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9872A - 一种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9872A
CN114639872A CN202210158148.2A CN202210158148A CN114639872A CN 114639872 A CN114639872 A CN 114639872A CN 202210158148 A CN202210158148 A CN 202210158148A CN 114639872 A CN114639872 A CN 114639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al
lithium ion
positive electrode
ion battery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81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9872B (zh
Inventor
钱韫娴
胡时光
邓永红
荆水
向晓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pche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pch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pche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pch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581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98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9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98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6529 priority patent/WO202315584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9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9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8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u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含LiFSI电解液对铝集流体腐蚀,导致电池性能劣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形成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合金,所述铝合金中含有Fe,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溶剂、电解质盐和添加剂,所述电解质盐包括LiPF6和LiFSI,所述添加剂包括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
Figure DDA0003513088130000011
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电池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为具有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应等优势,自1991年投入市场后,迅速实现了在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由溶剂、溶质和功能型添加剂组成。
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溶质为六氟磷酸锂(LiPF6),但LiPF6的问题在于对水分敏感,易产生HF腐蚀正极,造成电池性能衰减;且LiPF6的热稳定性差,80℃以上会开始分解产生LiF和PF5
相比于LiPF6的以上问题,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热稳定性更高,分解温度达到200℃。将LiFSI加入到电解液中,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更高。此外,LiFSI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导离子性更好的SEI钝化膜,抑制电池高温产气等优点。
然而,正极集流体的腐蚀是限制LiFSI在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现有的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铝作为正极的集流体,当采用LiFSI作为电解液的溶质时,无法在铝集流体的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膜,电解液会对正极集流体的铝产生腐蚀作用,在长期循环的过程中形成游离的Al离子,而Al离子会嵌入负极,增大电极极化,导致不可逆的容量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含LiFSI电解液对铝集流体腐蚀而导致电池性能劣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形成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合金,所述铝合金中含有Fe,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溶剂、电解质盐和添加剂,所述电解质盐包括LiPF6和LiFSI,所述添加剂包括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21
其中,R1选自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22
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或亚甲基;
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24
且0.1≤a≤1.5,0.1≤b≤1.0,0.02≤c≤2,0.1≤d≤0.7;
其中,a为非水电解液中LiPF6的摩尔含量,单位为mol/L;
b为非水电解液中LiFSI的摩尔含量,单位为mol/L;
c为非水电解液中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单位为wt%;
d为正极集流体中Fe的质量百分含量,单位为wt%。
可选的,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25
可选的,所述非水电解液中LiPF6的摩尔含量a为0.2~1.2mol/L。
可选的,所述非水电解液中LiFSI的摩尔含量b为0.2~0.8mol/L。
可选的,所述非水电解液中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c为0.1%~1.5%。
可选的,所述正极集流体中Fe的质量百分含量d为0.2%~0.6%。
可选的,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23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31
可选的,所述添加剂还包括环状硫酸酯类化合物、磺酸内酯类化合物、环状碳酸酯类化合物、不饱和磷酸酯类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以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添加剂的添加量为0.01%~30%。
可选的,所述环状硫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硫酸乙烯酯、硫酸丙烯酯或甲基硫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磺酸内酯类化合物选自1,3-丙烷磺酸内酯、1,4-丁烷磺酸内酯或1,3-丙烯磺酸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环状碳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氟代碳酸乙烯酯或结构式2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32
所述结构式2中,R21、R22、R23、R24、R25、R2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C1-C5基团中的一种;
所述不饱和磷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结构式3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41
所述结构式3中,R31、R32、R32各自独立的选自C1-C5的饱和烃基、不饱和烃基、卤代烃基、-Si(CmH2m+1)3,m为1~3的自然数,且R31、R32、R33中至少有一个为不饱和烃基;
所述腈类化合物选自丁二腈、戊二腈、乙二醇双(丙腈)醚、己烷三腈、己二腈、庚二腈、辛二腈、壬二腈、癸二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正极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式(1)和式(2)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Li1+x’Nia’Cob’M’1-a’-b’O2-yDy 式(1)
式(1)中,-0.1≤x’≤0.2,0<a’<1,0≤b’<1,0<a’+b’<1,0≤y<0.2,M’包括Mn及Al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包括Sr、Mg、Ti、Ca、Zr、Zn、Si、Ce中的零种、一种或多种,D包括S、N、F、Cl、Br及I中的一种或多种;
Li1+zMnc’L2-c’O4-d’Bd’ 式(2)
式(2)中,-0.1≤z≤0.2,0<c’≤2,0≤d’<1,L包括Ni、Cr、Ti、Zn、V、Al、Mg、Zr及Ce中的一种或多种,B包括S、N、F、Cl、Br及I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采用LiPF6和LiFSI作为电解质盐,在非水电解液中加入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发明人发现,通过加入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作为添加剂,能够在含有Fe元素的铝合金正极集流体表面形成较为致密的钝化膜,该钝化膜能够有效抑制非水电解液中LiFSI对于铝质的正极集流体的腐蚀,尤其是,当锂离子电池满足条件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42
且0.1≤a≤1.5,0.1≤b≤1.0,0.02≤c≤2,0.1≤d≤0.7时,不仅可以抑制铝箔的腐蚀,同时也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阻抗,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容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形成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合金,所述铝合金中含有Fe,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溶剂、电解质盐和添加剂,所述电解质盐包括LiPF6和LiFSI,添加剂包括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51
其中,R1选自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52
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或亚甲基;
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53
且0.1≤a≤1.5,0.1≤b≤1.0,0.02≤c≤2,0.1≤d≤0.7;
其中,a为非水电解液中LiPF6的摩尔含量,单位为mol/L;
b为非水电解液中LiFSI的摩尔含量,单位为mol/L;
c为非水电解液中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单位为wt%;
d为正极集流体中Fe的质量百分含量,单位为wt%。
发明人研究发现,通过加入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同时在Fe元素的配合下能够在含有Fe元素的正极集流体表面形成较为致密的钝化膜,该钝化膜能够有效抑制非水电解液中LiFSI对于铝质的正极集流体的腐蚀,尤其是,当锂离子电池满足条件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54
且0.1≤a≤1.5,0.1≤b≤1.0,0.02≤c≤2,0.1≤d≤0.7时,不仅可以抑制铝箔的腐蚀,同时也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阻抗,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容量。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55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61
值过低时,可能是由于铝合金中Fe元素含量过低导致,正极集流体的力学性能较低,在高温循环过程中易形成微裂痕,导致电池循环性能下降;或者是由于LiFSI在非水电解液中的占比过高导致,使得正极集流体的腐蚀现象仍然存在,劣化电池循环性能;当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62
值过高时,可能是由于铝合金中Fe元素含量过高,也会导致正极集流体耐LiFSI的腐蚀性能劣化,最终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劣化,或者是由于LiFSI在非水电解液中的占比过低,无法起到降低电池阻抗的作用,非水电解液的耐高温性能不足。
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本身能够在正极材料层的表面分解形成钝化膜,起到减少电解液中溶剂在正极表面发生副反应的作用,而且当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的含量和正极集流体中Fe的质量百分含量满足以上关系式时,可以进一步起到抑制LiFSI对正极集流体腐蚀的作用,同时提升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63
值过低时,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的含量过高,会导致正极材料层表面的钝化膜厚度增大,增加电池阻抗;当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64
值过高时,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形成的钝化膜不足以覆盖在正极集流体的裸露区域,导致正极集流体腐蚀,电池循环性能劣化。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中LiPF6的摩尔含量a为0.1mol/L、0.12mol/L、0.15mol/L、0.3mol/L、0.5mol/L、0.8mol/L、0.9mol/L、1.0mol/L、1.2mol/L、1.4mol/L或1.5mol/L。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中LiPF6的摩尔含量a为0.2~1.2mol/L。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中LiFSI的摩尔含量b为0.1mol/L、0.12mol/L、0.15mol/L、0.2mol/L、0.3mol/L、0.4mol/L、0.5mol/L、0.6mol/L、0.8mol/L、0.9mol/L或1.0mol/L。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中LiFSI的摩尔含量b为0.2~0.8mol/L。
所述LiPF6和所述LiFSI共同作为非水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盐,当所述LiPF6的含量过低,且LiFSI的含量不足时,会导致非水电解液中总体的电解质盐含量较少,影响非水电解液的离子导电能力;当LiPF6的含量过高,且LiFSI的含量过低时,非水电解液的高温稳定性不足,影响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当LiFSI的含量过高,且LiPF6的含量过低时,会对正极集流体产生腐蚀;当LiPF6和LiFSI的含量均偏高时,会导致非水电解液中总体的电解质盐含量过高,非水电解液的粘度增大,同样不利于非水电解液离子导电能力的提升。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中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c为0.02%、0.05%、0.1%、0.12%、0.15%、0.3%、0.5%、0.8%、0.9%、1.0%、1.2%、1.4%、1.7%、1.9%或2%。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中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所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c为0.1%~1.5%。
若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含量过少,则会影响正极集流体表面钝化膜的生成质量,难以有效抑制LiFSI对于正极集流体的腐蚀;若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含量过多,则会导致非水电解液的粘度增大,影响非水电解液对于正负极材料的浸润,导致阻抗增大而影响电池性能。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中Fe的质量百分含量d为0.1%、0.12%、0.15%、0.18%、0.2%、0.25%、0.3%、0.35%、0.4%、0.45%、0.5%、0.55%、0.6%、0.65%或0.7%。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中Fe的质量百分含量d为0.2%~0.6%。
所述正极集流体中Fe的含量影响正极集流体在含LiFSI非水电解液中的抗腐蚀性能,正极集流体中Fe的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抗腐蚀性能的提升,推测是由于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与Fe元素之间存在某种协同作用使其形成的钝化膜更加致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71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81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化合物,并不代表对于本发明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还包括环状硫酸酯类化合物、磺酸内酯类化合物、环状碳酸酯类化合物、不饱和磷酸酯类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环状硫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硫酸乙烯酯、硫酸丙烯酯或甲基硫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磺酸内酯类化合物选自1,3-丙烷磺酸内酯、1,4-丁烷磺酸内酯或1,3-丙烯磺酸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环状碳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氟代碳酸乙烯酯或结构式2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82
所述结构式2中,R21、R22、R23、R24、R25、R2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C1-C5基团中的一种;
所述不饱和磷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结构式3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083
所述结构式3中,R31、R32、R32各自独立的选自C1-C5的饱和烃基、不饱和烃基、卤代烃基、-Si(CmH2m+1)3,m为1~3的自然数,且R31、R32、R33中至少有一个为不饱和烃基。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不饱和磷酸酯类化合物可为磷酸三炔丙酯、二炔丙基甲基磷酸酯、二炔丙基乙基磷酸酯、二炔丙基丙基磷酸酯、二炔丙基三氟甲基磷酸酯、二炔丙基-2,2,2-三氟乙基磷酸酯、二炔丙基-3,3,3-三氟丙基磷酸酯、二炔丙基六氟异丙基磷酸酯、磷酸三烯丙酯、二烯丙基甲基磷酸酯、二烯丙基乙基磷酸酯、二烯丙基丙基磷酸酯、二烯丙基三氟甲基磷酸酯、二烯丙基-2,2,2-三氟乙基磷酸酯、二烯丙基-3,3,3-三氟丙基磷酸酯、二烯丙基六氟异丙基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腈类化合物选自丁二腈、戊二腈、乙二醇双(丙腈)醚、己烷三腈、己二腈、庚二腈、辛二腈、壬二腈、癸二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还可包括其它能改善电池性能的添加剂:例如,提升电池安全性能的添加剂,具体如氟代磷酸酯、环磷腈等阻燃添加剂,或叔戊基苯、叔丁基苯等防过充添加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添加剂的添加量为0.01%~30%。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特殊说明,一般情况下,所述添加剂中任意一种可选物质在非水电解液中的添加量为10%以下,优选的,添加量为0.1-5%,更优选的,添加量为0.1%~2%。具体的,所述添加剂中任意一种可选物质的添加量可以为0.05%、0.08%、0.1%、0.5%、0.8%、1%、1.2%、1.5%、1.8%、2%、2.2%、2.5%、2.8%、3%、3.2%、3.5%、3.8%、4%、4.5%、5%、5.5%、6%、6.5%、7%、7.5%、7.8%、8%、8.5%、9%、9.5%、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添加剂选自氟代碳酸乙烯酯时,以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氟代碳酸乙烯酯的添加量为0.05%~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剂包括醚类溶剂、腈类溶剂、碳酸酯类溶剂和羧酸酯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醚类溶剂包括环状醚或链状醚,优选为碳原子数3~10的链状醚及碳原子数3~6的环状醚,环状醚具体可以但不限于是1,3-二氧戊烷(DOL)、1,4-二氧惡烷(DX)、冠醚、四氢呋喃(THF)、2-甲基四氢呋喃(2-CH3-THF),2-三氟甲基四氢呋喃(2-CF3-THF)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链状醚具体可以但不限于是二甲氧基甲烷、二乙氧基甲烷、乙氧基甲氧基甲烷、乙二醇二正丙基醚、乙二醇二正丁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由于链状醚与锂离子的溶剂化能力高、可提高离子解离性,因此特别优选粘性低、可赋予高离子电导率的二甲氧基甲烷、二乙氧基甲烷、乙氧基甲氧基甲烷。醚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的组合及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醚类化合物的添加量没有特殊限制,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高压实锂离子电池效果的范围内是任意的,在非水溶剂体积比为100%中通常体积比为1%以上、优选体积比为2%以上、更优选体积比为3%以上,另外,通常体积比为30%以下、优选体积比为25%以下、更优选体积比为20%以下。在将两种以上醚类化合物组合使用的情况下,使醚类化合物的总量满足上述范围即可。醚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上述的优选范围内时,易于确保由链状醚的锂离子离解度的提高和粘度降低所带来的离子电导率的改善效果。另外,负极活性材料为碳素材料的情况下,可抑制因链状醚与锂离子共同发生共嵌入的现象,因此能够使输入输出特性、充放电速率特性达到适当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腈类溶剂具体可以但不限于是乙腈、戊二腈、丙二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碳酸酯类溶剂包括环状碳酸酯或链状碳酸酯,环状碳酸酯具体可以但不限于是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γ-丁内酯(GBL)、碳酸亚丁酯(BC)中的一种或多种;链状碳酸酯具体可以但不限于是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丙酯(DPC)中的一种或多种。环状碳酸酯的含量没有特殊限制,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锂离子电池效果的范围内是任意的,但在单独使用一种的情况下其含量的下限相对于非水电解液的溶剂总量来说,通常体积比为3%以上、优选体积比为5%以上。通过设定该范围,可避免由于非水电解液的介电常数降低而导致电导率降低,易于使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大电流放电特性、相对于负极的稳定性、循环特性达到良好的范围。另外,上限通常体积比为90%以下、优选体积比为85%以下、更优选体积比为80%以下。通过设定该范围,可提高非水电解液的氧化/还原耐性,从而有助于提高高温保存时的稳定性。链状碳酸酯的含量没有特殊限定,相对于非水电解液的溶剂总量,通常为体积比为15%以上、优选体积比为20%以上、更优选体积比为25%以上。另外,通常体积比为90%以下、优选体积比为85%以下、更优选体积比为80%以下。通过使链状碳酸酯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容易使非水电解液的粘度达到适当范围,抑制离子电导率的降低,进而有助于使非水电解质电池的输出特性达到良好的范围。在组合使用两种以上链状碳酸酯的情况下,使链状碳酸酯的总量满足上述范围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优选使用具有氟原子的链状碳酸酯类(以下简称为“氟化链状碳酸酯”)。氟化链状碳酸酯所具有的氟原子的个数只要为1以上则没有特殊限制,但通常为6以下、优选4以下。氟化链状碳酸酯具有多个氟原子的情况下,这些氟原子相互可以键合于同一个碳上,也可以键合于不同的碳上。作为氟化链状碳酸酯,可列举,氟化碳酸二甲酯衍生物、氟化碳酸甲乙酯衍生物、氟化碳酸二乙酯衍生物等。
羧酸酯类溶剂包括环状羧酸酯和/或链状碳酸酯。作为环状羧酸酯的例子,可以列举如:γ-丁内酯、γ-戊内酯、δ-戊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链状碳酸酯的例子,可以列举如:乙酸甲酯(MA)、乙酸乙酯(EA)、乙酸丙酯(EP)、乙酸丁酯、丙酸丙酯(PP)、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砜类溶剂包括环状砜和链状砜,优选地,在为环状砜的情况下,通常为碳原子数3~6、优选碳原子数3~5,在为链状砜的情况下,通常为碳原子数2~6、优选碳原子数2~5的化合物。砜类溶剂的添加量没有特殊限制,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锂离子电池效果的范围内是任意的,相对于非水电解液的溶剂总量,通常体积比为0.3%以上、优选体积比为0.5%以上、更优选体积比为1%以上,另外,通常体积比为40%以下、优选体积比为35%以下、更优选体积比为30%以下。在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砜类溶剂的情况下,使砜类溶剂的总量满足上述范围即可。砜类溶剂的添加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倾向于获得高温保存稳定性优异的电解液。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溶剂为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的混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解质盐还包括LiPO2F2、LiBF4、LiBOB、LiSbF6、LiAsF6、LiCF3SO3、LiDFOB、LiN(SO2CF3)2、LiC(SO2CF3)3、LiN(SO2C2F5)2、LiCl、LiBr、LiI、LiClO4、LiBF4、LiB10Cl10、LiAlCl4、氯硼烷锂、具有4个以下的碳原子的低级脂族羧酸锂、四苯基硼酸锂以及亚氨基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式(1)和式(2)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Li1+x’Nia’Cob’M’1-a’-b’O2-yDy 式(1)
式(1)中,-0.1≤x’≤0.2,0<a’<1,0≤b’<1,0<a’+b’<1,0≤y<0.2,M’包括Mn及Al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包括Sr、Mg、Ti、Ca、Zr、Zn、Si、Ce中的零种、一种或多种,D包括S、N、F、Cl、Br及I中的一种或多种;
Li1+zMnc’L2-c’O4-d’Bd’ 式(2)
式(2)中,-0.1≤z≤0.2,0<c’≤2,0≤d’<1,L包括Ni、Cr、Ti、Zn、V、Al、Mg、Zr及Ce中的一种或多种,B包括S、N、F、Cl、Br及I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材料层还包括有正极粘结剂和正极导电剂,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粘结剂和所述正极导电剂共混得到所述正极材料层。
所述正极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的共聚物、聚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四氟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三氯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氟代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四氟乙烯的共聚物、热塑性聚酰亚胺、聚乙烯及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以及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正极导电剂包括导电炭黑、导电碳球、导电石墨、导电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或还原氧化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材料层,所述负极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基负极、碳基负极和锡基负极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碳基负极可包括石墨、硬碳、软碳、石墨烯、中间相碳微球等。所述石墨包括但不限于天然石墨、人造石墨、非晶碳、碳包覆石墨、石墨包覆石墨、树脂包覆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天然石墨可以为鳞状石墨、鳞片状石墨、土壤石墨和/或以这些石墨为原料并对其实施球形化、致密化等处理而得到的石墨粒子等。所述人造石墨可以为对煤焦油沥青、煤炭类重质原油、常压渣油、石油类重质原油、芳香族烃、含氮环状化合物、含硫环状化合物、聚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乙烯醇缩丁醛、天然高分子、聚苯硫醚、聚苯醚、糠醇树脂、酚醛树脂、酰亚胺树脂等有机物在高温下通过石墨化得到。所述非晶碳可以为使用焦油、沥青等易石墨化性碳前躯体作为原料,在不会发生石墨化的温度范围(400~2200℃的范围)进行1次以上热处理而成的非晶碳粒子、使用树脂等难石墨化性碳前驱体作为原料进行热处理而成的非晶碳粒子。所述碳包覆石墨可以为将天然石墨和/或人造石墨与作为焦油、沥青、树脂等有机化合物的碳前体混合,在400~2300℃的范围内进行1次以上热处理。以得到的天然石墨和/或人造石墨作为核石墨,利用非晶碳对其进行包覆而得到碳石墨复合物。碳石墨复合物可以是核石墨的整个或部分表面包覆有非晶碳的形态,也可以是以上述碳前体起源的碳作为粘结剂使多个初级粒子复合而成的形态。另外,还可以通过使苯、甲苯、甲烷、丙烷、芳香族类的挥发成分等烃类气体与天然石墨和/或人造石墨在高温下反应,使碳沉积于石墨表面,得到碳石墨复合物。所述石墨包覆石墨可以为天然石墨和/或人造石墨与焦油、沥青、树脂等易石墨化的有机化合物的碳前体混合,在2400~3200℃左右的范围进行1次以上热处理。以所得天然石墨和/或人造石墨作为核石墨,并利用石墨化物包覆该核石墨的整个或部分表面,从而可得到石墨包覆石墨。所述树脂包覆石墨可以为将天然石墨和/或人造石墨与树脂等混合,并在低于40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将由此得到的天然石墨和/或人造石墨作为核石墨,利用树脂等包覆该核石墨。上述焦油、沥青树脂等有机化合物,可列举,选自煤炭类重质原油、直流类重质原油、分解类石油重质原油、芳香族烃、N环化合物、S环化合物、聚苯、有机合成高分子、天然高分子、热塑性树脂及热固性树脂中的可碳化的有机化合物等。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硅基负极可包括硅材料、硅的氧化物、硅碳复合材料以及硅合金材料等。所述硅基材料的添加量大于0小于30%。优选地,所述硅基材料的添加量的上限值为10%、15%、20%或25%;所述硅基材料的添加量的下限值为5%、10%或15%。所述硅材料为硅纳米颗粒、硅纳米线、硅纳米管、硅薄膜、3D多孔硅、中空多孔硅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锡基负极可包括锡、锡碳、锡氧、锡基合金、锡金属化合物;所述锡基合金指锡与Cu、Ag、Co、Zn、Sb、Bi以及In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合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还包括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材料层形成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与所述正极集流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材料层还包括有负极粘结剂和负极导电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粘结剂和所述负极导电剂共混得到所述负极材料层。所述负极粘结剂和负极导电剂可分别与所述正极粘接剂和正极导电剂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中还包括有隔膜,所述隔膜位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
所述隔膜可为现有常规隔膜,可以是陶瓷隔膜、聚合物隔膜、无纺布、无机-有机复合隔膜等,包括但不限于单层PP(聚丙烯)、单层PE(聚乙烯)、双层PP/PE、双层PP/PP和三层PP/PE/PP等隔膜。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如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141
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各参数设计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142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151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公开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质量比为EC:DEC:EMC=1:1:1进行混合,然后加入六氟磷酸锂(LiPF6)和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然后添加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电解液中六氟磷酸锂(LiPF6)、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如表2所示。
2)正极的制备
按93:4:3的质量比混合正极活性材料LiNi0.5Co0.2Mn0.3O2、导电碳黑Super-P和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然后将它们分散在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中,得到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涂布在Fe元素浓度如表2所示的铝箔(铝合金)的两面上,经过烘干、压延和真空干燥,并用超声波焊机焊上铝制引出线后得到正极板,极板的厚度在120-150μm。
3)负极的制备
按94:1:2.5:2.5的质量比混合负极活性材料石墨、导电碳黑Super-P,粘结剂丁苯橡胶(SBR)和羧甲基纤维素(CMC),然后将它们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负极浆料。将浆料涂布在铜箔的两面上,经过烘干、压延和真空干燥,并用超声波焊机焊上镍制引出线后得到负极板,极板的厚度在120-150μm。
4)电芯的制备
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放置厚度为20μm的三层隔离膜,然后将正极、负极和隔膜组成的三明治结构进行卷绕,再将卷绕体压扁后放入铝箔包装袋,在75℃下真空烘烤48h,得到待注液的电芯。
5)电芯的注液和化成
在水氧含量分别20ppm、50ppm以下的手套箱中,将上述制备的电解液注入电芯中,经真空封装,45℃搁置24h。
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首次充电的常规化成:
0.05C恒流充电180min,0.1C恒流充电180min,0.2C恒流充电120min,总充电容量为c1,在45℃老化48h后,二次真空封口,然后进一步以0.2C的电流恒流充电至4.2V,以0.2C的电流恒流放电至3.0V。
实施例2~36
实施例2~36用于说明本发明公开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电解液中各组分的含量和正极集流体中Fe的含量如表2所示。
对比例1~16
对比例1~16用于对比说明本发明公开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电解液中各组分的含量和正极集流体中Fe的含量如表2所示。
性能测试
对上述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进行如下性能测试:
0℃DCIR测试
在常温(25℃)下将电池恒流充电到电池容量的50%,再将温度调至0℃,并保持6h。
0.1C恒流充电10s后搁置40s;0.1C恒流放电10s后搁置40s,记录终止电压V1;
0.2C恒流充电10s后搁置40s;0.2C恒流放电10s后搁置40s,记录终止电压V2;
0.5C恒流充电10s后搁置40s;0.5C恒流放电10s后搁置40s,记录终止电压V3;
以电流为横坐标,电压为纵坐标做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0℃阻抗。
高温循环性能测试
将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置于恒温45℃的烘箱中,以1C的电流恒流充电至4.2V,再恒流恒压充电至电流下降至0.05C,然后以1C的电流恒流放电至3.0V,如此循环,记录第1周的放电容量和内阻;再记录800周后的放电容量和内阻。
按下式计算高温循环的容量保持率:
容量保持率=第800周放电容量/第1周放电容量×100%。
(1)实施例1~25和对比例1~16得到的测试结果填入表3。
表3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171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181
由实施例1~25和对比例1~16的测试结果可知,当非水电解液中LiPF6的摩尔含量a、LiFSI的摩尔含量b、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c和正极集流体中Fe的质量百分含量d满足关系式: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182
且0.1≤a≤1.5,0.1≤b≤1.0,0.02≤c≤2,0.1≤d≤0.7时,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能够在含有Fe元素的正极集流体上形成较为致密的钝化膜,有效抑制了非水电解液中LiFSI对于正极集流体的腐蚀,且该锂离子电池具有较低的初始阻抗和较优的高温循环性能,推测是由于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形成的钝化膜与正极集流体上的Fe元素具有较好的结合作用,能够提高钝化膜与正极集流体的亲和性和结合强度,从而更好地对正极集流体产生保护作用,且该钝化膜的离子导电性更好,具有较低的初始阻抗。
由对比例1~3和对比例12~16的测试结果可知,当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191
值或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192
值过大或过小时,均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初始阻抗和高温循环性能,说明非水电解液中LiPF6的摩尔含量a、LiFSI的摩尔含量b、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c和正极集流体中Fe的质量百分含量d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当四者处于一定平衡状态时,才对电池正极集流体上钝化膜的生成质量以及非水电解液的高温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提升。同时,由对比例5~对比例11的测试结果可知,即使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193
值和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194
值处于上述关系式的限定范围中,但a值、b值、c值或d值不满足其范围限制时,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同样不具有较低的初始阻抗和较优的高温循环性能。
由实施例1~5和对比例1~5的测试结果可知,随着正极集流体中Fe元素的含量的提升,锂离子电池在高温下800周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先提升后降低,说明正极集流体中Fe元素影响正极集流体上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分解得到的钝化膜的致密度和稳定性,在本发明提供的电解液体系中,当正极集流体中Fe元素处于合适范围中时,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耐高温性能具有较大的提升。
由实施例6~8和对比例6、7的测试结果可知,随着非水电解液中LiFSI在锂盐中占比的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初始阻抗先降低后增大,而高温循环性能先提升后降低,说明在非水电解液中LiFSI的添加有利于降低电池阻抗同时提高非水电解液的高温稳定性,但过多的LiFSI会导致正极集流体的腐蚀,影响电池循环性能。
由实施例12~18和对比例10、11的测试结果可知,随着非水电解液中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的含量提升,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容量保持率逐渐提升,说明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在正极集流体上形成的钝化膜有利于抑制LiFSI对于正极集流体的腐蚀,但过高含量的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也会导致钝化膜的厚度过大,导致电池阻抗的增加,从而降低电池的高温循环容量。
(2)实施例26~32得到的测试结果填入表4。
表4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195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201
由实施例26~32的测试结果可知,当采用不同的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作为非水电解液的添加剂时,同样满足关系式
Figure BDA0003513088120000202
的限制,说明不同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共同含有的双环硫酸酯的结构在参与正极集流体上钝化膜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形成的钝化膜能够与正极集流体上Fe元素具有较好的结合,保证钝化膜的致密性,有效隔离电解液对正极集流体的腐蚀。
(3)实施例7、实施例33~36得到的测试结果填入表5。
表5
组别 0℃DCIR/mΩ 45℃循环800周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7 109.7 86.8
实施例33 108.5 88.5
实施例34 115.8 87.2
实施例35 111.3 87.6
实施例36 112.6 87.8
由实施例7和实施例33~36的测试结果可知,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体系中,加入FEC(氟代碳酸乙烯酯)、PS(1,3-丙烷磺内酯)、磷酸三炔丙酯或丁二腈作为辅助添加剂,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容量保持性能,但是对降低电池的初始阻抗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推测是由于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加入的FEC(氟代碳酸乙烯酯)、PS(1,3-丙烷磺内酯)、磷酸三炔丙酯和丁二腈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分解反应,能够共同参与电极表面钝化膜的形成,且得到的钝化膜能够提高非水电解液的稳定性,保持电池高温下的循环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形成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集流体为铝合金,所述铝合金中含有Fe,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溶剂、电解质盐和添加剂,所述电解质盐包括LiPF6和LiFSI,所述添加剂包括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3513088110000011
其中,R1选自
Figure FDA0003513088110000012
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或亚甲基;
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FDA0003513088110000013
且0.1≤a≤1.5,0.1≤b≤1.0,0.02≤c≤2,0.1≤d≤0.7;
其中,a为非水电解液中LiPF6的摩尔含量,单位为mol/L;
b为非水电解液中LiFSI的摩尔含量,单位为mol/L;
c为非水电解液中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单位为wt%;
d为正极集流体中Fe的质量百分含量,单位为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FDA00035130881100000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LiPF6的摩尔含量a为0.2~1.2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LiFSI的摩尔含量b为0.2~0.8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c为0.1%~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中Fe的质量百分含量d为0.2-0.6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Figure FDA00035130881100000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还包括环状硫酸酯类化合物、磺酸内酯类化合物、环状碳酸酯类化合物、不饱和磷酸酯类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以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添加剂的添加量为0.01%~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硫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硫酸乙烯酯、硫酸丙烯酯或甲基硫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磺酸内酯类化合物选自1,3-丙烷磺酸内酯、1,4-丁烷磺酸内酯或1,3-丙烯磺酸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环状碳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氟代碳酸乙烯酯或结构式2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FDA0003513088110000031
所述结构式2中,R21、R22、R23、R24、R25、R2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C1-C5基团中的一种;
所述不饱和磷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结构式3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Figure FDA0003513088110000032
所述结构式3中,R31、R32、R32各自独立的选自C1-C5的饱和烃基、不饱和烃基、卤代烃基、-Si(CmH2m+1)3,m为1~3的自然数,且R31、R32、R33中至少有一个为不饱和烃基;
所述腈类化合物选自丁二腈、戊二腈、乙二醇双(丙腈)醚、己烷三腈、己二腈、庚二腈、辛二腈、壬二腈、癸二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式(1)和式(2)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Li1+x’Nia’Cob’M’1-a’-b’O2-yDy 式(1)
式(1)中,-0.1≤x’≤0.2,0<a’<1,0≤b’<1,0<a’+b’<1,0≤y<0.2,M’包括Mn及Al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包括Sr、Mg、Ti、Ca、Zr、Zn、Si、Ce中的零种、一种或多种,D包括S、N、F、Cl、Br及I中的一种或多种;
Li1+zMnc’L2-c’O4-d’Bd’ 式(2)
式(2)中,-0.1≤z≤0.2,0<c’≤2,0≤d’<1,L包括Ni、Cr、Ti、Zn、V、Al、Mg、Zr及Ce中的一种或多种,B包括S、N、F、Cl、Br及I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2210158148.2A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14639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8148.2A CN114639872B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锂离子电池
PCT/CN2023/076529 WO2023155843A1 (zh) 2022-02-21 2023-02-16 一种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8148.2A CN114639872B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9872A true CN114639872A (zh) 2022-06-17
CN114639872B CN114639872B (zh) 2024-04-05

Family

ID=81945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8148.2A Active CN114639872B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9872B (zh)
WO (1) WO202315584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5277A (zh) * 2022-08-26 2022-12-02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5528309A (zh) * 2022-11-04 2022-12-27 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电解液和含有该有机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WO2023155843A1 (zh) * 2022-02-21 2023-08-24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WO2024016897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WO202406580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用电装置
WO2024078116A1 (zh) * 2022-10-09 2024-04-18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246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锂电池电解质的添加剂、有机电解质溶液和锂电池
US20160211550A1 (en) * 2015-01-16 2016-07-21 Samsung Sdi Co., Ltd. Electrolytic solution for lithium battery and lithium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106252710A (zh) * 2015-06-08 2016-12-21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用电解质和含有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8808066A (zh) * 2017-04-28 2018-11-13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09155436A (zh) * 2016-05-06 2019-01-04 深圳中科瑞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液、含有所述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93029A (zh) * 2018-08-21 2019-01-11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含该电解液的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
CN109950620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0444804A (zh) * 2018-05-04 2019-11-12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0931863A (zh) * 2019-11-12 2020-03-27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电解液用添加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
CN112151855A (zh) * 2020-10-15 2020-12-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2151751A (zh) * 2020-10-15 2020-12-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2271337A (zh) * 2020-11-25 2021-01-26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3659206A (zh) * 2021-08-13 2021-11-16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实锂离子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6544B1 (en) * 1999-02-25 2001-10-23 Wilson Greatbatch Ltd. Cobalt-based alloys as positive electrode current collectors in nonaqueous electrochemical cells
US11489202B2 (en) * 2017-05-18 2022-11-01 Nec Corporation Electrolyte solution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same
CN111837261B (zh) * 2018-03-30 2023-08-01 株式会社东芝 电极组、电池及电池包
CN111403807B (zh) * 2019-01-02 2022-12-06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4068936B (zh) * 2022-01-14 2022-05-03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
CN114639872B (zh) * 2022-02-21 2024-04-05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246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锂电池电解质的添加剂、有机电解质溶液和锂电池
US20160211550A1 (en) * 2015-01-16 2016-07-21 Samsung Sdi Co., Ltd. Electrolytic solution for lithium battery and lithium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106252710A (zh) * 2015-06-08 2016-12-21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用电解质和含有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9155436A (zh) * 2016-05-06 2019-01-04 深圳中科瑞能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液、含有所述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08066A (zh) * 2017-04-28 2018-11-13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09950620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0444804A (zh) * 2018-05-04 2019-11-12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09193029A (zh) * 2018-08-21 2019-01-11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含该电解液的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
CN110931863A (zh) * 2019-11-12 2020-03-27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电解液用添加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
CN112151855A (zh) * 2020-10-15 2020-12-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2151751A (zh) * 2020-10-15 2020-12-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2271337A (zh) * 2020-11-25 2021-01-26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3659206A (zh) * 2021-08-13 2021-11-16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实锂离子电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5843A1 (zh) * 2022-02-21 2023-08-24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WO2024016897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CN115425277A (zh) * 2022-08-26 2022-12-02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WO202406580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用电装置
WO2024078116A1 (zh) * 2022-10-09 2024-04-18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CN115528309A (zh) * 2022-11-04 2022-12-27 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电解液和含有该有机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55843A1 (zh) 2023-08-24
CN114639872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94109B (zh) 锂离子电池
CN114068936B (zh) 锂离子电池
CN113659206B (zh) 一种高压实锂离子电池
CN11463987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4024028A (zh) 一种二次电池
CN114497692B (zh) 二次电池
CN114447295B (zh) 锂离子电池
CN11506477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458327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4464887A (zh) 二次电池
CN113972366A (zh) 一种二次电池正极片及二次电池
WO2023246279A1 (zh) 一种锂二次电池
CN11436158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502081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511745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WO2024104100A1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643559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4373980B (zh) 一种二次电池
CN115706255A (zh)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电池
JP7470789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1811717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WO2024016897A1 (zh)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CN11709644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8281331A (zh)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CN116190788A (zh)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