112设有柱形凸起,所述调节杆23的一端开设有圆孔,通过圆孔使得所述调节杆23套接于所述壳体110顶面112的柱形凸起,得以使所述调节杆23相对柱形凸起转动,故而本申请中的接合孔114和接合部231不受名称限定,只要所述调节杆23的接合部231和所述光圈载体11上的接合孔114可相互形成旋转固定部,从而将所述调节杆23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光圈载体11上,所述接合部231和所述接合孔114的形状可互换。
其中,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所在的所述调节杆23的第一端,所述引导部232从所述调节杆23的另一端向垂直所述第二光圈片22或所述第一光圈片21所在平面方向凸起,使得所述引导部232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或所述第一光圈片21,所述调节杆23通过所述引导部232控制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移动。其中,所述第二光圈片22和所述第一光圈片21层叠设置,所述引导部232从所述调节杆23的另一端向上凸起,所述第一引导部232向上串接所述第一光圈片21,所述第二引导部232向上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杆23A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下方,所述第二调节杆23B位于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下方,所述第一调节杆23A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层叠地设置于所述光圈载体11上,所述光圈载体11设有至少一限位柱115,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分别设有至少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柱115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和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限位槽,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横向平移。从而,通过所述限位柱115和所述限位槽的配合,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仅能在所述光圈载体11上做一个方向的平移,如横向往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圈载体11设有一对所述限位柱115,所述第一光圈片21设有一对第一限位槽213,所述第二光圈片22设有一对第二限位槽223,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纵向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纵向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纵向两侧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纵向两侧是指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平移方向的两侧,各个所述限位柱115分别从所述壳体110的顶面112两侧向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延伸,使得各个所述限位柱115可横向移动地串接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和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其中,所述限位柱115的“串接”不仅包括所述限位柱115直接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和所述第一限位槽213,也包括所述限位柱115直接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223,所述第二光圈片22上设有相应凸起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槽2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之间的上下位置可以互换,即,可以是所述第一光圈片21位于所述第二光圈片22之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光圈片22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之上,所述第一调节杆23和所述第二调节杆23的位置相应调整。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之间的移动方向相反,移动行程可以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圈片21设有第一光圈孔212,所述第二光圈片22设有第二光圈孔222,所述第一光圈孔212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中间,所述第二光圈孔222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中间,所述第一光圈孔212和所述第二光圈孔222的形状一致但轴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圈孔212和第二光圈孔222均具有第一圆24和第二圆25,所述第一圆2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25的直径,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圆24的直径相对较大,所述第二圆25的直径相对较小,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平移方向相同,与所述第一限位槽213的设置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光圈孔212和所述第二光圈孔222中的第一圆24和第二圆25的排列位置相反,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光圈孔212中的第一圆24位于所述第二圆25的右侧,所述第二光圈孔222中的第一圆24位于所述第二圆25的左侧。
其中,不论是所述第一光圈片21上的第一光圈孔212还是所述第二光圈片22上的第二光圈孔222,分别具有一圆心距,所述圆心距是指所述第一圆24的圆心和所述第二圆25的圆心之间的距离,所述圆心距即为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在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光圈大小调整时的最大行程,设所述圆心距的尺寸为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的直径比值为1.8~2.5。从而有效提高带有可变光圈装置1的摄像模组具有相对较大的光圈值调整,例如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的直径比值大约为2或7/3。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圆25与所述第一圆24之间相互重叠时,所述第二圆25与所述第一圆24相重叠的周长部分≤所述第二圆25的周长的一半,从而使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光圈孔径大小在切换中,尽可能提高光圈的真圆度,有效降低对镜头的成像影响。优选地,所述第二圆25的1/2周长与所述第一圆24重叠,缩小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移动行程,也就是说,得以使所述圆心距的尺寸m尽量小,从而缩小可变光圈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10进一步包括盖体12,在所述盖体12和所述光圈载体11之间形成容置腔13,所述光圈组件20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3中,所述盖体12设有通光孔121和多个固定凹槽122,所述通光孔121与所述通孔111轴向对齐,所述光圈载体11设有多个固定凸起113,所述固定凸起113从所述壳体110顶面112向所述固定凹槽122延伸,从而所述光圈载体11适于与所述盖体12通过所述固定凹槽122和所述固定凸起113相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孔116和所述第二接合孔117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10顶面112的相对角落,所述固定凸起113位于所述壳体110顶面112的另一对角落,所述调节杆23在所述顶面112的位置与所述固定凸起113的位置不同,避免所述调节杆23的旋转受到所述固定凸起113的干涉,其中,各个所述限位柱115与所述固定凸起113相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圈片21设有第一轨道211,所述第二光圈片22设有第二轨道221,所述第一轨道211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一角,所述第二轨道221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一角,所述引导部232可转动地串接所述第二轨道221或所述第一轨道211,使得所述引导部232可旋转地控制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分别向一相反方向平移。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232A可转动地串接所述第一轨道211,所述第二引导部232B可转动地串接所述第二轨道2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弧形形状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方向上的垂直距离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设置不同的垂直距离,可以提升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设计自由程度,控制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分别依需要的运动状态进行移动,从而通过驱动各个所述调节杆23使得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得以准确的在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211具有第一轨道迹,所述第一调节杆23A的第一引导部232A中心在所述第一轨道211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一轨道迹,所述第一轨道迹限定所述第一轨道211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轨道迹由第一方程式或第二方程式形成,第一方程式为:X1=-(k*cos(t1)+m/θ*t1),Y1=k*sin(t1);所述第二方程式为:X1=-(k*cos(t1)-m/θ*t1),Y1=k*sin(t1);其中,所述第一方程式和所述第二方程式以所述第一调节杆23A的旋转轴的投影点为原点,所述第一轨道211与所述第一调节杆23A相连,以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移动方向的横向轴线作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21移动方向的纵向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点具有在所述坐标系内的横坐标X1和纵坐标Y1,k为所述第一引导部232A的旋转半径,所述第一引导部232A与所述第一轨道211相连,m为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之间的圆心距,θ为所述第一调节杆23A的最大旋转角度,t1为所述第一轨道迹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连线和-X轴之间的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杆23A的旋转轴为所述第一接合部231A的中心轴。
所述第二轨道221具有第二轨道迹,所述第二调节杆23B的第二引导部232B中心在所述第二轨道221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二轨道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轨道迹由第三方程式或第四方程式形成,第三方程式为:X2=-(k*cos(t2)+m/θ*t2),Y2=k*sin(t2);第四方程式为:X2=-(k*cos(t2)-m/θ*t2),Y2=k*sin(t2);其中,所述第三方程式和所述第四方程式以所述第二调节杆23B的旋转轴的投影点为原点,所述第二轨道221与所述第一调节杆23B相连,以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移动方向的横向轴线作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第二光圈片22移动方向的纵向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点具有在所述坐标系内的横坐标X2和纵坐标Y2,k为所述第二引导部232B的旋转半径,所述第二引导部232B与所述第二轨道221相连,m为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之间的圆心距,θ为所述第二调节杆23B的最大旋转角度,t2为所述第二轨道迹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连线和-X轴之间的角度。其中,所述第二调节杆23B的旋转轴为所述第二接合部231B的中心轴。
从而,通过所述第一轨道迹和第二轨道迹分别对所述第一轨道211和第二轨道221形状的限制,配合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使得相对侧的所述第一调节杆23A和所述第二调节杆23B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沿相反方向平移,从而实现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光圈孔径两级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轨道迹为第一方程式,所述第二轨道迹为第三方程式,或者,所述第一轨道迹为第二方程式,所述第二轨道迹为第四方程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形状不同,所述第一轨道迹为第一方程式,所述第二轨道迹为第四方程式,或者,所述第一轨道迹为第二方程式,所述第二轨道迹为第三方程式。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轨道迹按第一方程式:X1=-(k*cos(t1)+m/θ*t1),Y1=k*sin(t1);所述第二轨道迹按第三方程式:X2=-(k*cos(t2)+m/θ*t1),Y2=k*sin(t2)。
从而,相对于第二方程式和第四方程式形成的轨道,由第一方程式和第三方程式形成的轨道弧形更短,可减小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进而减小所述可变光圈装置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半径k为2.5mm~6mm,所述圆心距m为1.1mm~2.5mm,所述调节杆的最大旋转角度θ为30°~80°。
提供一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引导部232的旋转半径k大约为4mm,所述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圆25之间的圆心距m大约为1.75mm,所述调节杆23的最大旋转角度θ大约为60°(即π/3)。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槽213限定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平移行程,通过所述第二轨道221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槽223限定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行程。若通过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一限位槽213限定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平移行程,通过所述第二轨道221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限定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行程,从而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的两端并不需要在初始位或终止位完全重叠或两端连线在相同水平线上,可以允许一定余量存在,而且光圈变化更精准;若仅采用光圈片上的轨道或者所述限位槽中的一种对光圈片的平移进行限定,降低组装精度的影响,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涉。当使用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分别限定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行程时,所述限位槽沿平移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圆心距m加上所述限位柱115的直径,即所述限位槽沿平移方向的尺寸由圆心距m和在设置于限位槽中的限位柱115的尺寸决定。其中,在本申请中,横向为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方向,纵向为垂直于该平移方向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0位于所述光圈载体11纵向的正侧面和后侧面,所述正侧面和后侧面与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平移方向相垂直,各个所述调节杆23进一步包括突出部233,所述突出部233从所述调节杆23的第一端纵向向外延伸,即所述突出部233从所述调节杆23的接合部231一端向相邻的所述光圈载体11的正侧面或后侧面径向向外延伸,所述驱动组件30可驱动地连接所述突出部233,得以驱动所述调节杆23旋转。
换句话说,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0A和第二驱动组件30B,所述第一调节杆23A包括第一突出部233A,所述第二调节杆23B包括第二突出部233,所述第一突出部233A从所述第一调节杆23A的第一接合部231A一端向所述光圈载体11的后侧面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A位于所述光圈载体11的后侧面,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A可驱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突出部233A,得以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23A旋转;所述第二调节杆23B包括第二突出部233,所述第二突出部233从所述第二调节杆23B的第二接合部231一端向所述光圈载体11的正侧面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B位于所述光圈载体11的正侧面,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B可驱动地连接所述第二突出部233,得以驱动所述第二调节杆23B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0可以为各种马达,如SMA马达、压电马达、MEMS马达、步进电机或音圈马达,仅需驱动所述调节杆23旋转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线圈部32以及磁石部31,所述磁石部31包括磁石载体312及磁石311,所述磁石部3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圈载体11的正侧面或后侧面,所述磁石311固定于所述磁石载体312上,所述磁石载体312具有保持孔313,各个所述调节杆23的突出部233插入相对应的所述保持孔313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进一步包括外壳40,所述固定组件10位于所述外壳40内,所述线圈部32固定于所述外壳40,通过对所述线圈部32通电,得以驱动所述磁石部31横向移动。其中,所述盖体12也可以是所述外壳40的一部分,所述盖体12和所述外壳40可以是分体式,也可以是一体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驱动组件30进一步包括铁片33和滚珠34,所述铁片33安装于所述光圈载体11的正侧面或后侧面,所述铁片33的位置与所述磁石311相对应,所述磁石部31通过所述铁片33磁吸于所述光圈载体11的正侧面或后侧面,所述滚珠34设置于所述铁片33和所述磁石部31之间,使得所述磁石部31在移动时,减小所述磁石部31和所述光圈载体11之间的摩擦力,有效提升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调整光圈孔径的速度,其中,铁片33可以由本身不具磁性但能被磁石311吸引的材质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在大光圈状态或小光圈状态作为初始位,如将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在大光圈状态作为初始位,所述第一调节杆23A的第一引导部232A串接所述第一光圈片21的第一轨道211,所述第二调节杆23B的第二引导部232B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22的第二轨道221,所述第一轨道211和所述第二轨道221分别位于相对侧,所述第一光圈孔212的第一圆24和所述第二光圈孔222的第一圆24相重叠,所述第一引导部232A位于所述第一轨道211的外端,所述第二引导部232B位于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外端,所述限位柱115串接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第二限位槽223,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正向错位交接,所述限位柱115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的交接端,也就是说,所述限位柱115相对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223的左端,同时相对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13的右端。当将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从所述大光圈状态切换为小光圈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A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23A,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B驱动所述第二调节杆23B,各个所述线圈部32驱动所述磁石部31移动,推动相连的所述调节杆23向内转动,所述第一引导部232A沿着所述第一轨道211外端向内端转动,所述第二引导部232B沿着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外端向内端转动,由于受到所述限位柱115和所述限位槽的横向限制,所述第一引导部232A驱动所述第一光圈片21向右横向平移,所述第二引导部232B驱动所述第二光圈片22向左横向平移,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反向错位交接,所述限位柱115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3的交接端,所述限位柱115相对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223的右端,同时相对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13的左端,使得所述第二光圈孔222的第二圆25与所述第一光圈孔212的第二圆25相重叠,其中,所述第一轨道211的外端为靠近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A的一端,所述第一轨道211的内端为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A的一端,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外端为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B的一端,所述第二轨道221的内端为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B的一端。从而,通过设置在相对两侧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A和第二驱动组件30B,使得所述第一光圈片21和所述第二光圈片22分别被驱动,从而降低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A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B的驱动力要求,并能提升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转换光圈尺寸的速度,得以快速地在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如图8~10所示,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至少一个镜片和如上所述的其中一种可变光圈装置1,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设置于所述镜片的物侧或像侧,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安装有单侧的调节杆23或双侧的调节杆23。所述镜片可以安装于一体式透镜中,也可以安装于分体式镜头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可以安装于所述透镜的顶部,如图7所示,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也可以设置于分体式镜头之间,如图8所示。
其中,所述摄像模组为自动调焦模组(或称自动对焦模组)、潜望式摄像模组、变焦模组、定焦模组或可协调透镜模组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镜头、可变光圈装置1、滤光组件4以及感光组件5,所述镜头适于配置于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设置于所述镜头的顶部或分体式镜头之间,所述滤光组件4包括支架402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架402内的滤光元件401,所述滤光组件4位于所述镜头和所述感光组件5之间,所述感光组件5包括线路板503、感光芯片501以及电子元件502,所述感光芯片501和所述电子元件502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503的正面,所述滤光组件4通过支架402与所述感光组件5的线路板503相连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镜头为分体式镜头,所述镜头包括一第一镜头部件2及一第二镜头部件3(镜头部件的数量可以为更多,例如三个),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设置于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之间。例如,可以是先将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相固定形成一第二镜头部件组件,再将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粘接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组件上,具体的,可以直接将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粘接固定在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上。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其包括分体式镜头、可变光圈装置1、感光组件5以及至少一透镜驱动马达7,所述分体式镜头包括至少二镜头部件,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设置于二镜头部件之间或所述分体式镜头的上方,所述感光组件5包括感光芯片501,以用于接收所述分体式镜头的光线来成像,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适于驱动其中至少一镜头部件沿光轴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镜头包括第一镜头部件2、第二镜头部件3以及第三镜头部件6,所述第三镜头部件6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5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之间,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设置于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之间,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可驱动地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第二镜头部件3和第三镜头部件6中的至少一种,得以驱动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第二镜头部件3和第三镜头部件6中的至少一镜头部件沿光轴移动。从而实现带有可变光圈模组的分体式摄像模组的自动调焦功能。通过驱动镜头的部分进行移动而不驱动整个镜头及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一起移动,可以减小对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驱动力的需求,并缩小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的体积,其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与其他可变光圈模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透镜驱动马达7、第一镜头部件2、第二镜头部件3、可变光圈装置1及感光组件5,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包括第二镜筒302和至少一第二镜片301,所述第二镜片301容置于所述第二镜筒302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设置于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之间,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形成一第二镜头部件组件;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包括一第一镜筒202及至少一第一镜片201,所述第一镜片201容置于所述第一镜筒202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通过所述第一镜筒202固定于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组件相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组件可以固定于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上,也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上,从而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沿光轴移动,实现带有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分体式摄像模组的自动调焦功能。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相固定,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可以通过胶水8粘接固定于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上,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则固定于所述可变光圈或固定于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上,从而可以通过驱动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沿光轴移动实现带有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分体式摄像模组的自动调焦功能。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一种摄像模组包括一透镜驱动马达7、一第一镜头部件2、一第二镜头部件3、一第三镜头部件6、一可变光圈装置1及一感光组件5,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包括一第一镜筒202及至少一第一镜片201,所述第一镜片201容置于所述第一镜筒202中,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包括一第二镜筒302及至少一第二镜片301,所述第二镜片301容置于所述第二镜筒302中,所述第三镜头部件6包括一第三镜筒602及至少一第三镜片601,所述第三镜片601容置于所述第三镜筒602中,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相固定,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可以通过胶水8粘接固定于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上,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进一步固定在所述第三镜头部件6上,从而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沿光轴移动,实现带有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分体式摄像模组的自动调焦功能。
实施例3相对于实施例2而言,通过第三镜头部件6使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中第二镜片301的数量可以减小,从而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所需要的驱动力更小。
实施例4
如图16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一种摄像模组包括一透镜驱动马达7、一第一镜头部件2、一第二镜头部件3、一第三镜头部件6、一可变光圈装置1及一感光组件5,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包括一第一镜筒202及至少一第一镜片201,所述第一镜片201容置于所述第一镜筒202中,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包括一第二镜筒302及至少一第二镜片301,所述第二镜片301容置于所述第二镜筒302中,所述第三镜头部件6包括一第三镜筒602及至少一第三镜片601,所述第三镜片601容置于所述第三镜筒602中,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与所述第三镜头部件6和所述感光组件5相固定,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可以通过胶水8粘接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从而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能够驱动所述第三镜头部件6沿光轴移动,实现带有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分体式摄像模组的自动调焦功能,该方式同样可以使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所需要的驱动力更小。
在上述四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可以不固定于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而直接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
实施例5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透镜驱动马达7、第一镜头部件2、第二镜头部件3、可变光圈装置1及感光组件5,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包括第二镜头部件3和至少一第二镜片301,所述第二镜片301容置于所述第二镜筒302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设置于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的上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包括一第一镜筒202及至少一第一镜片201,所述第一镜片201容置于所述第一镜筒202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通过所述第一镜筒202固定于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组件相固定,从而通过主动校准方式,将带有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的透镜驱动马达7固定在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上,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相固定。
在实施例5的方案中,透镜驱动马达7、第一镜头部件2、第二镜头部件3之间可以先固定进而安装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降低组装中复杂程度,使组装效率提升,模组结构复杂程度的降低,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模组的可靠性。
在上述方案中,各镜头部件之间的组装均可以通过主动校准的方式进行组装,有利于调整各镜头部件的制造公差及其与其他元件之间组装公差的调整。
在上述模组结构方案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可以通过软板与感光组件5的线路板503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嵌入式注塑工艺将电导线设置在镜筒中,从而实现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与感光组件5的线路板503电连接,或者是通过LDS技术(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在镜筒和/或支架402的表面镀设导电镀层(例如可以是镍钯金的镀层),实现可变光圈与感光组件5的线路板503的电连接。
优选地,被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驱动的镜头部件只有一片透镜,减小对所述透镜驱动马达7的要求。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带有所述可变光圈装置1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S100将可变光圈装置1与第二镜头部件3组装成第二镜头部件组件;
S200分别摄取第一镜头部件2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组件;
S300预定位,将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组件沿光轴排布,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组件所组成的光学系统得以成像;
S400主动校准,感光组件5通电获取分体式镜头所成的图像,通过SFR、MTF等图像算法计算待调整量,根据待调整量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至少一个方向是指xyz(水平及垂直方向)uvw(分别是绕x、y、z轴旋转的方向)六轴方向上的至少一个)实时主动调整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3之间的相对位置,一次或多次调整后使分体式镜头的成像品质(主要包含峰值、场曲、像散等光学参数)达到目标值;
S500最后通过固化粘接剂,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组件于主动校准所确定的位置。
其中,所述组装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S600:在步骤S300预定位之前,或在步骤S400主动校准之后,布设粘接剂(即,完成分体式镜头成像品质校正后,移开所述第一镜头部件2,在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组件上布设粘接剂)。
其中,所述组装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S800:将透镜驱动马达7与其中一个镜头部件相固定,适于驱动分体式镜头的至少一镜头部件沿光轴移动,所述镜头部件为第一镜头部件2、第二镜头部件3或第三镜头部件6。
其中,所述X、Y、Z、U、V、W六轴方向也即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倾斜方向和圆周方向,如图11所示。
在本申请中粘接剂适于通过可见光、紫外线、烘烤等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固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主动校正的方式调整第一镜头部件2和第二镜头部件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补偿各镜头部件本身的制造公差以及各镜头部件和可变光圈装置1之间的组装公差,从而使分体式镜头的成像品质满足拍摄的需求。特别的,上述主动调整方式还可以补偿摄像模组的组装公差,例如,可以补偿感光组件5中感光芯片501弯曲带来的场曲问题,还可以依据实际的拍摄需求,对分体式镜头的参数进行调整。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21)
1.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组件,其包括光圈载体,所述光圈载体设有通孔和壳体,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壳体;
光圈组件,其包括第一光圈片、第二光圈片以及至少一调节杆,所述光圈组件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光圈载体上,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接合于所述壳体,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接合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移动,使得所述光圈组件在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第一光圈孔,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第二光圈孔,所述第一光圈孔和第二光圈孔均具有第一圆和第二圆,所述第一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平移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光圈孔和所述第二光圈孔中的第一圆和第二圆的排列位置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面设有一接合孔,所述调节杆包括接合部以及引导部,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引导部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杆的两端,所述接合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接合孔,所述引导部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和所述第一光圈片,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沿相反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层叠地设置于所述光圈载体上,所述光圈载体设有至少一限位柱,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分别设有至少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和所述第一光圈片的限位槽,使得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横向平移,所述限位槽的长边与平移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载体设有一对所述限位柱,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一对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一对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纵向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纵向两侧,各个所述限位柱分别从所述壳体的顶面两侧向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一角,所述第二轨道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一角,所述引导部可转动地串接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一轨道,得以使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向相反方向平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弧形形状不同,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平移方向上的垂直距离相同,使得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在初始位和终止位相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圈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中间,所述第二光圈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中间,所述第一光圈孔和所述第二光圈孔的形状相同且轴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具有第一轨道迹,所述调节杆的引导部在所述第一轨道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一轨道迹,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第一方程式:X1=-(k*cos(t1)+m/θ*t1),Y1=k*sin(t1);
所述第二轨道具有第二轨道迹,所述调节杆的引导部在所述第二轨道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二轨道迹,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第二方程式:X2=-(k*cos(t2)-m/θ*t2),Y2=k*sin(t2);
其中,所述第一方程式和所述第二方程式以所述调节杆的旋转轴的投影点为原点,以所述第一光圈片的移动方向的横向轴线作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移动方向的纵向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点具有在所述坐标系内的横坐标X1和纵坐标Y1,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点具有在所述坐标系内的横坐标X2和纵坐标Y2,k为所述引导部的旋转半径,m为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之间的圆心距,θ为所述调节杆的最大旋转角度,t1为所述第一轨道迹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连线和-X轴之间的角度,t2为所述第二轨道迹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连线和-X轴之间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半径k为2.5mm~6mm,所述圆心距m为1.1mm~2.5mm,所述调节杆的最大旋转角度θ为30°~8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第一方程式为:X1=-(4*cos(t1)+1.75/π*3*t1),Y1=4*sin(t1);
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第二方程式为:X2=-(4*cos(t2)-1.75/π*3*t2),Y2=4*sin(t2)。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相分离或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的直径比值为1.8~2.5。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与所述第一圆相重叠的周长部分≤所述第二圆周长的一半,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的直径比值为2或7/3。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的下方,或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进一步包括盖体,在所述盖体和所述光圈载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光圈组件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盖体设有通光孔和多个固定凹槽,所述通光孔与所述通孔轴向对齐,所述光圈载体设有多个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从所述壳体顶面向所述固定凹槽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孔位于所述壳体顶面的一角落,所述固定凸起位于所述壳体顶面的其他角落,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壳体顶面的对角侧,所述限位柱与对角侧的所述固定凸起相邻。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光圈载体的正侧面,所述正侧面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的平移方向相垂直,所述调节杆进一步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调节杆的接合部一端向所述光圈载体的正侧面径向向外延伸,所述驱动组件可驱动地连接所述突出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线圈部以及磁石部,所述磁石部包括磁石载体及磁石,所述磁石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圈载体的正侧面,所述磁石固定于所述磁石载体上,所述磁石载体具有保持孔,所述调节杆的突出部插入所述保持孔中,通过对所述线圈部通电,得以驱动所述磁石部横向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铁片和滚珠,所述铁片安装于所述光圈载体的正侧面,所述磁石部通过所述铁片磁吸于所述光圈载体的正侧面,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铁片和所述磁石部之间。
19.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镜片和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所述可变光圈装置设置于所述镜片的物侧或像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为自动调焦模组、潜望式摄像模组、变焦模组、定焦模组或可协调透镜模组中的一种。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37941.0A CN114666465B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
PCT/CN2021/134370 WO2022135081A1 (zh) | 2020-12-23 | 2021-11-30 |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37941.0A CN114666465B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66465A CN114666465A (zh) | 2022-06-24 |
CN114666465B true CN114666465B (zh) | 2023-04-18 |
Family
ID=8202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37941.0A Active CN114666465B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66465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48872A (zh) * | 2019-05-16 | 2020-11-17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26104A1 (ja) * | 2010-08-23 | 2012-03-01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
JP2014119482A (ja) * | 2012-12-13 | 2014-06-30 | Canon Inc | 光量調節装置、光学機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CN207008256U (zh) * | 2017-07-07 | 2018-02-13 | 苏州新成光电器件厂 | 一种步进驱动多叶片自动光圈模组 |
CN210323702U (zh) * | 2019-05-16 | 2020-04-14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12-23 CN CN202011537941.0A patent/CN11466646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48872A (zh) * | 2019-05-16 | 2020-11-17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66465A (zh) | 2022-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478220B2 (ja) | カメラレンズバレ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学装置 | |
JP5825534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KR100649638B1 (ko) | 조립성이 향상된 렌즈 이송장치 | |
KR101972302B1 (ko) | 자동 초점 카메라 모듈 | |
WO2011055503A1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の調整治具 | |
US20120218651A1 (en) | Drive mechanism and imaging device using same | |
KR20110008478U (ko) | 카메라 모듈용 베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렌즈 액츄에이터 | |
CN114660872B (zh)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JP2006317932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 |
CN214756582U (zh) | 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 |
JP6207955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KR101072404B1 (ko) | 요크를 사용하지 않는 카메라 자동초점 조절장치 | |
CN115428429B (zh) | 潜望式摄像模组、多摄摄像模组和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 | |
JP2021521482A (ja) | 特に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の薄型レンズ光学モジュール | |
US20090086035A1 (en) | Vibration isolating unit, image taking unit, and image taking apparatus | |
KR101888961B1 (ko) | 카메라 모듈의 조립 방법 | |
KR102573058B1 (ko) | 카메라 모듈 및 전자기기 | |
WO2022135081A1 (zh) |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 |
CN114666465B (zh) |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 |
KR101134048B1 (ko) |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14745476B (zh) |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 |
JP2011118334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11099901A (ja) | 撮像装置 | |
CN113534387B (zh) | 镜头驱动模块与电子装置 | |
CN115412653A (zh) | 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