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6254A - 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6254A
CN114636254A CN202210319904.5A CN202210319904A CN114636254A CN 114636254 A CN114636254 A CN 114636254A CN 202210319904 A CN202210319904 A CN 202210319904A CN 114636254 A CN114636254 A CN 114636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branch
compressor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99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6254B (zh
Inventor
马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omilo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omilo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omilo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omilo Environmental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577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4260A/zh
Priority to CN202210319904.5A priority patent/CN114636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6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6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6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6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1/00Enclosures;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2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for separating lubricants from the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该双层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均包括制冷主路和制冷支路,还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冷凝器的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冷凝器用于将压缩机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液化成制冷液体;蒸发器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接,蒸发器用于将制冷液体蒸发为第二制冷气体;压缩机的进气口与蒸发器的出口连接,压缩机用于接收第二制冷气体;制冷支路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制冷管路和蒸发器,压缩机将排出的制冷气体经制冷管路传输至蒸发器。通过在制冷主路的基础上增设制冷支路,双线路保证流入蒸发器中制冷液体的流量,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背景技术
试验箱适用于产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可靠性试验,对相关产品的零部件及材料在不同温度循环变化的情况下,检验其各项性能指标。
其中,试验箱在进行低温试验时需要制冷系统,制冷系统是一种利用外界能量使热量从温度较高的物质(或环境)转移到温度较低的物质(或环境)的系统。它的工作原理通过工质状态变化,进行热量交换。现有两箱式高低温试验箱,试验箱内的每个箱体单独配备一个制冷系统,但存在制冷系统中稳定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在制冷主路的基础上增设制冷支路,通过制冷主路和制冷支路的双线路保证流入蒸发器中制冷液体的流量,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
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均包括制冷主路和制冷支路;
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
其中,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用于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液化成制冷液体;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用于将所述制冷液体蒸发为第二制冷气体;其中,所述第一制冷气体的压力高于所述第二制冷气体的压力,所述第一制冷气体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制冷气体的温度;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制冷气体;
所述制冷支路包括串联设置的所述压缩机、制冷管路和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将排出的所述制冷气体经所述制冷管路传输至所述蒸发器。
可选的,所述制冷支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制冷支路和第二制冷支路;
所述第一制冷支路包括第一制冷管路,所述第二制冷支路包括第二制冷管路,所述压缩机将排出的所述制冷气体分别经所述第一制冷管路和所述第二制冷管路传输至所述蒸发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制冷支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冷管路中的第一支路开关组件,所述第一支路开关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二制冷支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冷管路中的第二支路开关组件,所述第二支路开关组件包括第二电磁阀;
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制冷气体传输至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的流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制冷主路上的主路开关组件;
所述主路开关组件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串联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和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之间的所述制冷主路上,所述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所述制冷液的流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制冷主路上的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的温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均包括回油支路;
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回油支路上的油分离器;
所述油分离器位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处;
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口基于所述回油支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基于所述回油支路将所述油分离器中部分油回油至所述压缩机。
可选的,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均包括调节支路;
所述冷凝器将排出的所述制冷液体经所述调节支路传输至所述压缩机;
所述调节支路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调节支路上的调节开关组件;
所述调节开关组件包括喷液电磁阀,所述喷液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制冷液体流入所述压缩机。
可选的,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制冷主路上的压力检测装置;
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的入口处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的压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制冷主路上的气液分离装置;
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串联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处,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制冷气体和所述制冷液分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试验箱,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制冷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制冷系统,该双层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均包括制冷主路和制冷支路,在制冷主路上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在制冷支路上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制冷管路和蒸发器,压缩机将排出的制冷气体经制冷管路传输至蒸发器。通过在制冷主路的基础上增设制冷支路,制冷主路和制冷支路双个线路保证流入蒸发器中制冷液体的流量稳定,进而保证双层制冷系统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层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双层制冷系统10,包括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均包括制冷主路a1和制冷支路a2;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100、冷凝器200和蒸发器300;其中,冷凝器的入口200A与压缩机的排气口100B连接,冷凝器200用于将压缩机100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液化成制冷液体;蒸发器的入口300A与冷凝器的出口200B连接,蒸发器300用于将制冷液体蒸发为第二制冷气体;其中,第一制冷气体的压力高于第二制冷气体的压力,第一制冷气体的温度高于第二制冷气体的温度;压缩机的进气口100A与蒸发器的出口300B连接,压缩机100用于接收第二制冷气体;制冷支路a2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100、制冷管路a2’和蒸发器300,压缩机100将排出的制冷气体经制冷管路a2’传输至蒸发器300。
其中,双层制冷系统10包括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在两个制冷系统下均可以实现温度的调节,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两者之间独立设置,互不干扰,提升双层制冷系统10的制冷效率。具体的,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均包括制冷主路a1和制冷支路a2,通过在制冷主路a1的基础上增设制冷支路a2,即双条线路保证双层制冷系统10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双层制冷系统10中的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结构一致,以第一制冷系统A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在制冷主路a1上包括的压缩机100、冷凝器200、蒸发器300实现对所处环境的温度进行调节。具体的,压缩机100是整个制冷系统10的核心部件,压缩机的进气口100A进入的是低温低压的制冷气体,通过内部运转对其压缩后在压缩机的排气口100B处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气体,压缩机100为整个制冷系统10提供循环的动力。具体的,压缩机的进气口100A进入的是第二制冷气体,压缩机的排气口100B排出的是第一制冷气体,其中,第一制冷气体的压力高于第二制冷气体的压力,第一制冷气体的温度高于第二制冷气体的温度。示例性的,压缩机100的规格型号可以为ZF15KQE,本发明实施例对压缩机100的具体型号不进行限定。冷凝器200具有冷凝风扇,通过冷凝风扇实现将压缩机10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气体,即第一制冷气体,冷凝成制冷液体,便于在制冷主路a1上流动和完成制冷系统10的循环过程。示例性的,冷凝器200的规格型号可以为T210130T,冷凝风扇的规格型号可以为YWF4E-400S,本发明实施例对冷凝器200的具体型号不进行限定。制冷液体流入蒸发器300,蒸发器300将制冷液体进行蒸发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气体,即第二制冷气体,并且在蒸发的过程伴随着热量的吸收,使得环境温度降低,示例性的,蒸发器300的规格型号可以为T210021T,本发明实施例对蒸发器300的具体型号不进行限定。可选的,蒸发器300的出风方向可以为水平出风,同时蒸发器的入口300A和蒸发器的出口300B可以包裹保温棉后再塞入保温层,均可以保证温度调节的均匀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制冷系统10包括的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中还可以存在更多的针阀和球阀,图1中未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具体的,在制冷支路a2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100、制冷管路a2’和蒸发器300,实现将压缩机100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通过制冷管路a2’传输至蒸发器300的入口300A。即压缩机100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一部分可以通过制冷主路a1传输至冷凝器200冷凝成制冷液体,流入蒸发器300,压缩机100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一部分可以通过制冷支路a2与制冷液体混合后再传输至蒸发器300。通过将第一制冷气体和制冷液体混合后再流入蒸发器300,可以实现流入蒸发器300前制冷液体的冷热抵消,可以提升进入蒸发器300中制冷液体的流量。即通过设置制冷支路a2,实现将压缩机100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与经过冷凝器200冷凝成制冷液体进行混合,实现制冷剂的冷热抵消,更加稳定平稳的传输至蒸发器300,同时也保证流入蒸发器300有效的制冷液体,降低在第一制冷系统A中能源的消耗。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的设置方式相同,即可以避免降低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的能源损耗,即减少双层制冷系统10的能源损耗。
可选的,在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中还可以增加过滤器(图中未示出),通过过滤器保证制冷液体中的杂质过滤出,不影响蒸发器300后续的工作。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均包括制冷主路和制冷支路,通过同时设置制冷主路和制冷支路的方式,实现将压缩机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一部分通过制冷主路传输至冷凝器冷凝成制冷液体,流入蒸发器,压缩机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另一部分通过制冷支路与制冷液体混合后再传输至蒸发器。即将第一制冷气体和制冷液体混合后再流入蒸发器,经过制冷液体的冷热抵消提升进入蒸发器中制冷液体流量,同时减少双层制冷系统的能源损耗。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层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制冷支路a2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制冷支路a21和第二制冷支路a22;第一制冷支路a21包括第一制冷管路a21’,第二制冷支路a22包括第二制冷管路a22’,压缩机100将排出的制冷气体分别经经第一制冷管路a21’和第二制冷管路a22’传输至蒸发器300。
其中,第一制冷支路a21和第二制冷支路a22并联设置,即第一制冷支路a21和第二制冷主路a22任一制冷支路a2均能完成将压缩机100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传输至蒸发器的入口300A。第一制冷制冷a21和第二制冷支路a22可以同时或者交替的传输第一制冷气体,实现将压缩机100的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与制冷液体进行混合,即基于蒸发器300所需流入制冷液体量的较多时,控制第一制冷制冷a21和第二制冷支路a22同时传输第一制冷气体,即基于蒸发器300所需流入制冷液体量的较少时,控制第一制冷制冷a21和第二制冷支路a22交替传输第一制冷气体。通过控制并联的制冷支路a2可靠的完成第一制冷气体和制冷液体在流入蒸发器300之前混合,并冷热抵消,保证制冷系统10的稳定可靠的运行。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第一制冷系统A中,第一制冷支路a21包括第一制冷管路a21’,第二制冷支路a22包括第二制冷管路a22’,通过第一制冷管路a21’和第二制冷管路a22’实现第一制冷气体的传输至蒸发器300,并和冷凝器200排出的制冷液体进行冷热抵消,提升蒸发器300中制冷液体的流量。在第二制冷系统B中的设置同第一制冷系统A,在此不对第二制冷系统B进行过多的赘述。进一步的,当所需流入蒸发器300的制冷液含量较多时,所需的与制冷液混合的第一制冷气体也较多,在该情况下控制第一制冷管路a21’和第二制冷管路a22’可以同时传输第一制冷气体,保证满足蒸发器300所需的制冷液的含量。进一步的,当所需流入蒸发器300的制冷液含量较少时,所需的与制冷液混合的第一制冷气体也较少,在该情况下控制第一制冷管路a21’导通传输第一制冷气体或者控制第二制冷管路a22’传输第一制冷气体。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通过第一制冷管路a21’和第二制冷管路a22’保证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中蒸发器300中制冷液体流量的提升,并且避免能源的浪费,即避免双层制冷系统10中能源的浪费。
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制冷支路a2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制冷管路a21’中的第一支路开关组件410,第一支路开关组件410包括第一电磁阀411;第二制冷支路a2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制冷管路a22’中的第二支路开关组件420,第二支路开关组件420包括第二电磁阀421;第一电磁阀411和第二电磁阀421均用于控制第一制冷气体传输至蒸发器的入口300A的流量。
其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制冷系统A中还包括第一支路开关组件410和第二支路开关组件420,第一支路开关组件410位于第一制冷管路a21’中,第一支路开关组件410用于控制第一制冷管路a21’导通时传输第一制冷气体至蒸发器的入口300A,第二支路开关组件420位于第二制冷管路a22’中,第二支路开关组件420用于控制第二制冷管路a22’导通时传输第一制冷气体至蒸发器的入口300A。在第二制冷系统B中具有相同的设置,在此不进行过多的赘述。
进一步的,第一支路开关组件410包括第一电磁阀411,第二支路开关组件420包括第二电磁阀421,即在第一制冷管路a21’中设置的第一电磁阀411控制第一制冷管路a21’的开和停,在第二制冷管路a22’中设置的第二电磁阀421控制第一制冷管路a22’的开和停。示例性的,第一电磁阀411和第二电磁阀421的规格型号可以为FDF8A,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电磁阀411和第二电磁阀421的具体型号不进行限定。通过设置第一电磁阀411和第二电磁阀421的导通和关断实现对制冷支路a2的开和停的控制,进而可以实现第一制冷支路a21和第二制冷支路a22导通和关断的控制。
具体的,当所需流入蒸发器300的制冷液含量较多时,所需的与制冷液混合的第一制冷气体也较多,在该情况下控制第一电磁阀411导通传输第一制冷气体,同时控制第二电磁阀421导通传输第一制冷气体。当所需流入蒸发器300的制冷液含量较少时,所需的与制冷液混合的第一制冷气体也较少,在该情况下控制第一电磁阀411间歇式的导通,间断传输第一制冷气体,或者控制第二电磁阀421间歇式的导通,间断传输第一制冷气体。或者当所需流入蒸发器300的制冷液含量较少时,控制第一电磁阀411或者第二电磁阀421的间歇时间长短,可以进一步的减少第一制冷气体与制冷液体的混合。示例性的,第一电磁阀411和第二电磁阀421同时打开,即第一制冷支路a21和第二制冷支路a22同时传输第一制冷气体至蒸发器的入口300A,提升第一制冷气体传输速度和流量。第一电磁阀411交替开和停和第二电磁阀421交替开和停,即第一制冷支路a21交替式传输第一制冷气体,同时第二制冷支路a22也交替式传输第一制冷气体,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第一制冷气体的流量。
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还包括串联设置于制冷主路a1上的主路开关组件430;主路开关组件430包括电子膨胀阀431,电子膨胀阀431串联设置于冷凝器的出口200B和蒸发器的入口300A之间的制冷主路a1上,电子膨胀阀431用于控制制冷液的流量。
其中,如图2所示,主路开关组件430设置于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的制冷主路a1上,主路开关组件430包括电子膨胀阀431,图2中以第一制冷系统A为例进行具体的解释和说明。通过设置电子膨胀阀431可以实现更好的控制制冷液体流入蒸发器400的流量。
具体的,电子膨胀阀431能实现45-200步调节区间,精准控制进入蒸发器300的制冷液的流量,可以实现蒸发器300蒸发温度的准确调节,避免过量制冷液的流入,能大幅度减少温度过冲量。提升双层制冷系统10的工作效率,避免能源的浪费,实现温度的精准控制。示例性的,电子膨胀阀320的规格型号可以为UKV18D,本发明实施例对主路开关组件430的具体型号不进行限定。
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还包括串联设置于制冷主路a1上的温度检测装置500;温度检测装置500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1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520;第一温度传感器510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口100B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520用于检测冷凝器的出口200A的温度。
其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中,温度检测装置500串联设置于制冷主路a1上,实现对制冷主路a1上对不同器件的进出口位置处进行温度的检测,防止出行温度异常的情况,便于第一制冷气体和制冷液体的传输,保证双层制冷系统10的稳定性。
具体的,温度检测装置500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1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520,第一温度传感器510对排出第一制冷气体的压缩机的排气口100B进行温度的检测,第二温度传感520对产生制冷液的冷凝器的出口200B进行温度的检测。基于温度检测装置500获取到的温度信息,控制制冷液体的流量。示例性的,基于第二温度传感520检测的温度,适应性的调节电子膨胀阀431的开口,调节制冷液体的流量。示例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10的规格型号可以为NTC,且耐高温,第二温度传感器520的规格型号可以为NTC,本发明实施例对温度检测模块500的具体型号不进行限定。通过增设温度检测装置500,保证双层制冷系统10更加安全可靠,并且节约能源。
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均包括回油支路a3;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还包括串联设置于回油支路a3上的油分离器700;油分离器700位于压缩机的排气口100B处;油分离器的出口700B基于回油支路a3与压缩机的进气口100A连接,基于回油支路a3将油分离器700中部分油回油至压缩机100。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均包括回油支路a3,油分离器700设置于回油支路a3中,油分离器700将压缩机100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润滑油再通过回油支路a3重新传输至压缩机100,避免润滑油流入后续制冷主路a1或者制冷支路a2,并且实现润滑油的多次使用,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示例性的,油分离器700的型号可以是A-WZ55824,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制冷系统A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B均包括调节支路a4;冷凝器200将排出的制冷液体经调节支路a4传输至压缩机100;调节支路a4还包括串联设置于调节支路a4上的调节开关组件440;调节开关组件440包括喷液电磁阀441,喷液电磁阀441用于控制压缩机100排出第一制冷气体的流量。在第二制冷系统B中具有相同的设置,在此不进行过多的赘述。
进一步的,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均包括调节支路a4,在调节支路a4上的喷液电磁阀441可以控制制冷液体流回压缩机100。具体的,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510可以获取压缩机的排气口100B处温度,喷液电磁阀441可以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510获取的温度信息,通过控制制冷液体的回流,进而调整压缩机的排气口100B的温度。保证压缩机100稳定可靠的运行,提升制冷系统10的工作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还包括串联设置于制冷主路a1上的压力检测装置600;压力检测装置600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6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20;第一压力传感器610用于检测冷凝器的入口200A处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620用于检测压缩机的进气口100A的压力。
其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中,压力检测装置600串联设置于制冷主路a1上,实现对制冷主路a1上对不同器件的进出口位置处进行压力的检测,防止出现压力异常的情况,便于第一制冷气体和制冷液体的传输,保证双层制冷系统10的稳定性。
具体的,压力检测装置600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6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20,第一压力传感器610对冷凝器的入口200A处的压力进行检测,第二压力传感620对压缩机的进气口100A的压力进行检测。基于压力检测装置600检测的压力,适应性的调节压缩机100排出第一制冷气体的流量。示例性的,第一压力传感器610的规格型号可以为H20PS B2.5/1.8-2500,第二压力传感器620的规格型号可以为H20PS B2.5/-0.5-2500,本发明实施例对压力检测装置600的具体型号不进行限定。通过增设压力检测装置600,保证双层制冷系统10更加安全可靠,并且节约能源。
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还包括串联设置于制冷主路a1上的气液分离装置800;气液分离装置800串联设置于蒸发器的出口300B和压缩机的进气口100A处,气液分离装置800用于将第二制冷气体和制冷液分离。
其中,第一制冷系统A和第二制冷系统B还包括串联设置于制冷主路a1上的气液分离装置800,气液分离装置800用于将传输至压缩机100前的制冷液体和第二制冷气体分离,保证仅将第二制冷气体传输至压缩机100,保证为压缩机100提供工作的动力,即保证整个制冷系统10提供稳定的循环动力。示例性的,气液分离装置800的规格型号可以为FA-207,本发明实施例对气液分离装置800的具体型号不进行限定。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层试验箱,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双层试验箱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层制冷系统1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层试验箱1具备上述实施例中相应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
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均包括制冷主路和制冷支路;
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包括串联设置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
其中,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用于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第一制冷气体液化成制冷液体;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用于将所述制冷液体蒸发为第二制冷气体;其中,所述第一制冷气体的压力高于所述第二制冷气体的压力,所述第一制冷气体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制冷气体的温度;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制冷气体;
所述制冷支路包括串联设置的所述压缩机、制冷管路和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将排出的所述制冷气体经所述制冷管路传输至所述蒸发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支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制冷支路和第二制冷支路;
所述第一制冷支路包括第一制冷管路,所述第二制冷支路包括第二制冷管路,所述压缩机将排出的所述制冷气体分别经所述第一制冷管路和所述第二制冷管路传输至所述蒸发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支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冷管路中的第一支路开关组件,所述第一支路开关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二制冷支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冷管路中的第二支路开关组件,所述第二支路开关组件包括第二电磁阀;
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制冷气体传输至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制冷主路上的主路开关组件;
所述主路开关组件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串联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和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之间的所述制冷主路上,所述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所述制冷液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制冷主路上的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均包括回油支路;
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回油支路上的油分离器;
所述油分离器位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处;
所述油分离器的出口基于所述回油支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基于所述回油支路将所述油分离器中部分油回油至所述压缩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均包括调节支路;
所述冷凝器将排出的所述制冷液体经所述调节支路传输至所述压缩机;所述调节支路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调节支路上的调节开关组件;
所述调节开关组件包括喷液电磁阀,所述喷液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制冷液体流入所述压缩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制冷主路上的压力检测装置;
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的入口处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和所述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设置于所述制冷主路上的气液分离装置;
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串联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处,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制冷气体和所述制冷液分离。
10.一种双层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制冷系统。
CN202210319904.5A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Active CN114636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7757.5A CN116294260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CN202210319904.5A CN114636254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9904.5A CN114636254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7757.5A Division CN116294260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6254A true CN114636254A (zh) 2022-06-17
CN114636254B CN114636254B (zh) 2023-05-05

Family

ID=819526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7757.5A Pending CN116294260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CN202210319904.5A Active CN114636254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7757.5A Pending CN116294260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62942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1389A (zh) * 2022-12-09 2023-04-18 江苏拓米洛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环境试验箱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71181A (ja) * 2006-03-31 2007-10-1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EP2072296A1 (de) * 2007-12-18 2009-06-24 Beh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Kühlung einer Wärmequelle eines Kraftfahrzeugs
WO2013181811A1 (zh) * 2012-06-06 2013-12-12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
CN206247717U (zh) * 2016-11-16 2017-06-13 一恒生命科学仪器(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气候培养箱制冷系统
CN107178925A (zh) * 2017-06-12 2017-09-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和空调
JP2020051709A (ja) * 2018-09-28 2020-04-02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71181A (ja) * 2006-03-31 2007-10-1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EP2072296A1 (de) * 2007-12-18 2009-06-24 Beh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Kühlung einer Wärmequelle eines Kraftfahrzeugs
WO2013181811A1 (zh) * 2012-06-06 2013-12-12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
CN206247717U (zh) * 2016-11-16 2017-06-13 一恒生命科学仪器(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气候培养箱制冷系统
CN107178925A (zh) * 2017-06-12 2017-09-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和空调
JP2020051709A (ja) * 2018-09-28 2020-04-02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1389A (zh) * 2022-12-09 2023-04-18 江苏拓米洛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环境试验箱
CN115981389B (zh) * 2022-12-09 2024-01-12 江苏拓米洛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环境试验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4260A (zh) 2023-06-23
CN114636254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4926B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1162724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jector capacity in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CN111271888A (zh) 一种自动平衡制冷剂充注量的制冷设备
CN114440504B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6403373A (zh) 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及制冷机组
CN103307819A (zh) 可调控压缩机输冷量的制冷系统及方法
CN114636254A (zh) 一种双层制冷系统及双层试验箱
CN203657079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9373647A (zh) 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及空调回油控制方法
CN111623545B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20322B (zh) 超低温精密温控热交换系统
CN209893678U (zh) 换热系统
CN116390430A (zh) 一种多联式液冷源
CN114377740B (zh) 一种长期低温运行的设备的温度耦合控制系统
CN113654260B (zh) 复叠制冷系统双循环温控设备及方法
CN215063209U (zh) 风冷冷水机组
CN110701814B (zh) 除霜期间稳定运行的制冷双系统
CN208901694U (zh) 空调循环系统及空调
CN209042803U (zh) 空调系统
CN217785532U (zh) 温度调节系统及调节设备
CN209926675U (zh) 并联制冷系统的热气化霜系统
CN110726263A (zh) 宽温高精度制冷装置
CN204187758U (zh) 多联机系统
CN117663551A (zh) 制冷设备及其制冷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CN221076840U (zh) 一种具有高精度温度和流量调节的液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300 plants A6, a7, a8 and B10, No. 8, Huacheng Road, Lujia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Tuomiluo High-end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plants A6, a7, a8 and B10, No. 8, Huacheng Road, Lujia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TOLIMO ENVIRONMENT TESTING EQUIPMEN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