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5205B - 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5205B
CN114665205B CN202210548439.2A CN202210548439A CN114665205B CN 114665205 B CN114665205 B CN 114665205B CN 202210548439 A CN202210548439 A CN 202210548439A CN 114665205 B CN114665205 B CN 114665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pack
insulating
shee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84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5205A (zh
Inventor
汪波
浦辰娴
霍琪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84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5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5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5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5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5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其中电池组包括支撑结构单元及顶板结构单元;支撑结构单元包括底板及若干单体电池;顶板结构单元包括绝缘平板层、第一支撑条及片状汇流排;片状汇流排与单体电池的顶盖平行设置,并与极柱体电连接;所有的片状汇流排的上表面等高;第一支撑条的上沿与片状汇流排的上表面等高;绝缘平板层架设于第一支撑条及片状汇流排的上表面;在底板与单体电池壳底之间设有固定胶层,固定胶层的厚度大于片状汇流排上表面与壳底间的高度公差。本发明最大程度了减小了CTC电池组中不同单体电池间的高度公差,使其能够均衡承压,有效提高了电池组的整体性及结构强度,保证电池组能够稳定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
背景技术
特斯拉在2021年6月公开了一份电池系统的专利,专利名为IntegratedEnergyStorage System,专利号为US 2021/0159567 A1,专利中详细阐述了圆柱形电池组与箱体连接的结构,以及箱体与汽车底盘结构一体化的技术,但未公开多电池如何构建一体化抗承压结构StructuralBattery。特斯拉CTC电池系统集成方案的主要特点之一为:将上设乘员舱的整车地板与电池包上壳体合二为一,车身与底盘集成一体化,地板面板密封电池。
乘员舱地板上承载了较大的压力。由于电池箱表面积较大,完全用高强度钢结构的悬空跨接桥,将压力集中在电池箱侧壁结构上来实现高承压,除对材料强度有较高要求外,跨接桥高度方向有向上结构增高需求,将增大整车在高度方向的设计紧张度。
如何在CTC结构下,既保证乘员舱底板的不抬升,又能将电池组的不可受压的大平面面积利用起来,分担上方的承压压力,使得乘员舱的不均衡较大压力,也可部分转接为均衡分布在电池箱底的较小压强,是业界努力想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电池组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包括:
-支撑结构单元,支撑结构单元包括底板及设置于底板上方的若干阵列排列的单体电池;单体电池包括极柱体、顶盖、侧面壳体及壳底;极柱体凸出设置于顶盖上;
-顶板结构单元,顶板结构单元包括绝缘平板层及衬垫结构;衬垫结构包括设置在每个单体电池上的第一支撑条及片状汇流排;片状汇流排与顶盖平行设置,至少部分架设连接于极柱体上,并与极柱体电连接;所有的片状汇流排的上表面等高;第一支撑条设置于顶盖上,第一支撑条的上沿与片状汇流排的上表面等高;绝缘平板层架设于第一支撑条及片状汇流排的上表面;
在底板与壳底之间设有固定胶层,固定胶层的厚度大于片状汇流排上表面与壳底间的高度公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第一支撑条与顶盖之间设有结构胶,结构胶的厚度大于片状汇流排与顶盖间的高度公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绝缘平板层与片状汇流排及第一支撑条间通过结构胶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衬垫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顶盖上的第二支撑条,第二支撑条的上沿支撑于片状汇流排下表面;第二支撑条分别与片状汇流排及顶盖结构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分别设置于顶盖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圈梁结构单元,圈梁结构单元包括若干设置于相邻的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上的至少上或下部的绝缘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若干绝缘块的厚度相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绝缘块的一侧与相邻对应的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的轮廓相匹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圈梁结构单元包括上圈梁结构,上圈梁结构包括数个设置于相邻的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上部并抵紧连接的第一绝缘块;所有的第一绝缘块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圈梁结构单元包括下圈梁结构,下圈梁结构包括数个设置于相邻的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下部并抵紧连接的第二绝缘块,所有的第二绝缘块的下表面均与底板结构连接,所有的第二绝缘块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绝缘块及第二绝缘块的中心设置于相邻的两侧中心支撑点的连线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电池阵列包括数个单体电池纵向排列的为直线形的纵向电池列,多个平行且等长的纵向电池列错位排列,纵向电池列间相邻的单体电池交错排列,组成折线形的横向电池行;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单体电池等间距,横向电池行中相邻的单体电池中线连线等间距。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单体电池通过若干绝缘块与相邻的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间,在单体电池的若干高度方向,形成若干同层的至少等分三方向辐射状稳定支撑连接结构,且同层的数个辐射状连接结构相互共边连接,组成网格状连续结构的电池阵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单体电池通过若干绝缘块与相邻的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间,在单体电池的若干高度方向,形成若干同层的等分六方向辐射状稳定支撑连接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至少一外压加固单元,外压加固单元包括若干外侧绝缘块或封闭的紧固箍条;外侧绝缘块的一侧与其对应的电池阵列的外周侧面的轮廓相匹配;或,封闭的紧固箍条侧向向内抵紧电池阵列的外周的大部分单体电池的最外侧的侧面壳体;
外侧绝缘块设置于电池阵列的外周侧面,至少一侧抵紧连接于电池阵列外周的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的下部外侧,另一侧抵紧连接于其外侧的封闭连接的外周围挡,相邻的外侧绝缘块之间封闭稳固结构连接;或,封闭的紧固箍条抵紧连接于电池阵列外周的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的下部外侧;
所有的外侧绝缘块的下表面均与底板结构连接,外侧绝缘块的高度不低于圈梁结构单元中设置于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下部的绝缘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圈梁结构单元还包括第一转接块及第二转接块;第一转接块设置于纵向电池列的两端,用于补齐纵向电池列的长度;第二转接块设置于电池阵列中最外侧的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单体电池之间,用于补平相邻侧面壳体间的外周侧面;
外侧绝缘块与第一转接块、第二转接块抵紧并结构连接;
或者,第一转接块及第二转接块约束于封闭的紧固箍条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绝缘块、外侧绝缘块、第一转接块及第二转接块与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间设有结构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结构胶包括UV结构胶、厌氧胶、聚脲或导热胶;结构胶具有可低温固化、固化后具有较强粘结性和抗挤压性,且熔点较高的性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胶层包括UV结构胶、厌氧胶、聚脲或导热胶;底板包括透明绝缘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单体电池包括单体圆柱形电池或单体方向电池;
极柱体设置于单体圆柱形电池的顶盖的中央,极柱体为单体圆柱形电池的一极性极柱,至少侧面壳体为单体圆柱形电池的另一极性极柱;
或,极柱体设置于单体方形电池的顶盖的两侧,极柱体分别为单体方形电池的一极性极柱。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片状汇流排电连接于单体电池顶部的极柱体,片状汇流排与另一极性极柱绝缘;
在矩形治具中,将单体电池排成纵向电池列,多个纵向电池列平行错位排列,形成电池阵列;
列间相邻的单体电池组通过片状汇流排串联电连接;
每个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与相邻的单体电池绝缘及限位的绝缘块;
电池阵列顶部或底部加压至所有片状汇流排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
调节设置于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的下部的绝缘块至等高;
电池阵列外周底部设置外侧绝缘块并对其挤紧;
在底板上设置固定胶层,固定胶层的厚度大于片状汇流排上表面与单体电池壳底间的高度公差;
每个单体电池的顶盖上设置第一支撑条,第一支撑条与顶盖间设结构胶;
绝缘平板层加压压接于等高的片状汇流排上表面,并下压第一支撑条至紧固连接;
固化结构胶,撤离治具,得到均衡承压电池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形成电池阵列的步骤中,还包括:
在相邻纵向电池列头尾错位处设置第一转接块,补平电池列长度;
在电池阵列最外侧的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单体电池间设置第二转接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每个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与相邻的单体电池绝缘及限位的绝缘块步骤后,还包括:
在所有单体电池的顶盖上设置第二支撑条,在第二支撑条的至少下沿与顶盖间设置结构胶,第二支撑条加结构胶后的上沿高于单体电池极柱体的上表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一体化电池箱,包括如上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固定板及挡板;固定板设置于均衡承压电池组外周的两个相邻侧边;挡板设置于均衡承压电池组外周的另外两个相邻侧边,并分别与固定板连接形成稳定合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箱底,箱底包括底板;
或者,箱底与底板之间通过速干聚脲材料固接。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包括支撑结构单元、顶板结构单元及圈梁结构单元,其中,支撑结构单元包括底板以及阵列排列的若干单体电池,顶板结构单元包括绝缘平板层及衬垫结构,绝缘平板层能够作为电池包的上盖并承压,衬垫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条和片状汇流排,衬垫结构一方面可以电连接相邻的单体电池,实现串联电连接或并联电连接,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单体电池上极柱体间的承压与抗震能力;在底板与单体电池壳底之间涂覆有固定胶层,且固定胶层厚度大于片状汇流上表面与壳底之间的高度公差,以保证在电池组顶部受力下压时,底部形成面承托,各个单体电池的高度自动调节并保持一致,保证电池组均衡承压以承托壳底,更加均衡稳定,避免影响单体电池间的电阻值而造成的电池循环寿命下降;更进一步的,衬垫结构中的第一支撑条与单体电池的顶盖之间设有结构胶,且该处的结构胶厚度大于片状汇流排与顶盖间的高度公差,以保证在电池组顶部受力下压时,各个单体电池顶部的极柱体间的高度保持一致;而圈梁结构单元设置于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上,包括上圈梁结构及下圈梁结构,上圈梁结构间等高且都位于同一平面,下圈梁结构均与底板结构连接,上圈梁结构及下圈梁结构类似建筑中的圈梁,可以将某个单体电池的压力均衡分配到与其连接的其他单体电池上,降低压强,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组的整体性及抗剪、抗拉强度,避免车体震动对电池组带来破坏。
在本申请一种优选方案中,电池组还包括外压加固单元,其设置于电池阵列中最外侧的单体电池的底部,用于修复顶部倾斜。外压加固单元还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其高度越高,垂直度的影响越大;厚度越大,外压加固单元因底部摩擦面积大,被平移的可能性越小。综上,修复支撑结构单元的能力越强。电池组与箱壁挤压后,其与外压加固单元的间隙越小,抗支撑结构单元倾斜的能力越好。
进一步地,在圈梁结构单元中还包括第一、第二转接块,分别设置于电池阵列中相邻纵向电池列头尾错位处,及最外侧的纵向电池列相邻的单体电池间,二者与外压加固单元共同形成环形封闭状的等高外压加固结构,使得外压加固单元的垂直抵接面积更大,有利于抵御支撑结构单元各向的倾斜。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中,电池阵列中包括数个纵向电池列,多个平行且等长纵向电池列错位排列,列间相邻的单体电池交错排列,组成折线形的横向电池行,最后形成网格状连续结构的电池阵列,列间相邻的单体电池间通过顶板结构单元中的汇流排完成高效的串联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整体性、结构强度及空间利用率。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一体化电池箱,将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或纯电动汽车,能够减少或优化成组电池包外的功能组件的设置、强化电池包作为底盘结构件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降低电池箱的重量,很好的解决了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中一大痛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均衡承压电池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均衡承压电池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均衡承压电池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均衡承压电池组俯视图;
图7为图4的底面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均衡承压电池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一体化电池箱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5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一体化电池箱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单体电池100,极柱体101,顶盖102,侧面壳体103,壳底104;底板200;绝缘平板层300;第一支撑条400;第二支撑条500;片状汇流排600;第一绝缘块700;第二绝缘块800;外侧绝缘块900;固定板110;挡板120;固定胶层130;第一转接块140,第二转接块1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提供了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最大程度了减小了CTC电池系统中不同单体电池间的高度公差,使其能够均衡承压,有效提高了电池组的整体性及结构强度,保证电池组能够稳定正常工作。
实施例1
在新能源车辆或储能系统的动力电池CTC成组应用中,电池包上盖作为乘员舱地板的结构,在受力承载时会产生Z向上的形变,由于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100的高度都存在公差,因此当电池包顶部受压发生形变时,每个单体电池100的受压不均衡,造成不同单体电池100间的电阻值不尽相同,轻则影响电池循环寿命及整车使用寿命,重则导致高压漏电或电芯漏液,进而触发热失控发生起火爆炸,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原因,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定结构使得其适用于新能源车辆或储能系统的动力电池CTC成组应用中,且同样适用于低速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及其他小功率储能产品中。
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00为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可以选自于圆柱形的18650电池、21700电池、46800电池等,但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任何规格的单体圆柱形电池均适用于本实施例的方案中。
根据图1-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包括:
支撑结构单元,支撑结构单元包括底板200及设置于底板200上方的若干阵列排列的单体电池100,底板200优选为透明绝缘材料制成;电池阵列中所有单体电池100均同向设置;单体电池100包括极柱体101、顶盖102、侧面壳体103及壳底104;极柱体101是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的一极性极柱,且凸出设置于顶盖102的中央;至少侧面壳体103为单体电池100的另一极性极柱;
顶板结构单元,顶板结构单元包括绝缘平板层300及衬垫结构;优选地,衬垫结构包括设置在每个单体电池100上的第一支撑条400、第二支撑条500及片状汇流排600;
优选地,第一支撑条400与第二支撑条500平行分设于顶盖102的两侧,以形成稳定的支撑,绝缘平板层300在顶盖102上区域内的任一点上的压力,可均衡分解到顶盖102的左右两侧区域;片状汇流排600与顶盖102平行设置,架设连接于第二支撑条500的上沿及至少部分极柱体101上,并与极柱体101电连接;所有的片状汇流排600的上表面等高;第一支撑条400的上沿与片状汇流排600的上表面等高;绝缘平板层300架设于第一支撑条400及片状汇流排600的上表面;优选地,绝缘平板层300与片状汇流排600及第一支撑条400间通过结构胶连接;
在底板200与壳底104之间设有固定胶层130,固定胶层130可选为UV结构胶、厌氧胶、聚脲或导热胶,固定胶层130的厚度大于片状汇流排600上表面与壳底104间的高度公差,并且在制备该电池组时,顶部加压,通过固定胶层130的变形,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同单体电池100间高度的公差,当固定胶层130固化后电池组制备完成,当顶板结构单元受力下压而发生形变时,底面形成面承托,各个单体电池100的高度自动调节并保持一致,保证电池组均衡承压以承托壳底104,更加均衡稳定,避免影响单体电池100间的电阻值而造成的电池循环寿命下降;而由于单体电池100的壳底104热敏感,固定胶层130优选常温固化的具有一定剪切力的导热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单体电池100之间的高度公差主要来自于单体电池100侧面壳体103之间的高度公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00间的公差仅由底板200与壳底104之间设置结构胶进行调整。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均衡承压电池组还包括圈梁结构单元,具体包括上圈梁结构及下圈梁结构,二者均包括若干设置于相邻的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上的等高的绝缘块。
优选地,上圈梁结构包括数个设置于相邻的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上部并抵紧连接的第一绝缘块700,优选地,第一绝缘块700位于同一平面,用于将某一单体电池100上的压力均衡分到与其相邻的其他单体电池100上,以降低压强;优选地,下圈梁结构包括数个设置于相邻的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下部并抵紧连接的第二绝缘块800,所有的第二绝缘块800的下表面均与底板200结构连接,用于将某一单体电池100上的压力均衡分到下圈梁结构所覆盖的面上,以降低压强。优选地,第一绝缘块700及第二绝缘块800与相邻的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的轮廓相匹配,有利于抗平行圆柱体(也即电池阵列)间的平行侧移。
优选地,第一绝缘块700及第二绝缘块800的中心设置于相邻的单体电池100的中心连线上。
平面状圈梁结构单元能够稳定分解上部压力给支撑结构单元中的每个侧面壳体103上,使得每个单体电池100的柱体上(上圈梁结构之作用)和电池组底部(下圈梁结构之作用)均衡承压以及对底板200均衡施压;顶部上承受的不均衡压力转化为底部的均衡压强。优选地,所有第一绝缘块700的厚度等同,所有第二绝缘块800的厚度亦等同,以确保某一单体电池100在受到压力时将压力均衡分配给同一层的圈梁结构连接的其他单体电池100上。
优选地,上述片状汇流排600为片状金属折弯后制成,在片状汇流排600与单体电池100的极柱的接触面涂覆导电胶。
如图3,优选的,片状汇流排600的一端与单体电池100的极柱体101电连接,弯折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电连接,第一绝缘块700设置于片状汇流排600的弯折端与单体电池100之间。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电池阵列包括数个单体电池100纵向排列的为直线形的纵向电池列,在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单体电池100通过片状汇流排600串联电连接;多个等长的纵向电池列平行同向排列,得到一个矩形的电池阵列,在阵列中相邻的单体电池100之间均设有第一绝缘块700与第二绝缘块800。
如图4,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整体性、结构强度及空间利用率,在电池阵列中,数个单体电池100纵向排列的为直线形的纵向电池列个平行且等长的纵向电池列错位排列,纵向电池列间相邻的单体电池100交错排列,组成折线形的横向电池行,在横向电池行中,相邻的单体电池100通过片状汇流排600串联电连接;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单体电池100等间距,横向电池行中相邻的单体电池100中线连线等间距。
优选地,参考图6,第一支撑条400靠近所述片状汇流排600一侧由导体材料制成,另一侧由绝缘材料制成,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条400的导体侧与所述片状汇流排600电连接,实现相邻的横向电池行间的并联电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电池阵列中,每个单体电池100通过若干上圈梁结构、下圈梁结构与相邻的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间,在单体电池100的至少两个高度方向,形成若干同层的至少等分三方向的辐射状稳定支撑连接结构,数个辐射状连接结构相互共边连接,组成立体多层网格状连续结构的电池阵列,有利于抵御外部切向力造成的多柱平行体(也即电池阵列)的旋扭。
更优选地,辐射状稳定支撑连接结构呈等分六向米字型结构,有利于抗各向挤压。
优选地,圈梁结构单元还包括第一转接块140及第二转接块150;第一转接块140设置于纵向电池列的两端,用于补齐纵向电池列的长度;第二转接块150设置于电池阵列中最外侧的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单体电池之间,用于补平相邻侧面壳体间的外周侧面。
优选地,上述电池组还包括至少一外压加固单元,有助于防止底高比较小的单体电池100上部的倾斜,或振动中轻微倾斜后施加反作用力,帮助其恢复直立状态。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上述支撑结构单元或单体电池100的直径与高度比较小时,外压加固单元包括若干外侧绝缘块900及其外周围挡,外侧绝缘块900与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的轮廓相匹配,外侧绝缘块至少一侧抵紧连接于电池阵列外周的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的下部外侧,另一侧抵紧连接于其外侧的封闭连接的外周围挡,优选地,外侧绝缘块900与第一转接块140、第二转接块150抵紧并结构连接,相邻的外侧绝缘块900之间封闭稳固结构连接,形成环形封闭装等高外压加固结构,有利于抵御支撑结构单元各向的倾斜,加固支撑结构单元的直立稳定性,紧固支撑结构单元的内部结构。优选地,所有的外侧绝缘块900的下表面均与底板200结构连接,外侧绝缘块900的高度不低于第二绝缘块800的高度。
优选地,外侧绝缘块900须有一定高度和厚度,高度越高,垂直度的影响越大;厚度越大,外侧绝缘块900因底部摩擦面积大,被平移的可能性越小。综上,修复支撑结构单元的能力越强。电池组与箱壁挤压后,其与外压加固单元的间隙越小,抗支撑结构单元倾斜的能力越好。
优选地,第一绝缘块700、第二绝缘块800及外侧绝缘块与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间通过结构胶紧固连接。
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上述支撑结构单元或单体电池100的直径与高度比较小时,外压加固单元包括外侧绝缘块及其外周围挡,更优选地,此时外压加固单元为封闭的紧固箍条,封闭的紧固箍条侧向向内抵紧电池阵列的外周的大部分单体电池100的最外侧的侧面壳体103;优选地,封闭的紧固箍条抵紧连接于于电池阵列外周的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的下部外侧,用于紧固支撑结构单元的内部结构;优选地,第一转接块140及第二转接块150约束于封闭的紧固箍条内,形成环形封闭装等高外压加固结构,有利于抵御支撑结构单元各向的倾斜,加固支撑结构单元的直立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结构胶为可低温固化、固化后具有较强粘结性和抗挤压性、熔点较高的胶粘剂,具体可选UV结构胶、厌氧胶、聚脲或导热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包括支撑结构单元、圈梁结构单元、顶板结构单元及外压加固单元,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条400与顶盖102之间还设有结构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单体电池100间的高度公差不仅来源于单体电池100侧面壳体103之间的高度公差,在不同单体电池100的极柱体101之间也存在公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00间的公差由底板200与壳底104之间设置结构胶,以及第一支撑条400与顶盖102之间设置的结构胶共同进行调整。
优选地,第一支撑条400与顶盖102之间结构胶的厚度大于片状汇流排600与顶盖102间的高度公差,并且在制备该电池组时,顶部加压,通过结构胶的变形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同单体电池100的极柱体101间高度的公差,当结构胶固化后电池组制备完成,在电池组顶部受力下压时,各个单体电池100顶部的极柱体101间的高度保持一致,进而保证电池组均衡承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包括支撑结构单元、圈梁结构单元、顶板结构单元及外压加固单元,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00为单体方形电池。
参考图8,极柱体101设置于单体方形电池的顶盖102的两侧,极柱体101分别为所述单体电池100的一极性极柱,而其侧面壳体103为第三极柱体101。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结构单元包括绝缘平板层300及衬垫结构,优选地,衬垫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条400及片状汇流排600,第一支撑条400与片状汇流排600分别设置于顶盖102的两侧。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片状汇流排600为直片状金属制成,在片状汇流排600与单体电池100的极柱的接触面涂覆导电胶,相邻的单体电池100通过片状汇流排600实现电连接。
优选地,衬垫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条500,第二支撑条500设置于片状汇流排600与顶盖102之间。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单元包括底板200及阵列排列的单体电池100,电池阵列包括数个单体电池100纵向排列的为直线形的纵向电池列,在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单体电池100通过片状汇流排600串联电连接;多个等长的纵向电池列平行同向排列,得到一个矩形的电池阵列,在阵列中相邻的单体电池100之间均设有第一绝缘块700与第二绝缘块800,以及形成相邻壳体间抵紧连接稳定结构。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底板200与壳底104之间设有固定胶层130,固定胶层130的厚度大于片状汇流排600上表面与壳底104间的高度公差,在制备时通过固定胶层130的变形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同单体电池100间高度的公差,当固定胶层130固化后电池组制备完成,当顶板结构单元受力下压而发生形变时,各个单体电池100的高度保持一致,保证电池组均衡承压。
更优选地,在第一支撑条400与顶盖102之间还设有结构胶,且该处结构胶的厚度大于片状汇流排600与顶盖102间的高度公差,在制备时通过结构胶的变形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同单体电池100的极柱体101间高度的公差,当结构胶固化后电池组制备完成,在电池组顶部受力下压时,各个单体电池100顶部的极柱体101间的高度保持一致,进一步保证电池组均衡承压。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2中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已经包括于实施例1或2中的特征在本实施例中得到自然继承。
在矩形治具中,将单体电池100排列成一电池列;
第一绝缘块700、第二绝缘块800与单体电池100的抵接面设有适配曲面,且在适配曲面与两侧的非抵接面的交界边缘上,设有切口;优选地,部分第一绝缘块700、第二绝缘块800的两侧抵接的单体电池100侧面壳体103间设有片状汇流排600,制备得到具有限位特性的第一、第二电连接块。
将第一绝缘块700和第二绝缘块800相间设置于相邻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间的上部和底部,用于限位相邻侧面壳体103间的距离和绝缘,得到一纵向电池列;横向顺序设置多个纵向排列的电池列,相邻的纵向电池列间平行错位排列。
相邻纵向电池列头尾错位处设置第一转接块140,补平电池列长度;在电池阵列最边缘的纵向电池列的单体电池100间设有第二转接块150;优选地,第一转接块140、第二转接块150与单体电池100的抵接面设有适配曲面,且在适配曲面与两侧的非抵接面的交界边缘上,设有切口。
相邻纵向电池列列间的一对欲串联的相邻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间的上部和/或底部间设置第一电连接块和第二电连接块,电连接块呈折线形的电池行形状,用于限位相邻纵向电池列间的距离以及形成串联的横向电池行;另一对欲非串联的相邻电池间,以及欲串联的相邻电池的侧面壳体103间为设置电连接块的位置处,设置第一绝缘块700和/或第二绝缘块800,用于限位相邻纵向电池列间的距离和侧面壳体103间的绝缘,或另一对欲非串联的相邻单体电池100间隔空设置,用于限位相邻单体电池100侧面壳体103间的绝缘。
片状汇流排600靠近第一绝缘块700的部分区域为延伸部,延伸部整形为适配单体电池100侧面壳体103的形状,靠近另一端的部分区域为连接部,连接部保持平面,得到片状汇流排600。
纵向电池列的相邻电池间的第一绝缘块700与一侧面壳体103间插入片状汇流排600的延伸部,延伸部与侧面壳体103间夹有常温固化导电胶,连接部在电池壳顶上方向上直立。
矩形治具两侧依纵横顺序依次交替适当向内挤紧,挤紧至治具与电池阵列可随动不脱离,纵向电池列的延伸部与侧面壳体103电连接;相邻欲串联单体电池100侧面壳体103间通过与第一或第二电连接块间设置的常温固化导电胶实现串联电池行壳体极柱间的电连接。
在所有单体电池100顶盖102上设置直立的第二支撑条500,在第二支撑条500的至少下沿与顶盖102间设置UV结构胶,第二支撑条500加结构胶后的上沿略高于极柱体101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有片状汇流排600的连接部向与延伸部电连接的单体电池100的相邻电池极柱体101方向折弯成水平状,下表面下压第二支撑条500至接触并等高于极柱体101上表面。
电池阵列上方的绝缘平板治具缓慢向下,对电池阵列顶部连接部挤压,或,电池阵列倒置,顶部抵接于底面的绝缘平板治具上,对电池阵列底部加压;加压至所有片状汇流排600连接部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且所有极柱体101均抵紧压接于连接部的下表面,得到汇流排等高的电池阵列。
优选地,调节上圈梁结构所在第一绝缘块700和/或第一电连接块至靠近顶盖102附近且等高。
连接部与极柱体101激光热焊电连接,或连接部与极柱体101间设置常温固化导电胶进行电连接,制备得到纵向并联横向串联的电池组。
在所有第一绝缘块700、第二绝缘块800、转接块与电池侧面壳体103间的切口处,以及相邻纵向电池列的另一对非串联的相邻电池的侧面壳体103间的上部和底部间,整体设置UV结构胶;其中,纵向列间相邻非串联侧面壳体103间的结构胶自动适配了两侧的单体电池100侧面壳体103曲面。
矩形治具两侧同时向内第二次加压挤紧,直至串联横向电池行的所有延伸部与侧面壳体103间,以及并联的纵向电池列的相邻壳体间的电连接的接触电阻值落入设定范围且均衡。
优选地,将电池阵列底部放置在平板上,调节设置在侧面壳体103下部下圈梁结构中的第二绝缘块800或第二电连接块的位置,至所有第二绝缘块800或第二电连接块的底部平齐于平板表面,下圈梁结构等高。
优选地,将电池阵列的外周底部设置封闭的外压加固单元,对外压加固单元锁紧或向电池阵列挤紧,侧面贴合于电池阵列外周电池的侧面壳体103,底部贴合于底部平板,用于向内挤紧电池阵列侧面下部内的结构。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电池阵列的侧面外周上部,或电池阵列上部的顶盖102附近位置,设置纵向和/或横向的紧固条,紧固条与每个电池顶盖102或侧面上部间设置UV结构胶,用于加强拉近电池阵列上部电池间的结构。
优选地,在透明底板200上设置固定胶层130,厚度大于片状汇流排600平面与每个单体电池100底部间的高度公差,将电池阵列的底部整体压在透明底板200上。固定胶层130填补电池阵列中所有单体电池100底部间的高度差异,被挤出底部的结构胶 的厚度,堆高在每个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壳体103底部的外周以及第二绝缘块800/第二电连接块的外周。
在电池阵列上部的每个单体电池100顶盖102上设置直立的第一支撑条400,第一支撑条400与顶盖102间设置UV结构胶,优选地,第一支撑条400加结构胶后的上沿略高于汇流排连接部上表面。
优选地,在所有片状汇流排600连接部上表面和第一支撑条400的上表面满施加UV结构胶。
透明的绝缘平板层300加压压接于等高的片状汇流排600上表面,并下压第一支撑条400至紧连接或通过结构胶连接,第一支撑条400的上沿与片状汇流排600连接部上表面等高,结构胶外溢至绝缘平板层300与第一支撑条400交界处的两侧,形成转角连接加固结构。
通常片状汇流排600从极柱体101向单体电池100一侧方向延伸到侧面壳体103轮廓外,连接部下方的第二支撑条500承接来自片状汇流排600连接部一端上方的压力,传导给单体电池100一侧顶盖102;第一支撑条400设于对应的另一侧,承接来自绝缘平板层300上方的压力,传到给单体电池100的另一侧顶盖102;极柱体101位于顶盖102中间,承接来自片状汇流排600连接部另一端上方的压力,传到给顶盖102的中部;顶盖102均衡承接来自绝缘平板层300的压力。
在绝缘平板层300和底板200的上下两侧同时整体施加紫外光直射的面光源照射,电池阵列平面方向前后左右方向略微移动,用于位于不同角度的UV结构胶均能照射到紫外光,所有结构胶全部固化;
电池阵列内部,每个上圈梁结构/下圈梁结构所在平面的每个单体电池100的侧面,均与相邻电池侧面间形成米字型稳定圈梁结构层,平面状圈梁结构层稳定分解上部压力给支撑结构单元中每个侧面壳体103上,使得每个单体电池100的柱体上(上圈梁结构之作用)和电池组底部(下圈梁结构之作用)均衡承压以及对底板200均衡施压;顶部上承受的不均衡压力转化为底部的均衡压强。外压加固单元有助于防止底高比较小的单体电池100上部的倾斜,或振动中轻微倾斜后施加反作用力,帮助其恢复直立状态;
优选地,电池阵列外侧上部施加片状弯折紧固箍条,加固上部内部的挤紧程度;
外压加固单元外侧和治具撤压,治具撤离,制备得到均衡承压的电池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一体化电池箱,其中包括如实施2所述的均衡承压的电池组,已经包括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特征在本实施例中得到自然继承。
参考图9-图11,优选地,电池箱包括上述电池组及箱体,优选地,箱体包括固定板110及挡板120;固定板110设置于均衡承压电池组外周的两个相邻侧边;挡板120设置于均衡承压电池组外周的另外两个相邻侧边,并分别与固定板110连接形成稳定合围。
优选地,绝缘平板层300至少分别与箱体的两个固定板110,及两个挡板120的顶部固封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中的外压加固单元的外侧绝缘块900不仅设置于电池阵列外周下部,在其上部亦设有外侧绝缘块900,参考图4,优选地,二者连接成纵向一体化结构。
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不再设置外压加固单元,而是直接通过结构胶与箱体实现紧固并进行结构连接,如图11。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10内侧设有用于承托绝缘平板层300的挡条;优选地,挡条及挡板120与均衡承压电池组等高。
优选地,第一支撑条400及第二支撑条500与纵向电池列平行设置,其中一条固定板110及与其相对的挡板120间设有沉孔,第一支撑条400及第二支撑条500的两端固定于沉孔内;沉孔内设有结构胶。
优选的,电池箱还包括箱底。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箱底即为底板200,箱体与均衡承压电池组间、箱体与箱底之间均设有结构胶。
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箱底包括底板200,箱底与底板200之间通过速干聚脲材料固接,箱体与均衡承压电池组间、箱体与箱底之间均设有结构胶。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10和箱底均为位于车辆底盘上的外部结构件且相互稳定连接,挡板120为内部结构件,挡板120之间至少一侧结构连接且与固定板110和箱底稳定连接。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一体化电池箱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5中的电池箱,已经包括于实施例5中的特征在本实施例中得到自然继承。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将制备得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通过外压加固单元,放入与电池箱固定板110、箱底和挡板120间,中间设置结构胶。
优选地,在箱底上表面施喷聚脲。
快速将电池组放入箱内,电池组的绝缘平板层300侧边压于固定板110上,第一支撑条400及第二支撑条500插于固定板110内;
另两侧合上挡板120,第一支撑条400及第二支撑条500插于挡板120内,绝缘平板层300架设于挡板120上沿。
在聚脲未固化前(大约15--20秒),用侧压装置对挡板120施压,压紧后用聚脲对电池阵列底板200、挡板120底部和箱底间快速固化,形成底部稳定结构连接;紫外光整体照射,所有UV胶固化,形成电池组、固定板110和挡板120间的侧向固接。
挡板120与对应另两侧的固定板110间施加膨胀发泡胶或刚性结构件,进行抵接加固,制备得到一体化电池箱;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结构一体化电池箱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5中的电池箱,已经包括于实施例5中的特征在本实施例中得到自然继承。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箱底设置托板,固定板110和挡板120侧部设置外压加固单元并固接;外压加固单元与电池阵列外周单体电池100侧部间施加UV结构胶。
优选地,单体电池100侧面一侧的上下部分别设置第一绝缘块700、第二绝缘块800并固接,另一侧对接相邻单体电池100侧面的位置处施加UV结构胶或导电胶。
单体电池100直接入箱至托板上;施加绝缘块的一侧与相邻单体电池100未施加绝缘块的一侧对应。
优选地,两侧加挡板120并侧部加压,与另两侧固定板110形成对电池阵列的挤紧状态,至单体电池100与挡板120间不能自由脱落;抽掉托板。
电池阵列上表面平板施压,至片状汇流排600上表面等高。
插入施胶转接板,转接板上表面对应电池底部位置设置厌氧胶,单体电池100圆柱形侧面壳体103位置处设置UV结构胶;或,转接板下表面设置聚脲层。
转接板插入后,上表面向上抵接电池组的底部,将厌氧胶或结构胶转移至电池阵列的单体电池100底部和侧面壳体103底部,形成下表面平齐混合胶层;或转接板下表面向下抵接箱底,形成箱底聚脲层,上表面向上抵接电池阵列底部,在对应第二绝缘块800和或第二电连接块,转接胶完成后抽掉转接板。
电池阵列上表面的各处施加UV结构胶,上覆透明的绝缘平板层300。
在绝缘平板层300和挡板120上沿加压,聚脲固化,紫外光整体照射结构胶固化;挡板120底部与箱底固接,侧部与电池组侧部固接。
撤除侧压装置,顶板与挡板120交界处、挡板120与固定板110间,结构锁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26)

1.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结构单元,所述支撑结构单元包括底板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若干阵列排列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极柱体、顶盖、侧面壳体及壳底;所述极柱体凸出设置于所述顶盖上;
-顶板结构单元,所述顶板结构单元包括绝缘平板层及衬垫结构;所述衬垫结构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单体电池上的第一支撑条及片状汇流排;所述片状汇流排与所述顶盖平行设置,至少部分架设连接于所述极柱体上,并与所述极柱体电连接;所有的所述片状汇流排的上表面等高;所述第一支撑条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一支撑条的上沿与所述片状汇流排的上表面等高;所述绝缘平板层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条及所述片状汇流排的上表面;
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壳底之间设有固定胶层,所述固定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片状汇流排上表面与所述壳底间的高度公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顶盖之间设有结构胶,所述结构胶的厚度大于所述片状汇流排与所述顶盖间的高度公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平板层与所述片状汇流排及所述第一支撑条间通过所述结构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盖上的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支撑条的上沿支撑于所述片状汇流排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条分别与所述片状汇流排及所述顶盖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二支撑条分别设置于所述顶盖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圈梁结构单元,所述圈梁结构单元包括若干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上的至少上或下部的绝缘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绝缘块的厚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的一侧与相邻对应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的轮廓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结构单元包括上圈梁结构,所述上圈梁结构包括数个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上部并抵紧连接的第一绝缘块;所有的所述第一绝缘块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结构单元包括下圈梁结构,所述下圈梁结构包括数个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下部并抵紧连接的第二绝缘块,所有的所述第二绝缘块的下表面均与所述底板结构连接,所有的所述第二绝缘块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与所述第二绝缘块的中心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中心连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阵列包括数个所述单体电池纵向排列的为直线形的纵向电池列,多个平行且等长的所述纵向电池列错位排列,所述纵向电池列间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交错排列,组成折线形的横向电池行;所述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等间距,所述横向电池行中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中线连线等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体电池与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间形成辐射状连接结构,所述辐射状连接结构呈至少等分三方向的辐射状;所述辐射状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间的若干所述绝缘块,所述绝缘块设置在所述单体电池的若干高度方向,同一高度方向的所述绝缘块共同形成同层的所述辐射状连接结构,且同层的数个所述辐射状连接结构相互共边连接,组成网格状连续结构的电池阵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体电池与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间形成辐射状连接结构,所述辐射状连接结构呈至少等分六方向的辐射状;所述辐射状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间的若干所述绝缘块,所述绝缘块设置在所述单体电池的若干高度方向,同一高度方向的所述绝缘块共同形成同层的所述辐射状连接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外压加固单元,所述外压加固单元包括若干外侧绝缘块或封闭的紧固箍条;所述外侧绝缘块的一侧与其对应的所述电池阵列的外周侧面的轮廓相匹配;或,所述封闭的紧固箍条侧向向内抵紧所述电池阵列的外周的大部分所述单体电池的最外侧的所述侧面壳体;
所述外侧绝缘块设置于所述电池阵列的外周侧面,至少一侧抵紧连接于所述电池阵列外周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的下部外侧,另一侧抵紧连接于其外侧的封闭连接的外周围挡,相邻的所述外侧绝缘块之间封闭稳固结构连接;或,所述封闭的紧固箍条抵紧连接于所述电池阵列外周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的下部外侧;
所有的所述外侧绝缘块的下表面均与所述底板结构连接,所述外侧绝缘块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圈梁结构单元中设置于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下部的所述绝缘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结构单元还包括第一转接块及第二转接块;所述第一转接块设置于所述纵向电池列的两端,用于补齐所述纵向电池列的长度;所述第二转接块设置于所述电池阵列中最外侧的所述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用于补平相邻所述侧面壳体间的外周侧面;
所述外侧绝缘块与所述第一转接块、所述第二转接块抵紧并结构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转接块及所述第二转接块约束于所述封闭的紧固箍条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所述外侧绝缘块、所述第一转接块及所述第二转接块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侧面壳体间设有所述结构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胶包括UV结构胶、厌氧胶、聚脲或导热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胶层包括UV结构胶、厌氧胶、聚脲或导热胶;所述底板包括透明绝缘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包括单体圆柱形电池或单体方形电池;
所述极柱体设置于所述单体圆柱形电池的所述顶盖的中央,所述极柱体为所述单体圆柱形电池的一极性极柱,至少所述侧面壳体为所述单体圆柱形电池的另一极性极柱;
或,所述极柱体设置于所述单体方形电池的所述顶盖的两侧,所述极柱体分别为所述单体方形电池的一极性极柱。
21.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均衡承压电池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片状汇流排电连接于单体电池顶部的极柱体,片状汇流排与另一极性极柱绝缘;
在矩形治具中,将单体电池排成纵向电池列,多个纵向电池列平行错位排列,形成电池阵列;
列间相邻的单体电池组通过片状汇流排串联电连接;
每个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与相邻的单体电池绝缘及限位的绝缘块;
电池阵列顶部或底部加压至所有片状汇流排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
调节设置于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的下部的绝缘块至等高;
电池阵列外周底部设置外侧绝缘块并对其挤紧;
在底板上设置固定胶层,固定胶层的厚度大于片状汇流排上表面与单体电池壳底间的高度公差;
每个单体电池的顶盖上设置第一支撑条,第一支撑条与顶盖间设结构胶;
绝缘平板层加压压接于等高的片状汇流排上表面,并下压第一支撑条至紧固连接;
固化结构胶,撤离治具,得到均衡承压电池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电池阵列的步骤中,还包括:
在相邻纵向电池列头尾错位处设置第一转接块,补平电池列长度;
在电池阵列最外侧的纵向电池列中,相邻的单体电池间设置第二转接块。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每个单体电池的侧面壳体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与相邻的单体电池绝缘及限位的绝缘块步骤后,还包括:
在所有单体电池的顶盖上设置第二支撑条,在第二支撑条的至少下沿与顶盖间设置结构胶,第二支撑条加结构胶后的上沿高于单体电池极柱体的上表面。
24.一种结构一体化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均衡承压电池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结构一体化电池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固定板及挡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均衡承压电池组外周的两个相邻侧边;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均衡承压电池组外周的另外两个相邻侧边,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形成稳定合围。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结构一体化电池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底,所述箱底包括所述底板;
或者,所述箱底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速干聚脲材料固接。
CN202210548439.2A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 Active CN114665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8439.2A CN114665205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8439.2A CN114665205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5205A CN114665205A (zh) 2022-06-24
CN114665205B true CN114665205B (zh) 2022-08-23

Family

ID=82036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8439.2A Active CN114665205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52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0583B (zh) * 2022-08-04 2022-11-11 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热排放结构、电池单元、电池组、集装箱及电池组的制备方法
CN115084769B (zh) * 2022-08-18 2022-12-13 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7440A (zh) * 2021-08-27 2021-09-24 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转接结构、电池组、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9280A1 (de) * 2015-10-06 2017-04-06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system mit Vergussmasse
CN113614996B (zh) * 2019-03-27 2024-03-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具备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和蓄电装置
CN110544754A (zh) * 2019-08-15 2019-12-06 苏州市捷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粘结剂的电池固定加强结构
DE102020103747A1 (de) * 2020-02-13 2021-08-19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Stützvorrichtung zum Stützen eines Batteriegehäuses beim Einsetzen eines Batteriemoduls
CN212907886U (zh) * 2020-04-02 2021-04-06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及汽车
CN214123991U (zh) * 2020-09-09 2021-09-03 江西星盈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模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7440A (zh) * 2021-08-27 2021-09-24 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转接结构、电池组、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5205A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65205B (zh) 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
CN107078243B (zh) 具有单元固定的电池模块
CN112133858B (zh) 一种电芯模组、电池包及电池包的设计方法
EP4329057A2 (en) Power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US89689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battery for a vehicle
US20240010077A1 (en) Battery pack for the propulsion of an electric vehicle
US11962030B2 (en) Integra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WO1987004011A1 (en) Storage battery
CN214706144U (zh) 电池模块夹紧装置以及电池组
CN110931694A (zh) 一种同侧电极输出的电池模组
CN10639421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113241491A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排间串联的成组结构
CN111916811A (zh) 一种电芯安装方法及一体式电池包
CN215008506U (zh) 用于电池组的电池模块
CN113904054A (zh) 一种电池包和动力装置
CN210837902U (zh) 一种同侧电极输出的电池模组
CN220628091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20106740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7544829U (zh) 一种下压固定结构、易组装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CN218867291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5896617U (zh) 电芯隔热垫及电池
CN217641633U (zh) 电芯z向限位结构及电池包
CN217656009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8957915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包
CN218867258U (zh) 三明治结构的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