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4769B -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4769B
CN115084769B CN202210989563.2A CN202210989563A CN115084769B CN 115084769 B CN115084769 B CN 115084769B CN 202210989563 A CN202210989563 A CN 202210989563A CN 115084769 B CN115084769 B CN 1150847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fixing
row
adjacent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95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84769A (zh
Inventor
汪波
张晓红
张雪林
黄新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95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47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4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4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84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4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42Grouping of primary cells into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以及电池安装方法,电池组包括电池阵列,电池阵列包括列向和排向垂直设置的呈圆柱状的多个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包括由环形凹槽形成的颈部,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电池单元通过汇流排串联;多个第一固定片,每个第一固定片平铺设置于相邻的任两列电池单元之间,多个第一固定片沿列向间隔排列。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以及电池安装方法,通过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将电池单元进行固定,同时采用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很好地对电池阵列的固定进行了加强。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业界通常将圆柱形单体电池排列成电池排,再由电池排平行排列成电池阵列;串联的电池排的相邻电池通常通过单体电池的交错倒置,用平铺汇流排电连接相邻壳体底部和顶部的方式,实现排内串联。这样的话,电池排的顶部和底部均需进行电连接;目前成组的技术方向是CTP(CELL TO PACK)、CTC(CELL TO CHASSIS)的快速入箱成组技术;由于入箱后电池箱底部的电连接操作和检查均不方便,故现有技术通常先把电池排或较少排数的小电池阵列先在箱外进行电连接和初步的结构固封,制成外接电连接点在上方且下部具有结构连接点的电池模组后,再入箱进行箱内的整体结构固封和箱内的上部的二次电连接。通常箱外制备的电池模组具有安装支架,或具有类似安装支架功能的可二次结构连接的用于外部结构固封的结构。排内串联排间并联是成组应用的典型电连接结构。
为追求更高成组效率和更低成组成本,业界一直为单体电池直接入箱、在箱内集中在电池阵列上部完成所有电连接和无支架电池组箱内整体结构固封而努力。单体电池直接入箱,在箱内CTP、CTC,并保证箱内电池阵列与电池箱,或与类电池箱的底盘结构件成为刚度合乎整车安全要求的一体化结构。其中,如何保证单体电池入箱,电池阵列可快速的结构稳定地在箱内结构一体化,满足车规级强检的振动需求,技术突破的困难点。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以解决了无支架电池组箱内整体结构的固封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
电池阵列,所述电池阵列包括M个列向和N个排向垂直设置的呈圆柱状的多个同向设置的电池单元,M和N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每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作为一极的顶部极柱和作为另一极的壳体极柱,所述壳体极柱包括由环形凹槽形成的颈部;
M-1个第一固定片,每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平铺设置于相邻的任两排电池单元之间;
所述第一固定片沿排向延伸并且穿过与其相邻的两排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片两侧与相邻所述颈部抵接;
N-1个第二固定片,每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平铺设置于相邻的任两列的电池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固定片沿列向延伸并且穿过与其相邻两列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片两侧与相邻所述颈部抵接;
M-1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和N-1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所在平面呈十字交错的颈部平面网格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元的平面位移,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交汇处形成网格结构的节点;
两个第一连接机构,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沿列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分别位于电池阵列的首列和末列的外侧,每个与相邻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抵接,且分别与列向排列的所有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连接,
两个第二连接机构,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沿排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分别位于电池阵列的首排和末排的外侧,与相邻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抵接,且分别与排向排列的所有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汇流排串联,所述第一固定片由绝缘材料制成,每个第一固定片上设置有N个第一导体,各个所述第一导体沿列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导体间隔设置在列向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并同时与所述颈部抵接且电性连接,以用于将沿列向相对的两个电池单元的壳体极柱并联,所述第一导体和相邻所述颈部之间通过冷焊导电胶的压接实现电性连接。
优选地,嵌入在所述颈部环形凹槽中的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或第二固定片的至少一侧与环形凹槽的顶部或底部间填充有结构胶且固定连接,以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元与网格结构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移,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列向与排向。
优选地,所有所述第一固定片处于第一水平面上;所有所述第二固定片处于第二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水平面和所述第二水平面贴合设置,贴合后高度小所述颈部环形凹槽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节点处通过结构胶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形成多个网格结构的列向外固节点;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形成多个网格结构的排向外固点;所述列向外固节点和/或所述排向外固节点均采用非金属结构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非金属结构连接包括采用塑料铆钉或塑料螺钉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呈片状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平铺与相邻排向的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抵接,且与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一固定片的端部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呈片状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相邻列向的所述电池阵列的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抵接且与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二固定片的端部贴合连接,所述贴合连接处设有结构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由连接绳形成,所述连接绳紧固绕设在所述电池组外周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壁面,且,所述连接绳紧固连接在各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所述第二固定片的端部。
优选地,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具有圆心、列向最外缘点和排向最外缘点,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端部沿排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的圆心和排向最外缘点之间。
优选地,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具有圆心、列向最外缘点和排向最外缘点,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端部沿列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的圆心和列向最外缘点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通过第三连接片首尾相连形成闭环。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或第二连接机构的夹角为45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体为金属薄片,呈环状间隔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片上,对应列向所述电池单元的相邻所述颈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体为印刷在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两侧且相互贯通的导电材料,或,所述第一导体为刻蚀在所述第一固定片上至少包覆相邻三个侧面且相互电连接的铜箔所制成。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固定片上设置有沿排向延伸的绝缘的第一加强筋,和/或,所述第二固定片上设置有沿列向延伸的、间隔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绝缘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加强筋朝向所述电池单元的顶部延伸,形成立体网络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置有第一导体,所述第一导体间隔设置在沿列向相对的两个所述电池单元的位置且与相邻所述电池单元所述颈部上方的侧面壳体抵接且通过冷焊胶压接进行电性连接,用于将列向内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壳体极柱间的并联,形成排向串联列向并联的电池组。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的交界处、以及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加强筋与对应相邻所述电池单元的侧面壳体间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体电连接有延伸到外部的引线部,所述引线部由导体材料制成,以用于接入外部电路,从而监测所述电池单元的电压和进行排间所述电池单元的容量均衡调节。
优选地,还包括汇流排,所述汇流排用将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串联,所述电池单元还包括设于顶部的凸起的顶部极柱;所述第二加强筋为绝缘材料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对应排向设置的相邻的电池单元的侧面壳体;对应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顶部极柱上平铺电连接有所述汇流排的一端,所述汇流排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侧面方向延伸且向下弯折,并插接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排内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侧面壳体间,且通过冷焊胶压接与所述侧面壳体抵紧并保持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汇流排,所述汇流排用将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串联,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加强筋的上表面与所述汇流排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形成第三平面,所述第三平面上至少设有顶部平面网格结构,或,绝缘平板,所述顶部平面网格结构包括覆盖于排向设置的所述电池单元顶端的所述汇流排上的多个排向的绝缘条,以及覆盖连接多个排向的所述绝缘条的列向的绝缘条,排向的所述绝缘条与列向的所述绝缘条交汇处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排向的所述绝缘条、列向的所述绝缘条、所述绝缘平板均为透明薄片,所述结构胶为UV胶,可以通过电池阵列顶部的紫外光的整体照射,实现所有所述结构胶的整体固化。所述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可以均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塑料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包括箱体和如上述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中的各个电池单元的底部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底壁固定,所述电池组为排向串联、列向并联。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中的各个电池单元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底壁固定。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多个汇流排,各个汇流排用于通过冷焊将位于沿列向或排向排列的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串联,所述汇流排的顶部设置有一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覆盖了所述电池组。
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板和所述第一绝缘板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安装方法,包括:
将各个电池单元以相同的朝向列成一排装入电池箱内;其中,每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作为正极的顶部极柱和作为负极的壳体极柱,所述壳体极柱包括由环形凹槽形成的颈部,其中部分的所述电池单元上设置有汇流排,其中所述电池箱的内侧底壁对应处设置有结构胶;
将多个第一导电单元沿排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固定片上,其中第一固定片沿列向的两侧上涂有结构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上涂有导电胶;
将第一固定片沿列向移动插入该排电池单元的颈部内,此时,第一导电单元的导电胶第一固定片的结构胶与与其对应的电池单元相对设置;
将各个电池单元以相同的朝向列成另一排装入电池箱内,并且将另一排所述电池单元沿列向移动推向第一固定片,直至所述第一固定片插入另一排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
重复上述步骤,将所有排的电池单元置于所述电池箱内;
增加外压向内挤紧电池单元;
将多个第二固定片分别插入沿排向相邻的两列电池单元之间;其中,第二固定片沿排向两侧涂有结构胶;
冷焊,将各个电性连接部件进行电性连接;
紫外光照射,从而使得涂有结构胶的各处粘合。
优选地,在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上分别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在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外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并在设置完成后继续保持外压。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交汇处通过结构胶形成贴合连接 。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交界处使用结构胶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将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通过第三连接片进行首尾连接,并通过结构胶对连接处进行固定。
优选地,在所述电池箱的底部设置第一绝缘板,并通过结构胶使所述第一绝缘板固定于所述电池箱的内侧底壁。
优选地,在所述汇流排的顶部设置第二绝缘板。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以及电池安装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将电池单元进行固定,同时采用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通过第二连接片的连接,很好地对电池阵列的固定进行了加强,并且有效地避开了电池箱边角处的螺栓的连接口。
2、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以及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在第三方向上的延伸加强了电池阵列的抗弯折能力。
3、本申请实施例还通过在电池箱设置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使得电池单元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处于两个固定的平面,保证了电池阵列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颈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电池阵列的俯视图;
图4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电池单元极柱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电池箱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图中:1、电池单元;2、颈部;3、汇流排;4、第一固定片;5、第一导体;6、第二固定片;7、第一连接片;8、第二连接片;9、第三连接片;10、壳体极柱;11、顶部极柱;12、第一加强筋;13、第二加强筋;14、绝缘条;15、第一绝缘板;16、第二绝缘板;17、圆心;18、列向最外缘点;19、排向最外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以及一种电池的安装方法,用于将电池阵列的内部连接结构制备为更加紧密,电连接更加可靠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阵列包括列向(图3中的平行于纸面的长度方向)和排向(图3中的平行于纸面的宽度方向)垂直设置的多个电池单元1。
所述电池阵列包括M个列向和N个排向垂直设置的呈圆柱状的多个同向设置的电池单元1,其中M和N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池单元1同向设置表示,多个电池单元1的顶部极柱11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即图中朝上设置。
电池单元1一般情况下为圆柱状。一般而言,圆柱状的电池单元1的电容量性能较佳。每个所述电池单元1包括作为一极的顶部极柱11和作为另一极的壳体极柱10。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部极柱11可以为正极,壳体极柱10可以为负极。当然的,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部极柱11也可以为负极,壳体极柱10可以为正极。
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池单元1均具有由环形凹槽形成的颈部2。优选地,各个电池单元1环形凹槽的颈部2规格一致,并且多个电池单元1组成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电池阵列。
根据图1至图3所示,在相邻的任意两列电池单元1之间平铺设置有第一固定片4。M-1个第一固定片4沿列向的间隔排列,并且每个第一固定片4沿排向延伸。第一固定片4处于相邻的电池单元1的颈部2。换言之,多个第一固定片4沿排向延伸,沿列向的间隔排列并且处于多个电池单元1颈部2所在的平面范围内。
根据图1至图3所示,在相邻的任意两排电池单元1之间平铺设置有第二固定片6。N-1第二固定片6沿排向的间隔排列。每个第二固定片6沿列向延伸并且穿过与其相邻的电池单元1的颈部,并且通过颈部2与各个与其相邻的电池单元1固定。换言之,多个第二固定片6沿列向延伸、沿排向间隔排列,并且处于多个电池单元1颈部2所在的平面范围内。
M-1个所述第一固定片4和N-1个所述第二固定片6在所述电池单元1的所述颈部2所在平面呈十字交错的颈部平面网格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元1的平面位移。由此,可以通过第一固定片4与第二固定片6同时对电池阵列进行固定,从而将各个电池单元1进行更加稳定的连接,并且将多个电池单元1分隔开,在电池阵列内的颈部2平面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同时也使得电池阵列内的电连接更加紧固。
所述第一固定片4和所述第二固定片6通过诸如结构胶(例如,UV胶等)等连接方式固定在电池单元1的颈部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第一固定片4处于第一水平面上。所有第二固定片6处于第二水平面上。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贴合设置,贴合后高度低于颈部2环形凹槽的高度。所述第一固定片4可以叠设在所述第二固定片6的上侧。在第一固定片4与第二固定片6接触部分,第一固定片4上设有第一交汇部,第二固定片6上设置有第二交汇部,第一交汇部与第二交汇部进行接触,并通过结构胶进行固定,以实现第一固定片4与第二固定片6之间的固定连接。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中,第二固定片6与第一固定片4相交的各个第一交汇部位于第一固定片4与第二固定片6相交的各个第二交汇部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片4与所述第二固定片6相交的部分(即第一交汇部和第二交汇部)相互抵接。电池单元1的颈部的上侧壁临近于所述第一固定片4的上侧面,并且通过结构胶粘合固定。而电池单元1的颈部的下侧壁和第一固定片4的下侧壁之间形成的空隙通过结构胶填充粘合固定。相应的,电池单元1颈部2的下侧壁临近于所述第二固定片6的下侧面,并且通过填充的结构胶粘合固定。而电池单元1的颈部2的上侧壁和第二固定片6的上侧壁之间形成的空隙通过结构胶填充粘合固定。总而言之,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6的高度之和可以等于或小于电池单元1的颈部2的高度。此时,填充在电池单元1的颈部的下侧壁和第一固定片4的下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的结构胶的厚度大于第一固定片4的下侧壁和电池单元的颈部的下侧壁之间的高度公差。也就是说,填充在电池单元1的颈部的下侧壁和第一固定片4的下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的结构胶的厚度大于第二固定片6的高度。由此,可以使所有的电池单元1处于同一水平面。同时,在电池阵列受到来自外界的振动,或者是移动时,现有技术中的电池阵列内电池单元1会发生沿垂直于排向与列向的窜动。这样的情况会导致电池阵列内部结构的失效,同时也会破坏电池单元1之间的电连接。而,我们采用该结构以及结构胶的使用不仅仅是对第一固定片4与第二固定片6进行结构上的固定,同时也限制了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6在垂直于排向与列向的窜动,使得本申请中的电池阵列更加的稳定。
综上,嵌入在颈部2环形凹槽中的第一固定片4和/或第二固定片6的至少一侧与环形凹槽的顶部或底部间填充有结构胶且固定连接,用于限制电池单元1与网格结构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移,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列向与排向。
这样,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6共同形成具有多个网格节点的平面网格结构。这就将多个第一固定片4与多个第二固定片6从一个整体分为多段的组合,这就使得第一固定片4与第二固定片6对力的承受程度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第一固定片4与第二固定片6的抗弯折能力显著提高,刚性大大增强,稳定性大大的提高。
当然的,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片6可以叠设在所述第一固定片4的上侧。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6在除去交错的部分在相同的平面。而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6相交的部分(即第一交汇部和第二交汇部)相互叠设并抵接(例如,在相交部分的第一固定片4位于与其相交的第二固定片6的上部且抵接)。
优选地,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6相交抵接的部分可以通过结构胶(例如UV胶等)粘合。
电池阵列的首列和末列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机构。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沿列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分别位于电池阵列的首列和末列的外侧,每个与相邻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抵接,且分别与列向排列的所有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连接。
电池阵列的首排和末排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机构。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沿列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分别位于电池阵列的首排和末排的外侧,每个与相邻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抵接,且分别与排向排列的所有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机构用于通过首列或末列电池单元1的外周壁向电池阵列给予向内的作用力;第二连接机构用于通过首排或末排电池单元1的外周壁向电池阵列给予向内的作用力。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共同对电池阵列施加作用力,以保持电池阵列内部的抵紧。
由此,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可以进一步将电池阵列外侧的电池单元1从颈部2进行紧固。也就是在电池阵列内电池单元1颈部2所在平面的外部设置有结构进行连接,同时配合第一固定片4和/或第二固定片6,对电池阵列进行在电池阵列内电池单元1颈部2所在平面的内部和外部共同的约束。综上所述,第一固定片4、第二固定片6、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和电池阵列之间的固定或者抵接通过结构胶实现弹性约束。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呈片状的第一连接片7,第一连接片7与相邻的电池阵列的各个电池单元1的颈部固定,由此第一连接片7与各个电池单元1可以与多个第一固定片4形成多个网格结构的列向外固节点。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呈片状的第二连接片8,第二连接片8与相邻电池阵列的各个电池单元1的颈部固定,由此第二连接机构与多个第二固定片6形成多个网格结构的排向外固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片7和第一固定片4之间和/或第二连接片8和第二固定片6之间均可以采用非金属结构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非金属结构连接可以包括采用诸如塑料铆钉或塑料螺钉等的固定连接方式。非金属结构连接的方案中塑料铆钉或塑料螺钉固接不受高温影响,节点不会松脱。这些节点的稳定固接,保持了外部连接机构对电池组的外向压力,继而保持了电池组在高温阶段的结构稳定。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片7和第一固定片4之间和/或第二连接片8和第二固定片6之间还可以通过结构胶固定。
第一连接片7和各个与其相邻的电池单元1的外侧壁之间可以通过结构胶粘结。第二连接片8和各个与其相邻的电池单元1的外侧壁之间可以通过结构胶粘结。
列向外固节点和排向外固节点用于将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从整体受力变为多段的局部分别受力,极大地提升了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的刚度。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连接机构和两个第二连接机构可以由缠绕设置在电池阵列外侧壁面的连接绳构成。连接绳绕设在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6的端部,并且通过结构胶分别与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6固定。连接绳可以包括在第一固定片4或第二固定片6端部相交的两股绳单元,由此,两股绳单元可以将第一固定片4或第二固定片6紧紧夹持住。优选地,连接绳也可以通过所述非金属结构连接和第一固定片4或第二固定片6进行固定。
根据图1所示,位于同一排的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1通过汇流排3进行串联。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电池单元1的顶部极柱11通过汇流排3与另一个与其排向相邻的电池单元1的壳体极柱10电性连接。
任一个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6由绝缘材料制成。每个第一固定片4上设置有N个第一导体5。每个第一导体5沿列向延伸,并且间隔设置在列向相邻的电池单元1的颈部2。任一个第一导体5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1的颈部2抵接并电连接,用于将沿列向相对的两个电池单元1的壳体极柱10并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5和相邻颈部2间分别通过冷焊胶的压接实现电性连接,进而形成稳定的电连接。第二固定片6用于将排向相邻的电池单元1的壳体极柱10进行隔离。
优选地,汇流排3与电池单元1之间的固定以及第一导体5和电池单元1之间的固定通过冷焊导电胶来实现电性连接。由此,本实施例中通过汇流排3使得位于同一排的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1进行串联,通过第一导体5将沿列向相对的两个电池单元1的壳体极柱10(本实施例中的负极)并联,进而使电池阵列的内部形成稳定的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导体5,可以很好地克服了使用第一固定片4与第二固定片6替代现有技术中上下支架的方式后电连接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5可以被设置成金属薄片。金属薄片呈环状的第一导体5套设设于第一固定片4上。由此,N个第一导体5可以使电池阵列的电连接更加稳固,且在使用第一固定片4与第二固定片6的前提下,使得电池阵列的总体结构更加合理与紧密。第一导体5更是能够将沿列向设置的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1的负极进行电连接。上述的实施方式,大大的减少了电池阵列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减轻了电池组整体的重量,同时也使得电池组在安装时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5可以为印刷在第一固定片4的两侧且相互贯通的导电材料,或,第一导体5为刻蚀在第一固定片4上至少包覆相邻三个侧面且相互电连接的铜箔所制成,用于将沿列向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的壳体极柱10电性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阵列可以通过第一导体5以及与第一导体5电性连接的引线部与外部进行连接。优选地,引线部由导体材料制成,其用于接入外部电路,以用于监测电池单元1的电压和进行排间电池单元1的容量均衡调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12和/或第二加强筋13,对电池阵列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片4上设置有沿排向延伸的绝缘的第一加强筋12,和/或,第二固定片6上设置有沿列向延伸的、间隔设置在相邻第一加强筋12的绝缘的第二加强筋13,第一加强筋12和/或第二加强筋13朝向电池单元1的顶部延伸,形成立体网络结构。
具体地,在每个第一固定片4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2。此第一加强筋12的设置为沿排向延伸,并且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并且第一加强筋12沿着第三方向(竖直方向)向着电池单元1的顶部进行延伸。同时,也可以在第二固定片6上设置第二加强筋13,此第二加强筋13的设置为沿列向延伸。更优选地,也可以对电池阵列同时设置上述的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进而形成立体的网格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图1所示,第一加强筋12或第二加强筋13的设置使得电池阵列抗弯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第一加强筋12或第二加强筋13在排向或列向进行长度的延伸,可以很好地对电池阵列的结构进行更进一步的加强,配合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固定片4与第二固定片6,可以使得电池阵列在结构上更加牢固。同时,第一加强筋12和第二加强筋13在第三方向上有着延伸部分,此延伸部分对电池阵列的抗弯折有着极大的作用。若电池阵列在运输或者是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倾覆扭转等情况,则电池阵列的内部结构可能会发生垂直于第三方向上的转动,进而使得电池单元1或者是内的连接机构发生弯折,进而造成损坏。同时,使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加强筋13可以很好的对电池单元起到隔离的作用。采用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并且第一加强筋12和第二加强筋13在第三方向上有着延伸部分,可以很好地抵抗使电池阵列发生弯折时的作用力,使得电池阵列抗弯折的能力更强。
优选地,第一加强筋12上可以设有第一导体5,第一导体5间隔设置在沿列向相对的两个电池单元1的位置且与相邻电池单元1颈部2上方的壳体极柱10抵接且通过冷焊胶压紧电性连接,用于将列向内所有电池单元的壳体极柱10间的并联,形成排向串联列向并联的电池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5可以被设置成金属薄片。金属薄片呈环状的第一导体5套设于第一加强筋12上。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5可以为印刷在第一加强筋12的两侧且相互贯通的导电材料,或,第一导体5为刻蚀在第一加强筋12上至少包覆相邻三个侧面且相互电连接的铜箔所制成,用于将沿列向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的壳体极柱1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依据图1所示,在第一固定片4上设置第一加强筋12,再将第一导体5呈环状设置在第一加强筋12上。此时,第一固定片4、第二固定片6、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3由绝缘材料制成。第一导体5与沿列向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1的壳体极柱10抵接,以实现对将沿列向相对的两个电池单元的壳体极柱10(本实施例中的负极)并联。并且,第一导体5的设置使得第一加强筋12通过第一导体5与电池单元1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当同时采用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时,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的交界处通过结构胶进行连接,使得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也是得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的固定作用更为稳定。当使用结构胶对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的交界处进行连接时,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的刚度大大提升,具体来说,在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的交界处涂设结构胶,使得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的受力发生变化,从整体的受力变为相邻交界处局部的受力,并且力的作用点从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的中部位置转移到各个交界处,使得结构更加合理。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使用第一加强筋12和第二加强筋13,不仅仅使得电池阵列的抗弯折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将电池阵列的内部压力维持的更加稳定,同时还提供了另一种电连接方式,使得本申请的电池组所使用的的环境更加丰富。
优选地,对应所述第一侧面的顶部极柱11上平铺电连接有汇流排3的一端,汇流排3的另一端向第二侧面方向延伸且向下弯折,并插接于第二侧面与排内相邻的电池单元1的侧面壳体间,且通过冷焊胶压接与侧面壳体抵紧并保持电连接。
具体的,将汇流排3设置于电池单元1的顶部极柱11上,通过汇流排3将顶部极柱11与电池单元1的侧面壳体进行连接。汇流排3的一端设置在顶部极柱11上,另一端向着第二侧面进行延伸,并且向下弯折,并且使用冷焊胶进行固定,以使得汇流排3进行稳定的电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处于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具有圆心17、列向最外缘点18和排向最外缘点19,所述第一连接片7的端部沿排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的圆心17和排向最外缘点19之间。
优选地,处于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具有圆心17、列向最外缘点18和排向最外缘点19,所述第二连接片8的端部沿列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的圆心17和列向最外缘点18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电池阵列四个边角处的电池单元均具有圆心17、列向最外缘点18和排向最外缘点19。具体的,依据图3所示,也就是当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分别采用第一连接片7与第二连接片8时,第一连接片7的两端会设置于排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的圆心17和排向最外缘点19之间,第二连接片8两端会设置于列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的圆心17和列向最外缘点18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的旋转,根据图3的结构来看,当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有发生旋转的趋势时,会对第一连接片7或第二连接片8施加压力或拉力,此时,由于第一连接片7与第二连接片8的两端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处于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的圆心17和排向最外缘点19之间或圆心17和列向最外缘点18之间,并且第一连接片7与第二连接片8的两端均通过结构胶进行固定连接,进而有效地制止了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的旋转,避免了电池阵列内部结构与电连接的破坏。
优选地,第一连接片7和第二连接片8通过第三连接片9首尾相连形成闭环。第一连接片7与第二连接片8首尾相连变成一个整体,总体的约束能力大大提升,并且在对电池单元1的固定上效果更显著。
优选地,第三连接片9与所述第一连接片7或第二连接片8的夹角为45度。
电池箱的四个角通常都有螺栓的连接口,所以它在四个边角会占用一个圆弧的位置。为了加快电池装箱的效率,将第一连接片7与第二连接片8之间的第三连接片9设置为与第一连接片7或第二连接片8的夹角为45度,则在适应于电池箱的同时还会极大地电池整体的装箱效率,在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三连接片9与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接触,这就使得第三连接片9与第一连接片7以及第二连接片8构成的整体可以增大与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接触的面积,进而将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稳稳地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均采用连接绳时,则无需设置第三连接片9,这种情况下,连接绳依靠着电池阵列外侧贴合设置,则不会与电池箱的四个角圆弧的位置相接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绝缘条14和绝缘平板。
优选地,第一加强筋12和/或第二加强筋13的上表面与汇流排3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形成第三平面,第三平面上至少设有顶部平面网格结构,或,绝缘平板,顶部平面网格结构包括覆盖于排向设置的电池单元1顶端的汇流排3上的多个排向的绝缘条14,以及覆盖连接多个排向的绝缘条14的列向设置的绝缘条14,排向设置的绝缘条14与列向设置的绝缘条14交汇处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
汇流排3的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电池单元1的顶部极柱11上,另一端沿着垂直于排向和列向所在的平面向电池单元1的底部延伸,进而使得另一端与其中一个电池单元1沿列向相邻的另一个电池单元1的壳体极柱10上。
具体的,通过在汇流排3的顶部设置绝缘条14,可以将汇流排3更加稳固的通过导电胶固定于顶部极柱11,并且,绝缘条14自身的束缚可以将沿排向设置的多个电池单元1辅助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池单元1的顶部进行束缚。当电池单元1出现松散的情况时,绝缘条14的弹力可以在保证自身不被损坏的同时对沿排向设置的多个电池单元1进行聚拢,使得电池阵列的结构更加稳定。
同时,在电池单元1顶端的汇流排3上设置绝缘平板也可以对汇流排3以及电池阵列进行固定,并且绝缘平板的设置可以使得电池阵列的顶部得到遮盖,进而可以防止异物坠入电池阵列内,使得电池阵列内的结构以及电连接被破坏。
综上所述,绝缘条14具有良好的弹性,在电池阵列因环境的变化或者是内部结构的变化使得电池单元1开始松动时,可以很好地在电池阵列的顶部对电池单元1进行固定。并且,绝缘条14或绝缘平板可以对汇流排3进行束缚,使汇流排3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对电池组的扩展上得到一种电池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这种电池箱可以对电池组进行保护与约束。
优选地,电池箱包括箱体和电池组,电池组中的各个电池单元1的底部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底壁固定,电池组为排向串联、列向并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箱的方案是由电池组扩展而来。具体地,将电池组中的各个电池单元1的底部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底壁固定,并且电池箱内的电性连接与电池组所描述的电池阵列的电性连接一致,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是为了满足工艺上对电池组装箱所需要的电池箱的要求。
优选地,电池组中的各个电池单元1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绝缘板15,第一绝缘板15与箱体的内侧底壁固定。第一绝缘板15使得电池组的底部得到固定,使得电池组内电池单元1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电连接更加可靠,并且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片4、第二固定片6、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绝缘条14构成了对电池组进行束缚的整体,具体为,第一固定片4、第二固定片6、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对电池组内电池单元1的颈部所在水平面进行固定,绝缘条14对电池组内电池单元的顶部水平面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绝缘板15对电池组内电池单元1的底部水平面进行有效地固定,将其一体化。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对电池组内电池单元1的顶部水平面进行固定的方案。
优选地,电池组还包括多个汇流排3,各个汇流排3用于通过冷焊将位于沿列向或排向排列的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1串联,汇流排3的顶部设置有一第二绝缘板16,第二绝缘板16覆盖了电池组。
根据图5所示,第二绝缘板16可以将电池单元的顶部进行一体化固定,使得所有的电池单元1的相对位置更加固定,同时也可以避免有异物从电池箱的顶部掉落进电池箱内,进而避免了外在不确定性因素对电池组的损坏。
优选地,第二绝缘板16和第一绝缘板15平行。
第二绝缘板16与第一绝缘板15保持平行,可以将电池组固定在一个有限的高度内。也就是电池组箱内电池组的电池单元1的顶部处于同一个平面,且底部也出另一同一平面。这样的设置可以加强电池组箱内电池组的电池单元1结构更加稳定,电连接更加可靠。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电池组扩展得到一种电池箱。电池箱包括箱体和电池组,电池组中的各个电池单元的底部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底壁固定,电池组中的各个电池单元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绝缘板15,第一绝缘板15与箱体的内侧底壁固定。电池组还包括多个汇流排3,各个汇流排3用于通过冷焊将位于沿列向或排向排列的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1串联,汇流排3的顶部设置有一第二绝缘板16,第二绝缘板16覆盖了电池组。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箱使得电池组得到进一步固定以及保护。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安装方法,包括:
将各个电池单元1以相同的朝向列成一排装入电池箱内;其中,每个所述电池单元1包括作为正极的顶部极柱11和作为负极的壳体极柱10,所述壳体极柱10包括由环形凹槽形成的颈部2,其中部分的所述电池单元1上设置有汇流排3,其中所述电池箱的内侧底壁对应处设置有结构胶;
将多个第一导电单元沿排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固定片4上,其中第一固定片4沿列向的两侧上涂有结构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上涂有导电胶;
将第一固定片4沿列向移动插入该排电池单元1的颈部2内,此时,第一导电单元的导电胶第一固定片4的结构胶和与其对应的电池单元1相对设置;
将各个电池单元1以相同的朝向列成另一排装入电池箱内,并且将另一排所述电池单元1沿列向移动推向第一固定片4,直至所述第一固定片4插入另一排所述电池单元1的颈部2;
重复上述步骤,将所有排的电池单元1置于所述电池箱内;
增加外压向内挤紧电池单元1;
将多个第二固定片6分别插入沿排向相邻的两列电池单元1之间;其中,第二固定片6沿排向两侧涂有结构胶;
冷焊,将各个电性连接部件进行电性连接;
紫外光照射,从而使得涂有结构胶的各处粘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各个电池单元1以相同的朝向列成另一排装入电池箱内,并且将另一排所述电池单元1沿列向移动推向第一固定片4,直至所述第一固定片4插入另一排所述电池单元1的颈部2,并且重复上述步骤,将所有排的电池单元1置于所述电池箱内,进而制得电池阵列。再通过第二固定片6对电池阵列进行继续的加固。并且需要在施加外压使得电池阵列挤紧后再进行第一固定片4、第二固定片6的内部锁紧,并且需要保持电池阵列的内压,使得电池内部电连接的接触部分能够报纸良好地接触,再经过冷焊进行压接。当电池组制备完成后,使用紫外线照射,将电池阵列以及电池箱所设置结构胶的部分进行一次性固化,形成一个整体。
优选地,在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6上分别设置第一加强筋12和第二加强筋13。
将第一加强筋12与第二加强筋13通过结构胶沿排向和列向进行设置,并且第一加强筋12和第二加强筋13同时具有沿第三方向的延伸部。
进一步地,在第一固定片4和第二固定片6的外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并在设置完成后继续保持外压。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通过结构胶设置于电池阵列外围电池单元1的颈部2位置。该步骤中需要对电池阵列继续保持压力,使得电池阵列的内部保持内压,进而使电池阵列内部电连接的部分一直保持充分的接触。
更进一步地,在第一固定片4与所述第二固定片6的交汇处通过结构胶形成贴合连接。进而形成平面网格节点。
在第一加强筋12与所述第二加强筋13的交界处使用结构胶进行固定连接。
当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分别采用第一连接片7与第二连接片8时,第一连接片7的两端会设置于排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的圆心17和排向最外缘点19之间,第二连接片8两端会设置于列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电池阵列边角处的电池单元1的圆心17和列向最外缘点18之间。
在所述电池箱的底部设置第一绝缘板15,并通过结构胶使所述第一绝缘板固定于所述电池箱的内侧底壁。在所述汇流排3的顶部设置第二绝缘板16。
当电池安装结束,电池箱内电池组的结构稳定,并且电池阵列与电池箱的结构胶固化结束,对电池阵列进行撤压。
综上所述,由此步骤得到的电池安装方法,可以将多个电池单元很好地进行排列,形成电池组,并且可以高效率的对电池组进行装箱,形成的整体结构可以有效地对电池单元1进行固定,使得电池组的电连接稳定。
在上述全部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片4、第二固定片6、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3、排向的绝缘条14、列向的绝缘条14、绝缘平板均为透明薄片,结构胶为UV胶,可以通过电池阵列顶部的紫外光的整体照射,实现所有所述结构胶的整体固化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不同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行业标准或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等,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处理、输出、判断方式等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实施方式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

Claims (33)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阵列,所述电池阵列包括M个列向和N个排向垂直设置的呈圆柱状的多个同向设置的电池单元,M和N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每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作为一极的顶部极柱和作为另一极的壳体极柱,所述壳体极柱包括由环形凹槽形成的颈部;
M-1个第一固定片,每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平铺设置于相邻的任两排电池单元之间;
所述第一固定片沿排向延伸并且穿过与其相邻的两排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片两侧与相邻所述颈部抵接;
N-1个第二固定片,每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平铺设置于相邻的任两列的电池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固定片沿列向延伸并且穿过与其相邻两列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片两侧与相邻所述颈部抵接;
M-1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和N-1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所在平面呈十字交错的颈部平面网格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元的平面位移,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交汇处形成网格结构的节点;
两个第一连接机构,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沿列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分别位于电池阵列的首列和末列的外侧,每个与相邻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抵接,且分别与列向排列的所有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连接;
两个第二连接机构,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沿排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分别位于电池阵列的首排和末排的外侧,与相邻的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抵接,且分别与排向排列的所有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汇流排串联,所述第一固定片由绝缘材料制成,每个第一固定片上设置有N个第一导体,各个所述第一导体沿列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导体间隔设置在列向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并同时与所述颈部抵接且电性连接,以用于将沿列向相对的两个电池单元的壳体极柱并联,所述第一导体和相邻所述颈部之间通过冷焊导电胶的压接实现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嵌入在所述颈部环形凹槽中的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或第二固定片的至少一侧与环形凹槽的顶部或底部间填充有结构胶且固定连接,以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元与网格结构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移,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列向与排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固定片处于第一水平面上;所有所述第二固定片处于第二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水平面和所述第二水平面贴合设置,贴合后高度小所述颈部环形凹槽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处通过结构胶进行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形成多个网格结构的列向外固节点;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与多个所述第二固定片形成多个网格结构的排向外固点;所述列向外固节点和/或所述排向外固节点均采用非金属结构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非金属结构连接包括采用塑料铆钉或塑料螺钉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呈片状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平铺与相邻排向的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抵接,且与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一固定片的端部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呈片状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与相邻列向的所述电池阵列的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颈部抵接且与相邻的各个所述第二固定片的端部贴合连接,所述贴合连接处设有结构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由连接绳形成,所述连接绳紧固绕设在所述电池组外周各个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壁面,且,所述连接绳紧固连接在各个所述第一固定片和所述第二固定片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具有圆心、列向最外缘点和排向最外缘点,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端部沿排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的圆心和排向最外缘点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具有圆心、列向最外缘点和排向最外缘点,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端部沿列向上在与其对应的处于所述电池阵列边角处的所述电池单元的圆心和列向最外缘点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通过第三连接片首尾相连形成闭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或第二连接机构的夹角为45度。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为金属薄片,呈环状间隔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片上,对应列向所述电池单元的相邻所述颈部。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为印刷在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两侧且相互贯通的导电材料,或,所述第一导体为刻蚀在所述第一固定片上至少包覆相邻三个侧面且相互电连接的铜箔所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固定片上设置有沿排向延伸的绝缘的第一加强筋,和/或,所述第二固定片上设置有沿列向延伸的、间隔设置在相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绝缘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加强筋朝向所述电池单元的顶部延伸,形成立体网络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置有第一导体,所述第一导体间隔设置在沿列向相对的两个所述电池单元的位置且与相邻所述电池单元所述颈部上方的侧面壳体抵接且通过冷焊胶压接进行电性连接,用于将列向内所有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壳体极柱间的并联,形成排向串联列向并联的电池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的交界处、以及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加强筋与对应相邻所述电池单元的侧面壳体间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2或16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电连接有延伸到外部的引线部,所述引线部由导体材料制成,以用于接入外部电路,从而监测所述电池单元的电压和进行排间所述电池单元的容量均衡调节。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汇流排,所述汇流排用将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串联,所述电池单元还包括设于顶部的凸起的顶部极柱;所述第二加强筋为绝缘材料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对应排向设置的相邻的电池单元的侧面壳体;对应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顶部极柱上平铺电连接有所述汇流排的一端,所述汇流排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侧面方向延伸且向下弯折,并插接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排内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侧面壳体间,且通过冷焊胶压接与所述侧面壳体抵紧并保持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汇流排,所述汇流排用于将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串联,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或第二加强筋的上表面与所述汇流排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形成第三平面,所述第三平面上至少设有顶部平面网格结构,或,绝缘平板,所述顶部平面网格结构包括覆盖于排向设置的所述电池单元顶端的所述汇流排上的多个排向的绝缘条,以及覆盖连接多个排向的所述绝缘条的列向的绝缘条,排向的所述绝缘条与列向的所述绝缘条交汇处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排向的所述绝缘条、列向的所述绝缘条、所述绝缘平板均为透明薄片,所述结构胶为UV胶,可以通过电池阵列顶部的紫外光的整体照射,实现所有所述结构胶的整体固化。
22.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包括箱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中的各个电池单元的底部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底壁固定,所述电池组为排向串联、列向并联。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中的各个电池单元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底壁固定。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多个汇流排,各个汇流排用于通过冷焊将位于沿列向或排向排列的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串联,所述汇流排的顶部设置有一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覆盖了所述电池组。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板和所述第一绝缘板平行。
26.一种电池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各个电池单元以相同的朝向列成一排装入电池箱内;其中,每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作为正极的顶部极柱和作为负极的壳体极柱,所述壳体极柱包括由环形凹槽形成的颈部,其中部分的所述电池单元上设置有汇流排,其中所述电池箱的内侧底壁对应处设置有结构胶;
将多个第一导电单元沿排向间隔设置在第一固定片上,其中第一固定片沿列向的两侧上涂有结构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上涂有导电胶;
将第一固定片沿列向移动插入该排电池单元的颈部内,此时,第一导电单元的导电胶第一固定片的结构胶和与其对应的电池单元相对设置;
将各个电池单元以相同的朝向列成另一排装入电池箱内,并且将另一排所述电池单元沿列向移动推向第一固定片,直至所述第一固定片插入另一排所述电池单元的颈部;
重复上述步骤,将所有排的电池单元置于所述电池箱内;
增加外压向内挤紧电池单元;
将多个第二固定片分别插入沿排向相邻的两列电池单元之间;其中,第二固定片沿排向两侧涂有结构胶;
冷焊,将各个电性连接部件进行电性连接;
紫外光照射,从而使得涂有结构胶的各处粘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池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上分别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池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外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并在设置完成后继续保持外压。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池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交汇处通过结构胶形成贴合连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池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交界处使用结构胶进行固定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池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通过第三连接片进行首尾连接,并通过结构胶对连接处进行固定。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池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箱的底部设置第一绝缘板,并通过结构胶使所述第一绝缘板固定于所述电池箱的内侧底壁。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池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汇流排的顶部设置第二绝缘板。
CN202210989563.2A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Active CN115084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563.2A CN115084769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563.2A CN115084769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4769A CN115084769A (zh) 2022-09-20
CN115084769B true CN115084769B (zh) 2022-12-13

Family

ID=83244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9563.2A Active CN115084769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476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4386A (zh) * 2021-10-15 2021-11-12 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排、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16958421U (zh) * 2022-03-24 2022-07-12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及汇流排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3107A (ja) * 1999-05-17 2000-11-24 Toyota Motor Corp 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299139B1 (ko) * 2011-03-21 2013-08-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연결 신뢰성이 향상된 전지셀 홀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US9219262B2 (en) * 2011-04-28 2015-12-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ssembled battery and vehicle
KR20200040024A (ko) * 2018-10-08 2020-04-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N210692716U (zh) * 2019-08-14 2020-06-05 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2803122B (zh) * 2021-01-29 2023-07-28 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具有锁紧机构的电池模组、阵列型大模组、电池包、电源
CN114665205B (zh) * 2022-05-20 2022-08-23 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均衡承压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结构一体化电池箱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4386A (zh) * 2021-10-15 2021-11-12 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排、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16958421U (zh) * 2022-03-24 2022-07-12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及汇流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4769A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5116C (zh) 可充电电池和使用其的电池组件
US8974935B2 (en)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CN113258218A (zh) 一种电池组、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CN1341974A (zh) 电池组件
JP2006253060A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CN111900301A (zh) 一种自锁紧的电池模组
CN113241491A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排间串联的成组结构
CN109742304A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CN113131055A (zh) 电芯以及用电设备
US20200136108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EP3032614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cell
CN112673521B (zh) 电池模块
CN115084769B (zh) 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安装方法
CN212434755U (zh) 一种自锁紧的电池模组
JP4787509B2 (ja) 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CN217903362U (zh) 一种二次电池组件及二次电池
JP2011014278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0382211U (zh) 一种电池组、紧固结构及电池箱
CN214753957U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排间串联的成组结构
CN214706146U (zh) 一种自收紧式电池组及电池包
CN115663406A (zh)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CN213716977U (zh) 电池包及其电池模组
CN111435714B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8586267U (zh) 一种电池组连接机构
CN115207539A (zh) 一种电池组以及紧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82, Pujiaqiao Community, Yangqiao Village, Dayun Town, Jiash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100

Patentee after: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100 Room 302, building A3, 555 Chuangye Road, Dayun Town, Jiash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modu new ener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