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6630U - 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6630U
CN215896630U CN202122108889.3U CN202122108889U CN215896630U CN 215896630 U CN215896630 U CN 215896630U CN 202122108889 U CN202122108889 U CN 202122108889U CN 215896630 U CN215896630 U CN 215896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ircuit board
tab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088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晨阳
何永伟
刘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088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6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6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6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组件、连接于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第二电极组件、连接于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设于壳体中。第一负极耳与第二负极耳电连接并形成电连接部,电连接部自壳体的第一端部伸出。第一正极耳和第二正极耳分别从第一端部伸出。本申请还公开了装载有上述电池的用电装置,上述电池既能提升充电速度,又能提升电池容量。

Description

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池充电速度和容量的需求越来越高。高倍率充电可以实现快速充电,但是受电极材料和扩散速度的限制,可以高倍率充电的电池能量密度低,如果要提升容量,需要增大电池的体积,导致电子设备的体积增大,不符合用户轻薄化的需求。而能量密度高的电池只能低倍率充电,降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和装载有该电池的用电装置,既能提升充电速度,又能提升电池容量。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组件、连接于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第二电极组件、连接于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设于壳体中。第一负极耳与第二负极耳电连接并形成电连接部,电连接部自壳体的第一端部伸出。第一正极耳和第二正极耳分别从第一端部伸出。
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电连接部作为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共用的负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相较于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分别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的方式,减少电路板需要预留的连接负极的空间,便于减小电路板的体积,进而减少电池的封装占用空间,以提升电池的容量。通过第一正极耳和第二正极耳分别作为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的正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以增加正极极耳与电路板连接的数量,进而提升电池的电池充电速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的充电倍率高于第二电极组件的充电倍率,第二电极组件的能量密度高于第一电极组件的能量密度,第一电极组件的充电倍率与第二电极组件的充电倍率的比值D的范围为1<D≤12。
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控制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充放电,以达到充电速度和电池容量的协同提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设于壳体内并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电极组件设于第一空间内,第二电极组件设于第二空间内。
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第一绝缘件使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间隔并相互绝缘设置,提高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运行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连接于第一端部。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第一正极耳电连接于第一电路,第二正极耳电连接于第二电路,电连接部同时电连接于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
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电路板用于对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进行充放电控制,电路板连接于第一端部,以便于电路板与电连接部、第一正极耳和第二正极耳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以减少电池在电池长度方向和电池宽度方向上占用的封装空间,提升电池的容量。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组件、连接于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第二电极组件、连接于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设于壳体中,壳体具有导电性。电池还包括至少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设于壳体上并与壳体绝缘设置。第一负极耳与第二负极耳电连接于壳体。第一正极耳电连接于第一导电件,第二正极耳电连接于第二导电件。
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壳体作为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共用的负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相较于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分别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的方式,减少电路板需要预留的连接负极的空间,便于减小电路板的体积,进而减少电池的封装占用空间,以提升电池的容量。通过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别作为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的正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以增加正极极耳与电路板连接的数量,进而提升电池的充电速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第一导电件还电连接于第一电路,第二导电件还电连接于第二电路,壳体同时电连接于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
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第一电路用于通过第一导电件监测并控制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路用于通过第二导电件监测并控制第二电极组件,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配合控制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充放电,以达到充电速度和电池容量的协同提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壳体设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电路板、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同时设于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
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设于壳体的同一侧,以便于电路板与壳体、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连接,减少电池在电池长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容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壳体设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导电件和第一电路板设于第一端部,第一电路板设有第一电路,第一导电件电连接于第一电路。第二导电件和第二电路板设于第二端部,第二电路板设有第二电路,第二导电件电连接于第二电路。
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设于壳体的不同侧,以便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间隔设置,降低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产生干扰的风险。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沿第三方向并列设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中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数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中第一空间长度大于第二空间长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中第一空间长度小于第二空间长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中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中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中堆叠设置的第二电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二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三爆炸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池 100
壳体 10
第一空间 10a
第二空间 10b
第一端部 11
第二端部 12
第一电极组件 20
第一正极耳 21
第一负极耳 22
第二电极组件 30
第二正极耳 31
第二负极耳 32
电连接部 40
第一部分 41
第二部分 42
第一绝缘件 60
电路板 70
第一电路板 70a
第二电路板 70b
第一电路 71
第二电路 72
第一面 73
第二绝缘件 81
第一连接件 82
第三绝缘件 83
第一导电件 91
第二导电件 92
第一方向 Z
第二方向 Y
第三方向 X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组件、连接于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第二电极组件、连接于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设于壳体中。第一负极耳与第二负极耳电连接并形成电连接部,电连接部自壳体的第一端部伸出。第一正极耳和第二正极耳分别从第一端部伸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通过电连接部作为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共用的负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相较于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分别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的方式,减少电路板需要预留的连接负极的空间,便于减小电路板的体积,进而减少电池的封装占用空间,以提升电池的容量。通过第一正极耳和第二正极耳分别作为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的正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以增加正极极耳与电路板连接的数量,进而提升电池的充电速度。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100。电池100包括壳体10、第一电极组件20、第一正极耳21、第一负极耳22、第二电极组件 30、第二正极耳31和第二负极耳32。第一正极耳21和第一负极耳22连接于第一电极组件20。第二正极耳31和第二负极耳32连接于第二电极组件30。
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设于壳体10中。第一负极耳22与第二负极耳32电连接并形成电连接部40,以使第一电极组件20与第二电极组件30共用电连接部40作为负极。电连接部40自壳体10的第一端部11 伸出。第一正极耳21和第二正极耳31分别从第一端部11伸出。
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在使用时需要与电路板等监测并控制电压和电流的电路进行连接。以电路板为例,电连接部40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0与第二电极组件30共用的负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第一正极耳21和第二正极耳31分别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0与第二电极组件30的正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电路板用于对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的进行充放电控制。电连接部40、第一正极耳21和第二正极耳31从壳体10的同一端部伸出,便于与电路板等连接。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正极耳21和/或第二正极耳31的数量为多个,以增加正极极耳与电路板连接的数量,达到降低电池100的内阻、减小电池100内部的欧姆极化和加速电流的输出的效果,进而提升电池100 的充电速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正极耳21的数量为1个,第二正极耳 31的数量为2个。
上述电池100中,通过电连接部40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0与第二电极组件30共用的负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相较于第一负极耳22和第二负极耳32 分别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的方式,减少电路板需要预留的连接负极的空间,便于减小电路板的体积,进而减少电池100的封装占用空间,以提升电池100 的容量。通过第一正极耳21和第二正极耳31分别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0与第二电极组件30的正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以增加正极极耳与电路板连接的数量,进而提升电池100的充电速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电极组件,连接于第三电极组件的第三正极耳和第三负极耳。第一电极组件20、第二电极组件30、以及第三电极组件设于壳体10中。第一负极耳22、第二负极耳32、以及第三电极组件的至少一个第三负极耳电连接并形成电连接部40。电连接部40用于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0、第二电极组件30、以及第三电极组件共用的负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以减少电路板需要预留的连接负极的空间,提升电池100的容量。第一正极耳21、第二正极耳31、以及每一第三电极组件的第三正极耳分别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0、第二电极组件30、以及第三电极组件的正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电极组件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 5个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通过依序设置的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卷绕或堆叠而成。第一电极组件20的充电倍率高于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电倍率,以提升电池100充电速度。第二电极组件 30的能量密度高于第一电极组件20的能量密度,以提升电池100的容量。通过控制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放电,以达到充电速度和电池100容量的协同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20的充电倍率A的范围为3C≤A≤6C;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电倍率B的范围为0.5C≤B≤1C。第一电极组件20的充电倍率A和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电倍率B在对应的范围内任意组合。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20的充电倍率A为3C、4C、5C和6C等中的一个;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电倍率B为0.5C、0.6C、0.7C、0.8C、0.9C和1C等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20的充电倍率与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电倍率的比值D的范围为1<D≤12。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比值D为1.5、 2、3、4、5、6、7、8、9、10、11、12等中的一个。
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比值D为3,第一电极组件20的充电倍率A为 3C,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电倍率B为1C。
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比值D为5,第一电极组件20的充电倍率A为 4C,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电倍率B为0.8C。
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比值D为12,第一电极组件20的充电倍率A为 6C,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电倍率B为0.5C。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还包括第一绝缘件 60。第一绝缘件60设于壳体10内并将壳体10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空间10a 和第二空间10b。第一电极组件20设于第一空间10a内,第二电极组件30 设于第二空间10b内,以使第一电极组件20与第二电极组件30间隔并相互绝缘设置,提高第一电极组件20与第二电极组件30运行的稳定性。第一正极耳21从第一空间10a延伸出第一端部11,第二正极耳31从第二空间10b 延伸出第一端部11。第一负极耳22和第二负极耳32分别从第一空间10a和第二空间10b延伸出并相互电连接并形成电连接部4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1由顶封部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翻折而成,以减少顶封部在电池100长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的容量。
电连接部40包括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第一部分41为第一负极耳22和第二负极耳32的连接部分,第一部分41容纳于第一端部11内。第二部分42连接第一部分41并延伸出第一端部11。通过第一部分41容纳于第一端部11内,降低第一负极耳22和第二负极耳32在壳体10外连接导致连接不稳定的风险,并减少电连接部40在电池100长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的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间10a和第二空间10b还用于容纳电解液,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分别处于对应的电解液环境中,以提升电池100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由可为铝塑膜或钢塑膜制成。以铝塑膜为例,先通过冲压在铝塑膜上形成两个凹腔,然后将铝塑膜对折为两层(以下将所述两层称之为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以使两个凹腔相对。第一包装膜的凹腔和第二包装膜的凹腔围成壳体10内的空间。第一绝缘件60位于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之间,并将壳体10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空间10a和第二空间10b。第一包装膜的凹腔边缘与第二包装膜的凹腔边缘密封连接,以将第一空间10a和第二空间10b密封。顶封部朝向其中一个凹腔弯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60为隔离膜。
请继续参阅图3,定义电池100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Z,第一正极耳 21从第一端部11伸出的方向(即电池100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Y所在平面的方向为第三方向X。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60与壳体10的内表面密封连接,并将壳体10内的空间沿第三方向X分隔成间隔设置的第一空间10a和第二空间10b。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沿第三方向X并列设置,以减少电池100 在第一方向Z上占用的封装空间,提升电池100的容量。并且通过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并列设置使电池100扁平化,便于适配于手机或平板等电子设备的电池仓。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X,通过设置第一空间10a的长度和第二空间10b的长度比值,调整第一空间10a和第二空间10b的体积比值,进而调整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的对应的电池容量,以达到充电速度和电池100容量的协同提升。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间10a的长度大于第二空间10b 的长度。对应的第一电极组件20的长度大于第二电极组件30的长度。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X,第一空间10a的长度小于第二空间10b的长度。对应的第一电极组件20的长度小于第二电极组件 30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X,第一空间10a的长度等于第二空间10b的长度。对应的第一电极组件20的长度等于第二电极组件 30的长度。
请一并参阅图6、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60与壳体 10的内表面密封连接,并将壳体10内的空间沿第一方向Z分隔成间隔设置的第一空间10a和第二空间10b。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沿第一方向Z堆叠设置,以减少电池100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X上占用的封装空间,提升电池100的容量。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池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电极组件时,电池100 包括多个第一绝缘件60,每一第一绝缘件60设于相邻设置的两个电极组件之间,用于将电极组件间隔并相互绝缘设置。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还包括电路板70,电路板70 用于对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进行充放电控制,具体控制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放电顺序,电流、电压大小、过电流、过电压,串并切换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70连接于第一端部11,以便于电路板70沿第三方向X放置并与电连接部40、第一正极耳21和第二正极耳31连接。电路板70的厚度方向与第二方向Y同向设置,以减少电池100在第二方向Y上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的容量。
电路板70包括第一电路71和第二电路72,第一正极耳21电连接于第一电路71,第二正极耳31电连接于第二电路72,电连接部40同时电连接于第一电路71和第二电路72。第一电路71用于监测并控制第一电极组件 20,第二电路72用于监测并控制第二电极组件30,第一电路71和第二电路 72控制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放电,以达到充电速度和电池100容量的协同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70沿第二方向Y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面 73,其中一第一面73朝向第一端部11。沿第二方向Y,电路板70边缘的投影位于壳体10投影的范围内。
请继续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还包括第二绝缘件81。第二绝缘件81设于电路板70和第一端部11之间,以使电路板70与壳体10 之间隔离绝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81朝向电路板70和壳体10 的两侧分别设有胶层,用于提高第二绝缘件81与电路板70和壳体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81为泡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82,第一连接件82设于电路板70和第二绝缘件81之间,以提高第二绝缘件81与电路板7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82为固定胶纸。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还包括第三绝缘件83,第三绝缘件83包覆于壳体沿第一方向Z和第三方向X的周侧,第三绝缘件83还包裹于壳体10 背离电路板70的一侧,以及电路板70背离壳体10的第一面73,以实现电池100与外部环境隔离绝缘。
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100。电池 100包括壳体10、第一电极组件20、第一正极耳21、第一负极耳22、第二电极组件30、第二正极耳31和第二负极耳32。第一正极耳21和第一负极耳 22连接于第一电极组件20。第二正极耳31和第二负极耳32连接于第二电极组件30。
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设于壳体10中。区别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池100中壳体10结构,本实施例的壳体10具有导电性,电池100还包括至少第一导电件91和第二导电件92。第一导电件91和第二导电件92 设于壳体10上并与壳体10绝缘设置。
第一负极耳22与第二负极耳32电连接于壳体10,以使第一电极组件20 与第二电极组件30共用壳体10作为负极。第一正极耳21电连接于第一导电件91,以使第一导电件91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0的正极。第二正极耳31电连接于第二导电件92,以使第二导电件92作为第二电极组件30的正极。
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在使用时需要与电路板70电连接,电路板70再与用电设备进行连接。壳体10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0与第二电极组件30共用的负极与电路板70进行连接。第一导电件91和第二导电件92 分别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0与第二电极组件30的正极与电路板70进行连接。电路板70用于控制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放电。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三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组件20、第二电极组件30、第一绝缘件60和第二绝缘件81的设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与电路板70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82,壳体10 和电路板7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82电连接,以提高壳体10与电路板7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91和第二导电件92外分别套设有橡胶套,以使第一导电件91和第二导电件92与壳体10绝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为钢材制成的钢壳结构,该钢材的厚度C的范围为80um≤C≤500u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91和第二导电件92均为极柱。
上述电池100中,通过壳体10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0与第二电极组件30 共用的负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相较于第一负极耳22和第二负极耳32分别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的方式,减少电路板需要预留的连接负极的空间,便于减小电路板的体积,进而减少电池100的封装占用空间,以提升电池100的容量。通过第一导电件91和第二导电件92分别作为第一电极组件20与第二电极组件30的正极与电路板进行连接,以增加正极极耳与电路板连接的数量,进而提升电池100的充电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91还电连接于第一电路71,第二导电件 92还电连接于第二电路72,壳体10同时电连接于第一电路71和第二电路 72。第一电路71用于通过第一导电件91监测并控制第一电极组件20,第二电路72用于通过第二导电件92监测并控制第二电极组件30,第一电路71 和第二电路72配合控制第一电极组件20和第二电极组件30的充放电,以达到充电速度和电池100容量的协同提升。
壳体10设有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
请继续参阅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70、第一导电件91 和第二导电件92同时设于第一端部11或第二端部12。通过第一导电件91 和第二导电件92设于壳体10的同一侧,以便于电路板70与壳体10、第一导电件91和第二导电件92连接,减少电池100在第二方向Y上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100的容量。
请一并参阅图12和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70包括第一电路板 70a和第二电路板70b。第一导电件91和第一电路板70a设于第一端部11,第一电路板70a设有第一电路71,第一导电件91电连接于第一电路71。第二导电件92和第二电路板70b设于第二端部12,第二电路板70b设有第二电路72,第二导电件92电连接于第二电路72。通过第一电路板70a和第二电路板70b设于壳体10的不同侧,以便于第一电路板70a和第二电路板70b 间隔设置,降低第一电路71和第二电路72产生干扰的风险。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未示出),用电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种电池100。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
第一电极组件;
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
第二电极组件;
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负极耳与所述第二负极耳电连接并形成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自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部伸出,所述第一正极耳和所述第二正极耳分别从所述第一端部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充电倍率高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充电倍率,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能量密度高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能量密度,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充电倍率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充电倍率的比值D的范围为1<D≤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设于所述第二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正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所述第二正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所述电连接部同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堆叠设置。
6.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
第一电极组件;
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
第二电极组件;
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具有导电性,所述电池还包括至少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绝缘设置,所述第一负极耳与所述第二负极耳电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正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正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导电件还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所述第二导电件还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所述壳体同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壳体设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同时设于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壳体设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电路板设有所述第一电路,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所述第二电路,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CN202122108889.3U 2021-09-02 2021-09-02 电池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215896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8889.3U CN215896630U (zh) 2021-09-02 2021-09-02 电池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8889.3U CN215896630U (zh) 2021-09-02 2021-09-02 电池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6630U true CN215896630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0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08889.3U Active CN215896630U (zh) 2021-09-02 2021-09-02 电池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66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9904A (zh) * 2022-03-31 2022-06-17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5189100A (zh) * 2022-09-06 2022-10-1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9904A (zh) * 2022-03-31 2022-06-17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4639904B (zh) * 2022-03-31 2024-03-15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5189100A (zh) * 2022-09-06 2022-10-1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5189100B (zh) * 2022-09-06 2023-08-2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43409B2 (ja) リチウム2次電池
CN215896630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3921994B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KR20040054233A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유니트
KR20060096455A (ko) 리튬이온 2차전지
WO2023070290A1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制造电池单体的方法和设备
US20230052047A1 (en)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3180922A (zh) 高电压双电层电容器装置及制造方法
JP2004119043A (ja) 電池パック
KR20150046533A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210897513U (zh) 电芯以及电池
WO2021103518A1 (zh) 一种分隔膜、电池组合及用电设备
CN115472971B (zh) 电池和电子设备
WO2023134480A1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827335U (zh) 电芯和电池
US20230223633A1 (en)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0346378B1 (ko) 리튬 폴리머 전지팩
CN214957173U (zh) 电池包与用电装置
CN212182443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所述电池模组的用电装置
CN114204221A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2648349U (zh)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CN107278339B (zh) 电池单池和电池系统
CN217788487U (zh) 一种电芯及二次电池
WO2024016452A1 (zh) 隔膜、电池单体、热压模具、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4016447A1 (zh) 集流体、极片、电池单体、热压模具、电池和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