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9904A -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9904A
CN114639904A CN202210346413.XA CN202210346413A CN114639904A CN 114639904 A CN114639904 A CN 114639904A CN 202210346413 A CN202210346413 A CN 202210346413A CN 114639904 A CN114639904 A CN 114639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ircuit board
main body
top wall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64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9904B (zh
Inventor
杜晨阳
黄小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464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9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9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9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9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9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在多个电芯并列设置的场景中,设计电路板具有连接件,连接件与电芯组之间形成收容区,相邻电芯的相邻折角延伸至收容区内;或者,设计相邻电芯的相邻折角沿平行于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又或者,顶封部与侧封部形成的顶角为直角,主体部邻近该顶角设置有避空区。本申请可以改善相邻电芯的相邻折角对电路板的干涉,有利于电池头部空间的优化设计。

Description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化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电池容量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升电池容量,当前厂商通常对电池的头部空间进行优化设计,这其中的折顶封电池已成为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电池。在折顶封电池中,电芯的顶封部朝向电芯的一个端面弯折,从而和侧封部在电芯的侧方产生两个折角。当至少两个电芯并列设置时,电路板会跨越相邻电芯的相邻折角,而相邻折角凸出于电芯的顶壁,会干涉电路板的布设,即使将电路板布设于电池的头部空间,不仅会导致电池的头部空间尺寸较大,不利于电池轻薄化设计,而且也不利于电路板布设的稳定性,不利于电路板与电芯之间的稳定电连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改善相邻电芯的相邻折角对电路板的干涉,在多个电芯并列设置时有利于电池头部空间的优化设计。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组及电路板,电芯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电芯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芯的包装袋包括主体部、顶封部及两个侧封部,主体部包括底壁、两个侧壁和顶壁,顶封部连接于顶壁并沿平行于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侧封部连接于侧壁并沿平行于侧壁所在的平面延伸,顶封部和两个侧封部连接,侧封部远离顶壁的一端具有第一边,顶封部远离顶壁的一端具有第二边,电芯包括由第一边和第二边形成的两个折角;电路板设置于电芯的顶壁一侧,且包括第一电路板主体、第二电路板主体及连接件,连接件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主体和第二电路板主体之间且将两者电连接,连接件与电芯组之间形成有收容区;相邻电芯的相邻折角延伸至收容区内,从而改善相邻电芯的相邻折角对电路板的干涉。
可选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连接于第一电路板主体,第三部分连接于第二电路板主体,第二部分平行且凸出于第一电路板主体和第二电路板主体的板面所在的平面。
可选地,电路板还包括支架,支架设置于收容区,支架抵接于第二部分。支架可以对连接件的至少第二部分予以支撑,降低连接件发生形变的几率,从而降低第二部分对相邻折角的碰撞风险,使得相邻折角不会轻易发生破损而破坏电芯的密封性。
可选地,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第五部分抵接于第二部分,第四部分与第一部分接触且背向第五部分延伸,第六部分与第三部分接触且背向第五部分延伸,第四部分和第六部分为弹性件。
可选地,第五部分的厚度为D1,且0.2mm≤D1≤0.5mm,第五部分的厚度合适,不易断裂且耐受冲击,还不会增大电芯头部空间。
可选地,电池还包括注塑体,注塑体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主体和第二电路板主体的朝向顶封部的一侧,用于覆盖第一电路板主体和第二电路板主体上的电子元器件,注塑体还延伸至连接件的朝向相邻折角的表面。即,通过注塑体实现类似于前述支架的作用,例如对连接件的至少第二部分予以支撑。
可选地,注塑体包括第一注塑部和第二注塑部,第一注塑部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主体的朝向第一电芯的顶封部的一侧,第二注塑部设置于第二电路板主体的朝向第二电芯的顶封部的一侧,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相邻设置;支架的第四部分延伸至第一注塑部内,支架的第六部分延伸至第二注塑部内,不仅可以稳定支架,而且可以有利于电池宽度方向的空间优化设计。
可选地,连接件的第二部分垂直且凸出于第一电路板主体和第二电路板主体的板面所在的平面,进一步可选地,第二部分还与相邻电芯的顶壁相抵接。第二部分设置于相邻折角的侧方,不仅可以改善相邻电芯的相邻折角对电路板的干涉,而且即使第二部分发生形变,也难以碰撞和挤压相邻折角。
可选地,第二部分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W2,且5mm≤W2,第二部分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H2,且2mm≤H2≤6mm,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电路板主体和第二电路板主体的板面所在的平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组及电路板,电芯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电芯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芯的包装袋包括主体部、顶封部及两个侧封部,主体部包括底壁、两个侧壁和顶壁,顶封部连接于顶壁并沿平行于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侧封部连接于侧壁并沿平行于侧壁所在的平面延伸,顶封部和两个侧封部连接,侧封部远离顶壁的一端具有第一边,顶封部远离顶壁的一端具有第二边,主体部包括由第一边和第二边之间形成的两个折角;电路板设置于电芯的顶壁一侧;相邻电芯的相邻折角沿平行于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本实施例相当于把传统折角朝向电芯的顶壁进行了弯折,从而可以改善相邻电芯的相邻折角对电路板的干涉,在多个电芯并列设置时有利于电芯头部空间的优化设计。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电芯中至少一者的两个折角包括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第一折角沿平行于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第二折角与第一折角相对,且第二折角朝向第一折角并沿平行于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可以改善第二折角对电路板的干涉,有利于较长电路板的布设。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第二折角凸出于电路板的朝向顶壁的表面。
可选地,电池还包括粘接件,粘接件将相邻折角分别粘接于相邻电芯的顶封部,可以固定相邻折角的形态,降低相邻折角翘起对电路板的影响。
可选地,电池还包括注塑体,注塑体注塑于电路板和相邻电芯的顶壁之间,将相邻折角覆盖予以保护,且固定相邻折角的形态。
可选地,第一折角凸出于顶封部的高度为H1,且0.4mm≤H1≤0.8mm。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第一折角的长度为W1,且2.0mm≤W1≤4.5mm。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电芯的包装袋包括主体部、顶封部及侧封部,主体部包括底壁、两个侧壁和顶壁,侧封部连接于侧壁并沿平行于侧壁所在的平面延伸,顶封部连接于顶壁并与侧封部连接;顶封部沿平行于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顶封部与侧封部形成第一顶角,第一顶角为直角,主体部邻近第一顶角设置有避空区。相当于将传统的折角予以切除,从而不会产生凸出于顶封部的结构,改善电芯顶封部对电路板的干涉。
可选地,避空区为切角,切角的第一边与顶壁平行,切角的第二边与侧壁平行,第一边的长度为L1,第二边的长度为L2,且L1≤9mm,L2≤9mm。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路板及电芯组,电芯组包括至少两个电芯,至少两个电芯并列设置,电路板设置于电芯的顶壁一侧且与电芯电连接。相邻电芯可以采用前述任一项的设计,因此也改善电芯折角对电路板的干涉,电池头部空间可以得到优化设计。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负载及前述任一项的电池,因此电池头部空间可以得到优化设计,降低电池在电子设备中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电池用于为负载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局部示意图;
图10和图11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九实施例的电池的头部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下文所描述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相互组合,且亦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相应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非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1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电池2包括电芯组21及电路板22,电芯组21包括沿第一方向x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10,图1中仅示例性绘出两个电芯10,其他场景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设定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电芯10、且沿第一方向x依次并列设置,电芯10与各个电路板22电连接。
电芯10包括包装袋11、电极组件(未图示)和极耳13。
包装袋11围设形成电芯10的形状,还可以用于限定电芯10的外观,例如,包装袋11包括顶封部111、主体部112和两个侧封部113,电极组件设于主体部112内,顶封部111和极耳13由主体部112的顶壁1121延伸出。主体部112设有收容腔,电芯10的内部元件(例如电极组件及电解液)内置于收容腔中,利用包装袋11对内部元件进行保护,提高防护效果及安全性。
主体部112包括顶壁1121、底壁1122和两个侧壁1123。底壁1122和顶壁1121相背设置。侧壁1123分别与底壁1122和顶壁1121连接。顶封部111和侧封部113是电极组件收容于主体部112之后,对包装袋11封装形成的。顶封部111与顶壁1121连接,侧封部113与侧壁1123连接。
顶封部111为突出于电芯10的主体部112的结构,且沿平行于顶壁顶壁1121所在的平面延伸。侧封部113沿平行于侧壁1123所在的平面延伸。顶封部111和侧封部113的弯折朝向可以相同,例如均沿第三方向z朝向电芯10的面积较大的侧壁1123(又称大面)弯折。通过将侧封部113和顶封部111进行弯折,则电芯10的宽度和长度减小,从而可满足外部用电设备的尺寸要求,扩大应用范围。另外,侧封部113和顶封部111是电芯10中比较薄弱的部件,通过将侧封部113和顶封部111朝向包装袋11的主体部112弯折,则侧封部113和顶封部111不容易因碰撞等原因而损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向z为电芯10的厚度方向,电芯10的长度方向可以第二方向y,极耳13的宽度方向以及电芯10的宽度方向均可以为第一方向x,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两两垂直。需要说明的是,受限于实际加工或者测量时的误差(又称公差),本申请全文所谓的垂直并非要求两者之间的夹角必须为90°,而是允许存在±10°的偏差,即所谓垂直可理解为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为80°至100°。
在主体部112的顶壁1121,顶封部111用于实现包装袋11的密封,用于避免电解液从包装袋11的顶壁1121泄露、以及包装袋11外的水氧等杂质从顶壁1121进入包装袋11的主体部112内。顶封部111也对极耳13的伸出区域进行密封,用于实现包装袋11与极耳13结合处的密封。
极耳13的数量和极性,可以根据实际所需适应性设定。例如,在电芯10具有正负极性的场景中,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以及设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离膜。电极组件可以由若干极片卷绕或者叠片形成,极耳13的一端伸入包装袋11内并与对应极性的极片电连接,极耳13的另一端延伸出顶封部111。适应地,极耳13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为负极极耳,第二极耳为正极极耳。第一极耳与负极极片电连接,第二极耳与正极极片电连接,并分别延伸至包装袋11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极耳可以为正极极耳,第二极耳为负极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两者可以沿第一方向x对称设置,也可以为非对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之处以其中一个为例,描述极耳13的结构。
应理解,极耳13的结构及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予以限定。例如,极耳13可以为长方形条状结构,各自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设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铝、镍、铜、及铜镀镍等合金。例如,正极极耳13的材料可以为铝或者铝镀镍,负极极耳13的材料可以为铜镀镍,不仅可以改善与负极极片的电连接性能,而且可以提高负极极耳的结构强度。
侧封部113远离顶壁1121的一端具有第一边1131,顶封部111远离顶壁1121的一端具有第二边1111,电芯10包括由第一边1131和第二边1111形成的两个折角11a,每一折角11a由顶封部111和一侧封部113相交的部分形成,即通常所说的夹角。应理解,夹角11a的形状不同,第一边1131和第二边1111的形状也适应性不同,例如,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第二边1111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弯曲边,第一边1131为沿第二方向y的直边。
电路板22设置于电芯10的顶壁1121一侧,电路板22包括第一电路板主体221、第二电路板主体222及连接件223,连接件223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主体221和第二电路板主体222之间且将两者电连接。
电路板22的功用应当根据实际所需适应性设定。例如,电路板22可以集成有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实现电池2的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充电保护、电量检测、输出短路保护、温度检测等,确保安全。第一电路板主体221和第二电路板主体222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者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者两者组合。例如,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第一电路板主体221包括一印刷电路板和一FPC,该印刷电路板与一电芯10的顶封部111相邻设置,该FPC的一端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朝向印刷电路板背向电芯10的一侧延伸,并设有用于与外接设备等电连接的外接端子224;第二电路板主体222的结构与第一电路板主体221的结构相同,此处不予赘述。
第一电路板主体221和第二电路板主体222分别与一电芯10电连接,并对各自的电芯10实现前述任一功用。应理解,电路板22还包括设置于任一电路板主体上的电子元器件(未图示),例如电容、电阻、热敏电阻等。
连接件223与电芯组21之间形成有收容区223a,例如,连接件223与相邻电芯10的顶封部111之间形成收容区223a;相邻电芯10的相邻折角11a延伸至收容区223a内,从而改善相邻折角11a对电路板22的干涉,有利于降低电池2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
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第一电路板主体221位于一电芯10的两个折角11a之间且设置于顶封部111上,第二电路板主体222位于另一电芯10的两个折角11a之间且设置于顶封部111上,连接件223可以凸出于第一电路板主体221和第二电路板主体222的板面所在的平面。
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连接件22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2231、第二部分2232和第三部分2233,第一部分2231连接于第一电路板主体221,第三部分2233连接于第二电路板主体222,第二部分2232平行且凸出于第一电路板主体221和第二电路板主体222的板面所在的平面。
结合图3所示,连接件223的厚度可视为沿垂直于各个部分的方向的长度,例如第二部分2232的厚度为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第一部分2231、第二部分2232和第三部分2233的厚度可以相同,即,连接件223的厚度均匀。以此为例进行描述,连接件223的厚度为D0,且2mm≤D0≤6mm;收容区223a的宽度(即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为W0,且2.0mm≤W0≤5.0mm,有利于连接件223的成型以及成型后的结构稳定性。第二部分2232与折角11a之间(即沿第二方向y)的距离为H2,且0.05mm≤H0≤0.5mm,既可以降低电路板22与折角11a(暴露的铝塑膜)电接触而导致短路的风险,还可以为电路板22与折角11a之间提供缓冲碰撞与冲击的空间,同时使得电路板22与折角11a之间距离较小,有利于优化电芯10头部空间。
连接件223可以实现为FPC,可通过形变来缓冲与相邻折角11a之间的碰撞与冲击,降低连接件223和折角11a发生损坏甚至断裂的风险。
实施例2
本申请对相同名称的结构元件采用相同的标号予以标识。在实施例1的描述基础上,但与其不同的是,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2的电池2还包括注塑体23,注塑体23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主体221和第二电路板主体222的朝向顶封部111的一侧,至少用于覆盖第一电路板主体221和第二电路板主体222上的电子元器件,注塑体23还延伸至连接件223的朝向相邻折角11a的表面,可选地,注塑体23覆盖连接件223的一整面。
以相邻两个电芯10(即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为例,注塑体23可以包括第一注塑部231和第二注塑部232,第一注塑部231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主体221的朝向第一电芯10的顶封部111的一侧,第二注塑部232设置于第二电路板主体222的朝向第二电芯10的顶封部111的一侧。注塑体23的延伸至连接件223表面的部分可以称为第三注塑部233,第三注塑部233和连接件223的形状可以相同。
注塑体23成型后的结构稳定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注塑体23可以对连接件223予以支撑,使得连接件223更好更可靠的实现功能。
注塑体23还可以覆盖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主体之间的空隙,或者填满电路板主体与顶封部111之间的区域。注塑体23可以避免电子元器件受到(例如来自于电池仓等的)直接撞击,即使电池2头部受到外界撞击,注塑体23也可以提供缓冲作用,例如弹性的注塑体23可以在受到撞击时发生形变以对撞击进行缓冲。另外,注塑体23可以提高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主体之间的相对稳定性,降低电子元器件发生损坏及脱落的风险。
注塑体23可以为通过低压注塑工艺或灌胶工艺形成的注塑体。注塑体23可以选用具有绝缘、耐腐蚀、防水氧等性能的材料制得,包括但不限于:ABS、PP、PVC、PC等。注塑体23可以使得其覆盖的元件(例如电子元器件)减少腐蚀。例如,以采用PP制得的注塑体23为例,在通过盐雾测试注塑体23的防腐蚀性能的场景中,将电池2放入盐雾试验箱中,在盐雾试验箱的容积空间内造成盐雾环境来对产品的耐盐雾腐蚀性能进行考核,在高温条件下经过预定时间(例如1小时)后,注塑体23的腐蚀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几乎为零,使得位于该注塑体23内的元件可以很好的防止外界腐蚀。
可选地,第三注塑部233的厚度可以等于第二部分2232与折角11a之间的距离,例如第三注塑部233的厚度为D31,且0.2mm≤D31≤0.5mm。第三注塑部233结构稳定、不易断裂,不仅可以隔开第二部分2232与折角11a之间的摩擦,而且可以使得第二部分2232与折角11a之间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弹性的注塑体23还可以在受到撞击时发生形变以进行缓冲。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描述基础上,但与其不同的是,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3的电池2还包括支架24,支架24设置于收容区223a,支架24抵接于连接件223的第二部分2232。在第二方向y上,支架24可以对连接件223的至少第二部分2232予以支撑,降低连接件223发生形变的几率,从而降低第二部分2232对相邻折角11a的碰撞风险,使得相邻折角11a不会轻易发生破损而破坏电芯10的主体部112的密封性。
支架24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部分241、第五部分242和第六部分243,第五部分242抵接于第二部分2232,第四部分241与第一部分2231接触且背向第五部分242延伸,第六部分243与第三部分2233接触且背向第五部分242延伸。第四部分241还与第一电芯的顶封部111抵接,第六部分242还与第二电芯的顶封部111抵接,第四部分241和第六部分242可以为弹性件,不仅可以对连接件223进行支撑,还可以对碰撞提供缓冲。
支架24可以为厚度均匀的结构元件。第五部分242的厚度为D1,且0.2mm≤D1≤0.5mm,不易断裂且耐受冲击,还不会增大电芯10头部空间。
在本实施例3中,第四部分241和第六部分243可以分别与各自邻近的顶封部111抵接,从而阻挡第四部分241和第六部分243分别朝向相邻折角11a的两侧移动,使得支架24的稳定性以及对连接件223的支撑性较好。
第四部分241和第六部分243可以均呈沿第二方向y的柱状,也可以如图所示均呈弧形,使得支架24呈喇叭状,更加有利于变形以优化缓冲。
第四部分241和第六部分243的厚度可小于第五部分242的厚度,例如第五部分242和第四部分241的厚度差为D12,且0.05mm≤D12≤0.2mm。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描述基础上,但与其不同的是,请参阅图8和图9,支架24的第四部分241延伸至第一注塑部231内,第六部分243延伸至第二注塑部232内,固化后的第一注塑部231和第二注塑部232可以限定支架24在第一方向x的移动,可以稳定支架24,而且减小支架24在第一方向x上占据电池2的空间,有利于电池2宽度方向(即第一方向x)的空间优化设计。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描述基础上,但与其不同的是,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连接件223的第二部分2232垂直且凸出于第一电路板主体221和第二电路板主体222的板面所在的平面。即,第二部分2232设置于相邻折角11a的侧方,在第二方向y上通过第二部分2232的结构强度,改善相邻电芯10的相邻折角11a对电路板22的干涉,而且即使第二部分2232发生形变,碰撞和挤压相邻折角11a的几率也较低。第二部分2232还可以与相邻电芯10的顶壁1121相抵接,通过顶壁1121阻挡第二部分2232的移动。
在一些场景中,第二部分2232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为W2,且5mm≤W2,既降低碰撞和挤压相邻折角11a几率,还避免第二部分2232与极耳13或极耳胶接触;第二部分2232的高度(即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为H2,且2mm≤H2≤6mm,既不会增大电芯1的头部空间,还有利于预留较大的空间用于排布走线以使第一电路板主体221和第二电路板主体222的电连接。
实施例6
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描述基础上,但不同的是,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6的电池2中,相邻电芯10的相邻折角11a沿平行于顶壁1121所在的平面延伸。本实施例相当于把传统的折角朝向电芯10的顶壁1121进行了弯折,仍以相邻两个电芯10并列设置为例,第一电芯10a和第二电芯10b沿第一方向x并列设置,第一电芯10a和第二电芯10b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折角11a和第二折角11b,第一电芯10a的第一折角11a和第二电芯10b的第一折角11a相邻设置,第一电芯10a的第一折角11a朝向第二折角11b并沿平行于第一电芯10a的顶壁1121所在的平面延伸,第二电芯10b的第一折角11a朝向第二折角11b并沿平行于第二电芯10b的顶壁1121所在的平面延伸,从而可以改善相邻折角11a对电路板22的干涉,有利于电芯10头部空间的优化设计。
电路板22设置于相邻电芯10的顶壁1121一侧,当电路板22(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大于相邻电芯10的第二折角11b之间的距离时,第二折角11b朝向第一折角11a并沿平行于顶壁1121所在的平面延伸,即第二折角11b也朝向顶壁1121进行了弯折,从而可以改善第二折角11b对电路板22的干涉,有利于较长电路板22的布设。
据此,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电芯10沿第一方向x并列设置的场景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电芯10中至少一者的第二折角11b可以朝向第一折角11a并沿平行于顶壁1121所在的平面延伸,以利于较长电路板22的布设。
请继续参阅图12,电池2还可以包括粘接件(图未示出),粘接件将相邻折角11a分别粘接于相邻电芯10的顶封部111,可以固定相邻折角11a的形态,降低相邻折角11a翘起对电路板22的影响。粘接件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所需适应性而定,例如可以为双面胶等。
应理解,电池2也可以不设置粘接件,一方面,由于相邻折角11a(即第一电芯10a的第一折角11a和第二电芯10b的第一折角11a)沿平行于顶壁1121所在的平面延伸,折角11a处于相对贴平状态,并且包装袋11的可塑性较好,折角11a弯折后不易回弹,因此相邻折角11a翘起的概率较低;另一方面,在电路板22跨越并设置于相邻折角11a上方的场景中,电路板22可以限定相邻折角11a在第二方向y上的回弹,也有利于固定相邻折角11a的形态,从而降低相邻折角11a翘起对电路板22的影响。
在另一些场景中,如上述实施例2所述,电池2还可以包括注塑体23,注塑体23注塑于电路板22和相邻电芯10的顶壁111之间,在注塑体23的制程中,将相邻折角11a覆盖予以保护,且固定相邻折角11a的形态。
如图12所示,可选地,第一折角11a凸出于顶封部111的高度为H1,且0.4mm≤H1≤0.8mm,沿第一方向x第一折角11a的长度为W1,且2.0mm≤W1≤4.5mm,既有利于降低第一折角11a的高度以改善第一折角11a对电路板22的干涉,还可以防止第一折角11a因挤压变形而导致包装袋11破损。
应理解,电芯10的其他结构元件的尺寸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场景适应性而定,例如,电芯10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5mm,相邻极耳13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极耳13与最近的第一折角11a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从而有利于第一折角11a的形成,以及可以避免第一折角11a与极耳12或者极耳胶之间的干涉。
实施例7
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描述基础上,但不同的是,请参阅图13,当电路板22(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小于相邻电芯10的第二折角11b之间的距离时,在本实施例7的电池2中,沿第一方向x,第二折角11b凸出于电路板22的朝向顶壁1121的表面。也就是说,第二折角11b仍采用传统的折角设计。
实施例8
不同于前述任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8的电池2中,顶封部111沿平行于顶壁1121所在的平面延伸,顶封部111与侧封部113形成第一顶角11c,第一顶角11c为直角,顶封部111与侧封部113的结合处并未形成(沿第二方向y)凸出于顶封部111的结构元件,从而可以改善顶封部111以及侧封部113对布设电路板22的干涉。
第一顶角11c的形成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形成传统的折角之后,将该传统的折角切除;或者,预先将顶封部111以及侧封部113对应第一顶角的部分进行切除,而后弯折顶封部111以此形成第一顶角11c,此种方式有利于减小包装袋11的应力,使得顶封部111容易弯折。
主体部112邻近第一顶角11c设置有避空区112a,在该避空区112a,包装袋11的封装在一起,从而完成对主体部112在该区域的密封。并且,电芯10的电极组件并未延伸设置于该避空区112a内。
如图14所示,避空区112a可以实现为切角,切角的第一边112b与顶壁1121平行,切角的第二边112c与侧壁1123平行,第一边112b的长度为L1,第二边1123的长度为L2,且L1≤9mm,L2≤9mm,切角较小,可以避免影响电芯10的容量,以及电极组件在主体部112内的设置。
当电路板22(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较大时,如图14所示,沿第一方向x,单个电芯10的两侧均形成第一顶角11c,且主体部112邻近第一顶角11c设置有避空区112a。而当电路板22的长度较小时,如图15所示,相邻电芯10的相邻侧壁1123与顶封部111形成相邻第一顶角11c,而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电芯10的未与其他电芯10相邻的侧壁1123,仍与顶封部111形成传统的折角,可视为前述实施例6和实施例7所述的第二折角11b。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芯,可以为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2所具有的电芯10,因此能够产生对应实施例的电芯10具有的有益效果。
应理解,前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8的电池2之间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在具体场景中,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2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种类的原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电容器(例如超级电容器)电池,可以为软包电池。电池2可优选为锂二次电池。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2可以以单个电池、电池单元或者电池模组的形式存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负载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2,电池2为负载供电。由于电子设备具有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2,因此,该电子设备能够产生对应实施例的电池2具有的有益效果。
电子设备可以以各种具体形式来实施,例如,无人机、电动车、电动清洁工具、储能产品、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导航工具等电子产品。在实用场景中,电子设备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为:备用电源、电机、汽车、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电动工具、家庭用大型蓄电池和锂离子电容器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除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电子设备。
应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凡是利用本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尽管本文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Claims (21)

1.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组及电路板,所述电芯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所述电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芯的包装袋包括主体部、顶封部及两个侧封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底壁、两个侧壁和顶壁,所述顶封部连接于所述顶壁并沿平行于所述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侧封部连接于所述侧壁并沿平行于所述侧壁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顶封部和两个所述侧封部连接,所述侧封部远离所述顶壁的一端具有第一边,所述顶封部远离所述顶壁的一端具有第二边,所述电芯包括由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形成的两个折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的顶壁一侧,且包括第一电路板主体、第二电路板主体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主体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主体之间且将两者电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芯组之间形成有收容区;
相邻所述电芯的相邻所述折角延伸至所述收容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主体,所述第三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主体,所述第二部分平行且凸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主体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主体的板面所在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收容区,所述支架抵接于所述第二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所述第五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且背向所述第五部分延伸,所述第六部分与第三部分接触且背向所述第五部分延伸,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为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部分的厚度为D1,且0.2mm≤D1≤0.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注塑体,所述注塑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主体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主体的朝向所述顶封部的一侧,所述注塑体还延伸至所述连接件的朝向相邻所述折角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体包括第一注塑部和第二注塑部,所述第一注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主体的朝向第一电芯的顶封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注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主体的朝向第二电芯的顶封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相邻设置;
所述支架的第四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注塑部内,所述支架的第六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注塑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垂直且凸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主体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主体的板面所在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与相邻所述电芯的顶壁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W2,且5mm≤W2,所述第二部分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H2,且2mm≤H2≤6mm,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主体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主体的板面所在的平面。
11.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组及电路板,所述电芯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所述电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芯的包装袋包括主体部、顶封部及两个侧封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底壁、两个侧壁和顶壁,所述顶封部连接于所述顶壁并沿平行于所述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侧封部连接于所述侧壁并沿平行于所述侧壁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顶封部和两个所述侧封部连接,所述侧封部远离所述顶壁的一端具有第一边,所述顶封部远离所述顶壁的一端具有第二边,所述主体部包括由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之间形成的两个折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的顶壁一侧;相邻所述电芯的相邻所述折角沿平行于所述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所述电芯中至少一者的两个折角包括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所述第一折角沿平行于所述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第二折角与所述第一折角相对,且所述第二折角朝向所述第一折角并沿平行于所述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所述电芯中至少一者的两个折角包括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所述第一折角沿平行于所述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第二折角与所述第一折角相对,且所述第二折角凸出于所述电路板的朝向所述顶壁的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粘接件,所述粘接件将相邻所述折角分别粘接于相邻所述电芯的顶封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注塑体,所述注塑体注塑于所述电路板和相邻电芯的顶壁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角凸出于所述顶封部的高度为H1,且0.4mm≤H1≤0.8mm。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折角的长度为W1,且2.0mm≤W1≤4.5mm。
18.一种电芯,所述电芯的包装袋包括主体部、顶封部及侧封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底壁、两个侧壁和顶壁,所述侧封部连接于所述侧壁并沿平行于所述侧壁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顶封部连接于所述顶壁并与所述侧封部连接;
所述顶封部沿平行于所述顶壁所在的平面延伸,所述顶封部与所述侧封部形成第一顶角,所述第一顶角为直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邻近所述第一顶角设置有避空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区为切角,所述切角的第一边与所述顶壁平行,所述切角的第二边与所述侧壁平行,所述第一边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为L2,且L1≤9mm,L2≤9mm。
2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及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8或19中任一项所述电芯,至少两个所述电芯并列设置,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的顶壁一侧且与所述电芯电连接。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及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或者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负载供电。
CN202210346413.XA 2022-03-31 2022-03-31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639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6413.XA CN114639904B (zh) 2022-03-31 2022-03-31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6413.XA CN114639904B (zh) 2022-03-31 2022-03-31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9904A true CN114639904A (zh) 2022-06-17
CN114639904B CN114639904B (zh) 2024-03-15

Family

ID=81951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6413.XA Active CN114639904B (zh) 2022-03-31 2022-03-31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9904B (zh)

Citation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900396D0 (en) * 1999-01-08 1999-02-24 Danionics As Arrangemen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US20120276419A1 (en) * 2011-04-26 2012-11-01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US20130157084A1 (en) * 2010-05-28 2013-06-20 Lg Chem, Ltd. Battery pack of compact structure
WO2014171250A1 (ja) * 2013-04-19 2014-10-23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GB201506216D0 (en) * 2015-04-13 2015-05-27 R E A P Systems Ltd Battery unit
US20160226038A1 (en) * 2013-09-30 2016-08-04 Lg Chem, Ltd. Secondary battery pack having battery cells mounted in cartridge frame
US20160308255A1 (en) * 2015-04-17 2016-10-20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EP3220446A1 (en) * 2016-03-17 2017-09-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WO2019059045A1 (ja) * 2017-09-22 2019-03-28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池セ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90082549A (ko) * 2018-01-02 2019-07-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313081A (zh) * 2017-02-23 2019-10-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11403793A (zh) * 2020-03-26 2020-07-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916602A (zh) * 2020-08-05 2020-11-10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253704A1 (en) * 2019-06-17 2020-12-24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Battery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12271411A (zh) * 2020-10-31 2021-01-2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212625746U (zh) * 2020-06-30 2021-02-2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212625794U (zh) * 2020-07-10 2021-02-2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112467261A (zh) * 2020-11-24 2021-03-09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CN112510242A (zh) * 2020-11-30 2021-03-1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
CN112787043A (zh) * 2021-01-29 2021-05-1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以及用电装置
WO2021110179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件、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3193308A (zh) * 2021-04-23 2021-07-30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用电设备
CN213905426U (zh) * 2020-11-30 2021-08-0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
WO2021174403A1 (zh) * 2020-03-02 2021-09-10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动车、储能装置和电动工具
CN214378579U (zh) * 2021-01-15 2021-10-0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板、电池及电子装置
CN214428699U (zh) * 2021-02-23 2021-10-19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设备及电池包
CN214589035U (zh) * 2021-02-05 2021-11-02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15184172U (zh) * 2021-05-20 2021-12-14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5184263U (zh) * 2021-06-23 2021-12-14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3871805A (zh) * 2021-09-02 2021-12-3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电芯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20052426A1 (en) * 2020-08-11 2022-02-1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Batter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896630U (zh) * 2021-09-02 2022-02-22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055074U (zh) * 2021-10-12 2022-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900396D0 (en) * 1999-01-08 1999-02-24 Danionics As Arrangemen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US20130157084A1 (en) * 2010-05-28 2013-06-20 Lg Chem, Ltd. Battery pack of compact structure
US20120276419A1 (en) * 2011-04-26 2012-11-01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WO2014171250A1 (ja) * 2013-04-19 2014-10-23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60226038A1 (en) * 2013-09-30 2016-08-04 Lg Chem, Ltd. Secondary battery pack having battery cells mounted in cartridge frame
GB201506216D0 (en) * 2015-04-13 2015-05-27 R E A P Systems Ltd Battery unit
US20160308255A1 (en) * 2015-04-17 2016-10-20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EP3220446A1 (en) * 2016-03-17 2017-09-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110313081A (zh) * 2017-02-23 2019-10-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WO2019059045A1 (ja) * 2017-09-22 2019-03-28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池セル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90082549A (ko) * 2018-01-02 2019-07-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0253704A1 (en) * 2019-06-17 2020-12-24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Battery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WO2021110179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件、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WO2021174403A1 (zh) * 2020-03-02 2021-09-10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动车、储能装置和电动工具
CN111403793A (zh) * 2020-03-26 2020-07-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2625746U (zh) * 2020-06-30 2021-02-2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212625794U (zh) * 2020-07-10 2021-02-2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111916602A (zh) * 2020-08-05 2020-11-10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052426A1 (en) * 2020-08-11 2022-02-1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Batter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71411A (zh) * 2020-10-31 2021-01-2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2467261A (zh) * 2020-11-24 2021-03-09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CN112510242A (zh) * 2020-11-30 2021-03-1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
CN213905426U (zh) * 2020-11-30 2021-08-06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
CN214378579U (zh) * 2021-01-15 2021-10-0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板、电池及电子装置
CN112787043A (zh) * 2021-01-29 2021-05-1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以及用电装置
CN214589035U (zh) * 2021-02-05 2021-11-02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14428699U (zh) * 2021-02-23 2021-10-19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设备及电池包
CN113193308A (zh) * 2021-04-23 2021-07-30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用电设备
CN215184172U (zh) * 2021-05-20 2021-12-14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5184263U (zh) * 2021-06-23 2021-12-14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3871805A (zh) * 2021-09-02 2021-12-3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电芯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5896630U (zh) * 2021-09-02 2022-02-22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055074U (zh) * 2021-10-12 2022-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9904B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1986B (zh)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US11289776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bus bar assembly
US7833657B2 (en) External case for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external case
WO2023029130A1 (zh) 电芯、电池、电芯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587496A (zh) 包括热收缩管的电池模块
CN215184172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KR102461833B1 (ko) 배터리 모듈
CN112886103A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4542460U (zh) 电池保护板、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3422161A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KR102207296B1 (ko) 형상유지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셀
CN218548747U (zh) 绝缘膜、电池和用电装置
US20200203700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Including Plastic Member Applied to Electrode Tabs-Lead Coupling Portion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CN114639904B (zh)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4447454A (zh) 电池保护板与电池
CN114361732B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120530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6750079U (zh) 电芯包膜结构、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5719864A (zh) 电池
CN212676395U (zh)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CN111697166B (zh) 袋型二次电池及包括该电池的电池模块
JP2019079599A (ja) 蓄電装置
CN217114556U (zh) 电芯、电池和电子设备
EP4203152A2 (en)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061397A1 (en) Cell,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ell,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