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5647A - 将装配部件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上的装置及紧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将装配部件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上的装置及紧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5647A
CN114645647A CN202111562798.5A CN202111562798A CN114645647A CN 114645647 A CN114645647 A CN 114645647A CN 202111562798 A CN202111562798 A CN 202111562798A CN 114645647 A CN114645647 A CN 114645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tting
fastening
fastening device
groove
rear eng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27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冈瑟尔
T·阿尔特韦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ofranc Door & Windo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ofranc Door & Wind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901983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464564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ofranc Door & Windo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ofranc Door & Window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45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5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5/00Construction of single parts, e.g. the parts for attachment
    • E05D5/02Parts for attachment, e.g. flaps
    • E05D5/0215Parts for attachment, e.g. flaps for attachment to profile members or the like
    • E05D5/0223Parts for attachment, e.g. flaps for attachment to profile members or the like with parts, e.g. screws, extending through the profile wall or engaging profile grooves
    • E05D5/0238Parts for attachment, e.g. flaps for attachment to profile members or the like with parts, e.g. screws, extending through the profile wall or engaging profile grooves with parts engaging profile groo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5/00Construction of single parts, e.g. the parts for attachment
    • E05D5/02Parts for attachment, e.g. flaps
    • E05D5/0246Parts for attachment, e.g. flaps for attachment to glass pa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10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1028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for maintaining the hinge in two or more positions, e.g. intermediate or fully ope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4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 E05D15/52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for opening about a vertical as well as a horizontal axis
    • E05D15/5214Corner suppo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2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horizontal plane
    • E05D15/3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horizontal plane with pivoted arms and sliding gui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4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 E05D15/52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allowing alternative movements for opening about a vertical as well as a horizontal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638Cams; Ra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600/00Mounting or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ele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Y2600/50Mounting methods; Positioning
    • E05Y2600/502Clamp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600/00Mounting or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ele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Y2600/50Mounting methods; Positioning
    • E05Y2600/504Expan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600/00Mounting or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ele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Y2600/60Mounting or coupling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600/632Screw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20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 E05Y2800/205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forming a uni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1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05Y2900/13Type of wing
    • E05Y2900/148Wind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用于将装配部件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的具有槽的框架上的紧固装置,具有第一后接合元件和第二后接合元件,后接合元件能够相互独立地插入槽中并且在相邻布置时通过与相对置的、限定槽的槽边缘的后接合而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槽中,为此后接合元件具有相互平行地并且相对于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平行延伸的后接合连接片,后接合连接片连续地平行于容纳纵向中轴线的假想的纵向中间平面延伸。在此,第一后接合元件具有第一斜面,第二后接合元件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地贴靠在第一斜面上的第二斜面,其中两个后接合元件被设计为,使得在后接合元件沿着纵向中轴线相向移动时,后接合元件横向于纵向中轴线被相互挤开。建筑物封闭装置以及用于紧固装配部件的方法。

Description

将装配部件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上的装置及紧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装配部件(Beschlagteil)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的具有槽的框架上的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具有第一后接合元件和第二后接合元件,该第一后接合元件和第二后接合元件能够相互独立地插入槽中并且在相互相邻布置时通过与相对置的、限定槽的槽边缘的后接合而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槽中,为此后接合元件具有相互平行地并且相对于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平行延伸的后接合连接片,该后接合连接片连续地平行于容纳纵向中轴线的假想的纵向中间平面延伸,其中,第一后接合元件具有第一斜面,并且第二后接合元件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地贴靠在第一斜面上的第二斜面,其中,所述两个斜面相对于垂直于纵向中轴线的假想的法向平面成角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建筑物封闭装置,其具有框架和借助紧固装置紧固在框架上的装配部件,以及一种用于将装配部件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的框架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例如已知文献DE20221378U1。该文献描述了一种装配部件(特别是用于门、窗等的带的带部件)在型材杆上的紧固,该型材杆在紧固侧上具有向外敞开的型材槽,该型材槽包括相互相对指向的、限定型材槽的开口的边缘唇部,其中,装配部件包括贴靠在型材杆上的紧固部件并且配合于该紧固部件一夹紧部件,该夹紧部件能够借助至少一个穿过接合型材槽的开口的紧固装置这样相对于固定部件张紧,使得型材槽的边缘唇部夹紧在紧固部件与夹紧部件之间,其中夹紧部件包括至少两个部件,这些部件被构造为,使得它们能够穿过型材槽的开口并且随后能够定位为,使得这些部件分别对边缘唇部中的一个后接合,并且其中夹紧部件的部件在夹紧部件的组装状态下相互交替地后接合,并且每个部件能够利用至少一个紧固装置相对于固定部件张紧。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部件具有相同的形状。
此外,文献DE202004011539U1公开了一种用于紧固在扇或框架型材上的带,该带具有横截面为C形的、具有型材凸起的型材槽,该带具有扇带部件和框架带部件,其中,扇或框架带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紧固部件,该紧固部件在组件状态下从外部贴靠在扇或框架型材上,并且该带具有嵌入型材槽中的夹紧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夹紧装置包括设置在紧固部件上的凸起,该凸起对型材凸起中的一个后接合,设置后接合另一型材凸起的夹紧元件,该夹紧元件相对于紧固部件这样安装,使得该紧固部件被拉向扇型材或框架型材,并且设置如下装置,利用该装置使得在夹紧元件相对于紧固部件移动时在夹住的意义上至少紧固部件的凸起横向于型材槽的纵向方向移动到型材中。
此外,文献DE77221834U示出了一种铰接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将装配部件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的框架上的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相对于已知的紧固装置具有优点,特别是确保装配部件的快速且简单的组装以及持久可靠地紧固在框架上。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利用具有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特征的一种用于将装配部件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的具有槽的框架上的紧固装置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两个后接合元件被设计为,使得在后接合元件沿着纵向中轴线相向移动时,后接合元件横向于纵向中轴线被相互挤开。
在以下内容中说明了具有本发明的适宜扩展方案的有利设计方案。
紧固装置优选是建筑物封闭装置的组成部分并且在那里将装配部件紧固在框架上或框架的梁上。当然,紧固装置也可以与建筑物封闭装置单独存在。建筑物封闭装置例如被设计为窗、门等。该建筑物封闭装置优选具有外框和扇框,其中,扇框相对于外框围绕至少一个旋转轴线、优选多个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为此,扇框可旋转地、即借助于旋转支承件安装在外框上。扇框优选地具有玻璃件或者承载这种玻璃件,例如单玻璃件或多玻璃件。
外框被优选地设置和构造为用于相对于建筑物位置固定地布置,特别是用于位置固定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建筑物外墙的凹口中。而扇框可移动地或可旋转地安装,即其能够相对于外框被布置在闭合姿势和至少一个敞开姿势中。在闭合姿势中,扇框至少部分地、优选完全地封闭由外框限定的凹口。而在敞开姿势中,扇框至少局部地释放凹口。例如在闭合姿势中,由扇框限定的扇框平面位于由外框限定的外框平面中或平行于该外框平面。
如果建筑物封闭装置仅被设置和设计为用于旋转打开或翻转打开,则仅存在唯一一个旋转轴线,扇框借助旋转支承件围绕该旋转轴线相对于外框可旋转地安装。在建筑物封闭装置的一种设计方案中,即不仅可以旋转打开而且可以翻转打开时,扇框相对于外框优选围绕多个相互不同的旋转轴线、即围绕至少两个或正好两个旋转轴线、借助旋转支承件可旋转地安装。在此,旋转轴线优选相互成角度或者相互之间倾斜地存在。特别优选地,所述多个旋转轴线相互围成大约或刚好90°的角度。被设计为用于旋转打开和翻转打开的建筑物封闭装置可以被称为旋转-翻转建筑物封闭装置。如果建筑物封闭装置作为窗存在,则可以说是旋转-翻转窗。
外框和扇框都由多个相互紧固的梁组成。优选地,分别存在四个梁,其中,梁中的两个可以分别相互平行地布置,使得它们一起形成矩形。然而,原则上也可以实现梁的其它布置。外框的梁还称为外框梁,并且扇框的梁还称为扇框梁。
建筑物封闭装置具有配件,其中,旋转支承件特别是形成该配件的组成部分。配件至少具有装配部件,该装配部件借助紧固装置紧固在框架、特别外框上。当然,装配部件也可借助于紧固装置紧固在扇框上。在此重要的仅是,框架具有槽,紧固装置嵌入该槽中,以便将装配部件紧固在框架上。装配部件优选是旋转支承件的或旋转支承件的旋转轴承的组成部分。
旋转支承件可被设计为拐角旋转支承件或轴旋转支承件(Axerdrehlagerung)。在第一种情况下,它直接用于扇框和外框的相互的可旋转支承。为此,该旋转支承件优选一方面直接铰接或刚性地紧固在外框上,另一方面直接铰接或刚性地紧固在扇框上。在轴旋转支承件的情况下,旋转支承件用于轴臂的可旋转支承,特别是可旋转支承在外框上。在此,轴臂一方面通过旋转支承件可旋转地铰接在外框上。另一方面,该轴臂可旋转地连接在扇框上,即通过与旋转支承件不同的另外的旋转支承件连接在扇框上。
装配部件紧固在或至少应紧固在其上的框架具有槽。槽在框架的梁中的一个梁中被设计为T形槽。相应地,槽具有中空腔室,该中空腔室过渡到槽的由间隔开相对置的槽边缘限定的通入开口中,并且通过该通入开口特别是通入到外部环境中。槽沿框架的构造该槽的那个梁的纵向中轴线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槽沿该方向在梁的纵向延伸的大部分上沿该方向延伸,特别是在梁的至少80%、至少90%或在整个纵向延伸上延伸。在此,槽沿纵向方向具有连续保持不变的横截面。
槽的通入开口完全位于通入开口平面中,该通入开口平面平行于梁的纵向中轴线延伸并且将槽边缘容纳在其中。梁的竖轴线垂直于通入开口平面和纵向中轴线。此外,槽的横轴线垂直于纵向中轴线并且垂直于竖轴线,使得纵向中轴线、竖轴线和横轴线形成笛卡尔坐标系。沿横轴线的方向,槽的中空腔室具有特定尺寸,这些尺寸也可以称为槽宽。而槽的通入开口沿横轴线的方向具有被称为槽的通入宽度的尺寸。通入开口宽度对应于在两侧沿横轴线的方向限定通入开口的槽边缘之间的距离。通入开口宽度小于槽宽,使得槽在通入开口的区域中在构造槽边缘的情况下逐渐变细。
框架的这种设计方案原则上能够实现借助嵌入槽中的紧固装置将装配部件形状配合地紧固在框架上。为此,紧固装置具有两个后接合元件,即第一后接合元件和第二后接合元件。这些后接合元件被设计为,使得它们能够相互独立地、即相互间隔开地和/或在时间上错开地插入槽中。如果相反地,后接合元件相互相邻布置,则既不能插入槽中也不能从槽中移除。
因此,在组装紧固装置时,后接合元件相互独立地插入槽中并且随后相互相邻布置。由此,后接合元件后接合限定槽的槽边缘并且将紧固装置保持在槽中。出于该目的,后接合元件具有后接合连接片,这些后接合连接片在后接合元件在槽中按规定地相互相邻布置时沿相反的方向、即特别是沿横轴线的方向突出,使得后接合连接片中的每一个分别后接合槽边缘中的一个并且由此将后接合元件或紧固装置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槽中。后接合连接片沿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延伸,该纵向中轴线优选地布置成平行于槽或梁的纵向中轴线。更准确地说,后接合连接片优选地位于假想的平面中,该平面平行于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延伸或平行于紧固装置的纵向中间平面延伸,该纵向中间平面连续地容纳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
为了实现紧固装置在槽中的特别快速的组装和装配部件借助紧固装置在框架上的特别可靠和持久的紧固,后接合元件应该分别具有一斜面,即第一后接合元件具有第一斜面并且第二后接合元件具有第二斜面。斜面优选是连续平坦的面。斜面被设计和布置为,使得它们在布置后接合元件时相互形成贴靠接触并且因此相互贴靠。此外,它们被定向为,使得它们在后接合元件随后的沿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的方向或沿槽的纵向方向相互移动时横向于纵向中轴线被相互挤开并且因此挤到槽边缘下方。
由此,不仅存在紧固装置在框架上的夹紧作用,而且后接合元件额外地沿横向方向相互挤压,即特别在其斜面上挤压。由于后接合元件相互间的静摩擦,由此产生保持力,该保持力使后接合元件沿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的方向相互固定。相应地,后接合元件也可靠地相互保持,从而可靠地防止紧固装置的松脱并且因此防止装配部件从框架中松脱。
斜面相对于法向平面成角度。法向平面垂直于纵向中间平面并且优选地平行于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延伸。这特别是应该被理解为,对应的、完全位于相应的斜面中的假想平面与法向平面围成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度。特别优选地,角度大于0°且小于90°、特别是小于45°。进一步优选地,角度为至少为5°并且最大为40°、至少为10°并且至少为35°或者至少为15°并且最大为30°。因此,总体上,不需要法向平面实际上与对应的斜面相交。然而,当然可以为斜面中的每一个限定单独的法向平面,该法向平面不仅垂直于纵向中间平面而且平行于纵向中轴线延伸并且与对应的斜面相交。
紧固装置的所述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不仅紧固装置可靠且持久地保持在框架上、特别是保持在框架的槽中,而且附加地紧固装置的后接合元件由于在它们之间存在的静摩擦而相互固定。相应地,不会导致紧固装置从框架中意外松脱,而是后接合元件可靠地且持久地保持在槽中。原则上,框架可以由任意材料制成。然而,特别优选地,铝或铝合金被提供作为用于框架的材料。这种框架对框架与装配部件之间的连接质量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这是由于框架的材料厚度通常仅为低的。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第一后接合元件直接紧固并且第二后接合元件仅间接地、特别是通过第一后接合元件和/或框架紧固在底板上,该底板为了跨接槽以及为了支承在槽边缘上而沿横向方向具有比通过斜面相互贴靠的后接合元件更大的尺寸。除了第一后接合元件和第二后接合元件以外,底板还形成紧固装置的组成部分。该底板紧固在第一后接合元件上,例如它与该第一后接合元件螺纹连接或铆接。这意味着,底板借助于至少一个螺钉或至少一个铆钉紧固在第一后接合元件上,优选借助多个螺钉、特别是两个螺钉,或多个铆钉、特别是两个铆钉。
紧固装置被设计为,使得底板在将后接合元件插入槽中之后布置在槽外部。更准确地说,底板应该以其面对后接合元件的下侧贴靠在槽边缘上并且沿槽的方向支撑在该槽边缘上。底板相应地具有沿横向方向或横向于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的尺寸,该尺寸至少大于槽的通入开口沿相同方向的尺寸。特别优选地,底板沿横向方向具有至少与槽相同的或者甚至比槽更大的尺寸。特别优选地,底板被设计为,使得其沿横向方向完全跨接两个槽边缘。
在槽外部使用底板能够实现装配部件在框架上的特别可靠的紧固,这是由于一方面改善了后接合元件的保持并且另一方面总体上可靠地阻止了紧固装置的倾斜。优选地,第一后接合元件与底板一起布置在框架上。在将第一后接合元件插入槽中时,它已经紧固在底板上,从而实现了第一后接合元件和底板在框架上的共同组装。这能够实现特别快速且简单的组装,这是由于明显简化了两个后接合元件在槽中的相互相邻布置。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第一后接合元件具有第一形状配合装置并且第二后接合元件具有与第一形状配合装置形状配合地共同作用的第二形状配合装置,该第二形状配合装置使后接合元件沿垂直于纵向中轴线的高度方向相互保持。就此而言,所述两个后接合元件不仅通过斜面共同作用,而且额外地通过所述两个形状配合装置、即第一形状配合装置和第二形状配合装置共同作用。所述两个形状配合装置形状配合地相互作用,以便使后接合元件沿高度方向沿至少一个方向、优选地沿相对置的方向相互紧固。特别地,通过形状配合装置也实现后接合元件沿高度方向相对于彼此的定向。由此,特别可靠地确保后接合元件的斜面能够持久地相互贴靠并且不会例如沿高度方向脱离接合。紧固装置的这种设计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形状配合装置中的每一个具有从相应的后接合元件的基体出发的形状配合连接片,其中,形状配合装置的形状配合连接片至少暂时地在一特别是平行于纵向中间平面布置的或相对于该纵向中间平面成角度的假想平面中相互贴靠。因此,后接合元件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一基体和一形状配合连接片。形状配合装置中的每一个形状配合装置的形状配合连接片从相应的基体出发。
在将紧固装置组装在框架上之后,形状配合连接片沿高度方向相互贴靠,使得它们沿该方向相互支撑。由此实现了后接合元件沿高度方向的保持。在此,形状配合连接片在假想的平面中相互贴靠,从而在形状配合连接片之间实现面接触并且形状配合装置和由此后接合元件特别可靠地相互支撑。
假想的平面例如平行于纵向中间平面布置。这能够实现紧固装置的特别灵活的组装。然而,优选假想的平面相对于纵向中间平面成角度,即与该纵向中间平面围成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度。例如,该假想平面与该纵向中间平面之间存在的角度为至少5°且最大为30°、至少10°或者最大为20°或者约15°或者刚好为15°。
在此,假想的平面这样相对于纵向中间平面成角度,使得后接合元件沿横向方向的相向移动将后接合元件沿高度方向相互挤开,并且相反地,在后接合元件沿高度方向相向移动时,后接合元件沿横向方向被相互挤开。由此,实现了后接合元件相对于彼此的额外夹紧或楔入,使得它们相应地通过静摩擦特别可靠地相互保持。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第一形状配合装置的形状配合连接片与底板共同限定形状配合凹口,第二形状配合装置的形状配合连接片形状配合地嵌入该形状配合凹口中,以使后接合元件沿高度方向相互保持。也就是,不仅仅设置为,形状配合连接片相互贴靠,以便后接合元件沿高度方向相互保持。相反,沿高度方向在底板与第一形状配合装置的形状配合连接片之间存在形状配合凹口。第二形状配合装置的形状配合连接片至少在紧固装置组装在框架上之后嵌入该形状配合凹口中,使得形状配合装置沿高度方向沿相反的方向相对于彼此固定。
在这种设计方案中特别优选的是,以已经描述的方式和方法使形状配合连接片在其中相互贴靠的假想平面相对于纵向中间平面成角度。在后接合元件沿横向方向相向移动时,第二形状配合装置的形状配合连接片由第一形状配合装置的形状配合连接片挤到底板上,从而在第二形状配合装置的形状配合连接片与底板之间产生额外的摩擦,该摩擦使后接合元件相对于彼此固定。就此而言,有效地防止了后接合元件从槽中意外脱出。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斜面被构造在形状配合连接片和/或后接合元件的基体上。原则上,斜面可以任意地设计在后接合元件上,只要这些斜面能实现已经描述的功能,即只要斜面沿纵向方向相向移动,它们就沿横向方向将所述两个后接合元件相互挤开。特别优选地,斜面至少存在于形状配合连接片上,即存在于其背对相应的基体的端面上。然而,额外地,斜面也可被构造在基体上或者不仅构造在形状配合连接片上而且构造在基体上。由此,实现了斜面之间的冗余。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斜面中的至少一个斜面由多个斜面区域组合而成,这些斜面区域沿纵向方向相互间隔开并且沿平行于纵向中间平面的截面观看间隔开地相互平行延伸或者相互对齐。因此,斜面不必作为连续的斜面存在,而是它们可以分别由所述多个斜面区域组成。斜面区域中的每一个特别优选连续地是平坦的,即作为平坦的面存在。特别是通过中断斜面来实现将斜面划分成所述多个斜面区域,例如通过棱、倒圆部、倒角等中断。
斜面区域沿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的方向相互间隔开,即例如以相应的后接合元件沿该方向的整个延伸部的至少40%、至少50%或至少60%相互间隔开。在任何情况下,斜面区域均存在于同一平面中,其中,该平面被布置成平行于纵向中间平面。在同样平行于纵向中间平面的截面中,斜面区域间隔开地相互平行布置或相互齐平。在此特别可以理解为,斜面区域中的每一个完全位于假想的平面中并且这些假想的平面相互平行地布置或者相互重合(ineinander fallen)。如果后接合元件中的一个具有所述多个斜面区域,则每个另外的后接合元件优选以其斜面贴靠在斜面区域中的至少一些斜面区域上、特别是优选贴靠在所有斜面区域上。由此实现了沿横向方向突出的支撑作用。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后接合元件的后接合连接片分别具有在其整个纵向延伸部上延伸的斜坡和/或倒圆部并且通过该斜坡和/或倒圆部过渡到基体中,使得后接合连接片在组装紧固装置期间与槽边缘抵靠(entgegentreten)并且将紧固装置挤入槽中。就此而言,后接合连接片的面对槽边缘的侧面不是连续地平坦地延伸,而是设计有斜坡或倒圆部。优选地,后接合连接片的面对槽边缘的侧面在其背对基体的侧面上被连续地平坦地设计,即在那里还具有平坦的面。该平坦的面通过斜坡或倒圆部过渡到基体中,其中,斜坡或倒圆部沿基体的方向与相应的槽边缘抵靠。
由此实现,在组装紧固装置期间在后接合元件相互挤开时,后接合连接片沿高度方向与槽边缘抵靠并且相应地将后接合元件挤入槽中。由此,一方面在后接合连接片与槽边缘之间实现额外的摩擦作用,该摩擦作用将后接合元件位置固定地保持在槽中。另一方面,底板还被挤到槽边缘上。相应地,较高的摩擦力也在此作用,用于位置固定地保持后接合元件。如果后接合元件通过形状配合装置形状配合地相互连接,则特别适用于这一点。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后接合元件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一端面,端面的平坦的第一子面构造相应的斜面,该斜面相对于法向平面成特定角度,其中,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的至少一个平坦的第二子面平行于纵向中轴线延伸,和/或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的平坦的第三子面相对于法向平面成不同于该特定角度的角度,和/或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的平坦的第四子面垂直于纵向中轴线定向。
端面特别可以理解为相应的后接合元件的面,该面存在于后接合元件的沿横向方向背对后接合连接片的侧面上。后接合元件中的每一个后接合元件的端面特别布置在后接合元件的面向对应的后接合元件中的另一个后接合元件的侧面上。端面可以具有或包含以下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平坦的第一子面、平坦的第二子面、平坦的第三子面和平坦的第四子面。
这些子面基本上在其相对于纵向中轴线和/或法向平面的定向方面不同。第一子面完全位于第一平面中,第二子面完全位于第二平面中,第三子面完全位于第三平面中并且第四子面完全位于第四平面中。第一子面形成相应的后接合元件的斜面。为此,该第一子面或第一平面相对于法向平面成角度,即成一定角度。该角度位于前面已经对于斜面说明的区域内。
而第二子面或第二平面平行于纵向中轴线延伸,即相对于该纵向中轴线的斜度为零。第三子面或第三平面又相对于法向平面成角度,但是成不同于第一子面或第一平面的特定角度的角度。相应地,第一子面和第三子面或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并且相互围成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度。而第四子面或限定该第四子面的第四平面垂直于纵向中轴线。
每个端面的子面可以直接相互邻接,然而也可以沿纵向方向相互间隔开地存在。例如,端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个倒圆部或多个倒圆部过渡到彼此中。不同子面的实现,能够实现后接合元件的特别灵活的设计。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在底板上紧固有至少一个保持连接片,该保持连接片与第一后接合元件的后接合连接片齐平地布置。虽然底板完全布置在槽外部并且贴靠在槽边缘上,但保持连接片布置在槽中并且底接合槽边缘。这意味着,它沿纵向方向观看存在于第一后接合元件的后接合连接片旁边并且与该后接合元件一起后接合相应的槽边缘。为此,优选地,保持连接片的配合于槽边缘的上侧被设计为与第一后接合元件的后接合连接片的面对槽边缘的上侧齐平或对齐。保持连接片与底板共同限定槽边缘容纳部,在组装期间该槽边缘被嵌入到该槽边缘容纳部中。
特别优选地,保持连接片通过连接元件与底板连接,该连接元件布置在第一后接合元件的基体的开口中。连接元件从底板出发并且通过基体的开口延伸到槽中。在那里,该连接元件接合在保持连接片上,该保持连接片最终底接合槽边缘。底板、连接元件和保持连接片特别优选地一体地且材料统一地设计。例如,底板、连接元件和保持连接片作为板材成型件或作为板材冲裁件存在。由此实现了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制造。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第一后接合元件的基体具有两个与构造在基体中的留空部间隔开的紧固突起,底板贴靠和紧固在该紧固突起上。紧固突起用于将第一后接合元件连接在底板上。紧固突起中的每一个在其面对底板的侧面上具有平坦的贴靠面,该贴靠面平面地贴靠在基体上,使得第一后接合元件抗倾斜地布置在底板上。
沿纵向方向在紧固突起之间,留空部构造在基体中,使得相应地留空部使紧固突起沿纵向方向相互间隔开。留空部沿高度方向至少部分地、特别至少局部完全穿过基体。通过紧固突起确保了第一后接合元件的高强度及其在底板上的安全且可靠的紧固。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在紧固突起中构造有紧固凹口,在该紧固凹口中布置有紧固元件,该紧固元件将底板保持在第一后接合元件上。紧固凹口完全穿过紧固突起。它们被优选地设计为钻孔。紧固凹口至少部分地由紧固元件穿过,该紧固元件一方面接合在底板上,另一方面接合在第一后接合元件上,以便将底板和第一后接合元件相互紧固。紧固元件被优选地实施为铆钉或螺栓。特别优选地,紧固凹口中的第一紧固凹口被构造为圆孔并且紧固凹口中的第二紧固凹口被构造为长孔。长孔在此具有其沿纵向方向的较大的延伸部,从而沿该方向实现公差补偿并且相应地可以特别快速且简单地实现第一后接合元件在底板上的紧固。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留空部由基体的沿高度方向和/或沿纵剖面观看是边缘敞开的凹口的逐渐变细部形成。留空部(通过该留空部紧固突起相互间隔开并且存在于基体中)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设计。例如,留空部包括逐渐变细部。这应理解为基体的一种设计方案,使得该基体在紧固突起之间具有比在紧固突起的区域中更小的材料厚度。就此而言,逐渐变细部被理解为,基体在紧固突起之间比紧固突起更薄,但是基体在紧固突起之间的材料厚度也总是大于零。相应地,在逐渐变细部的区域中实现紧固突起部的连续连接。
额外地或可替代地,留空部以边缘敞开的凹口的形式存在。边缘敞开的凹口沿高度方向完全穿过基体,也就是将紧固突起局部地完全相互分开。凹口例如具有U形形状。特别优选地,留空部局部地通过逐渐变细部并且局部地通过边缘敞开的凹口形成。在此,特别是凹口邻接到逐渐变细部上,其中,凹口在其背对逐渐变细部的侧面上是边缘敞开的。这种设计方案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一后接合元件的节省重量和材料的实现。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紧固装置的特别灵活的应用,特别是在框架上,该框架在槽的区域中具有附装件。在这种情况下,凹口被设计为用于容纳附装件。作为附装件,例如使用连接元件,借助该连接元件,在其槽中布置有紧固装置的梁与另一梁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紧固突起通过一突出于基体的加固连接片相互连接。因此,在紧固突起之间存在加固连接片。例如,加固连接片被构造在基体的逐渐变细部的区域中,以便实现第一后接合元件的足够的刚性。加固连接片连续地并且不中断地延伸。特别优选地,该加固连接片直接与第一后接合元件的后接合连接片邻接。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第一后接合装置的后接合连接片沿纵向方向连续地从基体出发。就此而言,后接合连接片沿纵向方向不中断地延伸,以便实现槽边缘的可靠的后接合并且同时实现简单的组装。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边缘敞开的凹口与底板的边缘闭合的穿通开口重叠,其中,通过基体的逐渐变细部在基体与底板之间构造有用于容纳配件滑块的容纳凹部。在跨接第一后接合元件的底板中构造有穿通开口。该穿通开口边缘闭合地存在,即由连续的或不中断的边缘限定。例如,限定边缘敞开的凹口的边缘和限定边缘闭合的穿通开口的边缘局部地位于假想的平面中,即相互对齐。优选地,这是凹口的至少一侧或者凹口或穿通开口的多侧上的情况。前面已经提到,边缘敞开的凹口优选是U形的。就此而言,该凹口由三个边缘支腿限定。特别地,这些边缘支腿中的两个相互平行地布置并且由边缘支腿中的另一个相互连接。优选地,这些边缘支腿中的至少一个、多个边缘支腿或每个边缘支腿与底板的边缘闭合的穿通开口的边缘的区域对齐。
除了边缘敞开的凹口以外,第一后接合元件具有基体的逐渐变细部。基体的逐渐变细的区域沿高度方向布置在凹口与穿通开口之间,使得由于基体与底板之间的逐渐变细部而形成容纳凹部。容纳凹部特别地通入第一后接合元件的边缘敞开的凹口中,即直接邻接该凹口。容纳凹部用于至少局部地容纳配件滑块,该配件滑块同样如装配部件那样是建筑物封闭装置的配件的组成部分。特别地,配件滑块可移动地布置在容纳凹部中。
特别优选地,配件滑块具有配件滑块杆以及从配件滑块杆伸出的配件滑块头。相对于配件滑块杆的纵向中轴线,配件滑块头沿径向方向具有比其配件滑块杆的尺寸。优选地,配件滑块杆容纳在底板的边缘闭合的穿通开口中,而配件滑块头嵌入到容纳凹部中,特别是利用沿径向方向伸出超过配件滑块杆的边缘来嵌入。由此,配件滑块沿轴向方向相对于配件滑块杆的纵向中轴线可靠地固定。同时实现了用于配件滑块的滑动导向。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第二后接合元件在背对其后接合连接片的侧面上具有紧固突起,在该紧固突起中构造有用于容纳夹紧螺栓的螺栓孔,借助于该夹紧螺栓能够将第二后接合元件与框架拧紧。夹紧螺栓用于相对于框架、特别是相对于框架的梁紧固或固定第二后接合元件。为此,夹紧螺栓穿过螺栓孔并且还嵌入到框架或梁中。在将紧固装置组装在槽中之后,第二后接合元件因此与框架拧紧。
在紧固突起中存在螺栓孔,在该螺栓孔中布置或可布置有夹紧螺栓。紧固突起位于第二后接合元件的背对后接合连接片的侧面上,特别是后接合连接片和紧固突起分别至少局部地布置在法向平面的相对置的侧面上。在任何情况下,紧固突起和后接合连接片相对于法向平面沿相反方向延伸。例如,在将紧固装置组装在槽中之后紧固突起贴靠在槽边缘上,特别是以其背对后接合连接片的端侧贴靠。然而,优选地,该紧固突起被布置为与槽边缘间隔开,例如平行地间隔开。所述的设计方案确保了第二后接合元件在槽中的可靠固定,并且相应地确保了紧固装置的高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螺栓孔的纵向中轴线相对于法向平面沿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的方向成角度。螺栓孔特别倾斜为,使得将夹紧螺栓拧入框架中以使第二后接合元件沿纵向方向移动到第一后接合元件上,从而第二后接合元件相对于第一后接合元件夹紧。因此,在组装紧固装置时,首先例如由手或借助适合的工具(例如借助锤子)将第二后接合元件尽可能地移动到第一后接合元件上,直至紧固装置已经固定地安置在槽中为止。随后,第二后接合元件借助夹紧螺栓紧固在框架上。由此,第二后接合元件还进一步移动到第一后接合元件上,从而建立预紧,该预紧最终将紧固装置持久且可靠地保持在槽中。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在第一后接合元件和/或第二后接合元件上布置有连接螺栓,用于将所述两个后接合元件相对于彼此固定。在将所述两个后接合元件插入槽中之后,它们借助于连接螺栓相互紧固以及由此相对于彼此固定。连接螺栓在此被布置和定向为,使得其防止后接合元件相对于彼此沿纵向方向的移动,使得后接合连接片不能从槽边缘松脱。根据多个实施例,连接螺栓也可以相对于夹紧螺栓或螺栓孔成角度,即特别是相对于沿纵向中轴线的方向的法向平面成角度。在这种情况下,连接螺栓被定向为,使得将连接螺栓拧入后接合元件中使该后接合元件沿轴向方向移动或至少预紧,以使后接合连接片被可靠地保持在槽边缘下方。
作为使用连接螺栓相对于彼此固定所述两个后接合元件的替代方案,可以规定,第一后接合元件和第二后接合元件分别借助单独的夹紧螺栓紧固在框架上。进一步可替代地,在一种特别优选的且易于实现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第一后接合元件沿纵向方向沿背对第二后接合元件的方向支撑在框架上,特别优选地在另一个梁上,该另一个梁垂直于在其中构造有具有存在于其中的第一后接合元件的槽的梁。由此,还实现了第一后接合元件相对于框架并且因此在槽中的可靠固定。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逐渐变细的支承突起从紧固突起出发,该支承突起在紧固装置按规定组装之后为了支承在槽边缘中的一个上而与底板重叠。支承突起例如是紧固突起的延长部,然而是逐渐变细的,即具有较小的材料厚度。优选地,紧固突起至少局部地布置在槽中,特别是布置在槽的通入开口中。而支承突起完全布置在槽外部。在组装紧固装置之后,其完全跨接槽边缘中的一个并且优选平面地贴靠在该槽边缘上。为此,支承突起特别具有沿侧向方向的延伸部,该延伸部相应于槽边缘沿该方向的宽度的至少50%、至少75%或至少90%。例如,支承突起跟底板同样远地延伸超过槽边缘,使得支承突起的自由端与底板的端面对齐或突出超过该端面。优选地,在组装结束之后,支承突起在延伸部上跨接槽边缘,该延伸部为底板跨接槽边缘的延伸部的至少50%、至少60%或至少70%。支承突起沿侧向方向支撑第二后接合元件,从而可靠地阻止第二后接合元件的倾斜,特别是在组装期间和/或组装之后倾斜。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支承突起的平坦的下侧与底板的平坦的下侧对齐。在将紧固装置组装在槽中之后,支承突起同样如底板那样支承在槽边缘上,即支承突起以其平坦的下侧并且底板以其平坦的下侧支承。相应地,下侧相互对齐,以便确保连续的面的支承。由此,特别可靠地阻止紧固装置在槽中的倾斜。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在支承突起中构造有跨接螺栓孔的凹槽。螺栓孔被构造在紧固突起中,支承突起从该紧固突起出发。在此,支承突起跨接螺栓孔。现在,在支承突起中构造有凹槽,该凹槽存在于螺栓孔上部,即在螺栓孔的通入开口上部,该通入开口布置在第二后接合元件的背对第二后接合元件的后接合连接片的侧面上。凹槽例如是节圆柱形的。特别优选地,其深度沿背对紧固突起的方向减小。凹槽用于容纳框架的区域,该区域由于拧入夹紧螺栓而塑性变形。换句话说,在槽中组装紧固装置期间,夹紧螺栓引导穿过螺栓孔并且拧入框架中。由此,框架局部地塑性变形,从而框架的一部分、即框架的塑性变形部分进入到凹槽中。由此实现了形状配合,该形状配合额外地使第二后接合元件相对于框架固定、特别是沿纵向方向固定。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一方面第一后接合元件和/或底板并且另一方面第二后接合元件设有相同的标记,这些标记在紧固装置的按规定的组装中作为可见标记存在。这些标记用于后接合元件和底板的可靠配合。例如,选择标记,以便它们指示框架上的紧固装置的不同组装位置。就此而言,第一标志指向第一组装位置,并且第二标志指向第二组装位置。标记这样设置,使得在组装紧固装置之后,这些标记作为可见标记存在于槽中,即从框架的外部环境可见。特别地,标记不被框架遮盖,而是可以自由看到。由此,确保组装的简单的控制,这是由于在组装之后也可以简单地确定紧固装置是否布置在正确的组装位置处。
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紧固突起具有空隙(Freisparung),该空隙在紧固装置按规定组装之后无边框地存在于紧固突起与底板之间。就此而言,空隙被设计为,使得在组装紧固装置之后,可以容易地将拆卸工具引入紧固突起与底板之间,特别是如果紧固突起和底板直接相互贴靠。借助于该拆卸工具,紧固突起和底板以及就此而言第一后接合元件和第二后接合元件能够沿纵向方向相互远离地移动。这能够实现紧固装置的简单和快速的拆卸。当然,如果紧固突起和底板相互间隔开地布置,则空隙也使拆卸容易。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建筑物封闭装置,其具有框架和借助紧固装置紧固在框架上的装配部件,特别是借助根据本说明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紧固装置,其中,紧固装置具有第一后接合元件和第二后接合元件,它们相互独立地插入槽中并且在相互相邻布置时通过与相对置的、限定槽的槽边缘的后接合来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槽中,为此后接合元件具有相互平行并且与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平行延伸的后接合连接片,该后接合连接片连续地平行于容纳纵向中轴线的假想的纵向中间平面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后接合元件具有第一斜面,并且第二后接合元件具有第二斜面用于至少部分地贴靠在第一斜面上,其中,所述两个斜面相对于垂直于纵向中间平面的假想的法向平面成角度,并且所述两个后接合元件被设计为,使得在后接合元件沿着纵向中轴线相向移动时,后接合元件横向于纵向中轴线被相互挤开。
已经指出紧固装置或建筑物封闭装置的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建筑物封闭装置和紧固装置可以根据本说明书范围内的实施例扩展,从而就此而言参考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借助紧固装置、特别借助根据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紧固装置将装配部件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的框架上的方法,其中,紧固装置具有第一后接合元件和第二后接合元件,它们相互独立地插入槽中并且在相互相邻布置时通过与相对置的、限定槽的槽边缘的后接合来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槽中,为此后接合元件具有相互平行并且与紧固装置的纵向中轴线平行延伸的后接合连接片,该后接合连接片连续地平行于容纳纵向中轴线的假想的纵向中间平面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后接合元件具有第一斜面并且第二后接合元件具有第二斜面用于至少部分地贴靠在第一斜面上,并且所述两个斜面相对于垂直于纵向中间平面的假想的法向平面成角度,其中,所述两个后接合元件在紧固期间沿着纵向中轴线相向移动并且被设计为,使得它们在移动时横向于纵向中轴线被相互挤开。
关于优点和可能的有利设计方案,在本说明书的范围下,再次参考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但这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这种情况下,示出了:
图1为建筑物封闭装置的区域的示意图,该建筑物封闭装置具有框架和借助紧固装置紧固在框架上的装配部件,
图2为穿过框架和紧固装置的区域的剖视图,
图3为框架和紧固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为装配部件以及紧固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紧固装置的第一后接合元件的示意图,该紧固装置带有紧固在其上的底板,
图6为第一后接合元件的示意图,
图7为紧固装置的第二后接合元件的示意图,以及
图8在另一视图中示出了第二后接合元件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 建筑物封闭装置
2 框架
3 旋转支承件
4 装配部件
5 紧固装置
6 槽
7 梁
8 梁
9 第一后接合元件
10 第二后接合元件
11 纵向中轴线
12 槽边缘
13 槽边缘
14 通入开口
15 中空腔室
16 槽底
17 后接合连接片
18 后接合连接片
19 纵向中间平面
20 纵向中轴线
21 底板
22 紧固凹口
23 第一形状配合装置
24 第二形状配合装置
25 法向平面
26 形状配合连接片
27 基体
28 形状配合连接片
29 基体
30 形状配合凹口
31 第一斜面
32 第二斜面
33 夹紧螺栓
34 螺栓孔
35 紧固元件
36 保持连接片
37 连接元件
38 开口
39 留空部
40 紧固突起
41 紧固突起
42 逐渐变细部
43 凹口
44 容纳凹部
45 配件滑块
46 配件滑块头
47 配件元件
48 穿通开口
49 端面
50 子面
51 子面
52 子面
53 子面
54 子面
55 子面
56 子面
57 子面
58 斜面
58’ 加固连接片
59 倒圆部
60 紧固突起
61 支承突起
62 下侧
63 凹槽
64 侧面
65 端面
具体实施例
图1示出了建筑物封闭装置1的区域的示意图,该建筑物封闭装置在所示实施例中被设计为窗。建筑物封闭装置1具有框架2,该框架在此作为外框存在。在此未示出的扇框借助旋转支承件3可旋转地安装在框架2上。旋转支承件3作为装配部件4存在,该装配部件借助紧固装置5紧固在框架2上。在此,紧固装置5局部地嵌入槽6中,该槽被构造在框架2处、更准确地说被构造在框架2的梁7上。
在拐角区域中进行装配部件4的紧固,在该拐角区域中,例如通过斜角连接来将梁7紧固到另一个梁8上。优选地,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沿某一方向支撑在梁8上,并且相应地沿该方向固定。梁7和8或梁7的纵向中轴线和梁8的纵向中轴线优选地相互垂直或者大致垂直。然而,在梁7和8或其纵向中轴线之间也可以存在不同于90°的角度。框架2或梁7和8优选至少局部地由铝制成。可替代地,它们可以由塑料制成。
紧固装置5具有作为主要元件的第一后接合元件9和第二后接合元件10。它们能够相互独立地插入槽6中,如此处所示的那样。如果后接合元件9和10沿槽的纵向中轴线11的方向彼此相向移动并且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则它们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槽6中,即通过底接合槽边缘12和13而保持,槽边缘12和13限定槽6以及特别是在它们之间容纳通入开口14,通过该通入开口后接合元件9和10插入到槽9中。
图2示出了穿过框架2和紧固装置5的区域的示意性剖视图。可以看出,槽6被设计成T形槽。就此而言,该槽具有中空腔室15,通入开口14连接到该中空腔室。如已经阐述的那样,通入开口14由槽边缘12和13限定,即沿垂直于纵向中轴线11并且优选地平行于槽6的槽底16延伸的横向方向。这种槽6有时候也被称为C形槽。
可以看出,后接合元件9和10分别具有一个后接合连接片17或18,它们形状配合地后接合槽边缘12和13并且因此将紧固装置5保持在槽6中。后接合连接片17和18平行于紧固装置5的纵向中间平面19延伸,该纵向中间平面本身容纳紧固装置5的纵向中轴线20。纵向中间平面19在紧固装置5布置在槽6中之后优选平行于或至少几乎平行于槽底16延伸。就此而言,纵向中间平面19沿紧固装置5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展开。
除了后接合元件9和10以外,紧固装置5具有底板21,该底板与第一后接合元件9固定连接,特别是借助在此未示出的紧固元件(例如铆钉或螺栓),为了容纳该紧固元件第一后接合元件9具有至少一个紧固凹口22。而第二后接合元件10优选仅间接地、特别是通过第一后接合元件9和/或框架2与底板21连接。底板21沿横向方向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得其完全跨接通入开口14并且在通入开口14的两侧贴靠在槽边缘12和13上。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底板沿横向方向完全跨接槽6,即沿该方向具有比槽6更大的尺寸,特别是比中空腔室15更大的尺寸。通过将底板21支承在槽边缘12和13上,可靠地防止了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倾斜并且因此确保了紧固装置5的简单组装。
所述两个后接合元件9和10具有第一形状配合装置23和第二形状配合装置24。这些形状配合装置形状配合地共同作用,以使后接合元件9和10沿垂直于纵向中间平面19的高度方向或在法向平面25中相互保持。法向平面垂直于纵向中间平面19并且容纳纵向中轴线20本身或者至少平行于该纵向中轴线延伸。
第一形状配合装置23具有形状配合连接片26,该形状配合连接片从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基体27出发并且沿第二后接合元件10的方向延伸。而第二后接合元件10具有形状配合连接片28,该形状配合连接片又从第二后接合元件10的基体29出发并且沿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方向延伸。形状配合连接片26与底板21共同限定形状配合凹口30,形状配合连接片28形状配合地嵌入该形状配合凹口中,使得该形状配合连接片沿高度方向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形状配合连接片26与底板21之间。相应地,后接合元件9和10沿高度方向借助形状配合装置23和24相互紧固。
图3示出了框架2和紧固装置5的示意性俯视图。可以看出,第一后接合元件9具有第一斜面31,第二后接合元件10具有第二斜面32。这些斜面31和32被构造为,用于当后接合元件9和10沿纵向方向相向移动时,将后接合元件9和10横向于纵向中轴线20相互挤开并且因此挤到槽边缘12和13下方。由此,实现了紧固装置5在槽6中的可靠紧固。在紧固装置5的在此所述的设计方案中,第一后接合元件9沿纵向方向支撑在梁8上,从而该第一后接合元件沿该方向固定。而第二后接合元件10借助夹紧螺栓33紧固,该夹紧螺栓布置在第二后接合元件10的螺栓孔34中并且嵌入框架2或梁7中。
图4示出了装配部件4以及紧固装置5的离开框架2的示意图。现在可以看出紧固元件35(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为铆钉),这些紧固元件布置在紧固凹口22中并且将第一后接合元件9与底板21连接。在底板21上紧固有至少一个保持连接片36,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元件37紧固。在所示实施例的情况下,两个这种保持连接片36紧固在底板21上,即紧固在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沿纵向方向相对置的侧面上。
在此,保持连接片36中的一个沿纵向方向与第一后接合元件9重叠,而保持连接片36中的另一个沿纵向方向与第一后接合元件9间隔开。首先提到的保持连接片36或其连接元件37嵌入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开口38中或者穿过该开口。由此实现一个或多个保持连接片36与后接合连接片17对齐的布置。同样与后接合连接片17相同,一个或多个保持连接片36平行于纵向中轴线延伸并且平行于纵向中间平面19延伸。
在第一后接合元件9中或者在其基体27中构造有留空部39。所述留空部将两个紧固突起40和41相互间隔开,第一后接合元件9通过这两个紧固突起紧固在底板21上。留空部39一方面由基体27的沿高度方向的逐渐变细部42(在此不可见)形成,并且额外地由在第一后接合元件9中无边框地构造的凹口43形成。由逐渐变细部42在基体27与底板21之间形成容纳凹部44,配件滑块45可插入该容纳凹部中。配件滑块45具有在此不可见的配件滑块杆以及配件滑块头46。
配件滑块头46具有沿径向方向相对于配件滑块杆的纵向中轴线突出超过配件滑块杆的边缘,该边缘(例如形状配合地)嵌入容纳凹部44中并且因此将配件滑块45固定在该容纳凹部中。特别优选地,配件滑块头46与第一后接合元件9、底板21或两者间隔开布置,从而存在小的摩擦和相应小的磨损。配件滑块45优选刚性地紧固在配件元件47上,该配件元件47是旋转支承件3的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紧固装置5枢转。在此,配件元件47存在于底板21的背对配件滑块头46的侧面上。
图5示出了紧固装置5的第一后接合元件9连同紧固在其上的底板21的示意图。可以看出,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凹口43或其基体27,与底板21的边缘闭合的穿通开口48重叠。穿通开口48用于支承配件滑块杆,特别是用于配件滑块杆的线性导向。此外可以看出,斜面31被构造在形状配合连接片26上。
第一后接合元件9或其形状配合连接片26具有端面49。在此处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端面由多个子面50、51、52、53、54、55、56和57组成,它们沿纵向方向相互跟随。在此,子面50和56作为第一子面存在,这些子面相对于法向平面25成特定角度。而子面52和55作为第二子面存在,它们平行于纵向中轴线20延伸。子面54和57是第三子面,它们相对于法向平面25成一定角度,该角度不同于第一子面50和56的特定角度。子面51和53又是第四子面,它们垂直于纵向中轴线20定向。在此,子面50和56是原本的第一斜面31。子面54和57使所述两个后接合元件9和10的啮合容易。
图6以替代图示示出了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示意图。可以看出紧固突起40和41。这些紧固突起通过突出超过基体27的加固连接片58’相互连接。明显的是,除了第一斜面31以外,还存在另一个斜面58,即与第一斜面31平行。该斜面58可以由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一个未进一步标记的端面形成。该端面也可以再次由多个子面组成,其中,这些子面中的仅一个或多个构造斜面58。
图7示出了紧固装置5的第二后接合元件10的示意图。第二后接合元件10的后接合连接片18具有倒圆部59,该后接合连接片通过该倒圆部过渡到基体29中。此外,这种倒圆部59也可以存在于第一形状配合装置23的形状配合连接片26上。第二后接合元件10在其背对后接合连接片18的侧面上具有紧固突起60,在该紧固突起中构造有螺栓孔34。同样可以看出夹紧螺栓33。逐渐变细的支承突起61从紧固突起60伸出。该紧固突起被设置和设计为用于跨接槽边缘13的至少一部分。
图8以另一个视图示出了第二后接合元件10的另一个示意图。支承突起61具有平坦的下侧62,用于贴靠在槽边缘13上。下侧62被凹槽63穿过,该凹槽跨接螺栓孔34。凹槽63具有沿远离紧固突起60的方向减小的深度,使得相应地其最大的深度直接邻接紧固突起60。凹槽63用于在将夹紧螺栓33拧入到框架2中时形状配合地容纳框架2的塑性变形的材料。例如,紧固突起60被设计为,使得在将紧固装置5组装在槽6中之后由螺栓孔34穿过的侧面64贴靠在槽边缘13上、即在通入开口14内部。然而,优选地这样实现一种设计方案,使得在将紧固装置5组装在槽6中之后侧面64与槽边缘13间隔开。
类似于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设计方案,第二后接合元件10在端面65上具有其斜面32。该斜面也可以类似于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实施例被划分为多个子面,对此这里不进行详细讨论。一种设计方案是特别优选的,其中所述两个后接合元件9和10的斜面31和32相对于法向平面25或高度方向倾斜,使得后接合元件9和10沿横向方向的相向移动产生沿高度方向的力。由此,获得额外的摩擦力,该摩擦力将后接合元件9和10可靠地相互保持并且由此确保紧固装置5在槽6中的紧固。重要的是,在此所述的紧固装置5或者在此所述的建筑物封闭装置1能够实现装配部件4在框架2上的特别简单和快速组装,其中,额外地确保了特别长的可持久性。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将装配部件(4)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1)的具有槽(6)的框架(2)上的紧固装置(5),具有第一后接合元件(9)和第二后接合元件(10),第一后接合元件和第二后接合元件能够相互独立地插入所述槽(6)中并且在相互相邻布置时通过与相对置的、限定所述槽(6)的槽边缘(12,13)的后接合而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所述槽(6)中,为此所述后接合元件(9,10)具有相互平行地并且相对于所述紧固装置(5)的纵向中轴线(20)平行延伸的后接合连接片(17,18),所述后接合连接片连续地平行于容纳所述纵向中轴线(20)的假想的纵向中间平面(19)延伸,其中,第一后接合元件(9)具有第一斜面(31),并且第二后接合元件(10)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地贴靠在第一斜面(31)上的第二斜面(32),其中,两个所述斜面(31,32)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纵向中间平面(19)的假想的法向平面(25)成角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后接合元件(9,10)被设计为,使得在所述后接合元件(9,10)沿着所述纵向中轴线(20)相向移动时,所述后接合元件(9,10)横向于所述纵向中轴线(20)被相互挤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后接合元件(9)直接紧固并且第二后接合元件(10)仅间接地紧固在底板(21)上,所述底板为了跨接所述槽(6)以及为了支承在所述槽边缘(12,13)上而沿横向方向具有比通过所述斜面(31,32)相互贴靠的后接合元件(9,10)更大的尺寸。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后接合元件(9)具有第一形状配合装置(23)并且第二后接合元件(10)具有与第一形状配合装置(23)形状配合地共同作用的第二形状配合装置(24),第一形状配合装置和第二形状配合装置使所述后接合元件(9,10)沿垂直于所述纵向中间平面(19)的高度方向相互保持。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配合装置(23,24)中的每一个具有从相应的后接合元件(9,10)的基体(27,29)出发的形状配合连接片(26,28),其中,所述形状配合装置(23,24)的形状配合连接片(26,28)至少暂时地在假想平面中相互贴靠。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形状配合装置(23)的形状配合连接片(26)与所述底板(21)共同限定形状配合凹口(30),第二形状配合装置(24)的形状配合连接片(28)形状配合地嵌入所述形状配合凹口中,以使所述后接合元件(9,10)沿高度方向相互保持。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接合元件(9,10)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一端面(49,65),并且平坦的第一子面(50,56)构造相应的斜面(31,32),所述斜面相对于所述法向平面(25)成特定角度,其中,所述端面(49,65)中的至少一个端面的至少一个平坦的第二子面(52,55)平行于所述纵向中轴线(20)延伸,和/或所述端面(49,65)中的至少一个端面的平坦的第三子面(54,57)相对于所述法向平面(25)成不同于所述特定角度的角度,和/或所述端面(49,65)中的至少一个端面的平坦的第四子面(51,53)垂直于所述纵向中轴线(20)定向。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21)上紧固有至少一个保持连接片(36),所述保持连接片与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后接合连接片(17)齐平地布置。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后接合元件(9)的基体(27)具有两个与构造在所述基体(27)中的留空部(39)间隔开的紧固突起(40,41),所述底板(21)贴靠和紧固在所述紧固突起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空部(39)由所述基体(27)的沿高度方向和/或沿纵剖面观看是边缘敞开的凹口(43)的逐渐变细部(42)形成。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边缘敞开的凹口(43)与所述底板(21)的边缘闭合的穿通开口(48)重叠,其中,由所述基体(27)的逐渐变细部在所述基体(27)与所述底板(21)之间构造有用于容纳配件滑块(45)的容纳凹部(44)。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后接合元件(10)在背对其后接合连接片(18)的侧面上具有紧固突起(60),在所述紧固突起中构造有用于容纳夹紧螺栓(33)的螺栓孔(34),借助所述夹紧螺栓能够将第二后接合元件(10)拧紧在所述框架(2)上。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孔(34)的纵向中轴线相对于法向平面(25)沿所述紧固装置(5)的所述纵向中轴线(20)的方向成角度。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逐渐变细的支承突起(61)从所述紧固突起(60)出发,所述支承突起在所述紧固装置(5)按规定组装之后为了支承在所述槽边缘(12,13)中的一个上而与所述底板(21)重叠。
14.一种建筑物封闭装置(1),具有框架(2)和借助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紧固装置(5)紧固在所述框架(2)上的装配部件(4)。
15.一种用于借助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紧固装置(5)将装配部件(4)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1)的框架(2)上的方法。
CN202111562798.5A 2020-12-18 2021-12-20 将装配部件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上的装置及紧固方法 Pending CN1146456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16351.0 2020-12-18
DE102020216351.0A DE102020216351B3 (de) 2020-12-18 2020-12-18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Beschlagteils an einem eine Nut aufweisenden Rahmen einer Gebäudeverschlusseinrichtung, Gebäudeverschluss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festigen eines Beschlagteils an einem Rahmen einer Gebäudeverschluss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5647A true CN114645647A (zh) 2022-06-21

Family

ID=79019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2798.5A Pending CN114645647A (zh) 2020-12-18 2021-12-20 将装配部件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上的装置及紧固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15749A1 (zh)
CN (1) CN114645647A (zh)
DE (1) DE102020216351B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213289A1 (de) 2021-11-25 2023-05-25 Roto Frank Fenster- und Türtechnologie GmbH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Gebäudeverschlusseinrichtun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sowie Gebäudeverschlusseinrichtung
DE102021213287A1 (de) 2021-11-25 2023-05-25 Roto Frank Fenster- und Türtechnologie GmbH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Gebäudeverschlusseinrichtun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sowie Gebäudeverschlussein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41058A (de) 1971-07-14 1973-08-31 Koller Metallbau Ag Scharnierband mit einem Mittel zum Befestigen an einem Profilstab eines Flügel- oder Fensterrahmens
DE2516264C2 (de) * 1975-04-14 1985-11-14 Siegenia-Frank Kg, 5900 Siegen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Beschlagteil an Profilstäben aus Metall oder Kunststoff
EP0176650A3 (de) * 1984-09-17 1986-10-08 Metallbau Koller AG Profilstab mit einer durch Rippen gebildeten Schwalbenschwanz- oder T-Nut und mindestens einem in dieser Nut festgelegten Scharnierband
DE20221378U1 (de) 2001-04-10 2005-10-13 Dr. Hahn Gmbh & Co. Kg Befestigung eines Beschlagteils
DE202004011539U1 (de) 2004-07-22 2005-12-08 Dr. Hahn Gmbh & Co. Kg Band für Türen, Fenster u.dg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216351B3 (de) 2022-01-05
EP4015749A1 (de) 2022-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45647A (zh) 将装配部件紧固在建筑物封闭装置上的装置及紧固方法
US3994093A (en) Window with sash capable of pivoting movement about two perpendicular axes
CA2242288C (en) Sliding door corner connector
KR101267557B1 (ko) 연결 부재
CA2252957C (en) Partition system including pocket door with light seals
US6106183A (en) Clamping device for releasably securing two sections
US8087129B2 (en) Hinges and parts therefor
CA2377526C (en) Segmented garage door and hinges
SU1501925A3 (ru) Мебельный шарнир
US7690154B2 (en) Channel-mounted 4-bar linkage assembly
RU2506396C2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 импоста
US3866355A (en) Window assembly
RU2704650C1 (ru) Дисковый тормоз и комплект тормозных колодок
US4986028A (en) Mounting bracket
CN112352083A (zh) 嵌板
CA1277463C (en) Hinge
US4928428A (en) Lever-activated locking bar brace for a window or a door
US6886797B2 (en) Seat track assembly
US4637165A (en) Corner deflection assembly
JPS5836714B2 (ja) 切羽面に沿つて運動する採炭機および積込機、特にホ−ベル用の案内部
US5127613A (en) Rail switching device including an antifriction insert
JP2635010B2 (ja) ガイド装置
GB2105428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corner guide for drive rod fittings on windows, doors or the like
FI82524B (fi) Tippspaerranordning foer vridtippfoenster, och -doerrar eller motsvarande.
CN112368457B (zh) 合页的结构组件以及包括该结构组件的合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