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8673A - 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8673A
CN114658673A CN202111579143.9A CN202111579143A CN114658673A CN 114658673 A CN114658673 A CN 114658673A CN 202111579143 A CN202111579143 A CN 202111579143A CN 114658673 A CN114658673 A CN 114658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main body
discharge port
filter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91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沼田文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2141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0004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2141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0004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2141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5883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658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8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53Fan casings with axial entry and dischar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hand f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08B5/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e.g. blowing-out cavi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6Centrifugal pumps for displacing without appreciable compression
    • F04D17/165Axial entry and dischar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73Battery power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hand fans
    • F04D25/08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hand fans hand oper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4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driv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02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机。送风机具有主体、电机和风扇。风扇是构成为响应于电机轴的旋转进行旋转,将空气从排出口排出的单一的风扇。电机轴的最高转速在从50000rpm到120000rpm的范围内。送风机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改变排出口的面积,且构成为,按照排出口的面积,以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选择性地进行动作,第1模式是指,当正以最高转速驱动电机时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最大风力在从2.5N至5.0N的范围内的模式,所述第2模式是指,当正以最高转速驱动电机时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最大动压在从30kPa到65kPa的范围内的模式。据此,使用者能够按照作业内容改变排出口的面积,使用送风机的合适的动作模式进行作业,便利性提高。

Description

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式的送风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能够通过将空气从排出口排出来将灰尘等吹走的电动式的送风机。例如,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117442号中公开了一种送风机(所谓的吹尘器),其构成为,通过由电机驱动旋转的离心风扇生成压缩空气,且将生成的压缩空气从喷嘴喷出。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的送风机是所谓的多级式离心送风机,具有沿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离心风扇。这种送风机有容易在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大型化的倾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较小型且便利性良好的送风机。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送风机,其构成为将空气从排出口排出。该送风机具有主体、电机和风扇。电机被收容于主体。电机包括电机主体部和电机轴,所述电机主体部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电机轴能够与转子一体地旋转。风扇被收容于主体。风扇是构成为响应于电机轴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将空气从排出口排出的单一的风扇。此外,在此所谓的“单一的风扇”是指,使空气从排出口排出的风扇仅有一个。因此,没有排除另外设置用于对电机进行冷却的风扇。
电机轴的最高转速在每分钟50000转(rpm)到120000rpm的范围内。此外,在电机的转速能够按多级或者无级来设定的情况下,只要至少能设定的任意的转速的最高值在上述电机的最高转速的范围内即可。
送风机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改变排出口的面积。并且,送风机构成为,按照排出口的面积,以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选择性地进行动作。第1模式是指,当正以最高转速驱动电机时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最大风力在从2.5牛顿(N)至5.0N的范围内的模式。第2模式是指,当正以最高转速驱动电机时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最大动压在从30千帕(kPa)至65kPa的范围内的模式。
在本方式的送风机中,用于排出空气的风扇仅有一个,另一方面采用较高转速的电机。因此,与具有多个风扇的多级式送风机相比较,能够使主体在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小型化,同时能够发挥比较强的风力。另一方面,根据作业内容,在送风机中,有时与风力的强度相比更重视被排出的空气的压力的高低。本方式的送风机能够按照排出口的面积,以能够发挥比较强的最大风力的第1模式、或者能够发挥比较高的最大动压的第2模式选择性地进行动作。因此,使用者能够按照作业内容改变排出口的面积,使用送风机的合适的动作模式进行作业,便利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吹尘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吹尘器的局部后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剖视图。
图5是电机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电机组件(其中,去除支承部件和电路板)的剖视图。
图7是图4的VII-VII剖视图(其中,省略支承部件和电路板的图示)。
图8是筒状外壳、密封圈、固定部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主体、第2过滤器、过滤器保持架、第1过滤器、进气侧罩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进气侧罩被拆下的状态的主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吹尘器;10:排出口;20:主体;201:左侧壳体;202:右侧壳体;205:第1空间;206:第2空间;21:筒状外壳;211:凹部;213:突出片;215:固定部件;216:周壁部;217:按压部;218:开口;22:收容部;23:喷嘴部;230:开口;231:喷嘴安装部;235:锁定机构;24:外侧壳体;240:开口;241:过滤器安装部;243:凸缘部;245:突起;247:卡合槽;248:壁部;25:进气侧罩;250:进气口;251:突起;253:凹部;254:弹性销;27:把手;28:握持部;281:扳机;283:开关;29:控制器收容部;291:控制器;292:操作部;294:电池安装部;295:电池;3:电机组件;31:壳体;311:周壁部;312:第2开口;313:轴承支承部;315:罩部;316:第1开口;32:轴承;33:电机;330:电机主体部;331:定子;333:转子;335:电机轴;35:风扇;37:支承部件;371:第1臂;372:第2臂;373:弹性罩;38:电路板;39:密封圈;391:外侧凸缘部;393:内侧凸缘部;41:第1过滤器;42:第2过滤器;45:过滤器保持架;451:突起;8:喷嘴;80:开口;81:安装部;87:通路部;A1: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代表性且非限定性的一实施方式中,排出口的面积也可以能够在直径6mm的圆的面积以上且直径15mm的圆的面积以下的范围内发生改变。此外,排出口的面积由与圆的面积的关系来规定,但不一定需要排出口为圆形。排出口的形状典型的情况为圆形,但只要排出口的面积在上述范围内,排出口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排出口为圆形的情况下,上述特征可以叙述为“排出口的直径在从6mm到15mm的范围内”。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一边抑制发生喘振(surge)的可能性一边提供能够实现第1模式或者第2模式的排出口的面积的合理范围。
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或者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主体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拆装选自顶端的开口的面积不同的多种喷嘴中的一种喷嘴。并且,排出口的面积也可以至少能够通过更换喷嘴来改变。根据该实施方式,使用者能够通过更换喷嘴来容易地改变排出口的面积。
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或者代替上述实施方式,风扇的直径也可以在从40mm到45mm的范围内。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采用直径比较小的风扇,能够避免主体在风扇的径向上大型化。
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或者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电机轴的最高转速也可以在从70000rpm到90000rpm的范围内。第1模式的最大风力也可以在从3.0N到4.0N的范围内。第2模式的最大动压也可以在从35kPa到50kPa的范围内。根据该实施方式,使用最高转速在合理的范围内的电机,能够实现在第1模式下能够发挥比较强的最大风力且在第2模式下能够发挥比较高的最大动压的送风机。
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或者代替上述实施方式,送风机也可以构成为,在排出口的面积在直径12mm的圆的面积以上且直径15mm的圆的面积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第1模式进行动作,在排出口的面积在直径6mm的圆的面积以上且直径8mm的圆的面积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第2模式进行动作。此外,如上所述,排出口不一定需要为圆形。在排出口为圆形的情况下,上述的特征能够叙述为“在排出口的直径在从12mm到15mm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第1模式进行动作,在排出口的直径在从6mm到8mm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动作”。根据该实施方式,提供能够分别实现第1模式或者第2模式的排出口的面积的合理范围。
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或者代替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具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与电机主体部电连接。风扇也可以在电机轴的轴向上位于在主体上形成的进气口与电机主体部之间。电路板也可以在电机轴的轴向上位于电机主体部与排出口之间。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被从风扇送出且流向排出口的空气对电机主体部和电路板进行冷却。
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或者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电机和风扇也可以被收容于壳体,与壳体及电路板一起构成一体的电机组件。电路板也可以被配置在壳体与排出口之间。并且,也可以在电机组件与主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空间。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配置有电路板,从壳体排出的空气也能够在电机组件与主体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内向排出口流动。
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或者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为电机轴的转速能够改变。根据该实施方式,除了通过改变排出口以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转速来使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风力发生变化,由此便利性进一步提高。此外,转速典型的情况能够按照使用者从外部对操作部(例如,按钮、扳机、拨盘、触摸面板等)进行的手动操作而发生改变。
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或者代替上述实施方式,送风机还可以具有扳机,该扳机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电机轴的转速也可以按照扳机的操作量而改变。根据该实施方式,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操作扳机,来适宜地改变转速,调整风力。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吹尘器1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的作为剖视图的图1、图2和图4中,一体地且示意性地图示出后述的电机组件3。
吹尘器1是电动式的送风机一例。更详细而言,吹尘器1是能够通过从排出口10排出压缩空气来吹散灰尘等的电动式送风机中的一种。另外,吹尘器1构成为使用者握持来使用的手持式电动工具。
如图1所示,吹尘器1的外部轮廓由主体20和把手27形成,其中,所述主体20收容有电机33和风扇35;所述把手27供使用者握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20中的电机轴335的旋转轴线A1的延伸方向(下面还简称为旋转轴线A1方向)上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向主体20内吸入空气的进气口250(还参照图3)。在主体20中的旋转轴线A1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安装有喷嘴8。喷嘴8的顶端的开口80规定排出压缩空气的排出口10。把手27是由使用者握持的部分,从主体20向与旋转轴线A1交叉的方向突出。电机33和风扇35在旋转轴线A1方向上位于进气口250与排出口10之间。通过这种进气口250、排出口10、把手27的配置,实现使用者易于握持把手27进行操作的吹尘器1。
在把手27的基端部(与主体20连接的端部),设置有使用者能够进行按压操作(扣动操作)的扳机281。另外,在把手27的突出侧的端部(顶端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电池295。当使用者对扳机281进行扣动操作时,对电机33进行通电而使风扇35旋转,由此被压缩后的空气被从排出口10排出。
下面,对吹尘器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将旋转轴线A1方向规定为吹尘器1的前后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将从进气口250朝向排出口10的方向规定为前方,将相反方向(从排出口10朝向进气口250的方向)规定为后方。将与旋转轴线A1方向正交,且大致与把手27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将把手27从主体20突出的方向(从主体20朝向把手27的突出端的方向)规定为下方,将相反方向(从把手27的突出端朝向主体20的方向)规定为上方。将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
首先,对把手27和把手27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把手27构成为中空体,该中空体包括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的握持部28、和连接于握持部28的下端的矩形箱状的控制器收容部2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27通过合成树脂与主体20的外侧壳体24一体地形成,但细节后述。
握持部28是在使用吹尘器1时(工作时)被使用者握持的部分。扳机281被设置在握持部28的上端部的前侧。在握持部28内收容有开关283。开关283通常保持在断开状态,响应于扳机281的扣动操作成为接通状态。开关283通过未图示的电线与控制器291电连接。开关283构成为,在被切换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向控制器291输出与扳机281的操作量(扣动量)对应的信号。
在控制器收容部29内收容有控制器291。控制器291构成为,控制电机33的驱动控制等、吹尘器1的各种动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91包括微型计算机,该微型计算机包括CPU、ROM、RAM、存储器。
另外,在控制器收容部29的上部,设置有使用者能够进行外部操作的操作部292。操作部292构成为,响应于使用者的外部操作受理用于设定电机33的转速的信息的输入。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292具有按钮开关,但省略详细的图示。操作部292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电线与控制器291电连接,响应于按钮开关的按压操作,向控制器291输出规定的信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33的转速能够通过按压操作按钮开关设定为4级。具体而言,电机33的转速能够从每分钟80000转(rpm)、60000rpm、40000rpm、20000rpm中选择。即,本实施方式的电机33的最高转速为80000rpm。
控制器291构成为,按照由使用者选择的转速和从开关283输出的信号(即,扳机281的操作量)无级地控制电机33的转速。具体而言,控制器291控制电机33的驱动,以使电机33的实际转速成为在所选择的转速上乘以与扳机281的操作量对应的比例而得到的转速。
另外,在控制器收容部29的下端部设置有电池安装部294,在该电池安装部294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来安装充电式的电池(还称为电池组)295。电池安装部294具有:轨道结构,其能够与设置于电池295的槽相卡合;和端子,其能够与电池295的端子电连接。此外,电池安装部294和电池295的结构本身是周知的,因此省略在此的说明。
接着,对主体20进行说明。如图2~图4所示,主体20包括筒状外壳21、外侧壳体24和进气侧罩25。
筒状外壳21包括收容部22和喷嘴部23。收容部22是筒状外壳21中的收容电机33和风扇35的部分。收容部22形成为具有大致均匀的内径和外径的圆筒体。喷嘴部23整体形成为前端变细的漏斗状,从收容部22的前端向前方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空气从收容部22和喷嘴部23泄漏,收容部22和喷嘴部23形成为一体(不能分离)。但是,收容部22和喷嘴部23也可以形成为单独的部件,且相互连接。
喷嘴部23的前端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喷嘴部23的前端部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来安装喷嘴8。更详细而言,在喷嘴部23的前端部的外周设置有锁定机构235,该锁定机构235构成为,将喷嘴8相对于主体20锁定在规定的安装位置。喷嘴8通过该锁定机构235被安装在喷嘴部23的前端部。因此,下面,还将喷嘴部23的前端部称为喷嘴安装部231。此外,在喷嘴安装部231没有安装喷嘴的情况下,喷嘴部23的前端的开口230作为吹尘器1的排出口10来发挥作用。空气在喷嘴部23内从后方向前方通过,且被从开口230(排出口10)向前方排出。此外,喷嘴部23的开口230为圆形,其直径为13.0毫米(mm)。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235具有与本申请的申请人所申请的另一件申请即U.S.Patent Application No.17/370,671(通过引用,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本申请中)中公开的锁定机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但省略了详细结构的说明和图示。锁定机构235响应于使用者将喷嘴8相对于吹尘器1向后方移动的操作进行工作,将喷嘴8锁定在安装位置。另外,锁定机构235响应于使用者绕轴线转动喷嘴8的操作来解除对喷嘴8的锁定。
在此,对喷嘴8进行说明。喷嘴8是被附加地安装于吹尘器1,与吹尘器1一起使用的附件。
更详细而言,喷嘴8整体呈筒状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通孔。本实施方式的喷嘴8包括呈同轴状连接的安装部81和通路部87。安装部81构成为能够连接于吹尘器1的主体20(详细而言,锁定机构235)。通路部87是长形的筒状体,从安装部81的一端起沿轴向延伸。在喷嘴8被安装于主体20的情况下,通路部87的顶端的开口80规定吹尘器1的排出口10。在喷嘴8被安装于吹尘器1的情况下,压缩空气从喷嘴部23的开口230向通路部87内流入,在通路部87内从后方向前方通过,且被从喷嘴8的开口80(排出口10)向前方排出。
此外,作为能够被安装于吹尘器1的喷嘴8,除了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喷嘴8以外,还准备轴向上的长度和/或开口80(排出口10)的直径(下面还称为喷嘴直径)不同的多种喷嘴。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的喷嘴8的喷嘴直径为12mm,开口80(排出口10)的面积为36π平方毫米(mm2)。除了该喷嘴8以外,还准备了喷嘴直径属于从6mm到15mm的范围内的多种喷嘴8。即,准备了开口80(排出口10)的面积属于从9πmm2到56.25πmm2的范围内的多种喷嘴8。使用者能够按照作业内容,在没有安装喷嘴8或者安装有合适的喷嘴8的状态下使用吹尘器1。
外侧壳体24整体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覆盖筒状外壳21的一部分(详细而言,收容部22)的周围。外侧壳体24的后端部比筒状外壳21向后方突出。因此,收容部22的后端部被完全配置在外侧壳体24的内部。在外侧壳体24的后端形成有从后方观察大致呈圆形的开口240。筒状外壳21的一部分(详细而言,喷嘴部23)从外侧壳体24的前端的开口向前方突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壳体24通过合成树脂与把手27一体地形成。更详细而言,外侧壳体24的左侧部分和把手27的左侧部分一体地形成左侧壳体201(左侧的对开体)。同样,外侧壳体24的右侧部分和把手27的右侧部分一体地形成右侧壳体202(右侧的对开体)。左侧壳体201和右侧壳体202被螺钉在左右方向上连接固定,据此形成外侧壳体24和把手27,并且筒状外壳21和外侧壳体24以实质上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进气侧罩25是覆盖外侧壳体24(详细而言,后述的过滤器安装部241)的后端的开口240的罩部件(盖)。进气侧罩25是大致圆形的部件,被嵌入开口240。此外,在后面详细叙述进气侧罩25与主体20的卡合构造。在进气侧罩25上形成有多个进气口250(参照图3)。当风扇35旋转时,通过进气口250从主体20的外部向内部吸入空气。
下面,对主体20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主体20的内部主要配置有电机33、风扇35和2个过滤器(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当从与旋转轴线A1正交的方向(例如,左侧或者右侧)观察吹尘器1时,进气口250、第1过滤器41、第2过滤器42、风扇35、电机33、排出口10按该顺序朝向前方被排列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直线上。
首先,对电机33和风扇35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33及风扇35与关联部件一起被一体化,构成电机组件3。并且,作为一体部件的电机组件3被支承在主体20的内部。更详细而言,如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电机组件3包括壳体31、2个轴承32、电机33、风扇35、支承部件37和电路板38。此外,在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支承部件37和电路板38的图示。
壳体31是收容电机33和风扇35,且支承轴承32的中空体,包括周壁部311、罩部315和2个轴承支承部313。周壁部311是将前后方向作为轴向的圆筒状的壁部。罩部315形成为短形的有底圆筒状,以覆盖周壁部311的后端开口的方式被嵌入固定在周壁部311。罩部315的后壁部以与旋转轴线A1正交的方式来配置。在罩部315的后壁部的中央部,设置有连通壳体31的内部和外部的圆形的第1开口316。轴承支承部313与周壁部311一体地设置在周壁部311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内。2个轴承32(详细而言,滚珠轴承的外圈)被分别嵌入支承在轴承支承部313。在周壁部311与轴承支承部313之间形成有使壳体31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的第2开口312。
电机33是内转子型的无刷电机,包括电机主体部330和电机轴335,其中所述电机主体部330包括定子331和转子333。定子331通过被设置在壳体31的周壁部311的内周面上的多个肋,呈固定状被支承于壳体31。转子333和电机轴335被可一体旋转地固定。电机轴335在转子333的前方和后方,通过被支承于壳体31的轴承支承部313的2个轴承32以可绕旋转轴线A1旋转的方式来支承。电机轴335的后端部被配置在罩部315内。
仅一个风扇35被固定在电机轴335的后端部(被配置在罩部315内的端部)。风扇35是离心风扇,从后方沿旋转轴线A1方向吸入空气,且将空气向径向外侧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35的直径为43mm。风扇35的旋转轴线A1方向的厚度为6mm。通过仅采用一个这样比较小型的风扇35,能够避免主体20在风扇35的旋转轴线A1方向和径向上大型化。
风扇35被配置为,进气侧的中央部与罩部315的第1开口316相向。当风扇35旋转时,从壳体31的后端部(罩部315)的第1开口316向壳体31内吸入空气。被送出到风扇35的径向外侧的空气在壳体31内通过定子331的周围、和定子331与转子333之间期间一边对电机33进行冷却一边沿旋转轴线A1方向流动,且从壳体31的前端部的第2开口312向壳体31的外部流出。即,被设置在壳体31的后端部(罩部315)的第1开口316作为使空气流入壳体31的进气口发挥作用。壳体31的前端部的第2开口312作为将空气从壳体31排出的排气口发挥作用。
支承部件37被固定在壳体31的前端部。支承部件37具有:第1臂371,其向壳体31的前方延伸;和2个第2臂372,其向壳体31的前方且径向外侧延伸。
第1臂371支承电路板38。电路板38大致为圆形,具有与壳体31的外径相同程度的直径。电路板38在从壳体31向前方远离的位置,以与旋转轴线A1大致正交的方式来支承。在电路板38上搭载有控制电路等,所述控制电路等根据来自控制器291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向定子331的线圈通电。电路板38通过未图示的电线与控制器291及定子331电连接。2个第2臂372隔着旋转轴线A1被设置在对角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到与电路板38大致相同的位置、且延伸到电路板38的径向外侧。第2臂372的顶端部被由弹性体形成的弹性罩373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罩373由硅橡胶形成。但是,弹性罩373也可以由硅橡胶以外的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其他种类的弹性体)形成。
下面,对电机组件3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4所示,电机组件3被收容在主体20的筒状外壳21(详细而言,收容部22)中。更详细而言,电机组件3通过上述的弹性罩373和密封圈39,与筒状外壳21弹性连接支承,其中,上述的弹性罩373被安装于支承部件37的第2臂372;所述密封圈39被配置在筒状外壳21与壳体31之间。
在支承部件37的2个第2臂372上安装的弹性罩373分别以被定位在筒状外壳21上的状态来支承。更详细而言,如图4和图7所示,在筒状外壳21的内周面设置有从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进的2个凹部211。凹部211分别在筒状外壳21(收容部22)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内周面上,隔着旋转轴线A1被设置在对角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弹性罩373构成为能够局部嵌合于凹部211。另外,在筒状外壳21的内周面设置有从筒状外壳21的前端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4个突出片(肋)213。在左右的凹部211各自的前侧各配置2个突出片213。
在被安装于支承部件37的2个第2臂372的弹性罩373从筒状外壳21的后方局部地嵌入凹部211的状态下,电机组件3被配置在筒状外壳21内。在前后方向上,电机组件3被定位在各弹性罩373的前端抵接于突出片213的后端的位置。另外,通过弹性罩373卡合于凹部211,据此,限制电机组件3相对于筒状外壳21绕旋转轴线A1旋转。
如图2、图4和图8所示,密封圈39是整体形成为短形的大致圆筒状(或者大致圆环状)的弹性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圈39与弹性罩373同样由硅橡胶形成。但是,密封圈39也可以由硅橡胶以外的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其他种类的弹性体)形成。密封圈39的外周面和内周面构成为,在密封圈39被略微压缩的状态下,实质上分别与筒状外壳21的后端部的内周面和壳体31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相匹配。另外,在密封圈39的后端部,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外侧凸缘部391和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内侧凸缘部393。外侧凸缘部391的外径与筒状外壳21的外径大致相等。内侧凸缘部393的内径小于壳体31的罩部315的外径。
密封圈39通过固定部件215连接于筒状外壳21。固定部件215包括:周壁部216,其能够嵌入筒状外壳21的后端部的周围;和按压部217,其具有与密封圈39的后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即,按压部217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在按压部217的中央部的开口218配置有多个肋(挡指架),所述肋呈放射状延伸且连接于按压部217。开口218作为通气口(筒状外壳21的进气口)发挥作用,其中所述通气口使从进气口250(参照图3)流入外侧壳体24内的空气向筒状外壳21内流入。
在固定部件215的按压部217和密封圈39上,分别沿周向分离设置有螺钉用的多个孔。螺钉从按压部217的后方被贯插在按压部217和密封圈39的孔中,且与设置于筒状外壳21的螺纹孔螺纹旋合,据此,密封圈39通过固定部件215被按压在筒状外壳21和壳体31上。据此,密封圈39的外侧凸缘部391和内侧凸缘部393分别紧贴筒状外壳21的后端面及罩部315的后壁部的后表面。另外,密封圈39的后端部以外的部分在径向上以被略微压缩的状态被嵌入壳体31(罩部315)的后端部与筒状外壳21的后端部之间,紧贴壳体31的外周面和筒状外壳21的内周面。
如上所述,筒状外壳21在其内部组装有电机组件3且密封圈39和固定部件215被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连接于外侧壳体24。更详细而言,筒状外壳21被设置在外侧壳体24的内周面上的肋(突出片)等定位,在实质上不能相对于外侧壳体24移动的状态下保持于被左侧壳体201和右侧壳体202夹持的状态。
通过以上说明的结构和配置,如图2和图4所示,密封圈39将在主体20((筒状外壳21、外侧壳体24、进气侧罩25)与电机组件3(详细而言壳体31)之间的空间与第1空间205和第2空间206相隔离,其中,所述第1空间205与进气口250和壳体31的后端部的第1开口316相连通,所述第2空间206与壳体31的前端部的第2开口312和排出口10相连通。第1空间205和第2空间206还能够分别称为风扇35的进气侧的空间和风扇35的排气侧的空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空间205和第2空间206分别在前后方向上,还能够被称为密封圈39的后侧的空间和前侧的空间。密封圈39防止从壳体31的前端部的第2开口312流入第2空间206的空气流入第1空间205。据此,抑制送风效率的降低。
此外,第2空间206是在筒状外壳21的内部形成的、被风扇35压缩后的空气流动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空间206形成在作为单一部件的筒状外壳21内,因此,能够防止被送出到第2空间206的空气从排出口10以外的部位漏出,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2空间206内的压力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圈39形成为筒状(圆环状),其一部分在径向上能够以紧贴状嵌入筒状外壳21的内周面与壳体31的外周面之间。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结构的密封圈39,容易且可靠地使第1空间205和第2空间206相隔离。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与旋转轴线A1正交的方向(例如,左侧)观察吹尘器1时,进气口250、电机组件3、排出口10被配置在一直线上。因此,能够生成从进气口250经由电机组件3流向排出口10的高效的空气的流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机组件3的壳体31(详细而言,壳体31的第2开口312)与排出口10之间配置有电路板38。因此,通过从壳体31的第2开口312流出的空气,除了能够对电机主体部330(定子331、转子333)进行冷却以外,还能够有效地对电路板38进行冷却。另外,在径向上,由于在筒状外壳21的内周面与电机组件3之间设置有空间,因此,能够防止从第2开口312流出的空气被电路板38阻挡而使得向排出口10的流动受到阻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密封圈39和弹性罩373,电机组件3被保持在与筒状外壳21的内周面分离的状态。即,电机组件3和主体20(筒状外壳21)通过密封圈39和弹性罩373弹性地连接。因此,电机组件3和主体20能够沿所有方向相对移动。据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驱动电机33而产生的振动从电机组件3向主体20(筒状外壳21)、乃至外侧壳体24和把手27传递。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圈39除了发挥隔离第1空间205和第2空间206的功能以外,还发挥减轻从电机组件3向主体20传递振动的功能。并且,弹性罩373除了发挥电机组件3相对于主体20的定位功能以外,还发挥减轻从电机组件3向主体20传递振动的功能。因此,能够无需增加零部件数而提高送风效率、易组装性和防振性。
下面,对第1过滤器41及第2过滤器42和其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图4和图9所示,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在主体20的后端部内被配置在进气侧罩25与电机组件3之间。此外,下面,还将主体20(详细而言,外侧壳体24)的后端部称为过滤器安装部241。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安装部24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
第2过滤器42在过滤器安装部241内被配置在比第1过滤器41靠前方(电机组件3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是网眼的疏密不同的过滤器。更详细而言,第2过滤器42是网眼比第1过滤器41稀疏(即,允许尺寸更大的异物(例如,直径更大的粒子)通过)的过滤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分别采用由合成树脂的开孔气泡结构体形成的过滤器。更详细而言,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分别使用网眼的疏密(孔的大小和配置)不同的聚氨酯树脂制的海绵。由开孔气泡结构体形成的过滤器能够抑制风力的降低同时能够有效地捕捉异物。
此外,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也可以按照主要的作业环境而分别采用开孔气泡结构体以外的过滤器。例如,能够优选采用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Filter: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过滤器、粉末过滤器或者无纺布过滤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过滤器41以能够容易地从外侧壳体24拆下的方式被安装(保持)于过滤器安装部241。另一方面,第2过滤器42以不易于从过滤器安装部241拆下的方式被安装(保持)于外侧壳体24。
更详细而言,在上述的固定部件215的后方配置有过滤器保持架45,第2过滤器42在前后方向上被保持在固定部件215与过滤器保持架45之间。过滤器保持架45是短形的筒状部件。在过滤器保持架45的后端部的内周面设置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起451。突起451的长度为,过滤器保持架45的内周面与过滤器保持架45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大致一半。
在过滤器安装部241的内周面,在筒状外壳21的后方设置有从过滤器安装部241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缘部243。另外,在从凸缘部243向后方远离的位置设置有2个突起245。2个突起245从过滤器安装部241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内周面分别向径向内侧突出。在前后方向上在凸缘部243与2个突起245之间配置第2过滤器42和过滤器保持架45,通过左侧壳体201和右侧壳体202被连接在一起,据此,第2过滤器42和过滤器保持架45被保持于过滤器安装部241。
第2过滤器42覆盖被固定在筒状外壳21的后端部的固定部件215的开口218(通气口)整体。过滤器保持架45的突起451防止第2过滤器42被容易地从过滤器保持架45、乃至主体20拆下。更详细而言,突起451干涉第2过滤器42的外周部,限制第2过滤器42向脱离主体20的方向(后方)移动。因此,使用者在将第2过滤器42从过滤器保持架45拆下的情况下,需要捏住第2过滤器42的中央部(没有被突起451按压的部分)用一定程度的力拉出。
另一方面,第1过滤器41在过滤器保持架45的突起451的后方仅嵌入过滤器安装部241内。第1过滤器41具有比过滤器安装部241的内径略大的直径。当第1过滤器41被嵌入过滤器安装部241内时,第1过滤器41的外周面整体(除气泡部分以外)与过滤器安装部241的内周面接触。第1过滤器41覆盖过滤器保持架45的开口整体。
在第1过滤器41的后方,进气侧罩25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于过滤器安装部241。更详细而言,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过滤器安装部241的上后端部和下后端部的内周面上,分别形成有卡合槽247。卡合槽247是L字形的槽,包括从外侧壳体24的后端向前方延伸的第1部分和从第1部分的前端部向周向延伸的第2部分。即,在第2部分的后侧存在壁部248。
另一方面,2个突起251从进气侧罩25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另外,在进气侧罩25的外周面设置有2个凹部253。圆柱状的弹性销254被嵌入保持在凹部253。弹性销254略微向进气侧罩25的径向外侧突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销254是橡胶制(橡胶销),但也可以由其他弹性材料(例如,合成树脂)形成。
当在过滤器安装部241安装进气侧罩25时,使用者使进气侧罩25相对于过滤器安装部241向前方移动以使突起251从后方分别进入卡合槽247的第1部分,在此之后,旋转进气侧罩25以使突起251在第2部分内沿周向移动。据此,突起251被配置在壁部248的前侧。壁部248从后方抵接于突起251,防止进气侧罩25向后方移动。另外,弹性销254与过滤器安装部241的内周面接触来产生摩擦阻力,由此限制进气侧罩25相对于外侧壳体24旋转。即,弹性销254能够减少进气侧罩25脱离过滤器安装部241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使用者通过将进气侧罩25相对于过滤器安装部241向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移动,能够将进气侧罩25容易地从过滤器安装部241拆下。如上所述,由于第1过滤器41仅仅嵌入过滤器安装部241内,因此,使用者在将进气侧罩25拆下之后,能够容易地将第1过滤器41从外侧壳体24拆下。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吹尘器1中,通过风扇35生成的空气的流动从进气口250流入主体20,在到达排出口10之前,一边通过电机33一边对其进行冷却。因此,当异物(例如,粉尘)从进气口250进入主体20内时,有可能对电机33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在进气口250与电机33(详细而言,壳体31的第1开口316)之间捕捉流入主体20内的异物,能够有助于保护电机33。
另外,由于第1过滤器41仅仅是嵌入过滤器安装部241,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将第1过滤器41从主体20拆下来进行清扫或者更换。据此,能够抑制由于第1过滤器41的网眼堵塞而使送风效率下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第1过滤器41以外还设置有第2过滤器42。因此,在第1过滤器41被拆下的状态下,第2过滤器42也能够在异物到达电机33之前捕捉到异物。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过滤器42的网眼比第1过滤器41稀疏。这是由于,拆卸麻烦且不易清扫或者更换的第2过滤器42优选采用不易堵塞异物(网眼更稀疏)的过滤器。另一方面,通过即使堵塞异物也易于拆卸来进行清扫或者更换的第1过滤器41采用异物的捕捉性能更高(网眼更密集)的过滤器,由此实现能够分2级捕捉异物的合理的结构。
下面,对吹尘器1的动作模式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吹尘器1构成为,使用单一的风扇35来从排出口10排出被压缩的空气。因此,与具有多个风扇的多级式送风机相比较,能够使主体20在旋转轴线A1方向上小型化。另外,通过采用最高转速为80000rpm的比较高速的电机33,即使仅通过单一的风扇35也能够实现比较强的风力和比较高的动压。
另外,吹尘器1构成为,能够改变排出口10的面积。具体而言,排出口10的面积能够按照在吹尘器1上是否安装有喷嘴8、和/或安装的喷嘴8的种类而发生改变。更详细而言,在吹尘器1上没有安装喷嘴8的情况下,排出口10的面积是主体20的喷嘴部23的开口230的面积(即,直径13mm的圆的面积(42.25πmm2))。另一方面,在吹尘器1上安装有喷嘴8的情况下,排出口10的面积是被安装的喷嘴8的开口80的面积,如上所述,能够在直径6mm的圆的面积以上且直径15mm的圆的面积以下的范围(从9πmm2到56.25πmm2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此外,该范围是能够一边抑制发生喘振的可能性一边实现第1模式或者第2模式的排出口10的面积的合理的范围。
吹尘器1构成为,按照排出口10的面积以第1模式或者第2模式进行动作。第1模式是与风压相比更重视风力的模式,是当正以最高转速驱动电机33时被从排出口10排出的空气的最大风力在3.0牛顿(N)至4.0N的范围内的动作模式。此外,该风力的值是按照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简称ANSI)规定的“ANSI B175.2标准”测定的值。第2模式是与风力相比更重视风压的模式,是当正以最高转速驱动电机33时被从排出口10排出的空气的最大动压在从35kPa到50kPa的范围内的动作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出口10的面积在直径12mm的圆的面积以上且直径15mm的圆的面积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喷嘴直径在从12mm到15mm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吹尘器1以第1模式进行动作。例如,在没有安装喷嘴8,主体20的喷嘴部23的开口230作为排出口10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即排出口10的面积为直径13mm的圆的面积(169πmm2)的情况下),当正以最高转速80000rpm驱动电机33时被排出的空气的最大风力大致为3.2N。
另一方面,在排出口10的面积在直径6mm的圆的面积以上且直径8mm的圆的面积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喷嘴直径在从6mm到8mm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吹尘器1以第2模式进行动作。例如,在安装有喷嘴直径为7mm的喷嘴8的情况下(即,排出口10的面积为直径7mm的圆的面积(49πmm2)的情况下),当正以最高转速80000rpm驱动电机33时被排出的空气的最大动压大致为42kPa。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吹尘器1,使用者能够按照作业内容,通过拆装喷嘴8或者更换喷嘴8来改变排出口10的面积,以合适的动作模式进行作业,由此便利性提高。具体而言,例如,在想要如一般的鼓风机那样通过比较强的风力来吹散物体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在主体20上安装从12mm到15mm的范围内的喷嘴8或者拆下喷嘴8,来使吹尘器1以第1模式进行动作。另一方面,例如在如去除在过滤器的一处堵塞的灰尘的情况那样,想要在特定的非常狭窄的范围内集中地吹送高压的空气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在主体20上安装6mm至8mm的范围内的喷嘴8,使吹尘器1以第2模式进行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能够根据分别对操作部292和扳机281进行的手动操作来改变电机轴335的转速。具体而言,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操作操作部292(按钮式开关),从4种转速中选择转速(详细而言,作为计算出实际转速的基准的转速)。另外,使用者通过变更扳机281的操作量(按压量),能够进一步改变转速。因此,使用者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下,都能够按照作业内容来进行操作部292和扳机281的手动操作,由此调整被排出的空气的风力。
下面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特征)与本申请或者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特征)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仅仅为一例,并没有限定本申请或者发明的各结构要素。
吹尘器1是“送风机”一例。排出口10(开口230或者开口80)是“排出口”一例。主体20是“主体”一例。电机33、电机主体部330、定子331、转子333、电机轴335分别是“电机”、“电机主体部”、“定子”、“转子”、“电机轴”一例。风扇35是“风扇”一例。喷嘴8是“喷嘴”一例。电路板38是“电路板”一例。壳体31是“壳体”一例。电机组件3是“电机组件”一例。扳机281是“扳机”一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本发明所涉及的送风机并不限定于示例的吹尘器1。例如,能够增加下述所示例的变更。另外,这些变更中的至少一种变更能够与实施方式所示例的吹尘器1、以及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组合使用。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的吹尘器1的各要素(电机轴335的最高转速、第1模式下的最大风力、第2模式下的最大动压、风扇35的直径等)的数值仅仅是示例,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数值。下面,示例出吹尘器1的各要素能采用的变更。
电机轴335的最高转速无需是80000rpm,例如,在50000rpm至120000rp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在70000rpm至90000rpm的范围内即可。在该范围内,即使用于直径比较小的单一的风扇35,在第1模式下也易于实现除了能吹散粉尘和尘埃以外还能够吹散更大的物体(例如,木屑、纸屑等)的风力。
第1模式下的最大风力例如在2.5N至5.0N的范围内即可。在最大风力在该范围内的情况下,除了粉尘和尘埃以外,还能够吹散更大的物体。另一方面,第2模式下的最大动压在从30kPa至65kPa的范围内即可。在最大动压在该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高压可靠地吹散比较小的物体。
风扇35的直径无需是43mm,但从吹尘器1径向上的小型化和风力的确保的平衡出发,优选为在从40mm至45mm的范围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出口10的面积能够通过拆装喷嘴8或者更换喷嘴8来改变,但例如也可以仅通过更换喷嘴8来改变。即,吹尘器1可以以一定在主体20上安装有喷嘴8的状态来使用。此外,喷嘴8和主体20能够不通过示例的锁定机构235,而是通过其他任意的方法来连接。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喷嘴8的基端部设置的内螺纹部和在主体20设置的外螺纹部螺纹旋合来连接。或者,也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进气侧罩25和过滤器安装部241同样的连接构造。
例如也可以通过覆盖主体20的开口230(排出口10)的至少一部分来改变排出口10的面积。例如,吹尘器1也可以具有罩(遮挡部),该罩能够响应于使用者的手动操作进行直线移动或者转动,由此开闭开口230(排出口10)的至少一部分。另外,排出口10的形状无需是圆形,能够适宜地改变为椭圆形、多边形、星形等。
主体20和把手27的结构(形状、构成部件、构成部件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示例,能够适宜地变更。
例如,主体20也可以仅由筒状外壳21(和固定部件215)形成。即,主体20也可以仅由单一的外壳部件形成。另外,筒状外壳21也可以通过在与旋转轴线A1正交的方向(例如,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上分割出的对开体彼此连接来形成,也可以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分割出的多个部件连接在一起来形成。
进气侧罩25也可以实质上不能从外侧壳体24(过滤器安装部241)拆下。或者,进气侧罩25也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螺纹旋合于外侧壳体24,例如,也可以通过单独的螺钉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外侧壳体24。进气口250的大小、形状、数量、配置等能够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适宜地改变。
不需要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外侧壳体24那样使主体20的一部分和把手27形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替代把手27,主体20的一部分具有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
电机33也可以不是无刷电机,而是有电刷的电机。另外,电机组件3不一定需要通过弹性体被支承于主体20(筒状外壳21),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在筒状外壳21内的多个肋被定位支承。并且,电机33无需与壳体31、轴承32、风扇35等一起构成组件,电机33的支承构造也能够适宜地变更。例如,也可以省略收容电机主体部330的壳体31,电机轴335通过被支承于主体20的轴承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机轴335的转速能够按照扳机281的操作量无级地改变,但也可以不能由通过操作部292选择的转速发生改变。或者,电机轴335的转速也可以仅能够通过扳机281的按压操作来改变,也可以仅通过扳机281的按压操作不能改变。另外,操作部292也可以不具有按钮开关,而例如具有拨盘、触摸屏等。控制器291也可以不由微型计算机构成,也可以由其他种类的控制电路构成。
风扇35也可以不相对于电机主体部330被固定在进气口250侧,也可以在排出口10侧被固定于电机轴335。此外,风扇35优选采用离心风扇(尤其是,后曲叶片风扇(还称为涡扇)),但例如也可以采用斜流风扇。
也可以省略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中的至少一方。此外,在仅设置1个过滤器的情况下,优选为该过滤器能够从主体20拆下。
吹尘器1的电源并不限定于充电式的电池295,也可以是一次性的电池,也可以是外部的交流电源。另外,也可以在吹尘器1中内置充电式的电池。
并且,按照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主旨构成以下方式。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能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以及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中的至少一个发明组合使用。
[方式A1]
所述排出口的所述面积除了通过更换喷嘴以外,还能够根据相对于所述主体拆装喷嘴而发生改变。
[方式A2]
所述排出口被设置于所述主体、或者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喷嘴。
[方式A3]
所述主体具有第1开口,
所述主体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拆装顶端具有第2开口的喷嘴,以便所述第1开口和所述第2开口相连通,
在所述主体上没有安装喷嘴的情况下,所述排出口通过所述第1开口来规定,在所述主体上安装有喷嘴的情况下,所述排出口通过所述第2开口来规定。
喷嘴安装部231的开口230是“第1开口”一例。喷嘴8的开口80是“第2开口”一例。
[方式A4]
所述送风机构成为,在所述排出口的所述面积在第1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动作,在所述排出口的所述面积在第2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动作,
所述第2范围的上限值小于所述第1范围的下限值。
[方式A5]
所述送风机还具有:
操作部,其能够供使用者进行用于设定所述电机轴的转速的手动操作;和
控制装置,其构成为,响应于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来控制所述电机轴的所述转速。
操作部292是“操作部”一例。扳机281是“操作部”的另一例。
另外,以提供有助于抑制送风机中的送风效率降低的技术为目的,构成以下方式B1~B19。可以仅采用以下的方式B1~B19中的任一种方式或者组合以下的方式B1~B19中的两种以上的方式来采用。或者,以下方式B1~B19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能够与实施方式的吹尘器1、上述的变形例、方式A1~A5、以及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组合使用。
[方式B1]
一种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其具有进气口和排出口;
电机组件,其被收容于所述主体;和
密封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主体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
所述电机组件包括:
壳体,其具有第1开口和第2开口;
电机,其包括:定子,其被支承在所述壳体内;转子;和电机轴,其能够绕规定所述送风机的前后方向的旋转轴线与转子一体地旋转;
风扇,其被固定于所述电机轴,且能够与所述电机轴一体地旋转;和
至少1个轴承,其被支承于所述壳体,对所述电机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所述密封部件构成为,将在所述主体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形成的空间与第1空间和第2空间相隔离,其中,所述第1空间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1开口相连通;所述第2空间与所述第2开口和所述排出口相连通。
在本方式的送风机中,壳体、电机、风扇和至少1个轴承构成一体的电机组件。因此,易于将电机组件组装于主体。并且,密封部件被配置在主体与电机组件之间,将主体的内部空间与第1空间和第2空间相隔离,其中,所述第1空间连通于进气口和第1开口;所述第2空间连通于第2开口和排出口。因此,密封部件能够防止从壳体的第2开口向第2空间流出的空气向第1空间流入。据此,能够抑制送风效率的降低。
[方式B2]
根据方式B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构成为,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电机组件位于前方,向前方排出空气。
根据本方式,与排出口在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与电机组件重叠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在径向上紧凑的送风机。另外,能够有效地将从电机组件流向排出口的空气从排出口向前方排出。
[方式B3]
根据方式B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把手,该把手从所述主体突出,且沿与所述电机轴的所述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进气口构成为,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电机组件位于其后方,使空气向前方流入。
根据本方式,进气口和排出口相对于电机组件分别位于其后方和前方。另外,从进气口流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进气方向)和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排出方向)相同。因此,生成从进气口经由电机组件流向排出口的有效的空气的流动。另一方面,把手从主体向与电机轴的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由此,实现使用者易于把持把手来进行操作的送风机。
[方式B4]
根据方式B3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当在与所述电机轴的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进气口、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排出口被配置在一直线上。
根据本方式,生成从进气口经由电机组件向排出口流出的有效的空气的流动。
[方式B5]
根据方式B1~B4中任一方式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至少1个过滤器,所述至少1个过滤器被配置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1开口之间。
根据本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小异物(例如,粉尘)进入电机组件内的可能性。
[方式B6]
根据方式B1~B5中任一方式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上,至少局部被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之间,堵塞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密封部件可靠地使第1空间和第2空间隔离。
[方式B7]
根据方式B1~B6中任一方式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和所述电机组件通过介于所述主体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的所述至少1个弹性体,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被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方式,能够减轻从电机组件向主体传递振动。
[方式B8]
根据方式B7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兼作所述至少1个弹性体。
根据本方式,能够合理有效使用将第1空间和第2空间隔离的密封部件,无需增加零部件数而附加减少从电机组件向主体传递振动的功能。
[方式B9]
根据方式B8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弹性体包括:第1弹性体,其介于所述电机组件的后端部与所述主体之间;和第2弹性体,其介于所述电机组件的前端部与所述主体之间,
所述密封部件兼作所述第1弹性体。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经由多个弹性体进行弹性连接,更有效地减轻从电机组件向主体传递振动。
[方式B10]
根据方式B9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弹性体构成为,限制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主体的在绕所述电机轴的所述旋转轴线的周向上相对旋转。
根据本方式,能够使用第2弹性体,将电机组件相对于主体在周向上保持在合适的位置。
[方式B11]
所述第1开口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后端部,
所述第2开口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
[方式B12]
所述电机轴的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第1开口及所述第2开口交叉(贯穿所述第1开口和所述第2开口而延伸)。
[方式B13]
所述进气口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后端部,
所述排出口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前端部。
[方式B14]
所述风扇构成为生成空气的流动,该空气的流动被通过所述进气口吸入,通过所述电机而被从所述排出口排出。
[方式B15]
所述至少1个过滤器被配置在所述第1空间内。
[方式B16]
所述至少1个过滤器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主体。
[方式B17]
所述至少1个过滤器包括第1过滤器和网眼比所述第1过滤器稀疏的第2过滤器。
[方式B18]
所述第1过滤器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主体,
所述第2过滤器被配置在所述第1过滤器与所述电机之间,以实质上不能从所述主体拆下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主体。
[方式B19]
所述密封部件是形成为筒状的单一部件。
下面表示方式B1~B19的各结构要素(特征)与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特征)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仅仅为一例,并没有限定方式B1~B19的各结构要素。
吹尘器1是“送风机”一例。主体20是“主体”一例。进气口250是“进气口”一例。主体20的开口230是“排出口”一例。电机组件3是“电机组件”一例。密封圈39是“密封部件”一例。壳体31、第1开口316、第2开口312分别是“壳体”、“第1开口”、“第2开口”一例。电机33、定子331、转子333、电机轴335分别是“电机”、“定子”、“转子”、“电机轴”一例。风扇35是“风扇”一例。轴承32是“轴承”一例。第1空间205、第2空间206分别是“第1空间”、“第2空间”一例。把手27是“把手”一例。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分别是“过滤器”一例。密封圈39和弹性罩373分别是“弹性体”一例。密封圈39是“第1弹性体”一例。弹性罩373是“第2弹性体”一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方式B1~B19所涉及的送风机并不限定于示例的吹尘器1。例如,能够增加以下所示例的变更。另外,这些变更中的至少一种变更能够与实施方式的吹尘器1、上述的变形例、方式、以及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组合使用。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示例的吹尘器1的各要素(电机轴335的最高转速、第1模式下的最大风力、第2模式下的最大动压、排出口10的面积、风扇35的直径等)的数值仅仅是示例,也可以采用任意的数值。
主体20和把手27的结构(形状、构成部件、构成部件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示例,能够适宜地变更。
例如,主体20也可以仅由筒状外壳21(和固定部件215)形成。即,主体20也可以仅由单一的外壳部件形成。另外,筒状外壳21也可以通过在与旋转轴线A1正交的方向(例如,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上分割出的对开体彼此连接来形成,也可以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分割出的多个部件连接在一起来形成。进气侧罩25也可以实质上不能从外侧壳体24(过滤器安装部241)拆下。或者,进气侧罩25也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螺纹旋合于外侧壳体24,例如,也可以通过单独的螺钉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外侧壳体24。进气口250的大小、形状、数量、配置等能够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适宜地改变。
不需要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外侧壳体24那样使主体20的一部分和把手27形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替代把手27,主体20的一部分具有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
电机组件3的结构能够适宜地变更。电机33也可以不是无刷电机而是有电刷的电机。风扇35在壳体31内,也可以不相对于电机主体部330被固定在进气口250侧,而是在排出口10侧被固定于电机轴335。此外,风扇35优选为采用离心风扇(尤其是,后曲叶片风扇(还称为涡扇)),例如,也可以采用斜流风扇。也可以按照与风扇35相关的变更或者与变更无关,来适宜地改变壳体31中的第1开口316和第2开口312的配置。另外,也可以为,从电机组件3中省略支承部件37,电路板38被配置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示例不同的位置。
另外,电机组件3不一定需要通过密封圈39和弹性罩373连接于主体20(筒状外壳21)。例如,电机组件3也可以通过密封圈39和被设置在筒状外壳21内的多个肋来支承。或者,电机组件3也可以仅通过设置在筒状外壳21内的多个肋来支承。在该情况下,密封圈39仅具有隔离功能即可,所述隔离功能是指将第1空间205和第2空间206相隔离,其中,所述第1空间205连通于进气口250和壳体31的第1开口316,所述第2空间206连通于壳体31的第2开口312和排出口10。因此,例如,也可以代替圆筒状的单一的密封圈39,为了发挥该功能,在主体20与壳体31之间配置1个或者多个弹性体。此外,1个或者多个弹性体优选为由橡胶或者弹性体形成。
也可以省略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中的至少一方。此外,在仅设置1个过滤器的情况下,优选为,该过滤器能够从主体20拆下。
吹尘器1的电源并不限定于充电式的电池295,也可以是一次性的电池,也可以是外部的交流电源。另外,也可以在吹尘器1中内置充电式的电池。
另外,以提供有助于有效保护送风机中的电机的技术为目的,构成以下方式C1~C9。可以仅采用以下的方式C1~C9中的任一种方式或者组合以下的方式C1~C9中的两种以上的方式来采用。或者,以下方式C1~C9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能够与实施方式的吹尘器1、上述的变形例、方式A1~A5、B1~B19、以及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组合使用。
[方式C1]
一种送风机,具备:
主体,其具有进气口和排出口;
电机,其被收容于所述主体;,
风扇,其被收容于所述主体,构成为,响应于所述电机的驱动而进行旋转,据此生成空气的流动,该空气的流动被通过所述进气口吸入,通过所述电机且被从所述排出口排出;和
至少1个过滤器,其在所述主体内被配置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电机之间。
在本方式的送风机中,伴随着风扇的旋转,空气被从进气口吸入,且在电机内通过而到达排出口。过滤器在进气口与电机之间捕捉与空气一起从进气口流入主体内的异物(例如,粉尘),能够有助于保护电机。
[方式C2]
根据方式C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过滤器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主体。
根据本方式,能够将过滤器从主体拆下来进行清扫或者更换,因此便利性提高。
[方式C3]
根据方式C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具有:
过滤器安装部,其具有开口,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所述至少1个过滤器;和
罩,其以可拆卸的方式来覆盖所述开口,
所述至少1个过滤器能够通过所述开口相对于所述过滤器安装部进行拆装。
根据本方式,使用者能够通过将罩从过滤器安装部的开口拆下来使至少1个过滤器通过开口容易地进行拆装。
[方式C4]
根据方式C1~C3中任一方式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过滤器包括第1过滤器和网眼比所述第1过滤器稀疏的第2过滤器。
此外,在此所谓的“网眼稀疏”还可以叙述为“允许尺寸更大的异物(例如,直径更大的粒子)通过”。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2个过滤器,分2级更可靠地捕捉异物。另外,即使在2个过滤器中的一方被拆下的情况下,另一方的过滤器也能够捕捉异物。
[方式C5]
根据方式C4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过滤器和所述第2过滤器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主体,
所述第2过滤器以与所述第1过滤器相比向脱离所述主体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被配置在所述第1过滤器与所述电机之间。
在本方式中,即使堵塞有异物也能够容易地拆下来进行清扫或者更换的第1过滤器采用异物的捕捉性能更高(网眼更密集)的过滤器,拆卸没有第1过滤器容易(即,不易清扫或更换)的第2过滤器采用异物不易堵塞(网眼更稀疏)的过滤器。因此,根据本方式,实现能够分2级来捕捉异物的合理的结构。
[方式C6]
根据方式C1~C5中任一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过滤器通过开孔气泡结构体来形成。
根据本方式,能够实现能一边抑制风力的降低一边有效地捕捉异物的过滤器。
[方式C7]
根据方式C1~C6中任一方式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过滤器是HEPA过滤器、粉末过滤器或者无纺布过滤器。
根据本方式,能够实现能有效地捕捉异物的过滤器。
[方式C8]
根据方式C1~C7中任一方式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风扇生成的所述空气的流动在所述风扇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上,依次通过所述进气口、所述至少1个过滤器、所述风扇、所述电机、所述排出口。
根据本方式,生成从进气口到排出口的有效的空气的流动。
[方式C9]
根据方式C1~C8中任一方式所述的送风机,
还具有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至少局部被配置在所述第1过滤器与所述第2过滤器之间,限制所述第2过滤器向所述过滤器安装部的所述开口的方向移动。
下面表示方式C1~C9的各结构要素(特征)与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特征)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仅仅是一例,并没有限定方式C1~C9的各结构要素。
吹尘器1是“送风机”一例。主体20是“主体”一例。进气口250是“进气口”一例。主体20的开口230是“排出口”一例。电机33是“电机”一例。风扇35是“风扇”一例。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分别是“过滤器”一例。另外,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分别是“第1过滤器”和“第2过滤器”一例。过滤器安装部241、开口240分别是“过滤器安装部”、“开口”一例。进气侧罩25是“罩”一例。过滤器保持架45是本方式的“限制部件”一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方式C1~C9所涉及的送风机并不限定于所示例的吹尘器1。例如,能够追加以下所示例的变更。另外,这些变更中的至少一种变更能够与实施方式的吹尘器1、上述的变形例、方式以及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组合使用。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吹尘器1的各要素(电机轴335的最高转速、第1模式下的最大风力、第2模式下的最大动压、排出口10的面积、风扇35的直径等)的数值仅仅是示例,也可以采用任意的数值。
主体20和把手27的结构(形状、构成部件、构成部件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示例,还能够适宜地变更。
例如,主体20也可以仅由筒状外壳21(和固定部件215)形成。即,主体20也可以由单一的外壳部件形成。另外,筒状外壳21也可以通过在与旋转轴线A1正交的方向(例如,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上分割出的对开体彼此连接来形成,也可以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分割出的多个部件连接在一起来形成。进气侧罩25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螺纹旋合于外侧壳体24,例如,也可以通过单独的螺钉,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外侧壳体24。进气口250的大小、形状、数量、配置等也可以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来适宜地变更。
不需要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外侧壳体24那样使主体20的一部分和把手27一体地形成。另外,也可以代替把手27,主体20的一部分具有由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
电机33也可以不是无刷电机,而是有电刷的电机。另外,电机组件3不一定需要通过弹性体支承于主体20(筒状外壳21),例如,也可以通过被设置在筒状外壳21内的多个肋来定位支承。并且,电机33不需要与壳体31、轴承32、风扇35等一起构成组件,电机33的支承构造也能够适宜地变更。例如,也可以省略收容电机主体部330的壳体31,电机轴335通过支承在主体20上的轴承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风扇35也可以不相对于电机主体部330被固定在进气口250侧,也可以在排出口10侧被固定于电机轴335。此外,风扇35优选采用离心风扇(尤其是,后曲叶片风扇(还称为涡扇)),但例如也可以采用斜流风扇。
第1过滤器41、第2过滤器42的结构、配置、保持构造也可以适宜地变更。例如,也可以省略过滤器保持架45,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双方均能够容易地从主体20拆下。在该情况下,例如,后侧的(更靠近进气口250的)第1过滤器41采用网眼比前侧(更靠近电机33的)的第2过滤器42稀疏的过滤器。在该情况下,能够由第2过滤器42来捕捉第1过滤器41不能完全捕捉的更细小的异物。或者,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的网眼的疏密也可以实质上相同。
也可以省略第1过滤器41和第2过滤器42中的至少一方。此外,在仅设置1个过滤器的情况下,优选为,该过滤器能够从主体20拆下。另外,过滤器例如也可以以覆盖电机组件3的壳体31的第1开口316的方式,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于壳体31。
吹尘器1的电源并不限定于充电式的电池295,也可以是一次性的电池,也可以是外部的交流电源。另外,也可以在吹尘器1中内置充电式的电池。

Claims (10)

1.一种送风机,该送风机构成为将空气从排出口排出,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
电机,其被收容于所述主体,包括电机主体部和电机轴,所述电机主体部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电机轴能够与所述转子一体地旋转;
单一的风扇,其被收容于所述主体,且构成为响应于所述电机轴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将空气从所述排出口排出,
所述电机轴的最高转速在从50000rpm到120000rpm的范围内,
所述送风机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改变所述排出口的面积,且构成为,按照所述排出口的所述面积,以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选择性地进行动作,第1模式是指,当正以所述最高转速驱动所述电机时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最大风力在从2.5N至5.0N的范围内的模式,所述第2模式是指,当正以所述最高转速驱动所述电机时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最大动压在从30kPa到65kPa的范围内的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的所述面积能够在直径6mm的圆的面积以上且直径15mm的圆的面积以下的范围内发生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构成为,能够拆装选自顶端的开口的面积不同的多种喷嘴中的一种喷嘴,
所述排出口的所述面积至少能够通过更换喷嘴来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的直径在从40mm到45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轴的最高转速在从70000rpm到90000rpm的范围内,
所述第1模式的所述最大风力在从3.0N到4.0N的范围内,
所述第2模式的所述最大动压在从35kPa到50kPa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构成为,在所述排出口的所述面积在直径12mm的圆的面积以上且直径15mm的圆的面积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所述第1模式进行动作,在所述排出口的所述面积在直径6mm的圆的面积以上且直径8mm的圆的面积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所述第2模式进行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与所述电机主体部电连接,
所述风扇在所述电机轴的轴向上位于在所述主体上形成的进气口与所述电机主体部之间,
所述电路板在所述电机轴的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电机主体部与所述排出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和所述风扇被收容于壳体,与所述壳体及所述电路板一起形成一体的电机组件,
所述电路板被配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排出口之间,
在所述电机的径向上,在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主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轴的转速能够改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扳机,该扳机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
所述电机轴的所述转速按照所述扳机的操作量而改变。
CN202111579143.9A 2020-12-23 2021-12-22 送风机 Pending CN1146586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4180A JP2022100044A (ja) 2020-12-23 2020-12-23 送風機
JP2020-214180 2020-12-23
JP2020-214182 2020-12-23
JP2020-214184 2020-12-23
JP2020214184A JP2022100048A (ja) 2020-12-23 2020-12-23 送風機
JP2020214182A JP7258838B2 (ja) 2020-12-23 2020-12-23 送風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8673A true CN114658673A (zh) 2022-06-24

Family

ID=81847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9143.9A Pending CN114658673A (zh) 2020-12-23 2021-12-22 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795967B2 (zh)
CN (1) CN114658673A (zh)
DE (1) DE1020211340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4531Y2 (zh) 1986-10-08 1992-10-20
JP2000120599A (ja) 1998-10-15 2000-04-25 Hitachi Ltd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JP2011117442A (ja) * 2009-10-28 2011-06-16 Kokuyo Co Ltd 送風機
CN203879800U (zh) 2011-07-07 2014-10-15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
JP5815310B2 (ja) 2011-07-07 2015-11-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動力工具
GB2535462B (en) 2015-02-13 2018-08-2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JP6704232B2 (ja) 2015-10-05 2020-06-03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EP3498920A4 (en) * 2016-08-10 2020-04-01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GARDEN BLOWER
JP7294823B2 (ja) * 2019-02-13 2023-06-20 株式会社マキタ 送風機
CN212294492U (zh) * 2019-03-27 2021-01-0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风机
JP7315025B2 (ja) 2019-11-27 2023-07-26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ナ
US11602208B2 (en) * 2020-03-18 2023-03-14 Airgle Corporation Hair dry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96034A1 (en) 2022-06-23
DE102021134061A1 (de) 2022-06-23
US20240003360A1 (en) 2024-01-04
US11795967B2 (en)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54006A (en) Floor nozzle for vacuum cleaner
KR20100121886A (ko) 제진장치를 구비한 진공청소기
US11802573B2 (en) Blower
WO2019116681A1 (ja) 集塵機
KR20110004519A (ko) 진공청소기의 팬모터유닛 및 진공청소기
KR100414808B1 (ko) 전기청소기
CN114658673A (zh) 送风机
JP7258838B2 (ja) 送風機
KR200176467Y1 (ko) 진공청소기의 모터 브러시 분말 여과장치
JP701242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22100044A (ja) 送風機
JP2022100048A (ja) 送風機
WO2023127926A1 (ja) 作業機
KR200407704Y1 (ko) 소형 진공청소기
US20230264131A1 (en) Cyclonic, dust-collecting unit and vacuum cleaner
JP2020178976A (ja) クリーナ
JP2024008313A (ja) 作業機
KR100598899B1 (ko) 핸디형 청소기의 필터 어셈블리
JP2022100052A (ja) 送風機
CN114828720B (zh) 清洁器
JP2023157802A (ja) 作業機
JP2022100054A (ja) 送風機
KR20230120337A (ko) 청소기
KR100778708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모터보호장치
KR20230048629A (ko) 제거 가능한 필터가 마련된 휴대용 진공 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